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4300000010

第10章 牵心的歌(1)

这个叫作镰刀田的寨子,坡土抱着,大树盖着,竹林掩着,溪水绕着。

茂密的竹林后面,传出两个压低嗓门的对话声:

“又听不见了……转去喽。”

“莫要慌嘛,再等等。”

喊“转去”的是个八九岁的白净男孩,颈子上挂着个银项圈。叫“莫慌”的比他大四五岁模样,黑油油的,还是个“毛栗头”,一脑袋头发朝上冲起,两只眼睛半天不眨一下。两人紧挨着趴在草蓬中间,聚精会神地在等什么东西。

“来了!”那是一支轻声哼唱的歌,又新鲜,又含糊。接着,小路上走来一个穿青衣裳的人。他戴着一顶长舌头帽子,正中有颗红布五角星。肩头上一根扁担,两只水桶跟着他的歌一晃一晃的。他走到井边,舀水装满木桶,看看从井坎下淌出的清水,干脆坐下来脱了布草鞋,就在冒着白气的水里洗脚。歌声也大了起来。

“唱的到底是哪样?”小的贴着同伴的耳朵问。

“我在听!”大的推开他,专心听着。眉头渐渐舒展了,忽然露出笑容,忘乎其形地说出声来:“哈哈!他唱的是‘百战百胜的红军,英勇无比’……”

小的吓得伸手去蒙他的嘴,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那边喊道:

“啥人?出来!”

两个娃娃弹起来,拔脚就跑。

后面在喊:“莫跑!小心跌跤!”话没落音,小的“卜”地摔了个扑爬。那人拨开草蓬竹叶,呱呱呱讲了一大串。两个娃娃听不懂,只看见他又招手,又笑,又点头,很和气,就不怕了,钻出来和他面对面,身上头上沾着碎草枯竹叶。

那人又讲了一通,他们还是听不懂。

“毛栗头”说:“你讲慢点!”

大人笑起来,慢慢问:“你两个在这里干啥?”

“毛栗头”说:“来听你唱歌。”

“你喜欢听我唱歌?”

“毛栗头”点点头。

“你晓得我是啥人吗?”

“你是红军。”

他们寨子虽不靠路,老人、娃娃都知道红军借路经过的消息。

大人一听很高兴:“走!我带你们看红军去!”

他们弯弯拐拐来到一个寨子,老远就看见有十多个红军在寨门口的树下、墙边放起小背包,坐的坐,躺的躺,擦枪的擦枪。看见来了两个小孩,一齐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话。两个娃娃轱辘着眼睛,听不明白。有个个子矮矮的,也戴着红星帽子,开腔却跟本地口音差不多,他说:

“小娃,哪样名字?”

“吴世宁。”“毛栗头”回答说,“他是我兄弟。他叫龙开。”

“听讲你们躲在草蓬里偷看我们?”

“听他唱歌。”

“这样喜欢听唱歌?”

“他是叫山雀变的。”龙开说,“哪点唱得好听,他就飞拢去。”

“正好!我们就是专门唱歌的兵。”一个长络腮胡子的红军,把那个挑水的兵拉过来,“他叫罗欣,就叫他教你们唱红军的歌,好不好?”

吴世宁赶快点头。要是学会一首红军的歌,放牛时候一唱,嘿,要把放牛娃们惊得眼睛都鼓起来:“大人说红军是几千里几万里来的兵,你唱的真是他们的山歌?”

挑水的红军笑着喊:“来吧,叫山雀。”

“罗欣!不光教唱,还要讲解。”络腮胡子说,“这也是宣传工作。”

罗欣把两弟兄领到一块大黑岩上坐下。

“听好!先教《中国到处起红军》。”

他才唱了几句,吴世宁从腰带上扯下一个小芦笙,咿咿呜呜就吹了起来。

罗欣惊奇地问:“还没学就会了?”

“这是《放学回家》的调子。”龙开说,“我都会。”

“那就更好!我先看看你这玩意儿。”

吴世宁把芦笙递给罗欣叔叔,告诉他:芦笙是苗家的老祖先篙确造的,它替美丽的榜确和苗家人召来了杀死恶鹰和白野鸡精的英雄茂沙……罗欣叔叔拿起小芦笙乱吹一通,一齐大笑起来。

“现在教歌词。听好了!”罗欣叔叔唱起来,“中国到处起红军,天下工农齐唤醒,翻身解放靠自己,不靠菩萨靠凡人。”

不多一会,两弟兄就把这支长长的歌唱熟了。罗叔叔拍着他们的脑袋:“呱呱叫!呱呱叫!”“呱呱叫”是啥意思,他们不懂,可是见罗叔叔伸大拇指,晓得是在夸他们。

红军开饭了,把两弟兄带了去。几个人蹲成一圈,中间摆着洋瓷大碗盛的菜、洋瓷缸缸盛的饭。龙开红着脸朝后挣,直拿眼睛瞟吴世宁。吴世宁想了想,有办法:把晌午饭口袋放在中间,敞开袋口,露出里面的炒包谷花,然后就大大方方端起一缸饭,对龙开说:“吃!”

红军们都笑起来,争着抓苞谷花,嚓嚓嚓嚼得很香。罗欣得意地环顾大家:

“呱呱叫的角色吧!”

口音好懂的红军问:“你们寨子叫啥?”

“叫镰刀田。”龙开抢着回答。

“比我们那里的土好,你看这马牙苞谷。”

吴世宁很自豪:“我们镰刀田是鹅下蛋的地方!”

龙开用力拐了哥哥一下,让他别说。吴世宁也拐了弟弟一下,表示明白。

红军们果然追问起来。

吴世宁就把老辈人传下来的古话讲给他们听。原先老祖公住在天堂乡大坝子,后来古州闹事,“政府家”的兵驻扎到天堂乡,寨子从此不安宁了。龙、吴两家老人就决定搬家。老辈人说鹅下蛋的地方是好地方,老祖公们就放出一群鹅,人跟着走。一路走到那地方,捡到了鹅蛋,两姓最合心的几家就在这里住了下来,砍山烧荒,刀耕火种,付出了几代人的力气,终于把这片荒山野岭变成了产苞谷、出篾货的苗家寨子镰刀田。

络腮胡队长笑眯眯地听完,问道:“你们镰刀田要不要交租上税的?”

“还消说!官钱鬼米,少不得分文半颗。”吴世宁常听大人们讲这句话。

“庄稼人交得起吗?”

“不晓得。”龙开摆着脑壳。

“没有听家里大人说过?”

他这么一提醒,吴世宁想起些事:“只见过老人们坐在火塘边哭,说要出山去跟客家大户借,拿山林田土去抵押……”

“这么说起来,”队长说,“‘鹅下蛋的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是不是?”

两个娃娃觉得这个队长有点不给面子。

一团雾气从镰刀田那边的山垭口涌出来,像一条翻翻滚滚的白水河。

罗叔叔说:“哟!天都擦黑了。我送你们回家。”

吴世宁说:“不回家。我们就在你们这里歇。”

“那不行!还不把爹妈急死!”

“不会不会!”吴世宁说,“本来今天是要去九姑爹家歇的。”

罗叔叔伸出指头对着他们俩的额头一点一点:“坏!想诓我!”

“是真的,不诓!”龙开作证,“出门时候大人讲好的。”

对着罩子马灯,他们又学了《红军快乐》、《送郎当红军》和《进军歌》。都是些现成的小调,顺口得很,哼几遍就记住了。

罗叔叔很满意:“两个鬼崽学得快!”

龙开学他的口音:“呱呱叫!”

罗叔叔笑:“差得远哟!”

龙开不高兴了:“又说‘学得快’又说‘差得远哟’。”

罗叔叔说:“莫怄气!光会唱还不够。就拿开头学的那首说吧。我问你们:什么叫唤醒?什么叫翻身解放?什么叫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两弟兄傻眼了。罗叔叔就从头一二三地给他们讲起来。

到决心睡觉的时候,吴世宁忽然发现对面山坳里闪闪烁烁,像满坡的萤火虫。罗叔叔小声说:“那是我们的大队伍。我们这个宣传队,是这一片灯里的一盏。”

第二天早晨,吴世宁醒过来,发现自己和龙开睡在苞谷草里,半天才记起怎么回事。他叫醒龙开,看见一本刻印的、油墨味很浓的小书。吴世宁读过几天书,书壳上四个字认得三个:“红军歌”,后面那个“谣”字不认识。书里面是一首一首的歌曲,同他们的唱游课本一样,昨天学的几首歌,里面都有。

罗叔叔送的!可是罗叔叔不见了,红军也一个都不见了。

寨子还是那个寨子:梯土抱着,大树盖着,竹林掩着,溪水绕着;牛哞猪哼鸡鸭乱跑。但是,镰刀田已不是几天前的镰刀田了。放牛娃们叽叽咕咕地说些从来没听过的事,唱一些从来没听过的歌:有的歌是熟悉的老调子《孟姜女》《五更调》《放学回家》,歌词却是稀奇古怪的;有的连调子带词都是新鲜的。娃娃们把歌词变成苗话说给老爷爷、老奶奶听,听得他们目瞪口呆。

吴世宁家妈很忧虑。她找鬼师说,吴世宁白天钻头迷脑地看一本怪书,嘴里还念念有词,夜晚就说梦话、哼歌。吃饭不香,他爹给他弄来了天上的斑鸠、地下的竹溜,都吃不香。鬼师推算了半天,又“走神”半天,才晓得他是遭远方鬼迷了,要了九斤半的猪头和三升老白米去送鬼。

第五天晚上,吴世宁把龙开拉到僻静处说:“小龙开,哥要去追红军!”

龙开吓得合不拢嘴。

“一天到黑,那些歌就在耳朵里绕来绕去:‘当兵要当我红军!’‘当兵要当我红军!’牵心挂肠的!一睡瞌睡,就想起罗叔的花毯子。一放牛,就见罗叔叔挑水的井。风吹竹林响,就像罗叔叔在唱歌。我要去追他!”

“人家走多天了,哪点还追得上哟!”龙开反对。

“我白天夜晚地撵!”

“就算追到又咋办?跟他们去吗?”

“不晓得。找到再说。”

龙开看出问题严重,飞快地眨着眼睛,搜寻种种阻挠的理由:“你又不会打枪,哪个要你。”

“学嘛!哪个生来会犁田?”吴世宁胸有成竹地说,“再说,罗叔叔他们就是在墙上写字、给大部队唱歌的兵。”

“莫非你要去坐客家坝子吗?”龙开伤心地说,“还是我们镰刀田好,是鹅下蛋的地方。”

“鬼下蛋的地方!”吴世宁骂起来。

“呸呸呸!”龙开啐了三口,“不要说鬼!”

“那天胡子队长讲的活,我越想越占理。区公所要二百五十挑谷子的建国捐,逼得老人们在火塘边哭,九姑爹在场坝遭当官的抢了三团杉枋,差点把命都除脱。不是鬼下蛋吗!就是歌里唱的‘土豪劣绅吸血鬼,贪官污吏害人精’!”

龙开晓得哥哥铁了心了。他眼泪汪汪,下狠心说:“我陪你去!”

“你还小,在家陪爹妈。”吴世宁说,“不准哭!要是爹妈晓得我去追红军,把我关起来,我就一辈不认你!”

吴世宁装起一口袋苞谷花动身了。他对爹妈说去看娘舅。阿妈正挂牵兄弟,又巴不得儿子出去避鬼散心,答应得欢天喜地。

吴世宁来到娘舅家住的干河坝小街上,天擦黑了。一座座破烂的茅草屋顶,冒出大片的青烟。娘舅年轻时候跟人出去背川盐,就在这里成家了。吴世宁穿过熟悉的狭窄小街,朝街拐角那间小茅屋走。突然旁边跳出个背枪的兵,大吼一声:“找哪个!”

吴世宁一看:坏了!是娘舅指给他看过的团防兵。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团丁举起了枪:“你啥人?找哪个?快讲!”

一只手抓住了吴世宁的肩膀,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先生,这是我家外孙来看我!老幺,回家!”

这是娘舅的街坊朋友聂大爷。娘舅说他是前清秀才,四川人,流落到这里开个小杂货铺。娘舅跟他谈得来,吴世宁跟着爹妈来看娘舅,都要请他来坐上席。

吴世宁跟着聂大爷走到他家门口,在石礅上坐下,咕嘟嘟喝了半瓢冷水。聂大爷瞟了瞟跟过来的团丁,大声问道:“我要的青麻种,跟我带来没有?”

吴世宁会意,也大声说:“到鹞子山舅婆家都没有借到。”

“无出息!”聂大爷骂起来,“哪样金贵东西嘛!”

团丁像个鬼似的飘了过去。聂大爷把吴世宁带进屋,小声说:“你娘舅家遭祸事了!”

吴世宁的心跳到了喉咙口。聂大爷指他从窗子望出去:娘舅的草房顶盖都没有了,露出几截乌黑的木椽。一股刺鼻子的火烟味老远扑过来。

聂大爷说:“你娘舅向红军报了‘黄大口袋’是恶霸,红军打了‘黄大口袋’的土豪,分了他家盐仓和浮财。二三十里的穷苦百姓都来欢迎红军,领米领盐。打锣鼓,吹唢呐,赛过过大年……红军前脚走,‘黄大口袋’领起团防后脚就到……”

“我娘舅呢?”吴世宁声音发抖。

“跟红军走了。你舅妈和两个侄儿去外婆家躲了,也是跟红军一起出门的。”

吴世宁心里响起罗叔教的歌:

武装起来闹暴动,

穷人都来当红军……

这天晚上,吴世宁跟聂大爷裹在一条破棉絮里,絮絮叨叨地摆谈到鸡叫二遍。吴世宁打听出红军是大前天天亮前出发的,在街上住了一天两夜。他又询问了红军怎么打土豪,怎么分浮财;红军朝哪个方向走。聂大爷一一告诉他,不停叹着气说:

“聂大爷活了几个朝代,没有听讲过世上有这样的兵!”

聂大爷一早把吴世宁送到街口:“回家对爹妈讲,房子烧了事小,娘舅一家人平安就阿弥陀佛烧高香。”

吴世宁口里答应,脚却走上相反的路。

往前就是一条陌生的路了。吴世宁不害怕,山里人自小就会打山势;何况已经从聂大爷口中得了顶要紧的几句话。他说:“众口相传,红军千军万马,白天像条青龙,夜晚像条火龙。过山石头磨玉,过坡野草踩平。赛过天兵天将,那是多大的威风呀!”

真的!有些野坡的荒草,清清楚楚倒伏出一条路,标出红军的踪迹。聂大爷还说,红军沿路要写很大很大的字,还会在岔路口画弯弯的箭头给后面的红军指路。吴世宁就在这条红军踩出来的路上走着。那些歌就在他心里唱:

中国到处起红军,

天下工农齐唤醒。

翻身解放靠自己,

不靠菩萨靠凡人。

世上何人最尊贵?

头等只有工农兵!

土豪劣绅吸血鬼,

贪官污吏害人精,

帝国主义撵滚蛋,

国民党请它进茅坑……

他不知不觉地踩着拍子迈步子:左右左。左右左。仿佛真是一个红军似的。

一堵青灰色的岩石让他眼睛一亮,上面有一行白石灰写的大字:

武装起来!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红政(九)宣。

同类推荐
  • 风住尘乡梦如故

    风住尘乡梦如故

    《风住尘香梦如故》作者用温柔而美好的文字,写出了一个女子在爱情、生活以及旅行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她记述了在这些平凡生活中的令她触动之处,其文字意境优美,隽永清新,是同类作家中非常有特点的,对中国女性散文的创作有独到的新的开拓,具有出版价值。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黄昏散步

    黄昏散步

    《黄昏散步》为作者于2009年所写的文艺杂笔作品集,有生活随感、游记散文.有工作体悟、文艺感想,也有为文学艺术界朋友们的图书或书法作品写下的序言,其中包含作者在自治区文联主席工作岗位上对文艺工作的总体思考与实践体会.对文联工作的整合想法与创作实践.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与哲理感悟一一并辑成此书。
  • 溪风絮语

    溪风絮语

    马慧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发现了美的挣扎,并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文学作品。遮住作者的名字,不管她的身份,读者仍喜欢她的作品,这就是一个作家。
  • 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本书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悼亡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悼亡诗词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此外,本书进一步扩大了“悼亡”诗词的范畴。自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作悼亡诗三首,后人便以“悼亡”作为专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广义的悼亡诗,是指生者悼念亡者的诗词,亡者可以是亲朋挚友,可以是国君贤臣,甚至可以是凭吊先烈和悼念故国。本文的悼亡诗词,就是以这一概念为基础,而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的抚存悼亡之作。
热门推荐
  • 老残游记(精装典藏本)

    老残游记(精装典藏本)

    《老残游记》是小说家刘鹗的代表作,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后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进行深度开掘,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
  • 天生幸运儿

    天生幸运儿

    云泥大概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了,五岁知道自己其实是孤儿,六岁魔法测试中感应不到魔法,七岁魔宠召唤中连一根草都不愿意当自己的魔宠,呜呜,哥哥姐姐们又一个比一个厉害,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她呢。姐姐哥哥无微不至的关心,妈妈时时刻刻的爱护,走到哪儿都是贵人,魔兽也是难得地改吃素了。什么叫天生幸运儿,无敌可爱云泥是也!能让神度折服的魔力!
  • 冰法王座

    冰法王座

    巨龙咆哮,大地颤抖。消失万年的神灵逐渐隐现。寒冷的北方,被驱散许久的兽人族开始凶相毕露。而曾被击败的西方异教徒,也不安分起来。就连隐居多年的精灵族,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在这波澜渐起的时代,一位来自南方的小贵族,冷眼旁观着纷乱的人类诸国和周边虎视眈眈的异族。清秀的面孔上冷冷的吐出一句话,臣服亦或是死亡。我自笑坐中央,镇压周边。高举王座,升起神国。PS:简介无能,看完十章,老白不收藏算我输。PS:群,325600210
  • 道苍闲话

    道苍闲话

    简介:世间不平,大爱不灭。挥剑相向,只为存于乱世争取一线生机。逆天背理,只为在无尽天罚中某得一线长生!而长生,只为在无尽岁月中等你轮回。巅峰的璀璨后,谁看到了四界追杀之下,那道狼狈的身影?又是谁持君袖紧紧相随,浪迹天涯?无数的背叛中,又讽刺了谁的欲望与善变?繁华落尽,谁又见证了执子散尽一世功垂换来的两世折磨?为了情,还是为了道?若是为了情,那为何总是孤独?若是为了道,那么道又是什么?道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道是世间酸甜苦辣咸,道是人情是非冷暖爱,不是吗?如果有一天,你站在四界顶峰,回过头来再问一次,道是什么?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 生如夏花般灿烂

    生如夏花般灿烂

    她,一高级白领,标准的白富美,有一个相处的五年的高富帅男朋友,可却遇到了自己的姨甥女横刀夺爱。因为一场车祸,她瞎了,男朋友却坚持要娶她,婚后,她才知道,原来那一夜与她缠绵的,居然是另一个男人,而她居然还乐在其中,这一切,让她情何以堪?番外篇:夏桑菊当了黑社会大姐,却酒后乱性,与一“少爷”发生关系,随口说了一句,要包养他。这“少爷”真不赖,一下子就赖上她了。后来才知道,这位“少爷”也十分有背景,母亲是位“小姐”,而且这“小姐”还是夏大伯的情妇,而夏大伯真正喜欢的,竟然是这位情妇的儿子。后来,“少爷”翻身,做了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却原来,他最放心不下的人,还是她。
  • 修真轩辕诀

    修真轩辕诀

    烟花淡尽,潮声寒。北雁随风去,羌歌伴花残。丝声渐起,霜白发,入梦秋锦寒,一曲痴颦栏。淡观漫天雪花必凋残。
  • 二分之一换爱蜜语

    二分之一换爱蜜语

    穿着白色衬衣、黑色裤子的双胞胎老弟坐在沙发上一边摆弄着手中的水晶球一边说道。修长的指尖像女生般细嫩通透,脸庞光洁白皙,棱角分明;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
  • 帅府有佳人

    帅府有佳人

    三年前,清朝大势已去,他说:“跟了我如何。”那时,她有婚约在身,断然不肯。他穷追不舍,强取豪夺。他说:“你等着,我给你打下一片天下来。”她笑:“你对所有女人都是这样说的吧。”他一本正经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民国乱世,他已是虎踞东北的大元帅,而她依旧是他宠爱的三夫人。他说:“给我生个孩子吧。”她羞道:“谁要跟你生孩子,真不要脸。”平淡的日子书写着花落随风,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汪曾祺经典

    汪曾祺经典

    本书从汪曾祺先生创作的大量小说、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本书选编原则紧紧围绕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帮助中学生扩大阅读、精深阅读,提高文学修养。本书由特级教师精选目录,精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