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不到十天就是朱棣四十四岁生辰了,这也是朱棣登基后的第一个生辰。前朝的文武百官,后宫的众位娘娘都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筹备寿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拔得头筹,得到朱棣的另眼相待。这股势头越来越猛,甚至影响到了宫中的一些宫女和太监。更有甚者,胆子大的竟然偷偷跑到乾清宫来向近身伺候的人打听朱棣的喜好。
三保见事态严重,抓了个空闲时间把马去、小西和李秋儿聚拢在一起,郑重嘱咐,“你们三个都记牢了!不论是谁来打听有关皇上的任何事情,你们都要一概推说不知道。要是问的人不识趣,就让他直接去问皇上。”
“是,公公!我们记住了。”三个人一起恭敬的回答。
小西觉得不可思议,好奇的问三保,“公公,宫里的宫女、太监们这样做难道是为了调到乾清宫来当差?”
“小太监应该是为了这个,至于宫女嘛,”三保欲言又止的笑笑,“只怕就没这么简单了。”
小西听三保这么一说,联想到前些天朱棣赌气说要把自己赏给朱高煦做侍妾,不确定的问三保,“难道是为了请皇上把她们赏给皇子们做侍妾?”
“啊?哈哈哈!”三保被小西的傻问题逗笑了,摇摇头走了。
马去没说话,快走几步追上三保跟着走了。李秋儿凑近小西迫不及待的问,“小西,皇上真的会把宫女赏给皇子们做侍妾吗?”
小西坏笑着打趣,“秋儿,看你这心急的样子,难不成你想请皇上把你赏给某位皇子做侍妾?”
“没有!没有!”李秋儿红了脸矢口否认。
小西见李秋儿的反应,笑意更深了,“还说没有!你的粉脸都变成大红脸了!”小西凑近李秋儿小声问,“秋儿,快说说,你看上哪位皇子了?”
“小西,这话可不能乱说的!”李秋儿害怕的四下看看。
小西还沉浸在这个话题里,自顾自的猜测着,“应该不会是大皇子。三皇子年轻有为,一表人才,也深得皇上宠爱,只是他现在已经有了名心仪的侍妾,你若真的到了他府里,也不一定会幸福。这么说来只有二皇子最合适!”小西想到朱高煦以往对自己的种种,脸上立时没了笑容,不高兴的嘟囔着,“你若真的成了他的人,只怕就再不能和我做朋友了。”
“为什么?”李秋儿紧张的问。
小西不想说实话,随便找了个理由敷衍李秋儿,“你身份高贵了,我哪里高攀的上!”
“小西,你永远都是我的救命恩人!这点我不会忘记的。”李秋儿的话似乎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知道啦!”小西给了李秋儿一个大大的笑容。耽搁了半天,小西急着回去当值并没把李秋儿的话放在心上。
晚膳的时候,朱棣和今天当值的解缙聊起众人为自己准备寿礼的事情,很是担心的说,“才刚过上几天太平日子,朕的生辰就不要大肆铺张了。”
解缙在朱棣身边待了大半年,早摸透了朱棣的脾气,知道这不是假意试探。恭敬的回答,“回皇上,礼部昨天递给文渊阁一份奏折,详细说明了今年天寿圣节庆祝盛典的各项安排。臣等七人一起讨论之后,认为太过铺张,已经提了些意见发回去,让礼部修改后再递呈给皇上御览。”
“很好!”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寿礼虽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要太过奢靡贵重。”
“臣等明白。”
朱棣话锋一转,语气缓和的说,“你们内阁的七个人可以合力准备一份寿礼。朕对你们一直都是寄予厚望的,这次也不要令朕失望。”
“是,皇上!臣等一定精心准备。”解缙恭敬的回答,可心里已经打起了鼓。‘不能奢靡贵重,还要出类拔萃。这可是件难事呀!’
关于寿礼该送什么的问题,内阁的七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没有个定论,眼瞅着就到了四月十二日,再有五天就是天寿圣节了。这下可把这七个人急坏了,天寿圣节当天要是拿不出个能令朱棣满意,群臣折服的寿礼,后果不堪设想啊!还是杨士奇点子多,忽然想到了小西,压低声音和大家商量,“乾清宫里有位女官名叫夏小西。她点子极多,又在皇上身边伺候,也许能帮到咱们。”
“一名小小的宫女能有什么见识!”说这话的正是解缙。
“诶~可不能小觑这名女官,皇上破例升她为从四品女官,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杨荣见过小西,对她的言谈举止有些印象。“从品阶论起来,咱们见了她是要行礼的。可她完全没有侍宠狂妄的样子,一贯谨言慎行,甚至比普通宫女还要低调。”
杨士奇接着说,“她很聪明,涉猎的范围又很广。”
七个人商量的最终结果是委派杨士奇找机会单独探探小西的口风。
天下的事果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晚,杨士奇就被朱棣宣召到乾清宫共进晚膳,伺候晚膳的又恰好是小西。
席间,杨士奇照常和朱棣讨论国事,一顿饭竟吃了快一个时辰。晚膳后,杨士奇出了乾清宫,故意慢慢的在宫道上踱步。不一会儿就等到了要回自己屋子的小西。
杨士奇佯装吃惊的说,“小西姑娘,真是巧啊!”
小西笑着恭敬的行礼,“奴婢见过杨大人。”杨士奇赶紧俯身还礼。
毕竟是第一次有求于一名宫女,杨士奇还没想好如何开口。
小西早猜到了杨士奇的用意,笑着小声说,“杨大人,时间不多,您有事请直说。”
“哈!”杨士奇尴尬的笑笑,“小西姑娘真是聪明!令杨某刮目相看……”
“杨大人,您是要问奴婢寿礼的事情吧?”小西受不了杨士奇过度冗长的开场白,轻声打断杨士奇,直接切入正题。
“正是!正是!”杨士奇连连点头。
小西笑笑,轻声说,“把新鲜的生姜整齐的码进一个空的铁桶里,皇上肯定会很喜欢。只是生姜不易保存,奴婢还没想到如何处理烂了的生姜。”
“生姜,空铁桶。”杨士奇在心里思忖了片刻,忽然恍然大悟,高兴的差点叫出声。旋即捂住嘴点点头,小声说,“小西姑娘当之无愧是冰雪聪明!多谢!多谢!”
小西看着杨士奇的样子,差点笑出声。心里想着,‘这哪是我聪明呀!这是乾隆年间的大才子刘墉用在乾隆身上的招儿。我不过是借用一下下而已!’
“奴婢恭送杨大人。”小西恭敬行礼,目送杨士奇走远了。转回头紧张的朝着乾清宫的方向张望,小西担心朱棣又会突然出现。确定宫门那边没有人出来,小西才放心的吐出口大气,高兴的快步回了自己的屋。
四月十七日,朱棣的生辰到了。
早朝刚一开始,群臣们整齐划一的跪地扣头,恭敬的对朱棣说,“臣等祝皇上龙体康泰,福寿双全。”
“爱卿们免礼平身!”朱棣坐在龙椅上威严的吩咐。
群臣们谢恩后站起身,早朝正式开始。
上午的茶歇刚开始,内阁的七个人就在杨士奇的带领下,恭敬的献上了他们合力准备的寿礼,一幅由七个人共同完成的字画。
三保和一名小太监合力展开字画,送到朱棣面前,其他人也围拢过来观看。杨士奇站在朱棣身旁饶有兴趣的解释画中的深意。
杨士奇先指着作为背景的部分,“皇上,您请看,画中的背景分别描绘的是大明朝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边关的风貌。东到渤海之滨,西到大漠边陲,南到南海小岛,北到特林的努尔干都司。”
看到朱棣脸上满意的神情,杨士奇微笑着继续解释画中的主要部分,“皇上,您再看这里。画中这只铁桶里整齐的摆放的是鲜姜。皇上,您看看这鲜姜的造型像不像一座巍峨的高山?”
朱棣听了杨士奇的问话,没有马上回答,默不作声的看着画。忽然明白了,满意的点点头,称赞道,“果然是一幅好画!”转头满意的看着面前的七个人,欣慰的说,“内阁七人的寿礼,朕很满意。”
“臣等斗胆请皇上为此画题词。”七个人不约而同的一起恭敬俯身行礼。
“好!”朱棣接过准备好的毛笔,在画上“刷刷刷刷”的写了四个大字,‘铁统江山’。
“臣等恭祝皇上威名常在,大明朝江山永固!”
伺候朱棣用过午膳,小西刚要去后面吃饭,却被朱棣叫进了东暖阁。
小西行礼后恭敬的问朱棣,“皇上,您有什么吩咐?”
朱棣坐在椅子里,眼中带笑的问小西,“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小西知道朱棣指的是寿礼,佯装不懂的故意逗他,“回皇上,奴婢不知道您的意思,还请皇上明示。”
朱棣伸手轻轻的刮了下小西的鼻子,微笑着说,“这丫头,开始学着和朕动起心眼儿来了。”
小西伸手揉揉鼻尖,笑着轻声说,“皇上,您先闭上眼睛。”
朱棣听话的闭了眼睛。小西转身从衣橱里拿出一个折扇盒子,拿出里面的折扇,笑着双手呈到朱棣面前,轻声说,“皇上,您可以睁开眼睛了。”
朱棣睁开眼,好奇的拿过折扇打开来看。“这是朕前些日子写好的扇页,怎么就成了你的寿礼了?”
小西也不回答,笑着把藏在腰带里的那个掐丝点翠的葫芦形扇坠拿了出来,仔细的拴在了折扇末端预留的小环子上。朱棣用手托着扇坠欣喜的把玩。
小西轻轻的抚.摸扇坠,小声说,“奴婢实在不忍心从活着的翠鸟身上拔除羽毛,所以自作主张的选用了两种颜色酷似的织锦替代。还望皇上不要怪罪!”
朱棣把扇坠拿的近些查看,做工极其精致,不亚于宫里的匠人。如果不是小西说明,却是完全看不出材质上的差异。朱棣钦佩的看着小西,笑着夸奖她,“你做的很好!避免了杀生。朕一看就知道你用了很大的心思。朕很喜欢你的礼物。”
小西高兴的笑笑,冷不丁在朱棣脸上亲了一下。朱棣拉住小西,低头吻住她的双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