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95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特里林的批评实践是一场针对现实感的漫长求索,同时也是对现实感的长期致敬。“几代人之后,当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开始描述我们文化的各种设想时,他一定能发现,‘现实’一词在理解我们的过程中具有核心的重要性。”特里林痛恨美国文化以蒙昧主义的方式对现实主义加以利用的做法,“长期以来,美国人相信现实和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关系,而且人们必须加入现实的阵营”。但特里林并不是个具有党派意识的人,无论是哲学领域还是政治领域。他栖居在一个本质上非常不和谐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不会将现实错当成思想;但他的理想主义还不至于令他将思想错当成现实。相反,他是一位研究关系的学者。

特里林认为现实感是思想最宝贵的成就之一,而且也是最不容易获得的成就。“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他在写于1951年的关于《安娜·卡列宁娜》的前言的结尾处表示,“理解绝对的精神并非困难无比的任务,但精神却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充满着真实而微小事件的现实条件当中,而关于这种精神的了解是非常缺乏的。”特里林极力为威廉·迪安·豪威尔斯进行辩护,认为他在小说中用许多章节的篇幅去描写主人公寻找栖身公寓的做法是正确的。特里林认为,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肯定了“受条件制约的现实性,事物的真实性”。他还认为,“失去这一点并非意味着失去了一种物质事实,而且意味着失去了一种精神事实,因为精神具有这样一种事实意义,即它必须存在于一个连找房子这样一种令人沮丧的事情都需要精神参与的世界里。”特里林不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但他也不是一位逃避主义者。作为批评家,他的工作目标就是为纷繁交错的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给出清晰的理解。他丝毫都不怀疑这种纠缠状态是亘古不变的,也知道存在的两极永远也不会移位。

然而,清晰——这是加缪竭力倡导人们接受的一种新的斯多葛派理想,它是明确性和勇气的混合体——还不是特里林所指的“思想”一词的全部含义。当他论及思想的时候,他其实说的是理性。确切地说,特里林也许并不喜欢别人将他的视角总结为理性主义。现代文化中的理性主义事业并不能真正地令他感到着迷。“讲究理性,重视理智,这本身是件好事,但当我们说一位思想家致力于理性主义时,我们的意图却是要表达一种贬义的评判。它表达了我们这样一种感觉,即这位思想家用一种简单化的方式来思考宇宙和人类,而且它通常表示他的思想发展是基于下列假设的:人与机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似关系。”在现代历史上,理性所导致的灾难比比皆是:功利主义者及其自由主义继承者的理性曾使精神失去了生机,而黑格尔主义者及其极权主义继承者的理性则彻底抹杀了精神。纵观历史,理性经常扮演与想象力和正派行为为敌的角色。它替庸人和凶手解脱了罪责。

同时,理性的敌人也会令特里林倍感厌恶,其程度并不亚于理性的朋友。尤其是特里林晚期的著作,它们构成了一组连续的抨击,旨在批判“当代的非理性意识形态”,他将其称为知识分子逃避责任的行为,并在这个“罪名”下罗列了多条“罪状”:“直觉、灵感、启示;对自我的摧毁——也许是通过沉思,但同时也通过狂喜和各种形式的迷醉;暴力;疯狂”;总而言之,都是些直观的罪行。1972年,在《诚与真》一书中,特里林追溯了自狄德罗和黑格尔至马尔库塞和莱恩的“解体意识”历史。特里林经常深入地研究现代文学所蕴涵的那些非道德的或反道德的能量。他承认“敌对文化”——这是他的一个著名论断——所具有的生命力,而且他本人也是这种敌对文化最有力的(同时也是最具讽刺性的)敌手。

重要的是,特里林对非理性的迷恋态度和他对理性的忠诚态度是紧密相关的。在这方面,他属于最高级别的现代理性主义流派,属于那种思想坚定、头脑清晰的弗洛伊德、托马斯·曼以及以赛亚·伯林的跟随者(托马斯·曼曾发表反对尼采的评论,认为世界从不会因为过度的理性而受到损害)。这些都是具有“夜视功能”的理性主义者。特里林曾警告我们说:“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我们最高尚的愿望当中,仍然存在着危险。”而且他还在善举中寻觅到恶的踪迹,在恶行中寻觅到善的留痕,这些做法其实正是特里林发挥“夜视仪”作用的实例。这些理性主义者将理性的关注视角转向它的对立面,而且他们坚持对无秩序状况的研究,直至理性可以不再畏缩不前。

他们拒绝启蒙运动倡导的那种白昼一般的光明图景,拒绝其中缩手缩脚的理性主义;在启蒙主义者看来,理性是真实存在,或者至少是理智可以承认的所有真实存在。与特里林等人不同的是,他们宣扬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理性主义。这样的理性根本不是真实的存在;在非理性的现实面前,理智的嘲讽不足为敌。这些理性主义者要求理智具备弥尔顿眼中的美德所具备的素质,即理智不能成为研究邪恶过程中的后生晚辈。(在那些具备“夜视”能力的理性主义者当中,最伟大的一位应该是普里莫·列维,因为他真的生活在夜一般的黑暗中。)同样,特里林也坚信,世界并不受我们的思想的左右;他清醒地意识到,世界在以特有的方式惩罚着人类的种种企图——特里林将这种认识称为“道德现实主义”——正是这样的认识才使人类的思想获得了力量和高尚的品质,使之有力量去忍受其自身的软弱,避免因其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陷入落荒而逃的境地。

R.P.布莱克默曾收集特里林“关于关切和批判”的文章,并以《自由的想象》为题结集出版。在该书的书评中,布莱克默以屈尊施恩的语气将特里林描述为“一位管理思想事务的专家”和“一位在苦海中挣扎的自由主义兼人文主义者”;这种描述给人的感觉是: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人文主义毫无荣耀可言,而且世上的所有“海峡”都是风平浪静的。特里林“已经减少了粗鲁的冲动和狂野的洞察力”——布莱克默如此评价道。他的语气更像是在批判,而不是在表达关切。“问题在于,他的精神导师——阿诺德和弗洛伊德——都是思想领域里的极端主义者,这一点使他出现了多虑的状况。”针对这种指责他多虑的批评,特里林应该会乐于接受;但他也应该想知道,面对那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多虑”?

当然,特里林也明白生活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过多的思考。在他那篇自传性的演讲稿中,他回忆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理性生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被思想所触及,或被类似思想的东西所触及。不仅是政治,还包括育儿方法、性生活、精神生活,以及人类生存最核心的部分,这些都受到了思维能力的影响。”显然,他的这番回忆具有犀利的批评意味。特里林在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思维能力”(ideation)有点滑稽,而且几乎是一种畸形的现象。“纽约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这些都是特里林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同路人”,他们一起在大都会的环境里尝试着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主义、欧洲和美国、疏离和团结,以及正义和美感之间达成一种平衡的状态——他们在这方面也是畸形的。他们剥夺了斯大林主义的合法性,将文学批评从政治批评中分裂开来,通过这些做法,他们使自己成为了美国知识史上真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他们经常夸大自己对世界的洞察程度,而且,在他们对“观念”顶礼膜拜的行为中,他们经常忽视观念和观点之间的区别。特里林并没有用纽约知识界特有的方式来夸夸其谈。正是因为这一点,他的文章在纽约知识分子当中是最有持久生命力的。他的写作很有价值,而最基本的原因就在于其中所蕴涵的耐心。他风格中的冷静沉稳是对于生活浑沌属性的痛苦而长期感知的结果。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辩证性质,这就是特里林在面对自己无法迅疾而聪明地理解的事物时,表现出的勤勉的求索态度。

布莱克默有一点是正确的。特里林在思想上的确是一位极端主义者,或者是一位极力拥护思想的极端主义者。这一点表明了他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局限性。他对形式和审美的机制尤其缺乏兴趣。(他在评论济慈的时候,似乎把济慈也写成了一位知识分子。)他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追求陶醉的感觉。他所受到的训练更多地来自“道德想象力”,而非想象力本身。而且他越来越怀疑艺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卢梭写给达朗贝尔的一封信深表关注。)在文学作品中,特里林主要只关注它们有关观念、情感和价值观的记录。“对我们的时代而言,道德想象力最有效的媒介就是过去两个世纪里诞生的小说。无论是在美学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小说从来就不是一种完美的形式,它的缺点和失败也比比皆是。但是它的伟大之处和实际效用却在于其孜孜不倦的努力,将读者本人引入道德生活中去,邀请他审视自己的动机,并暗示现实并不是传统教育引导他所理解的一切……”在这个方面,特里林是一位非常缺乏文学性的文学批评家。他关于自己批评职责的观点并不十分专业,而且缺乏游戏性——他思考的范围过于宽泛。他考虑的那些小说和诗歌都是关于他自己的文化的道德历史记载。最终,他成为了一位利用文学材料从事研究的道德史学家,而其中最精湛的研究成果莫过于那篇论及《卡萨玛西玛公主》的杰出文章。

因此,这里确实没有任何粗鲁或凶野的因素。相反,这里有一种充满哲学和延缓的幸福的氛围,一种充满放弃行为和不停审视的氛围。反讽的意味的确存在于此,但这不是那种浅薄的讥讽。这里还有艺术的成分,它受到知性道德职责的制约。在特里林去世之前,他仍在写一篇关于简·奥斯丁的文章。显然,这位作家的声望在特里林的学生当中有所恢复,对此他感到一丝困惑——196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别处发生的学潮运动仍让人记忆犹新——他大胆地产生了这样的希冀:“阅读由一位极具道德想象力的作家所呈现的他人的行为举止,并承认这些行为与自己息息相关,那么他们就已经承担了一种人文主义所尊崇的活动,从中它可以将个体从道德的愚钝状态中拯救出来。”特里林的这篇文章没有写完,不过从保留下来的文章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写此文的意图就是为了警告我们留心有关生活的美学理想。他采取了一种党派主义的忠诚态度,来面对具有批判性的知性,面对辩证思想的尊严,这一点成为他人生绝笔的主题:“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去相信,我们在看待生活试图接近艺术这一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出现了摇摆不定的现象,这一点并不能表明文化的不确定性,相反,这种现象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并具有‘辩证’一词所固有的所有尊严……”如果特里林的教诲能永生不息,那么这种尊严也将长存不灭。

几年前我曾对戴安娜·特里林说过,如果不把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章发表出来,这将成为触发众怒的事情,于是她邀请我来解决这个问题。本书正是这一邀请的结果,并成为了对她的答谢。我还收录了关于桑塔亚那的一篇文章《“巴门尼德的微笑令我深思”》,因为特里林曾向妻子戴安娜表达过自己的愿望,希望将该文收入他的选集;不过其他文章的选择都是由我自己作出的。几乎所有的选择都有显而易见的理由。文章的编排依照它们原先出版的顺序而定。我还要感谢丹尼尔·亚伦、珍妮弗·布拉德利、亚当·基尔希、布莱恩·菲利普斯、伊丽莎白·西夫顿、德雷克·沃尔科特,以及詹姆斯·伍德。

同类推荐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芸编指痕

    芸编指痕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最近一些时日,我随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等同志在四川成都、广安、眉山及香港等地,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我俩深感川人的伟大。小平同志能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从根深蒂固的极“左”营垒里突出重围,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在显示出巨大的智慧、英明的决断、远大的眼光。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
热门推荐
  • 化学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化学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汉武帝外传

    汉武帝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一滴泉小说、超短篇小说或百字小说等。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是精品文学书系之一。收录了《我是一只实验室老鼠》、《离别赠礼》、《我第一次文学上的冒险》、《竞选州长》、《卫生餐厅》、《爸爸最值钱》、《来自赌城的电话》、《一磅黄油》、《理解》……《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由李超编著。
  •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本文情节一对一,楠竹具有双重性格,以两种面目与女主纠缠。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丫鬟之女在娘家突破”群娘“围攻,个人奋斗成一名准王妃的“美人心计”上官轻衣,从一市之长穿越成一个卑微丫鬟之女,机缘所至成为当朝大学士的女儿,先后遭到众位姨娘的暗害,但她一步步化险为夷,将害她的人反置于死地。并与皇室众人拉上关系,一步步随着机缘进入皇室的权利最中心,几个皇子的命运随她而改变,暧昧不清的三王爷,摸不着心思的七王爷,后知后觉的十五王爷,还有雌雄难辨,性子难辨的十王爷,等等!到底谁对她有情,谁对她假意?身在夺位大战中的她本以为自己可以杀出重围,却不料,枕边人却是最该让她提防之人!凶残嗜血的他,佛心仁心的他,哪一个才是他的真面目?如果她失去心中要守护的东西,那么……女主语录:一,当面打人耳光并非真正的强悍,真正的强悍是让自己的敌人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就算痛死也不能反击。二,不知敌人深浅,贸然出手只会让对方抓到反击的机会,所以,谋定而后动,后发制人,才能将对方一竿子打死。本文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不局限于家长里短,阴谋算计,以女主的视角,来讲述一个穿越女子的人生经历!-----推荐新文《娘子,到我怀中来》一个县令之女出嫁途中被人谋杀了,王牌间谍枯蝶因为意外借尸还魂了,夫家是身份最尊贵的豪门大族,可新郎官已克死了六个新娘子。是真的”克妻“还是另有蹊跷,看看这出嫁途中,被勒横死,客栈起火,疯牛发疯,山贼砍杀就知道有内情,还真是步步惊心到底是谁要这新娘子的命?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京城的夫家,最乌龙的是,来迎亲的新郎官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地出现,被她误认为是采花贼,一个连环十八踢,大刀阔马地踩在对方身上逼问来历!进了婆家大门后。一张美人藏宝图,将整个家搅了个天翻地覆。三座大山头上压,婆婆,婆婆的婆婆,婆婆的婆婆的婆婆。姨娘,婶娘,叔父,兄弟,妯娌,没几个省事的。就连新婚夜,也意外不断,临了才发现:丫鬟原来不是丫鬟,是男人;媳妇原来不是媳妇,是女儿;姨娘原来不是姨娘,是奸细。贞节牌坊原来是蒙尘的。亲人原来是被用来陷害的,不在场证据原来是纸人假扮的。冤有头,债有主,谁欠的,找谁去,不带搞连坐的。----十步杀一人她做的到-----口腹蜜剑更是没问题。-----要想害死她在意的人----那就别怪她让他们自相残杀。
  • 双生劫

    双生劫

    吴维是一家文玩店的老板,平时也跟着小叔无风波去外地收一些古董之类的东西,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个白头发的出现给打破了。白头发出现之后,先是吴维的爷爷奶奶失踪,继而吴维也发现家人一直有事情瞒着自己。伴随着吴维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事情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牵扯到老一辈人的江湖往事。盗墓的世家,千年的使命,看吴维如何一步一步揭开谜团吧!!
  • 村庄传

    村庄传

    天地21世纪初的中国有一位诗人叫陈二,他身份证上名字是陈多宝。那个时候大多数中国诗人都有一个笔名,有些还有好几个笔名。诗人陈二,也就是陈多宝,1971年出生于浙东台州一个叫山根陈村的小山村。据《海东陈氏族谱》记载,陈氏祖先从南宋淳熙年间开始在此生息繁衍,经过了七八百年,陈多宝出生时依然只有六七十户人家。中国人选择聚居的地方都要看风水,好风水最简单的模式是:村后有靠山,村前有流水。
  • 诚实谦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诚实谦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中国人历来是特别讲究诚实谦虚的,不仅因为诚实谦虚有利于人们在学业上的进步,诚实谦虚在与人交往中更是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面临人际关系的微妙问题时,保持诚实谦虚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读完这本书,你更能深刻地理解诚实谦虚的作用,从他人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中获取启迪。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 神级融合外挂

    神级融合外挂

    我路人王,就算被小怪砍死,一级不升,也绝对不使用外挂!哎呀卧槽,外挂真好用,再来一发融合……奇葩的玩家遇到了奇葩的外挂,整个游戏的画风都不正常了。---------------------书友群:707141101
  •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

    该书内含“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索”、“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各子系统间的互动关系”等六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