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0100000009

第9章 世界因我而不同——古代汇率战争史(1)

从古至今,汇率自一出现,就在人类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虽然在没有货币的漫长岁月里,连现代意义上的贸易都不曾有过,更不要提汇率了。即使在货币出现后的初级阶段,现代意义的汇率也未出现,而这是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远行去交易的欲望和能力,因此也就没有双方都能认同为有价值的货币。汇率真正开始产生作用,是在货币发展了一段时间、贸易开始兴盛的时候。但汇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生就和“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一样风华正茂。现在就让我们追溯到货币初始之际,看看汇率是怎么从有到无,成为一股左右人类文明的力量的。

一、远古汇率:“倒儿爷”帝国

在中国和印度,最早使用的货币就是贝;中国现在很多和钱有关系的字里,还能找到“贝”字的痕迹。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内陆地区贝的数量比较有限,因此贝作为装饰品本身价值就很高。另外,贝和金属不同,不需要炼制,直接从海边捡来就能使用。而且,当时的交易量比较小,所以即使贝数量不多也足够用。在中国,即使到了周代初期,经济模式依然以自给自足的小农模式为主,贸易量很小。在这个阶段,虽然有了货币,但易物也非常盛行,所以在周朝允许用币帛一起纳税。就因为货、币兼用,所以在中文中我们依旧称这种交易工具称为“货币”。

再往后,大家会制造金属了,于是金属开始大量成为货币进入流通。金属的好处是,除了满足上述三个要求以外,还可以人工制造,因此不会像贝那样,数量受到自然的限制。早期金属的制造,依然有着浓厚的实用色彩。春秋战国的三大货币中,布帀(农具,多出自中原农耕地带商业中心)、刀币(武器,多出自东北渔猎地带,多为齐燕物)都脱胎于工具。

用了金属,货币单位也从数量变成了重量。古书提到的赐金多少斤,其实说的是铜;铜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可以被用来制作工具,特别是武器(《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因此赏铜不但是给钱,也是上面信任你不会作乱。一般来说,中国在春秋战国之际,贸易还很有局限性,大多数交易都是在当地完成,因此铸币行为也都是各个城池自主安排。大多数城池同时有数种货币存在,有的贸易特别兴旺的地方货币种类更多。但此时还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汇率,人们评估货帀的价值,主要还是依靠重量和成色。

中国铸造钱币的时间大概和西方同步。公元前600年左右,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吕底亚王国开始用贵重金属铸造钱币,这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钱币,而同时期中国周定王时期也已有钱币了。和中国一样,西方的希腊等地也是各自城邦单独铸造钱币。不同的是,希腊人为了做生意满世界跑;虽然当时他们世界的概念也就地中海一带,但毕竟还是有了“跨国贸易”,这样他们自然也就接触了更多种类的货币。在这些最早期的国际贸易中,两国商人在计算货币价值时,和中国一样,以重量和成色为单位。

希腊人这个时期多用金币。他们之后的罗马人借鉴了这种模式,并加以发扬光大,同时发行了金、银、铜三种不同钱币,一直使用到了中世纪查理大帝时期(公元8~9世纪)。

中国虽然在春秋战国也可使用黄金,但大多数黄金被用做储备。只有楚国因为产金,所以发行了金币。后来秦朝统一天下,货币也终于被统一,环钱成为唯一的官方货币,并在以后断断续续沿袭了两千多年;其他交易物则被淘汰为装饰品。秦朝还率先采取了金本位制,而后来汉朝取代秦朝后,也继承了金本位的制度,以黄金作为储存手段。

从此,几乎全部的文明社会都已将贵重金属设定为货帀。同时,大家也已经有了远行去贸易的能力。现代意义上的汇率也是由此兴起的。

***

使用贵重金属对当时的贸易很重要,是因为当时的国际贸易还没到“当地消费”这一程度。在现代如果进行了一笔国际贸易,我们可以把外币带回中国,然后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等着换外币,然后去国外花的人很多。但远古时则不同,他们长途跋涉一次不容易,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半载,路途中又风险极筒,可能因为各种可能性失去生命(盗贼、天气、迷路、疾病)。因此这些远行的商人们千里适适到达目的地后,当地的货币对他们来说价值不大;他们把这些钱带回去,家乡未必还有愿意过来消费的人们,因此没有什么人会愿意拿手中的当地货币和他们换这些异国他乡的货币。

所以这种交易从本质上和现代的国际贸易还是不同,远没有倒鞋的中国人和倒电脑的美国人交换各种货币便捷。由于路途遥远,当时的商人最喜欢的是两个地方差价最多的商品以及在世界各地都能通行的货币,这样他们荣归故里后才能直接消费。所以,各地黄金以及银子等贵重金属的盛行,对他们来说正合适,可以直接往家搬,搬回去就能花。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基础,在国内继续流通铜钱。但是在国外贸易时,汉朝人使用的货币则是黄金。和现代一样,当时外国的进口品也比较稀罕、价格很高,因此最早消费外国奢侈品的是上层阶级。在封建社会,最上层的就是皇帝,所以中国最高级的异国奇珍异宝都是上贡汉代皇帝的。这些专供皇帝使用的外国货物种类也很多,计有大宛宝马、明珠、印度宝镜等。但和今天不同,当年不购买国货被认为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因为通过国际贸易我们引入了好的洋玩意儿。《盐铁论·力耕篇》就说:“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美胡之宝也”。但究竟这番言语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肺腑之言,还是“砖家”在猛拍皇上马屁,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和中国做生意的对象包括西域诸国,其中有中东的安息国(即波斯帝国),以及更远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另外还有南越、印度、锡兰等地。除了购买奇珍异宝以外,中国人还喜欢购买玻璃,因为当时我们还不会制作玻璃。而我们输出的货物主要是丝绸,货不够置换玻璃的时候,就用黄金填补(如果现在有时光机器,我们现在用人民帀去施华洛世奇扫货,再去汉朝换金子,估计很快就比盖茨有钱了)。等丝绸到了罗马之后,对方付出的除了货物外,支付的货币也是黄金。由此可见,在当时黄金就已成为了世界通行的货币。

虽然是同一种货币,但当时罗马和中国的金价其实并不相同。中国金价相对便宜,而银价则相对高,当时金银的比率大概是一比五。而罗马的金银比率大概是一比十五。因此除了在两地做倒爷卖玻璃、丝绸以外,炒汇也是一个收入颇丰的选择。当时东西的贸易基本上被波斯人所垄断,而中国和罗马之间的金价价差也被他们所利用。和其他中东以及中亚的国家一样,波斯当地使用的是银币;这样一次交易下来,他们能够通过向汉朝销售玻璃以及奇珍获得暴利,卖丝绸到欧洲又能赚一笔。更妙的是,波斯人把中国的金子带到罗马,换成银子后,银子等于凭空多了三倍,因此利用中欧两地金价的差额,光通过倒货帀他们还能多赚取三倍的利润。这种利用两地货币的差价大赚特赚的行为,是黄金白银通行的这一千多年里的主题。当时在波斯占有统治地位的帕提亚帝国能够成为一个和罗马帝国势力不相上下的大国,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中欧两地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以及中间的高额利润。但利用倒货币发家的,帕提亚帝国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

由于外贸数额逐渐增大,中国的金子消耗了很多,多用于和波斯的海路、陆路贸易,以及和拜占庭的陆路贸易。西汉后,海上贸易更加盛行,即使到了两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贸易也不曾停止。由于贸易昌盛,中国后来不但金子少,银子也少,金子都给了用金币的拜占庭,而银子则给了用银币的波斯。

后来由于生产丝绸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利;为此,我们也开始经营多样化,基本上什么都做,贸易额越来越大。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内战乱不断、货币混乱,加上各种国外金银币货源充足,中国很多地方甚至只愿意用外国币,而不收本国钱,以免因为国内货币不靠谱,造成贬值。从这一点上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有了近代美元化的风范,主动将自己波斯化、拜占庭化,以避免货币失去价值。

***

对外帀的依赖一直延续到了隋唐,是大唐盛世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唐朝政权稳定后又开始统一规格铸造铜钱,因此铜钱再次成为国内的货币。但在和西方贸易时,对方仍要求用金银支付,因此金银依然是中国外贸时使用的货币。中国从此又回到了双轨制:铜对内,金银对外。

唐朝的金子很多,一部分是来自北方黑龙江一带的开采,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海上贸易。当时唐朝的主要贸易伙伴有波斯、印度以及本身产金,素来以多金闻名的南洋及大食国(即阿拉伯帝国),所以金子滚滚而来,根本不成问题。唐朝的银子也经常被拿来当对外货币使用,这主要是受中亚影响。中亚地区银子很多,因此流通的也是银制货币。唐朝在与他们交易时有时投其所好,直接付给他们絹帛,而在绢帛不够时就会用银子来计算。

唐朝外贸路途很多,像波斯、大食等国既有陆路贸易,也有海路贸易,岭南、福建、扬州等地皆有外商,都城长安也有不少,但其中广州人数最多。即使到了唐朝后期国力衰退之际,广州的外国商人仍数以万计。据说黄巢攻陷广州时,被杀的回教徒、犹太教徒、基督徒、拜火教徒就有12万人。而福州则是中日贸易的中心。

唐朝的国势是如此之盛,以至于除了金银,波斯和日本以及西域诸地也可直接使用唐朝铜钱结算,因为这些商人意识到他们日后反正还要回长安消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唐朝已经有了中美鞋和电脑贸易时汇率结算的雏形了。另外,唐朝铜钱也作为官方货币在这些国家流通,这就等于扭转了当年的局面:中国不再被别人波斯化、拜占庭化,而是外国开始被大唐的铜钱“唐钱化”。另外,唐朝使用的汇票“飞钱”更是已有了纸币的雏形。

但在汇率方面,唐朝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将其职业化,并利用汇率获得了大额的财富用于支撑起这个巨大的帝国。当时的长安为唐朝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是各地外商向往之地,很多外国商人直接长期驻扎在皇城里。而当时的汇率不规范,每个外国商人从本地带来的货币自然各有不同;另外,即使是中国本地人货币也不一定就一样,因为唐朝的货币是由各地的铸币局负责制造的,没有中央统一的规格。这样一来,长安城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货币,龙蛇混杂,因此使得当时就开始有专门从事兑换行业的商人组织以及金银店从中渔利。而这些商人通过汇率赚取的利润,就像血液一样,在中国境内不停流转,创造更多的财富。

虽然获取的财富同样惊人,但唐朝时的兑换和波斯人的手段有着很大不同。在汉朝时,金银更像是货物,波斯人套利的方法和利用货物差价赚钱没什么区别;而唐朝的兑换是由于各国贸易频繁,此时的金银更像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即我拿了外国的钱是因为将来我出国消费比较划算),因而这些货币的兑换和换算也更像现代意义上的汇率。

除了唐朝以外,另一个通过汇率获得极大利润的国家是阿拉伯帝国。统一了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取代了波斯人成为唐朝与西欧贸易的中介。西欧当时生产力比较低,查理大帝时期虽然可以通过阿拉伯中介得到中国货物,但只能输出金银而无产品,因此阿拉伯人做生意的利润极高,从中国倒腾些东西过来就能换到金子,稳赚不赔。除了贸易的巨额利润以外,阿拉伯人继续利用中国银贵金贱、欧洲金贵银贱的传统从中大发横财。汇率产生的利润是阿拉伯文明兴盛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依靠着贸易和汇率产生的财富,阿拉伯人打造了和唐朝不相上下、欧洲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巨大帝国。

***

虽然,汇率是缔造帝国的一大功臣,但在此时仍是一种筹募资金的手段,和贸易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其对经济的重要性还不能完全体现。汇率真正开始展露其能兴国、能亡国的真面目,是在宋朝。而其不幸的受害者,是金国;它成为汇率击溃的第一个帝国。

二、第一场汇率战争:比将军更强大的纸币

俗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朝也不例外,最终盛极而衰。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唐朝虽然靠和胡人贸易发了财,但败也是败在安禄山、史思明两个胡人手里。中国由此开始进入乱世,外贸生意虽然还在做,但已不是核心,因为对老百姓来说,还是活下来比较重要一些。再说五代十国中各国都发行了不少货币,搞定自己国内的汇率换算都难,更不要说影响国外了。

但赵匡胤创建的宋朝对当时混乱的时世很难说是一剂猛药。宋朝虽然文化兴盛,但征战真的不是外族的对手。在货币政策方面,北宋货币体系复杂,有纸币、铜铁钱、白银在国内同时流通,而且各个地方各自为政,都发行不同的货币,只有银絹为全国通行。因此在汇率方面,宋朝初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决内部矛盾上,大家都想利用国内汇率的不同发财。

同类推荐
  •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您的企业从无到有用了多少年?从小到大用了多少年?高速成长还能保持多少年?创业,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快速地从小到大、再到更大的过程!中小企业如何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快速成长企业如何保持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实现稳定过渡?企业如何在转型之后迅速实现高成长?
  • 成功的本质

    成功的本质

    1850年,贫穷的苏格兰移民小男孩安德鲁找到了一份周薪2.5美元的工作——当小信差,他感觉自己进了天堂:脚下就是梯子,要不断向上爬!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突然顿悟:他已经不需要更多财富,“在巨富中去世是可耻的”。他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
  • 货币论(全两册)

    货币论(全两册)

    通货膨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

    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是全球职场中高层管理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世界上最一流的高管并非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而是培养一群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你只需做20%重要的事,其余80%的事都可以交给他们。《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以世界500强企业都在运用的团队管理法则为基础,针对如何建立领导力、完善制度、高效沟通、科学考核、执行力、时间管理等团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简单、高效、实用的解决方法,教你打造最强团队,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和业绩双赢!
  • 责任心是管出来的

    责任心是管出来的

    本书以解决企业员工缺乏责任心这一问题为主线,通过对“责任心是管出来的”这一论题的阐述,勾勒出一套完整的责任心管理系统,就员工的责任心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系统的赢得员工责任心的经营策略。本书更多地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是一本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指导手册,也是一本企业管理培训读本。
热门推荐
  • 旗袍旗袍

    旗袍旗袍

    1931年,民国第一杀手、“斧头帮”帮主王九洲不满国民党的抗日态度,决定刺杀蒋介石。不巧情报泄露,在生死关头,王九洲被爱国青年梅月堇、岱春风、孟惜之所救。梅月堇崇拜英雄,王九洲爱慕美女,两人暗生情愫。梅月堇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梅默庵,在父亲的反对声中,她毅然选择了跟随王九洲。但她始终无法摆脱跟父亲血肉相连的亲情,如同她无法割舍对王九洲的恋情一样。暗恋、嫉妒、色诱、纵欲、恩爱情仇,她究竟何去何从?岱春风和孟惜之加入了王九洲的劳工会馆,三人结拜为兄弟,一起杀汉奸,也一起爱上了梅月堇。
  • 名门嫡妃

    名门嫡妃

    为了嫡亲的妹妹,亲生娘亲将她推入宫门。为了美貌的宠妃,痴情帝王将她送与他人。一朝身死,重生的李妖儿魅惑一笑,既然天生带妖,她何苦学那闺中的良妇。恰逢天下纷争,她有心做枭雄手中的花,既然被世人称作妖女,她便发誓要用倾城之姿魅惑众生。
  • 田园小夫子

    田园小夫子

    虽是养女,可身为家中长姐,本来只是想着养大幼弟,可是天不遂人愿,秀才老爷看上她也就罢了,怎么一个不小心还救了一个王爷,顺便还救了一座城池,好吧好吧!这些都不是事,那个老头你说什么?你知道我亲爹在哪?不是吧,亲爹还是个流放犯……
  • 书法辑要

    书法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你的委屈,终成治愈(精装纪念版)

    你的委屈,终成治愈(精装纪念版)

    每两个人之间就有一场博弈,每一场博弈都在寻求平衡。我们和熟悉的、陌生的人构成纵横交错的网,我们同时在和无数人玩跷跷板。54个小故事,54次和另一个自己从博弈到言和的内心体验。这里的冲动、不平、失望、心慌、委屈,你都有过。时间的大风吹走砂砾,剩下闪着光的治愈和希望,正是留给你的。有一天,蓦然发现,那个给你委屈的人也悄悄给了你治愈,那个和你博弈的人也自始至终陪伴你。这才是真相,也是生活的希望。
  • 锦衣之下(任嘉伦、谭松韵主演)

    锦衣之下(任嘉伦、谭松韵主演)

    同名电视剧由任嘉伦、谭松韵主演。朝廷十万两修河银款不翼而飞,六扇门奉命协助锦衣卫一同追查。女捕快今夏不乐意了,前脚被锦衣卫抢功,后脚还要受其差遣。锦衣卫大人陆绎什么来历——当今锦衣卫最高指挥使之子,与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当朝首辅严嵩相交日久。顾及私心,亦为辨清敌友,她无意间成了他手中的一颗棋子。弃她于深林,陷她于不义,追她入惶恐惊梦中,陆绎对她,究竟是惜才,是愧疚,还是情难自已?
  • 无敌捡漏系统

    无敌捡漏系统

    【都市灵气复苏】没人采集的杂草捡回来浇灌一下,竟是千年灵芝。没人狩猎的灵兽捡回来饲养一下,竟是蛮荒神兽。没人重视的废材妹子捡回来培养一下,竟是女帝血脉。锈迹斑斑的断剑,残缺破烂的卷轴,捡回来补一补,不是上古魔器,就是绝世秘籍。遗迹、秘境、拍卖会,甚至大街小巷……哪里能捡漏,哪里就有叶风的身影。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星星彼泪记

    星星彼泪记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烁…………璀璨夺目的星空,也代表这对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