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1300000007

第7章 卷入者(3)

“不要紧。”范哲听出了韦洁如的话意,他并没有太多的失望,本来这就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等以后有时间我会再来,可以吗?”

“当然。”韦洁如明确地回答,“说实话,如果抛开见解的不同,我其实很愿意听你……布道,能这样说吗?”

“当然可以,不过我们内部常用的说法是‘讲道’。如果你方便的话,可以到圣心堂来看看,感受一下教友们在一起的气氛。我一般都在的。”

韦洁如突然笑了一下,“记得你才说过,这好像是你们对待普通人的做法。也对,所谓知识分子不过就是多看了几本书,我本来就是普通人。”

范哲不禁莞尔,他想起自己先前是说过这样的话。一时间他觉得气氛轻松不少,几乎有朋友相对的意思了。“那我就告辞了。”他说着站起了身。

韦洁如扫了眼手表,“都这么晚了啊。要不我请你吃饭吧,我一个人住,中午都是在外面一个小店里吃的,不远,开车就几分钟。”

范哲的犹豫只持续了几秒钟。他其实也想同韦洁如多谈谈,毕竟他对高校这一块寄予了不少期望。“那就打扰了。”

两人走出楼梯间门口时,正好碰到两位干瘦的妇人提着包有说有笑地进门。不知为何,范哲总觉得那两个人起劲地盯着自己看,甚至走出很远之后他还能感受到背脊上有两道目光在缓缓蠕动。

“感到背上发麻了吧,她们在看你呢。”韦洁如突然说,目视着前方。

“你说什么?”范哲不禁愕然,“你怎么知道?”一时间范哲也不清楚自己问的究竟是“背上发麻”还是“有人在看”。

“就是那两个刚过去的人呗。”韦洁如解释道,“你从我家里出来,她们对你好奇。”

范哲若有所悟。他想问些什么,但没有开口。他本能地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不多问的好。

这是间很普通的馆子,名字却很气派地叫作“江南春”。看得出韦洁如大概是常客,老板姓陈,招呼很殷勤,看到有男客在,还特意递上一支烟,范哲摆手表示不会。

韦洁如点了个宋嫂鱼,又点了个南肉春笋,然后想起什么似的说:“我一个人吃饭习惯了,还没问你是不是吃得惯这些菜。”

“没问题的,我从四川到这边已经好多年了。”

韦洁如眼睛亮了一下,“我也是四川人啊。原来我们是老乡。”

范哲不禁乐呵起来,“没想到没想到,你的口音一点儿都听不出来了,不像我,偶尔还会冒两句椒盐普通话。”

“我们当老师的在发音上有要求,受过专门训练。”看得出韦洁如是真的高兴。她性子平淡,向来不擅结交,这些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在学校里也没什么朋友。现在猛然见到一个不招人讨厌的,居然还是老乡,心中不禁欢喜。“这可好,老乡见面我们得庆祝一下,我车里还有一瓶酒。”

倒上半杯红酒,韦洁如碰杯后居然颇为豪爽地直接喝干了。范哲没有干杯,但也尽量喝了一口。韦洁如说:“忘记问了,你们喝酒犯戒吗?”

“红酒是允许喝的。在圣餐会上,红酒代表基督的血。按教规,我们可以饮酒,但不能酗酒。”

韦洁如的脸上泛起潮红,“早知道就去川菜馆子了,现在可好,两个四川老乡守着几盘见不到红的菜。”最后一句话韦洁如是用四川话说的,原汁原味。

“我看你好像很喜欢这几个菜。”范哲随口说道,“不过都不是江苏菜啊,全是浙江的。这个海蜇头拌香菜明显是舟山那边的风味,我在当地吃过的。”

“舟山……”韦洁如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端起酒杯,没有朝范哲示意,自顾自地突然喝了一口。

“有什么事情吗?”范哲关心地问。虽然已经知道韦洁如年龄比自己大,但内心里他总觉得韦洁如似乎更年轻,看来以貌取人的确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人类通病。

韦洁如轻叹一声,思绪像是飞到极远的地方,额前一缕短发遮住视线她也无暇顾及。就在这一刻,范哲判定在眼前这个女人身上一定发生过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你好像还不到退休年龄吧。”范哲换了话题,“以前新闻里报道过,有人要求适当延长高校女教授退休的年龄,说这是对高级知识分子的智力浪费。”

“我是病退的,才办下来不久。”韦洁如叹口气,“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十多年前……唉,还是不说了。其实学校方面对我还是不错的。”

“你指什么?”

“其实就算我不说,你也会知道一些事,毕竟我们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身边都有着无数双眼睛,就像……在楼梯口你感受到的那样。忘了告诉你,我是一名未婚母亲。我现在病退,学校方面也轻松了,少些闲话。”

“那……怎么没看见你的小孩?”

“我儿子在四川老家,一直跟着我父亲。近来他老人家身体不大好,我正打算去看望一下。”

“哦,那下次你也可以带他一起到圣心堂看看。我们那儿也有几个孩子,是收养的孤儿。”

“谢谢你。”韦洁如抬头,“你是一个好人。”她又喝了一大口酒,已经有了醉意。

范哲有些尴尬地看看四周,因为来得比较晚,现在饭馆里已经没有多少别的顾客了,服务员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就餐。

“等会儿你怎么开车?”范哲关心地问。

“不要紧,这家店子很熟,会找人帮我开回去。”韦洁如的话让范哲放心了些,“这次你是专门到学校来拜访教师的吗?”

范哲点点头,他觉得在韦洁如面前不需要保留什么,“是这样,你们离退办给了我一个名单,都是知名专家,有些还是学界泰斗,但那些人年龄都很大,而且基本不再授课了,不符合我的想法。后来才找到你和另外几位年轻一些的。”

“泰斗。”韦洁如重复了一句,语气中有些不以为然,“算是吧,反正现在中国气象方面的事情他们说了算。陈季鸾八十大寿那次,中国气象局的局长都行了弟子大礼的。”

“你好像……”范哲斟酌着开口,“对他们不怎么佩服。”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韦洁如没有直接回答,“你拿两张纸随便写上同一个课题——当然,课题内容要在这个人的专业大范围内——一张纸上写的要求是‘证明’,另一张纸上写的要求是‘证伪’,你信不信,不管这个人抽中哪张纸,只要给他一段时间准备,他就可以让对方信服?面对他的时候,就连陈季鸾这样的专家也会感到喘不过气来的压力。”

范哲一时间有些不明白韦洁如对他说的这些话的意思,“你说的是那种辩论赛吗?双方编队,然后抽签决定正反方,论证‘人性善’或是‘人性恶’。”

“不是这个意思。那种辩论赛的论题都是社会科学范畴的,本来就可能存在很多种解释。而我说的这个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准确地说,是在气象科学。”

范哲觉得自己像是在听一个神话,虽然他现在是一名神职人员,但二十多年前东郊那家高压开关厂没破产的时候,他曾经是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还参与过几项技术革新。那时候不像现在,计算机电路辅助设计系统还不普及,很多设计工作要依靠人工,用得最多的是计算器。他至今仍然能够背出各种电路的计算公式,什么电感、电容之类的——当年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在范哲的观念里,那些缀满外国人名的公式必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电流安培和电压伏特的乘积总是等于功率焦耳,不可能存在歧义,这同“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恶”之类的命题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知道你不相信,但我说的是真事,不过这大概也算气象科学独有的现象。”韦洁如正视着范哲的眼睛,“气象科学很古老,至少已经发展几千年了,但却是人类至今仍然知之不多的科学领域。而且由于混沌现象的存在,人们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彻底征服这个领域。”

“但就算局限在这个领域,你说的这个人也让人感到害怕。”范哲不想隐瞒自己的看法,“如果不是对整个领域有无比通透的掌握,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如果让他和自己辩论呢?”

韦洁如摇摇头,“你想用自相矛盾的典故来说明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人,看来你还是不相信。但可惜我说的都是事实。这个人曾经提出了一套严肃的理论,很有用也很可靠。但后来他却建立了另一套几乎相反的理论,同样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他就像是典故里‘物无不陷’的矛与‘物莫能陷’的盾的结合体,在他的领域里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范哲听得有些发呆,理智上他不太相信这番话,但韦洁如显然不是在开玩笑。末了,他选了另一个角度阐明自己的立场,“唔,这么说起来,这人无疑是个人才,但学术品格实在不可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估计在生活当中也好不到哪儿去,什么事情都由得他说。跟这样的人交往最好要小心一点,否则可能会是悲剧……”范哲的谴责没能继续下去,因为他突然看到泪水正从韦洁如的脸上滑落。

“你说得对。是个悲剧。”韦洁如有些失态地呢喃道,“是个悲剧。”

范哲有些不知所措。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刚才自己的话可能无意中触及了韦洁如心中某个隐秘的区间,这让他有种冒犯了他人的不安感。正当他试图说些什么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他拿起来,听筒里是一个不算熟悉但也不陌生的声音。

“我是国安局的李欣。上次我们见过面的。”

“啊,有什么事情吗?”对方的身份让范哲下意识地降低了声音。

“是这样。我们知道你计划在高校里发展信众,只要出于自愿就是合法的,我们不会干涉。但韦洁如教授不是一个合适的对象,我们知道你现在和她在一起。”

“你说什么?”范哲其实听得很清楚,但是人出于本能都难免有此一问。与此同时,他不由自主地朝四下里张望,但这显然是一个徒劳的举动——周围的每个人看上去都无比正常。

“我是说和韦洁如教授接触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李欣语气平静地重复。

“那同其他人呢?”

“没有问题。”

“明白了。”范哲其实知道自己一点儿都不明白,但他又能说什么呢?他怀疑李欣也只是一个传达者罢了,背后真正的原因也许在这座城市里都没有一个人知晓。

“有事吗?”韦洁如平静了些,除了脸颊还有些发红,但这也可以解释成酒精的力量。

“是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范哲带点歉意地说,“看来我们的老乡会只能先散场了。我知道有家味道正宗的川菜馆,下次我请你吧。”话一出口,范哲便有些后悔。按照他的理解,应该不可能有什么“下次”了,这让他觉得自己像是在欺骗别人一样。范哲起身的时候端详着韦洁如,除了那不容忽视的容貌外,他看不出这个女人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更看不出能够让李欣发出警告的原因。

范哲不被人察觉地摇摇头,再次放弃了探求真相的努力。当他踟蹰前行时,分明觉得背后那个女人似乎叹了口气,但当他回头时,却只看到一个礼貌而略显空洞的笑容。

3.多雨的清明

一连大半个月都是阴雨天,难得见到太阳,屋子里所有东西都潮乎乎的,就连空气都像是发了霉一样。范哲出门时正看到邻居家的吴师傅好像也是要出去,他的母亲程老太在一旁着急地吩咐着什么。程老太是从苏北农村来的,在城市里居住这么多年了,却还时不时挂念着乡下的庄稼地,常念叨这些年“梅雨”变得有名无实了,不是早就是迟,还有不少“空梅”的年份。

“我吃的盐巴多过你吃的米,叫你多买些大米不会错的。”程老太近年来耳朵不好,声音变得更大,“清明时节天天下雨不是好兆头。我早说过的——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看吧看吧,今年笃定又是‘空梅’了,过几个月新米出来必是要涨价的。”

吴师傅看到范哲,像是见了救星般叫道:“范老师你是文化人,来给我妈说说理。我跟她说了现在不比从前,哪里还需要囤大米。就算哪一片遭点儿灾,中国这么大也不妨事的。范老师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范哲没有什么思想准备,下意识地点点头,不过他觉得吴师傅说得没错。

程老太看到范哲点头,显然不是支持自己,脸上的褶子顿时拧了起来,声音分贝再度提高,“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你们自己看这个天气,啧啧,天天下雨,出门都难噢。早年间的清明时节哪是这样。不信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总之叫你多买些大米回来是没有错的……”

范哲看到自己解决不了邻居家的争执,只得歉然地笑笑下楼,走了老远还听得见程老太在念叨“发尽桃花水”。也许人年纪大了都差不多,就像范哲的母亲也总是隔三岔五地从老家打电话来絮叨。虽然家中老二早已延续了范家的香火,但老母亲总希望这个已经四十好几的大儿子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在她看来,范哲是被什么东西迷了心神,不然怎么会入了什么劳什子洋教当洋和尚。范哲以前还给她解释这是正大宗教,是国家都要保护的一种信仰,但很快就发现这种解释在老人家面前毫无用处。老母亲还打听到信洋教的人是可以成家的,范哲只得再跟她解释洋教也分得细,只有新教也就是中国老百姓俗称的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能结婚,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是不可以的。老人家听完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反正都是洋教,你就给我转到基督教去”。范哲当然只能苦笑,算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作徒劳。

同类推荐
  • 三番馆的酒保

    三番馆的酒保

    山手线电车已经转了五圈半,梅冈品子终于下定决心站了起来。她乘坐的是内环绕线,电车徐徐驶入新宿站台,车门一开,稀稀落落的乘客下了车。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大半的男乘客都是醉眼蒙眬的样子。这些人在车上的时候坐得东倒西歪,可一到站立马精神起来,下车的步履沉稳坚实。每次见到这样的情景品子都觉得无法理解,这些男人为什么要装出这种醉态毕露的样子呢?品子是去新宿还高利贷利息的,她借了很大一笔钱。这是一件令她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因为今天是发薪日,哪怕延迟一天,利息就会像滚雪球般膨胀起来,让她招架不住。
  • 温故一九四二(典藏版)

    温故一九四二(典藏版)

    《温故一九四二》是作家刘震云的中篇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一九四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河南大旱,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我”重温那段历史,采访了“我姥娘”、“我花生二舅”的记忆,记录了这场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灾难。小说出版后,王朔几次力荐冯小刚拍成电影,然而从小说到电影,立项、驳回、修改、再立项……经历了十九年的艰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剧本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河南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
  • 不只是案件

    不只是案件

    9月10日晚上8点过后,刚刚下班的林茂就接到了柳娜打来的手机,约他11点在老地方见。柳娜是“白鹗影视道具租赁公司”老板的妻子,比老板小32岁,人长得很漂亮。23岁的林茂是“白鹗影视道具租赁公司”的一名普通保安,身材魁梧,长相英俊,外地人,当过两年侦察兵,嘴甜且会些拳脚。此时的柳娜,正在“时尚美容中心”做保健。她的老公9月7日到外地出差了,得一个星期后才能回来。柳娜居住的“碧水人家”小区,原是槐花村的耕地。现在的槐花村和大片的耕地早已消失,只剩下旧村址北边一片杂乱的小树林还未被开发,自打柳娜与林茂相处后,这片小树林就成了两个人经常约会的地方。
  • 我们的美好生活

    我们的美好生活

    这是一个关于土地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黄河故道上一块曾经荒芜的土地,村上的人拚命抢着要种。为此,兄弟反目、邻里结仇、上访告状、罢免村干部……小说着眼于当代乡村中国变革中的世事变迁和人性裂变,围绕这块曾经荒芜的土地的命运去向,以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为叙述视角,以热情的笔调,客观描写了以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春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农民,在骚动与不安、隐痛与苦楚中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和执着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当代乡村中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 老海拉尔的“日本大夫”

    老海拉尔的“日本大夫”

    海拉尔的一切都时时刻刻在她的心上。该问候的她问了一遍又一遍,该帮助的她不遗余力,不停地往中国寄钱寄东西。一年年过去,她真的很老了,身体向前躬成一棵干枯的树,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使人们想起冬天来临之前的晚秋。魏大武女士给我找出了她精心保存的一封信,那是中村在生命的尽头对中国最后的表达:徐琳,我想你,徐冰琳,我想你,我想你们,我想你。整整的两页信纸,就是同样的一句话。当徐琳老人给我讲起这封信的时候,她忍不住掉泪了,她说,世上最苦不过人想人,我的老师辛苦了一辈子,临了临了,心里还装着那么多的思念,她是多么孤单啊……
热门推荐
  •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内容简介:人生路上的摸爬滚打,事业的跌宕起伏,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才能在低谷的阴影中坚持向前,迈向光明。
  • 错过的天堂

    错过的天堂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作品曾用名:《执子之手,赠你一世深情》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题记舒浅浅怎么也没想到,一不小心,她竟然成了人神共愤的“小三”。于是,一个转身。她以为,他就此沉入心的湖底,再也掀不起一丝波澜。然而……点点滴滴已悄然凝聚,就像缓缓流淌的指间沙,早已沙积成塔。——————————————————————————————林皓宇:浅浅,夕阳美则美矣,但太迟了,太悲凉了。你该画日出,朝气蓬勃的日出啊!长长的黑夜过后,黎明总会到来。苦难不止是消极的过去,美丽的人生会因你的信心而积极重建。浅浅,可记得我们的约定?——————————————————————————————尹若风:舒浅浅,我恨。我恨自己老是卑躬屈膝,却又乐此不疲。我恨自己老是摆脱不开,却又常招致“自取其辱”。我努力了那么久,挣扎了那么久,却始终挣不开这结果。浅浅,如果我在他之前出现,一切是不是都会不同?——————————————————————————————尹若尘:浅浅,每次牵着你的手,我都觉得幸福。我就想,这样一双手,我要一直牵到老,一直牵到死。只是,无论我怎样表白,对你,都是一种伤害。如果,你早一点出现,如果,当初我坚持,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我不相信上帝,可是,应该是有一个天堂的吧。在那里,我将等到我的天使,上帝将还给我一个错过的天堂。******推荐我的新文《滚滚红尘舞天涯》http://m.wkkk.net/a/584897/推荐友友的文,希望亲们喜欢:寂静处《赠尔一曲兰若》http://m.wkkk.net/a/434194/小椏《狐狸先森莫轻狂》http://m.wkkk.net/a/486465/
  • 漫威之逆闪电

    漫威之逆闪电

    从地球199999诞生的逆闪电开始了他的反英雄之路;主角是不是穿越者,这是重点,是重点,重点,点......
  • 宗门是怎样建成的

    宗门是怎样建成的

    灵魂穿越,附身邪派掌门。为了不被正道追杀,为了携美逍遥为了心中浩然正气,为了家国天下为了想要的一切,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带领邪派走上光明正道!且看夜阑如何扭转骂名,建成一个江湖敬仰的大宗门!
  • 重生灵植空间:崛起吧,小农女

    重生灵植空间:崛起吧,小农女

    [1V1,女强,男强,强强联手]重生前的宫枢,竟想不到有朝一日她会被人指着鼻子骂傻子!想她可是堂堂丹淩宫的丹祖,会是傻子吗?!一手人人眼红,及出神入化的炼丹之术,她是傻子,那天下所有人可就愚不可及了。一具弱小的躯体内,当被一个强大的魂魄入驻时,那便是南宫漾的新生崛起。从此后,看谁再敢欺辱她分毫,与之争锋![寄语:小萌新,求各位金主多多支持!鼓励评语,推荐票,月票,打赏皆可。($b?3?b$)~]
  • 这世界唯一的你

    这世界唯一的你

    我们已不再年轻,终于可以一意孤行。这是自由极光的第九本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在这本书里,你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么闪闪发光,从此你再也不能将他们忘记。叹为观止的“奇葩”故事,声色犬马,流光溢彩;惊为天人的先生与小姐,奇诡美丽,人生离奇。这个世界的组成,除了无趣的“正常人”,还有值得被人一提再提的“他们”。我们捕捉他们,嘲笑他们,谈论他们,偶尔还羡慕他们,但其实我们都做过他们。其实,那些后来被称为“奇葩”的人,最开始也都是踩着七彩云朵而来照亮过整个世界。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你我、不同的回忆,送给你,迷恋过去的你、假装坚强的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你:不要试图去讨好这个世界,你是这世界唯一的你。
  • 太上三元赐福敖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太上三元赐福敖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葵老屋

    秋葵老屋

    《秋葵老屋》是二十一世纪之交,以淮海路中段改造为契机,涉及陕南新村二十四户动迁为背景,重点叙述秋葵老屋面临动迁的矛盾和困境。该户主人公林友兰本人是美院教师又是宗教界人士,有三个成婚的女儿和至今未婚的妹妹林雨桐。本篇整个故事完整,背景广阔。时间范围涉及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洋插队;空间范围涉及上海、威海、黑龙江、安徽、江西以及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浦江三部曲《梦东方》是系列长篇小说。有《秋葵老屋》、《苏河湾的石库门》、《梦东方》三部中篇组合而成。三部共268节,60余万字。三部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内容广泛又纵横捭阖,主辅线平铺展开又相互交融。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下,体现着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洋溢着爱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让我们沿着时光隧道,进行一次爱的旅程。
  • 文人

    文人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