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5600000005

第5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功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去,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功夫也得偷出功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会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密尔(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它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顽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功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剧,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1814年),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除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灭除了二千万法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iey)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和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导读]

功不唐捐

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当时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担心青年学子毕业离开象牙塔后进入社会,有可能随波逐流,失去求知的欲望。为了鼓励学生们坚持对于理想和人生的追求,胡适提出了保持求知欲和对人生理想追求的三个方法: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和思考问题,保持求知欲,继续增长见识。二是“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职业也许枯燥无味,只是谋生的手段,兴趣爱好可以让社会变得丰富多彩,保持精神追求。三是要坚定信心,“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即有志者事竟成。

胡适这篇演说尽管离现在有80多年了,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政治变迁,经济和社会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我们今日读来仍感到有着极大的现实感,仿佛这些忠告是针对今日学生所言。今日之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比80年前可谓翻天覆地,但精神追求却鲜有进步。因为扩招,今日之大学生与80年前相比,与30年前相比,已从“天之骄子”变成普通的学子。胡适担心大学生毕业后丢失理想和追求,而今日所忧虑乃是在大学时代很多人就丧失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许多学生只是将大学当作职业培训的场所,沾染了很强的功利色彩;还有不少学生沉湎于游戏和言情剧中,浑浑噩噩地虚度四年。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持和人生的定位,仅仅为了追求金钱,无论创业和工作,都无法走得更远,精彩的人生就会大为褪色。当年胡适对大学毕业生的希望和建议,依今日之情形,须提前用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在大学中,要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和思考,保持求知欲;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还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充实大学生活;要坚定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日之努力,必有将来之大收成”。

注释

[1]《独立评论》第7号,1932年7月3日。

经典九

关于同情[1]

亚当·斯密

不论你可以认为人是多么的自私,然而在他的天性中都明显地有着某种情感,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需要他人的幸福,尽管他从他人的幸福中得不到任何东西,除了看了感觉愉快以外。属于这一类的天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它是当我们及其生动地看到或生动地想象到他人的痛苦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感情。我们常时由于看到他人的悲伤而悲伤,这是一个无需任何例证的十分明显的事实。因为这种情感像人类天性中所有的其他原始感情一样,它决不局限于有道德的和仁慈的人。尽管他们可能感受得最深刻和最细腻。即使是最大的恶棍、最冷酷的罪犯也并不是全然没有一点同情心。

……

当不幸的人们找到了一个能够向他倾诉自己悲痛的人时,他们是感到如何的宽慰啊!他们仿佛把他们痛苦的一部分分给了作为听众的他:可以恰当地说,他与他们分享了他们的痛苦。他不仅感到了一种与他们所感受的相同的痛苦,而且他仿佛从中分走了一部分痛苦,仿佛减轻了他们所感受的重压。而且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不幸,在某种程度上又会重新记起他们的悲痛。于是他们的泪水流得比以前更快了,他们只想尽情地大哭一场。他们在这一切中得到快慰,而且他们明显地感到通过这一哭轻松了许多。因此,对不幸的人们的灾难表现冷淡是对他们所能给予的最残酷的打击。对我们同伴的快乐置若罔闻只不过是没有礼貌;当他们向我们诉说他们的苦恼时,不表现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则是真正的十足的非人道。

……

由于在任何一个事件中主要当事人都高兴能看到我们对他的同情,而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就感到受了伤害。所以在我们能够给予同情时,我们也显得高兴;而不能给予同情时,我们也显得受了伤害。我们不仅受向成功者祝贺,而且也乐于安慰受折磨的人。我们从与内心情感上我们所同情的人的谈话中得到的乐趣,似乎远远补偿了我们在看到他的处境时所给我们的悲伤和痛苦。相反,我们还总是会因为不能同情他而感到不快;我们并不会因为免除了这种同情的痛苦而感到高兴,反而因为我们不能与他分享痛苦而感到受了伤害。

[导读]

乐于同情

亚当·斯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名声如雷贯耳。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指出,自私是人的天性,市场参与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受“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最后会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亚当·斯密还是一个伦理学家。他在著作《道德情感论》中揭示并阐述了人性的另一侧面:同情。可以说,《道德情感论》与《国富论》是姐妹篇,是斯密对于人性的互为补充的两个不同侧面的深入探究和揭示,也是我们全面把握亚当·斯密的思想所必读的两本书。

斯密在《道德情感论中》指出,关心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的牵挂,这就是同情。同情是人的天性。他认为,不仅悲伤者会因为得到人们的同情而减轻自己的悲伤,人们在给予他人以同情时也能感受到快乐。

当然,天性也是需要后天加以发掘、培育的。愿我们的同情之天性能开出更艳丽的花朵,结出更美好的社会和谐之果。

注释

[1]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感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2页。

同类推荐
  • 马上写出好文章:四十余种写作技巧和秘诀一次教给你!

    马上写出好文章:四十余种写作技巧和秘诀一次教给你!

    你是否热爱写作,却苦于下手呢?这就是你要找的书!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构,本书涵盖的数十种简单易行的写作技巧和创作秘诀,都将全方位助你提高写作能力,轻松克服写作障碍。马上将本书放入购物车吧,你一定会惊叹于这些实用便捷的方法为你的写作水平带来的正能量。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北大逻辑课

    北大逻辑课

    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年收入的数字,而是他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北大逻辑课》借用北大知名逻辑学讲师的经典理论,为读者揭示北大校园内对逻辑的判别与认知,让广大“北大校园外”的读者也可通过本书获得更多认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对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掌握自我等多个领域有所顿悟,为读者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等方面提供帮助。
热门推荐
  • 倾城王妃惊天下:天才结界师

    倾城王妃惊天下:天才结界师

    流行穿越?好吧,肿么她还被交换灵魂。无奈成为官二代,美其名神女,实则废柴体质。终于某天逆袭,某男杀气腾腾磨刀霍霍而来。一次杀她,不成,再次杀她,徒劳,三次杀她,无果,到了四次,她已逆袭,神兽相伴而行,两人睥睨天下。且看风云变幻,径自笑随红尘。
  • 残颜妾不二嫁

    残颜妾不二嫁

    她,是魂穿而来的现代特工,杀妾室,斗主母,休夫君,费尽心思只为除掉当年戕害她之人。他,是皇帝钟爱的九子,以醉心音律、嗜好寻花问柳为掩饰,实则惊才艳艳,雄才大略之人。一个貌丑刁钻,一个俊美轻佻,两人会撞出怎样的火花?!版本一:人们饭后茶余的笑谈。“听说,七王爷丑妾和九王爷私通了。”“一个毫无贞操,一个色胆包天,绝配!”版本二:因缘巧合,她以为遇上的是上一世的良人。此良人俊美非凡,多才多金,她甚满意。只是——不知是不顾世俗思想前卫还是有怪异癖好喜欢窥觊自家嫂子。“王爷,小女子是生意人。俗话说这货有过期日,人有看腻时。您在我心里,能牛逼到几时。”她眉毛翘上天,一脸得意。“能牛逼到几时?”他扬起招牌式坏笑,玉指抚过她如墨青丝:“你有两个选择,做本王女人,要不充军妓。”“我两个都不选,你奈我何?”继续嚣张。他轻笑出声,坐等这妞投怀送抱:“全天下人都知道你与我私通,怕是由不得你。”“……”
  • 韶华流景,别离勿相忘

    韶华流景,别离勿相忘

    【更新不定时,建议养肥看】结缘?六爷?”战力榜第一的六爷竟然找自己结缘。陆欣抬起下巴,嗯,可以买彩票了。“相亲?”什么,相亲的人竟然和自己长得这么像。嗯,太玄幻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直到陆欣遇到他之后才知道,原来所有不期而遇,都是命中注定。欢迎加入书友群:463058773【多多支持《此物,最相思》~~】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50万少女苦等6年大结局,蓝桉系列全集爱一个人,有一万种方式。有人长相厮守,有人嘴利情深……而我与蓝桉,仿佛是注定要错过与等待。我们6岁相遇,在命运的地图中不断失散、重聚、相爱、分离。如果,这是场有关爱情的试炼,我们早已炼成一颗微小,却纯度极高的赤金。虽然不再灿亮,却没有一丝杂质,躺在渐渐冷却的灰烬里,等待属于我们的结局。我们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不敢想,也不敢问。
  •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这是一本心理学入门读物,旨在帮助读者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把读者引入心理学世界。作者将严肃的心理学研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内容涵盖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众多学科。而且,在每一个专业的心理学观点后,笔者还特别配上了或感人、或遗憾的故事,让读者朋友在了解心理学世界时,不仅能够看到心理学家各种有趣的实验,还能在故事里重新品味自己的人生。
  • 公主斓曦

    公主斓曦

    当今天下四分,东临、北周、西凌、南江各占据东南西北,四国国力鼎盛,其他小国难望其项背,尤以西凌野心勃勃,意图一统天下。传闻北周嫡长公主凤斓曦天生羸弱,从小被送往云芜山静养,一朝回朝,百官朝凤,北周皇帝赐封号“安定”,寓:安邦定国。天下大笑,病公主不知道能活到多会儿就一命呜呼了,还能安邦定国?朝臣大惊,莫非皇帝老糊涂了,竟然把安邦定国交给一个未出阁的公主身上?后宫乱了,公主斓曦虽是病秧子,但她双胎哥哥可是掌控兵权的,难道皇帝要传位给老六?《北周政史传》记载:安定公主自册封日起,暗掌北周公主令和蟠龙令。天圣末年,统领虎啸营平定北周内乱;启德二年,废帝顺文;正昌三年,安定公主顶替睿王统领三军暴露,天下大惊,赞安定公主乃当世“第一女子”,华安帝怒,欲以欺君罪赐死安定,后威胁安定公主赐婚丞相之子,安定从。成婚前晚,丞相子亡。三个月后,东临二皇子慕容焰求婚安定公主,安定拒。从此一生未婚,孤独终老。《安定公主传》记载:西凌世宗凌子烨于北周天圣四十三年泰成帝寿宴上求婚睿王凤辰墨,实则求婚的是当初顶名统领边关大军的安定公主,当时身份未明,凌子烨作罢,后公布北周七大罪,撕毁合约进攻北周,意在逼迫安定公主就范。《北周野史》曰:安定公主和曾经的东临二皇子,后来的建德大帝情投意合、私定终生,后由于北周内乱、西凌太子凌子烨虎视眈眈作罢。传闻建德大帝一统四国却为了安定公主一生未娶,后传位于外侄。正剧、架空、小虐、女强、男强,不喜误入。
  • 死鸳鸯,再相遇

    死鸳鸯,再相遇

    她与他还真的做了一对死鸳鸯,该死的老头给的什么破玉啊,却让她与他在陌生的未来重新相遇,揭开的不是当年的秘密,揭开的是刻骨的伤痛,那个叫什么左冷的,简直是个恶魔,那个叫什么亚虐楠的,说她身上有什么?蝴蝶印记?穿越过来的身体却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一旦被发现,她就有生命危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道成圣

    战道成圣

    盖世至尊叶东风距离缥缈天道不过寸步距离,却在关键时刻被人暗算重生在了一切开始的起点。这一世,叶东风打造完美道心,他微末起身,以凛然之资横推天下,翻手为云,覆手雨,以一己之力脚踏四方,镇压当代。上一世的遗憾和不甘尽数抹平,名震太古,以战为道,终成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