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6900000093

第93章 剑指汉城-2

看着城外乱作一团、四散奔逃的众敌军,再目睹了眼前众朝鲜降军“弃暗投明”的这一幕,站在大同门城头上的不少明军将领禁不住尽皆哈哈大笑,更有几个年轻的明将不禁开始跃跃欲试,准备主动请缨去追杀已成惊弓之鸟的逃散之敌。

“收拢好降卒,关闭四面城门,立刻清查城内的残敌,不能留一个隐患在城中。”李如松严肃的声音忽然响起,众将只看得到其背影,也不知李如松望着城外,在想些什么,只是均一拱手,领命道:“诺!”

而后,李如松又转过身来,朝着身边几个提督府的幕僚文官吩咐道:“另外,即刻于城中张贴安民告示,安抚民心,但对于和倭军狼狈为奸者,一律严惩不待!”

忽然,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李如松沉吟了片刻,又向着在场的大小各级明军将官补充了一句:“明日卯时,各军主要将领依旧来我大帐点卯。辰时,除李如柏所部负责守城外,其余各军一律于在平壤城校场集结。此战中俘虏的敌军士卒,无论倭军还是朝鲜士卒,届时也一并全部押至平壤城校场候命。”

说完,李如松一挥帅袍,就准备直接下城回营去了。

不少还想趁此机会出城追歼残敌的明将不禁一头雾水,明日集结大军在校场,估计是要当着全军将士,统一处理那些俘虏和降卒,这个大家多少都看得明白。但是,对追击残敌一事,李大帅为何只字未提……?

怎么,难道真放小西行长这么逃之夭夭了吗?如今我大明铁骑出城追击的话,半日之内就可全歼这伙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倭军,提回小西行长的首级。

见众将多有不解,李如柏看了看李如松的脸色,然后向大家说明道:“兵法云,‘穷寇莫追’。我军此时追击,道路不熟、天色昏暗,恐有闪失。诸位安心,不出两日,自有人将小西行长的首级送回平壤来。”

经李如柏这么一说,众将倒不再那么跃跃欲试地准备抢着出城追击了,但一个个更加好奇起来。怎么,不出城追击,也会有人送回小西行长的首级?这怎么可能?难道……有人提前得了将令,已经提前出城去埋伏了?环顾一下左右,不对啊,几乎全部将领此时都在这里啊……

“其实,”李如柏面对众将怀疑的眼光,开了个话头,注意到已经自顾自下城而去的李如松脸上并没有什么异常,这才徐徐道来:“其实,当初从义州出发之前,家兄就已经和朝鲜的柳成龙柳大人商议好:我军攻城,而朝鲜另外安排一支伏兵,埋伏在平壤城通往凤山的必经之路上。明日,待小西行长终于如释重负、认为我军已不会再行追击之时,就是伏兵四起、取他首级之日了!”……

听完李如柏的讲述,众将这才恍然大悟!包括站在众人最外侧的唐卫轩,此时也回忆起,那日在义州城的东征提督府第一次见到李如松之时,李如松当时似乎就是因为和朝鲜的这位名为柳成龙的官员会谈,才姗姗来迟主持军议的。

原来李如松早就安排好了伏兵,甚至是在大军尚未动身之际,就连攻取平壤后伏击敌军残敌的兵马都预先设下了……

谋定而后动,纵使没有读过太多的兵书,唐卫轩也深深地明白这个兵家的至理名言。

看来,此人还真的是不逊其父的一代将才!难怪当今圣上屡屡委以重任。回想这短短几日来李如松的用兵之法,先是示弱于敌,拿牡丹峰小试牛刀;而后立刻亮出杀手锏,正面以大炮强攻,侧面则以朝鲜官军装束发动奇袭,以正合,以奇胜,半日之间,一举破城!

再加上袭破牡丹峰后调上大炮,直接轰破倭军火药库,彻底斩断敌军固守之念,再放困兽犹斗的敌军东逃,并轰放大炮、佯作追击,把惊弓之鸟的残敌赶向早已编织好的埋伏圈……甚至连偶然相遇的休静师徒所率领的几千僧兵,也是既用其利,也防其害,一切做得不动声色、四平八稳,简直滴水不漏。

此次平壤之战,李如松指挥得的确精彩!

望着那个已经翻身上马、即将消失在黑夜中的街道中消失的宽阔背影,唐卫轩默默在心中行了一个军礼。

从今往后,即便对李如松的命令依然一时不解,也绝没有理由不去严格执行了。虽然,对于李如松的性情依然不是很有好感,但毕竟,放眼大明朝,平心而论,的确也难以再找到一个比李如松更称职的大军统帅了。

而对于此次大军东征的第一战,唯一让人感到些许遗憾的,便是明军接近万人左右的巨大伤亡。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昨日攻入平壤城后,面对倭军堆砌的一个个堡垒,李如松才下令停止进攻这支据守顽抗之敌,而改由将其引向城外埋伏的方式,加以歼灭。

的确,攻打一个平安道平壤城就损耗了近万大明士卒,按照这个损失打下去,待光复朝鲜八道,四万东征大军,还有几人能复归故土?

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唐卫轩的只觉得那月光似乎比上次前来议和之时皎洁了许多,但自己却依然看不透那夜幕中代表着命运气数的满天星斗……

……

很快,第二天的清早伴着新一轮的朝阳,已悄然来到刚刚光复的平壤城。

不少城中百姓小心翼翼地走出了家门,在看到满城大明和朝鲜的旗帜迎风飘扬,大街上已尽是巡城的大明或朝鲜官军士卒、再也找不到往日那些趾高气扬的倭军身影后,一个个禁不住喜极而泣,兴奋地争相传告着这天大的喜讯!一时间,原本寂静无声的平壤城,立刻活跃热闹了起来。

而此时的校场内外,匆匆一夜忙于在城中搜查残敌的众明军大多显得有些疲惫,但是胜利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每一个参战的士卒。加上听闻明军要集结在校场处理俘虏的消息后,越来越多的平壤百姓也从各处聚拢到校场,既可一睹天朝大军的军容,也可一观那些倭军和朝鲜叛卒的下场!面对着朝鲜百姓热情的面孔,明军上下也是挺足了精神,用严整的队列和高昂的斗志,展示着千里之外大明天朝的威严浩荡。

校场中央,则聚拢了两堆被明军分别看管着的俘虏。一侧是近百个衣衫褴褛、垂头丧气的倭军士卒;另一侧,则是三、四百名胆战心惊的朝鲜降军士卒。

倭军的被俘士卒,大多灰头土脸,不少人的身上还带着伤,甚至有些人的双手、双脚还被明军用枷锁和铁链牢牢地锁住,以防他们再次反抗。即便如此,周围看管的明军也是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倭军,手中紧紧握着刀柄,时刻准备镇压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暴乱和反抗。面对着周围仇视的眼光,多数倭军士卒脸上带有的,更多的是一种不甘和失落的表情。

而另外一侧,被俘的朝鲜降军士卒们,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大多数人尽管衣甲不整,但是全身上下竟毫发未伤。看守的明军也只是简单用绳子捆住了每个人的胳膊,兵器也都是懒洋洋地挂在腰间,甚至个别明军背朝着这些俘虏之时,也未曾有半分的警惕。面对着周围投来的鄙夷眼光,这些降卒的脸上多带有难以名状的惭愧和恐惧,大多惊恐万状地偷偷瞄着四周的态势,忧心忡忡地担忧着自己的命运。

忽然,震天的鼓声和嘹亮的号角几乎同时响彻校场内外,一队队明军护卫和一面面鲜明的旌旗出现在正朝着校场的观礼台四周。不多时,鼓号声中,一些身着精致甲胄或锦衣华服的文武官员,随即也出现在观礼台上,待当中一人甩起战袍、稳稳坐在中央的帅椅上后,鼓声与号角才戛然而止,而观礼台上的另外几名高级将领也依次落座。

整个校场内,一时竟寂静无声,只听得到北风的呼啸。

唐卫轩作为韩千户的亲随,此时也身列观礼台上,和程本举一同侍立在韩千户身后。与其余明军将官一样,向校场中望了一眼后,心中不禁有些惊奇。

倭军俘虏的数目,似乎比自己预想的要少一些,毕竟小西行长麾下足有一万五、六千之多的倭军士卒,这一战下来,怎么只抓了这不到一百个俘虏?还大多伤痕累累,的确与常理不符。

而朝鲜降军的俘虏居然有三、四百名之多,相对于此战之中最多也只有三千出头的朝鲜降军总人数,实在是……加上这些被俘的朝鲜降军士卒虽然盔斜甲歪,但找来找去,竟然都没见到几个身上挂彩或负伤的。

看着倭军和朝鲜降军俘虏的鲜明对比,不仅是唐卫轩,连一旁的程本举也颇感无奈,暗自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此时,见众军皆已集结待命、队列齐整,位于观礼台正中央帅椅上的李如松也再度站起身来,走到观礼台正前方,面对着四面八方投来的无数目光,简单清了清嗓子。

观礼台上坐着的其他明、朝各级将官等见李如松已经起身,也赶紧随之一同站起。

同时,校场内外的所有人,无论是大明或朝鲜官军的将士,还是围观的百姓,甚至包括校场中的数百俘虏,都目不转睛地紧紧盯住了观礼台上的李如松和众位将领,静静地等待着对这些倭军和朝鲜降军俘虏命运的宣判。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本书是已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一部有影响的专著。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1862-1874)、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其观点虽争议很大,但颇有独到之处。
  • 大唐公子羽

    大唐公子羽

    我们只是在一个镜像空间中按照以前的生活轨迹而生活着。当你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时候你才能算作是真正的活着。双鱼玉佩,域外文明产物,驱使着人域文明
热门推荐
  •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宏观研究,包括观念、方法论、最新观点的评析等,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历史主线展开丰富的描述。同时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更具体,与作品的描写紧密结合,侧重于美学方法的使用,包括方法论的反思。
  • 重生后被偏执莫总盯上了

    重生后被偏执莫总盯上了

    “你敢不要我,我就死给你看。”“…………”重生前,她被他威逼成了他的“皇后”,天天一哭二闹三上吊。重生后,她最大的使命,死守好后宫,坚决不退位,打倒一切想成“妃”的小三。
  • 生死考验的爱情:蚂蚁蜕变记

    生死考验的爱情:蚂蚁蜕变记

    本生性脆弱的北方女孩未予,痴等暗恋男生近十年未果,却意外的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岂料婚后第一天,一场抢劫让她父亲撒手人寰,母亲长卧病床,生活百般刁难,她都坚强勇敢,却不想凶手落网的那一天,一个秘密被揭开天幕。“你说什么老公,他,凶手,他,竟然是你的哥哥?为什么?
  • 帝妃策

    帝妃策

    六岁那年,飞雨在盛京的车水马龙中遇见了俊逸轩举的子昭,在汉宫的白玉宫阶上救下了满身血污的子昭。无论他怎样冷酷,还是将眼睛热烈地望向他。在他的仇恨和暴戾中,一只脚、两只脚都踏进地狱,依然追逐他,从天朝到瀛洲,从汉土到海岛。十二岁那年,世玛第一眼就看到了她,她的第一次露面就惊艳了他。召她来东宫,她却让他以天朝皇太子之尊等了三天,因她要去为那瀛国世子包扎伤口。他没有等她三天,他等了她十三年。多年后重逢,天州汉土,瀛洲海岛,将它们隔断的不只一道海峡,更有百年恩怨,波涛汹涌。
  •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中有活泼的野兔、歌唱的夜莺、茂密的梣树林、归巢的白嘴鸦,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生机勃勃,鲜活灵动,杰弗里斯用一只妙笔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英伦乡野风情画。在他的笔下,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淳朴粗犷,乡野间的动物和植物充满活力和欢乐,他用精妙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将这种欢乐呈现给读者,让人在阅读时尽享自然的宁静、生机、包容。
  • 影子不会痛(闪小说励志篇)

    影子不会痛(闪小说励志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天豹图

    天豹图

    《天豹图》十二卷四十回,有清代刊本,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书中写英雄除暴安良,又加上朝廷中忠奸斗争和英雄美女间的故事,颇能吸引读者。
  • 红楼未完,人间有戏:《红楼梦》里的治愈哲学

    红楼未完,人间有戏:《红楼梦》里的治愈哲学

    这既是一部揭秘红楼智慧的随笔集,又是一本剖析人情百态的指南书,本书告诉你,红楼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人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资深才女陈艳涛,痴爱红楼,参悟人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成长经历、职场感悟融为一炉,内容囊括爱情真谛、职场真经、官场阴谋、教育理念、性格解密、心理根源、世俗人情。
  • 你是八戒派来的救兵吗

    你是八戒派来的救兵吗

    阚家有女初养成……“小丫头,除了亲亲……你还想要学什么?”腹黑某男望着身边这朵桃花芳菲……忽而心生一念。“学什么?我不知道呀?”小丫头似乎眼下很忙……“不如……我教你学吃蘑菇吧?”腹黑某男笑的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吃蘑菇?那还用学啊?爹地,是炒着吃,还是炖小鸡吃呀?”早起还没有吃饭的小丫头,明眸里立刻闪着贪婪的光……“不炒不炖……生吃。”腹黑某男笑容愈发变得意味深长。“生吃蘑菇啊?那不好吃。”小丫头转而一脸的嫌弃。“好不好吃,你不尝——怎么知道?”腹黑某男的笑容妖孽魅惑,幽深凤眸里光泽盈转……
  • 网球之中国时代

    网球之中国时代

    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网球球坛的天才少年突然销声匿迹,当中国网球球坛收到巨大威胁时,他又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这一次,却打开了中国球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