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9500000004

第4章 玄德不玄,成败无渊

成败不分家

生活中,有的人一旦成功了,就容易迷失本性,乐而忘我。而且成功的人,有时候会变得张扬、放纵。殊不知,成功与失败是不分家的,成功达到顶峰时,便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因为成功头脑失去冷静,就特别容易从成功走向失败。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直失败,只要不放弃,终有一天会成功。

在道家看来成败是分不开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人们有时候只是看到那些成功的人,站在高高的塔上,竟不知他是经过多少次失败才站上去的;也许有的人现在处在低洼之处,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也可能成功登上高峰。成功与失败是分不开的,一辈子谁也不可能总是失败,也不可能永远成功。所以不要因为暂时的成功而骄傲自大,也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正确看待成败,才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素质。

名利的光环往往使人睁不开眼睛,从而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可是这些光环是会慢慢逝去的,到那时要做的就是找回原来的自己,忘却名利带来的幻影。所以说,得意之时切忌忘形,失意之时切忌抱怨,成败永远是不分家的。

如果一个人在名利中迷失了自己,就算他身上还有一点美德,就算他取得了成功,也会慢慢丧失掉的。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清朝大将年羹尧就是因为成功的时候,太过骄横跋扈而失了性命。

年羹尧曾经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当时诸皇子争夺皇位,年羹尧坚定地站在雍亲王一边,为其鞠躬尽瘁,帮助雍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后来雍正登基,一直视年羹尧为恩人,封他高官显爵。年羹尧如此受雍正的恩宠,自然许多趋炎附势的小人就去巴结他、贿赂他,希望通过他得到高官厚禄。

年羹尧受到利益的诱惑,不断地收下人们送来的钱财,为其谋取官位。这样的做法引来了许多人的不满,后来,有人劝年羹尧:“皇上如此厚待你,是因为你以前建功立业,为其打下了天下。现在你的这些行为,危害了国家的发展,皇上对此肯定很不满,你要保持清名,不要失去皇上的宠爱啊。”

年羹尧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些都是我权力范围内的事,皇上知道后是不会怪罪我的。皇上给我这么多的优待,这些我都不用担心!”渐渐地年羹尧变得更加放肆,更加骄横跋扈。他外出的时候,连总督和巡抚都要跪道迎送。

后来年羹尧进宫看望身为皇妃的妹妹,他妹妹劝道:“听说你在外边行为骄纵,纵使你功劳再大,这天下毕竟是皇上的,你还是收敛一点吧,千万别出什么差池才好。”

年羹尧不仅对朋友和属下的规劝听不进去,就连他妹妹的话他也没放在心上,仍然嚣张跋扈,因此雍正皇帝对他有了猜疑,也不再重用他。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收敛。

后来事态越来越严重,雍正皇帝便警告他:“你是国家的功臣,更应该做表率,遵纪守法。现在对于你的行为许多人是敢怒不敢言,你是想让我左右为难吗?”

年羹尧的心腹劝他说:“皇上这样对您说,是因为早就对你有所不满了。您现在如果马上上书自责,也许会挽回局面。”

年羹尧不肯谢罪,他还认为皇上把自己当作恩人看待,不会这么快就翻脸不认人。他死不悔改的态度,彻底激怒了雍正皇帝。雍正便公布了年羹尧一系列的罪状,命其自杀。

年羹尧得志狂妄,失势后不思悔过,他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心态,这使得他一再犯错,最后走上了绝路。成功与失败是分不开的,它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不分彼此。所以,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欣喜,要有面对失败的危机感;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不需要悲观失望,心中要对成功存有希望。

因此,要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失败了不要气馁,不要丧失信心,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成功了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迎接以后的挑战。一个人如果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不仅会丢失已经拥有的,甚至还会把自己的性命给葬送掉。

一个人在行走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的磕磕绊绊。即使一个人再成功,他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也可能与失败有过亲密接触。一个人再怎么失败,再怎么坎坷,也终有在平坦大道行走的时候,所以为什么还要为成败而费心费力呢?

问题是怎么才算是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呢?面对成功与失败,是要欣喜,还是失望,还是做到云淡风轻?

(1)胜而不骄。

人们经常因为成功而感到满足,心情激动。但是,有时候有些人因为眼前的成功,而晕头转向,失去了理智。他们因为短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无视别人的努力和成果,自大自负,认为全世界只有他是最好的。殊不知,他们只是站在了失败的边缘,如果不改变他们的态度,终有一天会失败。

成功不会让一个人一直拥有它,它来去自由,并不会因为你有钱就会一直跟随你,也不会因为你现在无权无势而远离你。没有一次次失败的磨炼,也就没有了辉煌耀眼的成功。只有胜而不骄,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够不被成功所抛弃。

(2)败而不馁。

有的人面对失败,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不断地抱怨或找一些外界的原因。他们面对强大的对手,不是想要怎么才能胜过对方,而是怨天尤人,只怪老天不公平。面对失败的时候,最该做的不是去抱怨,而是去继续努力,鼓足干劲向前冲。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注定不会失败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失败打倒,和面对失败时的退缩。败不馁,只有这样才能让坚强的内心指引着我们,不断地走向胜利。

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是非常奇妙的,没有谁能准确地说出,自己什么时候会成功,什么时候会失败。成功可能是人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成功也是失败的一面,人的旅程中不可能没有失败的足迹。虽然失败是痛苦的,但只有经历过失败,人生才是完整的,成功才会显得格外可贵。

所以,一定要正视成败,不要过多地在乎暂时的得失,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积极地面对生活给我们的考验和教训。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面对成败的平常淡定的心。

平静在于通达

生活中,太多人习惯于拼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成功,或是财富,或是权力地位。如果失败了,或者失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会感到沮丧,甚至可能会一蹶不振,对人生丧失信心。这个时候,不妨学学老子的智慧。老子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空”的,能够追求到你想要的东西固然是好的,但是失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心性通达的人,不会去追求那些无关紧要的名声和地位;理解命运的人,不会去强求那些无可奈何的事情;懂得保养形体的人,不会去亏待自己的性命去追求那些无谓的享受。平静在于通达,只有通达之人,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快乐的自己。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越是想要长生不老而费心费力保养生命的人,越是不能长生不老,甚至到最后会受病患的煎熬;越不想长生不老而不去保养生命的人反而越是长寿,身体越是硬朗。这其实就是心态的问题,不想要的人心性通达,不去强求什么所以比较平静;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总是日思夜想,劳心劳力,生活反而过得不开心。

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但是如何才能让内心平静,远离世俗的烦恼和痛苦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达,不要执着于生活的是是非非。这样一来心灵便不会受苦,精神形体都不会亏损,心情也就会好许多。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非常喜欢向高人学习。一天他听说苏门山有一个叫孙登的隐士,非常有学问,便专门前去拜访。阮籍见到孙登后,觉得此人确实是很有学问的样子,逍遥洒脱。于是心里很高兴,对孙登很是敬佩,觉得自己整天苦思冥想但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以向孙登请教一下了,而且孙登肯定会给出他满意的答案。

但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问了孙登许多有关哲学和历史的问题,可是怎么问孙登都爱答不理的,连眼睛都懒得转。刚开始,他见孙登这样还会觉得焦躁不安,但是没过一会儿,他自己就觉得这些问题在孙登面前变得不是什么问题了,执着这些问题也没有什么意义。

想通之后,阮籍就不再询问问题了,而是悠闲地吹起了口哨。想不到的是,一曲吹完,孙登睁开了眼睛,笑着说:“请再来一遍。”于是阮籍又吹奏了一遍就下山了。

下山的路上,阮籍觉得自己发生了改变,但具体是什么变了,他又有些茫然,说不出来。当他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林间突然传来了优美的箫声,仿佛天籁一般,萦绕耳旁。阮籍顿悟,孙登的箫声光辉圣洁,似乎所有的问题和疑问都不再重要了。阮籍一下子觉得自己置身在大自然当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样开阔,自己和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身体变得格外轻松。回去之后,阮籍写出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大人先生传》,其中的“大人”,便是指融合于天地间的孙登。

孙登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平静,就是因为他内心通达,他的内心没有什么执念,也不会为了没有意义的俗世而烦恼郁闷。他把自己放置在大自然当中,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没有一点突兀。

所以,在追逐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比较宏阔的角度来反观一下,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这样便会在努力追求的同时,不会过分执着,在失败或者失去什么的时候,也不会悲痛欲绝。人生的路上,只有通达了,内心才会趋于平静。

人生下来时,心灵都是空明宁静的,只因成长的过程受到名利的引诱,才使心灵蒙尘,以致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的人看其外表觉得是个平静的人,但是他的内心不一定真的平静。真正的平静会让人感到实在、踏实,与之相处会觉得很舒服。

通达应该是所有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说不简单,其实很简单,只要顺其自然,不妄为,做到心胸开阔也就可以了。

(1)顺其自然。

一个人要想做到通达,就必须懂得顺其自然,不妄加作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事实上并不需要过多地去干涉。只要做好自己,静静等待事态的发展,便会得到最好的效果。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大自然也有其固有的规律。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能与之背道而驰。

但是,有许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而是盲目地想要有一番作为,便开始不停地忙东忙西,结果到最后反而收获的没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多。这不是上天的不公平,只是我们的心有的时候会急功近利,反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吧,失去了我们的主动权。只有顺其自然,才能看清周围的环境,才能明白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做到通达而平静。

(2)心胸开阔。

人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味道,但是想要品尝什么味道,这就要自己去选择了。现在的社会整日不停地喧嚣着,利益在人们眼中占据着最高的位置。所以,如果想要通达,就得放开心灵,拥有开阔的心胸,才能做到平静快乐,才会在这个世界中怡然自得,不为外物所惑。

世上本没有那么多复杂难解的事情,都是庸人自扰罢了。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限度的,所以太过执着并不是一件好事。唯有心胸开阔,遇事通达才能内心清净,烦恼就会像冰块一样消融,心境就会像阳光一样明亮。

许多人都觉得自己的日子是苦的,别人的日子是甜的,整天一边抱怨着自己的不幸,一边羡慕着别人的生活。但是,人们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全部,那些我们羡慕的人,也许觉得自己的日子苦呢!其实,日子苦不苦,主要在于面对生活的态度,如果可以做到通达,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也就不会再觉得苦了。

生活总是充满了苦与乐,得与失,只有通达才能让自己处在平静的环境中,生活才会少许多烦恼。只有适当地把自己的心放开,才能做到通达,才能远离烦恼。生活就是一个大炼炉,只有心静才能在里边生存,如果蹦得越欢反而会越来越累,甚至更快地走向灭亡。

善则与世无争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道家所说的圣人之心就是: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便得到了善,进而促使人人向善。这也是道家教给我们的处世之道,用一个善良之心去对待别人,不管他人是善良还是不善良。

善是世人在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一种素质。一个人只有善了,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事情,才能做到与世无争。善良的人不在乎自己的得失,所以他们的心胸很开阔,他们的内心很平静,他们的生活快乐而自由。

世界上已经有太多的人,为了功名利禄而争,所以不需要再增加一个。人们在社会上争来争去,最后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得到的往往是那些可以再拥有的,而失去的往往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岂不是得不偿失。一个人只有与世无争,才能做到修身养性。

善者与世无争,既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又是一种深沉的智慧,他提醒人们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去为无谓的东西而争斗不休。有的时候心怀善念,不争不抢,反而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在执政的时候十分关心民众的疾苦。为了了解百姓的内心愿望,他广开言路,允许百姓向他和朝廷官员提意见。同时,他也十分勤勉地批阅奏章,以此来了解下边的情况。

贞观六年的一个冬天,唐太宗在夜里批阅奏章时,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奏章。负责司法的官员称该年约有四百名囚犯将在秋后处斩,但是其中的很多囚犯日夜哭闹不休。本以为是他们怕死,可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原来他们是因为内心都还有所牵挂。有的是因为家中有年迈的父母还没有安顿好,有的是因为家中还有没处理完的事。奏章上称,官府采取了很多办法,都不能阻止他们哭闹,于是只好请示,能不能提前对他们行刑。

唐太宗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考虑再三,觉得提前行刑这个方法不可取,因为秋季行刑是很早以前传下来的规定,自有其道理,不好随便改动。最终唐太宗想到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方法,既然新年快要到了,囚犯们又有心事未了,何不让他们各自回家,去处理完未了的心事,也同家人过最后一个新年,这样也可以体现朝廷的善。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唐太宗在朝堂之上宣布了这件事情。但是文武百官听后都十分吃惊,当即就有大臣表示反对这一做法,因为他们怕这些死囚会一去不回。但是唐太宗非常坚持自己的做法,随后亲自撰写圣旨,准许囚犯回家过年,处理未完心事。死囚们听到圣旨之后,简直不敢相信,等回过神来后,纷纷磕头谢恩,直呼圣上仁慈。

不久,这个消息就在全国传开了,人们开始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大家都觉得十分难以理解,在称赞唐太宗善良、仁慈时,一面又担心这些死囚会真的一去不返,到时岂不是要大乱。

唐太宗下旨规定囚犯返回的时间是元宵节,到了这一天,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囚犯会遵守承诺返回。下了早朝,他便一直焦急地等待。到了下午的时候,大理寺卿急忙跑来禀报太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说:“那些囚犯全都回来了,真是不可思议。”太宗一听,心里提着的那口气终于可以放下了,并且打心眼里佩服这些囚犯的信誉。

于是,唐太宗下令,晚上这些死囚可以和他一起上长安街赏花灯。当天晚上,长安街上可是盛况超前,皇上的龙辇在前边缓缓地行走,后边则是几百名囚犯在一起赏花灯。两岸的老百姓见状,大呼皇上圣明。赏灯结束之后,唐太宗认为这些囚犯的诚信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为全国老百姓做出了表率,于是免去他们的死刑,改为流刑。

因为这件事,唐太宗深切体会到民心的淳朴,只要能顺应民心,不与民相争,人民便会永远支持你。自此之后,唐太宗制定政策更加开明,更加善良地对待老百姓。

在这个典故中,讲的就是善则与世无争。因为善,唐太宗决定让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了却自己的心事;同样因为善,囚犯们在得到特赦之后,准时回到监狱,没有人逃跑。他们的善良,不与他人而争,得到了彼此的信任和爱戴,可以说是一种双赢。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善良的存在,只是有的已经在用,有的还在等待和发现。善良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一直坚持,它就不会被别人夺走。善良使人美丽,善良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心中有善,我们便不会再去做无谓的争夺。

善良是人们的本性,只是有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名誉、物质、地位等的诱惑,丧失了一些。之所以善良之心会有所减少,就是因为争夺,从而迷失了双眼,蒙蔽了心灵。所以,只有善才能与世无争,做到与世无争也会保留心中的善良。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善,才能与世无争呢?

(1)多为他人着想。

这个社会上,不是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生存,而是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心存不善,整天你争我夺,那么这个社会变得非常混乱。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多替他人着想,不要总是把自己当作所有人和事的中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如果你是他人你会做出什么选择,这样我们就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当学会替别人着想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更加成熟理智,才会与世无争。

多为他人着想,并不需要我们浪费多少体力和脑力,只是在自己做事之前想一想后果。如果你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那就赶紧停止自己的行为。只有他人也好了,自己才会真正的好,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2)助人就是助己。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别人有苦难的时候,伸出你的双手去帮别人一把,这其实就是善。一个人只有心中有善,才不会对自己的利益那样斤斤计较,才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吝啬自己的付出。如果以无私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受益的将会是自己。帮助别人是一种不争,不与他人争,才会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时,自己的心中会有一种满足感,会是开心快乐的。

帮助他人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一个思想,社会中的人们也一直在坚持。比如说,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别人捡一下掉了的东西,这都是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收获最多的还是自己,因为这不仅让你知道你有能力,也会从他人那里收获许许多多的笑脸,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个人的心中,有了别人的容身之地,就会有善良的存在。多为他人着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世界才会一片明亮,善则与世无争。就像走独木桥一样,如果两个人心中都没有善念,都争先恐后地过桥,谁也不肯让步,那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两个人都掉入河中。相反,如果两个人心存善念,各让一步,就会顺利通过。

以柔克刚善处卑

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在做一件大事之前,为了更好地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都会将真实的自己置于暗处。自己只有在一个安静的隐蔽的地方,才能把敌人观察得更加仔细、更加全面。这样所有人的真实情况就都展现在自己眼前,这件事自然能够达成。

将自己真实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并不是要我们一直默默无闻,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当处在暗处的时候,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情况,也就会落入我们的眼中,从而可以掌握其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再行动,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老子“柔弱处上”的人生哲学。

人们虽然都知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但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却都不愿意“守弱处柔”,往往为了一时痛快而争强好胜,自我张扬。人们总是不愿意处在一个低下的位置,他们认为那是懦弱、无能的代名词。殊不知,柔弱并不等于懦弱,这只是人们生存的一种策略。之所以要处卑,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时机不到。只有懂得以柔克刚,敢于处卑的人,才会大有作为。

处卑善柔是生活中的一项对策,是人们冲向成功之前的酝酿。处卑善柔的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无是处,相反他们还会有大作为,他们的力量只是被刻意地隐藏了起来,并不是没有。处卑善柔的人,看似平静无为,但有时候也会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楚庄王即位后,全国上下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他能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有所作为。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楚庄王登基为王后,根本不理朝政,整日寻欢作乐,典型的荒淫无度的形象。

见此情状,楚国的大臣纷纷上殿劝谏,可是楚庄王根本就是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后来,觉得烦了,还在外边树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敢入谏者死。因为这道命令,大臣们也就没人敢再进谏了。

就这样三年,楚庄王一直荒淫,不视朝政。长时间如此,社会也就变得异常黑暗,权臣们借机建立自己的帮派党羽,小人们逢迎拍马,贪官们更是浑水摸鱼,卖官鬻爵,大肆收受贿赂。楚国呈现出一片混乱的景象。

这天,楚国的大夫伍举,想出了一个妙招,便入宫进谏。刚到宫中,就见楚庄王在饮酒作乐。见伍举上前,楚庄王问道:“大夫来此是想要饮酒,还是听乐?”伍举笑着摇头说:“臣不是来饮酒的,也不是来听乐的。只是听说您机智过人,有一问题想要您指点迷津。”

楚庄王明知伍举是要劝谏,但也不点破。伍举问庄王:“有一只大鸟,停在楚国一座非常高的山上,它的羽毛非常艳丽,但是它在山上待了三年,这段时间它不鸣不叫,也不离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楚庄王想了想,便道:“这只大鸟三年不鸣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三年不飞是想要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回答后非常高兴,并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苏从:“咱们的君王并不是真的荒淫无能,而是在等待时机。”但是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依旧没有什么行动,还是整天沉迷于酒色。苏从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他直闯宫殿,谏言:“您身为君王,不理朝政,只知道享受,却不知乐在眼前,忧愁也就不远了。您再这样下去,楚国就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大怒,用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子,厉声说道:“大夫不知道寡人的禁令吗?难道你就不怕死吗?”苏从正义凛然地站在那里,说:“假如我的死能够让君王悔悟,让楚国富强,那么我愿意死。”

楚庄王听了这话很是感动,扔下手中的长剑,双手抱住了苏从,感慨道:“我等的就是大夫这样对国家忠诚,而且不怕死的栋梁之才。”楚庄王让歌女们退下,与苏从谈论国家政务,苏从惊异地发现,楚庄王确实是隐藏了自己的才能,他对楚国的情况非常的了解。

后来,楚庄王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压贪官污吏,提拔贤臣。一番清扫之后,楚国的政治开始清明,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待到国力强盛时,楚国继续开拓疆土,平定了周边叛乱的小国,而且进军中原,夺得霸主地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来,楚庄王的不鸣不飞,只是让自己处卑,来积蓄力量。他故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昏君的形象,这不仅让周边的国家放松警惕,就连自己国内的一些不忠之臣,也露出了真面目。楚庄王苦等三年,摸清政治情况后,开始整治朝纲。楚庄王真的柔弱吗?并不是。他只是善处卑,以自己的柔弱去战胜刚强。这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所以,请不要一味地顾虑面子问题,觉得处卑是件丢脸的事。处卑善柔是我们在必要形势下,可以采取的一种手段,而且效果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所以不要轻易地去看轻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一味地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强大,那样会让别人尤其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提高警惕,加大自己成功的难度。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就要把自己放在低处,善处卑,这样既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也可以打消对手的警惕之心。要知道处卑,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只是将自己的实力隐藏起来,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一举成功。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穿着棉袄的农夫在赶路时被风和太阳看到了。于是,风和太阳决定进行一场比试,看看谁的能力更强大,比赛的内容就是看谁能脱下农夫的棉袄。比试一开始,风就跃跃欲试,急忙跑了出来,想要用大风吹掉农夫的棉袄。可是事与愿违,风吹得越大,农夫反而把棉袄穿得更紧了。原来是寒风吹来,农夫感到冷风刺骨,就不自觉地把棉袄穿得更紧了。就这样试了半天,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轮到太阳的时候,太阳没有像风一样匆忙,而是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用它那暖暖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在阳光的温暖下,农夫的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这样农夫自己就把棉袄给脱下来了。

在太阳和风的比试中,太阳就是选择了以柔克刚,风则选择了强硬的手段。风使劲地吹着农夫,想要把农夫的外套吹下来,结果它失败了。太阳不疾不徐地照射着农夫,不费什么力气,只是用自己自身的优势,就使得农夫把棉袄脱了下来。

由此可见,柔弱并不是不好的。柔弱看似没有什么用途,没有什么威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可以战胜刚强,达到你想要的目的。而之所以能够以柔克刚,也就是顺应“道”,运用自身的优势,温柔和顺地去对待这个世界。

只有顺应道,不妄为,不使用蛮力,目的轻轻松松就可以到达。这就是柔的威力,这就是身处卑微之地的好处。为人处世不要太过于彰显自己,要自己明白自己的实力。不露峥嵘,隐蔽自身的实力,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生而不有谓之德

道家说的“生而不有”,即是虽然生成了某个东西,但是却不将其据为己有,体现的乃是一种深厚、无私的情怀。“道”创造了世间万物,却没有将一个东西据为己有。而与之相反,我们人类却已经习惯于占有的法则。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便理所当然地据为己有,大家也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个事实却不符合“道”的精神。

就像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因为现在的孩子也少,家长总是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就什么都要听从自己的。其实,孩子会长大,会有自己的生活,不会一辈子在家长的羽翼下生长。所以,适当地给孩子们一点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做决定。当你做到生而不有时,让孩子自由地去发展,反而可能会让孩子的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

自私,是一种不符合“道”的心态,这就像我们看到自私之人,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是厌恶。而相反,看到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我们就会如沐春风。总之,“道”之“生而不有”的特征,落实在人类社会中,便是一种不自私、为他人着想的情怀。

而现在的社会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无私,不为财富迷惑了双眼和心灵。他们“生而不有”,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和幸福。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道家的“生而不有”,但他们确实做到了,就像现在社会上那些从事慈善事业的人。

提起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以前可能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拥有巨额财富,但是现在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慈善。他的转变就是他自身提高的一个过程,他的慈善活动,就表现了他“生而不有”的一种德行。

比尔·盖茨传奇的成功经历,让他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但在2008年,比尔·盖茨再度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以前的羡慕是因为他能挣钱,这次的钦佩则是他会花钱。2008年,比尔·盖茨在退休之际,宣布将自己名下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慈善机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由此他从世界首富变成为了世界第一慈善家。

实际上,比尔·盖茨能够拥有如此多的财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刚创业时投入的钱都是自己在读书之余打工得来的。而在成为世界首富之后,他在自己的花销方面许多时候也是十分吝啬的。据说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个朋友去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晚到了一会儿,没有了普通车位。朋友建议比尔·盖茨把车停到饭店的贵客车位,但是比尔·盖茨对这种“超值消费”很不赞同。最终,比尔·盖茨找了一个花费比较低的车位,将车停到了那里。

无独有偶,美国的大富豪巴菲特也是慈善事业的践行者。他的财富也是来之不易,但是他却把大部分拿出来做慈善,还声称不会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分钱,他也是世界慈善事业的带头者之一。

现在美国的慈善事业已经到达了一定的规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就是当代慈善的带头人。2010年9月29日,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在北京举办了慈善晚宴,在晚宴上他们与中国商人交流慈善心得,与大家分享做慈善的经验,带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得到了巨额财富,但是就像比尔·盖茨说的“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他们没有将这笔得之不易的财富看作自己的,没有将它用在自己的享受上,也没有留给他们的子女,而是把它给了那些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人。在他们身上,正是“生而不有”高贵情怀的体现。

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王冠,是一个人最珍贵和难得的财富。一个人即使没有文化,能力平平,只要他有高尚的品格,他总会有一定的影响。而“生而不有”的这种高尚品格,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到生活中的。

美国南部有一个州每年都会举办南瓜品种大赛。其中一户人家的成绩每年都非常优秀。但是得奖之后,他并不会沾沾自喜,而是把他培育的优良种子与街坊邻居一起分享。他的这种做法就是“生而不有”的一种体现。

对于他的行为,左邻右舍很是不能理解,于是有一位邻居便问他:“你的种子培育得这么辛苦,为什么这么慷慨地把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种出来的南瓜超过你吗?”“我将种子分给大家,帮助大家也是帮助我自己。”这是那位农夫的回答。

原来这个地方家家户户都种植着南瓜,他把种子分给大家,在花粉传播的时候,自己辛苦培育出来的种子才不会变差。相反的,如果这个人只是想着自己,不肯把自己的种子与别人分享,到最后蜜蜂就会把不好的南瓜花粉传到自己的南瓜上,这只会使自己的南瓜质量也下降,自己辛苦研究出来的种子也将没有任何意义了。

由此可以看出,“生而不有”不仅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帮助自己,可以给大家都带来幸福。那怎样才算是生而不有呢?

(1)懂得与他人分享。

一个人快乐的源泉是懂得给予,在给他人带去欢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被快乐所包围。当你与别人分享的东西越多,自己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你把幸福分给别人,你的幸福就会更多。不会与别人分享的人,最终的结果是自己也享受不到。相反,如果你紧握着不放,你的金钱和地位就会遭到别人的嫉妒,你也不会快乐。

懂得分享是生存的智慧,是人们心中的一颗明珠,时刻照射着自己的行为。只有生而不有,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自己有可能收获双倍的快乐。

(2)用快乐去拥抱生活。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财富、名誉,很少有人说自己在追求快乐,在他们的心中,有了财富和名誉就快乐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快乐和财富、名誉是不能等同的。快乐使人感到愉悦,让人有幸福的感觉。我们要用快乐去填满自己的生活,这样才会变得大方,不吝啬付出。生活中充满了快乐,才能生而不有。

用快乐去拥抱生活,时刻与快乐相伴,那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放下的呢?快乐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能缺少的,就像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甜味一样。

(3)不要想着去占有。

生活中没有谁可以永远地占有财富,我们只是创造财富,暂时管理财富。因此,不要妄想着去永远占有它。生而不有,才是真正的德,才是顺应自然之道。无私之人,能够忘却自己所拥有的,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送给别人,与别人一起快乐。

只有不妄想去占有什么,我们的心态才会是轻松的,才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许多人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生活中想要占有的太多,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一层又一层的压力。

财富可以得也可以失,转瞬之间,谁也没有办法预料。再多的金钱,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管钱的人,到最后还要如数交回。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我们又何必执着于这些金钱。生而不有,才是世人应该做到的。

想主宰不如不助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因此,如果想去主宰什么,千万不要做得太多。因为做得多不一定是好事,你想站得高一些,于是踮起脚尖,可是这样不仅不会站得更高,反而有时还会站不住、站不稳,失去原来的高度;你想走得快些,于是加大步伐向前冲,可是这样不仅不会走得更快,反而有时还会走不快、走不远,落在后边。

俗话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人的主观愿望与行动的结果往往是相反的。有心之事会得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就在于我们是有心而为的,其中掺杂了太多勉强的成分。所以如果想主宰什么,就不要去做太多,做得多了反而与原本的想法离得更远。

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我们所愿,所以想要得到不如不助,做到顺其自然。老子主张的不助,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强调凡事不可强求,在当前行不通的情况下,要耐心地等待时机,不要心浮气躁。不做什么反而是对事情发展的最大帮助,做得越多成功有可能离我们的预想越来越远。

同时,在做什么事的时候,不可机谋过重,那也是非常不妥当的。正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因此,想主宰不如不助,任其自然反而会有所收获。但是历史上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不助,因为想主宰做的太多反而失败的倒是比比皆是。

秦朝时期的陈胜出生贫苦,以前就是在富贵人家做长工。有一天,他对一起干活的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他的朋友听了以后,嗤之以鼻,觉得他是痴人说梦。但是令他的朋友们没有想到的是,陈胜真的富贵了,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强有力地撼动了秦朝政权,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立为王。但是,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陈胜的失败当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想主宰而做的太多,从而容不下别人,以至于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丢了自己的性命。陈胜起义之后,就派遣将领对秦国展开全面进攻。他的手下葛婴在攻占了东城之后,便拥护襄强为楚王。谁知陈胜也自立为楚王,知道这件事之后,葛婴赶紧杀死了襄强,以向陈胜谢罪。不料,陈胜怨恨他拥立别人为王,不仅没有原谅他,还杀死了他。

陈胜在自立为王之后,从前的一位伙伴听说了,便来到陈县找陈胜。他敲着陈胜的宫门喊道:“我要见陈胜!”宫门守卫见状把他抓了起来,经过他再三解释才放了他,但是也不肯为他通报。

于是,他只能在外边等陈胜出来。等到陈胜出来时,他赶忙上前拦住陈胜,直呼其名。陈胜听到后,与其相见,并同乘一辆车回宫。后来,陈胜的这个伙伴就在宫中住下了,时间久了,就变得放肆起来,经常对人们讲一些陈胜贫苦时候的事。

陈胜的下属见此人这样,便对陈胜说:“您的客人整天在外边胡说八道,这可有损您的尊严,不如干脆杀掉算了。”陈胜听后觉得有道理,当真把人给杀了。这件事传到了陈胜故友们耳朵里,他们都内心惶恐,纷纷离去,没有人再敢与他亲近。当初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也变得那样的可笑。

后来,陈胜还任命朱房、胡武两人作监督官。这两个人为了表现对陈胜的忠心,苛刻地寻求老百姓们的过失。外出征战的将领回到应天府后,稍微不服从命令,就会被抓起来严刑拷打。而且他们二人还公报私仇,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人,他们大都不经有关部门审理,就擅自进行处治。陈胜对这种情况不仅不阻拦,反而更加信任他们。由此,早先追随陈胜的将领们也相继背离。

陈胜想要主宰的太多,做的太多,用刑太严,而且心胸狭窄,以至于他最后是众叛亲离。因为战事不利,从陈县撤走的时候,被他的车夫庄贾所杀。他想要所有的事情都如他所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以至于有一点违背他的心意,他就不会放过别人。

想要主宰这个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这个世界的发展,而不是盲目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支配这个世界,去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它自己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能左右的。不助才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应该有的一种态度。不助不是放弃,而是顺应大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律。

占有是每个人的通病,但是有的人的占有欲格外的强,他们想要主宰身边的一切,想要身边的人和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这样的情况下,他只会做得越多,错得越多,事情不仅没有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可能走向了反面。所以,如果想主宰,不如不助,只是静静地观察形势变化,任其发展,不去随意改变什么。

(1)降低占有欲。

就像一个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一样,有的孩子只是摸一摸,有的孩子占有欲就特别强,把小动物紧紧地抓在手里。这样小动物就是他的了吗?并不是,有时候抓得太紧,小动物反而更想从他的手中逃走。

过度的占有欲并不是什么好事,它会让你失去许多。一个人占有欲特别强烈,就容易想要左右别人的行动,这样事情不会如你所愿地发展,也可能让别人讨厌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终都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不要想着去占有谁或支配谁。

(2)不要勉强。

强扭的瓜不甜,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个道理,但是生活中许多人在做事的时候经常忘了这一点。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钱不够多,要想办法多挣一点;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拼命想要得到更多。

凡事不可强求,在当前行不通的情况下,应该耐心地等待时机,不要心浮气躁,失了分寸。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自然而然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勉强自己或别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仅不会有所收获,可能还会有所失去。

(3)放低姿态。

人要跳跃,最先的动作是蹲下。蹲下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跳得更高。同样的道理,放低姿态不是目的,目的只是为了加重成功的砝码。想要主宰,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你的姿态是否够低,是否顺应了道的发展。

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才会在生活中有所斩获。一个人越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越是能够得到更多。想要主宰不需要我们去做多少事情,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姿态,柔顺地看待这个世界。

道家告诫世人:生而不占有,才能更长久地拥有,不失去。想要拥有的更多,就是用一个平常心去对待。想要得到的更多,就要先张开手,手张开的越大,收获的就会越多。如果手握得太紧,就会什么也得不到。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的一生是一场修行,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南怀瑾先生将人生归结为三个阶段: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不断求索的问题。在本书中,通过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对儒、道、佛经典智慧的归纳,从做人的大智慧到生活中的小问题,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在你人生路上指点迷津,为你讲述大得大失间的智慧。
  •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热门推荐
  • 死亡性插图

    死亡性插图

    神秘的手抄本,暧昧的性插图。死亡画谜中暗藏着死亡密码。灵异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幕后黑手?漂亮女大学生林思嘉被她崇拜的导师诱导激情上床,却发现拥抱她的竟是另一个陌生人。在一本性爱小说《死亡性插图》出现后,陌生男人撕下半张插图后莫名其妙跳楼自杀……这是在师大广泛流传的手抄本中的故事。而这切,如今在现实中上演了。神秘的手抄本,暧昧的性插图,没有人能揭示它的来源。死亡画谜中暗藏着死亡密码,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后,五个美女开始面临神秘的死亡威胁,她们中谁是林思嘉,性插图中空间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 正易心法

    正易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智成熟的女人才幸福

    心智成熟的女人才幸福

    这是写给女人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灵成长读物。本书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从修身、家庭、职场、婚姻等各方面生动阐述了女人应有的心智成熟度。幸运不会从天而降,好命不是天生造就。要想拥有令人羡慕的人生,就要认真规划,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爱情、事业、生活……都要认真地对待,理性地规划,你的人生才会更幸福,更快乐。
  • 联盟之竞技时代

    联盟之竞技时代

    新书已经发布,《联盟之我是大腿》!!陈默讨厌玩游戏……直到他得到了来自地球的学习系统。于是……“真香!!”“征服联盟,就从成为选秀状元开始吧!”陈默如是说。ps:无穿越,平行世界,版本不固定,请勿深纠!!ps:作者情感戏不太会,所以单女主。ps:系统的作用不是很大。书友群:772585800
  • 地球探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地球探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海洋馆漫游:航海家档案馆

    海洋馆漫游:航海家档案馆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木叶的黑化鸣人

    木叶的黑化鸣人

    此书完结,另开新书,木叶之我有一个梦想,
  • 鹤飞

    鹤飞

    “我爱你啊。”她笑着看着他,眼中有星光闪烁。他摸了摸她的头,嘴角扬起一抹微笑:“我也爱你。”他曾答应过她一起去看野鹤纷飞,可最终鹤不思归.
  • E营销

    E营销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今商业最热门的商业模式之一,现在网络营销也成为最火热的话题。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介绍网络营销的整个过程。本书从网络营销理论、网站平台建设、搜索引擎优化、平台推广与传播、网络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效果评估以及网络技术人才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讲解。为了方便读者学习与落地操作,本书在几个核心的章节都设置了一份落地作业,具体介绍了在做网络营销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因数。
  • 医品毒妃

    医品毒妃

    未婚夫跟后妈有JQ?尼玛!太特么重口了吧?那送他们一个“难忘”的婚礼吧!终生残废加终生不孕,够不够?命不久矣的自己,改了遗嘱,早死早超生——*然后——什么?重生了?顶包庶女?可笑!她桃夭岂是他们能够掌控的?面对森冷大宅内部的连番攻击,她制毒出手,一击必杀,然后闪人——*买了块地,种了一地的药草,忽然蹦出来一男人,说——她是他的宠妃?去你妹的宠妃!姐还是个雏儿!*可是,那男人似乎真的挺好的!恨不得把她宠到天上有木有?那就勉为其难,收了吧!但——你丫的手摸哪呢?答曰:洞房!*片段一:某女:“哎?这么巧?你是怎么穿来的?”某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这世上就没有比我更倒霉的人了!我那天刚从国外回来,忙了一天累得半死,回到酒店洗个澡,内裤不小心掉窗外的天台去了,我就爬出去捡内裤啊……”“摔死了?”某女狐疑,“不应该啊,酒店的小天台虽然不大,但是,挺安全的啊!”“哪儿啊!”某人伤心欲绝,“我住的那桃氏酒店顶楼好像在举行婚礼,我听见有音乐传来,就好奇一下,跑到小天台边缘伸头往上看,结果一个女人掉了下来,把我给砸下去了,醒来就在这里了…”“……”“你呢?你怎么穿来的?”某人伤心完毕,兴致勃勃的问。“……”咳咳…该不该告诉他,她就是那个砸死他的女人?*片段二:“你的琼香豆蔻,本王要了,出价吧!”某男带着一只猫,对上某世子。“本世子的东西,为毛要卖给你?”某世子不屑。“本王爱妃需要。”某男挑眉。“你要不要脸?她明明是本世子的世子妃!”某世子不满,继而得意的扬了扬手中木盒,犯抽道,“想要么?就不给你就不给你!哼!”某男一个眼神过去,某只猫“噌”的跳起来,抢了某世子手中的盒子便溜。“棉花,干得不错!”某男心情甚好,大步离去。“我擦!主人无耻连猫都这么无耻!”某世子擦汗,风中凌乱……*【简介偏白,内容较正!男女双强,身心干净,绝对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