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9500000003

第3章 借中道之志视万物为刍狗

是悲是喜,有何不同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深受人们的喜爱:“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实际上,这句话深得老子思想的精髓。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得之不喜,失之不悲,要做到宠辱不惊。

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是我们的命运并不完全相同,几家欢笑,几家愁。有的人总是在不断地追逐名利,得到了便大喜,得不到便大悲。其实,人生匆匆,何须那么多名利挂身,何须悲喜不定。得之能如何,日子一样过;失之又能如何,日子还是一样过。

世事无常,我们的一生不会遵从我们的意愿而发展。它既不会一帆风顺,没有任何坎坷,也不会事事如意。所以,我们对待事情的发展要顺其自然,面对顺心的事不要得意忘形,面对不顺心的事也不要痛哭流涕。生活中的喜与悲,我们应该从容地去面对。我们要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无法逆转的,但最终决定事情结果的还是我们的心态。

当我们明白,喜不会造就我们,悲不会击垮我们,我们就可以平淡地面对这些喜与悲了。当我们眼中不再只有名利之时,那些因成功与失败所产生的悲喜,也就没什么不同了。

北宋名相司马光,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失意赋闲。这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朋友,有的跑得远远的,避不见面;有的则与他一起举杯小酌,谈古论今,时光也好打发。

后来在司马光当上宰相之时,许多朋友纷纷来信。信中,多半先是描述往昔二人关系如何之好,让司马光忆及往昔旧情,然后就是说自己近况是如何如何不好,怀才不遇,最后则是明示或暗示司马光提携自己。

司马光看完这些来信,也不是个个都回复的。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司马光会予以适当的接济;对那些有进取心想要考取功名的,司马光给予鼓励;对那些恬不知耻求取官位的,司马光则置之不理。

司马光并不是不顾念往日友谊,他对朋友中那些有才华的、品行好的还是念念不忘的。如刘器之,就是司马光引荐进入史馆的。

一次,司马光与刘器之闲聊,司马光这样问刘器之:“器之兄,你可知道,你是怎样进入史馆的?”刘器之立马答道:“知道知道!若不是您的推荐,器之将依旧是布衣寒士。”听到这里,司马光赶紧打断了刘器之的话,又问道:“那么,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推荐你?”“知道知道!这完全是君实兄念及往日情谊……”司马光听后,笑着摇摇头说道:“这你可就说错了,若我只是顾念旧情才推荐你,那我那么多的朋友,全部推荐过来,那朝廷里不就到处都是我的朋友了?”

原来,司马光之所以会推荐刘器之,是因为司马光失意之时,刘器之没有像有的朋友那样逃离,反而经常去司马光家。他们谈古论今,有时甚至为之争吵。但是,司马光当上宰相之后,有的朋友就来信,恬不知耻地求取官位。这时,刘器之反而没有来过信。当司马光境遇不好时,刘器之没有因此离开他;在司马光境遇好时,刘器之并不生依附之心。

刘器之之所以能够得到司马光的推荐,正是因为他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功利,顺其自然。面对失意的司马光,他并不悲,而是继续与之饮酒赋诗,面对得志的司马光,他没有大喜,索取功名利禄。这样的人把名利看得很轻,不会因此大喜大悲。

在人生的旅途上,没有谁敢说自己会一帆风顺,前方是一片坦途。诚然,在这个世界生存,起起落落、浮浮沉沉都是在所难免的。尽管生活中有不同的机遇,我们应该做到从容,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得意时,淡然处之;失意时,从容面对。

生活本就是一个大熔炉,身处其中的人总是有着这样的喜或那样的悲。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最终决定我们生活的,还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当我们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是是非非、悲悲喜喜,那些纷扰与悲喜还有什么不同呢?

不悲不喜,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柳暗花明。那怎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呢?

(1)不要吝惜你的微笑。

微笑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是我们表示喜欢生活的一个象征。我们的微笑是向别人传递着友好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微笑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到亲切。所以,不要吝惜你的微笑,让你的微笑去感染别人吧。

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也会收到别人的微笑;当我们对生活微笑时,生活也会对我们微笑。一个人的微笑不仅让看到的人开心,据有关调查显示,一个人笑,也会赶走自己的坏心情。当我们笑的时候,那些悲与喜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过得开心快乐。

(2)换个角度看问题。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多个方面的,而且每个人可能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面对任何事情,我们不要一根筋,可以换个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转换一下观念,看看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生活中的悲与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喜和悲会相互转化,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高兴,也不要一味地悲伤。

(3)重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人们之所以会悲会喜,是因为人们的期望值有时候不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若能够适当降低或提高自己的期望值,使之符合现实状况,自己对成功和失败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惊吓,以至于大悲大喜。

我们要牢牢记住:生活是我们自己的,不要一味地和别人比高低,有时候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从而失去自己本来的自我。更不要期望所有的人对你的评价都是好的,你不是圣人,你做不到。

生活中的柳暗花明,是我们好多人都在追求的一种境遇。可是总有人说,柳暗花明可遇不可求,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要大喜不喜,大悲不悲,淡定从容地面对喜与悲,我们的生活就会一直柳暗花明。

仁义之心生是非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意为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了仁义。可见,在老子眼中,仁义并非生活中必须要标榜的。大“道”无所谓仁,只有社会的秩序乱了,人们才会提倡仁义,提倡人们相互友爱,以仁义治国。

现实生活中,仁义自然而然地存在于天地之间,不管世人提倡还是不提倡,真正的仁义都不曾消失。然而,只有当一个社会出现问题时,人们才会特别地标榜仁义,想以仁义教化子民、治理国家。老子认为:仁义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固有的品质,因为邪恶的出现,才反面衬托出仁义。人们开始标榜仁义了,于是就会有人努力想展现自己仁义的一面,让别人称赞他,因此,也就有了是是非非。

老子认为,人们原本就应该彼此互助,相处和谐,彼此关爱,共享资源。但是,世人却将这原本天经地义之事,抬到了桌面,成了一种美德,处处标榜。结果,使得一些人认为:“这些是美德,圣人才可以做到的,我做不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反做到了,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于是,世风日下,人们之间开始了永无止境的尔虞我诈。这样,原本再正常不过的事,就因为一味地标榜、炫耀,变成了有功利心的仁义了。

道家并不是认为仁义是不好的,只是那些附带条件的仁义就有些虚伪了,也是道家所批判的。现今社会中也是这样,仁义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本来就应该有的,那些打着仁义的旗号做事的,往往有一定的功利性。不能说仁义不是好的,但是带有功利的仁义就不应该提倡了。而且有的时候,仁义还会惹来事端。

东汉时期的名士,三国时期魏国的忠臣华歆,是平原高唐人。他与王朗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而且两个人都非常有才华,分不出个高下来。

有一次,他们的家乡发生了水患,老百姓的庄稼和房屋都受到洪水的冲击,于是人们纷纷出去避难,但是盗贼们却趁火打劫,四处抢劫钱财,弄得人心惶惶。

当时华歆与王朗决定乘船避难,他们的人都上了船,物品也都收拾妥当了。可是在要解缆离岸出发之时,有一个人从远处急奔而来,他背后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跑得满头大汗。这个人也顾不得擦汗,急急朝这边挥手,而且扯开嗓子喊道:“等等我,先别开船,等等我呀!”这人快速跑到船跟前,急忙说:“这都没有船了,你们能不能带上我啊?”

对于这个想要一起搭船的人,华歆感到很为难,不想收容此人。他皱着眉头对这个人说:“很对不起,我们的船也已经满了,你还是再去另想办法吧。”但是此时王朗却已经开口说道:“船上还有很大的地方,快上来吧。”华歆见王朗这样说,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他低头思考了片刻,便让那人上了船。

不料,船行到江中,盗贼们追了过来,情况非常危急。为了加快行进速度,王朗便想抛下搭船之人。然而,华歆却不赞同,他同王朗说:“那人要搭船时,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怕出现什么情况。但是既然已经答应让他搭我们的船了,又怎么可以因为现在情势危急而扔下他不管呢?”

王朗听华歆这样说,顿时羞愧无比,觉得自己的做法实在是不好。就这样,他们决定继续带着那个人避难,而且他们待他如以前一样。后来搭船的人十分感激他们,和他们一起努力,终于摆脱了盗贼的追赶,安全到达了目的地。

在最初相安无事的情形下,似乎王朗的做法更仁义一些,但他的仁义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船上的地方还宽敞,而且当时没有贼人的紧急追赶。后来呢,危险的情况出现了,王朗和华歆的意见就不一样了,与之前恰恰相反,这一次是王朗想要抛下自己搭救的人,而华歆却坚持救人救到底。

这实际上就是仁义之心惹出来的是非。在情况不危机的情况下,王朗想要用仁义之心救人,但到最后反而是他想要半途而废。仁义的心摇摆不定,使得平白惹出许多是是非非。

联想起现实生活中,窃贼在大街上偷窃,路人见到,多数会选择视而不见;当街行凶,竟无一人站出来制止;搀扶盲人过马路,那叫装模作样;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被人称为傻子等。这些本末倒置的社会现象,不是因为过度提倡仁义所致的吗?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许多人觉得自己有仁义之心,想要时时刻刻彰显一下,可是在真正的考验来临时,他们往往比谁跑得都快。就像现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许多人对年迈的父母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对自己的父母尚且这样,估计这样的人标榜的仁义也是虚无的。

那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仁义,但又不让仁义惹出是是非非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争强好胜。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但是他们活得特别累。原因就是他们太过喜欢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操心,太过不甘碌碌无为。

有的时候,太争强好胜并不是一件好事,你可能顶着别人给的一顶高帽子,或者自己给自己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这样的生活太累,不仅心累,身体也累。所以,不要太过逞强,适当地给自己一点休息的时间,不要整天忙于追逐名利。

(2)为人要低调。

不知怎么的,这天下有很多人总是喜欢以刚强自居,喜欢炫耀自己的铮铮铁骨,喜欢炫耀自己的仁义之心。真正强大的人是不会说自己强大的,说自己强大的人往往受制于自己的强大。

做人要低调,不要老是到处炫耀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在用仁义之心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

一个人如果学会了低调,便是拥有了一种智慧,他知道了该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去面对生活的诱惑和不幸。不要时时刻刻把仁义挂在嘴边,好多事不是说说就能成为现实的。

(3)懂得守拙。

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和事,人们总说:“社会太复杂,人心太险恶。”所以,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平安立足,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稍不注意就会卷入人际关系的旋涡之中,左右为难。有人说做人难,做红尘中的明白人更难,的确是这样,不过,再难也要努力做个明白人。

人际关系中有太多的陷阱,身在其中,如果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就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陷阱面前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懂得守拙,不要整天标榜这个,标榜那个。

在社会中,我们要做到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事情,不要太过急功近利。不要太过刻意地标榜仁义,实际上仁义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那些标榜出来的带有功利的仁义,反而违反了人的本性。

不仁才能守中道

道家所谓的不仁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不仁不义,做尽坏事,而是保持心中的仁义,但是不加以标榜和高调提倡。

真正的仁义实际上一直在我们的心中。雏鸟在学习飞翔的时候,大鸟儿总是将雏鸟推出鸟巢,任它摔打,让它在风雨中接受历练。这样雏鸟才能够独自应对外面的风风雨雨。大鸟之所以这么做事,是因为雏鸟不可能一辈子都依靠母亲的保护,一味地宠溺最终会毁了雏鸟的生存能力。由此可见,不爱方是大爱,不仁方是大仁。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朋友,许多时候都是如此。

一个社会如果到处叫嚷仁义,颂赞仁义,那只能说明现在的这个社会极度缺失仁义道德、善良真诚等基本的道德品质。

在老子看来,人们的品行不是在发展,而是在不断地倒退。原始社会,人们非常淳朴,只求能够吃饱穿暖,再无其他要求。这时候社会中人与人并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提倡什么仁义礼法,一切自然而然,合乎大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多,人们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你争我夺,伪装欺骗之事也开始出现,一直到后来泛滥成灾。“大道废,有仁义”,也许老子的话有些偏激,但是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为了制止人们的这些行为,人们便开始提倡仁义。但是往往效果不彰,而且有时候适得其反。为此老子提出:“绝仁去义,民复孝慈。”老子觉得,去除仁和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

东晋太元年间,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某天沿着溪边行船,他只顾着行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远。忽然他觉眼前色彩变得艳丽了,原来前边有一片桃花林。真是非常美丽,溪两岸百米之内,全都是桃树,落英缤纷,片片桃花飘落水中,水面上也成了桃红色。渔人见此景甚美,便想找到桃花林的源头,于是就一直向前行。

走了一段时间之后,渔人终于寻到桃花林的源头。桃花林的源头有一座山,山下有个洞。这个洞看起来很小,于是渔人便下船徒步穿过这个山洞。开始时山洞十分狭窄,刚刚能让一个人通过。走了一会儿之后,便豁然开朗。眼前是平坦开阔的土地,整整齐齐的房屋,交错相通的田间小路。不时还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这里的人穿戴完全和外边的人不同,但是路上的老人和小孩都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桃源中有人看到渔人,便上前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渔人一一地回答了他。这里的人热情好客,邀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杀鸡摆酒做饭菜。村子中听闻来了一位客人,纷纷赶来打听消息。后来桃花源里的人告诉渔人,他们很早以前就来这里了,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一直与外界隔绝。

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年代,他们都不知道魏晋,甚至连汉朝他们也不知道。渔人便对他们讲了外界的朝代更替,及生活的变化,桃花源的人听到后都非常惊讶。在这之后,桃花源中的其他的人纷纷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做客。渔人这样住了几天,便决定告辞离去。离开之前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想被外界所扰,所以希望你回去之后不要提及这里。”

渔人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出来找到他的船返回。但是,他觉得这个地方很美,便在回去的路上,做了些小标记,想要依照标记能再次进入桃花源。回来之后,渔人去拜见太守,说了这些情况。于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前去找寻桃花源,可是路上做的标记找不着了,再没找到桃花源。

不仅太守之人没找到,后来南阳名士刘子骥听到这件事之后,便决定前往,依旧没有实现。自此之后,便没有人再去探访了。

这是晋代的陶渊明虚构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描述的是一个没有任何纷扰,环境优美,人们怡然自得的世界。在桃花源中,没有圣人,没有欺骗和虚伪,人们的思想完全是朴素和真诚的,那里的世界异常美好。可以说,“桃花源”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桃花源中不是没有仁义,但是他们没有仁义的意识,将仁义之事看成了平常事,所以他们创造出了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名利、没有仁义的逍遥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今天,世人是多么渴望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呀!

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一户户同出一脉的炎黄子孙近在咫尺,可是心却咫尺天涯了。邻居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打个招呼,甚至彼此之间相见一笑,竟成了奢侈。想来也是可笑,明明认识,却装作不认识,彼此的心都在互相打招呼,可是脸上还要做出一副形同陌路的样子。可悲!可笑!无奈呀!

不仁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境界,只有不仁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足于这个世界。不仁才能守中道,守中道便是一种生存智慧。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仁义的存在,但是我们不应该去标榜,不应该到处宣扬。

只有完善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的内心更为强大,我们才能做到不仁,才能学会守中之道。以下是给大家的几种完善内心、为人处世的方法,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1)为人要真诚。

为人真诚是一个人登上人生顶峰时所呈现的坦然,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真诚的人那里,一切谎言虚饰都变得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一直有仁义的位置。

内心有真诚的人能够处世从容淡定,他们的眼睛会让你相信一切是那么的真实可信。真诚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出身和过去以及自己的错与对。真正真诚的人敢以真面目示人,这样的人让你感到踏实牢靠。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真诚、仁义,不为外界所动。

(2)懂得韬光养晦。

自古以来,许多有才能的人,因为锋芒太露,不懂得韬光养晦,自恃才高,自认聪明过人,便任性而为,结果不仅没能立身扬名,反而丢了身家性命。韬光养晦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智慧。

对待仁义也是一样的道理,仁义本在我们心中就好,不用大肆宣扬,也不用把仁义摆在多高的位置,供人膜拜。仁义就是我们心灵的一部分,过分地宣扬仁义,反而会被仁义所累,不如顺其自然。

(3)学会善待他人。

生活中总有那样一部分人,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从不为他人着想。他们不知道如何善待他人,不知道给予别人什么,只是向别人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学会善待他人,也就能够保有内心的仁义。善待他人而不加宣扬,便可守中道。

仁义本来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宣扬不宣扬,标榜不标榜,它始终在那里,不动不移。所以,我们又何必急于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是仁义之人。不标榜仁义,我们便可无为处世,不招惹祸患,过自己平静悠闲的日子。

心平衡,眼平等

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离不开名利,但实质上那些名利只是一种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面对名利,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地看待名声与利益,不要在盲目追求中,丢失了那个快乐纯真的自己。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太高地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什么。如果生活中的我们被名声和利益冲昏了头脑,那最后的苦果还得自己品尝。

道家哲学就告诉我们:心要持平,不要太过注重名利,这样我们的眼才会是平等的,不会歪斜,不会被生活的纷纷扰扰所困。

老子认为:“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间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你鼓动它,就会有风涌出,而其中的这些只不过是虚无的东西罢了。这句话很有道理,他所说的虚无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不断追逐的名声与利益。名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看待这些虚无。

我们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看得太重我们的包袱也会太重,在人生前行的路上我们可能会不堪重负,体力透支而倒地不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心要平衡,平静地看待名利,看待得失。心一旦平衡了,我们的身子才会保持平衡,不会在名利的欲海中沉沉浮浮。心平衡了我们才能正视前方的陷阱,不会自投罗网。即使我们眼前迷雾重重,我们只要心平衡,就能够认清事物的真相,不为别人所左右。

看轻名利,我们的心就能保持平衡。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唐朝懿宗在位之时,他昏庸无能,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社会黑暗而停滞不前。有他的带头,底下的官吏也便开始贪赃枉法。

当时的宰相杨牧就十分喜欢钱财,为人奸诈狡猾。他的宰相之位,是通过巴结当时的宦官左军中卫杨玄阶而得来的。

杨牧任宰相之职时,大肆搜刮百姓钱财,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因为搜刮老百姓和收受贿赂,积聚了很多钱财。看他如此行为,他的门吏童仆也是鸡犬升天,有样学样,巧取豪夺,争敛钱财。

后来,他的女儿与尚书右丞裴坦的儿子定下婚事。嫁娶之时,他让女儿带了很多嫁妆,生活用品极为奢侈,华服美饰更是不少。

可是尚书右丞裴坦为人清廉,在朝为官一直严于律己,不屑与那些贪赃枉法之人同流合污。婚礼当天看到新娘子带来的丰厚嫁妆,他不仅没有一点欢喜,反而十分生气。裴坦有着长远的眼光,觉得这么奢侈的嫁妆必定是个祸害。于是他怒气冲冲地说:“这些东西将来必定会毁灭我的家。”并下令把它们全都销毁了。

果然没过多久,杨牧就因受贿事发,被贬为端州司马。后来又被流放到一个偏远荒芜的地方,而且在途中被赐死。裴坦因为心平衡,不为利益所诱惑,不贪图钱财,而使得他们全家得以保全,不为杨牧所累。而杨牧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最后反而害了自己的性命,这就是他心不平衡、眼不平等所带来的后果。由此可见,看重名利,心必定不平衡,心不平衡则招祸患。

老子曾说:“夫惟弗居,是以下去。”一个人即使有了成就,他不自持、占有,处之泰然,那么他的成就就永远不会失去。一个可以看轻名利的人,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迷惘和犯错,但只要保持心平衡,通往成功的道路必定是宽阔敞亮的。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只有不被名利所惑,才能保持心灵的干净,不被尘埃所埋葬,心才能够平衡。一个人只有心平衡了,才能快乐,才能不为他人所左右。

一个人只有心理平衡了,他才能够正视自己的眼光,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才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或者低人一等。一个人可以淡然地面对名利之时,他的心就会平衡,这样他的心就会喜欢生活,身上散发的气息也是淡然从容的。

平衡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的时候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不平衡了,眼也就不平等了,他所看到的世界也许就会扭曲,就会变形。

那怎样才能让人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和平等的视角?下面有几种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

(1)宣泄法。

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发泄出来,一直闷在心里,它不仅得不到解决,还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所以,面对生活的顺与不顺,我们都可以向别人倾诉,让朋友和亲人开导开导我们。倾诉了你才会得到释放,才会恢复心的平衡,让自己走更远的路。

有的人不愿意告诉亲人和朋友,怕亲人和朋友担心。那也有办法,就是痛快地哭一场,或大笑一场,甚至可以去跑跑步,让自己的喜与悲得到宣泄。身体的累,有时候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心中的不快乐就随着力量释放了出来。

(2)暗示法。

有时候我们的心会失去平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或者低人一等。这实际上都是没有必要的,人生在世,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暗示法来找回自己的平衡。

有时候做事我们会失去信心,这时我们可以嘴里默念:“这件事,我可以做到!我一定行!”如果我们一直给自己消极的暗示,我们真的会被累倒。暗示,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信念,还会给我们力量,保持我们心态的平衡,不会有过高或过低的心态出现。

(3)冥想法。

冥想法是可以为我们建立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不断地前行。当我们的心失去平衡时,我们可以冥想,为自己想象出一幅理想中的或者山清水秀的画面。让自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心也会开阔很多,不会再执着地追求什么,紧握着名利不肯放手。

冥想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放松,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平衡,可以让我们的眼平等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人与事。

当我们的心失去平衡、眼不平等时,我们不妨试一试以上这几种方法。为自己的心找到一个平衡点,从容淡定地去看世界,让自己的眼可以平等,为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心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有阴有阳,谓之中

茫茫宇宙之中,我们可以用阴阳两种属性去划分所有的事物。阳性的事物高大威猛、充满阳刚之气;阴性的事物矮小柔弱、富于阴柔之美。阴阳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相依相辅。

道家是这样描述万物初始与阴阳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产生于一片混沌之中,初始的一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中和产生调和状态,从而生成万物。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交的冲突中产生和谐。道家的阴阳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柔和刚。

我们为人处世要做到刚柔并济,为人过刚,则有时显得没有人情味,容易碰壁;为人过柔,则容易受人冷落,遭人欺负。所以,刚柔并济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

阴阳二气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只要懂得阴阳转化、斟酌损益的道理,你就不会到处出风头。实际上,阴阳二气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就是刚与柔。

为人刚柔并济,有进有退,方可保自身。不仅生活中做事要这样,治理国家同样需要刚柔并济,汉朝大将曹参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曹参本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他跟随刘邦四处征战,勇猛异常,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刘邦赢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曹参刚强的一面。

天下稳定之后,高祖刘邦命曹参为齐地宰相。为此曹参十分为难,曹参打仗在行,可是为政,却不得其门而入,不知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于是,他到任之后,召集各方贤士,询问治国之道。人多意见也多,众说纷纭,却又莫衷一是。但是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论据,听来都觉得是对的,曹参见状十分为难,不知该听谁不该听谁的,不知道哪个才是最好的。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说道:“大人,有一老者,精通黄老之术,处世理事十分高明,大人不妨将他请来,咨询一下如何为政,或许会对大人有所帮助,请大人斟酌。”

曹参闻之大喜,忙命人去请。不久,这位老者被请了来。曹参急忙上前问道:“请问先生,我若为政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老者淡然一笑,答曰:“治道,贵在刚柔并济。前几年,高祖征战为刚,你为政应用柔,即清静。现在世道安定,国家也开始强盛,治理国家现在要清静,以柔为主。”

曹参听完老者的一番话,静静地思考了片刻,顿觉头脑清晰,对老者的话更是奉行不违。在此之后,曹参治理的齐地社会秩序稳定,老百姓更是安居乐业。曹参也因此得到美名,为齐地人民所称赞。

汉惠帝时期,萧何死后,曹参成为曹相国也是以柔治国,从而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平稳发展,国力不断强大。

曹参离开之时,只是告诫当地官员:“为政尤应慎重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那便是应谨慎处理人民诉讼与市场纠纷。”

“政治之中事务繁多,芜杂得很,除了大人所言的两方面不是还有很多要紧事需要办吗?”人们怀疑地问道。

曹参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这样的,这两类事件中,善与恶并存。对于恶的若极为严厉地加以禁止或取缔,使得恶人无处容身立命,他们必然会生出恶念,反而破坏了社会的安定,愈是治理愈是混乱。所以,我提醒你处理好这两类问题。”

曹参之言便是劝接任官员以柔为政,体现了道家阴阳相依相辅、相互转化的道理。刚与柔同生同灭,相辅相成,如果太过刚强则会使事情更加恶化,所以在刚的基础之上,还要以柔治世。

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只有柔的或者只有刚的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则是刚柔并济,刚能打造一个国家,使别国不敢进犯,柔则使一个国家安定,使国家有条不紊地前进。而今,我们处世若能做到刚柔并济,定会有好的收获。

阴阳二气我们一个也不能少,刚和柔也是一样。刚是做人的脊梁,是处世的根本;柔是做人的血脉,是处世的关键。刚柔相济至少有两大好处,一以刚制胜;二以柔克刚。所以我们为人处世能做到刚柔并济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阴阳之气不仅是互相依存的,而且还会互相转化。阴极而阳,阳极而阴。大概意思就是,强到极点就会走向衰亡,弱到极点也会向上反弹,渐渐变得强大。因此,我们为人处世就要学会知强守弱。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懂得“知强守弱”,总是爱出风头,时时刻刻以强者自居,结果可想而知,总是吃了大亏。于是老子告诫大家为人处世要知强守弱,切记不可逞强使气。

(1)知强守弱。

我们做人如果知道自己刚强,就应该学会隐蔽自己的锋芒,韬光养晦,以弱示人。做事也是一样的,我们如果很有能力,但是天时地利人和还都不具备时,最好不要显露锋芒,应隐忍不发。

与人相处时我们要懂得谦虚退让,不与人争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韬光养晦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平稳自己的心态。假以时日,我们必定能够像天下之溪不断汇集成涓涓细流,成为深不可测的大海。

(2)不可逞强使气。

任何时候逞强使气,都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任何事物强盛到一定程度,都会开始走下坡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是不符合“道”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谨慎对待。须知不符合“道”的事情做得太多,会过早地招来灭亡的命运。

如果我们遇事一味逞强使气,会使我们受到别人的掌控,我们的思想会受到别人的左右。一个人是如此,国家的发展更是如此。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国,是多么的强大,他处处耀武扬威,可是他死后不到三年,秦朝就灰飞烟灭了。逞强使气的人往往不会有好结果。你若不逞强使气,灾难和是非就会远离你。这时你就是你,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所以要好好记住这一点,不可逞强使气。

以刚强自居其实不好,树木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活着的时候枝条柔软,死了以后就又硬又脆。初春时节,微风吹拂,树枝摇曳,婀娜多姿。但是冬天的时候,树木也就变得了无生趣了,而且变得特别硬,特别容易折断。

所以为人处世不要故作坚强,不可逞强使气。即使我们已经足够强大,也要学会内敛,不要看不起对手,说不定对方正是个中高手,在看似柔弱的举止中早已将你的强大化于无形之中。

别让名利祸乱平衡

现今社会,多少人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受尽名利的诱惑和利用。古人有言,圣人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往往拘泥于利益,不可自拔。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路上,有多少人成功,有多少人沮丧迷茫。从来都是失败哀伤的多,成功快乐的少。

自古至今,没有什么人能逃离利益这个圈子,但是有很多正确看待名利的智者。他们不为名利所动,不执着追求名利,只是顺其自然,不争不抢。老子信奉这样的一种人生观,我们要正确看待名利,知足才能知乐,因此我们才可以远离灾祸;反之,如果我们为了名利而奋不顾身,去争去抢,我们的下场可能是一无所有。

古往今来,名利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人可能正确对待了,从而生活快乐幸福。有的人也可能因为太过执着于眼前的小名小利,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家之意:名誉与生命谁更亲近?生命与财货谁更贵重?获得与失去谁更有害?过分地吝惜钱财,必定会有大的破费;过分地储藏,必定有大的损失。历史上,秦国之所以能够强大,并且一统天下,就是因为秦国认识到名利对其他国家的诱惑。

经过春秋五霸之后,战国时期出现了“七雄并立”。当时,魏、齐、楚、燕、韩、赵、秦各据一方,其中又以秦国最为强大,称雄于西方。

其他六国为了抵御秦国的入侵,成为“合纵”联盟。其中,齐楚联盟更是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为此,秦国派张仪纵横捭阖,离间了齐、楚两大国,对六国各个击破。

公元前313年,张仪奉命出使楚国,一见面便给楚怀王奉上了厚礼。他知道楚怀王为人见利忘义,在楚怀王接见他之时,他就对楚怀王说了这样一番话:“大王您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愿献六百里地给您。这样,秦、楚结为盟友,长期成为兄弟,这样也可以大大削弱齐国,对于楚国和秦国都十分有利,何乐而不为。”

楚怀王听了以后,觉得确实有理,与秦结为盟友,楚国便可得到许多利益,于是欣然答应了。面对张仪放出的诱惑,大夫陈轸并没有失去理智,劝谏道:“秦现在看重楚,是因为楚、齐现在是盟友,阻碍着秦的扩张。如果我们在没有拿到土地之前,就和齐断交,这样我们楚国就会被孤立,而秦国也不会再重视楚国;如果我们想要先收土地,再与齐断交,秦国未必肯答应。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表面同齐绝交,等土地到了手,再与齐国绝交。这样,即使楚国得不到土地,也不会失去什么。”陈轸的方法很是全面,保全了楚国的退路。但是楚怀王却为眼前的小利益所惑,听信了张仪的话。楚怀王分别派出人马,跟随张仪去秦国取土地,去齐国宣布与之断交。

楚怀王派使者跟随张仪到了秦国。但是到了秦国之后,张仪开始装病,不再接见楚国使者。楚怀王知道这种情况后,以为是自己没有和齐国完全断绝关系的缘故。于是楚怀王做出了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派勇士去齐国,对着齐宣王便是一通大骂,这也彻底地惹火了齐宣王。

恰好此时,秦王派人前来拉拢齐国,齐宣王正痛恨楚国无情无义,便决定与秦国结成联盟。在齐、秦正式结盟后,张仪便出面对已经逗留了三个月的楚使者说:“我自己有封地六里,愿意献给你们大王。”“我是奉大王之命来取六百里地,没听说过六里地之说。”楚使者回道。

楚怀王听了使者回报,气得破口大骂张仪,决定兴兵伐秦。但是,陈轸不赞同楚怀王的做法,进言道:“此种情况下,进攻秦国实属不智之举,我们不如送一个大都邑给秦,和秦一道攻齐,把失去的土地从齐国得到补偿。如果现在出兵攻秦,就会使秦、齐联合对付楚国,楚国将会两面受敌啊。”

楚怀王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利益,非常生气,他对陈轸的劝告充耳不闻,派兵攻打秦国,结果落得大败,许多将领和士兵被俘和被杀,而且也失去了大片的土地。

被骗也就算了,打仗还落得大败,楚怀王为此很是恼火,这次决定在蓝田大战出动全国兵力攻秦。但是不幸的是,这次又失败了,楚国的两座城池也被秦国攻下了。从此以后,楚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同秦国相抗衡了。就这样秦国的统一大业少了一大阻碍。

楚怀王眼中只有小利,而破坏了与齐国的联盟,从而兵败秦国,失去了大好江山。由此可见,名利并非什么好东西,如果追求名利的欲望太大,不仅不会得到想要的,可能还会失去现有的。

有时候,面前的利益会让人快乐,但很多人都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名利,我们就会被动,事态的发展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优势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只能坐以待毙。

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在世吃、穿、住、用、行确实都离不开钱财,可是钱财再重要,也比不上生命重要。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把钱财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常常是要钱不要命。

(1)戒贪欲。

在老子看来,名利和生命是相冲突的,实际上他认为保全生命比名利要重要得多。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积敛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贪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祸根,要正确对待名利,不要太过贪婪,“人心不足蛇吞象”。

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快乐、更幸福,我们一定要戒贪欲。只有没有太多的贪欲,我们的心才会平衡,才会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2)知足常乐。

老子曾说过:“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给自己招致危险,这样的人可以长久安康。”许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不满足。人们常说“知足才能常乐”,但没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因此,许多人都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他们穷尽毕生的力气追求名利,他们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永远都不知道满足。

所以,我们要喜欢自己的生活,不要过高地要求什么。喜欢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一种知足,知足才会放下对名利的不舍追求。如果过于执着地追求名利,只能给自己徒添烦恼,得到和失去只是一瞬间,心态最重要。我们要学会知足,很多快乐都是源自于知足,如果你一辈子都在不停地追求名利,那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3)学会放弃。

放弃是人一生中必定要面临的选择之一,放弃时也许是最清醒的。面对生活中名利的种种诱惑,我们要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便会两袖清风,逍遥洒脱,安然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是一种成熟的体现,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充实和坦然。学会放弃那些名利,去看看身边所拥有的其他美好的东西。

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生命,那些名誉和利益又算得了什么?生命中除了名利,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我们,不要在名利这一棵树上吊死,放眼去看看周围。

无云无雨便是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姜育恒的《再回首》这首歌?歌中有这样一段词:“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人生路很长,其实也不过就短短数十载。所以,有些事情我们要看得开一些,保持一种淡然的心态,这样生活才会少些烦恼和痛苦。如果我们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那么会伤身伤心,再回首发现以往根本是无云无雨,风平浪静。所以,我们要用淡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保持内心的淡定,便可得到幸福的生活。

老子强调:“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淡定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喜与悲。但是,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人的心确实太容易为舒适的享受所迷惑了。

人在世间实际上是非常渺小的,只是时间隧道中的匆匆过客。无论生前是辉煌还是失落,生命一旦消失,生前的种种便会如烟雾一般散去,什么都留不下。今天你也许因为一些凡尘俗事而耿耿于怀,但是过几年之后,自己回想起来一定会笑自己当初的痴傻是那样的不值。生活其实很简单,复杂的往往是人的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好心情,只是因为我们放不下、抛不开,不能做到无云无雨。

谢安,字安石,因长期隐居于东山之中,所以号东山。他出生之时,晋室就已经南迁了,谢家是跟随晋元帝司马睿东渡的世家大族之一,他的伯父和父亲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而谢安小小年纪就已经闻名遐迩,以其聪颖和器宇不凡而颇受世人的称赞。长大之后,谢安更是以名士风度而蜚声天下。

一天,他与孙绰等人在海上泛舟游玩,突然间海上突然起了风浪。面对如此惊涛骇浪,谢安的同伴见此都觉得十分危险,要马上泛舟返回岸上。这时,只有谢安处之淡然,继续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翁看他淡然悠闲,神色愉悦,便不再恐慌,继续泛舟海上。突然风更急了,浪更猛了,小舟在风浪中翻转不定,好多人惊恐非常,纷纷站起来叫喊,可是谢安却淡定地说:“如果一直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真的回不去了。”大家听后这才平静下来,船因此平安驶回。正是这件事,大家才认识到他的淡然超俗,认为他足以安镇朝野。

当时,桓温长期掌握朝廷政权,又通过三次北伐,为自己赢得了赫赫威名。为了树立自己的威势,他还废掉皇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一年之后,司马昱病危,他知道桓温一直想要篡位称帝,无可奈何之下,他在遗嘱中表示:如果新帝不能够辅佐,桓温可以自立。

见此情景,谢安和王坦之力谏司马昱改写遗诏,立司马为太子,将遗诏改为:“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像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这样桓温就没有借口自立为王了。所以,当桓温班师回朝后,便向谢安和王坦之兴师问罪,准备荡平都城,改朝换代。

听闻此事之后,王坦之非常惶恐,坐立不安,他急忙去找谢安商量对策。可是谢安只是淡然地说:“晋朝的存亡,就看你我二人此举如何了。”

桓温入城之后,果然派兵包围了宫殿,满朝文武无不为此惊慌失措,唯有谢安从容自若。见到桓温之后,他淡定地说道:“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令将士看守四方以防御邻国的入侵。而今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布置士兵呢?”

桓温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以前是自己府中司马的谢安会如此向他问话,情急之下,他只能命令周围的士兵退下。这样,原本充满杀机的紧张气氛被谢安给化解了。接下来,桓温摆酒设宴,款待朝廷的官员们,而谢安则和桓温一起把酒言欢,仿佛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可以说是因为谢安,才保全了东晋。而谢安之所以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就是因为他看得淡,在他眼中无风无雨。

人生在世,许许多多的人总是不断地去追逐那些繁华,终身忙忙碌碌、争名夺利,为了让自己更加幸福和快乐去追求和占有更多的东西。其实,等到铅华洗尽,我们才会知道,幸福和快乐很简单,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一份悠然的心情,仅此而已。然而这些往往在自己对名利执着的追求中已经渐渐远去了。

淡然的心态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也许我们不能强悍地迎接生活的全部考验。但是我们在前行的人生路上,要不断地抖落心灵的尘埃,而不是背负着它们艰难前行。学会淡然处之,才会减少痛苦,保持健康的身体,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当你能够坚守一种淡然的心态,蓦然回首,你将看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淡然,永远保持晴天呢?

(1)拿得起,放得下。

生活中,我们常说:“做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代表的是一种执着,而放得下则显示了一个人的气魄。天地万物,有太多的东西在诱惑着人们,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他们从不肯给自己一点休息的时间,不肯给自己放个小假。有时候,我们拿起来了,也要能够放下,只有放下,我们的心态才会平衡,我们的心态才会淡然,不为外界所掌控。

(2)眼中不要只有利益。

许多人为什么不能做到淡然,是因为他们总是在欲海里沉沉浮浮,不肯上岸。一个人只有在无欲无求时,心才能得到安宁,处事才能做到淡然。贪欲,是人类罪恶的源泉。一旦有了贪心,那结果将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只看到利益,而看不到身边的鸟语花香。忘却利益,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平静,不会再那样急急躁躁,整天忙个不停。

(3)让过往的一切随风逝去。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能够做到舍弃,让那些人生路上不必要的东西随风逝去。一个人只有能够冷静地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一切,能够让过往的云烟随风而去,便可解开一层面纱,把世界看得更清楚。舍弃是大自然不可变更的规律,所以我们要放开已经逝去的。这样,我们才能淡然面对将来的。

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因此,我们不要因为世间的盛与衰而大喜大悲,而不加节制。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要有一颗淡然的心,平静地看待万物的枯荣。人生一世,不要老是追逐名利,名利过后,风雨淡然,那时的我们才是真实的自我。生活本无云无雨,只是我们的心在摇摆不定,当我们能够做到淡然时,便永是晴。

同类推荐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是清朝咸丰时期的人,原本是文学批评家。在生活中,这位敏锐的批评家凭自己的才华和对世间的洞悉,给后人留下《围炉夜话》。在《围炉夜话》中,他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他把自己对时人、时事、文章以及文坛掌故等分段作了评议,语言亲切、自然、易读。真正让《围炉夜话》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是其中的“安身立业”话题,它从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人生智慧,可谓最伟大的心灵成功学。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比较多,主要讲述有关游说、辩论、韬略的理论,另外,还讲述了如何修炼自身、养神蓄锐;其中修炼自身、养精蓄锐部分,是全书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为英国达尔文著。1872年出版。该著是作者继《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之后,从情绪表现方面进一步论证人类和动物心理有连续性的进化论观点的名著。它使心理学从19世纪研究意识,发展到20世纪初研究智慧起源,进而发展到以研究行为为对象的机能主义心理学阶段,使西方心理学的思想主流进一步脱离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生物科学,同时也使心理学走上生物学化的道路。
  • 垃圾手游系统

    垃圾手游系统

    玩着手游忽然手机爆炸,俗套的穿越之后,俗套的系统加身。这所谓的垃圾系统,跟传说中的系统一点不一样,无时无刻的在对白夕诉说。“亲爱的宿主,我是你爹,游戏愉快。”
  • 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

    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离家三日,被家里的爹妈告知自己和全国最冷最嗜血的军官定了婚,肖素素一个冷颤,她不要被虐死或冻死。于是乎,肖素素伪装身份把自己送到那冷血军官的面前,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取消婚礼。计谋篇——“你看我比你未婚妻长的好看吧!”某女一个媚眼抛过去。某男冷冷的瞟了一眼,“没见过她本人,不知道!”美人计,失败!“你看我比她有情趣吧!”某女衣着性感的紧身衣,努力做着各种诱人动作。某男斜视一眼,“胸有点小,屁股不翘,其它地方还勉强。”诱惑计,失败!“你看我够爱你吧!”某女指着操场上那一排排宏伟的由塑料花编制的‘ILOVEYOU’。某男微微蹙眉,某女窃喜,难道成功?“破坏环境是不道德的,明天把操场打扫干净。”某男转身离去。真心计,失败!摊牌篇——“女人,你到底想怎样?”某男咆哮。“我想你解除婚约和我在一起!”某女手叉腰,一副不怕死的模样。某男阴笑,“这是你说的。”随后扑倒某女!某女,‘呜呜呜.....她不是这个意思!’最后的最后,婚约是解除了,但是肖素素肚中貌似已经有了某男的种,这辈子是休想再逃掉了。——蝶儿新文《黑道王妃本流氓》做惯了黑老大,一朝穿越为小奶娃,最关键还是被抛弃的!紫兰青在第一时间决定一定要傍个大款!看那毛头小鬼一身华丽的锦衣,身后还跟着两个恶奴,紫兰青眼珠一转,就他了!当七岁的他捡到刚出生七天的她,看着她那双乌黑发亮不断转动的眼珠,于是他开始以爹爹自称!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 大方等陀罗尼经

    大方等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祈愿塔

    祈愿塔

    没事就更,嘛,你们看着开心就好。如果说主角没有外挂,你们喜不喜欢呢。
  • 直播之工匠大师

    直播之工匠大师

    别家主播大长腿,我家主播是个糙汉子。别家唱歌跳舞玩游戏,我家天天直播削木头。陆子安得到了一个工匠大师系统,玩转华夏绝学,获得了无数人的追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友群:栗栗香群:621248473VIP书友群:462681907(全订即可)
  •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 裂空神诀

    裂空神诀

    小忆书友群正式建立165793651欢迎各位支持小忆的人、落异世红尘,纵横奇才;垮九天大陆,遨游苍穹;引传承誓言,九天震动;炼万魂大阵,魂笑乾坤;想要禁锢我,是天我就捅一个洞出来,是神,我就斩你,是魔,那对不起,裂空斩下不留魔。跟着我,我便让你成神,阻挡我,我便让你成鬼。打破一道道天地禁锢,一次次在死亡边缘突破,一次次徘徊与危险之中,拯救世人与危难之中,他是正义的化身,他是这里的守护者。他身边美女无数,但是他却只为她心动,她为他失去肉体,他为复活他拼杀三界,他为她修炼成尊。十二法则,九千大道,万千道法。。。。。。。一切都在这里上演
  • 剑仙神捕

    剑仙神捕

    留都礼部尚书之子方潇为帮发小牧流一个忙,而被迫卷入江湖事物之中,却发现自己的身上藏某个大秘密。十五年前的集宁惨案究竟因何而起?地府、思问阁、夜深这些组织的背后藏着哪些黑手?且跟着方潇慢慢解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