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7600000001

第1章 序

在昌潍大平原深处,距高密城大约20公里的偏西南方向的店子河畔,有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这就是我的故乡,古称“黄龙官庄”,今称“新民官庄”,民间又有“黄天官庄”之称。小村虽地处偏僻,贫穷落后,然民风淳厚,崇文尚教,惠泽所及,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考取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出国留学者已有20多位了。本书《不屈的红高粱》的作者杨福迅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86年考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曾长期在故乡高密法院工作,后又在职攻读了烟台大学的法学硕士,现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他的一位妹妹,亦于198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并取得了硕士学位。

令小村引以为自豪的是,早在“文革”之前,就出了两名本科大学生,一位毕业于山大历史系,一位毕业于山师中文系。另有数位高中、初中毕业生,因时势变故或其他原因,未能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他们不甘沉沦,回乡之后,经常聚在一起,谈诗论文、组织村里的业余文艺活动,使我们的小村常年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这群乡村秀才中的领袖人物,是我本家的一位爷爷,名字叫杨文初。毕业于青岛二十三中的文初爷,回乡不久,就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诗歌,后来又不断有作品发表,是当时全县颇有名气的业余作家,常被县文化馆借调协助工作。

文初爷就是杨福迅(按家族辈分我应称“小叔”)的父亲。文初爷为儿子起的名字用了“迅”字,我猜想即是源于其文学情结,其中隐含着对文学大师鲁迅的崇敬之意,也寄寓着对下一代能够以文成才的殷切期望。自幼就耳濡目染得以文学熏陶的福迅,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现实与理想》一文中,这样讲述过因受父亲影响而迷恋上文学的经历:“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家里人来人往特别热闹。来的人大都带着厚厚的一沓写满字的纸,恭恭敬敬地给父亲看。父亲看完之后,时而侃侃而谈,时而从箱子里翻出本书,在上面指点着什么,来人总是很感激地听着。当时我很纳闷儿,不知道这些人来干什么。同时对父亲又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觉很有些高深莫测。”“上学后,我才明白,来的人都是四乡八村的文学爱好者。因为父亲在县文化馆上班,又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文章,所以小有名气。因了这个缘故,还没识字,我便对家里的一本本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包括《人民文学》《收获》《诗刊》《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等,还有很多的小说、诗歌集子,甚至还有竖排、繁体字的线装书。所以我的作文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都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读。有时也想自己的未来,心底朦朦胧胧就有了一个文学梦。”显然,正是童年就有的这个文学梦,一直在激励着他,虽然大学念的是法学,毕业后做了法官,仍对文学钟情有加,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焚膏继晷,博览群书,潜心写作。这本《不屈的红高粱》,已是他的第二部自选集了。

收入这部文集的多篇文章,文笔灵动,自由活泼,取材广泛,体式不拘,有诗歌,有散文,有时论,有文评;有怀亲念旧,有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回忆,有对自己多年法官历程的记录,有对犯罪案件的分析,有游历山川名胜时的感悟,也有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抨击与思考。

那些怀亲念旧之作,写得情深意长,耐人品味。如在《难忘儿时打麦场》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孩童时代,为了分得一份一年到头难以吃到的白面烙饼,于夜间随母亲往生产队的麦场里打麦子的经历;在《卖葱记》中,回忆了因家中经济困难,大学放假期间,不得不与父亲、妹妹赶着牛车,赶集串村卖葱的艰难与坎坷。这类文章,既是作者令人心酸的个人生命历程的记录,也为历史留下了一幅幅不无忧伤的乡村剪影。在《奶奶那远去的火盆》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姊妹们依偎在奶奶身边,一边烤火,一边听奶奶讲故事的温馨情景,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已是暖冬,大街上不见了积雪,屋檐下少了冰凌,现代化的取暖设备也让奶奶那泥做的火盆随着古老的故事一起远去了。那些原始、质朴的温情,成为今天晚上我一个人听着窗外寒风的回忆。”在这类质朴平易的文字中,欢快与落寞,欣适与怅然,慰藉与感伤之类的复杂意绪凝为一体,形成了莫可名状的情感张力,给人以超尘脱俗的心灵陶冶。另如在《怀念吾师》一文中所讲述的与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之间的深情厚谊;在《盼盼的故事》一文中所流露的因自己资助的孩子考取了建筑大学的高兴之情,亦都令人感动。

那些记游文章,亦时见新意。他的笔触常常不是止于对所见所闻的记录,而是重在能够给人以人生或人性启迪的哲思。如在那篇《俯仰天地 察今通古——河南云台山红石峡纪行》中,与一般人不同,他着眼的不是山水之胜,而是由在无声地传递着远古的信息的层层的页岩,与已默默生活了5.5亿年的桃花水母,想到了世界上的战争与杀戮,人世间的争权与夺利,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与毁坏,抒发的心声是:“我不知道,若干年后,当桃花水母仍然在水中优哉游哉的时候,我们人类会走向何方。”在参观了诸城龙骨涧之后,他写下了这样的感想:“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深邃的夜空,偶尔也会感到一阵阵迷茫与孤独:我这是在什么地方?在忙些什么?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恐龙,你到哪里去了?》)在目睹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鸟巢的颓败之象后,他表达的意绪是:“事物本也如此。有激情澎湃的高潮,也有销声匿迹的低谷。戏剧的大幕既然能够拉开,总有一天也要合上。这世界上没有永恒,只有可供回忆的过去和能够把握的现在。但谁又能否认,那些曾经的美丽和辉煌,已经永远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记忆中?”(《走进鸟巢》)在浮躁喧嚣的尘世,读着这类文字,会让你灵魂高蹈,会让你心绪平和,会让你多一点儿高尚少一点儿世俗,而这人文情怀,正是古今中外一些优秀诗文为人迷恋的美好品性,也是文学作品应有的真髓。

与其人文情怀相关,他的那些涉及法官工作的文章,其意义亦往往不止于法律工作本身。如在《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湖北省某县纪检干部应属自杀》等文中,作者或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从人性及社会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一些案犯的动机;或从一位深知内情的法官的角度,揭露了我国目前司法领域存在的某些弊端与黑幕。尤其是在那篇长达五万字的《法庭往事》中,作者翔实讲述了自己在高密柴沟镇法庭当了三年多庭长的切身经历,其中,既从法理角度,给神圣与威严的法官工作以肯定与赞许,也从普通人性的角度,流露出执法过程中不得不时常面对的情与理冲突所带来的内心痛苦;既再现了中国社会基层法官工作的艰难与危险,也未回避因体制弊端而导致的一些问题。这篇长文,可谓一部生动鲜活的关于法官工作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亦可谓中国当代法制工作的一份珍贵档案。

以文学艺术的标准来看,这部文集中的不少篇什,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生动再现了当年生产队时代的麦收场景:“太阳还没露脸,村里下地的钟声便急促地敲响了。几乎在钟声落下的同时,整个村庄家家的院门‘哗’地打开了,大人们拿着镰刀,还有的去饲养院里牵出牲口,套上马车,孩子们则拿着绳子,浩浩荡荡地向村外的麦田奔去,急促的脚步声和欢快的笑声在村庄上空回荡。”(《难忘儿时打麦场》)在《法庭往事》中,作者对属下的干员,如看大门的老铁,新来的大学生内勤老聃,副庭长玉总、木总,干警老张等,都进行了性格鲜明的形象刻画,读起来很有纪实小说的味道。另如以文言写成的那篇《古耕道本纪》,以及描写校友雅聚的《秋风挚友美酒记》等,其笔力之典雅,颇见古人韵致;意趣之超迈,给人以魏风晋意之感。

由于对其文章有关背景的了解,我在阅读福迅的这部文集时,又自有与外人不同的别思别感。他笔下的许多场面情景,也都是我之所历所闻。他在《故乡的路》中记叙的村路修建过程,我作为参与者,自亦感慨良多。令我以及全村百姓深为感动的是:他家早已卖掉了在村里的房子,举家迁城,这件虽历尽艰难,终于得以成功的村庄大事,原本与他无关。但他不仅倾心谋划,出资出力,且连最后刻制纪念碑这样的具体环节,都亲临现场把关。一位游子对故乡的深情,溢于言表。

引发我更多思绪的还是对他的父亲、我的文初爷的怀念。文初爷影响了福迅的成长,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关键引路人之一。由于是本家,又是对门邻居,大约从初中开始,我就不时跑到文初爷面前求教。在他面前,我虽是孙辈的孩子,但他一直视我为忘年交的知己,不断给予鼓励与指点。在保存至今,请他批阅过的我的第一本手抄“诗集”中,还留有他的笔迹:“读罢诗章,掩卷遐想,在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一位英俊的少年,骑着一匹骏马,在蓝天上,在白云间,在高山之巅,在峡谷之畔,有时在轻轻低吟,有时在放声歌唱……”落款时间是1974年6月19日中午。我能想象出,他是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放弃夏天的午休,满怀对晚辈的关爱与扶持之情,读完了我的“诗集”,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篇评语的。其中,他虽也指出了我还“没有扎根于泥土之中”之类的缺点,但那些鼓励的话,对于我人生之路的选择,对于我后来一直坚持的文学追求,其意义自是不可估量。还有,在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期间,是他利用在高密文学界的影响,多次推荐我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文学创作学习班,使我进一步得到了当时县文化馆的诗人栾桢、田玉明等老师的指导。我深知,没有文初爷当年的导引,没有后来许多师长的扶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文初爷自己的一生,是比较坎坷的,他在文学创作方面虽不乏成就,但作为无权无势的草根百姓,他所钟爱的文学,最终并未能真正改变他身为农民的艰辛命运。由于长期的经济拮据与生活重压,他也生出过“文学不养人”的慨叹。但终其一生,文学之火一直在他内心里熊熊燃烧,直至因病去世的前一年(1997年),还寄我他最后完成的两个剧本:《盼归》与《书呆子传奇》。并在给我的信中执着地表示:“尽管许多人不理解,甚至在一些亲友心目中我似乎已成为当代孔乙己,但一生的爱好,一生的追求,二十四岁发诗的我,能甘愿沉沦吗?”

以世俗的眼光看,文学确乎不怎么能养人,连大诗人杜甫都曾有过“文章憎命达”的慨叹,但文学能养心、养情、养性。一位真正钟情于文学的人,会像我们故乡的红高粱那样,不惧旱涝,无畏风吹雨打,刚健挺拔,走向秋天的成熟。在我心目中,文初爷的一生,正像这样一棵挺立于田野的红高粱,虽没能大红大紫,但他活出了自己的不屈与坚强,正直与高贵。福迅继承的正是这种精神,在他的文章中,亦散射出这样一种精神之光;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一直涌动的正是这样的追求与向往。我想,大概这也就是他将此书定名为《不屈的红高粱》的用意吧。

杨守森

2016年6月2日

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文艺学博士点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青年思想家》杂志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学基本原理、文艺心理学。主要作品有《艺术想象论》《20世纪中国文学问题》《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莫言研究三十年》等。)

同类推荐
  • 成德之道

    成德之道

    从“雷锋学习的好榜样”到“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同为沈阳军区的先进人物,雷锋曾题字要向他学习。退伍后,他五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践行、弘扬雷锋精神,积小善成大善。刘成德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境界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向我们昭示:雷锋从不孤单,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作为学雷锋先进英模代表,刘成德于2013年3月1日应邀参加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座谈会,受到了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扬。刘成德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是作者在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三上湄公河及多次赴滇采访,又参阅了400多万字的资料,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介于非虚构与虚构之间,分两条线索,以两种笔法展开:一条围绕湄公河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一条围绕发生在金三角的“10.5”惨案。对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作了细节性的想象与描述。特别是被毒枭屠杀的。13名中国船员,当时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13条鲜活无辜的生命啊,作者力图把他们梦断之前的美好,与面对屠杀的痛苦挣扎还原出来,以祭他们最后的一段人生航程。本刊选载如下几章,以飨读者。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 文人的骄傲

    文人的骄傲

    卢一心编著的《文人的骄傲》内容介绍:天空上同样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银河或者天河。神通过这条河观看大地的原形。我猜想,那里附近应该同样也有草地和牛羊,包括青蛙和萤火虫等,反正大地上有的天空上也应该有。否则,神又如何生存,未来的人类又如何在上面安居?可见,天空原来也是大地的另一座家园,或者说,大地只是天空的一张床铺而已。但无论如何,神是从天上往下看,而人是从地下往上看。这样一想,神也是人,人也是神了,无论是从天上往下看,还是从地下往上看,人神都是一样的。一起来翻阅《文人的骄傲》吧!
  •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本书共分为追求圆融、杂感随笔、世事评说、师范终身、似水流年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境界——追求圆融;贵在通识;史学的品格;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走进历史原生态;因诗悟史等。
热门推荐
  • 悍妃太嚣张

    悍妃太嚣张

    【男强女强+爽文宠文】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留美医学博士,一朝穿越,倾城容颜,腹黑无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是大陆的绝世天尊,天生异瞳,俊美无双,冷血无情,翻手云覆手雨!【逼婚篇】大街上,众人纷纷围观,某男双手负立:“十里红妆,万两黄金,天地为鉴,今日,我娶你!”女子挑眉一笑:“休书一张,一两银子,众人作证,今日,我休你!”围观人群皆是一片哗然,全都不可思议的看着她!【成亲时】媒婆:“今日,天尊将要迎娶将军府三小姐,三小姐暗恋天尊多年,终如愿以偿。”某女吐血,纠正道:“扯淡!以偿个屁,本小姐是被那混蛋逼婚啊,还有是那混蛋追着本小姐跑的,你们还有木有人性,请不要污蔑姐的人格!”某妖孽清冷一笑:“卿儿,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叫混蛋……”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默克尔从一名不知名的平民少女成长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在冷漠、枯燥、内敛,甚至没有女人味的外表下究竟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才能让她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迈向权力之巅?本书用细致朴实的笔法展示了德国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的的成长轨迹。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处理危机的冷静,从联邦部长到党派领袖,最终,她以“我愿为德国人民服务”叩响人们的心扉,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成为德国总理。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将这位遥远的领导人带到读者面前,展现了默克尔沉稳、镇定的形象,以及她勇敢、坚强、不服输的特性。
  • 女尊之九落飞叶

    女尊之九落飞叶

    【本文女尊,一对一,宠文】“哎,谁欺负你了?”安亿念白痴似的问那个男孩。“妻主……”男孩见安亿念问话,他知道,不回妻主话,是不好的,乖乖回话。“等等,等等等等,你刚刚说什么!”安亿念瞬间不淡定了,冲着男孩就喊。虽然她一直没有淡定过。“妻……妻主。”男孩有些紧张的重复刚刚的话。‘妻主,那就是嫁人了!不行,就是抢,我也要抢来!’安亿念眼里的怒火,越来越多,让人不忍直视。男孩低下头,妻主好可怕,资料里的她不是这样子的呀!
  • 宿主请留步

    宿主请留步

    宿主请留步!系统还有三十秒抵达战场。故事,从苏洛玩炸了系统后,翻身兼职干系统开始。
  • 追妻999次

    追妻999次

    不知道是倒霉还是幸运,刚失恋,在酒吧上就遇到了一个温柔的美少男,本以为桃花运来了,却不料,新上任的总裁,就是他,激动的上前打招呼,却被一脚踹开了,“滚——”谁能告诉他,为什么那个温柔的美少男,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暴君?
  • 元遺山先生集

    元遺山先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家正宗赞

    五家正宗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霾之二重奏

    霾之二重奏

    那件事发生在我十五岁那年的初夏。当时我还是个懵懂少年,老爸那几年在欧洲做生意,把我扔给他的好朋友海叔——也就是我干爸——照管。干爸对我很好,但也管得很严,每月只给我一万块零用钱,不准我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在外面玩乐花销,以免我堕落了。而且我当时在国际精英学院读书,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平时想进城都不行。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个周末的下午,可以出来玩一趟。我还没有自己的车子,就打了一辆出租车从郊外别墅到了市中心广场。在宏伟的广场上,我兜了一圈又一圈,目不暇接地环顾四方,心中涌起一阵阵从未有过的兴奋。
  • 奥特御星之璃

    奥特御星之璃

    来到奥特曼世界,尽然不是奥特曼,又不是怪兽,也就算了,可我却是御星璃。什么,以后会成洪荒无极,那我现在的目标是成为洪荒无极。可是这一切尽是一个针对自己阴谋。黑炎龙嘲讽的说:御星璃不要以为你赢了我,你不过是个棋子,一个可以随时被抛弃的棋子。伊撒尔冰冷的说:目前你还没有那个资格了解真相。炽寒天凤: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但一切取决于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