“‘样式雷’是我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最有名望的家族。在十七世纪末年,祖籍江西永修的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于康熙年间从江宁来到北京,是当时的江宁织造曹寅推荐的。曹寅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康熙皇帝的亲信。所谓亲信按现在的话讲就是特工,替康熙打探江南各府官员的言行,是否对清廷有二心,毕竟清廷入关杀戮重重,民间还是怨气深重的。一直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为皇家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以及衙署、庙宇等负责设计和修建工程。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便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
雷发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不过,最受清廷赏识的却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修建‘万园之园’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相当今天的总设计师,他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
孙馆长顿了顿继续说:“昭陵地宫是康熙二年,也就是1663年底建成的。据记载‘样式雷’并未参与过清昭陵的设计,难道是奉康熙皇帝的圣谕秘密设计的。这是为什么呢?”
张扬说:“北陵地宫难道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王明在一旁说:“除了陪葬的金银珠宝外,还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
“你们看这个石制供案不是一般的山石,而是端砚石的极品。”
“端砚石?难道这供案是这石碑上的仙女写字的砚台不成。”王明不解地问。
“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其上若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以其自然组合成瑰丽多彩的图形者为佳品。端砚自初唐时期开始盛行。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拙朴。到了唐朝中叶,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嬉闹半晌后久立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便张网捕捞,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翠绿的石盘。不过,这块石盘十分奇异,上有一自然绺裂,风过时可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顿时化作两方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后,砚工们纷纷仿制,并各施机巧,研习技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寓意深远和吉祥的图案花纹,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并得到当时的达官贵人甚至帝王将相的赏识。北宋时期,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继而蜚声中外。当然,如今有现成的墨汁,所以端砚石大多用来做茶海和工艺品了。但是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存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这个石供案就是胭脂晕图案的端砚石所制。”
张扬说:“也许这个供案就是专为这仙女影像而刻意制作的,这个影像是谁呢?为什么陪葬在皇太极的陵寝里,是以这种幻像的形式呢?”他们围在石供案旁思索着内心的疑窦。
这个石供案呈须弥座形制。其上下枋均浮雕串枝花卉,上下枭刻仰俯莲瓣,束腰部分刻椀花结带图案,四角雕刻玛瑙柱之形。中央刊着4句诗:
长身立佛前,十字印心间。
垂首无欲念,举头有青天。
案上却不见供器,只有两块直径10厘米、约250克重,正反两面都有龙纹的古墨。
孙馆长指着古墨说:“这两块古墨是明代御制。而且是‘徽墨’。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年南唐李廷父子受朝廷指派,专门定居安徽造墨,因其所造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深受文人珍爱,从此‘徽墨’声誉驰名全国,谓曰‘天下第一品’。其墨模雕刻内容也涉及广泛,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无一不备。”
张扬轻轻拾起两块古墨,觉得特别沉手,相互轻轻碰撞却发出清脆的金属声,细细闻吸,一股清香沁入肺腑。
孙馆长解释说:“我们通过古墨的漆衣即可鉴别墨的年代,所谓漆衣是在墨面上加刮摩。漆衣墨凡年代较远,漆皮显得浑厚,并呈蛇皮断纹,与古琴相似。断纹不是裂纹,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又与古瓷开片相同。漆皮墨盛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朝则尤为少见,乾隆晚期以后的漆衣墨,其光泽鲜亮有余,而仓厚浑朴不足。此外,墨上的漆边也可作为不同时代的风尚,有助于我们对年代的鉴别。明代大多为漆上下左右侧通的边,正面和背面为本色。清代多漆两面的边,两侧上下都不漆。”
孙馆长抚摩着石供案,说:“这个石供案是明代制式。那么就说明石碑中的影像应是明代侍女。她是谁呢?”忽然,孙馆长眼前一亮,说:“莫非她就是长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