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1000000002

第2章 《济南卷》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1、走过文人们的曲水亭街

我们从五龙潭东门出来,沿趵突泉北路至大明湖西南门,右拐缘大明湖路直走,东行约一两站,过济南府学文庙,微山湖鱼馆,复行数十米,寒香说:“到了”。就到了吗?极目四周景致,正北面竟然就是大明湖南门!

大明湖是再熟悉不过了,几乎闭着眼睛都能做导游。但是,和大明湖近在咫尺的曲水亭还真不知道。“养在深闺人未识”,济南,你也忒低调了!

曲水亭街不是太宽,但绝对有特色。街中间一条小河,占了街道的一半,犹如人面,被大眼睛占了一半一样,很让人一下子记住,并且,因为这大眼睛,整张人脸都生动起来。

如果没有水,一条普通的街道,泯然众街矣;如果没有街,一条平凡的河,也不会印象太深。但街道和河流一组合,奇迹出现了:街随水走,水伴街行。街道和河流相依相偎,就有了江南的味道,有了诗意的缱绻,有了欲罢不能的喜欢和依恋。何况,岸边还有垂柳呢。这种美人树,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论何时看都端地妩媚、妖娆。但柳树春来早醒,秋到晚凋的性格却让人想起荷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由此推测,济南人的性格里,是否有泉的清澈,荷的超然,柳的坚韧?

走在街上,看一眼两边青砖黛瓦、斗拱门楼的建筑,再看一眼中间波光粼粼、水草飘摇的小河,不由就想起乌镇,想起周庄,想起水墨江南里的呢哝吴音,雕船画坊。济南潇洒似江南,谁的声音,穿越岁月,击打着我此刻的心情?

《一》

曲水亭街位于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北起大明湖路,南经西更道街北口转东止东更街北口,东临百花洲,通后宰门街、小兴隆街,西通泮壁街、辘轳把子街和涌泉胡同,北临院后街,南临珍珠泉宾馆。面积不是太大,但承载的东西不少。

史料记载:在小兴隆街西口附近的河东岸,曾有三间草房,名曲水亭,坐东朝西,亭门悬挂着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柳,一湾流水”。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此之谓曲水亭街。最早记载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更有《老残游记》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历史的天空上,曲水亭和曲水亭街曾是文人荟萃之处,文人们在此下棋、聊天、品茶。北魏时期,济南士大夫即在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也即王府池子。池水北出为曲水河。旧时,每年农历三月三相邀聚于曲水河泮,把酒杯里盛上美酒,放在木质托盘中,让酒杯顺着弯曲小溪漂流,酒杯漂到谁的面前停住,谁便要饮酒赋诗。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的“引以流觞曲水”就是这个意思。据说这种曲水流觞盛会一直流行到清代。

有时候想想,我们的古人蛮优雅的。他们似乎比现代人有空闲,更会玩,而且有性格。就如逄金一先生在《我们何时能够再续优雅》里写的:我们曾经无比优雅。往事千年,不说也罢。好在还有个曲水亭没有被拆迁,好在这繁华闹市里还留这么一处清雅所在。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个深呼吸,摸摸柳树,听听泉水,背背古诗,想想那些优雅生活过的古人。其实,要论优雅,触目就有一位。艺术家的造型,梳着小辫子,身着唐装,在两棵柳树间,挂了一溜的轧染来卖。那些白底蓝花的轧染,在黄昏的微风里飘拂着,召唤行人,召唤着脚下的河流。于是,一种很悠远的乡情也在心底氤氲了。

而曾经被烈日烘烤的浮躁,也在这悠然悠闲里,被泉水荡涤地干干净净。没有嘈杂,没有雾霾,没有汽车尾气,只有垂柳,只有河流,只有站在路边不言不语的半古建筑,这是一种粉红色浅睡里的奢侈享受。我们就在这奢侈的傍晚,梦游一样地行走。

走到一家手工艺品店,门口摆一架古老织布机。一切都亲切得如同邻家,一切都美得如在梦里。寒香买了两件小孩子穿的红坎肩,棉布,舒适。胸前绣着两只小老虎,背后绣着辟邪保平安的五毒。看她一脸满足的样子,我也欣慰,写字的女子都善良。

更有一家照相馆,遗憾没记住名字,但寒香熟悉。进去小坐,谈一些亦真亦幻的话题,看他们的相册,美轮美奂,文化气韵很浓,心底赞叹:曲水亭街,不止文人来过,更有高人住着。

《二》

一路漫步,走走停停,看路边住家,也看商家。他们住在古色古香的房子里,衬着爬山虎的青翠叶子,门楣上烫金的对联,让人有迷幻的感觉。家家户户邻溪水,泉韵花香解暑气。只是没有桨声欸乃,吴侬软语。没有烟雨迷蒙,没有半阴不晴的天气。济南耶?江南耶?一时竟然神思恍惚起来。是穿越吗?今夕何夕?偷掐一下自己,哦,还疼。不是做梦呢。但这种时空错乱、似梦非梦的的感觉委实美妙,谁能想象在繁华的闹市里,竟然存在这种悠闲的田园生活呢?而这种生活正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向往,就连乾隆也拉了刘墉在河边对酌,黑白二妞的说书声里也有清泉叮咚的音符。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文人墨客,那些一茬一茬的读书种子,都在这流水声里来去,在这秋柳风中行走。清澈的泉水于房前屋后,街头巷尾流淌,经年不息,在家家户户的生活里浅吟低唱,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化,这条河似乎都能将一切轻轻放回原处。这样想来,曲水河能安魂。

能安魂的曲水该是从唐诗宋词里流出来的,或者从线装书里溜出来的,她美得没有道理,不用诗歌,不用词章,就是传说,都是醉人的。不,连传说也不用,只是岸边的柳树,都是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的诗句。甚至水草,都是大隐于市的隐者。看着它们,所有的心事,都化作云朵儿,在天空飘呀飘。

逐水走,见河边几处有人洗衣,更有一处,几个大男人在河里游泳、戏水。夏天的泉水,冰凉。他们一定是爱极了这泉水,爱透了这条河,才这样身心合一地融进这河流里。

千年的曲水亭街,文人荟萃,诗文自然也峥嵘,《济南竹枝词》里关于曲水亭街的诗:“曲水亭南录事家,朱门紧靠短桥斜。有人桥上湔裙坐,手际漂过片片花。”是关于这条老街的最美记载。清代王昶在《珍珠泉记》里说:“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矶,皆自底以达于面。”鱼、水鸟、池边游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美景。但我们看不到鱼和水鸟了,因为天色已经暗下来,路边的灯早就亮了。灯光和星芒,辉映着市井人声。我们应该回家了。

寒香想原路返回,我不习惯。就问河边人家继续向前能否走出去,答曰:直行右拐,可上芙蓉街。一阵惊喜,这种曲径通幽正是我的最爱,何况还有寒香作伴。

《三》

有人在路边卖水,瓶装,泡在泉水里。买了三瓶,再走,卖水人竟然追过来喊:“向前走不通了,你们要在这胡同口拐弯啊。”热心得让我们惊异和感动,世风日下,老济南人却依然保持着这份热心和善良,这种温婉和质朴,精华在民间啊!越走人越稀,正应了那句倦鸟也归林。沿起凤桥前行,是一条条小巷子。这一条条街巷从历史深处走来,一条街一段历史,一条巷一个故事。伴随着街边千年不息的淙淙泉水,流传至今。我们走的这条巷子,宽度一米多点的样子,只容得两个人并排走。很容易想起那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胖点的一妇也就堵满了,好在我们都瘦。但就这样,我们也随时贴在墙边,给骑车而过的儿童和妇人让路。小巷颇有三峡的味道:于山穷水复处,柳暗花明一下。让我们的眼睛一亮复一亮,内心也一亮复一亮。脚下平平仄仄,巷边墙面时有斑驳,向我们无言述说着历史的沧桑,以及人文的积淀。

一片灯光,不觉中,竟然摸到王府池子了!王府池子的美名早在耳畔回想多年,不想竟然在这里!池边有桌椅,坐满食客,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把个泉池围得水泄不通。池边站了一群人,挤挤挨挨,密不通风。池中有人涉水往来,些微的灯光下,如追鱼的童话。生在水边是有福气的,生在济南是有福气的。而居住在济南的泉水边,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了。

走进一家餐馆,竟误打误撞的是一私家菜。不用说没有我们的,因为我们没有提前预定。继续走,继续走,忽然一阵喧哗声迎面扑来,灯光一片,人影一片,天呢,是芙蓉街,我们回到人间了!回望曲水亭街,早已经看不到了,但使劲伸伸脖子,发现它竟然跑到我们心里去了,而且,藏得很深。

2、印象济南

印象中的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想象一下,不大却干净的小院,有着一眼或几眼泉,有着一汪或几汪水。那泉不分昼夜,咕嘟咕嘟地冒着,该是在地下酝酿了千年吧,要不,那水怎么那么地有灵性,冬暖夏凉,可心可意的,让每一双路过的眼睛都一亮复一亮,让每一颗常驻的心灵都温润,谦和。在离泉不远的地方,院里也罢,院外也好,有一株,两株,三五株柳树,俏丽温婉地站着,春来不妖,秋到不凋,像一位任劳任怨的母亲,守护着户户祥和,家家平安。

或者“碧玉妆成一树高”,或者“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或者“两个黄鹂鸣翠柳”,柳树给人的印象,总是明媚的希望,勃勃的生机,静好的安逸。有了柳树,济南就有了保护神,有了护身符,有了岁月的喜庆和延绵。如果说,泉是济南的名片和灵魂,那么柳树就是济南的招牌,济南的软件,济南的精髓。

济南的冬天自来温润,这座城占尽了天时地利。它卧在四面小山的摇篮里,幸福慵懒地酣睡,一个转身,呀,柳芽儿含苞了,柳条儿返青了,柳树绿了。呵,春天来了呢,带着新一轮的希望。

这样的日子,已是安好。何况还兼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呢。那荷是带了诗意的,无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是“新荷漫沼叶田田”,甚至是“接天莲叶无穷碧”,都已经美轮美奂,满日子满日子的美好了。殊不知后面还有荷花呢,那些荷花,一大朵一大朵,一大片一大片地从诗经里跑来,从唐诗宋词里跑来,从元曲戏剧里跑来,带着那些岁月的厚重和积淀。她们是见过大世面的,所以宽容着“江南可采莲”,奉行着“荷风送香气”坚守着“出淤泥不染”。这样的花是智慧的,她有着慧根慧眼。于是菩萨的宝座也选了一朵莲花。于是,济南入住了千佛。

在济南,人与佛是和谐的。他们各忙各的,相辅相成,又都独立独行。每一尊佛都是人的升华,或许在每个人内心的深处,也安睡着一尊佛。所以济南的佛千姿百态,笑容可掬,济南的人淡定祥和,温婉谦恭。而这一切都应和着济南的泉,清澈自然,温润心脾。

俯瞰济南,你会发现,在济南北面是千里母亲河,她携带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厚重,威仪着“天上来”的气势,裹卷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哺育着济南,喂养着济南。济南人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孩子,黄河的孩子。

济南的南部,却是群山起伏,据说它们是泰山的余脉,却真真切切是济南泉源的涵养地。那些水流,来自天上,又潜入地下,然后冷不丁从地面上冒出来,吓你一跳,给你一个个惊喜。

大自然是如此偏爱济南,她在安排好北河南山之后,才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布局谋篇。堆起座座清秀山,雕出粼粼大明水,洒下一大把一大把的泉眼。楞把一个纯纯粹粹的北国城市化成一座水城,一座泉城。意犹未尽,又把半斗的才子佳人,半斗的才分天成降落在了济南。

于是,济南的天空群星璀璨,风流云集:舜耕历山,鞭打芦花,阴阳邹衍,神医扁鹊,几千年了,他们的思想和德行还在闪光;曹操曾任济南相,曹植被封东阿王,终军曾请缨,秦琼也护门,他们的传说,伴随着水响;李白举杯: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从。杜甫捻髯: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曾巩泼墨: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常到木兰舟。赵孟頫朗声说: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他们的优雅,脉动到现在。他们也喝酒,易安居士“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幼安居士“未饮心先醉”、“醉里挑灯看剑”他们说实话“羡煞济南山水好”、“济南潇洒似江南”、“有心常做济南人”……历史,因为他们的参与而鲜活,济南,因为他们来过而浪漫。

人杰地灵的济南,氤氲出《鹊华秋色图》,珍藏着《二十四泉草堂集》,朦胧了《老残游记》;物华天宝的济南,不但“自开商埠”为中国最早,还引得泰戈尔翻山涉水而来,离开时仍念念不忘:“我怀念满城的泉池,它们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低调淡薄的济南,让那个名满京城的大才子一口气写了《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一些印象》以及《趵突泉的欣赏》。不喜张扬的济南,让那个风流皇帝抛了玉泉水,换上济南水,这还不算,还御封趵突泉“天下第一泉”。并且为济南写诗作赋。

其实济南人更会玩,只是玩得更高雅,更低调。张养浩曾经隐居济南八年,散尽家财,却小令如山。王渔洋《秋柳》四章,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即使在近代,济南也是有见识的:康有为、胡适之、梁漱溟、梁启超、黄炎培,甚至杜威、泰戈尔、林徽因、徐志摩、季羡林,各位大师游鱼一样,从时间的海里,游过济南,游过泉水,流入时空的永恒。喝过济南的泉水,你会发现,整个人都变了。因为你的骨子里,血液里,有了抹不去的清澈和清灵。“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风吹过,往事如烟。雨打来,来者不拒。现在的济南,站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交接点上,拈花微笑,温婉豪气。天下名士汇济南,这座城市一如既往的海纳情怀,迎接着八方来客,包容着芸芸众生。

济南就是济南,和北京上海不一样,和广州重庆也不一样。济南只是个有山有水有河有湖有柳树有荷花的地方,济南只是个泉城。

3、如果你也在济南

如果你也在济南,我想,也许周末,我会约你去爬千佛山。去看那些唐朝、宋朝就开始生长着的参天古树清幽了的一方水土。那些光滑的石阶,该是多少人的脚步磨出;那些压在路边树枝间的小石头,又是多少人心底美好的期盼;那系在枝头的红布幅,在为谁的心头遮风挡雨,为谁的心愿日夜祈祷?

是的,我会约你爬上山顶,站在这座海拔284米的小山上,俯视这座美丽的古城。看它在众山环绕里幸福地生活,甜蜜地做梦。看它像一个在自然的爱海里被宠大的孩子,眼神明亮,泉水澄清。自然,沿途我们会看到许多佛像,千姿百态,万面千孔,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语的文明,是被凝固的真理和图腾。

就这样一步步行走千佛山,随便哪一棵树都是风景,任何的不经意的一眼,都让人心动。无论季节,无论天气,无论“兴国禅寺”、“唐槐亭”,无论“齐烟九点”、“云径禅关”。“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爬过千佛山,你就会明白,什么是超然。

济南,这座清秀的古城,包容了山南海北的风景,接纳了南来北往的心情,常驻了千千万万的佛,也一定佑护着我们的心胸,古木一样高深,泉水一样透明。

如果你也在济南,我会约你去逛大明湖。翠柳红荷,艳阳微风,我们呼吸着带着荷香的空气,欣赏盛世里的太平风景,找寻不曾走远的历史。

湖光浩渺里,垂柳扶风,山色遥连。铁公祠、小沧浪、汇泉寺、历下亭、稼轩祠、北极阁……这些大自然的柔美风光和历史文化交融在一起,越发彰显了济南这片水土的厚重。好吧,就漫步在湖边柳下吧,看赏心悦目的风光,或者遥想从前。想铁公的悲壮曾巩的勤勉,想李白的吟哦苏东坡的悠然。那是什么呢,在湖心妖娆?是张养浩的小令散落堆积成的词章吗?是蒲松龄的神笔幻化出的仙岛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湖心亭该是千百万的脚印叠成的吧?风景雅俗共赏,泉源日夜流淌。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对于美,天生都是爱的。“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走吧,也附庸一次风雅吧,就去湖心岛,就去历下亭。走一走杜子美走过的土地,坐一坐郭沫若坐过的石几,摸一摸那个风流皇帝摸过的古树,看一看日月轮回,人世沧桑后,大智无语的小岛,以及环抱着它的一湖碧水。

众泉成湖,清澈甘冽。恰如湖内所产白莲藕,清正,爽脆。济南潇洒似江南。是谁把济南比作那多情的水乡?桨声欸乃中,采莲的歌声还在耳畔,捕鱼的情景还在眼前。黑妞白妞在舞台上婉转,碗里的茶兀自温着。只是因为,爱极了济南吗?那个生在京城的才子一口气写了大明湖、趵突泉,写了济南的秋天、冬天。这让我自豪并惭愧,喝着黄河水长大,却从没有写过关于济南的文字。

如果累了,就坐下歇歇吧,脚步停下,眼神和心灵却照样驰骋,想象一下,我们是否也如小儿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划着船,在波光潋滟的大明湖,戏水追鱼,赏荷采莲。

如果你也在济南,一定的,我一定约你去赏泉。泉是这座城市的招牌,是这座城市的灵气和精髓。大大小小的泉,千姿百态的泉。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名声大的,名声小的。都在老城的地下奔涌翻滚,它们在地下酝酿了千年,又清灵地在地面上吟唱了千年。这些泉水一定吸引了千万人的脚步和眼神,也一定滋润了无数人的人生,温润了善感的心灵。站在泉边,看上几分钟,你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你会感恩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是了,只把泉给了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了,乳名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那些泉以千姿百态的姿势,从地下冒出来,咕嘟,咕嘟,咕咕嘟嘟。天籁声里,你会坐在泉边吗,像我一样静静的观看?看泉底游鱼细石,看泉流惊扰游来游去的锦鲤。

休息够了,我们顺着泉韵去五龙潭吧,那“近水楼台”、“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你一定也喜欢。还有百花公园的白玉兰,泉城广场的音乐喷泉,东荷西柳的无边风光,等有时间的时候,咱们慢慢看。

如果你也在济南,那么济南一定是我们的。

我们的济南。

4、济南有个百花洲

我所知道的百花洲,广东惠州有一个,河南邓州也有一个。但今天,咱们只说济南的百花洲。济南的百花洲也有两个,一个是古时候的,一个是现在的。

古时的百花洲,比现在的大许多。北宋熙宁五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调任齐州(今济南)知州,在大明湖上筑百花堤,小岛也因之而名为百花台。曾巩的《百花台》是: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那些日子,有百花有宋雨有书画还有诗人,想想都风雅。

明嘉靖年间,文坛“后七子”领袖、济南人李攀龙,在陕西提学副使位上辞职归里,于百花洲建一三层楼房,隐居于此,名白雪楼。其楼四面环水,只能以小船往来出入。李攀龙不但才识过人,还有脾气有个性,倘有官员来访一律不见。若是文朋诗友,他则亲自撑船迎接。其妾蔡姬,善烹调。所做葱味包子,葱香浓郁而馅中无葱。这种包子的做法流传至今,已是济南著名的风味小吃。白雪楼因李攀龙而闻名于世,引得无数后来读书种子,临百花洲而慕古贤,遥想、叹赏、遐思、流连。

百花洲又名百花汀、百花池、小南湖。站在大明湖南门东南望,现在的百花洲即入眼帘。百花洲的西侧是一碧波粼粼的小湖,面积7000余平方米,岸边垂柳依依,湖内锦鲤游弋,此去二百米余,是著名的珍珠泉群,泉群之水经玉带河,入百花洲,最终汇入大明湖,一百多年前,刘鹗曾在《老残游记中》记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此处是老济南韵味集中承载地段,脚步重一点,都能把泉城的独特魅力吵醒。

这几天媒体不断报道,6月1日百花洲一期项目实验性开放。终于在4号这天,呼朋唤友同游百花洲。正好赶上牛国栋先生的摄影展,啧啧称赞之余,顺着街道一路饕餮过去。看修旧如旧、古色古香的建筑,看悠然来去、低调从容的市民,看后宰门一路东去各家的门楣和称呼:百花洲驿站,济南第一个大清邮政网点,一定有许多的故事,隐在各个角落里吧,有时间听听去;后宰门街64号门前坐着一位头发雪白的老人,看我想给她照相,竟然害羞地别过脸去,呵呵,满头白发,还有一颗少女的心,委实难得;拐进一户人家,院子不大,但收拾地井井有条,天井里的石榴遮天蔽日,葡萄藤连着这家那家,爬山虎绿满了山墙,还有一种花树,叫不上名字,但开着橘黄色的花儿,汪洋恣肆,很任性。

曲径通幽,真是呢。再拐进另一条巷子的时候,竟然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墙角流着,还有铜雕,岸边洗衣的母亲爱抚地看着河里戏耍的孩子,四目相对,舐犊之情暖心暖肺。这场景太熟悉,太亲切,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小时候,洗衣服的母亲。

出这院,进那院,有一家的姐姐在刺绣,线极细,刺绣很淡雅,水墨山水的样子。羡慕的紧,却不会绣,只能说:刺绣同时,若是放一曲古筝,再点了藏香,泡一壶明前茶,当是更有趣些。可巧的是,那家的姐姐也喜欢听古筝,而且我们都喜欢同一首曲子《渔舟唱晚》!

走过宏济堂展厅大院,走过老艺馆,走过茶道、剪纸、古琴、快书、形意拳,走过一个个传统院落,不觉就来到了泉水人家民俗馆,看着那些从明清到民国再到现当代的上千件老物件,就像看到了千年济南府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市井民俗。那道光14年御书正大光明匾,那英国百年老钢琴,那济南最早的冰箱、保险柜、彩照,那布票粮票搪瓷缸子,还有我们小时候吃过的牛奶饼干、读过的连环画!许多的历史岁月,缩在这一方天地,恍然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看到了老济南过去的影子。看到那走街串巷的老行当:剃头担子、货郎挑子、磨菜刀、小炉匠挑子,耳边似乎又响起那熟悉的乡音:“戗剪子来,磨-菜-刀”。

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摸一摸民国时代的人力车,坐一坐街头巷尾的旧石凳,看一看反映各种旧时生活的铜雕,济南,老济南,你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砖一瓦,一诗一书,都是那么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倍感暖心。安定、自豪,低调从容又干劲十足!

路遇陈忠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众友惊喜。几句寒暄,几张合影,各自分头忙去。济南就这样,城不大,但虎卧密林,龙藏深潭,平时都各忙各的,走在大街上,说不定擦肩而过的就是一个智者,一位高人。只是大家藏艺在身,不显山露水,几千年了,都习惯了。

拍完长在树上的海棠果,我们走进了临河开窗的那件展室,是张大千弟子的画展。画挂在墙上,或简约或浓墨,都有意境。几个年轻人礼貌内涵,大气有档次。寒香跑到窗边,春兰和秦姐姐同时举起手机:窗外一湖碧水,翠柳依依,寒香走过去,一幅生动的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百花洲打开了窗户,岁月打开了陈酿。

据说,这片小小区域有思敏街、百花洲街、问山巷、流杯池子街、书香胡同、雨荷巷的,可是大半天的时间,脚步不停歇,眼睛匆忙,大脑已经在快速地复制粘贴了,2600多年的建筑和历史,那么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多的历史故事,哎呀呀,贴乱了呀,不知道哪街哪巷,不知道今夕何夕了。怎么对得住济南啊!

哎呀呀,我已经迷糊了呀。聪明如您,想看济南的泉,想听老济南的故事,就自己来百花洲瞧瞧吧,附近还有大明湖和曲水亭街呢!

5、紫缘香草踏歌来

最早喜欢紫色,是因为奶奶种的扁豆花。小小的花儿,梦一样的深紫色,看着看着,人就醉了。稍长,就是那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就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就是百般红紫斗芳菲。印象里,紫色是活泼泼的,生机勃勃的,满是希望的美丽颜色,还有些许说不清楚的神秘。而遇到大片的紫色,却是连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奇遇呢。

今年七月,有幸随同济南日报社市民记者团一行,去章丘紫缘香草园看薰衣草。车子沿世纪大道一路东行,望着变换的窗外风景,想着薰衣草。紫色的薰衣草,开满紫色花朵的普罗旺斯,还有那个古老浪漫也伤感的爱情传说。薰衣草,等待爱情的奇迹,那一种馥郁的紫蓝色小花上,天然就带着一种无形诱惑,一种淡淡忧伤,一种说不出却感觉得到的神秘。

车子飞驰,思绪万千,及至到了门口,依然是恍惚着,总感觉遥远的普罗旺斯和近在咫尺的章丘香草园,他们之间一定有着某种因缘,某种默契,某种心有灵犀。尽管隔着印度洋,隔着地中海,一抹紫色,不是在时空里相连了吗?

随大队进入香草园,我像一尾鱼,游进了紫色的海洋: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随风摇曳,像极了海上的涌浪。浅紫,淡雅清新娇俏妩媚;深紫,沉静忧郁华丽高贵。点点碎碎的紫缓缓汇成紫色的河流,那种含蓝的紫织成梦幻的霓裳。一簇紫一簇紫连成大片的震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颜色了,更是一种心境和情致,摇曳着浪漫与温情。

庄园自然而纯净,童话一样的。漫山遍野紫雾般的薰衣草里面,有没有梅花鹿,有没有青鸟,有没有小小的王子和公主?摇摇头,我笑自己。现实里,是温和的天气,静立的远树,三五的游人。蹲下身子,我让自己沉进花香里。把自己也幻想成一株紫色的薰衣草,一种纯粹的浪漫和诗意。多美啊,这一刻,除了芳香还是芳香,除了花朵还是花朵,除了美,还是美,除了沉醉,还是沉醉。

但总有没醉透的声音喊着:走了走了,前面去照相。丰茂的花海里,紫肥绿瘦,白色的LOVE,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眼球。那种白色和紫色交互的美,美到极致。就在这里吧,让我们心里的爱点燃沉睡的爱,让这世界充满温暖,充满感恩,充满爱。我们在花丛里合影,把自己都站成一株花。

我们都是小人物,可是我们是真的,善的,美的。我们都是一朵小花儿,也都有自己轻微的芬芳,就如这些薰衣草,一朵两朵不起眼,可是如果是一簇,一片,一大片呢?花开十里,我们就能芬芳一方天空,美丽一段历史。

凉亭外,有火车头,停在紫缘站。一刹那豪气倍增,感觉自己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不由就爬上火车头,高举起市民记者的团旗。秋瑾说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真若国家用得着,虽为女流,绝不惜这一腔碧血。巍巍华夏,这么美丽的山河,祖先留下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并完好地交到我们的后代手里。这样,多少年后,后人才不会骂我们贪生怕死,丧权辱国。

继续走,有钢琴醒目在花丛里,旁边不远处是洁白的风车。一下子想起贝多芬,想起理查德,想起荷兰,想起唐吉坷德。甩甩头,笑自己游得累,不想也罢。沿花间甬道向前走着,一路辨认着神马草、千日红、波斯菊、荷兰菊,紫苏……我们爬上一个山坡,俯瞰紫色蔓延,高强老师举起他的相机,戎启平老师用专业的眼光挑着拍摄镜头,还有王平老师,也是专业的态度和姿势。长枪短炮的摄影队伍,要把这些美定格在镜头里。却原来,却原来人们的心底都是藏着美的,藏着对美的真爱和向往的。真的能藏住吗?终于还是藏不住了。最终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各自去寻找自己心底的美景了。

邂逅香草园的李炜经理,惊喜的是她竟然答应亲自做我们的导游!我们去看葫芦长廊,路上李炜经理说:紫缘香草庄园是迄今为止全省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香草主题现代观光园区,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薰衣草种植的庄园。紫缘香草园种植的薰衣草是改良的品种,受北方气候影响,花期从每年6月开始可以持续的开到11月份。庄园内以四季薰衣草、马鞭草为主,还种植了四季玫瑰、千日红等300余种香草,形成了200多亩的花海。这些香草不仅香气各异,还具有很多药用价值,除了各色香草,这里还有江北最大的蒙古包部落、欧洲街……园区的总面积达515亩。

走出童话一样的葫芦长廊,右侧是一大片的紫苏。天阴着,有细细雨丝洒落,紫色越加鲜亮,紫水晶一样的,美轮美奂。大片的紫色,冲击着我们的眼神,灵魂,让你不由得肃然起敬,心怀感激。想起一句俗话:贵人出门雨天多。只要心里有美,只要懂得美,珍惜美,创造美,这样的人生就是高贵的。如此想来,高贵其实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要看人们怎么选择,怎么去做。

6、梨花深处

梨花快要谢的时候,我们去阳信参加山东散文学山东玉杰创作基地揭牌仪式,顺便看梨花。

一车的人,大大小小的才子们,领导们,小丽和我,还有司机。八点出发,从济南一路北上。确切地说是东北方向。

车子匀速行驶在国道220上,两边的树木,葱茏青翠,四放着春天独有的光芒。这次,是坐在车尾巴上,与以往不同的是,可以自由向后看,飞速而退的公路,以及路两边的绿树,组成一幅醒目且动感的画面,那么美,那么灵动。还不说在两边的麦田,都那么汪汪一碧!

能在陀螺样繁忙的工作里,抽出时间,和一帮喜欢的人,一起踏踏青,吹吹风,是多么惬意。何况听他们讲话,还能增长那么多的知识。

二楼的大厅里,早已经人才济济,我们加进去后,就满满当当了。找到自己的名字,落座。有相机的镁光,闪啊闪。热情的人们,隆重的会议。想不到的是李登建老师主持哦!李登建哦。看过他那么多的散文,那思想,那语言,那文风。每次读来,都是不忍释卷,齿颊余香。有时候也好奇,觉得他应该余秋雨一样,王剑冰一样的长相。那些深邃的思想,总得有一副深邃的面容相配。及至人和名对起来,才发现又犯了主观主义错误,那么慈祥的一位大叔,老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弥勒佛一样的。信了那句老话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会议结束,参观了玉杰面粉厂。干净整洁的车间,自动化的流水设施。再一次对那些科技人员肃然起敬,也再一次对玉杰面粉厂由衷感谢,特别是吃到那些原汁原味的馒头的时候:馒头不是太白,却有熟悉的味道,原麦的香味儿,朴实却亲切。一如我小时候生长的农村,一如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一如刻在记忆里的童年的滋味儿。

饭后,驱车去梨园。最先去的是新梨园。随大家登上一处高台,呀!四望是一片梨花的海洋哦,我们真的真的是置身在花海里了呀。陪同的文友说:要是早几天,还好看。也是呢,不用太仔细,就能看出梨花开过了,林花谢了春红。新的绿叶在步步为营,那些曾经笑傲枝头的梨花,还在努力留恋,不舍渐退。树下花瓣片片如雪。小丽说:咱们照相去。手拉手我们钻进梨花林里。找寻那些还在开的,好看一些的花儿,你拍我拍,简单的快乐,人在花中笑,那么美。这天下爱文字的心,是不是都藏着爱花爱美的童真呢?

然后是所有去看花的文友们在高台上合影。这景象多么熟悉啊。是呢,那一年的淄博,那一年的稷下学宫!是的呢,真正的好东西,早已经在人们心中耸立起了一座丰碑。不管有没有人为的高台。

阳新是鸭梨的故乡,在这之前,还真不知道。查资料有简介如下:山东阳信县是中外闻名的“中国鸭梨之乡”,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孕育出“鸭梨”这一精品。阳信县栽培鸭梨历史悠久,唐、明时即有大面积栽培,现有梨园20万亩,被誉为“鸭梨之乡”。阳信鸭梨在全国展评中屡屡盖压群芳,蝉联桂冠。阳新鸭梨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本草纲目》把鸭梨的功能注定为:“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这一大片梨树是新梨园,一定还有老梨园了。还真是,人家叫“古梨园”。多么古?据说是乾隆赐选为贡品的呢。这片有150多年的百年梨园古树群,园内有“山东省农民科技状元”朱万祥的塑像。我们站在塑像前,好一阵百感交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是可谓:英雄不问出处。当年的万户侯已成粪土,当年的梨园和种梨人,却依然在惠泽万民,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历史已有分晓。其实,只要对人们有用,对社会有用。能推动历史发展,有名无名的,都是英雄。

树下竟然有一条水泥的观光路!一时间,痴劲又上来了:若是在这里搭间小窝棚,住上一个月,该能写出多少文章哦!是呀是呀,在梨花深处住下吧。住在梨花深处,在梨树下,种瓜种豆种春风。

我在那年春天里,在那片梨园里,种下了一个梦,不知秋来的时候,可会有所收获?

7、千古云庄

下午一点半,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阳光闪着金属的质地,砸在柏油马路上,嘶嘶作响。路上很少有人,即使有,也多躲进路边的树荫下。空气中几乎没有风,我们在天地之间烧烤着行走着,从芙蓉街到泉城广场。终于在趵突泉东门,坐上了82路车。

车上没有空调,几乎所有的窗子都开或半开,这样行驶起来,就有了凉风。心静自然凉。我们的心却总静不下来,因为我们几乎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拜访一位仰慕已久的诗人,一位清官,一位好人。

82路车七拐八拐,越走越静雅。看路边的建筑,就知道是离市区渐远,因为路宽人稀,高楼渐少。开车的女司机告诉我,在柳云小区或者柳云村下车都可,谢过女司机,我们在柳云小区下了车。路旁竟然有条河,一路北流,水还清澈,数尺长的水草也向北伸展着。北边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它们和我们呢?

《一》

认识他,最早是在语文课本上。记得当时是古诗词欣赏。就有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短短四十四个字,一声沉甸甸的千古奇叹。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放眼百里,思接千年,驰骋纵横间,一针见血地说出一个千古玄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那睿智深邃的思想,那种大悲悯的情怀,呼啦一下子,就在汗青上铺排开来。让当时我们那么小的人儿,一下子就眼睛发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就记住这首小令,记住了张养浩这个名字。

再后来看课外书,知道了这样的《山坡羊》,张养浩写了九首,都是他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所写,其中骊山怀古有二首。

其一: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这首《山坡羊·骊山怀古》也让我怔怔了许久,感慨良多。除了语言精练,气势雄浑,立意深远以外,作者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一种忧国忧民的沉重博爱让我们不得不动容。还有一层,他已经跳出了一个圈子,站在了一个高度上,俯视并体恤苍生。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是一个高度,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戏曲和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山坡羊》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曾经,李邕和杜甫在济南城头北眺湖山,李邕作诗赞今北园一带的风光:“泰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张养浩辞仕返乡后,便借用此诗的意境,在北园建立了自己的别墅“云庄”。他在《云庄记》中说,家乡多山泉,城北十数里,为其先茔,茔旁筑云庄,庄前梨、杏、桃、柿成林,交枝合荫,为先祖亲植,已逾百年,名其“雪香林”。林边建“绰然亭”。面亭开凿“云锦池”。亭东建造“处士庵”。云锦池中豢养苍白二鹤,立一奇石两峰,一名为“玉云峰”,一名为“挂月峰”,云庄的正厅则取名为“遂闲堂”。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无疑,诗人对自己的归隐是满意的,他在《我爱云庄好》里写到“我爱云庄好,柴门俗客希。行田虫扑帽,坐树蚁缘衣。云水一铜镜,霜林万锦机。东岗陂故在,辞聘未全非。”这里所指的云庄,是今天济南市天桥区北园云锦社区一带,就是当年张养浩的“云庄”旧址。也正是我们不怕路途遥遥,查了地图,问了行人,顶着大太阳要去叩拜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隅区区云庄,因为一个诗人而熠熠生彩。

《二》

我们是从西门走进墓地公园的,迎面的一大片荷叶,青翠欲滴,静立不语,有钓者欣然垂钓。池塘不大,秀气逼人。池边垂柳摇曳,浓荫蔽日。有老柳横斜池面,疏影横斜水清浅,这柳树可是因为张公而效梅之风骨吗?四顾拍照的当儿,蓦地柳林飘下橘黄的叶子!刚过立秋三天,该不会有这么多的黄叶如蝶。是您吗?是您知道我们来了,专程排柳叶儿来迎接吗?尽管千年读书人一脉相乘,因为敬重,竟然也有些许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感觉。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都有一种情结,那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其实就是天与地之间的连接,桥梁一样,一头系君王,一头系苍生。这种身份即仕途,也就是为官。史料记载: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自称齐东野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祖籍山东章丘(今属济南),后移居并定居历城(今济南)。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一生经历从元世祖到文宗诸朝。元代由盛到衰的巨大变化也烙印在了他的一生经历之中。

虽然曾祖曾经做过武略将军,但几代下来,至张养浩出生时,家里已经生活困顿。也许,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血液里就有先天的贵族气,“年方十岁,读书不辍”,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年方19岁的张养浩写下了《白云楼赋》,山东按察使焦遂读后大为欣赏,举荐他为东平学正。其后又在山东副廉访史陈英和平章政事不忽木的推荐下入京担任了礼部令史,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张养浩做了丞相掾,并被选授堂邑县尹。

《元史·张养浩传》记载,他初上任,就拆毁了淫祠30余所,废除了每逢初一十五,被释放回家的犯人要到县衙门前听取“教诲”的“朔望参”。他说:“那些所谓的‘盗贼’都是良民,只不过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现在已经对他们进行过处罚,如果仍然把它们视为‘盗贼’,就等于断绝了他们的自新之路。”那些“盗贼”听到这一番话都感动得哭了,并互相告戒说:“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张公的恩德呀!”经过张养浩的治理,堂邑县“三年之间,田者赢,工贩者足,老幼服于礼节”当他离开堂邑县时,士绅百姓皆痛哭挽留,立《县尹张养浩去思碑》来纪念其政绩。

张养浩在堂邑,写成《牧民忠告》:要养民有道,要让孩子有学上,让孝义存于家,要少实行酷虐的法律,官员要洁身自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这也是他从政的正直人格的写照。这篇文章后来成为明清两朝诸多地方官员必读的从政教材,影响深远。

在堂邑任上度过了三个年头,张养浩便被调任博平(今属山东茌平)。不久又被召为太子文学。次年,即元武宗至大元年,被调任监察御史,负责掌管国家风宪的重要职务。担此任,他尽职尽责,不避权贵、仗义执言。上任当年,写了《上董中丞书》和《上王者无私疏》,要求朝廷整肃吏治、严明赏罚。在《风宪忠告》和《御史箴》里:作为御史,不要沽名钓誉,不要害怕失去官职而做和事佬,不要以小节而弹劾官员,不要无谓的多兴大狱,而应该以“明风纪之要”为己任,刚果正直,激浊扬清。《风宪忠告》和《御史箴》成为了后来历代官员案头的必备书籍。

1310年,他又上疏万言批评朝政:“一曰赏赐太侈,二曰刑禁太疏,三曰名爵太轻,四曰台纲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号令太浮,七曰倖门太多,八曰风俗太靡,九曰异端太横,十曰取相之术太宽。”这就是著名的《时政书》。但因言获罪,被捏造罪名而罢官。

武宗崩,仁宗即位。作为仁宗帝师,张养浩复得重用,始为右司都事,再为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皇庆二年(1314),仁宗去世,英宗即位,决定恢复科举。张养浩先后与人主持过两次科考,选拔出张起岩、许有壬、欧阳玄等一大批人才。延祐五年(1318年),张养浩成为了礼部尚书,七年被元英宗委以参议中书省事,进入了元朝的最高决策机构。他写下了《庙堂忠告》,告诫统治者一定要以“重民”为执政的根本。至元元年(1321年)元宵节,元英宗要在宫廷内造一座“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便写成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接到谏疏,十分生气,待看了一遍后即转怒为喜,道:“非张希孟不敢言。”于是放弃原来打算,并赏赐了张养浩,表扬其直言敢谏。此谏被称为“捐躯谏”,因前一天刚有一御史因进谏被斩。

张养浩在京为官约八年,这八年是他仕途最得意的时刻,也是他对仕途看得最真切的时刻,更是他内心产生巨大矛盾并发生变化的时刻。这些,在他的政论文章和诗歌创作中看得异常分明。仕途的艰难险恶和压抑人性,因言获罪的无妄之灾,家乡山明水秀的安逸,让他暗暗下定决心:退隐归田。也是在这个时期,张养浩开始了他的散曲创作。《静斋记》写到“以王命北走燕,南走吴越,风于餐,雨于宿,波浪于舟,崇岗峻阪于骑”。可以想象,七百年前,张养浩离开朝廷巡行南北,鱼入海,龙升空,那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时空,官场的压抑暂时得到缓释,而对于生命的体验却凸现出来。也许正是这样的体验,促使张养浩终于辞官归里。

《三》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宦海的深不可测,让他决意“著述山林”“所以传道”。“进不欣、退不戚”,求一个“无如而不自得”。决心“泯迹于民,甘老云庄”。据《元史·张养浩传》记载,他辞职之后,朝廷曾“召为吏部尚书,不拜;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力辞不起;泰定元年,以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召,又辞;改淮东廉访史,进翰林学士,皆不赴。”朝廷屡召达七次,竟有六次不赴。“七聘终归隐”。

辞官归里后,他泼墨如注:“孝谁云难遂意,始终今喜得全身。呼儿为我修园圃,从今无心走世尘。”在故乡,他笔走龙蛇: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汇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摇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

我想此时的张养浩一定也会想到陶渊明,一定想起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汉子,想起他笔下的世外桃源,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千古读书种子一脉相承,这是一定的。

辞官回乡,这一段时光也是八年。他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到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是静啊,只有风声掠过树梢,700年倏忽而逝。今天我们来到张公养浩墓前凭吊,他在里面,我们在外面。我们之间隔着700多年的云雾山岚。苍松翠柏掩映下,墓地静静守望着他爱的这片热土,这座城市。一对石狮看守门户,后面是“张文忠公之墓”石牌坊,再里面“元御史中丞兼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公墓”碑,碑文已不清楚。石碑共四,两块是祭文,一为张公正碑,另一为王室颁发的龟背碑。墓地封土高两米许,旁有张氏子孙墓葬数座。墓上芳草萋萋,松柏劲挺。

无语站在墓前,默默在心底对张公膜拜焚香,希望这一缕心香,能穿透700年雾气山岚,把一份现代人的敬重遥献到张公灵前:只要真心为民,即使被贬损,即使隐居,人民也不忘其功德,他依然是人民心底的一片晴天,一座丰碑。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即使700年后,我们不得恩泽,但闻其名,捧其诗,读其事,亦荣,亦荣。

《四》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陕西、河南的饥民达到了67万户。饿殍遍野,饥民相食。朝廷当即征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负责赈灾事宜。“民苦饥馑,而吾宁不为之起乎?”,他毅然奉召出仕,马上赶往陕西,行前,老母拉其手,泣不成声:“我年迫八旬,汝发已素,此别之后,再无见期。”临行,他“散其家财,尽其心力”沿途看到饥民便赈之粮食,遇到死者便赐以棺木。到任后即刻开仓放粮,全力赈灾,他刚直不阿,爱民如子,令贪官污吏不敢作梗。这期间,与民众休戚与共,为赈灾四处奔波,路经名胜古迹,不禁感慨万千,写下9首怀古之作。其中就有《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史·张养浩传》记载,张养浩在陕西赈灾共四个月未曾回家食宿,白天赈济灾民,晚上筹略赈灾计划,终日不休。一想到百姓受难于水火便抚膺痛哭,终于心力交瘁,染疾不休,卒于任所,终年60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关中有幸,得公最后岁月;济南有幸,得公此处安眠;历史有幸,有这样一种德行彪炳史册;我们有幸,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初秋,拜唁英灵!

有雨滴落,这雨可是先生笔下“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是的,这雨一定是先生的,隔着千里万里的山岚雾霾,把读书人的耿直和慈悲,再一次洒向华夏。

张公知否,700年后的今天,许多学者认为您是一个与孔子、曾国藩等人并称的政治哲学家。而我们,仅仅是作为一个个读书人,一个个后人,一颗颗不眠的良心,前来缅怀。

缅怀您“风卓高致,节全始终。名留天地,齐鲁一人”。

缅怀您“七聘终归隐,三秦出救荒。”“墓门翁仲缺,松泾荻芦香”。

缅怀您“治国之良臣,四维之栋梁”。

缅怀您“为文之高山,为官之楷模,为人之绝品”。

公元2013年的这个初秋,捧一捧生命深处的文字,在家乡济南的烈日天空下,风尘仆仆,站着我们,两个读书的痴女子,一曰寒香,一曰白杨桥。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在记忆里

    在记忆里

    本书是王宪东的诗歌集,收录了王宪东几年来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分为在记忆里、化剑为犁、前方没有站。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
  •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从文学角度来阐释林夕歌词的美韵,那些经久不衰的歌词在一代又一代的歌迷心中,早就意味着爱的心声与美的领悟。
  • 零件

    零件

    《零件》一书收集了作者6年来在博客上所发的随笔,内容涉及文学、艺术、人生感悟、收藏心得等共202篇。对于该书的出版,杨森君表示,在以往的写作中,我们宁夏还没有人将其博客随笔整理成书籍出版,这次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杨森君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博客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自己在有感而发时,将这些感慨记录在博客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翻看过去的博客内容,觉得有些感悟还是特别深刻,故将博客上的内容加以整理,集结成书。
热门推荐
  • 天行九歌之遇见少年的你

    天行九歌之遇见少年的你

    文文承接上一作品《秦时明月之千沐千慕》,女主二次穿越,遇到少年盖聂,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话说年轻的二叔真的是帅炸了好么!!
  • 最后的决赛圈

    最后的决赛圈

    究竟是天命圈还是天谴圈?能预判??他,是一名能够预判天命圈与天谴圈的伏地魔。“再说一句,我不是神仙!”
  •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六辑,主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前沿话题。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应对日益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及监管要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监管要求;个人资料保护制度建置;隐私保护的企业现状和合规挑战;管理数据隐私的利器——身份和访问管理;个人资料泄漏调查经验;企业敏感数据保护之道;银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管理探讨,等等。本书可为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本书记叙了康熙四子从夺嫡登极到整肃朝纲,实现政治抱负的全过程,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刻划了雍正、康熙、邬思道、李卫等上百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地统一到一起,注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故事真实可信,人物血肉丰满;作品的文化氛围浓郁,雅而不俗,对于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作品还弘扬了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情节张弛有致,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中国小说美学风范。有评论家认为,本书是“自红楼梦以来最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百年不遇的佳构”。本书已印行五次十余万册,中文繁体字本已分别在台湾、香港出版。
  • 一亩三分田

    一亩三分田

    这孩子天庭,长得奇伟,女生男相,应是女中豪杰,有木兰气概,但是夫人,你家姑娘多灾多难,这串佛珠就送与你家姑娘吧。大学男友:我178CM,而你就170CM,你太魁梧了,太虎背熊腰,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女人小巧依人一些,可我抱着你,就像抱着一个棒槌。梅兰自己:我不是棒槌,也不虎背熊腰,别人都知道我肩膀窄,我才一百一十多斤,我只是不妖娆;我有空间法器,有一亩三分田,爱情没有了,事业从土地里开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礼仪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礼仪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礼仪文化概述;人生礼仪;日常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礼仪文化的类别与性能等。
  • 神女令音传

    神女令音传

    她是一介凡人,为寻慈父的魂魄,以人身修成神。“我身在地狱,护你人间天堂。我要你人世平安无虞,我永坠地狱。”
  •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秘相公,娘子有喜了

    神秘相公,娘子有喜了

    他冷漠,他狂暴,只因他累积了十多年的恨。她本是孤女遭遇雪崩,穿越到陌生的地方,认识了冷若冰霜的他,她爱上了他的狂虐与野性,想化解他心中的恨与怨。然而,她需要怎样的勇气,一直面对终日带着铁面具残忍对待自己的男人……怎样的爱情,才能化解一个男人心中十四年的恨。
  • 鲜妻入怀:九爷撩妻上瘾!

    鲜妻入怀:九爷撩妻上瘾!

    她家破人亡负债累累落魄之时投奔竹马,意外撞破竹马和另一个女人开房耍耍!她第一反应就是要报复,随手扯一个比竹马帅一百倍的男人吻住!谁知她惹上的男人竟是一手遮天大名鼎鼎的白九爷!他撩她入心,宠她入骨,助她虐竹马!撕莲花!某一天,“小东西,滚过来!”某人沉声命令道。“滚过去有饭吃吗?”“管够!”“有钱花吗?”“管够!”某女口水差点流出来,满眼星光的再问,“有男票吗?”某人步步紧逼,“你已婚,男票什么的……想都别想!”一纸结婚证明拍在某女脸上,什么鬼?她什么时候签这种鬼东西了?几夜过后……某女舔着脸说:“咳咳!结婚照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