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1900000004

第4章 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4)

丁树成汇报了昨天调查走访的情况。案发地点为师范大学男生二宿舍三楼左侧卫生间。全楼分六层,共325个房间,其中宿舍306个,卫生间12个,图书室1间(位于一楼),仓库5间(位于六楼),值班室1间(位于一楼)。宿舍楼每晚10点半关门,次日凌晨5点开门。住宿男生为数学系、外语学院、物理系、法学院、艺术学院共计1744人。案发当晚不在寝者共83人,其中在校外租房者17人(尚在逐一核实行踪)。22人在校外录像厅看通宵录像,已经查实无作案时间,因为经调查该录像厅11点后放映黄色录像,因此11点左右就把大门锁上。当晚有20个家在本市的学生回家看凌晨欧洲冠军杯柏林赫塔对AC米兰的比赛(正在核查中)。1人(法学院三年级学生吴涵,住352寝室)在值班室值班,据值班员孙梅所讲,吴涵当晚11点和她在值班室聊天至凌晨3点,后吴涵进入里间的休息室睡觉,再也没出来,孙梅在值班室里打毛线听广播直至早上5点。5点整,孙梅打开宿舍大门。5点半左右,孙庆东跑下来说三楼死了人。另外23个不在寝的人员正在调查中。

邢至森看看一脸疲惫的丁树成:“辛苦了。”

丁树成笑笑,继续他的汇报。

从案发现场看,除了其他尚未查实的人有作案嫌疑外,也不能排除校外人员作案的可能。师范大学位于本市繁华地段,往来人员比较复杂。师范大学的院墙高仅1.9米,一个成年人可以轻松翻越,而且与二舍相邻的院墙外即本市一条主要街道。从二舍来看,由于年代久远,虽然楼下大门紧锁,但是窗户多残破不堪。一楼的窗户都装有铁护栏,但是正门两侧有自行车棚,完全有可能踩在车棚的雨搭上攀上二楼窗台,打开窗户后潜入楼内。从勘验结果来看,二楼两侧厕所里,有几扇窗户已经损坏,根本关不上,在雨搭和二楼厕所的窗台上都有攀爬痕迹,但是不能确认是在案发当晚形成的。因为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走访发现,很多学生都知道那几扇窗户是坏的,还把那里叫作“绿色通道”。校保卫处有规定,如果学生晚归,必须到保卫处说明原因,然后由值班干部送回宿舍楼,而且第二天还要通报院系。所以很多晚归的学生都选择从那里悄悄地爬上楼去。那些攀爬痕迹很可能是之前的晚归学生留下的。

从死者的社会关系来看,死者周军是外地人,在本地没有亲属。其父母均为工人,社会关系简单,基本可排除由于上一代的仇怨而导致杀身之祸的可能。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死者周军平时为人比较随和,喜欢开玩笑。虽然有些玩笑比较过火,但没听说与人结过仇怨,也没有证据显示他与校外人员有瓜葛。死者身亡时所穿衣物中无贵重财物,上衣口袋中有人民币32元8角,考虑到没有哪个人会蠢到去厕所抢劫杀人,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图财害命的可能。从死者遗物的查找情况来看,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丁树成合上记事本。

邢至森点点头,抽出一支香烟点燃,又把烟盒扔给丁树成。丁树成也点燃一根烟,两个人相对无言,默默地抽着烟。

“你怎么看?”吸了大半根烟后,邢至森问道。

“比较麻烦。”丁树成把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排查范围太大。而且从现有的线索来看,无法推测凶手的作案动机,没法进行下一步侦查工作。”

邢至森没作声,眉头紧蹙。

他已经在经文保处干了五年了,处理过的案子也不算少。可是性质最恶劣的也不过是故意伤害、盗窃什么的,这样的命案还是头一次遇到。刑警出身的邢至森很清楚,按照惯有的侦查思路,推测作案动机是侦破凶杀案的首要步骤,可是这个凶手为什么要杀死周军呢?

死者背景单纯,社会关系简单,仇杀、情杀和谋财害命跟他都贴不上边。这就使得侦查活动无从下手。

“实在不行,就用老法子——摸排查。先从外围查查,看看有没有线索。”

丁树成有点提不起精神,这是一项非常挠头的工作。

邢至森看出丁树成有点情绪,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算是鼓励。

在这个总人口600多万人的城市里,一个人的消失实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同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即使对于警察而言,周军的死,也不过是案头上一堆等待分析的、冷冰冰的数据和资料。然而,在宁静的师大,尤其在破旧陈腐的二舍,却是一个极具轰动性的事件。

方木从保卫处出来之后,想了想决定翘课去附近的书店看书。这一看就是一整天,看完了一本厚厚的王朔文集。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被保卫处叫去问话的消息当天就传遍了整个法学院,而且越传越玄,仅仅一天的时间,最终的版本就是他在课堂里被当场抓获,方木奋起拒捕,后来被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当场拿下。而他自从去了保卫处之后就无影无踪,这让谣言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方木晚上回到寝室的时候,一推门,就感觉寝室里的气氛异样。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尤其是祝老四,一口面条垂在嘴边,好像京剧里的老生似的。

“看什么看,没见过帅哥啊?”方木踢掉两只鞋,一头躺倒在床上。

“你……你怎么回来了?”老大结结巴巴地问,“取保候审?我们正商量给你送饭呢。”

“靠,你说什么呢?”方木翻身坐起,看着大家好奇又恐惧的目光,一下子明白了。

他又好气又好笑:“保卫处只不过把我叫去问问情况,你们想到哪儿去了?”

寝室里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下来,几个人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打听情况。方木想了想,觉得既然警察没嘱咐他保密,就把上午保卫处询问的过程讲了一遍。大家听完后,反而沉默了大半天。

老大缓缓地说:“这个案子……”

几个人眼巴巴地看着他,等待老大发表高论。

“……明显不是自杀!”

“靠!”几个声音异口同声地说。

“呵呵,”老大作躲闪状,“不过也真够吓人的,348的老二说他昨晚还去过厕所呢,没准当时周军就已经死在那儿了。”

“哎,你们说,”老五一脸神秘地说,“会不会……不是人干的?”

“你去死吧,鬼故事看多了吧!”老二说。

“不是我说的啊,”老五委屈地指指方木,“他说的。”

方木看大家都盯着自己,也慌了神:“靠,就是一句玩笑话,你们还受过高等教育呢,这个也信?”

大家哄地笑开了,随即,似乎觉得不妥,又都自觉地闭嘴了。

忽然,门开了。吴涵一脸疲惫地走进来,袖子挽得高高的,胸前还有不少水渍。

“你们都在啊。”说完,吴涵一屁股坐在桌前,端起一杯水来一饮而尽,“‘绿色通道’被封了。以后都早点回来吧。”

“被封了?为什么?”经常出去打游戏的老二问道。

“警察怀疑昨晚有人从那里钻了进来,保卫处下午就把那几扇窗户封死了。”

“唉,希望是校外人员干的,如果是这栋楼里的人杀了周军,多可怕啊。”老大阴沉着脸说。

大家一阵沉默。是啊,谁会想到朝夕相处的同学会突然痛下杀手。

“我觉得不是这栋楼里的人干的,”方木摇摇头,“谁能下得去手啊?”

“是啊,”吴涵放下袖子,“我今天打扫那个卫生间的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周军这小子平时是比较烦人,可是要杀死一个人,那得多大的仇恨啊。”

“哦?你还去打扫那个卫生间?”老五问。

“是啊,孙姨死活不敢进那个卫生间,是我打扫的。靠,累死了。”

“你不怕啊?”老大钦佩地说。

“怕什么,”吴涵爬上自己的床,把两条腿搭在床边,“真看见那小子我就跟他好好唠唠,没准就把案子破了,立一功呢。”

他把头低下来:“对了,方木,你小子今天跑哪儿去了?我们还以为你被抓了呢。”

“靠,三哥,你不是也怀疑我吧?”

“呵呵,你肯定不是凶手。”

“还是三哥了解我!”方木作感动状。

“你没那胆子!”

大家再笑。吴涵收回腿,把被子铺好:“杀人哪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方木想反驳几句,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快熄灯了,大家拿出洗漱用具,相继去了卫生间。

也许是刚刚发生过命案的缘故,水房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很多人宁可多走一点路,去走廊另一头的水房洗漱。

方木看着门框上残留的一条警戒带,叹了口气。

头顶那盏15瓦的小灯泡仿佛比平日暗了许多,几个人站在水池边默默地洗漱,动作很快,似乎巴不得早点离开这里。老大最先洗完离开,然后是老五、老二,就连平时最能磨蹭的祝老四也比方木快。

水房里只剩下方木一个人,他有点慌,急急忙忙地抹了几把脸,端起脸盆就走。可是走到厕所门口的时候,他又停下了脚步。

厕所里似乎比水房里还要暗,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往日湿迹斑斑的小便池台阶上,已经干涸的污渍横七竖八,看起来这一整天都没有用过。四扇隔间的门虚掩着,里面的情形若隐若现。方木把视线投向最里面那个隔间。

周军就是在那里被杀死的。

方木的心脏“嗵嗵”地跳起来。他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又一步,直到站在第一个隔间的前面。

里面肮脏依旧,丝毫没有因为一个失去生命的身体曾在这里蹲了五六个小时而有所不同。

不知道为什么,方木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周军蹲在那里,自得其乐地哼着小曲,丝毫没有注意到头顶越来越低的绳套。忽然,绳子套在了周军的脖子上,又被狠狠地提起、勒紧。周军小小地惊呼了一声。随即,他的脖子就被死死地抵在身后的水泥墙上。他顾不得提起裤子,拼命地想站起来。可是自己的身高太矮,头部又动弹不得,只能绝望地来回蹬着双腿。然而,他挣扎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完全停了下来。

这一切如此逼真地出现在方木的眼前,他几乎要顺着那紧攥着绳套的双手望上去……

忽然,水管里传来一阵轰鸣声,那声音仿佛一个被勒住脖子的人在垂死挣扎时的呻吟。停水了。

方木被这轰鸣声吓了一跳,他飞快地走出水房,小跑着回到了寝室。

你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他狠狠地骂自己。

夜里,每个人都睡得不安稳,床板吱呀的声音此起彼伏。大约凌晨1点的时候,方木听见老五小声地说:“我要去厕所,有人去么?”半天没有回音,老五讪讪地说:“那我也不去了。”

方木更加睡不着。他闭着眼睛,脑子却在不停地转动。他意识到,也许这栋宿舍楼的平静将就此失去。

他不知道的是,整个师大,即将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第四章 天台

年轻是一个中性词,它代表着很多缺点:经验不足、少不更事、容易冲动。同时,它也意味着很多优点,其中之一,就是有大把的时间去遗忘那些不该记住的事情。

一个多月过去了,再没有关于这件凶杀案的更多的消息。周军这个名字和那个恐怖的早晨,在人们头脑里渐渐地由具体到模糊,最后完全被抛到记忆的角落中。日子如流水般平静地过去,曾经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喧嚣的校园慢慢恢复往日的安详,就好像一粒石子扔进池塘,波纹过后,便再无记载。也许,生活本当如此。

一个周四的下午,国际经济法课刚刚结束。方木收拾好书包,正要离开教室,就被任课的高教授叫住了。他让方木、祝老四、吴涵和孙庆东到他办公室去一趟,说是帮忙搬点东西。方木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跟着去了。

“东西”不少,两大纸箱的资料和一大摞书,而且都很重。从教工宿舍楼抬到行政楼,的确不是什么好差事。方木四人龇牙咧嘴地把东西抬进高老师的办公室,发现办公室里还有一个人。

呵呵,不虚此行。方木想。

那是高老师带的研究生,叫佟倩,法学院公认的美人。美人对高老师充满阳光地笑笑,并不对师弟们过多寒暄,就蹲在地上翻看那些资料。

“哎呀,您有这本书啊?我还在图书馆找了好久呢。早知道就向您借了,没准不用还呢。”

“那你印完了拿走吧,记得写借条。”高老师看来并不买账。

美人夸张地撇撇嘴:“你们几个,把这些东西帮我搬到复印室去。”

复印室可是在24楼!四个人面面相觑。

“有电梯,怕什么,大小伙子干这点活儿还为难啊?”说着,美人用手里的书拍了拍祝老四的肩膀。看祝老四的表情,别说有电梯,就是让他扛着箱子跑到24楼也情愿。

方木突然想起一首歌: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方木和祝老四抬着一只箱子,吴涵抬着另一只,孙庆东抱着一大摞摇摇欲坠的书在前面走。美人空着手走在最后面,边走边打电话:“你今晚自己去吧,我不去了……哎呀,你别问了……加班……什么啊,帮我导师复印材料。好,就这样吧。”

好不容易把东西搬进了复印室,祝老四擦擦汗,满脸堆笑地问:“师姐,今晚加班啊?”

“是啊。”师姐的声音并不热情。

“需要我们来帮忙么?”

“不用了,你们快回去吃饭吧。”美人挥挥手,像轰小鸡似的把他们推出了门。

靠,连句谢谢也不说。四个人走进电梯,方木不满地嘟哝着。

祝老四似乎还在恍惚中。到了一楼,电梯一震,祝老四咂咂嘴:“真是美女啊。”

“瞅你那一脸口水,你看谁不是美女啊?”吴涵一把将祝老四推出了电梯。四个人嬉笑着走出了行政楼。

第二天,星期五。阴。暴雨将至。

整个天空都被翻滚的乌云笼罩着,不时有沉闷的雷声从远处传来。在三楼人事处工作的朴雅丽把提包扔在桌上,拿出几块饼干,准备出去给自己泡一杯咖啡。

同类推荐
  • 唐三妹

    唐三妹

    烂渔沟村的男人们大多在外打工,剩下的那些老弱病残中排得上号的,都是村里女人们的香饽饽了。水葫芦和纸品店的陈大呆,红蜻蜓和簖上的陈小瘸子,长丫、小霞和学校里的男老师……那些私下里的关系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事。绰号“秃虺蛇”的唐三妹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媳妇,一直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董银花。村长丁文革为开绣花厂的事多次关照唐三妹,惹得唐三妹也对他暗生情愫,然而后来才得知夜里溜进自己房间的,不是丁文革,是年轻时和董银花有过一段关系的陈大呆!唐三妹心灰意冷,在婆婆的严厉管束下也不再做绣花的工作,关起门来过日子。董银花临死前看着自己跟前的儿媳妇,终于释然,催她出门去,去绣花。
  • 禹迹Ⅰ:冷月寒

    禹迹Ⅰ:冷月寒

    一百个甲子之前,有熊氏人分为两脉,分别由黄帝与炎帝掌控,并以炎帝统领的神农氏族为尊。有熊氏族以伏羲所留的一柄长剑为尊,随着上一任炎帝身死,轩辕黄帝放逐了炎帝的直系后裔,另立傀儡来统领神农氏族。后天下洪水肆虐,轩辕氏族的大禹为治理洪水,足迹遍布山海,这里因此被人们唤作“禹迹”,并推演新历,以这一年为禹迹元年。传说中伏羲遗留下的那柄神剑(轩辕神剑)暗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 世纪末的黑洞

    世纪末的黑洞

    1988年夏,广东沿海某市。混混周继才与政工干部谈志军在偷渡船上相遇,二人此前有过矛盾。被边防巡逻队发现,偷渡分子纷纷跳海。周继才受伤被抓,谈志军因准备充分而逃脱。
  • 高考保卫战

    高考保卫战

    开学第一天,新高三老师们例行要开高考动员会。黄校长往主席台中间一坐,大手左一挥右一挥,讲得激情澎湃,风生水起,台下掌声不断。每到这个时候,会议就到了高潮。高一歌是多年送高三的老教师了,这样的场面也经历了多回,每到这个时候,高一歌内心总是悲欣交集。大老板黄校长口才好,是个很有煽动性的演讲家,他一通激情演讲,仿佛给枯竭的河流注入了新水,像高一歌这样的老教师也难免热血沸腾;说到底,并不是全因为大老板的口才,口才只不过是热身,那激情中许诺的奖金才是标的。大老板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大老板说,就是把我的坐骑卖了,明年的此时,我也一定让老师们的腰包鼓起来。
  • 潮湿的春天

    潮湿的春天

    刘诗诗什么时候从教室里离开的,谁也没在意。大家都在安静地晚修,白亮的节能灯下,36张桌椅,每张小桌上都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本,间或还夹有笔筒、水杯和小茶叶罐等常备物什,留出的空间只够容一颗头颅。抽屉里也溢满了书和文具。教室很大,对于只有36人的小班来说显得略有些阔绰。前后各有一台柜式空调,眼下是三月,空调还没派上用场。左右墙壁上分别对称挂着几幅楷书写就的励志帖——“不问耕耘,但问收获,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造物之前,必先造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热门推荐
  • 爱情瓶颈

    爱情瓶颈

    在爱情到了一个瓶颈期的时候,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这份感情,它来时我不激动,去时我不悔恨。有一些人,他们背叛了爱情,只是上帝不会立即惩罚他,而是在过后的年岁里给他们致命的一击,只是这对于我们而言,仿佛已经失去了意义。
  • 安楚谋

    安楚谋

    幼时初见,她是楚家最受娇宠的掌上明珠,他是被杀手追杀的容氏余孽,她救了他,让他看到一缕善念。少年再见时,她是满腹心机,天道不容的冥族少女。他是位高权重,手握重势的皓月堂堂主。得知再重逢时,他扬唇,楚楚,这次,换我救你,好不好……
  • 冒牌千金夺君宠:迫嫁王妃

    冒牌千金夺君宠:迫嫁王妃

    那日,发落眼前,她听见,是谁的心碎落一地;那夜,凤冠霞帔,惟见一双苍白的手死死拽着佛珠。她是恩宠万千的宰相千金,亦是拉拢皇权的重要棋子,纵使不甘心又能如何。“成事之后,还你自由!”只为这承诺,从此,入侯门别萧郎,她亦不悔!这一生她所求不过是一片真心罢了,为何却让她身心俱损?笑破红尘,曲终人散后,又是谁执起她的手,真心一付,生死相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素华映月

    素华映月

    祖父依着孙女辈的排行,给她取名“素华”;父母叫她阿迟,“爹娘早就盼着有个宝贝小闺女了,阿迟,你让爹娘好等。”她另有昵称,一一。“仲凯,你只许有我一个。”只有你一个?你便是我的一一。穿越而来,家长里短,爱情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职工工作准则

    职工工作准则

    企业职工的工作与生存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经济质量、安全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是企业质量的直接体现与有效保证。
  • 永恒奇点

    永恒奇点

    张宇在系统的操控下穿越到了另一个宇宙,从此开启了一段奇幻的旅途。这是一个,时空,物质,都充满不确定性的宇宙。生命由繁到简,由简到繁,不断地改变生命形式,只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永恒。
  • 关于谦虚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谦虚的格言(经典格言)

    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本书涵盖了人生、家庭、恋爱、婚姻、生活、幸福等多个方面有关谦虚的名人名言,它既可以启迪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质,又可以在写作演讲中引用,更可以用来与朋友共勉。阅读它们,能对读者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本书是藤森平司先生“守护型保育系列丛书”之二,探讨少子化社会如何为0~2岁的孩子提供健康发育的环境。不具备共食条件、只有母亲在家的家庭,不及有混龄孩子集体的保育园更适合孩子成长。人都是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不同意见有助于自我了解。只听母亲的话,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如闻逆耳之言会受打击,从而封闭自己。孩子只有在“孩子的世界”中,在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的关系中,才能共同成长。
  • 补玉山居 (《你迟到的许多年》原著小说)

    补玉山居 (《你迟到的许多年》原著小说)

    《补玉山居》 (《你迟到的许多年》原著小说),是严歌苓首部透视当代中国社会的全新力作!“补玉山居”犹如当代中国的“新龙门客栈”。它是中国变迁的一个缩影。各色人物在越来越膨胀的都市游走,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里,将这里作为暂时的栖息。城里人则奔向田园,追寻所谓的宁静,躲避都市的“硝烟”。鱼龙混杂中,精明泼辣的老板娘,凭着自己的强干与周旋,进退自如,将“补玉山居”经营得有声有色。一桩桩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跃然纸上,再现中国城市、乡村近三十年的变迁以及人性蜕变的痴缠……
  •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本书简·奥斯汀的两部代表作组成。《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磨难重重。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乡村社会的中产阶级普遍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理智与情感》以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姐妹两人的爱情经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沉稳,妹妹玛丽安的热情与感性。从而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世俗人情和婚恋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