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月后,黑猩猩们对珍的出现终于习以为常。甚至珍坐在黑猩猩身边,它们也爱答不理地懒得看她一眼。她一天又一天轻手轻脚地接近黑猩猩群,她仿效黑猩猩的动作和呼叫声,使她能够和它们有一定程度的沟通,仿佛自己也是一只母猩猩。她惊人的耐心终于获得了黑猩猩群的信赖,为它们所接受,融入了它们的群体之中,也为自己能够近距离接近黑猩猩做研究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多年的观察研究,珍·古道尔发现黑猩猩能够使用工具,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因为在此以前大家认为只有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她发现黑猩猩使用细长的树枝从白蚁窝洞口插进去,以便用树枝沾出白蚁来吃。与此同时,她还发现黑猩猩是杂食而不是过去所公认的素食性的,因为她见到了黑猩猩吃其他动物的肉。
几年之后,也就是在1965年,珍对黑猩猩群体生态学的观察和研究成果使她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珍·古道尔小姐曾经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并被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副教授。至今为止,这位女科学家领导着“珍·古道尔研究所”仍在研究、保护野生和笼养黑猩猩等方面进行着不懈努力。她和她的助手们对黑猩猩的实地观察已进行近50个年头,这是人类迄今历史最久的一项动物研究,珍·古道尔的发现也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五十年如一日,珍·古道尔可以说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于黑猩猩的研究之中。日复一日地观察,年复一年地研究,她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一心一意地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孜孜不倦地努力着,终于抵达了成功的彼岸。
所以,我很肯定地告诉你,热爱你所热爱的领域,不因暂时没有收获就抱怨命运不公,不因孤寂而自我放弃,也不因危险而退缩,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必将引领你走上成功的道路。这是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领域,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为薪水以外的东西而奋斗
据我观察,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就应该得到重用,得到丰厚的报酬。他们喜欢在工资上互相攀比,似乎工资成了衡量他们一切的标准。于是当自己的收入不如别人时,不公平感就油然而生。
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不会很高,于是他们有很多怨言。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
这样一来,他们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以报复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那结果就是他们一直生活在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生活模式中,那么最后他们也无法去获得成功。
只为薪水而工作,并不是一种正确的职场思维,在他们的思维中没有更高尚的事业要求,仅仅只有“薪水”而已,那么他们的脑中就不可能空出位置去有所创新,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最后受害最深是他们自己。
而据我所知,世界上很多人,在拥有了毕生都用不尽的财产后,依然努力去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如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1亿美元,他们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的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美国维亚康姆集团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退休、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公司业务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
毋庸置疑,这些人,有足够的金钱让他们无需为自己的生活担忧,并且可以过上很奢侈的生活,但其实呢?他们比我们这些平常人更努力地投身于他们的事业。为什么呢?其实他们所寻找的并非是金钱上的满足,而是渴望着从事业中学到那种面对失败后依然可以重新站起的力量,那种自己必须付出的责任感,那种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成人思维,所有这些思维上的获得就足够他们去充实他们的生活。
而一些心理学家也发现,金钱的获取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我们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报酬中的一种。我曾请教了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士,我问,如果你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我可以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认为,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从事即便酬劳不多,但也愿意认真做下去的事业,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为之付出自己全部的热情时,相信金钱、成功也都会尾随而至。
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6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训练,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对他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成为千万富翁的道恩斯退休后担任南方政府联盟的顾问,年薪只有象征性的1美元,但是他仍然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因为“不为薪水而工作”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种习惯。
人们常常会想那些职位低下、薪水微薄的人,忽然间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看起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常常遭受人们的质疑。但实际上,当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时,没有将其归因于不公平从而放弃努力,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而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正是他们晋升的真正原因。
所以,在职场上我们应该坚守着“不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如果在坚守这个原则的同时,我们能够将自己的热情全部投入到我们所做的事中的话,我们必然可以得到比原来设想更多的利益,也许有时物质上并没有,但是在精神上,我们肯定会大有收获。如果对于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投入自己所有的热忱、友善,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不计报酬的话,我们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把眼光落到丰厚的报酬上,而不是专注自己的事业。但假如我们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生计,而是有更高的追求,在对待自己的事业时,一定要尽全力,积极进取,无论你的报酬是多是少,因为这样的工作作风常常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总之,不公平能不能离你而去,成功之门能不能为我们打开,关键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开启它的钥匙;而要想拥有这把钥匙,并不是意味着只要拥有了金钱,我们就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实际上,这把钥匙正是我们对自己事业的专注。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我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这样说:“为了成功,我曾试了不下千次,可就是不见成效,命运对我真不公平。”但这句话是真的吗?值得我们去相信吗?如果真的要选择的话,我想说的是他们并没有试过上千次,甚至于有没有十次都颇令人怀疑。或许有些人曾试过八次、九次,乃至于十次,但因为不见成效,结果就放弃了再试的念头,那结果只能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流芳百世。
一本《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书,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风靡整个世界的书,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德鲁·格鲁夫及该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英特尔公司有一个非常流行的鱼缸理论:当你把鱼放在一个方形的容器里,因为有死角,鱼就会待在角落里呆滞不动。但当你把鱼放在一个圆形的容器里的时候,鱼会感到压力,就会不停地游动,直到筋疲力尽。这个理论正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名言的真实写照。
正是格鲁夫,多次带领着英特尔走出困境,创造了每年给投资者平均44%以上的回报率。他重新定义了英特尔,使之从制造商转变为业界领袖。
格鲁夫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追求成功的偏执个性,更可贵的是他对待工作的严谨求实的作风。他认为很多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身体力行者却寥寥无几,很多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把新问题当做老问题来解决,不调查、不了解,忽视了问题的变化。因此,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企业内各部门经理不要怕琐碎和麻烦,要对外界的情况变化“了解、再了解”。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始终是非常执著,越是困难的问题,他越是努力寻找答案。
对于他所指的偏执,并不是一种怪诞的行为,更不是心理变态。他只是想告诉世界,但凡追求成功的人,都必须要具有两个必备的特质,那就是对正确理念的不懈坚持,对完美的不断追求。这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执行者的执著。
格鲁夫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做到他所说的偏执,我们就必然可以如他一样成功。而一个人一旦成为了思想上的偏执者,一旦对正确理念坚持不懈,执著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的话,他就必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社会而言必然会有所创新,对他个人而言则必然会成功。
偏执,就是不按常人的思路前进,而是沉迷于一处,执迷不悟,一股劲地钻下去。这样的人,内心的激情像炉中的一团火,呼呼地燃烧着。所以,在常人看来,他们简直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甚至是疯子。偏执,源于自信,不自信的偏执是顽固;偏执源于坚强的意志,否则,不是被外界的压力击倒,就是被自己打倒。成功者往往偏执。偏执的程度如何,也决定着成果的大小。顶级的成功者,往往是偏执狂。
有一个雕刻家,自从爱上这一行后,从来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
每当有作品需要创作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铺里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他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
他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但随着从事雕刻工作的时间越长,他越来越无法跟人沟通。在创作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在场,就能完全扰乱他的情绪。他必须要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
他最大的痛苦不是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而是需要为生活琐事忙碌。
他以前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到后来,他无法容忍自己作品出现微瑕。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就会放弃整个作品,转而另雕一块石头。
所以,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作品很少。
他的名字叫米开朗基罗,一位天才的雕刻艺术家。
几百年前一个下着雪的早晨,名声威震欧洲的米开朗基罗很早就出门了。他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城里教堂的主教。主教惊讶地问他:“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
“上学院去。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他回答。
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一天,他所在学院的学生们还在有火炉的房间酣睡,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却“吱呀”一声打开了结着冰花的工作室的门。
人们常在问“成功是什么?成功有无止境?”。也许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成功有时是一种偏执状态的果实。引用马克·吐温的话:偏执者与神离得最近。对于我们而言,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达到痴迷忘我的程度、达到偏执狂的地步,那我们必然会有创新的思维,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但是,在迈向这个梦想的征途中,大多数人半路停了下来,或者说,在小小的成功里暖融融地停了下来。只有那些偏执狂,夜以继日,不顾世俗的善意劝说或恶意嘲讽,一头撞向南墙,结果他把墙撞了个大窟窿。于是,成功就在墙的那边向他微笑。
正如格鲁夫所说“我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格言,而他所说的这句话不光适用于他的企业管理,同样适用于生活和人生。偏执造成了不平衡。人类的发展过程总是在一个平衡被打破后形成一个新平衡的过程中完成,如果这种过程完成的次数越多,人的成长也就越快,而一个偏执的人就难于在某个平衡状态中保持下去,因而他在连续不断地打破旧平衡,形成新平衡,又打破旧平衡,又形成新平衡……如此不断去进步,不断去创新,从而不断地走向成功。
安于现状会埋没你的才华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常常满足地对自己说:“我现在这样的生活也不错,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也还过得去,这样就可以了。”如果你这样想的话,很遗憾,你的人生就只能是这样的。当环境变化的时候,你往往会遭遇到所谓不公平的待遇,并且这时候你常常会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