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聪明的先人对此早就有深刻的认识。《周易》中曾提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灵枢经·本神》中也说:“两精相搏谓之神。”什么是两精呢?所谓两精,就是指男、女双方生殖之精(即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精子与优势卵子),两精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在子宫中着床成为胚胎,胚胎形成以后,不断生长变化成脏腑、形神俱备的胎儿。中医的“神”,指具有生机之物体,可以不断变化发展。
很多女性朋友都被妊娠期的算法弄得一头雾水,其实,妊娠期的算法很简单,正常妊娠期约280日,即10个妊娠月。孕期从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以28天为1个妊娠月。对,就是这么简单。
古代医家对孕期的计算是比较切合实际的。预产期的推算,是从末次月经的首日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在预产期前后14天内分娩亦属正常范围。
妊娠期,孕妈妈的体内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胎儿在妈妈子宫中生长发育时,孕妈妈就要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此时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首先,孕育胎儿的子宫发生巨大改变,子宫肌细胞肥大、增殖、变长,子宫随着胎儿的生长变得非常巨大。其次,母体的重要脏腑,也因为胎儿的快速生长而负担巨大,如心脏负担增大,肺脏负担也随之加重,妊娠期肾脏也略有增大,输尿管增粗、肌张力减低、蠕动减弱。其他如肠骨内分泌、皮肤、骨、关节、韧带等都会发生相应改变。
胎儿娩出,母体的这些器官又会渐渐得到恢复。子宫、会阴、阴道的创口会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复原,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会恢复正常。这些形态、位置和功能能否复原,则取决于产妇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保健。如果养护得当,则恢复较快,且无后患;如果稍有不慎,调养失宜,则恢复较慢。
除此之外,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也会过度用力、出血、出汗等,这些均导致产妇在孩子分娩后的一段时期,身体降到最低点,气血、筋骨都很虚弱,这时候就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补,因此产后必须“坐月子”才能恢复健康。坐月子的目的,实际上是新妈妈整个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是让新妈妈在这段时间内做适度的运动与休养、恰当的食补与食疗,使子宫恢复到生产前的大小,气血津液,全身各个脏腑也都能恢复。其实有许多女性“坐月子”坐得非常好,非常科学,身体、气色、容貌甚至比以前更好,更有很多聪慧的妈妈趁此黄金时机,将以前不好的体质、慢性病完全纠正过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内外兼修的美丽辣妈。就像很多明星妈妈一样,生孩子前并不怎么突出,但生了孩子,休养一段时间复出后,明艳动人,大方美丽。反之,如果月子坐不好,身体复原不佳,不仅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有许多女性因此堕入大妈的行列,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心灵性格。
晋升新妈妈的身体剧变
从孕育宝宝的那一刻起,妈妈的身体就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宝宝诞生后,无论是外在的体形,还是内在的器官,新妈妈的身体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苗条的身材变得臃肿,原来轻盈的身姿变得笨拙,原来健康的身体变得虚弱无比。这些都是我们外在能看见的,那么,新妈妈的身体内部发生了哪些我们看不到的巨变呢?
变化最大的是新妈妈的生殖系统,特别是子宫、子宫内膜、子宫颈以及外阴与阴道,都会出现多方面的生理症状。
1.子宫内膜的变化:随着胎盘的娩出,胎膜会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壁分离而娩出。胎盘表面粗糙,厚薄不一,分娩后2~3日,蜕膜浅层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坏死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而基底部则经过再生形成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宫腔内其他部分也都有新生的子宫内膜生长。胎盘剥离时的创面开始收缩,产后六周,胎盘附着部分的内膜基本修复。
2.子宫颈的变化:胎儿娩出后,子宫颈外口较薄,状如袖口,松弛,水肿,呈紫色,约1厘米厚,18小时后很快缩短、变硬,恢复正常形状。产后2~3日宫口可容2指,产后1周宫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左右宫颈恢复至孕前形态。但由于宫颈左右两侧撕裂,愈合后宫颈外口由未产时的圆形变成已产后的“一”字形横裂。
3.阴道、外阴的变化:由于分娩时受到压迫撕裂或切开,在生完宝宝的最初几日,会出现充血和水肿,阴道壁松弛,黏膜皱襞消失,变得平坦而缺乏弹性。几天后,水肿逐渐消失,但阴道黏膜上皮恢复到正常孕前状态需等到排卵恢复。盆底周围组织松软,盆底松弛,需要2~3周恢复。
4.乳房的变化:分娩后2~3天,新妈妈的乳房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增高,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催乳素增加,会使乳腺开始分泌乳汁。有的新妈妈还会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此时如果触碰乳房或听到婴儿啼哭等与哺乳相联系的外部因素刺激,都会分泌出乳汁。新妈妈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发育、产后营养、健康和精神状况都有关系。产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颜色偏黄,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要提早给宝宝开奶。
5.循环系统的变化:分娩结束后,巨大的子宫施加给下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量增加,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新妈妈的体循环,妊娠期潴留在组织中的液体也进入母体血循环中。所以,产后的第一天,新妈妈的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在产后的72小时之内,都要密切关注,预防心衰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产后6周内,血循环量恢复到孕前水平。
6.血液系统的变化:产后第一天,中性白细胞数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迅速上升,红细胞处于高凝状态,对子宫创面恢复、预防产后大出血非常有利。产后几天新妈妈可能会贫血,一般产后10日血红蛋白上升,逐渐恢复正常。
7.泌尿系统的变化:分娩时,宝宝先露部位会对膀胱形成压迫,会出现膀胱肌肉收缩功能障碍,或尿道、尿道外口、阴道、会阴创伤疼痛,反射性地使膀胱括约肌痉挛,增加排尿困难。妊娠期母体内潴留大量水分,产后数小时新妈妈会大量出汗并且尿量明显增多,以排出体内水分。如果新妈妈因为外阴疼痛不愿用力排尿,可能出现尿潴留,尤其在产后最初的12小时。
8.呼吸、消化系统的变化:分娩后,腹腔压力消失,使横膈恢复正常运动。孕期主要采用胸式呼吸,分娩后又转为胸腹式呼吸。产后1~2周内消化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肠蠕动较为缓慢,新妈妈食欲欠佳,由于进食少,水分排泄多,所以肠内较干燥,再加上腹肌及盆底肌、会阴伤口疼痛,非常容易发生便秘。
9.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产后一周,新妈妈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恢复到孕前水平。产后6小时内,胎盘分泌的胎盘生乳素会消失。排卵的恢复与是否哺乳时间长短有关,不给宝宝哺乳的妈妈一般产后6~10周左右恢复月经来潮,恢复排卵功能;哺乳妇女一般在哺乳阶段不来月经,但也可以有排卵。
10.腹壁、皮肤的变化:孕期受到子宫膨胀的影响,会使腹部弹性纤维断裂,分裂后腹壁变得松弛,一般在产后6周可以恢复腹壁的紧张度。分娩后,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的下降,黑色素细胞激素也随之下降,怀孕期间所表现的色素沉着现象,如脸部斑痕、腹部的黑中线、乳头颜色等都会逐渐恢复正常,但腹部皮肤会留下永久性的白色妊娠纹。
新妈妈的身体变化,有些是暂时的,通过月子期间的调养和日后的运动可以恢复,有些则是永久性的。只要新妈妈坐好月子,做好锻炼,身体恢复甚至改善都不是问题。
认清体质,中医调理坐月子
体质判断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准妈妈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体质,在月子期间针对不同体质进行调养,才能准确治疗及进补,使身体快速复原。
体质除了有虚实寒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简单细分为以下八种体质。
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的人一般外形匀称,肤色润泽,嘴唇红润,头发稠密而有光泽,舌头颜色淡红,舌苔薄白。准妈妈如果是平和体质,一般精力较为旺盛,睡眠质量也较好,而且食欲良好,性格也比较随和开朗,豁达乐观,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平和体质的新妈妈月子期间基本不需要特殊的补益,按照一般坐月子的饮食及习惯即好。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准妈妈一般面色苍白,目光无华,口唇颜色偏淡而没有光泽,毛发干枯,而且舌边经常会出现齿痕。气虚体质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经常会感觉疲乏,气短懒言,容易出虚汗,而且还容易感冒,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气虚主要是由于脾、胃、肾、肺功能弱,失去补养造成的。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是“气生化之源”,所以月子期间,气虚体质的新妈妈要注意补气、养气,可以多吃一些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泥鳅、香菇、大枣、粳米、山药、豆腐等。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准妈妈大多体形偏胖或偏瘦,面部和鼻尖总是冒着油光,脸上也会经常长些粉刺,经常会感到口苦、口臭、嘴里有异味以及身重倦怠。湿热体质者小便时经常有发热感,而且尿色发黄,大便黏滞不爽;性格急躁,情绪容易失控,易发怒。月子期间,湿热体质的新妈妈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甘寒、甘平、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苦瓜、莲藕、冬瓜、丝瓜等,同时要少吃一些辛湿助热的食物,如大葱、大蒜、牛肉、狗肉、鸡肉等。如果产后大出血而奶水不足的新妈妈还可用猪脚、鲫鱼煮汤,另可添加党参、北芪、当归、大枣等补气补血的药材。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准妈妈性格较安静、内向,经常感觉手脚发凉,耐寒冷能力差,喜欢吃热的东西。怀孕过程中经常感觉精神不振,四肢倦怠,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而且唇舌颜色偏淡。阳虚就是体内阴阳失衡,阴不制阳的表现,所以月子期间,新妈妈要注意补阳。肾是一身的阳气之根,脾是阳气生化之源,所以阳虚体质的新妈妈的饮食调养,首先要注意温补脾肾,月子期间可以多吃一些甘温益气、温阳壮阳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黄鳝、虾等,同时要注意保护阳气,尽量少吃寒凉生冷、黏腻的食物,以免阳气受损。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准妈妈大多体形瘦长,一年四季,经常面色潮红,感觉身体、脸上、手脚心发热,皮肤干燥,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喜欢喝冷饮。这种体质的准妈妈大多性情急躁,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失眠多梦,小便短涩,大便干结,会出现潮热盗汗或心悸健忘的现象。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阴虚体质者体内属阴的物质相对不足,所以月子期间,新妈妈要注意补阴清热,多吃一些甘凉滋润、补益肾阴的食物,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百合、芝麻、水果等,要少吃韭菜、葱、蒜、羊肉、狗肉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准妈妈一般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形体偏于肥胖,面部皮肤淡黄而黯淡,没有光泽,容易出油、出汗,眼睛浮肿且易困倦,舌苔白腻,大便溏泄,小便不畅或浑浊。痰湿体质者一般体内水液代谢不好,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的协调工作出现了问题,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因此,痰湿体质的新妈妈在月子期间的调养原则就是宣肺、健脾、益肾、化痰湿为主,饮食要清淡,少吃肥肉及黏、油腻的食物,每次不宜吃太饱,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冬瓜、紫菜、海带、洋葱、薏苡仁、花生、胖头鱼等。痰湿体质的新妈妈可多喝鲫鱼汤,少喝猪蹄汤和鸡汤,在煮汤时加入一点陈皮、苍术、白术等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食材,会有更好的效果。
血淤体质
血淤体质的准妈妈大多形体较瘦,口唇黯淡,面部色素沉着或晦暗无华,容易产生黑眼圈,眼睛经常出现充血状态,皮肤干燥、粗糙,刷牙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而且容易感冒、生病,不耐受风邪、寒邪,性情急躁。血淤体质的新妈妈在月子期间要注意少吃肥猪肉,多吃一些有益于活血化淤的食物来改善体质,如海藻、海带、紫菜、红糖、油菜、香菇等。月子初期,还可喝生化汤,吃点猪脚姜、黄酒煮鸡、客家酿酒鸡等,另外,益母草煮鸡蛋或煮红枣水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