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甘苦,全在于你的选择。你相信自己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你就可以神采奕奕地活着;你相信日子从此会暗淡下去,你就很难再见晴天。
1.生活是打包来的
漆黑的影院里,仿佛一个人的包场,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陈孝正与张开的经典话语点亮了整部戏。幕布上的结尾并没有让R散场离去,那句“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所以注定得不到”的话一遍遍回响在耳边,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夜晚,R漫无目的地走在人群中,哭得像个傻瓜。我觉得很抱歉,在一个男生如此狼狈的时候,与他在街头相遇。我只能看着他,不能给予任何的安慰,我知道,也没有人可以安慰当时的他。
相恋三年的女友,就像是挥别路人一样跟他说了再见。分手的前一刻,他还在畅想着未来,暗下决心要努力工作,许她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可这番话还没来得及说,就直接憋死在心里,那种回血的疼痛感,让R难以忍受。
那时的R,刚从南方的某所高校毕业,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他是新人,在公司里是不起眼的菜鸟,什么都不会,都得从头学起。他给销售主管打杂,竖着耳朵听对方交代的每件事,生怕遗漏了什么,中途出点差错,着实有点步步惊心的感觉。
读大学时,R是寝室里懒得出名的主儿,可工作后他却变得异常勤快。每天早上他第一个来公司,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为的是能多做点事、学点东西,免得被人看扁,踩在脚下。工作的第一个月,R掉了10斤肉,整个人都变了样。
R拿到手的工资只有3000块,房租花掉800,水电费、电话费、网费要花掉200,吃喝要花掉1500,虽然没吃什么好东西,最后剩下的只有500块钱,如果赶上有哥们过生日,或是买两件便宜衣服,还得透支一下。想到这儿,他也苦笑了:怪不得女友要分手,就这样子,一束玫瑰都买不起,一顿西餐都吃不起,更别说带人去小资或是shopping了。
钱,R从来都不放在心上的东西,此刻却像闪亮亮的钻石,吸引着他的目光。
是啊,我身边有许多跟R一样的人,他们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着,这里有他们的爱情,有他们的理想。他们租住在狭小的房间里,省吃俭用,努力打拼,一两年后工资涨了一两千,可那房价又翻了倍,怎么折腾也够不着它的高度。
没有理想的生活不可怕,反正就是过一天算一天。真正可怕的是心里有理想,生活有追求,可怎么努力到头来都觉得是镜花水月,这种滋味是最失落的。毫无疑问,那时的R就陷在了这个坑里,痛苦地挣扎着。
要么,干脆离开吧?这个念头,在R的心里闪动着。
远在千里之外的家,没有这座城市那么繁华,但也不至于活得这么辛苦。靠着父母的关系,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过轻松安逸的生活,虽然波澜不惊,却也自得其乐。不是挺好的吗?何必像现在,像一只垂死挣扎的秋后蚂蚱。
第二天,R简单收拾了行李,网购了一张车票打算回老家。可真到了候车室,眼看着该检票的时候,R的心里却有一种耻辱感油然而生。他心想:我这算什么?在这里混不下去了,就要背着包滚回老家吗?想到这儿,他真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骂一句“没出息”。
想想当初来这里的时候,那么意气风发,一心想闯出点名堂,就算没吃的没喝的没地儿住,那也不在乎。只一句“我年轻,怕什么”就堵住了所有的恐惧。R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愤怒,对自己做逃兵的、无能的愤怒:不走了!就是输,也要输得坦坦荡荡,不能这么窝窝囊囊!
多年后,在电影院里听到那一句“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所以注定得不到”时,R的心里五味杂陈。是的,他很庆幸,在最狼狈的时候没有放弃自己,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留下来狠狠地拼了一把,简直是把自己逼到了绝路。然后,就这么地绝处逢生了。
R不再与人合租房子,他在郊区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真正的落脚点。当年离开他的姑娘,也不再占据他的新房,有个更懂他的女孩做了他的新娘。走在公司里,他再不是那个被人呼来唤去的菜鸟,独立的办公室,门上赫然标着“技术总监办公室”。
不了解R的人,看到现在的他,嘴里说的都是“年轻有为”“青年才俊”“有车有房”,但我知道,生活是怎样考验过这个男人,是如何把他逼到在深夜痛哭,而他又是如何在难熬的日子里强迫着自己笑出来,假装一切都不曾发生,咬着牙去迎接一个又一个当头之棒。
生活是打包来的,选择什么就要相应承受什么。你想要寂静清透的生活,就要承受一个人独处时的寂寞;你想要轰轰烈烈的成功,就要承受追求梦想时的艰辛和压力;你想要纯粹不掺任何物质的爱情,就要承受舆论和他人的评议……没有哪一种生活是容易的,也没有哪一种得到是不需要付出的,只有选择了承受,才能活得义无反顾。
2.那一场义无反顾的青春
在心绪狂热的年纪,听着人们口中传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时,她心里便油然地向往着远方,似乎那里有无限的精彩。
她说:“期待有一天,我将冲破生活的牢笼,去寻找那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我是一只没有脚的飞鸟,却渴望尝到落地的幸福,我要去旅行。”
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总以为自己缺少了别人拥有的很多东西。家的外面是个精彩的世界,而自己的人生,贫乏得只剩下完整的家庭和乖乖女的资本。她梦想着去旅行,去做一个形单影只的背包客,在无人相识的大街上、角落里,寻找所有想象中的浪漫。
母亲的关爱像缆绳,一圈一圈地缠绕着她不断膨胀的心灵,留她在身边,疼她在心中。被蜂蜜包裹的生活也会有哀愁,二十岁的女孩子,热情高涨得像振翅高飞的鸽子,恨不得马上冲上蓝天去。
在梦想与现实间,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被父母宠溺得快有些疲倦。睁开眼,只剩下母亲关切的眼神和重复过无数次的唠叨。一个人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得久了,就会变得麻木。有时候,她对于这种无偿的爱有一种恨恨的厌倦感,外界的一草一木,都让她觉得新鲜,想要去看看。
那是一个清澈明媚的日子,她拉着行李箱到达了第一站:一个把灵魂埋了千年的古城,一个有着汉风唐韵的古城——西安。这个曾经风光无限,如今众所周知的地方,有着古老的砖泥瓦墙,热闹的大街小巷,来往的陌生面孔。身后的叫卖声与酒肆,让她心花怒放。
她肆无忌惮地欣赏着这座古城,自以为是地觉得,从此就过上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新生活。这里的人们,循着鸡鸣声早早打开店门,小贩、店铺、高楼、酒肆、旅馆,像簇拥的花束,盛开到极致。
此刻已是冬季,寒凝大地的西安城冻坏了许多外来的游人,她也不例外。窝在宾馆里,她倒了杯开水放在床头柜上。看着窗外,白气迷漫中忙碌的小贩守着几屉热腾腾的包子冲着大街吆喝着食客,她恨不得冲出去一把抓起某个包子狠狠地咬上一口,身心俱暖。她又想起平日里父母的嘘寒问暖,夹菜递饭,而现在身处异地他乡,无论身体多么难受,也不会有人问候。她的鼻子里禁不住一阵酸楚。
第一次旅行,感觉总是很奇妙的。挺过了难熬的夜晚,竟也会为了自己的坚强而满心欢喜。一直以为自己拥有的那些幸福不叫幸福,外面的生活才是美好的。这次旅行,让她忽然间觉得父母的唠叨是多么的暖心,原来家是那么的温馨。
第二站,她去了南京的夫子庙,一个被现代化包围了的街道。地铁边的小吃,店铺里的衣服首饰,街边乞讨的乞丐,它们构成了这个城市的斑斓色彩。秦淮河畔会有一些龙舟和游船出没,载着人们梦里的场景悠然而去,摇摇晃晃,一圈圈波晕逐渐荡开。
她在这个热闹的街区来回地走,发现这里的生活与自己生活的那个城市惊奇的相似。依然是一个人住在旅馆,看着楼下红色的板栗和红枣糕点,她想起了母亲曾经亲手制作的美味。
一个人在外面逛得久了,就会想家,就会想起亲人。依然是窝在宾馆的房间里,白天逛累了的她,夜间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打开电脑,查找的不是从未谋面的东西,而是平时浏览惯了的网页。她瞬间觉得,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经历的不过是一些别人看腻了的风景,可爱吃的还是母亲亲手烧的菜,爱睡的还是家里那张舒服的床,最亲的还是那一对爱唠叨的父母。
最后,她去了上海,一个车水马龙高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人们忙碌而有序,节奏飞快,炫目的东方明珠巍然屹立在黄浦江畔,睥睨着世纪大道上过往的行人。它那高而尖的顶端,昭示着这座城市的欲望和抱负。旁边鳞次栉比的建筑严整地规划着浦东的未来。平静的黄浦江昼夜不停地缓缓流淌,无声无息地迎来送往。
而置身繁华街头的那些陌生的面孔,那些冷淡的表情,总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意外闯入者。对,她就是一个千里之外的匆匆过客,一个来了又要离开的冷眼旁观者。
当然,那些装饰豪华的宾馆和酒店愿意接纳像她这样的外来客,热情地交换着金钱和服务。这是一个陌生而空旷的城市,让你在深夜里倍感孤独。这时,她开始想念千里之外的家,那才是她温馨的港湾,父母的温暖怀抱,那才是她最好的依靠。在家里,累了、倦了、冷了、渴了,一定会有一杯暖茶,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亲切的眼神抚慰你。家里再破旧的房屋,也是自己的归宿;外面再豪华的别墅,也是别人的住所。她蓦然觉得,原来自己一直羡慕外面的自由,却忽视了家的安详和温馨。
在没有经历过旅途的劳累、驻足他乡的寂寞之前,生活的真相一直被父母的关爱笼罩,被家里的舒适遮掩。想着这些事,她便在归乡的列车中睡着了。旅行让她认识到另外的一个自己,在异乡的繁华里,怀念家乡的味道;在别人的屋檐下,回想亲人的关怀。
3.三枝花的人生
珍珍、嫒嫒、连连仨女生一同进入艾丽公司,并分在同一间宿舍。她们像三枝花一样盛开在此,只不过花瓣不同,香味自然也有差异。
珍珍像一朵红玫瑰,花瓣不大,颜色却极其妖艳。她嘴巴很甜,遇见任何人都像抹了蜜一样,加之心思细腻,这让她的职场生涯一片坦途。珍珍的偶像是刘若英,她说也许某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刘若英那种温暖的女人,照亮所有经过她生命的人。
嫒嫒像一朵白牡丹,皮肤细腻光滑,却有着男人一样的体格。她的家境还算优越,大一下学期,当电脑开始在校园普及的时候,她是宿舍第一个使用苹果电脑的人,舍友们常常在没有网络的时候,痴迷地围着她的电脑看她下载过的电视剧。嫒嫒的男朋友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为人本分,也没什么钱,可周围的姐妹都知道,她一心想嫁个有钱人,延续吃穿不愁的生活。
连连和珍珍、嫒嫒不同。她既不像珍珍那样妖艳,也没有嫒嫒那般富贵,连连只似一朵小小的芍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司空见惯,不引人注意。她习惯把自己比喻成一本普通书的封面,还未来得及翻开,就已经被搁置在书架上。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并不是没有人追,而是她不愿意太随便,她在等待。
艾丽是一家大型的广告公司,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然而,珍珍嘴甜,见了男同事叫哥,见了女同事称姐,同事们都很喜欢她。嫒嫒能说会道,不管别人谈论什么,她都能接上话,并且把大家逗得合不拢嘴。珍珍和嫒嫒靠着先天的优势,很快在公司里有了地位。而连连一直不声不响,与别人在一起交谈时,也只是怯怯地笑,很少说话。
珍珍和嫒嫒与领导走得很近。他们在一起时有说有笑,时不时地讲几句玩笑话,大家笑成一片。连连只觉得真真假假的东西缠绕其中。一次,连连看到珍珍和嫒嫒在领导面前吵得很凶,领导摇头叹脑,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很快,她俩又相视而笑,言归正转,可能是不想给领导留下恶劣的印象。
在公司里,珍珍和嫒嫒出尽了风头,连连只是默默地埋头工作。她甘愿活成一株小草,默默无闻。周末,珍珍和嫒嫒要么去商场买衣服、要么与男生约会、要么守着电脑看肥皂剧。这些都不是连连的爱好,她喜欢看书,要么出去旅行。
珍珍偶尔也会拿起连连床头的书,指着书里的某句话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宣泄心中的烦闷。唯独这个时候,她才是真实的、自然的、单纯的。
一天傍晚,珍珍与一个打扮时髦的短发女孩去参加一个饭局。连连看着她们离去,竟然连一声招呼也没打。她对着夕阳下那两个渐渐远去的背影笑了笑,这样的情景发生很多次了。她知道,她们不欢迎她,或者说珍珍的圈子里不需要连连。
还有一天傍晚,嫒嫒和男友在公园里散步,撞上连连,嫒嫒拉着连连的手说要请她吃饭。连连还未弄清嫒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嫒嫒就指着男朋友对连连说,他遇上了麻烦,前一阵把钱都投到股市里了,最近股市行情好,他舍不得卖那几支涨势好的股票,现在要还信用卡,希望连连能借给他们五万块钱。她还说,自己平时大手大脚惯了,没有积蓄,而连连没什么交际,日常开销少。连连没有说话,她就知道嫒嫒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请她吃饭,定有所图。
有些人,无论在一起多少年,也无法心灵交会。
很快,连连在珍珍和嫒嫒的视线里销声匿迹。她俩出去逛街,她就待在宿舍。她俩归来,她就拿着包离开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