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4000000001

第1章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1)

出场人物:珍妃、文廷式、吴健彰、聂缉椝。

晚清改革失败,清王朝的迅速崩溃,分析起来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财政制度腐败,官员贪腐成风,全社会热衷于卖官鬻爵。

卖官鬻爵的叫法有若干种,譬如捐纳、开纳、赀选、捐输、捐例等。它通常是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乌纱帽(一般为闲职或散职),开出价格,向全社会公开出售,并允许成为一种常规制度。说白了,就是把官帽子当做一种商品,无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只要肯出钱,就能够买到。

捐纳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据史书记载,秦汉两代,每逢军兴、河工或者遇到了饥荒年成,政府便卖掉一批官帽子以增加财政收入。

清朝捐纳制度始于顺治朝,完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冗滥于咸丰、同治两朝,终结于宣统朝。它与科举、荫袭、保举同为清朝选拔官员的三个重要途径,存在了两百多年,对于清代尤其是晚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如今人们提起卖官鬻爵,往往免不了有咬牙切齿之恨,似乎整个社会风气变得不可收拾,全都是由捐纳制度引起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卖官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出现和存在自有它特定的客观原因,不能简单化看待。

先说个故事吧。

晚清名臣胡林翼年轻时是个风流人物,民间流传着关于他放浪形骸的种种野史轶事。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小胡娶了两江总督陶澍的宝贝女儿,按理说该收收心了,可是小胡并没有。那一年,青年胡林翼陪送岳母前往南京,目睹了秦淮河畔的六朝金粉、纸醉金迷,忍不住游兴大发,竟然在钓鱼巷等处的歌榭灯船中流连忘返起来。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被陶澍的幕客侦探到了,绘声绘色向总督大人作了汇报。陶澍皱起眉头,沉吟片刻,说道:“润芝(胡林翼的号)之才,他日为国勤劳,将十倍于我。以后他就没有时间行乐了,此时放纵,以补偿将来之辛劳也。”

这么一个风流情种,如果不是得益于捐纳制度,胡林翼在仕途上的淹蹇沉滞,真不知要拖延到哪一年才有出头之日。

据梅英杰所撰《胡林翼年谱》记载,道光二十七年(1847),胡林翼在陕西赈灾期间主动捐纳银两,一下子从一个待补缺的七品内阁中书擢升为四品知府,到贵州省任职。

贵州素来地瘠民贫,服官者视为畏途。胡林翼捐纳了一万五千两银子,理应分到江南、山东等富庶之地,但是他却自行选定了贵州。这在当时人看来,不免大感意外。关于那次选择,《胡林翼年谱》中是这样叙述的:“遍谒先茔,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也就是说,胡林翼要借贵州之贫瘠穷困来磨练自己的意志。正是由于这种抱负,到贵州省之后不久,他的声誉就蒸蒸日上,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

换句话说,正是饱受诟病的捐纳制度,给了胡林翼的人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演出舞台,这才有了他后来的故事。

一枚银币有正反两面。如果说胡林翼的故事是银币正面,那么下面的故事讲述的则是银币的反面。

悬崖上的龙椅

光绪十四年(1888),深锁于神秘宫墙背后的大殿里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6月19日,铁腕女强人慈禧太后发出懿旨,预告下一年光绪皇帝行将大婚及亲政。也就是说,她要放权了,让18岁的青年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其二:重修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

这两件大事环环相扣,互为关联。

提起慈禧重修颐和园之初衷,原本不过是老太太想有个休闲时分“溜圈儿”的阔绰地方。慈禧性喜享乐,曾经几次动过念头,想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终因花费实在巨大,且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以及李鸿章等一批王公大臣或明或暗的联手反对,才不了了之。

现在好了,自己马上要退出政坛,她要为自己好好修建一个雅致的后花园,看戏,划船,溜圈儿……乐在其中,颐养天年。刚上任不久的海军衙门总理醇亲王奕譞,不失时机地递来了一个舒服的枕头。奕譞呈上了一道奏折:《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慈禧开心地在淡黄素纸上批了懿旨,明令要赶在甲午年(1894年)自己六十大寿之前完工。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

按清制,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在十五六岁完成婚配。顺治皇帝十五岁结婚,康熙皇帝十四岁,乾隆皇帝十五岁,嘉庆皇帝十六岁,咸丰皇帝十六岁,同治皇帝十八岁。如今,光绪皇帝已经满十八岁了,诸多大臣“代表”天下臣民或明或暗地催促婚事,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初五,慈禧拍板定下了光绪的婚配大事。

光绪皇帝娶了一个皇后,两个妃子。

皇后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这个皇后容貌丑陋,一张马脸配上凸出的额头,金鱼泡眼睛,暴突的牙齿,瘦弱的身子骨微微还有点驼背,这让光绪皇帝极度不满。他明白这是慈禧太后的特意安排,利用皇后的身份地位来监控自己,甚至进一步控制和操纵。

两个妃子分别是瑾妃和珍妃。她们是一对姊妹花,是礼部左侍郎长叙的女儿。瑾妃相貌平平,性情孤僻,像一朵落寞的紫罗兰;而珍妃却端庄貌美,性格活泼开朗,像春天里蓬勃开放的迎春花。民国书画家白蕉在《珍妃之悲剧》一文中,生动描绘了瑾妃、珍妃初入宫廷时的场景:

慈禧在体和殿召集备选各大臣的千金,依次排队站立,为光绪挑选皇后嫔妃。备选者有五人,排在首位的是都统桂祥的女儿,其次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以及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当时慈禧坐在最上面,光绪站立在慈禧身边,几个公主和福晋站立在慈禧身后。体和殿里设一小长桌,桌上放置镶玉如意一柄,红绣花荷包两对,为选定之证物(按清律,选定后赠予皇后玉如意,赠予嫔妃红绣花荷包)。慈禧笑吟吟对光绪说:“皇帝,谁能中选,汝自己决定。”说着便将玉如意和红绣花荷包放到了光绪的手上。光绪推辞道:“这等大事,当由皇爸爸做主,子臣不敢贸然。”慈禧说:“去吧,去吧。”光绪这才犹犹豫豫地走到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跟前,正准备授予玉如意,却听得慈禧低声喝道:“皇帝!”光绪顺着慈禧眼光授意的地方看过去,那里站立的正是都统桂祥的女儿静芬。光绪愕然,不得已,只好将玉如意授予了桂祥的女儿,慈禧的侄女静芬。慈禧见光绪皇帝似有意于江西巡抚德馨之女,心想一旦选成嫔妃,将来势必有夺宠之忧。于是她自作主张,将一对红绣花荷包授予了礼部左侍郎长叙的女儿瑾妃和珍妃。

因为慈禧太后太过强势,光绪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王府,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生母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在同治皇帝去世之后被指定为继任皇帝,也使他从此走上了一条孤寂痛苦的不归路。从四五岁的时候起,光绪就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到封闭的紫禁城,当上了一个摇摇欲坠帝国的皇帝。他高高端坐在九五之尊的龙椅上,却不能享受一个人最基本的自由,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和生活。那时候他还太年轻,还不知道那把龙椅已经被推到了悬崖边,而且前面就是深渊,步步惊心。

光绪从小就被锁在高墙深宫里,孤僻敏感的性格配上一副体弱多病的身子骨,导致了他精神上的寂寞与痛苦。从小陪伴在他身边的都是一些太监,同他最亲近的是老夫子帝师翁同龢。婚配是光绪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虽然皇后和瑾妃不尽如人意,但是珍妃的入宫还是犹如在一湖静水中投下了一枚石子,丝丝涟漪荡漾开来,激起了光绪皇帝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大婚后的头几年,光绪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轻松的一段时光。

珍妃出生在满洲贵族之家。裘毓麐在《清代轶闻》一书中说,珍妃“写得一手好字,能左右开弓写字,还能作画”。她性格开朗,志趣广泛,对事物有自己的主见。珍妃入宫时年仅十三岁,比光绪小五岁。入宫之初,慈禧对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并不多加限制,任由她在宫中的各个地方出入。珍妃也是个奇怪的女子,对游戏玩耍一类的事并不太感兴趣,倒是三天两头往慈宁宫中跑,伺候慈禧太后批答奏章。白蕉在《珍妃之悲剧》中这样写道:“每侍慈禧披览章奏,从旁窥阅,即能得其概要,预料太后将如何批答”。

珍妃的人生轨迹,似乎是在刻意效仿慈禧的成功经历。这一切,慈禧太后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一刻,慈禧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她微微笑着,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在静静等待猎物一步步走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

在年轻的光绪皇帝看来,正是因为珍妃对朝政大事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她的见解往往与光绪的主见不谋而合,所以更加欣赏她。光绪宠爱珍妃,除了异性的爱恋温馨之外,更有着思想沟通、意见融洽、精神愉悦的成分。所谓“心有灵犀”,人生难得一知己,这一点,在研究光绪与珍妃的爱情悲剧中,是不得不需要加倍注意的。

德龄公主在《瀛台泣血记》一书中,详细讲述了光绪与珍妃的爱情故事。按清律,皇帝召皇后、嫔妃入寝是有严格规矩的,可是光绪不以为然,“后来却完全忘了顾忌,他几乎每隔三四天工夫,就要亲自到珍妃宫里走一次。这和他每夜非召幸珍妃不可的事同样成了宫中的绝妙谈助。”每天清晨,光绪到慈禧太后的宫里请过早安以后,总是叮嘱珍妃不要回到自己的宫里去,光绪放弃了安排好的凉轿,携着珍妃一同步行,有说有笑地走回皇帝便宫。光绪常常向珍妃吐露心声:“咱们这儿真是太寂寞了。每天从朝上回来,再也没有一个可意的人能够陪伴我。”自从亲政之后,光绪皇帝要披览的奏章日益增多,有时候珍妃一连三四天留在皇宫里,帮助光绪处理政务。

对于光绪皇帝来说,珍妃是上天赐予他的最美妙的礼物。珍妃的到来,使得性格内向的光绪皇帝深受感染,光绪一天天变得快乐起来。他们在宫殿里品评字画,在御花园里观赏花木,在林荫石径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诗词歌赋……他们的爱情小插曲,给沉闷冷寂的皇宫增添了一抹绿色的春意。

然而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对身处在大变革前夜的可怜人夜莺般美妙的爱情小夜曲,在残酷粗暴的现实面前被撞击得粉碎。即便他们的身份贵为皇帝和嫔妃,也不能幸免,反而让悲剧成分更加惨烈。

讲述珍妃的悲剧故事之前,先补充一段小插曲。

小插曲说的是清廷内务府人人皆知的一个公开的秘密——李光昭案。

清廷油水最多的官职是什么?不是管钱的户部,不是管军事物资的兵部武备司,也不是地方上的漕运、盐运等官署,而是皇城里的内务府。有京城民谣为证:“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哪天在皇城根下出现一户人家,房子是新盖的,院子里的树是新栽的,墙上的画也是簇新的,那么这户人家必定有人在内务府里当官。

内务府是清廷为伺候皇室而设立的一个专门机构,最高主管名称是总管内务府大臣,直接隶属于皇帝管辖。主要机构有“三司七院”,人员繁多,机构庞杂,贪污腐败的情况十分严重。

有一则清代野史是这样的:有一天,吝啬小气的道光皇帝在林荫道上散步,不小心摔了一跤,绸缎裤子的膝盖部位破了一个小洞。他让小太监拿到内务府去缝补一下,过了几天,小太监取回了补好的绸缎裤子。道光皇帝随口问道:“花费了多少钱?”小太监回答:“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一惊,吓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道光皇帝让小太监去内务府问问,为什么打一个补丁竟然比一件龙袍的价格还要高。小太监问过内务府之后回话说:“皇上身上穿的绸缎裤子是有细碎花纹的珍贵湖绸,好不容易剪了几百匹绸缎,才找到了相匹配的图案,所以贵了。”道光皇帝听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笑了笑。一个平常几两银子就能够补好的补丁,内务府竟然喊价三千两白银。深究也没有什么用,内务府的人个个都是里中好手,他们本事众多,有一项特殊的本事是他人所没有的,这项特殊的本事就是专门糊弄皇帝。即使喊再高的价码,他们也能够说得清楚名目,应付得了任何审计。

请看另一则清代野史:光绪皇帝很喜欢吃鸡蛋,可是,往往鸡蛋送到了皇宫里,他却有点舍不得吃。有一次,光绪在毓庆宫里读书,忽然看见他的老师翁同龢正在吃鸡蛋,便说道:“这鸡蛋虽然好吃,可是太贵了。翁老师,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听了扑哧一笑,小皇帝居然关心起民生大事了。等到与小光绪一阵对话之后,翁同龢才明白,原来是内务府的官员欺骗了小光绪,他们报的鸡蛋价格是三十两银子一个。而在皇宫外边的民间,一个鸡蛋只需要花费三四个铜板。

闲话少说,现在话题转向李光昭案。

李光昭,广东嘉应直隶州人,同治年间通过捐纳得到了一顶候补知府的乌纱帽,这是个虚职,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同治皇帝执政后期,计划重修圆明园,但是面临诸多难题,除了金钱不足之外,粗大的木材也不易采集。工匠们拆除了船坞上的大舵改做正梁,又拆除了若干旧木船,将木料翻新使用。即便这样,木料仍然不够,需要重新修建的殿宇不下于三千余间,而旧木料不及百一,不得不另外谋划采购之策。

同类推荐
  • 你在高原(共10册)

    你在高原(共10册)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绝谷之战

    绝谷之战

    古道西风马不瘦,夕阳西下,没有断肠人。一匹雪白的骏马,马上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着银灰长衫,迎着西风,马蹄踏踏,走在这黄叶飘飘的古道上。眼见夕阳就落山了,天渐渐暗了下来,已是行路人投宿奔店的时候。但这年轻人并不急,望着这满目荒凉渺无人迹的荒野,神情悠然而又潇洒。忽然,这年轻人的眼光被什么吸住了。前方的弯路上,出现了一辆车,两匹高头大马,—个驾车人。
  • 凉粉就馍

    凉粉就馍

    李天德的凉粉摊,在这个山区小县的大街上真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都用目光搜寻着它。走近了,吃不吃凉粉是另回事,但都要站在一旁,驻足观望一番。看一看那抹洗得光洁闪亮的凉粉担子和洁白闪亮的坨子,闻一闻油泼辣子的清香和那股沁人心脾的芥末味儿,对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李天德寒暄几句,或是淡淡一笑,打个招呼,才慢慢地走开了。有的人走出老远了,还要扭回头来望一眼。他二十多岁上挑起这副凉粉担子,一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他的凉粉摊子也就在这条大街上摆了三十多年。因为,他的家就紧挨着县城。
  • 满罐

    满罐

    组织上的人把付一方请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很郑重地讲了意见。好长时间,付一方沉默着,使劲吸着烟,领导也就耐心地等着。付一方起得身来,笑一笑,组织上以为他同意了,可付一方却说:“我在黄岗村当了几个月农民,体会很深。我确实想再当一次乡长。”听到付一方的话后,县里乡里的同志就张大了嘴,就用非常严肃的口气,向付一方强调了组织纪律,同时,也就用很快的方式,向县里作了汇报。县里也紧急开了会,作出两点答复:第一,尽量做每个代表的工作,让他们理解组织意图,争取完成选举任务;第二,如果代表们坚持,选举照样进行,应尊重选举结果,至于以后,还是可以采取组织措施的。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3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3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热门推荐
  • 与他茶酒伴

    与他茶酒伴

    “死了后”的郑研新突然觉得自己太穷,“我要创造财富”,结果创造着就不小心有了个奶包,外带一个“郡王爷”。
  • 废妾青瑶

    废妾青瑶

    作为一个皮厚心黑脑壳硬的姐姐,有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妹妹是什么体验?姐姐,我喜欢莫郎,可他只喜欢你!信物给你,今后你是我姐姐!姐姐,我想去宫中学戏,可她们只选中了你!号牌给你,今后你是谢青瑶!姐姐,睿王爷是个快要死的痨病鬼,我是侍妾,要陪葬的!你回家来,我替你给那个痨病鬼陪葬去!姐姐,虽然莫郎对我很好,可我还是想当王妃!还有呢?姐姐,为什么他们都只喜欢你?如果没有你该多好!
  • 长门怨

    长门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紧紧围绕人生这个话题,精选古今中外有关佳文佳作、名人轶事、传说故事,均富教育意义,颇具收藏价值,可读可看,可思可考。将精彩哲理故事如颗颗珍珠贯串在人生这根红线上,每则故事后附加一二句短评,使历史故事变为生动教材,让古代中外名人“变活”。
  • 宠妻成瘾:总裁你咋不上天

    宠妻成瘾:总裁你咋不上天

    他需要孩子来交差,她需要钱来救命。纪欣然这辈子都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需要用到出卖婚姻来换取纪家的安宁。王者归来的顾漠谦完全没想到,他归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献上自己的小种子……第二天,城中所有的新闻全部被第一名媛给占据。高傲不可一世的第一名媛纪欣然,因为纪家的落魄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还没褪去。转头最新的消息便是,纪欣然嫁入豪门顾家,成为城中最顶级钻石王老五的未婚妻。众人在感叹命运的眷顾同时,对纪欣然的八卦乐此不疲。坊间据说还开了赌局,猜测这段盛世婚礼的维持时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本宫回来报恩了

    本宫回来报恩了

    【宫斗/甜宠】一生不受宠的小公主萧含清死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让自己高高在上的他给惦记上了?软禁自己五年,原来是护着自己,就算是死前,那样出尘不染的谪仙,居然为了自己开口低声下气的求别人。重活一世,黑心莲小白花肯定是要收拾的,顺便报恩,只是这恩报着报着,怎么就有点不对劲?醉酒后的男子将自己堵在角落,大拇指压上红唇,眼神迷离:“清清......”“你清醒一下!”“啾~”“我不喜欢你!”“啾啾~”“你住手我叫人了!”“啾啾啾啾啾~”
  • 艰苦卓绝: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艰苦卓绝: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15个地区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以及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与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不但使自己站稳了脚跟,而且在战略上策应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行动,保存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油画《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深刻展示了以陈毅为代表红色游击健儿在环境异常艰苦、情况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斗争情操。
  • 暗黑破坏神之猎魔王者

    暗黑破坏神之猎魔王者

    面试时面试官问李闫如果可以穿越到游戏中,想去哪,李闫答暗黑破坏神,然后就穿越了。。满级神装的猎魔人的职业穿越到了暗黑破坏神世界,变成了1级小菜鸟,装备没了,宝石没了,还好剩下了全提取的卡奈魔盒。新书《单刷王者》已更新,欢迎品阅,指点。
  • 青春结束前,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青春结束前,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最好的我,在对的时间,终将遇到最温暖的你,拥抱最动人的爱!本书为青春治愈系作家紫堇轩温暖故事集,内含李易峰、吴亦凡、陈伟霆、彭于晏、井柏然等人绝密成长历程!演员陈晓、八月长安、这么远那么近、沈嘉柯联袂推荐!
  • 特工狂妻:长官太霸道

    特工狂妻:长官太霸道

    "她是国家隐秘特工,妖娆百变,却在一夜扑倒他后,留下一元‘嫖资’扬长而去。他是铁腕特种队长,冷血无情,却在被扑倒后,对一个不知姓名的女人痛恨上瘾。为了任务,她藏身部队,却发现冷血教官不止面熟身体也很熟?训练新人他铁面无私,却处处针对一个女兵,动不动就拉她到墙角“以身试教”!新兵考试,她又一次被逼入死角。“报告长官,我不搞个人‘特殊’!”眉峰紧皱,他避开看热闹的视线,“腰力检测,是‘常规’训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