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寒冰难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楼市处于低迷时期。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相当明显。从国房景气指数来看,9月为101.15,比8月份回落0.63点,连续10个月环比回落。从房价来看,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1-9月分别为:11.3%,10.9%,10.7%,10.1%,9.2%,8.2%,7.0%,5.3%,3.5%,房价涨幅下滑曲线清晰可见。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9%,涨幅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房价平均水平的绝对值比8月份下降0.2%,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现象。从成交量来看,各地楼市一二手房成交量均遭遇了不同幅度的萎缩,北京等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连续多月出现同比下滑五六成的现象,“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也宣告破产。而在一些出台了利好政策的城市,成交量反弹大多环比不足1成,买方持币观望态势未改。从地价来看,土地流拍或底价成交现象屡见不鲜,地价水平不断下降。比如,第三季度北京市住宅用地交易仅4宗,土地市场住宅及含住宅项目用地的楼面价为3028元/平方米,环比2008年二季度下降了17.3%,同比2007年三季度下降了5%。
而在上海,从2008年初开始,上海楼市的成交量就一路下滑,在打碎了“金九”之梦后,“银十”也显得暗淡无光。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第三周(10月13-19日),上海一手商品房供应量为57.38万平方米,环比大幅提升36%。其中商品住宅供应量也高达38.6万平方米,环比增幅达38%。但开发商踊跃开盘的心情却没有传染给消费者,10月25日,有关数据显示,该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下降了20%,仅成交了11.6万平方米。从单周供需比的角度来看,上海楼市正朝恶化方向发展,10月第四周住宅供需比甚至达到3.3,而此前这个数据一直在3以下。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成交量低迷,但是上海楼市的价格却没有实质性松动,加上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投机需求,这使得上海楼市的有效需求迅速锐减,从而造成当前这种尴尬局面。他指出,目前这种博弈格局的持续,很有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以快速释放的方式,而不是缓慢释放的方式爆发,这对上海楼市的健康发展不利。
并且,雷曼兄弟的破产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如同雪上加霜。自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在外资投资中国的主战场——房地产市场上,便接连传出各大海外投资机构计划出售在华物业的消息。
尽管在中国地产领域,雷曼的投资并不多,但恰逢国内楼市的微妙时期,雷曼倒下对中国楼市的影响不可小觑。
2004年雷曼联手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共同参与上海永业集团开发的上海永业公寓二期,各自入股25%。雷曼首次试水中国房地产市场。
2004年底,雷曼开始与中海地产合作,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房产发展基金。双方各自出资5000万美元,开发了深圳龙岗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项目。
2006年11月,雷曼联手香港上市公司资本策略投资成立的公司,以4.1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下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福海商厦大楼。这是一座烂尾近10年、曾遭3次流拍的项目。
雷曼在2007年12月向天津融创集团注资2亿美元,拟取得后者35%的股份。为此,融创也制定了3年上市计划。
雷曼最近的一次地产投资是在2008年5月,雷曼关联企业alam与A股上市公司中铁二局联手,在成都设立合资公司,雷曼出资约1.5亿元人民币,占该合资企业49%的股份。
业界普遍认为,雷曼在中国投资的地产项目肯定会被卖掉。雷曼倒闭后,融创和中铁二局都声称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融创集团副总裁陈恒六表示:“我们完全没有受到影响,问题只是他们的债务由谁来接。”但是,在雷曼诸多的项目中,可能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融创。因为融创本来希望傍上雷曼的大树,在2008年年底前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2亿美元。但是现在这一上市计划可能会被推迟。中铁二局则表示,雷曼的钱已经到账。alam公司只是雷曼下属的关联公司。因此,雷曼破产并不意味着alam破产。加之alam公司是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入股合资公司,具体管理、发展都是由中铁二局来运作,所以雷曼破产,双方的合资公司受影响不大。
绿城中国的常务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寿柏年解释道,雷曼申请破产事发突然,其对绿城中国的具体影响尚无法估测。
9月18日,在深圳起家、香港上市的房企鸿隆控股连续发布两则公告确认雷曼持有公司股份的事实,但持股量较舆论传言的13%少,约6000多万股,占公司发行股份的5.83%。公告称,公司目前经营运作及财务状况正常,正在启动包括深圳艺丰广场在内的六个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股东之一,雷曼破产对鸿隆控股的实体经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接下来雷曼兄弟所持有的股份会寻求买家出售,对鸿隆控股而言只是完成一次股东变更。但短期内,雷曼的破产对鸿隆控股股价会造成不小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整体世界大环境不景气,导致海外投资机构抛售在华项目,而抛售最终将影响到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写字楼市场。
据称,美国金融风暴将使国内写字楼需求暂时放缓。如果金融危机继续恶化,这种影响还会从金融业传导到其他行业,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企业业绩下降、裁员,企业进一步扩张的步伐放缓,办公场所的新增需求将受到较大冲击。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透露,10月份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客户的写字楼需求正在放缓。而需求放缓,就意味着空置率上升,未来写字楼的租售有可能减租减价。
为了拯救国内的房地产市场,10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旨在刺激房地产交易的救市新政,通过减免税费、降低首付等途径,对自住需求的购房者给予政策的鼓励。
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费的减免以及房贷政策的变动,给正在“过冬”的房地产业带来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无限遐想。对此,大多数业内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转向是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非“托房价”,利好政策短期内仍难以融化楼市“寒冰”。
大多数专家认为,以紧缩为主题的房地产调控取向的正式转变,主要是基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考虑,并不意味着摘下抑制房地产投资泡沫的“金箍圈”,也不是“托房价”。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是强调民生问题,而不是政府“救市”。他说,这次政策调整传递出了政府支持个人自住型住房消费、严格遏制投资型需求的信号。在房地产市场已从之前的投资占主导转变为目前的消费占主导情况下,开发商的住房价格如果降不下来,销售量自然也上不去,政府的这些优惠政策发挥的作用就不会太大。
他还建议,对于改善型住房购买的优惠政策应该进一步细化,用技术性标准对改善型住房的购买做严格限定,避免住房投资(投机)者浑水摸鱼。
但业内专家称,目前房地产调控取向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从之前的抑制需求到现在抑制投资性需求、激活自住需求;从之前的抑制房地产过快过热发展到现在的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他们认为,这种变化主要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的,在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消费增速难再提高的情况下,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而房地产投资在投资总量中占比在20%左右。而且,房地产行业与50多个行业相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如此,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行业周期性调整态势下,房地产政策的部分松动更多的是激励市场信心,难以在短期内驱散市场观望密云,扭转行业调整势头。
从一些网络媒体的在线调查来看,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楼市应当进行自我市场化调整,房价依然偏高,无需“救”,并认为税费下调不会改变房价下降趋势,年内不会买房。
也有开发商认为,这次政策调整来的非常及时,力度也非常大,增添了开发商的信心,让广大房企看到了春天的苗头,并称,2009年开春前的这段时间是下一个五年内最好的买房时间。
但更多的反对意见是,楼市调整并未结束,大众的实际购买力和对收入的预期是决定着房价和成交长期表现的关键。调控政策的松动有利于成交回暖,但由于消费基础的削弱和政策的滞后作用,楼市复苏将有一个过程,2007年的楼市繁荣情况将成为未来几年难以逾越的一个楼市高峰,总之,在当前,中国楼市寒冰难融。
经济危机撞了股民的腰
全球金融风暴初到中国的时候,人们感到的也许只是海上吹来的习习凉风,以及随之而来的丝丝细雨。虽然沿海中小企业的上一个“冬天”就不怎么好过,但问题并未凸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沿海地区的官员们在媒体的质疑声中,总是声称影响有限,仿佛在轻松地告诉人们:“小意思,毛毛雨啦!”
2008以来,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渐渐扩大、加深,影响了企业,影响了国计,也影响到了民生。想当年,亚洲金融风暴把整个东南亚、我国香港特区以及日、韩等国闹得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中国大陆却影响甚小,民众照旧安居乐业。这一次,中国也被深深地卷到了风暴之中,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风暴带来的寒意。这个时候,许多人不禁感叹:“好厉害的‘毛毛雨’啊!”
过去的两年,中国股市带给了亿万百姓太多欢欣与悲戚。在股市、基金狂热的那些日子里,许多国人都成了全职的股民、基民,业余操作的不少人也颠倒了本职工作与业余投资的关系。在那样的日子里,狂热的股民和基民有谁还把老板放在眼里?给我白眼儿我立马走人,大把的银票到手。谁还稀罕那几个辛苦钱!然而,随着股市、基金的降温,全职的股民、基民们撑不住了,顶着秋风出去找工作。却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了。
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连带反应者——股市,它体现了美国次贷市场的运行曲线,虽然慢了几拍。但作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它却快了几拍,早早地预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
曾几何时,中国的股市是那样的牛气冲天。2006年以来,我国内地的沪深两市及香港股票市场就开始了新一轮牛市。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登上6124点的历史高点时,沪深两市总市值约为27.5万亿元。2007年11月6日,中国石油上市,使两市总市值达到33.62万亿元。中石油在香港证交所上市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很快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等市值猛升,燃起了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也撑鼓了股民的荷包,成就了无数富豪,其中不乏亿万级的。
谁知,就在人们期望着2008年这个吉利的年份再赚个盆满钵满的时候,股市却急转直下,仅仅200多天就跌到了最低点。2008年10月29日,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一泻千里,跌到了1664.93点,最大跌幅将近73%。与中石油上市当天的最高峰相比,A股市值已经蒸发22万亿元。也就是说,从2007年11月6日起到2008年的10月30日,在241个交易日中,大盘每天蒸发913亿元市值。这样的大跌让股民损失惨重。来自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底,沪深两市股票账户为1.15亿户左右,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同时拥有沪深两个账户,理论上说,A股市场的股民约为5750万户,每个账户平均损失38万元的市值,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的每一位投资者平均每天损失1577元。曾被投资者誉为“最牛散户”的黄木顺持有的5只股票的市值严重缩水,截至2008年10月29日,他的损失超过了16亿。
港股的情形也大体如此。2007年10月30日,港股恒生指数最高曾见31958点。随后,恒指开始下跌,累计暴跌60%。就在沪指达到14年来最大单月跌幅(24.63%)的2008年10月,恒指也创造了1997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22.47%)。港股一年前的市值曾高达231970亿元,现今只剩85800亿元。蒸发了约146170亿元,以700万港人计,相当于每人损失208.8万元。
股民资产大幅缩水,他们不禁问道: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里?业内人士称,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五个渠道: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内幕消息掌握者;四是游资(热钱);五是极个别的散户。
业内人士说得不错,税收上,券商也要吃饭,散户入市为的就是赚钱,游资是合理的存在,剩下的“大小非”们和内幕消息者理该调整或谴责。但是,那部分“虚拟”的金银哪儿去了?要是股市的牛气还在,那也是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的呀!股民们又不禁问道:是谁撞了我们的腰,让我们与那些真金白银失之交臂?是美国次贷危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