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后 易重廉,生于1935年,主要著作有《中国楚辞学史》《屈原综论》等,并发表了大量民间文艺的论文,参与编写了多本诗词选集。
不拜权贵,不慕名利,立志要为国家出点儿力,做点儿事。但一路跋涉,一路坎坷,迄无所成,惭愧之至。1958年的“反右”斗争中,平日帮助我学习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的一位老师成了“右派”,我却反复批斗他,表示划清界限。因循果报,1964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遭遇到人生的第一场“批斗大会”,从此,“滚上来”“滚下去”的批斗大会我参加过不少于100场。接着就是一年的禁闭,四年多的监禁劳动改造,反复地吊打、反复地抄家,可以说,我和阿Q差不多,只剩下身上短裤不好脱下来了。我为什么不自杀呢?因为我想起自己在反右中干的那些事,苍天有眼,不让我尝尝“文革”的味儿,因果何以循环?民愤又将何以平息?但最令我欣慰的是老师不与我结恨,每年的重大节日都来电话问候,特别是我的八十寿庆,他还专程一个人远道前来致贺,令我感激涕零,无以自已!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欣欣向荣,人人心情舒畅。
40后 陈书良,生于1947年,号听涛馆主人。
江南世家子弟。“文革”失学,盐车长坂,衣食维艰。后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珞珈面壁,攻读旧籍,师从国学家吴林伯教授。吴乃民国大儒马一浮弟子,故良常以马之再传而荣焉。曾任湖南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后设坛高校,数次赴国外讲学,出版各类书籍73种。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文史馆馆员。
资乎者也先生,资质高旷,百务丛琐;而一心向学,精骛万仞。其杂文或感悟人生;或解析概念;或出儒入道;或拈花一笑。文翰翩翩,胸中无一点骄贵气,故笔下无一点尘滓气。读之如行山阴道上,美不胜收,醺醺然妙不可言矣!良不揣陋劣,谨负责任地向诸君推荐。
50后 姜贻斌,生于1954年。
当过知青、矿工、教师、编辑等。著有长篇小说《左邻右舍》《酒歌》《火鲤鱼》,小说集《女人不回头》《窑祭》《追星家族》《肇事者》《最高奖赏》《黑夜》《白雨》等十余部。现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笔者对生活的一些思考,可让人静下心来细读。
60后 木之欲,生于1967年。
曾经流浪,干过律师,短暂办报,开过餐馆,修习养生静功数十年,三度经历生死,一个习惯独立思考的阅者。
这是一本干净的小书,纯粹真实,不装不饰,俺喜欢!
70后 谭伯牛,生于1973年。
长沙人,近代史学者,尤致力于太平天国史、湘军史及曾国藩传记研究。著有《战天京》《天下残局》《湘军崛起》《盛世偏多文字狱》。
窃谓好文章应符合三条标准:一是言之有物,能够就事论事,而非一味抒情,空发议论。二是能近取譬,见微知著,从平常见出不凡,知其异而能求其同。三是修辞立其诚,词句从心底流出,自然避免了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的毛病。以此揆之,资先生的文集,庶几近之。
80后 曾文丽,生于1981年。
有幸参与《资乎者也》《资乎者也2》的文字校对及诸多前期工作,见证了一行行文字形成一篇篇文章,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观点。这种“鲜活生命力”不仅在于作者所谈所感均来自于我们日常最普通的所见所闻,而且在于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另类解读。
作为这些文字的第一位读者,每篇文章我都看过不下几十遍,却总有常读常新、百看不厌的感觉,因为每看一次,就会有新的触动和新的收获。这种曼妙的感觉,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另外友情提示:此书尤宜车上、枕边、厕中,偶拾三二。
90后 高璨,生于1995年。
青年诗人,作家。7岁发表作品,9岁出版作品集,大学就读于湖南大学。目前已出版诗集散文集十五部,代表作有《梦跟颜色一样轻》《夏天躲在哪儿》《第二支闪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