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智慧:
流言蜚语是束人手脚的枷锁,只有勇敢地打破它,我们才能大步流星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
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多如牛毛,若整天为这些小事耗神费力、斤斤计较,就会惹来一身麻烦,毫无快乐可言。比如,由于错误关机,电脑显示器烧了,一想起这事就自责愚笨;乘车时被人偷了钱包,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打乒乓被对手战败了,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开会时发言时出了洋相,会后见人就躲着走;脸上长了几个青春痘,见人时就不敢抬头;为选择电视节目跟家人闹别扭……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不知不觉中让烦恼的皱纹替代了开心的笑容,细究起来是很不值得的。
李二嫂是个寡妇,脾气异常暴躁,嘴上更是不饶人。
老王和老孙是李二嫂的邻居,邻里关系处得不是太好。
老王和老孙性格不同,老王豁达开朗,凡事想得开,整天乐呵呵的;老孙心胸狭窄,什么事也容不下,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
一天,李二嫂家一只老母鸡不见了。她以为是邻居搞的鬼,就在自家院里大骂:“哪个老不死的偷了我家的老母鸡?谁偷了我的老母鸡,谁断子绝孙,死了闭不上眼睛!”
李二嫂骂得很难听,嗓门又大,邻居老王和老孙都听得一清二楚。
老王想:“她没点名道姓骂咱,咱也没干那亏心事,随她怎么骂,这事跟自己不相干。”这样一想,心胸自然开阔,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一点也不往心里去。
老孙却不一样。他想:“这婆娘真没口德,开口闭口老不死的,准是冲我来的。唉,真是气死人了!”老孙气得茶不思、饭不想,最后病倒了。
几天后,李二嫂在自家的柴草垛中发现了已经死掉的老母鸡。原来老母鸡觅食时钻到了柴草垛里面,还没出来时,正赶上李二嫂的儿子又放了几捆柴草,堵住了洞口。几天后,老母鸡饿死了。
李二嫂感到内疚,就向老王和老孙道歉。
老王摇了摇头,说:“没什么,我一点都没生气,你不必难过。”
李二嫂随后来到老孙家,诚恳地向老孙道歉。老孙心中的怨气这才慢慢消了。
“唉,心眼儿小真是害死人呐!咱要跟人家老王似的,怎至于落到这种地步?!”事后老孙反思道。
人们往往可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却常常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搞得垂头丧气。
拜德先生发现,他手下的人能够毫无怨言地从事危险而又艰苦的工作,可是,有好几个同房的人彼此不说话,因为怀疑别人把东西放乱,占了自己的地方。有一个讲究空腹进食细嚼健康法的家伙,每口食物都要嚼28次。而另一个人一定要找个看不见这家伙的地方,才吃得下去饭。
实际上,要想克服一些小事引起的烦恼,只要把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
作家荷马·克罗伊跟他的朋友说,过去他在写作的时候,常常被公寓热水灯的响声吵得快要发疯。“后来,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出去露营,当听到燃烧的木柴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时,我突然想到,这些声音和热水灯的响声一样,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回来后我告诫自己:‘火堆里木头的爆裂声很好听,热水灯的声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结果,头几天我还注意它的声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记了它。’很多小忧虑也是如此。我们不喜欢一些小事,结果弄得整个人很沮丧。其实,我们都夸张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狄士雷里说:“生命太短促了,我们没有时间再为一些小事烦恼。”
是啊,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们却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实在不值得。所以,我们要学会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应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去做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舍得智慧:
与那些急需等着我们去做的大事相比,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微不足道,所以不妨放下它们,把大好时光充分利用在该做的事上。
取得之前先付出
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意即只有付出之后,才能有所回报。人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无缘无故你也不会得到上天给予的恩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取得之前,你必须学会付出。
一位探险队员在沙漠中行走两天,途中遇到一场大风暴。一阵狂沙吹过,他已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在快要撑不住时,突然发现一间废弃的小屋,于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走到屋角时,他已近绝望,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便兴奋地上前汲水。然而,任凭他怎么抽也抽不上来。他颓然坐地,忽然发现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这样一行字:要想引水,必须先把水灌入抽水机。而且,在离开前,请再把瓶子装满。
他拔出瓶塞,发现瓶子里装满了水。他想:如果自私一点儿,将瓶子里的水全部喝掉,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上写的去做,把瓶子里惟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就会渴死在这里。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经过再三思考,他终于最出决定:把水灌入抽水机。随后,他用一双颤抖的手去汲水。水果然大量地涌了出来。
喝足之后,他把水装满瓶子,用软木塞封好,又在上面新贴了一张纸条:取得之前先付出。要想喝到足够的水,必须把瓶子里的水灌入抽水机。记住,千万别吝啬你的付出,否则你没有更多的水喝。
取得之前先付出。这是人际交往中获得回报的最起码要求。如果你只想索取而不付出,那无异于一场黄粱美梦,根本无法实现。即便侥幸美梦成真,也会因你的“非法所得”而无法赢得对方的心,或许还会失去一位很要好的朋友。
阿力与阿宝曾经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某段时期,阿力因个人需要,急需购置一台电脑,但因手头紧张,一直未能如愿。关键时刻,他想到了阿宝。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阿力来找阿宝,对阿宝说要把他一年前买来的电脑借用一下。阿宝此时正在赶一批活儿,电脑非用不可,于是答应阿力一星期后把活儿忙完再借给他。
一星期后,阿力如期而至。阿宝言而有信,随即拆卸线路,将设备装好。在阿力临走时,阿宝请他帮一个小忙儿。阿宝由于业务太忙,脱不开身,无法按时将做完的活儿交到客户手中。他知道阿力与那位客户住得很近,便托他把刚刚制作好的两箱贺卡捎过去。这也算是一次“等价交换”吧。但阿宝还是给了阿力一些“补助”:50元车补,外加100元辛苦费。
阿力欣然应允,答谢阿宝后,携财物而去。说来也巧,阿力最近急需一笔资金,由于财力有限,人缘又不太好,正愁于无处去借,便打起了贺卡的主意。人总是自私的。阿力更是如此。他暗自思忖:再向阿宝借钱不好开口,而转卖阿宝的两箱货物,对于阿宝这样一个个体小老板来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于是暗地里联系一家公司把两箱贺卡给卖了。
第二天上午,客户打来电话,责问阿宝为何没能及时交货。阿宝不明其故,连忙向客户道歉,并保证在中午之前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
应酬完客户,阿宝立即拨打阿力的电话,准备查清此事。可是一连拨打几次,只听到听筒中传来“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回音。对于阿宝来说,客户就是上帝,所以一刻不敢怠慢,放下电话,立即前往阿力处。
当他叩开阿力房门的时候,一腔怒火顿时熊熊燃烧起来:阿力竟然在悠闲地打着网络游戏。阿宝是理智的,在没有查清事实的真相之前,决不能胡乱发火。于是心平气和地向阿力询问贺卡一事。经再三查问,阿力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阿力近半年来一直在“钻研”网络游戏,想通过出售游戏中的“设备”大赚一笔。然而,出售“设备”并非易事,为了获得更高的级别,也常常需要购进“设备”。阿力之所以偷偷卖掉那两箱贺卡,即是为此。
这一下,阿宝再也忍不下去了,厉声呵斥阿力办事不利,让他在客户面前失去了信用;责骂他不讲情义,根本没把他这个朋友放在眼里。怒罢,快步走到电脑桌前,切断电源,抱起电脑,夺门而去。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土崩瓦解了。
这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真实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深刻地揭示出了“取得之前先付出”的人际交往的真谛。
故事中,阿力若踏踏实实地付出,认真完成朋友阿宝托负的任务,相信一定可以稳妥地得到朋友那台电脑的使用权。说不定,讲义气的阿宝还会把那台电脑作为礼物送给他。可是阿力在面对朋友与利益时,完全被利益所驱使,竟然不惜抛弃朋友情义而做出不仁不义之事。最终非但没有得到电脑,还失去了一位真诚的朋友。
舍得智慧: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弄清“取得”与“付出”之间的关系,光索取而不付出是绝对不可能的,要想得到,必须先付出。
好汉要吃眼前亏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事实上,要想真正不吃亏,必须要吃“眼前亏”。
假如你开车时和别的车发生了碰撞,对方的车只是“轻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共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为了面子,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也可以不吃,但前提是你能“说”退他们,或能“打”退他们,并且自己不受伤。如果你既不能说又不能打,就只有“赔钱了事”了,看来这亏还是吃的好。你说他们蛮横无理,欺人太甚,要说的是,在现实社会里,是不太说“理”这个字的。因此,以这个假设的故事为例,“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头或是车子被砸个稀巴烂。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其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利益,这是理智而明智的做法。若因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还有什么便宜可言?
韩信年轻时,每天游手好闲,什么事都不做,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因此常常寄居在朋友家,白吃白喝,很不受人欢迎。
虽然他穷得连饭钱都没有,却喜欢配刀带剑,和人讨论兵法,切磋武艺。
一天,他又配带长剑在街上闲逛,忽然被一个乡里恶少挡住去路。恶少故意侮辱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却时刻带把长剑,一定是因为胆子小,以此来壮胆,虚张声势。其实你是个胆小鬼。哈哈……”
恶少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趁机挑衅说:“你拔剑和我比试一下,你能刺中我,就说明你有种,如何?不然的话,你就乖乖从我胯下爬过去,免你一死。”韩信盯着恶少看了好一会儿,想到他对自己的侮辱,恨不得立刻拔剑,一剑刺死他。
可转念一想:“我不是想成大功、立大业吗?如果现在逞一时之勇,不小心受伤死掉,或者触犯了法律,岂不是白白牺牲了?”
于是,韩信忍住莫大的屈辱,从恶少张开的双腿下面爬了过去。街上围观看热闹的人,都以为韩信真的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而嘲笑他。
但韩信吃了这个亏,却逃过一劫。这才有了后来的统领雄兵,叱吒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当你在现实社会中碰到于你不利的情形时,千万莫逞匹夫之勇,也不要盲目地信奉“可杀不可辱”,它们远不如吃点儿“眼前亏”来得实惠。
舍得智慧:
吃得眼前亏,可保百年身,能获千分利,方便万万人。
宁丢面子,也不否认过失
在人际交往中,大概没有人不怕丢面子。因为人人都觉得面子太重要太值钱了,丢了面子,轻则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重则会使名誉、声望受损,对自己今后的交往不利。所以,在做错事后,我们常常看到人们会极力为自己辩解,恨不得长出八张巧嘴来证明自己的英明正确,甚至不惜使用各种手腕来摆平事端。结果,一时得以掩饰的,可以蒙骗人们的眼睛和心灵,但日子长了,石头会自己浮出水面,丑陋和虚伪在大众面前暴露无遗;一时无法掩饰的,则欲盖弥彰,使面子丢得更大。
其实,为了追求真理,面子是可以舍弃的。在做错事后,我们应有“宁丢面子,也不否认过失”的精神。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否认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著名散文大家刘墉在一篇名为《庸医与华佗》的文章里,讲述了这样一则足以让心灵震颤的故事:
一个行医数十年的妇科名医在出诊时产生了错误,误把一个孕妇子宫里的胎儿当成了肿瘤,并要求病人马上动手术,以防扩散。病人十分害怕,也十分感激这个名医及早地发现了隐藏在身上的这枚“炸弹”。手术很快安排就绪,手术室里所有的器材都是最新的,对于这位已经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医生来说,只须切开一个小口,就可取出病人腹中的瘤体,使病人永绝后患。
但当医生剖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入观察,准备下刀时,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他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事实——一件在他行医数十年之间不曾遭遇的事——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
他矛盾了,思想陷入名誉与正义的斗争之中:如果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得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确定,那所谓瘤,一定不会复发,他说不定还能得个“华佗再世”的金匾呢!相反地,他也可以把肚子缝上,然后告诉病人,他看了几十年的病,居然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