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8400000005

第5章 多少素笺寄深情——沈从文与张兆和(4)

彼时,最爱这快乐城堡的,是兆和小姐。人生无常又有常。这位名门闺秀的童年,除了像男孩子一样无拘无束地玩耍,竟没有半点名媛的影子。而远隔湘江沅水的沈家少年,也只在逃学撒谎中懵懂长大,没有丝毫后世人眼中著名文学家和学者的迹象。

也许,这便是前世注定。人世间相遇,忽然间一见钟情,或者忽然间爱上一个人,是因为从对方眼眸中,蓦然发现了似曾相识的气息,恍如隔世,似乎在哪里见过,便勾起了你冥朦如初的记忆,于是那亲切幸福的感觉,让你再也不愿放开。

多年后,当沈从文疯狂地爱着兆和小姐,也许正因了冥冥中那一丝久违的相似气息,使得兆和小姐周身散发的气质,那样灿烂迷人,恰如他别离已久的曾经。

童年的张兆和虽不像沈家少年那样四处疯野,在张家,却也是出了名的调皮。从小,她便不十分文静,也不喜欢女孩的小玩意儿。曾经,她用自己的小凳子将泥娃娃砸个粉碎,又赤手空拳将一个布娃娃撕成了碎布。后来,领教过她厉害的父母给她买来个橡皮娃娃,她只研究了一会儿,便找了把剪刀,喀嚓一刀,就干净利落剪掉了娃娃的头。

即便坐地花厅的书房中读书,她也并不安分。一边朗声念着先生教的课文,一边侧耳聆听后花园的声音。果实成熟季节,后花园的核桃树、杏树、枣树和柿树,时不时“扑扑”地落下果实,她暗暗记下果实掉落的方位,下了课,便和姐妹们飞快地跑去花园,抢着去捡。

童年最安静的时光,是她傍晚和父亲一起出门散步,和姐妹们坐在一起读经书,是每天“大字写两张,小字抄一张”地临帖练字,那一刻,她名门闺秀的优雅韵致,才微微地露了一丝端倪。

从曾祖张树声开始,昆曲一直是张家不离不弃的挚爱。这古老声腔的魅力,也一样让张冀牖醉心钟情。早年搬到上海,张冀牖曾长年包下戏园子第三排整排座位,带着全家老少,去看戏台上的红脸关公和美貌温静的杜丽娘。

水软风轻的苏州,本就是昆曲的发源地,走在苏州城,似乎每一条街巷,每一处水榭亭阁,都有昆腔的低吟浅唱。张冀牖历来志趣高雅,他觉得,家里的几个女儿,应从昆曲艺术中得到熏陶,这优良传统的古老艺术,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她们高贵不俗的气质。

全福班名伶尤彩云,是张冀牖为女儿请来的启蒙昆曲师傅。初时学曲极为辛苦,甚至大年初二,也要关在父亲书房中咿咿呀呀地学唱。小姐妹们想偷懒,父亲总是连哄带劝:“好好学,以后我替你们做花花衣服上台演戏,多好玩!”

许多年后,父亲应该可以为当初的决定抚掌含笑了。张家四姐妹长大后个个高贵典雅,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声誉,仅次于“宋氏三姐妹”,是张家的良好家风和教育方式,成就了这些优雅的闺秀们。

小时候的兆和,似乎是姐妹中最懵懂的一个。她不太喜欢昆曲中娇弱忸怩的丫环小姐,不习惯那拖长音调的唱腔,每回分角色演出,她要么粘上假胡子演老薛保,要么就将脸上画得乱七八糟,演滑稽戏中的“万能博士”、“天外来客”,倒演得异常开心。有一次姐妹们演《风尘三侠》,她分的角色是李靖。那时她还小,坐在“龙椅”上,两只脚够不着地,悬空荡来荡去,一副羞人答答的样子,弄得大英雄李靖像个没断奶的孩子。

除了兆和,张家另三位姐妹的一生都与昆曲有关。大姐元和参加曲社,拜名师,习身段,最后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允和的夫婿是语言学家周有光,她一生酷爱昆曲,一九五六年与俞平伯在北京创立昆曲研习社,后来担任社长,为弘扬昆曲艺术功不可没;四妹充和嫁给美籍德人傅汉思后,长年在耶鲁、哈佛等大学教授昆曲和书法,2004年回国举办书画展,即兴清唱了一回《琴挑》和《惊梦》,那份知性优雅的古典美,让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一个世纪以来“最后的闺秀”。

尽管,兆和不似她的三位姐妹,沿袭和传承了整个家族对昆曲的热爱,但她的人生,有另外的戏份。冥冥中,这是一种命定。在遇到沈从文之前,命运带给她的所有特质,所有喜好,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一场相遇而筹备,直到所有这些特征,组合成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她,让另一个人着迷;直到生命中注定要到来的那个人,出现在她面前。

恰是幼年这一份不太细腻、稍嫌粗砺的性格,才使她多年后面对世上最炽热缠绵的情书,居然雪封冰冻,无动于衷;也恰是这一份不过分敏锐的温厚,才使她最终接纳了与她家世悬殊的沈从文——那个未曾受过良好教育、浑身散发苗乡的朴野、充满自然灵性的才子,作为她的终生伴侣。

她只是按照命运安排的方式在成长,选择了一条能与他相逢的路,山环水绕地向前走,直至找到他的方向。

张冀牖投资的乐益女中建成后,张家老少从寿宁弄8号搬进了五卅路的九如巷3号。此后,关于张家姐妹,就有了叶圣陶著名的那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而叶圣陶,曾在乐益女中教过书。

苏州的烟柳画廊,长亭短亭,一回回在春光里醒转;苏州城里最优雅的女子,也一天天在长大。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比苏州更适合张家的闺秀们,它的小桥流水、曲榭回廊,以及吴侬软语、短棹轻歌,是一幅写意水墨,是一卷长轴,一曲昆腔,多少世纪过去,也一样不疾不徐,缓慢舒展最优雅的江南风韵。

身处那样的水墨江南,伴着那样的杏花春雨,从那样幽深小巷走出的名门淑媛,必是最温婉蕴藉、古韵流芳的女子,是一个世纪的惊鸿丽影,绝代传奇。

在苏州长大的三小姐兆和,从她懵懂淘气的童年,走向她一生最灿烂的年华。她在成长,打开一道门,又一道门。进了苏州女子职业中学,又进了乐益女中。数年后,考取了位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她打开了最后这道门,瞬间,一片辉光耀眼。一个等待了她许久的崭新世界,伸开双臂,拥她入怀。

她十八年无拘无束的时光,至此忽然变得美妙而轻柔。那样长久的准备,只为着这一刻。她美丽的人生,此时才真正开始。中国公学,万流汇聚,而她,是千万朵浪花中的一滴,却带着使命而来。

此刻,她已蜕变成清丽脱俗的女子,是一朵长在春风崖畔的黑牡丹,那样显眼,那样特别。她绽放的青春在等待一场传奇。

人生的舞台,已准备就绪,接下来的时光,她将是无与伦比的主角。

[第二章]美丽总是愁人的

一、原谅我这样与你相遇

今生,我只为梦中人来到这世间。

我历经磨难,流浪漂泊,只为等你出现,带着你越陌度阡。只想在我疲惫时,匍匐来到你面前,为你唱忧伤心曲。

他说过,美丽总是愁人的。有一种深情,如初春山谷中的晨雾,袅袅自谷底升起,那不染烟尘的一抹柔嫩,似情人眼中的幽潭,将凡心打动。

他们的情缘,是一座美丽忧伤的湖,泊在寂静的时光中,温柔,无声。我沉醉在他们的故事里,翻越千重山万重岭,站在万山之巅去看那一湾宁静的湖水,只觉得,当尘世的烟火散尽,人世间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影时,那宁静又无处不在的温柔,恰似两颗心杳然初逢,眼底最深的柔情。

沈从文,这个敏感深情的男人,他带着湘西苗乡的赤子情怀,越过沱江沅水,怀着纯粹的理想来到了北京。他期待用写作来证明信仰和希望,但在动荡的时局背景下,这简直是一个单纯可笑的游戏。到北京最初的日子,他像一粒灰尘,潦倒落魄,只和阳光空气做知己。

尽管他的生活已到了饥寒交迫的边缘,却有毅力蜷缩在“窄而霉小斋”,没日没夜地写,又用各种笔名寄给报章杂志。1924年,他终于领到了第一笔稿费;后来,《晨报》开始刊登他的文章;再后来,他的作品在周作人担任主编的《语丝》上发表,当胡也频拿着《语丝》跑来告诉他这个消息,这个怀揣纯洁梦想的湘西人,感动得只想抱着他的朋友哭泣。

在这段艰难日子里,他认识了丁玲、胡也频,又认识了郁达夫、徐志摩,认识了五四新文化时期最优秀的一批精英。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后,他成了得力作者;1927年,他先后出版《鸭子》、《蜜柑》两本文集,从此开始在文坛展露头角;1928年,他离开北京去上海,与丁玲、胡也频创办《红黑》月刊时,已是声名鹊起的青年作家。

《红黑》月刊创刊第一期,上海一个星期就销售了近千份,这个消息让他们兴奋得满脸通红,然而为了坚持可贵的新文学理想,这份不愿因销量而俯就趣味的刊物,只办了八期便停了。生活再度陷入窘境,为了偿还欠下的一千元钱,他要寻找新的工作。

但人生就是这样奇怪,众生世相、因缘生法,明明是磨难与坎坷,却又仿佛都是前奏,回旋跌宕而来,只为了铺垫一场绚烂花事。

就像,他明明不喜欢教书,他的正式学历明明只有小学毕业又内向口讷,徐志摩却偏偏将他引荐给了胡适,推荐他去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给大学一年级学生教现代文学选修课。

记得几年前,他初到北京,曾梦想成为一所大学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虽历尽艰辛却无法如愿;但谁也不曾料到,仅事隔数年,他真的如愿进了大学,却居然去当一名教师!无法用常理来解释这其中的必然,只能说,这大概就是造化弄人。像一片雨云与远山的缘分,谁也不明白,它偶然飘临远山,为何会情不自禁潇潇然下得那样欢畅。

尽管那么不适合,尽管因缺乏自信而稍有疑虑,但谁也无法否认,1929年9月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是他一生最美的转折。

然而,他登上讲台的第一节课,却糟糕透顶。

他临时租住在法租界。那天,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备了很久的课,可以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够几十分钟;换了干净整洁的长衫,将自己收拾得十分妥帖;而后,虽然一小时讲课的薪金只有六元钱,他却花了八块钱雇了辆车赶到学校。他怀着一颗庄重且忐忑的心做这一切。他知道这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一段新的人生。

教室里,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在此之前,学生们早已得知青年作家沈从文即将来校任教,对这些受新文学思想启蒙的青年学生来说,这是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他们更想知道,那个以休芸芸、甲辰等笔名写出美妙文章的作家,究竟怎样的与众不同,于是教室里一下子挤满了目光炯炯的学生。

他走上讲台的瞬间,脑海一片空白。这场面,超乎他的设想。他没有料到,他人生的第一堂课,居然一点过度都没有,来得这么正式而隆重。他是个内心丰富的人,却还不曾学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游刃有余地释放这丰富。

他茫然无措,空白在他脑海蔓延。他准备好的开场词,此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尴尬地站在讲台上,终于轻声说出几个字:请给我五分钟……

他需要五分钟让自己平静,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他仍然无法开口。学生们开始小声议论,他们难以想象,台上这位让他们景仰的青年作家,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意外!

此时,一位脸庞微黑、俏丽沉静的女生,坐在人群中,目光闪烁地看着他。她便是刚从预科升入大学部英文系一年级的学生张兆和。老师的难堪让她很不安,体会着他此刻的心境,她有些难过。她甚至觉得,即便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等候,对老师都是一种折磨。她不忍心见证一位已有成就的年轻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铩羽挫败,生生磨灭了那点光芒。

多么漫长难捱的十分钟!那一刻的沈从文,自卑得想遁入九天云外。比起他年少时辗转沅水十三县的军营生涯,经历过的血腥屠杀和生死磨难,比起他在阴湿寒冷的“窄而霉斋”,一边流鼻血一边写作的情景,此时这一双双炯炯看着他的眼睛,似乎更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他终于可以嗫嚅着说话了,只用了十多分钟,便飞快地讲完了一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而后,又是令人难堪的沉默。

他背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第一次讲课,见到这么多人,我怕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遇——沈从文和张兆和,他们的第一次相遇,竟在这样难堪的场景中。尽管彼时,他并不知晓一个即将让他爱到痛苦的女孩正坐在台下的人群中;她也并不知晓,这位虽儒雅却万般尴尬的老师,将会向她炽热地求爱。

彼时的兆和小姐,已是中国公学才貌出众的黑牡丹。这位脸庞微黑、健美又不失清丽的女子,浑身散发着独特的典雅气质,在校园里,是一道惹人心驰的风景,让人不由自主地为她着迷。然而,她从不故作娇矜,沉静得像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进校不久,她便收到一封封滚烫的情书,她漫不经心地拿给二姐允和看,又漫不经心将这些求爱者的姓名写在日记本上,列成一长串黑名单,编成frog No1、frog No2……(青蛙一号、青蛙二号),直至收到沈老师那封没头没脑的信,允和逗她:“沈从文该排到癞蛤蟆13号了吧?”

都说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然而,不幸被编为癞蛤蟆13号的沈从文,后来居然成了她的青蛙王子。

也许是失败的第一堂课,影响了沈从文在兆和小姐心中的形象,又或者是她如烟的情窦尚未开启,对老师的这封情书,她既不回应,也懒得退信,带着几分漠然的孤傲,如往常一样在校园里穿行。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这是一句让人心动的情话,却来得突兀,像高天上的一朵云,忽然间在明澈的潭心照见了自己的影子。

同类推荐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上册收录了开创天地、斩妖除魔、海底精灵、荒谬滑稽等内容,如混沌天神的诞生、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伏羲出世、亚当和夏娃、伊甸园、希腊创世神话、普罗米修斯等故事。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并非完整的人物传记,而是重在介绍可供读者借鉴的大师成才之路;《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也不是普及大师们所掌握的艰深难懂的知识,而是描绘他们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风范。这是一位数学家写的一本散文集,讲述了12位科学与教育大师的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美丽人生。他们都是卓有贡献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们的科学文化成果,应该认识并且走近他们。《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的主人公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却也曾经历坎坷。他们之中有作者的师长、朋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饱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笔。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与普适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无论为人师者或莘莘学子,都将在阅读《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时获得乐趣与激励。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剑道之九

    剑道之九

    九为数之极,剑九为剑之极!此剑断生死,问长生!
  •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百五十赞佛颂

    一百五十赞佛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

    本书的创作来源于作者杰夫·霍金斯的两大热爱,作为一名成功的计算机工程师和企业家,杰夫·霍金斯因创办了Palm Computing和Handspring两家公司而声名在外,而他个人更重要的兴趣在于大脑。在《智能时代》这本书中,作者将计算机与大脑两个领域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大脑的细节处探究与解析人类智能的本质。这是一本简单、直观解释大脑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记忆-预测框架”理论,将大脑预测未来的能力作为智能的关键,并探讨了人类如何能建造智能机器,以及智能机器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是有关智能原理的必读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 笑傲江湖(第一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第一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不仅靠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情节引人入胜,更能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数十个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如豁达不羁、舍生取义的令狐冲;娇美慧黠、挚情任性的任盈盈;阴鸷狡诈、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桀骜不驯、老谋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洁、相思痴恋的仪琳;虚怀若谷、萧条离奇的冲虚以及逃避纷争、寄情于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诨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为武侠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异彩。
  • 缘来还是你

    缘来还是你

    真爱永恒,一个发生在希腊罗德岛的爱情故事。雅典娜凝视着眼前的男子,摇滚巨星亚历克斯·丹,又回来了。六年前,雅典娜和他度过了缠绵缱绻的三天,他走了,留给她一份珍贵的礼物。那么上天安排的此次重逢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贵人相助

    贵人相助

    折方宇正在升迁的节骨眼上,父亲却去世了,他只得回家奔丧。折方宇的父亲折文治早年是给公社喂猪的,后来就成了炊事员,再后来就成了管理员,管理员当了多年以后,遇上改革开放,乡政府收粮要款刮宫流产,所有人天天下乡,他年龄大了,又多病,就退了下来。后来就索性和折方宇他妈一起搬回了老家七里村居住。和他们一同住在该村的还有折方宇的弟弟折方中和弟媳梅芳。折文治近年来一直多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冠心病、肺气肿、脑梗塞多种病缠杂着,有时在本县医院住,有时就在折方宇工作的强龙县医院住,有时还在市医院住。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

    李云龙是一个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人生注定要成为一个传奇。
  • 重生之都市仙

    重生之都市仙

    前世的遗憾今生弥补。只想普通,却碰到大世当前。(简介无力,请勿吐槽。)
  • At the Earth's Core

    At the Earth's Co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