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刘琼女士游新疆带回来的礼物。前脑后脑可以分成两片,凹处又各雕一尊菩萨坐像,是其特点。
供养寒斋十多年了。其实未供也未养,只是搁在那儿未敢轻慢而已。因颈部又细又中分,怎么也放不稳,插在一只花纹色泽都极美丽怪异的木质笔筒上恰好。识中草药的朋友说,这是用大血藤制作的,来自云南。
刘琼也是云南人。九一年我参加五省市作家笔会的云南边贸之旅,刚到昆明,住进金凤凰饭店当晚,同室的文蒙(志强)兄约我同去附近公交车站接一个学生。他告诉我,这个女孩子曾借调《山花》做小说编辑,受一个男性投稿者追求。文兄对此人印象不好,怕女娃娃上当,私下做些调查,果然大大不妥。连忙向刘琼说明,并送她回昆明,了断此事。因此刘琼对文兄非常信任敬爱。
见面是一个朴素腼腆的女青年,一口柔和的昆明话。印象很好。我从小对云南极感亲切,因为安顺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黑大头菜、韭菜花、山柳红,我的小斗笠,都是来自云南。云南大马帮穿城而过,是小城偶尔一见的精彩街景。我有一位大山帅家的表舅,就是做云南生意的,我从他口里听到许多云南的奇异故事。例如说云南出一种袖珍小马叫“猫狸子”,又小又乖又跑得快,小孩都敢骑。我非常神往,求他一定给我捎一匹来。他哈哈大笑,连声应允。多少年后,忽然省悟:不就是“毛驴”吗?!西南人跟着北方口音说,就变成“猫狸子”了。后来二战爆发,抢修滇缅公路,小城哄传十二道拐难于上天,蟒蛇大如山丘等奇闻逸事,遂令我知道云南的“美丽、富饶、神奇”比徐迟先生还早,虽然这三词连用是他的首创。
刘琼坐了一会,约定趁明天自由活动,带我们去筇竹寺看五百罗汉堂。这也是我向往已久的胜迹。送她出宾馆,街灯照着空荡荡的大路,这里本来就比较偏僻,我们有些不放心。她笑说不会有事,昆明秩序很好。我们两个贵阳人听了,很是羡慕。
次日游筇竹寺,我颇失望于那堂罗汉彩塑,没想到这么小,这么世俗化。但沿龛慢走细看,渐渐认同了它们的生动和亲切。刘琼细心,又买了两本图册送给我们。进城道别后,我们就随团行动,未再与刘琼见面。但以后就时常通信联系,连她女儿梵梵也成了我家未谋面的好朋友。她曾两三次出差路过贵阳,来我家见面。有一次因梵梵想见戴伯伯,我们得到消息,说是直接去花溪了,赶快和妻子去花溪见面。刘琼的父亲是老军人,她从小住在军区大院里,见闻很不少。我常怂恿她写小说,但她胆怯少自信。有一次被我逼出一个写大院孩子的中篇《绿梦》,发在《花溪》上,省作协主席胡维汉特地打电话向我称赞这是篇好作品。
今年年初,我与老伴去大理过春节,归程在昆明停留两个半天,就想见见刘琼和老同学李必雨。住的饭店是事先托刘琼代订的。见到她,看去还是年轻,还是那么不惊不乍的,只是显然更沉静稳重了。梵梵已经长大,出去上大学了。
我要她陪我去看必雨。她说,市文联听说又搬得更远了,她也不熟悉路,时间恐怕也不够,于是只好作罢。然后一起到石屏会馆吃晚饭。所谓“一起”,包括我女儿女婿小外孙女和亲家母等人,坐了一大桌。我知道刘琼的脾气,事先就告诉女婿去埋单。吃完饭刘琼发觉,很生气,叫来服务员问责,怪她不懂事,竟收下客人的钱。逼着退款重收,才算作罢。这是头一次见刘琼生气。不过昆明人吵嘴,也比贵阳人谦让,要轻言细语些。
刘琼还送过我一件云南青铜器的复制品。造型很奇特:一只虎悬身于牛尾部,像是从后面扑来噬咬,而牛的前后蹄之间又横站着一头小牛,一直挂在两道房门之间的狭壁上。那年从大理回贵阳时,在昆明机场买了一本《云南文史博览》,见有此器的介绍。原来原物是一具案子:“一头大牛成案身主体,双角前伸猛击,牛头结实有力,劲峰突起,重心前倾。尾后一头猛虎上扑咬尾,势均力敌,雄奇平稳。别有生趣的是一头小牛在大牛腹下横住,纵横交错。虎动牛稳,动静和谐,充满生命的艺术活力。‘牛虎铜案’堪称云南出土大批青铜器之一绝,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我国青铜文化中自成一体的青铜文化类型——云南青铜文文化或滇文化的代表作作品。”
又一次,同在贵阳小街上吃饭,因母女俩讲起赵伯公肚脐藏李子的笑话,我才知道出版了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大感兴趣。刘琼回去后没买到,竟复印全文寄来,很久以后才在贵阳买到。
※※
附记:去年刘琼母女俩去海南旅游,过贵阳见面。梵梵已完成学业,参加工作了。闲谈中还记得小时候我带着她去租动画片回来看的事,我竟毫无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