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1800000007

第7章 新时代的经济学(2)

蒙塔古·诺曼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担任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行长,他赞同美国朋友的观点。在给斯特朗的信里,他表达了对重返“一战”前的金本位体系的渴望。但诺曼的风格不太像一位现代央行家,他并没有详细解释他的理由。他的公开讲话一向以含混不清著称,这使他的政治决策让人感到神秘甚至困惑。著名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933年大萧条期间出版了一部科幻小说《未来事件》。在这本书中,诺曼成了威尔斯的攻击目标。威尔斯假设人类已经进入了未来,回头去看历史:“当时的人们还不像我们今天,对经济压力和波动有清晰认识。在各种各样的托词和误读中,奇怪的神秘男人们若隐若现。他们操控着价格和汇率。这些奇怪的神秘男人中最杰出代表就是那位蒙塔古·诺曼先生,他在1920~1935年担任英格兰银行行长。他是所有历史中最不可信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传说车载斗量。事实上,他唯一的神秘之处就是他让人感到神秘。”

威尔斯关于很多事情的说法都对了,包括现代央行对透明度和畅通沟通的重视。[9]他唯一算错的是关于诺曼的退休年龄。事实上,那个“神秘男人”在英格兰银行行长的位置上一直坐到1944年,才正式辞职。

不管他是不是故意地含糊其辞、前后不一,诺曼都可谓是央行行长所擅长的“建设性模糊”之父。艾伦·格林斯潘在“建设性模糊”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惯于借此将复杂的事情搁置起来。但是,诺曼在重返战前金本位这件事情上却一直毫不含糊、毫不动摇。要想恢复金本位,英格兰银行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或者充足的能够兑换为黄金的资产。如果要得到足够的可兑换黄金的外汇储备需要得到美联储的帮助,那正是斯特朗随时准备提供的。

1924年,在斯特朗的支持下,美联储实施了低利率政策,这样做的意图就是为了帮助英格兰银行得到回归金本位所需的外汇储备。美国的低利率鼓励了大量资金流入伦敦,因为伦敦的利率水平较高。这些资金大都进入了在伦敦的一些大银行,还有一些流入了“银行的银行”。换言之,它们最后进入了英格兰银行的保险柜。

如果市场力量并没能使足够的黄金流入伦敦,美英两国的央行将采取补救措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可以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将美元资产收益率压低,由此鼓励更多的资金从美国流向大西洋彼岸。[10]

但是这些金融操作本身并不足以保证英国能重返金本位。为了能够维持金本位的稳定,还必须使得美英两国的竞争地位保持再平衡。虽然在“一战”爆发后,英国物价比美国升得更高,但是英国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相应提高。如果英镑兑美元的汇率稳定在“一战”之前的水平,那么英镑的名义汇率就会被高估,英国就会丧失出口竞争力。这会形成长期的贸易赤字,而英格兰银行千辛万苦得到的黄金又会重新外流。要避免这个结果,就需要降低英国的价格水平或者提高美国的价格水平。根据斯特朗的估计,从“一战”爆发之时算起,英国的生产成本相对美国已经提高了10%。其他观察者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凯恩斯在这一问题的专业研究上享有盛誉,他的结论是英国的生产成本相对美国的生产成本已经上升了9%。[11]

斯特朗希望,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会鼓励支出,并使得美国价格水平上升,从而有利于缩小两国的竞争力差距。[12]但事实证明,通过利率影响价格水平,要比预期的难得多。从1924年年中到1925年年中,美国的价格水平有所提高,但不足以消除两国的成本差异。当英国在1925年4月恢复金本位之后,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诺曼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一直受此问题困扰。

斯特朗的低利率政策并没能重新平衡世界经济,反而使美国经济失去了平衡。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泡沫,泡沫很快就扩散到了芝加哥、底特律和纽约。20年代后期华尔街经历的大牛市也和这一政策不无干系。

美联储的阿道夫·米勒强烈批评斯特朗要求国内金融稳定服从国际目标的做法。米勒也是美联储的创始人之一。1887年,米勒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后,他继续到剑桥、巴黎、慕尼黑求学。之后,他先是在康奈尔和芝加哥大学(我们在本书中将更多地讲到这两所大学所发挥的作用)任教,之后又回到伯克利分校,建立了商学院。米勒最后搬到了华盛顿,当上了内政部部长助理。1914年,他被同样曾是大学教授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任命为美联储委员会成员。

米勒总是像教授一样喜欢说教,喜欢咬文嚼字。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乔治·诺里斯曾经谈到,在美联储委员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中,米勒总是陶醉于展示自己的口才。[13]米勒用他的口才,力挺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央行提供与正常的商业活动所需的一样多的信贷,而且不应该再多。[14]这一理论出现于18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是苏格兰货币理论家约翰·劳。约翰·劳指出,真实票据理论应该成为于1694年创立的英格兰银行创造信贷的指导原则。约翰·劳不满足于仅仅在英格兰银行中发挥作用,他又帮助法国创建了一家准央行,即通用银行。在密西西比泡沫以及随后的崩盘中,约翰·劳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最后,他在耻辱中退休。但真正重要的是,他的真实票据理论却指导了此后两个多世纪的央行政策。

这个理论对1914年的《联邦储备法》影响深远。该法案谈到了弹性通货,即货币和信贷的供给应根据商业活动的合法需求扩张或收缩。由于美国在过去提供货币或信贷的时候没有遵循这一原则,时常会导致利率飙升,经常出现金融体系的动荡。1914年成立美联储,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真实票据理论的支持者,米勒指出,像斯特朗这样的做法是用美联储的政策解决英国的经济问题,而非出于商业活动需求的考虑,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米勒对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批评是非常尖锐的。他的批评意见在美联储内部格外招摇,因为美联储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和其他几家储备银行的行长大多是事务型官员,没有受过严格的货币理论训练,往往只能依靠像米勒这样的学院派。米勒长期经受理论的熏陶,更有资格对技术性问题发表专业性的批评意见。

米勒反对的声音是最大的,但他并非一人在战斗。他的批评意见得到了其他官员的支持。一位是查尔斯·哈姆林。哈姆林曾经做过财政部部长助理,在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失利后,他担任了美联储主席的职务。另一位是赫伯特·胡佛。胡佛一度曾是斯特朗的盟友,做过柯立芝总统的商务秘书,还是米勒在乔治城的邻居。胡佛和斯特朗一样都有国际主义情结,但即使对他而言,斯特朗在1924~1925年的行为也有点过头了。斯特朗对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国内影响关注得太少。胡佛总结说,斯特朗已经被他的朋友诺曼诱惑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领导现在仅仅是“欧洲的精神附属”。[15]斯特朗的政策会刺激通货膨胀,并加剧金融泡沫。胡佛说,如果美联储想要帮助英国重回金本位,那它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提供帮助,而非通过降低美国利率,这会产生不利的副作用。

米勒和胡佛对真实票据理论的发自内心的支持,证明了历史经验会对官员的观点和行动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自从美国建国以来,就经常遇到利率飙升,然后导致大批企业身陷困境,甚至在更糟糕的情况下导致金融危机,这已经成了美国独立之后货币和金融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因此,美联储的大部分创始人都相信,必须根据商业活动的合理需求调整货币和信贷供给,并观察利率水平的变动,判断这些需求是否已经得到满足。要是根据这一观点制止了斯特朗的做法,即人为地降低美国的利率水平以支持其他国家,那将有可能遏制美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的泡沫。但根据这一理论,当美国的利率水平从1929年的高点跌落之后,美联储也没必要做出反应。利率水平下降,表明美国的商业活动有足够信贷,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恰好合适。

我们从这段历史能够得出的启示是,没有一种货币理论能够在所有的时期通用。这是美联储和美国这个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最终学到的一课。

尽管有各种批评意见,但这些批评意见对斯特朗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斯特朗是美联储内的强势人物。他曾是约翰·P.摩根的得力助手,在19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战斗在一线。尽管缺乏正规的学术训练,但他是金融政策的权威,他代表了实践经验。如果斯特朗更关心伦敦的事情,而不是迈阿密,那就让他这样做吧。

在货币政策对助长金融泡沫方面,即使美联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货币政策也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同样推波助澜的是缺乏严格监管的金融系统,而政府也在努力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繁荣。在战争期间,房地产开工率受到压抑,到了战后,被压抑的需求终于得以释放。

雄心勃勃的佛罗里达州房地产开发商最喜欢释放被压抑的需求,它们使尽浑身解数,要解放这些被压抑的需求。没人比乔治·梅里克更野心勃勃,他是公理会牧师的子孙和葡萄柚种植园园主。梅里克还是一名诗歌爱好者。1920年,为了歌颂他在佛罗里达州郊外的土地,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南部海风之歌”的诗集。

这是我熟知的海岸

它让我感受到无比温暖

裂榄郁郁葱葱

小小的蜥蜴慵懒

信风猎猎

穿越棕榈丛生的弧线

这就是比斯坎湾海岸[16]

梅里克的主要才华都用在了房地产开发上。1915年,他被任命为戴德县县长。梅里克的主要功绩就是修筑了将迈阿密与其未来郊区连接起来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这个公路网还覆盖了他自己规划的科勒尔盖布尔斯社区,那里曾是家庭农场。梅里克诗兴大发,他把科勒尔盖布尔斯描绘成具有西班牙风情的城市,在那里“你的‘西班牙城堡梦’成真了”。他开采石灰石和珊瑚岩用于建造房屋,而挖出的深坑被改造成了有亭台楼榭的威尼斯泻湖。梅里克在全国性杂志和海外报纸上做广告,大部分文案都出自他的手笔。他吸引客户到他尚未完全开发的郊区,免费观看Mabel Cody飞行马戏团的空中秀。买房的客户有机会飞到空中,俯瞰他们自己所购买的地产。[17]梅里克在纽约和芝加哥开设了豪华的售楼处。他还购买了旅游大巴,组织一批批来自纽约、费城和华盛顿特区的游客前来观光。

梅里克还把威廉·詹宁斯·布赖恩请来给自己站台。布赖恩是前总统候选人、国务卿、著名演说家。布赖恩为了让自己患有关节炎的妻子过得舒服些,把家搬到了佛罗里达州。很快,他就成了迈阿密最广为人知的市民。他在1896年竞选总统时的竞选纲领是为小人物而战,强烈反对金本位。现在梅里克付他酬劳让他支持另一种“纲领”,他的任务是赞美空中楼阁;他演讲的内容不再是金本位,而是金海岸。梅里克每年付给布赖恩10万美元的酬劳,一半以现金支付,另一半以土地支付。

科勒尔盖布尔斯社区从一开始就大获成功。1921年家庭选址的首场拍卖会上,来了5000多名客户。不到一年,梅里克又开始新购置土地,扩展他的发展愿景。在1924年11月到1925年3月这一旅游旺季,梅里克的土地销售创下400万美元的纪录。

州政府官员对地产繁荣反响热烈。这并不奇怪,有相当数量的像梅里克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为他们提供贷款的银行家,欣然同意担任公职。他们利用地产繁荣时期大幅增加的房地产税,为当地的道路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扩张进行融资,而这又创造了更大的繁荣。1923年,在如火如荼的热潮中,佛罗里达州立法机关提出了一个修正案,打算废除州宪法中关于征收所得税和继承税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吸引来自北方的移民。[18]感激涕零的选民们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该议案。他们选举了杰克逊维尔市前市长约翰·韦尔伯恩·马丁担任州长,在竞选结束时,他许诺会完成一项野心勃勃的全州公路网建设项目。想必,当庞兹在马丁故乡周边的荒凉土地上推销其虚假的开发计划的时候,也会提到马丁州长的许诺。

同类推荐
  • 供给侧改革十讲

    供给侧改革十讲

    本书选辑了贾康先生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问题意识和针对性极强,阐述深入浅出,形式活泼多样,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权威解读了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核心内涵、理论创新和政策主张,对各界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供给侧改革具有帮助作用。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一部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文明史。锦绣,不光是一个丽词,或许也是两种最贵重的商品。锦江、锦城、锦里、锦官驿……带锦字号的名字,给成都商业带来了锦绣华章。成都商脉,因锦江古老绵亘,因锦江乘风破浪,因锦江名扬四海。商业之脉,说到底,就是商人之脉。厘清了人脉,也就握住了商脉。锦江这个滔滔不息、流溢千年的河流大品牌,又滋养出了众多丽如锦绣的商业大品牌。把手放进城中锦水,我们就能摸到悠远绵长、流动不休的成都商脉。
  • 大危局

    大危局

    这是一次艰难的写作。最早萌发写本书的念头大概是在2008年的那个夏天。当时一场席卷优选的金融危机,让许多貌似强大的美国跨国企业巨头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大众经济学读物。它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将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学做了细致全面的解析。引导每一位读者入门,从此让你面对经济学不再望而生畏。本书包含经济学基础原理、经济学常用术语、市场经济学、市场结构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厂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经济形势11篇内容,包罗万象,是经济学爱好者的首选读本。
热门推荐
  • 我们的爱不是童话

    我们的爱不是童话

    她本是舞台上最耀眼的芭蕾公主,但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父母和梦想;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子弟;他是平民家庭出生的草根帅哥……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3)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姥姥的遗产

    姥姥的遗产

    这是一本纪实性作品。书中截取一位平凡而卑微的农妇后半生“养育人”的生活片断,以外孙女“我”的独特视觉和切身感受,叙述姥姥呵护我们成长中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感人故事。姥姥以过人的勇气、辛劳和智慧,及底层女性独有的韧劲和耐力,还有不屈和尊严,把我们养育成人,又一次攀上了生命的山巅。姥姥大海一样爱的品格以及用爱养育后人的精神,就是她留下的无价“遗产”。
  • 嫡女惹不得

    嫡女惹不得

    这世上还有谁是比她还悲催的吗?投胎竟然还带着前世的记忆,你说带着记忆也就罢了,要带你也要完整一些啊!可是悲催的是她所有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的,害的她总以为自己不正常!其实,最不正常的就是那个虞瑾辰,难道他就真的那么闲吗,闲到整天缠着她,明明想要攀上四皇子的千金多的数不清,为什么他偏偏要娶她这个“白痴”惹人厌的嫡女?不过,既然他敢娶她,就要做好受虐的准备!【片段一】虞瑾辰正悠闲的品着他的早茶,一侍卫匆匆跑来,“禀王爷,王妃又去大街‘无法无天’了!”王妃每次出去一定要去翠玉阁大扫荡一番,每次都是拿了就走,从来都没有给过银子!美其名为店家‘破财免灾’!虞瑾辰面不改色,一脸宠溺,“通知掌柜的,将存货都摆上去,不准吝啬!”她想要的,他都会帮她得到。侍卫有些犹豫,这不是他汇报的重点,“王爷,王妃其实要给医圣送礼!”虞瑾辰:“随她高兴!”侍卫咽了口吐沫,“据说医圣的夫婿远游刚归!”只听得砰地一声,茶杯落地,虞瑾辰已经消失不见,直奔医圣居处!侍卫暗自抹汗,王爷啊!医圣的夫婿可是已经80多岁了!您至于吗?
  • Murphy

    Murphy

    Edited by J. C. C. Mays Murphy, Samuel Beckett's first novel, was published in 1938. Its work-shy eponymous hero, adrift in London, realises that desir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nd withdraws from life, in search of stupor. Murphy's lovestruck fiance Celia tries with tragic pathos to draw him back, but her attempts are doomed to failure. Murphy's friends and familiars are simulacra of Murphy, fragmented and incomplete. But Beckett's achievement lies in the brilliantly original language used to communicate this vision of isol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The combination of particularity and absurdity gives Murphy's world its painful definition, but the sheer comic energy of Beckett's prose releases characters and readers alike into exuberance.
  • 心理刘备

    心理刘备

    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他与吕布恩怨难解、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联孙抗曹,卧龙、凤雏双璧合一、五虎上将皆为所用,却落个火烧连营、白帝托孤——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坎坷也最坚韧的英雄,这位爱哭又永远打不死的传奇人物,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 常错将军

    常错将军

    我对李工良说:“你是我一生最崇拜的人。”李工良笑了,笑意中还有些腼腆。他退休前只当了个国有企业图书馆的副馆长,而他的最高的职务曾当过军分区司令员,用现在的话来讲他怎么也该是个军级领导了。那是在1932年的春天,连长找到刚刚上任当排长的李工良,说:“刚才团长找我们过去开会,说刚组建起来的红四军团首长,要到我们团来检阅队伍。”“上咱们团来检阅的都是些什么官呀?”李工良满脸稚气地问,他还搞不清楚军团是个什么编制。李工良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三年多的老兵了,原来他是团长的传令兵,他的入党介绍人就是团长。
  • 三竦樱传

    三竦樱传

    原名《火影樱传》这是一个在火影世界中挣扎着,努力着想要守住自己那一片小天地的故事。 没有老爷爷。 没有系统。 没有金手指。 来到火影世界怎么办?阳光正好,当然是出去散个步啊,卡卡西老师对我笑,鸣人对我说,早早早,你要去哪里?沐浴在阳光下的一切真的,挺好... 但...这不是一个沐浴在阳光下的世界...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得到,在这里,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他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谎言,欺骗,黑暗,充斥在她的身边,他要打破这谎言,寻找被欺骗的真相。 当黑暗降临,她选择孤身前往这黑暗。群:691382272
  • 全能奇才战神

    全能奇才战神

    一桩神秘的灭村惨案,将整个江湖点燃了,风雨欲来花满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魔人与天刀门的命运如何,李浩的一生会在复仇的欲火中度过吗?而他的命运又会是如何?
  •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本书是演艺界实力及偶像派代表人物陈坤的处女作,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西藏行走的文化随笔作品。通过对其童年时期、大学时代、演艺阶段、行走西藏等不同经历的真实回顾,以“行走”为线索,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人生的行走中,读者可以看到陈坤的内心从脆弱到强大的转变过程。最后是参与“西藏行走”的学生日记,以大学生的视角来呈现一个真实的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