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6600000019

第19章 联邦宪法(3)

而在选举政府首脑的国家,每临近选举之日,甚至在选举前的一段时间,政府就似乎自行停止运转了。的确,可以制定合适的法律,加快选举的进度并立即结束,不让行政权出现空位现象;然而,就算这样预防,人们也不会体会到立法者的良苦用心,依旧认为行政权处于空位。

每当临近选举,行政权的首脑便一门心思想着即将开始的斗争。他不再向前迈步,也不再提出任何新的企划,只会得过且过地处理那些或许将由他人来接手的工作。杰斐逊总统在1809年1月21日(也就是选举前六个星期)写道:“如今,我的退职期限越来越近,我可以不再参加实际工作,仅提出我的建议就可以了。我认为,让我的下一任积极采取他将实施和要负责的措施,是正当合理的。”(这段话是从杰斐逊给詹姆斯·门罗的一封信中摘录下来的,可参见《杰斐逊文集》第九卷243页,纽约,1898年)

然而在全美,人们都在关注着同一点:目不转睛地看着即将开始的分娩的阵痛。

倘若行政权管理国家事务的范围愈大,其活动愈多且显得愈有必要,那么由此产生的危险也会越严重。在一个已然习惯受行政权统治或者治理的国家,选举势必会造成一次巨大的震动。

在美国,行使行政权可以缓慢而不受谴责,因为行使行政权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软弱无力且受到多重制约的。

若政府首脑是由选举产生的,那国家的内外政策方面几乎总会出现一段动荡时期。这就是这种制度的主要弊端。

而且,这一弊端的严重程度,与首脑权力的大小成正比。在古罗马,虽然执政官每年都换一次,但是政府的工作原则一直不会变,因为指导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而且元老院属于世袭机构。在欧洲的大部分君主国,倘若国王是选举产生的,那么在每次进行新选举时,王国都将更改面貌。

尽管美国总统对国务有极大的影响,但是他并不主持国务,压倒一切的权力由代表全国人民的议员掌握着。所以,可以改变政治准则的是全国人民,而不是总统个人。如此看来,在美国,选举行政权首脑的制度并不会对政府的稳定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然而,缺乏稳定性毕竟是选举制度的固有缺陷,所以在总统本就不大的权限范围内,这个缺陷依旧表现得非常明显。

美国人想得没错,为了履行职务以及承受责任的重担,行政权的首脑应当有充足的自由去亲自挑选下属并随时罢免他们,而立法机关应该监督而不是指导总统,可由此产生的结果却是:每进行新选举,所有联邦官员的命运都好像悬而未定。

在欧洲的立宪君主国,人们时常埋怨行政机构中小职员的命运由大臣们的命运决定。在实行选举政府首脑制度的国家,这种情况更加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在立宪君主国,接任的大臣能够很快上任,而行政权的主要代表并没有发生改变,改革活动也有一定的范围。所以,这种国家行政权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细枝末节上,而不是体现在原则方面。在这些国家,一种制度不会突然替代另一种制度,所以也不致引起一场革命。但是在美国,每隔四年就会进行一场这样的革命。

虽然这种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个人带来不幸,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官员命运的不稳定性在美国还没有产生在其他国家所产生的灾难。在美国,寻求自力更生的生活出路像丢掉官职一样容易。尽管丢掉官职后可能无法过上舒适生活,但是绝不会找不到谋生的出路。

我在这节的开头说过,选举行政权首脑制度的危险度,因国家环境的不同而有大有小。

虽然行政权的范围有所限制,它在法律上的地位也不是很强大,但是它对国家的对外政策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除非由一个人负责,否则谈判就不可能顺利开始和进行。

一个国家的形势越是艰难、不稳定,它就越需要一项坚定一致的对外政策。这样一来,采用选举国家首脑制度也会更危险。

美国的对外政策并不复杂,差不多可以说别人不需要他们,他们也不需要别人。他们的独立从来没有受到威胁。

所以,在美国,行政权的职能不仅受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法律的制约。总统可以随时改变他的提议,但国家并不会因此遭殃或毁灭。

不论行政权首脑是怎样选举产生的,选举前后都是全国的骤变期。

如果一个国家的内忧越大,那它的外患也会越大,这时的国家更是危机四伏。每逢产生新首脑时,欧洲国家几乎都会为被人征服或陷入无政府状态而担忧。

在美国,社会不需要外界帮助就能自力。这个国家从未遭遇外患。它的总统选举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而并非是导致毁灭的行为。

选举的方式[162]

美国立法者在选择选举方式时所表现出来的长干——组建一个独特的选举团——分别投票——众议院在哪种情况下应召选举总统——现行宪法自生效以来十二次选举概要。

除了一些固有的危险外,还有很多来自选举方式,但经立法者注意就能预防的危险。

当全国人民携带武器到公共场所参加选举投票时,除了选举制度本身存在的危险外,还存在有因这种选举方式产生内战的危险。

当波兰的法律允许国王的选举可被一个独王否决时,就相当于这项法律在教唆人们杀掉这个独王,或者事先已设定了无政府状态。

深入考察美国的制度,仔细研究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我们会发现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发迹与他们自身的能力是成正比的。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但它的人民在很久以前就已习惯了自由:这是美国内部秩序稳定的两个主要原因。而且,美国从不担心有人会来征服它。得益于这些有利条件,美国立法者不难建立一个软弱无力、有依附性的行政权,并在建立行政权时既可以采用选举制度,又不致产生危险。

他们余下来要做的,只是从诸多选举制度中选择一项最没有危险的制度,让这方面规定的准则与本国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所提供的保障相符合。

首先需要处理的问题,是找到一种合理的选举方式,既能够充分表达人民的意志,又不致过度激发人民的热情,同时又能让他们尽量减少政权空位感。最开始,他们采用了以多数通过法律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为了争取这个多数,人们不怕拖延时间,但拖延时间又恰恰是立法者极力规避的。

实际上,在一个大国的选举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获得多数。

在由势力强大的多个州联合而成的共和国中,这种情况更为少见。

针对这一障碍提出的方法,是将全国人民的选举权委派给一个代表全国人民的机关。

这一选举方式,增加了形成多数的机会,因为选举人数量越少,意见就越容易统一。这种办法方便人们做出良好的选择。

但是,又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应该将选举权委托给本就代表全国人民的立法机关,还是专门建立一个以选举总统为目的的选举团?

美国人选择了后者。他们认为,让那些负责制定普通法的人再去选举全国的最高行政官,不能全面地代表民意;此外,这些议员任职已超过一年,而他们所代表的选民现在或许已改了主意。美国人认定,倘若委托立法机关选举国家首脑,那议员们很可能在选举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贿并参与阴谋活动;像大陪审团的成员一样,这些特别选举人也会混迹于群众之中,不为人们所知,甚至只在行动时才露面,花上短短的几分钟投下票而已。

所以,最终决定各州派出一定数量的选举人[163],委托他们来选举总统。然而,就像前面所说的,这种负责选举行政权首脑的团体,势必会成为争吵以及阴谋的中心。它有时可能篡夺不属于它的权力;它的悬而不决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争吵,又可能让国家濒临破产的边缘。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美国人决定,不召集选举人在一起开会,而只是让他们在同一天投票即可[164]。

这种选举方式有利于产生多数,但并不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多数,因为和这些选举人的委托人一样,这些选举人也可能在意见上发生分歧。

若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从以下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方法应对:重新指派选举人、由原选举人再次协商、转交给另外一个权利当局去选举。

前两种方法不但不太可靠,而且还会拖延时间,势必会带来没完没了的争吵。

所以,他们使用了第三种方法,把选票密封起来交给参议院议长,约定一个日子,当着参议员与众议员的面记录投票结果。倘若没有哪个候选人获得多数票,那就直接由众议院选举总统,与此同时,众议院也被规定了权限范围。众议员只可以从票数最多的三个候选人中选举一个人当总统[165]。

就像大家已经看到的,仅在极少数和极难预见的情况下,众议员才会负责选举总统的工作,而且他们只可以从第一轮选举里票数相对多的人中选定一个人当总统。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权宜之计,它将尊重人民的意志,与快速进行选举并不破坏国家利益协调起来。另外,让众议员分享权力来处理问题,也不一定可以解决所有难题,因为在众议院是否能获得多数这一问题上仍存在疑问,而且对此,宪法也没有提供补救的方法。不过,因为规定了候选人的资格,将候选人限定为三人,把他们交由一个没有偏见的机关来选定,所以这种方法在实施时并不会出现什么障碍[166]。至于别的一些障碍,则是选举制度自身所固有的了。

联邦宪法自生效44年以来,美国已进行了12次总统选举。

其中有10次是直接由各州的特别选举人在本州投票后选举产生。

众议院只负责过两次总统选举工作:第一次是1801年选举杰斐逊先生,另一次是1825年选举昆西·亚当斯先生。

选举时期是紧急时期

选举总统的时期是全国的紧急时期——为什么这么说——人民的热情——总统的担忧——选举后的平静。

我在之前已经说过,有哪些有利环境可促使美国采用选举总统的制度,并指出立法机关为消除这种制度带来的危险而采取的预防措施。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选举。经验告诉他们选举热潮应发展到什么程度以及在什么程度停止发展。美国疆域辽阔但居民分散,这使得政党间的冲突不如其他国家那么明显和具有破坏性。迄今为止,全国在选举时的政治环境,还没有产生过任何真正的危险。

尽管如此,美国选举总统的时期仍是全国的紧急时期。

毋庸置疑,总统对选举进度的影响是微小且间接的,但这个影响却能够扩大到全国。对每个公民来说,总统的选举可能无关紧要,但是对全体公民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要清楚,不论一项利益多么微不足道,一旦其成为普遍利益,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显然,和欧洲的国王相比,美国的总统没有多少方法培植私党。然而,由他任免的职位,却多得足以让众多选民直接或间接地关心其成败。

另外,和在其他国家一样,政党在美国也需要团结在一个人的周围,以便让群众更容易理解。所以,它们通常都利用总统候选人的名字作为象征来为自己服务,让这个人具体实践本党的理念。让选举对自己有利是它们的重大利益,但并不是凭靠总统的当选来让自己的理念取胜,而是通过当选总统来证明自己的理念得到了多数支持。

在选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选举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全国唯一关心的大事。所以,各党派都积极踊跃起来,原本和谐安静的国家又荡漾起各种党派激情。

而当时在任的总统,则想方设法自卫。这时,他不会为国家利益去解决政务,只会为再次当选而四处奔波忙碌。他为了获得多数支持而极力讨好选民,他不仅不依照职责所要求的那样去把控自己的情感,反而时常任其发作。

随着选举的迫近,各种阴谋活动也愈加活跃起来,选举的热潮也随之上涨、扩大。公民们分为若干个对立的阵营,每一个阵营都高舞着自己候选人的旗帜。这段时期,全国各地欢欣鼓舞,选举占据着报纸的头版头条,成为众人关注交流的话题,一切行动的目的,所有思想的中心以及当前唯一的兴趣。

的确,一旦选举的结果公布,这种热情就会消失,一切又归于平静,就像快要决堤的河水,又渐渐流回原来的河道,然而,即使是大风暴的前奏,也足以令人惊奇不已。

总统的连选连任[167]

允许政府首脑连选连任,说明政府在变质和有人搞阴谋破坏——对连选连任的渴望控制着美国总统的思想——在美国,连选连任有其特有的弊端——民主的弊端在于让一切权力慢慢屈服于多数的小愿望——总统的连选连任助长了这一弊端。

当初,美国立法者允许总统连选连任的决定,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从表象上看,不允许政府首脑连选连任似乎是不合理的。大家都清楚一个人的才干与品行会对整个国家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处于困境与紧急关头的时候!法律若禁止行政权首脑连选连任,将使公民失去协助国家繁荣富强和拯救国家的最好方法。不仅如此,还可能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当一个人证明自己具备良好的管理才能时,却被政府排除在外。

显然,这些论点都是非常有力的。然而,就不能提出更为有力的论点来反驳它们吗?

同类推荐
  • 社会契约论(大师思想集萃)

    社会契约论(大师思想集萃)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它刚一问世就遭到了禁止。卢梭本人也被迫流亡到英国。但《社会契约论》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却很快在世界上引起震动。它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的出处就是《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还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罗伯斯庇尔到列宁都曾用《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政权做出解释。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本卷是马克思主义综论第I卷,所收录的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论述。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的探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分析。第二部分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热门推荐
  • 无上冒险系统

    无上冒险系统

    经典动画、游戏、小说、国漫……的穿越冒险之旅。不为实力,只为行走万界。
  •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开挂王妃

    重生之开挂王妃

    新婚当晚被新郎活活掐死,本以为自己即将终结这悲惨的人生时,赵幼薇却重生了,回到了八岁那一年。既然命不该绝,那么这一世,自己一定要好好活。斗极品,虐渣亲,看着他们狗咬狗,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带着母亲种野菜,卖野菜,竟然也能发家致富,只是这莫名黏上来的帅气王爷是怎么回事?收?还是不收?
  • 海啸防范与自救

    海啸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说话怎样才能滴水不漏?如何办事才能顺风顺水?在何时应该激流勇退?在凶险的局势面前,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翔实地讲解了中国历史中的99则生存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而言,这些生存智慧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绝色王妃斗苍穹

    绝色王妃斗苍穹

    冷如风,冷家废材五小姐,在被掩埋之际,天变异象,死而复活,二十一世纪女杀手冷如风重生异世,从此废材已去,天才重生,妖娆如她,狡黠如她,腹黑如她,狠辣如她,且看魔女冷如风如何在异世笑傲天下斗苍穹。
  •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吃点苦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句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名言”,但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它只适合用于某种特殊的场合。对今天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中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所以,还是应该让他们吃点苦的好。要知道,不让孩子吃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尽管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并没有把这种教育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 情迷妖孽师兄:闺秀来袭

    情迷妖孽师兄:闺秀来袭

    “上穷碧落下黄泉,不管你去了何处,我必随了你去的……”他情意绵绵道。“上天我恐高,入地我怕脏,咱小孩子家家的,便老老实实地在地面上待着吧!”她踮着脚尖,拍了拍他的头道。她,本是娇娇弱弱一闺秀,奈何爹爹不疼、哥哥不爱,竟将她送往荒山野岭去拜师。奸师父笑里藏刀将她哄,众师兄恃强凌弱把她欺,妖孽皇子仗势欺人将她骗。“容儿,你忘了我吧……”什么?还想甩了她?他敢!且看她心思细腻降师父,智勇双全斗师兄,浓情艳意驭夫君,风光无限霸天下!
  • 凌霜梅缘

    凌霜梅缘

    凌霜,从小没有父亲的她,长大知道自己父亲的身份后,为了找他问一件事,在与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安王小世子的帮助下,终于进宫了,却不想第一天就被太子刁难,没过几天又被父亲的侧夫人打了屁股,她还会认他父亲吗……
  • 我学会了龙珠里的气

    我学会了龙珠里的气

    携带着龙珠里的气进入现实世界,凭借着沙雕网友们的众筹之力,把气的运用,繁衍至巅峰!“老孙,你看我手上的这个又圆又大的气功弹,像不像你上次欠我的那五十碗兰州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