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6600000011

第11章 三国与两晋(2)

华歆毫不怜悯,将伏皇后一直拖到暴室禁锢起来,又抓住了伏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一并关在里面,当夜,便将他们母子三人一齐毒死。

其时伏完早已去世,曹操将伏氏家属一百多人尽行诛杀,方才解恨。这完全符合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做人信条。

二、魏文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曹植著名的《七步诗》。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之一,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曹植曾被封为甄王、雍丘王、浚仪王、东阿王、陈王,他身为诸王时,所作诗文中却极少富贵之气,总是充满了忧愤、悲伤,这是他后半生受到逼迫压抑、郁郁不得志而造成的。

曹植受到谁的逼迫压抑,又怎样郁郁不得志呢?

1.曹丕曹植兄弟斗法

曹植墓曹操生前只做到魏王,没有当皇帝,武帝是他死后曹丕篡位时给他追加的尊号。曹操有很多妻妾,结发之妻是丁夫人,另外还有刘夫人、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越姬等等。

丁夫人没有子女,就把曹操长子——早亡的刘夫人的儿子曹昂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曹昂后来随曹操南征,为搭救曹操,被张绣乱军射死。丁夫人怨恨曹操不思念儿子,经常数落、哭骂。曹操忍无可忍,把丁夫人送回娘家,准备等她平静一段之后再接回来。但丁夫人脾气很拗,下决心不再回曹家,曹操只好废掉丁夫人,立卞夫人为继室。

卞夫人出身微贱,是个以歌舞为业的艺人,20岁时被曹操娶来作妾。卞夫人温柔贤慧,具有节俭谦恭的美德,又遇上曹操这个不拘小节的豁达人物,所以被破格提为夫人,后来做了王后。

曹操这一群妻妾共给他生了25个儿子。封建宗法制度规定,妻生的儿子称嫡子,妾生的儿子称庶子,嫡子是正统而庶子是旁支。曹昂既然已死,卞夫人的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就在诸子里居于最高地位了。封建继承权的排序是嫡长子、嫡次子、庶长子、庶次子,所以最有资格继承曹操爵位的自然要数曹丕了。

曹操是个英雄,对这套封建礼法不大重视,他选择人才时把“才”放在第一位,选择继承人时也流露出这种倾向。曹丕虽然也很有才,但不如曹植才思敏捷,不如庶弟曹冲机智聪明。在曹操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三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冲的关系是很紧张的。

曹冲是环夫人的儿子,五六岁时就智过成人,解决过称象这个难题。除聪明外,曹冲还很仁慈博爱,曹操特别喜欢他,曾打算立他为继承人,但曹冲不幸早亡,13岁就离开了人间。对曹冲的死,曹操非常悲伤,以至饮食俱废,曹丕较为虚伪,曾泪流满面地去劝慰父亲。曹操认为他有些做作,对他说:“冲儿死了,我自然要悲伤,而你们应当高兴才是。”

曹冲一死,对曹丕继位构成威胁的只剩曹植了。

从文才上讲,曹植应在曹丕之上。曹植十多岁,就读了几十万字的诗、论、辞、赋,文章写得很美。曹操的铜雀台筑好后,曾让自己所有儿子登台作赋,曹植拿起笔来,不假思索,马上写了一篇《登台赋》,使曹操惊讶不已。曹植风度潇洒,气质神逸,给人一种飘逸超俗的感觉,他谈吐得体,应对异常敏捷,受到曹操的特别宠爱。

汉末,上层社会流行过一种交友之风,有社会地位、有政治抱负的人都要网罗一批名士朋友,作为自己的羽翼。丁仪、杨修、贾逵、王凌都是当时的名士,曹植的朋友。他们全力拥戴曹植,为曹植争承继承权出谋划策,而且常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的品行、才学。

曹丕非常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但曹丕也有一些朋友,其中一个最老谋深算的,叫作吴质,他告诉曹丕一条对付曹植的办法:“您不是才华不如曹植吗,那就不要在才华上和他竞争,而要突出表现您在品德上的长处,要用您的品德盖过他的才华。”

其实,曹丕在品德上也并不比曹植美多少,他们二人都沾染有当时名士中流行的放荡任性、不拘礼法的习性。吴质的意思,是让曹丕约束自己,以此反衬曹植的不检点,从而贬低曹植的为人,达到争当继承人的目的。

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一起到路旁送行。辞行宴上,曹植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称颂曹操功德的话,因为他才思敏捷,言词优美得体,旁边的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曹操也很得意。这样一来,曹丕相形见绌,心里不是滋味,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吴质悄悄走到曹丕身旁,偷偷告诉他:“您什么也别说,只要表现出伤心的样子就行了。”

于是,曹丕做出一副不胜悲伤的样子,一言不发,当曹操上马将要启行时,曹丕跪倒在路边,放声痛哭。曹操命左右随从劝阻,曹丕反而哭得更加厉害,弄得大家都跟着哭起来,曹操这个铮铮铁汉也掉了眼泪。路途上,大家一再夸赞曹丕的纯孝,而曹植的华美的送行辞早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2.曹植落败,被赶出京城

曹丕、曹植两派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发展得越来越厉害。

在曹植一边,大约聪明的人多些,所出的点子也多,开始时比较得势,但这些人多是一些耍小聪明的人,不如曹丕的拥护者老谋深算,所以渐渐曹丕一派占了上风。

有一次,由于丁仪兄弟和杨修的游说,曹操打算确定曹植为继承人。消息传到曹丕耳朵里,他大惊失色,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用车子载了许多废竹笼,把吴质偷偷装在笼里拉进王宫,向他请教对策。

吴质当时是朝歌长,属于外官,曹丕私通外官是有罪的。不知消息怎么传到杨修耳朵里,他马上去曹操面前告状。曹操很生气,因为时间晚了,决定第二天再追查。

在曹操身边自然也有曹丕的耳目,他们马上将消息报给曹丕,曹丕一听就慌了,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又请教吴质。吴质微微一笑说:“这还不好办!明天您再派车拉空笼进宫就行了。”

第二天,杨修的耳目发现又有拉竹笼的车进宫,喜出望外,飞快地跑去报告曹操。曹操派人一查,都是空竹笼。曹操很不高兴,疑心杨修一伙在陷害曹丕,由此对曹植怀疑起来。

杨修、贾逵、王凌为了使曹植更讨曹操的欢心,经常揣度曹操的心思,替曹植预先做出许多答辞,只要曹操有问,马上就抄录合适的答案送上,有几次甚至把原来写好的送进去了。

这引起了曹操的怀疑:就是现写也没有这样快呀!曹操逐层追问,才知道是杨修等预先作的弊。这件事的泄露,使曹操对曹植的才华也发生了怀疑:既然答案能预先作成,那么以前的送别辞和铜雀台作的赋是否也是预先作的?曹植平时的言行是否也是杨修一伙人预先教的?曹操决定验证一下。

他让曹丕、曹植各从邺城一个城门出去办事,而自己预先嘱咐守门人不得放出,他要看看两人到底如何行事。结果曹丕走到城门口,被守门人拦住,百般解释也未能出城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而曹植预先得到杨修的教示:“如果守门人不让出城,就以他不遵奉魏王命令为由,把他杀掉。”曹植杀了守门人,顺利地出城办了事。

曹操一了解,又是杨修事先出的主意,越发认为曹丕朴实厚道而曹植虚华不实。虽然曹操本人也是个诡计多端、事不厌诈的人物,但曹丕、曹植都是他自己的儿子,他本能地对在两个儿子之间制造矛盾的杨修等人产生憎恶。这样一来,渐渐地对杨修等人捧起来的曹植也就越来越不喜欢了。

与此同时,曹丕买通了曹操左右的随从和宫人,他们在曹操面前一味称颂曹丕如何忠厚贤孝。终于使曹操下定决心立曹丕为世子,并杀掉了杨修。

曹丕的得立与杨修等人的被杀,使曹植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明白,自己并非没有才华,只不过被杨修等人弄巧成拙了;而曹丕也并非真正忠厚仁慈,只不过权术比自己更加高明罢了。曹植的羽翼已经除掉,没有人敢再来出谋划策了,从此,曹植在政治上毫无出路,只有借酒消愁、放浪形骸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受到关羽围困,曹操派曹植为南中郎将、征虏将军,出发援救曹仁。出发前曹操派人去叫曹植,准备嘱咐他一些注意事项,但曹植恰好被曹丕拉去喝得烂醉,百般呼唤不醒,这使曹操大怒,越发觉得曹植不可救药而不再任用了。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他即位后,马上找借口杀掉了早已恨之入骨的丁仪一伙人。

据说他还逼迫曹植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否则就杀掉曹植,但因为曹植吟出了本文开头的那首《七步诗》才免于一死。不久,曹植被赶到远离京城的封国。

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大封诸弟为公,唯独曹植低一等,被封为侯。一年之后,曹丕进诸弟为王时,才改封曹植也为王。曹丕对诸弟都存有戒心,而对曹植尤其嫉恨,就因为曹植惟一能与他争夺并且是曾经与他争夺过继承权的人。

从曹丕起,魏的君主都猜忌诸王。诸王成年后一般不许留在京城,要远远地打发到封国去,并派人监视。为了防止诸王发展势力,封国几年就要更换一次,诸王平时不能随便进京,进京或返回途中不能同道而行,不能同舍居住,否则都算犯法。诸王虽有王侯之号,而实际如同匹夫,甚至想做个普通百姓都不可能,简直就像囚犯。

在这种禁锢压抑之下,曹植满怀忧愤,只有借写诗作文来排解自己的郁闷。

三、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当曹操开创的曹魏政权传到曹髦时,曹家的皇权已小得可怜了。朝中当权的几乎都是司马家族。司马师病死后,其弟司马昭接着做了大将军。此后,曹魏朝廷的大臣几乎全是司马昭的心腹。在这种情况下,小皇帝毫无对策,只能做个傀儡皇帝。

1.宫廷政变:杀死小皇帝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春正月,有人报告宁陵井中出现黄龙,这个传说出来,满朝大臣认为是吉祥之兆,纷纷上表道贺。曹髦却不以为然,他看到的是司马昭那样专横无度,自己被控制,心情闷闷不乐地说:

“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屈居井中,并非是吉祥之兆。”

曹髦感叹地把井中出现黄龙的传言,和自己的处境联系起来,激愤而作了一首《潜龙诗》:

伤哉龙受困,不能卧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于是,他把几个信得过的大臣召来宫内,有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曹髦对他们低声地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束手等他废掉,今召公等来,商议共讨司马昭的计策。”

三人听完这番话,不觉得大吃一惊。没想到皇上把他们召来,为的是这等非同小可的大事,弄不好要杀头的。

曹髦从怀中掏出一张早已写好的诏书,往地下一扔,气冲冲地说:

“你们拿去看!我已经下了决心,死也不怕!再说,谁死谁活还不一定!”

年轻、少谋、气盛的曹髦下完了诏令,就往永宁宫禀报太后去了。

没有多大工夫,司马昭就得到了密报,知道形势紧迫。他立即命中护军贾充加强戒备,以防事变。这时曹髦已集合了宫内卫兵,大喊大叫从宫内杀出来,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早已准备好军队从对面迎上来。曹髦把宝剑“唰”地抽出来,举过头顶高声喊道:

“你们反了吗?我是皇帝!”

曹髦这一声喊叫,把前来迎战的大伙给吓住了,有不少士兵就准备后退。

贾充立即用劲大声喊:

“什么皇帝不皇帝,上!”

他把手一挥,拍马上前,顿时双方动手,冲杀在一起。手下将军成济心中有底,快马加鞭杀到曹髦跟前,曹髦正挥剑指挥冲杀,没提防成济一枪照他刺过来,曹髦要以剑抵挡,枪头已经刺进胸膛。只听他大叫一声摔了下来,当场丧命。皇帝一死,宫廷卫队一哄而散,东跑西窜全都逃命去了。

这时,宫内乱成一团,文武百官听说皇帝被杀了,都大为震惊,纷纷进宫来探听。

司马昭得知皇帝已被杀了,心中暗喜。但表面却故作紧张、激动,一边急忙奔走,一边直打哆嗦,走到曹髦尸首跟前,趴在地下痛哭不已,直到有人硬扶他才起来。

司马昭即刻命人以皇太后的名义起草诏书,公告天下杀皇帝有理。说曹髦大逆不孝,罪当该死,应废为庶人,以民礼安葬了事。

曹髦年轻气盛,少谋不慎,人单势孤,轻举妄动。只靠宫内少数卫队,讨伐重兵在握的司马昭,必遭失败身亡之祸。曹髦丧命时,年仅20岁。

司马昭对王经也不放过,因知情不向他告密,处以满门抄斩之罪,连他老母也给杀死。

司马昭看到人心不服,为稳定局势,过了几天,又想一招,令人写个奏章呈上,说成济大逆不道,杀了皇上,该灭门死罪。成济不服,登高拒捕,并当场大喊大叫地说,杀皇上是贾充指使干的!可是这也无济于事,成济还是被推出去斩首了。就这样,带兵冲进宫内,为司马昭杀皇上的成济,结果做了替死鬼。

2.逼皇帝“禅让”,司马家族篡位

曹髦已死,魏武帝孙子,15岁的曹奂于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即皇帝位,就是魏元帝。

司马昭重兵在手,朝政在握,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谁敢说他个不是就杀谁。但是,还是有些正直的文人学士,敢于批评朝政。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由于这七人经常在竹林里喝酒,谈论天下大事,什么话都敢说。人们就叫他们“竹林七贤”。特别是嵇康,从小好学,喜欢博览群书、作诗,性格很豪爽。

同类推荐
  •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改革之年谈论法治改革的重磅之作,多角度谈论中国法治问题。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季卫东最新文章结集,谈论中国法治问题与司法改革,并就司法改革如何破局给出了权威的意见。作为中国法治秩序构建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本书值得所有关心法治中国命运的人们关注。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热门推荐
  • 夏夜飘零

    夏夜飘零

    六岁时,美丽善良的夏之夜与比她大两岁的鳕霖天约定:“鳕霖天,你一定要回榄溪村哦!”富家公子鳕霖天却一去不回。多年以后,两人再度重缝却认不出对方,误会不断,夏之夜更是变成了鳕霖天(后改名为花下)的一枚棋子,当两人相认时,这场计谋和爱情会有如何的收场?
  • 迟到的早恋

    迟到的早恋

    林珍惜从小到大只知道一心读书读书再读书,等她27岁时,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太过索然无味,等她想早恋的时候发现已经过了年纪。所以她想趁着岁月静好,人生如歌的时候谈一场以结婚为前提,不耍流氓的恋爱。可等她一切都准备好了的时候才发现…………咦?男人呢?没男人她谈个屁啊!于是她开启了各种找男人模式,结果男人没找到,自己的生活却开始啼笑皆非了起来。
  • 囚爱99次:冷少,太闷骚

    囚爱99次:冷少,太闷骚

    一年前,他至高无上的宠爱让我沉沦。一年后,他亲自把我判入地狱。爱上一个人我用了一年,忘掉一个人用去一辈子,身上的疼痛如同烙印,却抹不掉内心的苦楚。当我失忆后用纯净的眼神望着他,他跪倒在我的身前痛哭流涕。我用残破的躯壳爱你豁尽生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朝元

    朝元

    上古年间,荒兽自天域降临,染血亿万禽兽鱼虫,以至禽凶残,兽嗜血,虫诡毒,鱼阴邪。有那怪岭上的千万蛟鼠,所过境土,生灵不存。有那水桶粗的金背蜈蚣,吞吸云雾,爱吃人畜。更有深湖中的如龙巨蟒,张口便吞下一座郡镇。……生在如此世间,小少年为护亲友,为争天命,踏入武道修途。从此争来神秘人书,争来万古传承;更争来那道门小和尚做兄弟,佛门小妖女做媳妇儿;再有活了亿万年的小乌龟喜欢搞一票就跑,贪食的小蚕龙最爱吞一肚子宝…………煌煌一生,终得万仙朝元,一切便从这里开始……
  • 做事就这几招

    做事就这几招

    许多人都感叹:“现在要做成一件事真难!”我们每个人都在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在社会上能不能站得住、吃得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会不会做事。其实,要想在做事上有所作为并不难,关键在于必须要有招数。招数有正、奇、攻、守、毒、险,视情而定,因人而异;可以成事,也能坏事;既能害人,也能害己。希望读者正确理解,运用于正道,造福社会,自己也因此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成功的事业和辉煌的未来。
  • 羯磨

    羯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林之得道妙僧

    少林之得道妙僧

    北辰风扬本是陪朋友进入一个武侠世界,没想到阴差阳错成了少林寺的弟子方丈智慧大师:以后你的法号就叫不可吧。不可:我绝不可能用这么不可爱的法号的。传功院首座智彰大师:嗯,很好,你达到了要求,这就传你少林绝学......等下,我把秘籍放哪了?不可:那本被你用来垫桌腿的是吗?达摩院首座智能大师:平心静气方能习得上乘武功。不可:既然我学不成那么不如放我下山吧。戒律院首座智深大师:得罪了方丈还想走?不可:喂喂,说归说,别动手啊!
  • THE BOBBSEY TWINS IN THE COUNTRY

    THE BOBBSEY TWINS IN THE COUNT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嘎小子认爹

    嘎小子认爹

    寡妇领着孩子改嫁,俗称“拖油瓶”。在卧虎岭、盘龙河方圆百里这疙瘩这块儿,叫“带葫芦”,骂人话“带犊子”。龙河村的满仓嫂还没改嫁,儿子有根就沾上了“带葫芦”和“带犊子”的浑名外号。有根这小子不是挨熊受屈的主儿。别看他才十三四岁,平时蔫头蔫脑地梗梗着脖子、蔫声蔫语地撇撇着嘴,那可是不吃一点哑巴亏。无论大老爷们儿、半大小子,谁拿他开心取笑耍着玩儿,他就跟谁叫劲儿对着干。不管咋被折腾、咋挨搓磨、咋受欺辱,他也不认输、不告饶、不服气。瞅冷子得下把下把,得下口下口,不是朝腿肚子猛踹一脚,就是抓手腕子狠咬一口;再不从背后冷丁推一把,把耍弄他的人推个大前趴子“狗抢屎”。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