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8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五年中考作文综述——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分析及趋势预测

一、中考作文命题分析

在每年的中考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无论就地域,还是概率,甚至是分值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中考作文历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它占据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而且还承载着更多非考试因素的其他社会性功能。以前,基本上是命题作文一统天下;后来,话题作文所倡导的“三自(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模式给了每个考生极大的自主权,使他们能扬长避短,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地完成一篇篇张扬自我个性的文章。但同时,话题作文的实施也面临诸多尴尬。近五年的中考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引发了作文教学和写作中的一些新问题。例如,表面开放,实则封闭;命题假、偏,要求矛盾;紧跟形势,道德拷问;抄袭严重,影响甄别。在此情形下,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开放”仍然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则。那么中考作文命题如何在坚持开放性的大前提下,寻求“开放”和“限制”的最佳交叉点,既给考生以充分的写作空间,又有一个合理的规定维度,正是近五年追求的新目标。因为写作质量的高低,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评估,所以,各地在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思想上,不断推陈出新。纵观全国各地近五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其总体走向就是:突出人本,贴近生活,发展个性,鼓励创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淡化作文审题,强调真情实感

纵观近五年中考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没有设置审题障碍,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以安徽省中考为例,2011年中考是材料提示性的命题作文《在我们这个年龄》,这种命题形式的作文,给考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审题障碍;从2012—2015年(2014年命题作文除外)就逐步向半命题过渡:《____在其中》《那段____的日子》《难忘那____的眼神》。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解决了审题障碍,解除了思维束缚,释放了情感抒发的空间。作文命题的形式丰富多样,选题大多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主题积极健康,着重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有利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

(二)淡化文体要求,充实写作空间

近五年中考作文在文体上没有明确要求,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极为广阔的写作空间。例如,2011年武汉市的中考材料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012年义乌市的半命题作文《那是一本____笔记本》,活跃性就更大了,根据所填的词语,补充完整题目后,既可以写说明文,也可以写记叙文,还可以写抒情散文,再可以写成议论文;2013年宁波市的命题作文《2013,我的夏天》,同样可写成诗歌(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记叙文或抒情散文;2014年天津市的《我心灵的甘露》和2015年济南的材料作文等。这些命题都切合学生年龄段及认知特点,既是对以前生活的盘点,又是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三)命题稳中求变,形式变中求新

近五年的中考作文虽然都是相对稳定的命题作文,但其形式多种并存,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极具新意。2013年台州市的命题作文《这就够了》和《这还不够》,是二选一的形式,学生在选择上可具自由性,这在考查考生的立意选材方面是一个难得的创新;2015年东营中考的半命题作文《向____鞠躬》,这类命题便于学生在补题上以写“感受”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切入点小)为上策,极具操作性;还有2015年德州的半命题作文《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伸缩性特别大,灵活性特别强,就范围而言,可涉及家庭、学校及社会;就对象而言,可涉及个人或他人;就内容而言,可写人,也可以写物;就体材而言,诗歌也可,记叙文也好,说明文也行。总之,命题者为了张扬学生个性,在命题方面以学生为本,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不断求新探索。

(四)注重情感哲理,触发价值思考

作文命题既保持了健康格调,又关注了考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感悟人生。这很符合考生的自身认识的规律,自我审视的情感价值。人情味更浓,生活性更强,涵盖理性,看重思辨,呼唤“理性”的光芒,关注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关注心灵的自我修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以理性思辨为目的,发掘考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思辨能力。近五年作文都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2015年福州的请以“让”为题目,明确地揭示了“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2015年黄冈市的《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样体现社会价值、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外在价值观的灌输;2015年湖南株洲的命题作文《____让我与以往不一样》,更为鲜明地引发学生对人间冷暖的思考,强调“我对生活的体验”,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审视精神家园。

(五)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

近五年作文,在命题思想上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鲜活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无论是对作文的立意还是选材,或是写作要求,一般都很关注社会热点,如2011年淮安的《面对规则》;2012年绥化市的话题作文(文题二)《凝视》;2013年浙江台州市的命题作文(二选一)《这就够了》《这还不够》;2014年上海的《这里也有乐趣》;2015年枣庄的材料作文等,都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二、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一)趋势预测

2016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根据近五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主要特点看,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1.追寻社会热点

作文命题将继续为考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内容将更加贴近中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生活,重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2.力求命题形式灵活

2016年中考作文将仍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命题、半命题作文和材料提示性作文可能为命题人的首选;考“一小一大”(少数省市如2015年山西省除外)作文的可能性不大。

3.淡化文体要求

不设置审题障碍依然是命题人所遵循的原则,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4.倡导写作创新

从文章立意到题材选择,从写作思路到布局谋篇,从语言表达到技巧运用,都提倡同学们大胆创新,写出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作文,鼓励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作文将会获得高分。

5.注重思辨能力

重视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创造性。学会辩证思维,提高思辨水平。

6.坚持稳中求变

2016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将仍坚持“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稳”是前提,“变”是一种趋势,将在“稳”中完善创新。

(二)备考策略

1.明确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写作要力求有创意,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应对策略

(1)审题:把握写作指向,从多角度多层次审题。

(2)构思立意: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别出心裁,不落俗套。可掌握几种构思立意的有效方法:①以小见大式构思。②发散聚合式构思。③设问激趣式构思。④线索串珠式构思。⑤文题呼应式构思。⑥抑扬式构思。

(3)开头和结尾:开头技巧:①开门见山。②悬念式开头。③创造典雅的环境。结尾技巧:①前呼后应,首尾圆合。②画龙点睛,卒章显志。③巧妙设问,启人深思。④简单明快,戛然而止。

(4)选材:在平时要注意“广积累,多搜集,多观察,善思考,细体验”,旧瓶装新酒也好,借鉴运用也罢,注意掌握选材的一些出彩技巧。

(5)结构:①模式化结构。②段首主旨句结构。③上下勾连、过渡照应结构。④外显结构,如小标题、一个词、一句话等来引领。

(6)语言:①用经典词语传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②用美妙修辞,营造语言亮点。③用诗词入文,彰显语言魅力。

(7)书写:具体要求是书写规范,以楷体为主,一字一格,标点占格,标点不另起一行开头。每段开头空两格,一篇文章依内容分段等。

同类推荐
  • 教你学谚语(上)

    教你学谚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启迪青少年科学幻想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科学幻想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中学生作文资料大全

    中学生作文资料大全

    本书共分十篇:学习成长篇、道德品格篇、生活实践篇、热点时事篇、天文气象篇、时序节日篇、山水风光篇、动物植物篇、建筑交通篇、亲情友情乡情篇,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写作主题和内容,而且下分81 个类目,每个类目大致有“相关题目”、“构思指要”、“成语谚语”、“名诗佳句”、“典型事例”、“最新素材”、“阅读链接”等内容和项目。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才是广播影视事业的第一资源。为提高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广播影视人才培训工作,我们针对当前广播影视岗位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组织编写了“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
热门推荐
  • 姜厨师的偷渡经历

    姜厨师的偷渡经历

    连续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姜厨师终于走进了那家向往已久,且又神秘莫测的外国领馆签证室。 姜厨师是申城一家大宾馆的高级厨师,近年来受出国潮的影响,希望到国外去一展身手,图谋发展。 这间房子并不大,里面坐满了等待签证的男女青年。签证室设有五个接待窗口,每个窗口外面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姜厨师排在末尾默默等待。“你好,请把材料拿出来。”签证室窗口里的签证官员低头对姜厨师说,眼睛没看他。 姜厨师连忙拿出自己的申请材料,并且郑重其事地打开自己的特级厨师证书。
  • 天生悍妻命

    天生悍妻命

    穿越后被卖为通房的慎芮,面对蛮横的正妻,‘惧内而贪心’的夫君,满肚子小算盘的深宅妇人们,还有顽劣的小叔子,小心翼翼,处处求全,仍避免不了被欺辱的处境……抗争不管用,逃跑总行了吧?“悍妇!”弓楠哀叹一声,含泪望苍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河殇

    河殇

    这是一部反映回乡知青生活的作品。本书描写了十三个人物,其中十个队员全部牺牲了。只不过,没有象过去那些高大全的作品一样,陷入千篇一律的美好高大的窠臼里,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生活中的“这一个”。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化的文学典型。他们的牺牲也绝不是为了革命和道义,不是为那时极其盛行的极左的东西,而是带着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轨迹走向了他们人生最为真实也是最为辉煌的终点。作品非常真实地描写了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场境。他们没有音乐,没有电灯,没有爱情,没有任何娱乐。但他们任劳任怨,苦中作乐,他们却有着非常好的人格素质,他们在那个时代书写了一曲慷慨悲歌的人生壮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染。
  • 你,不可替代(典藏版)

    你,不可替代(典藏版)

    《你,不可替代(典藏版)(四色彩图版)》内容简介:一粒种子何以长成参天大树、沐浴阳光、经历风霜雪雨四季轮回?一颗心何以走向强大、书写精彩、迎来辉煌人生?通过与这些大师级人物对话,王丽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直击心灵的人生感悟和让人深深感动的传奇故事。
  • 庶女倾城:天才神医四小姐

    庶女倾城:天才神医四小姐

    前世,她曾是洛城人尽皆知的废材,一朝转运误食金凌丹,诱发体内潜藏的光系魔法,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天才,却怎料那只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为了心上人,她冒险,废掉一身能力也在所不辞,可惜我心照明月,君却将她当鼎炉,用完就扔。重生而来,她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废材,更不是那个被人无限利用的鼎炉!这一世,她要成为强者,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貌似有个死皮赖脸的男人总是出现在她身边“少爷!少爷洛姑娘貌似拿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冲着这边来了……”“定是想我了,少爷?快躲躲吧……”“不用了,她舍不得……”话音未落,某侍卫便看着自家主子已经化作天上的星星,不见踪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蚀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
  • 医学院里的诡异事

    医学院里的诡异事

    从医学产生、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科学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人类与神明的战争史。人们现在从不否认医学,却又不敢否定神的存在。而鬼神与医学也成了近亲,作为医生,我们在故事中也常常徘徊于神与恶魔两个极端之中。每个学校里都会流传一些奇怪的故事。医学院也不例外,而且往往比别的学校还要变本加厉。毕竟医学院本来就是一个多事非的地方。而医院更是一个个生命“来”“往”最为频繁的场所,是链接生与死的中间地带,滋生了许许多多暧昧不明的传说……
  • 重新定位(经典重译版)

    重新定位(经典重译版)

    中国正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以及对创新的需求都意味着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价的产品,而是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员工收入、环境保护和其他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认知,如何应对国内及国际上无处不在的竞争。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 寿衣

    寿衣

    表姐送我一件礼物,我打开后,竟然是一件死人才会穿的藏青色寿衣,我急忙扔进了垃圾桶,可是,这件寿衣却总是悄无声息的穿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