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9600000006

第6章 行事顺随,不失真性的自我认知与救赎(1)

瞭望世界,从认识自己开始

道家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与智慧不是来自于对他人的洞察和了解,而是来自于自我的认知,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聪明的,但是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得上开明,才是真正的强者。

造物主赋予人类的不仅是发达的头脑,健硕的身躯,还有所有动物都不具备的自我认知、自我超越的能力。人的自我概念是透过一个人对自己的描述来呈现的,有人对自己的描述是肯定的,自我价值感很高;有人似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有很多负面的评价,常常自责或贬低自己,自我概念偏低。

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时代开始,人们就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追问,转而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虽然上天赋予了我们这种潜在的能力,却很少有人能运用和发挥出来,大多数人在不自知中度过了一生。其实,古代贤者对自我的感悟,已经引领我们踏入了自我认知之门。通过几千年的传承,人们已经将自我认知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我认知的第一道门是我与“我”的关系。

“我是谁”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哲学领域还是宗教领域,都是需要首先做出回答的问题。如何解释“我是谁”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的生命是否可以更充盈。

其实,我们的身体里,有个世代相承的灵魂,它需要借助我的身体来完成一生的修为,这个灵魂就是真正的“我”。对这个灵魂的塑造和升华就是“我”来到人间的最大使命。

当你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时,你就会感到充满了力量,像迷途孩子找到家一样喜悦和安宁。在人的一生中,审视和修炼这个你,便成了你的必修课。而且这种修炼无时不在,在工作时、学习时、与朋友共处时、独处时……

但是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往往存在差距,尤其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无法达到自我认定的标准时,就会出现难过或自责的情绪。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条件已经很好,却生活得不快乐,这就是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不符的结果。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心底的期望,就会产生挫败感。

理想我和真实我的差距,使人对自我概念产生了负向评价,这样的人往往只强调自己的缺陷或过度承担过错中的责任,把自己放在一个犯罪者和受害者的位置上,不仅让自己痛苦不堪,还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自我概念中探索自我的价值,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激励自己:

①喜欢和欣赏自己。

②重视自己。

③对事物抱有积极的思考态度。

④勇于尝试,敢于改变。

正如日本管理学界的大师稻盛和夫所言:人生就是精神实现的过程,就是让你的灵魂经过你一生的修炼,比你刚来到世间时得到一些提升。所以,正确地认识和欣赏自己,才能完成整个历练的过程。

(2)自我认知的第二道门是“我”与他人的关系。

“利他”是每个人生活不能脱离的词汇,无论是财富的吸引还是目标的实现。每个人的人生是否精彩,与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他人”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什么样的“他人”会出现在你的世界里,则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在。因此,看清你与他人关系的内在本质才是解决你与他人关系的根本办法。

要想了解如何建立与他人的联系,首先要知道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对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依附类型:

①安全型:自认为有价值,对别人也是接纳和信任的,并有意建立和维持与他人间的亲密关系。

②焦虑型:否定自我,肯定别人,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好,需要别人的肯定才能实现自我的肯定,人际关系比较拘谨,并喜欢别人的赞美。

③逃避型: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对于别人同样持否定态度;对他人没有信赖和依靠,不愿意接近他人,同时也拒绝被接近。

④排除型:有正向的自我认识,自我肯定,却拒绝别人,认为别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喜欢独立自主,绝不依赖别人,也不喜欢有太多的自我表露。

确定了自己的类型,你自然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误区所在了。我们的目标都是朝向第一种的,后面的三种都是在某一方面背离了正确的认识标准。所以,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弊病,然后加以改正。

还有的人常因别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而大动肝火,因别人一句评判和议论而怀疑自己,这都是自我认识不够,不自信的表现。在认识自我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自我反省。

人对自我的评定跟别人对自己的评定往往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你觉得自己开放、宽容、乐于助人,可别人眼里你却是个保守、爱计较的人。这个时候,你会困惑,会怀疑,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就是通过内省来认识自我了。

自我反省,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做过的具体事情,客观公正地审视自己。也就是不绝对、不固执地看待自己,并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全面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具体来说,就是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欠缺。这种办法主要是把关注点全部落在自己本身上,而绝不是停留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上。如此一来,你所看到的事情就都是客观而全面的了,你从事情背后认识的自己也将是公正的,这是自我认识的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你抱怨你的配偶不够好,你的孩子不够优秀,你的同事不够仗义,你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了,仔细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的所在了。因为他们不会转变,也无法由你来改变,你真正能把握住的人只有你自己。一个懂得“利他”的人,会吸引一些同领域的人,这样,你本身的格局也会逐渐扩大,自由和喜悦的程度同样会加深。当你把你的内心放大时,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慢慢进入到了你与他合一的境界,这时,大爱就自然显现了,“利他”的境界也就达成了。

(3)自我认知的第三道门是“我”与世界的关系。

在电影《功夫之王》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在一群人遇到了很大困难的时刻,其中李连杰所饰演的高僧只说了一句话:“去留意你的呼吸。”

其实,我们与世界相处的关系,就在一呼一吸间。也许你会觉得费解,实际上,当你能进入这种无为的境界时,你与世界的连接就算真正打通了。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掌握着与世界连接的独一无二的密码,很多人在盲目追求中丢失了这个密码,也就失去了与世界连接的密码。只有当你把注意力真正转回到自身,你才会变得富有创造性,激发出内在的力量,从而驱赶走身心的恐惧。

《当和尚遇到钻石》中有句经典的话:“当一切事情都长期一帆风顺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无论是磨难、喜悦、鲜花还是闪电,世界给予我们的永远都是需要我们感激的,它们是我们与世界建立联系与和谐的通道。

道学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宝藏,找到这些宝藏,只要你打开这三道认识自我的门即可。

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复杂,要想真正的去了解和欣赏这个世界,就必须先懂得认识和欣赏你自己。只有当你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你才会站在一个正确的立场去审视和建立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所以说,把一切对外界的渴望转移到对自身认识的基础上来吧!瞭望世界,从认识自己开始!

自我管理需求“三宝”

老子认为,人类在自我管理中的道,有三条原则——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

(1)“慈”,即爱心加上同情感,是实现高境界自我管理的第一个关键要素。慈,就是对社会和人民有慈爱之心,关怀之心,宽容之度,容人之量。

“慈”还包含柔和、爱惜之意。所以一般人总认为,慈善的人就是那些软弱和无能的人,慈善就意味着被欺压,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可是,老子却说:“慈故能勇”。人不仅不会因为慈爱而变得软弱,反而可以变得坚强和勇敢。

因为“慈爱”是一种将自己融入到他人和社会之中的精神,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团队都充满了关怀与热爱,是那些内心阴暗和缺乏仁爱之心的人所不能达到的一种勇敢的境界。

曾国藩曾说:“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是也。待兵如子弟之心,当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此二者,虽蛮陌之邦行也,何兵之不治哉?”

曾国藩把仁慈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讲述得淋漓尽致。他认为,在管理中,立威不如施恩,施恩不如用仁、用礼。所谓的“仁”就是自己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建功立业;自己要想发达,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发达。对待别人的事,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事一样。所谓的“礼”就是无论你官大官小,对待别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和怠慢,也不自大,盛气凌人。日常做事要恭谨有礼,威严而不凶暴。在无形中,保持凛然难犯的姿态。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即使是再难管理的人也能够管理好,这正验证了老子所提倡的“慈故能勇”的道理。

(2)“俭”,内涵有二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意思是说,在管理人民,遵循天道时,没有什么比节俭更好的办法了。

诸葛亮一生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曾教育儿子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通过内心宁静来涵养其心灵,通过节俭以培养其品德。如果不能排除欲望的驱使,就不能纯洁心灵,如果不能排除心中的利欲,就不能树立远大志向。凡是有德行的人,必定是俭朴的,因为俭朴的人功利心都少。

为官的人懂得勤俭,就不会贪图不义之财,就会公正主事;普通人懂得勤俭,就会持身谨慎,不会为攫取钱财而作奸犯科。所以,我们应以诸葛亮的“俭以养德”为警醒,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保持朴素节俭的美德,才能达到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老子还说:“俭故能广。”节俭,才是长保富裕之道,对个人是如此,对家庭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不思进取,沉湎于奢华享乐之中,朝中的大臣也参与到这种风气中,纷纷把阔气、排场看作一件重要的事。当时任散骑侍郎的石崇,没有后将军王恺的权势大,却硬要与王恺比比钱财的多寡。晋武帝知道后,不但不加制止,反而纵容这种攀比的虚荣作风。所以,石崇和王恺都开始大肆搜刮民财,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种奢靡成风的社会状况下,国家很快就灭亡了。

“俭”所包含的克制,根本意义在于把所有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易经》中有“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的“啬”与“俭”是相同的含义,是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3)“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二层涵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不敢为天下先”的核心意义就是“处下”和“不争”。只要精神上得到充足,即使没有多少财富和名利,也应该是幸福的。而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前提就是不争和低调。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的才华,也要学会藏拙,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也是能量的内敛,在沉默中把事情做精彩。低调不是安贫乐道,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一种在更高追求中保持住谦逊的心。

另外,“不敢为天下先”还指管理者应当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先享受快乐,应常常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别人的后面,做到先忧后乐。老子所说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高明的领导甘愿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群众后面。能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的人,才能最终保存住自己的利益。

徐达生于一户农家,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牛。在其戎马一生中,他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开创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他本人也深得朱元璋的信赖和宠爱。

徐达虽战功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出征归来后,依然回到家中过着低调而俭朴的生活。

朱元璋深为感动,赐予他一块沙洲,但由于那片沙洲处在农民水路的必经之地,徐达的家臣开始以此擅谋私利。徐达发现后,毅然将此地上缴官府。

徐达病逝后,朱元璋为之悲恸不已,追封其为中山王,并将他的肖像陈列于功臣庙中的第一位,称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不居功自傲,“不敢为天下先”的个人修养不仅保全了自己,也留得了身后的美名。可见,不争功,不见得不得功,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争名夺利者,最终往往以失败收场。

所以说,成大事者,必定是先静观其变,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断出击。而那些凡事争先者,总是耐不住性子,在成事之前就盲目采取行动,结果往往撞得头破血流。

天性和本色是你独享的资本

道家认为,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全新的人,从开天辟地到今天,没有哪个人完全和你一样,将来,也绝不会有另一个人完完全全跟你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本色。每一位成功者都坚持了自己的本色,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类推荐
  •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为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是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本书是几代哲学学生的必读之物,影响了几代学者,也是想在哲学上有造诣的学生的入门读物。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孟子大讲堂

    孟子大讲堂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本书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孟子与孔子并称中华“双圣”,不管在做人还是在治国之道上,都极力推行“仁政”,孟子的治国之道当中,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玄灵宝诚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诚业本行上品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处好人际关系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处好人际关系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我们每天都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事、上司、顾客、陌生人、朋友等等,尽管有时候,这些交往转瞬即逝,似乎不留一丝痕迹,但聪明的人都明白,一切事情的结果,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他们利用人际关系来建设成功的基石,从不利用“人”来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因为他们深知,牢固的人际关系是拍档和团队协作的基础,是忠诚的保障。本书教读者一些处好人际关系的小窍门,助您营造自己的人脉网。
  • 凤舞天骄

    凤舞天骄

    红粟的女强宠宝新文《嗜血娘亲腹黑儿》*************一缕幽魂在异世醒转,但与生俱来的强势和霸气不改!女主展梓泠,来到这个女尊的世界,历蟠龙之劫,渊龙飞天!——她重建自己的霸业,驰骋商场、战场、朝堂……——她潇洒江湖!——她桃花朵朵开!一个可怜的小孤儿,被同样还是小孩子的梓泠救下,从此,小白兔宝宝的眼里只有她,为了她,他努力自强自立,终于成为她商场上的得力助手……一个绝世的妖冶神秘的美男,却是为她而生,为她而活,那极致美丽的外表下,却是一个未沾世事人情的至纯至净灵魂………………女主应这个世界之劫而生,肩负着让这个世界平安渡劫的使命!各色美男被女主吸引,女主最终会选择哪个?或者哪几个?敬请关注——红粟的温馨女尊文《凤舞天骄》!女尊文,女主强大,冷情却不绝情!冷面而不冷心!粟粟的邮箱[email protected]*****************************偶挖的新坑,《妖男倾城》《毒手圣医》亲们来给捧个场撒!有票的捧个票场,无票的捧个人场,留下您的脚印啊!*******************************亲亲给我建了一个Q群,号码:81071090,喜欢凤舞的亲亲进来聊聊。(敲门砖,文里的任意人名。)********************糖果儿《血宠男夫》《孕妇也疯狂》《盗草娇娃》《冷情美王爷》《女王的花样美男》趴趴《驯夫有术》恋恋《穿越之将军皇后》《颜殇》<p>幽月如烟百变俏伊人》<p>《恶魔公主戏总裁》《娇傲江湖》********************亲亲龙崎雪儿给《凤舞》制作了视频哦!?pstyle=1欢迎亲亲去踩哦!同时真挚的感谢龙崎雪儿对《凤舞》的支持!红粟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动感影集,亲亲可以来踩踩http://m.wkkk.net/425415091?ptlang=2052
  • 柒步诗

    柒步诗

    诸葛一生一世情,子建二生二世缘。错落时空里,陷入阴谋诡计之中,从死人堆里穿越而去,见证征战烦杂的三国时代,诸葛护她三年周全,她却不幸卷入三曹之争。“我定会以西蜀为聘,荆州为妆,许你一世不负芳华,”回身一吻落于眉心,浅浅深深,情意浓浓,声声殷切,“等我回来。”
  • 斯未信斋杂录

    斯未信斋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手遮香

    医手遮香

    冤死重生为贫女,祖母不慈,母亲好欺,便宜渣爹只是个无情无义的穷苦小官,身边还有个小妾上蹿下跳、挑拨离间?那又何妨,她有神医绝技在手,岂会怕这么一点小艰难?新书《凤门嫡女》已发,欢迎入坑
  •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以专题的形式、科学的方法、清晰的条理、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内涵。它把学术性和通俗性生动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能以古鉴今,对自己的行动有所启示,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读物,也是一部中国文化的说明书。
  • 深空的暗夜小队

    深空的暗夜小队

    这是一本严肃的科幻小说(这是一本披着科幻外皮的爆笑轻小说)这是一本讲述主角如何在军校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小说(这是一本讲述主角在一个绝不可能是军校的地方被一只银发双马尾逼着组队给人还债的小说)这是一本讲述人,讲述人类社会,世界观庞大的小说(这是一本讲述逗B,讲述逗B社会,世界观繁琐的小说)我总感觉有人在跟我对着干……(我就是要跟你对着干,我就是这么皮来咬我啊)总之,这本书你一定要看(所以,这本书你爱看不看)(PS:书友群群号812734294,欢迎小伙伴们来逛)
  • 魔武机神

    魔武机神

    当你是一个被主流社会摈弃的废材,突然有一天遇到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但这个机会要不成功改命、要不默默死去,你会怎么选择?!这是一个屌丝逆袭成神的故事。
  •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