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3000000007

第7章 解析拖延:走出拖延的怪圈(3)

如果以下5种情况你有3项以上符合,那么“恭喜”你,你已成功加入“拖延症候群”。

“学习学习再学习,我要做得更好!”

食品营养专业研究生在读二年级 小涵 24岁

自我诊断:学习型拖延症

最近一直很忙,明年就研究生毕业了,最近事情多的脑子直冒烟。一边在忙着准备年底的公务员考试;导师交代的调研课题也还没做完,年前也得完成;一直陆陆续续在考的证券资格考试和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又都只过了1门,放弃觉得可惜了,不放弃又一直这么拖着。

证券资格考试有5门: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和发行与承销。我本来过其中的2门,就可以拥有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有3门,只要通过2门就有从业资格了。本来我还算是挺省心的,几门课看了2个月就过了2门,但是最近又开始准备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是公务员的考试,那些从业资格考试的书本又放下了。顾得上公务员考试,导师交的任务又完成不了,那叫一个纠结。

我是那种从小读书不用太费劲成绩就不错的人,也许恰恰是这样,父母总是让我参加很多的兴趣班,奥英、奥数、钢琴、绘画,并且总是提醒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的父母是50后,经历了文革的那代人,年轻时候读书很好,但是碰上属于那个年代的很多不顺心的事,觉得自己不得志。有了我以后,他们把我当做自己的影子,在我身上寄予了很多的期望,让我去替他们完成他们遗留下的很多遗憾。

为了他们,也算是为了我自己,从小我都尽力去完成我的所有任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我所在的每个集体,成绩和表现都比较拔尖。但是问题来了,渐渐的,我对自己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总是希望自己能好上加好。慢慢地不断给自己增加任务,各种考试,还有研究的课题,我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现在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觉得自己设下的各种任务就像一辆超载的校车,顾得上这个考试就顾不上那个项目,让我喘不过气。我真的想好好休息,于是,各种拖延就这样开始了。即使不拖,也只是恶性循环。

“我害怕再次失败。”

外企职员 JAMES 28岁

自我诊断:工作型拖延症

马上又到年底了,今年要求完成的项目估计悬了。每年年底做年终总结时,就是我觉得最纠结最有挫败感的时刻。

小时候的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性格也比较内向。我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对我的要求也异常的严苛,无论成绩还是其他表现都一定要是最好的。每次考试只要没有拿到前3名,回家就会挨骂。从小到大,只要一踏进家门,我的神经就极度的紧绷,唯恐又有什么事情做得让父母不满意。

不管怎样,我的成绩一直还算名列前茅,各方面表现还算是令父母满意。直到高考,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从天而降。高考前3次模拟,我的分数都过了重点线,父母觉得读个重点不会是什么大问题,于是第二志愿也没有做特别周详的考虑,填了几个感觉差不多的学校就算了。高考前一周,我突然莫名地发高烧,整个人迷迷糊糊的,最后勉强上了考场。高考的成绩不言而喻——我只勉强考上了一个普通的本科,专业还是比较冷门的机械专业,父母对我彻底的失望了,而我也感觉掉进一个很深的灰暗漩涡,消沉了很长时间。后来本科毕业后,我努力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也算是为自己之前的失利平反了。但是那种深深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一直挥之不去,并潜伏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对待工作,其实我很认真也很拼命,但是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拖到最后一刻,甚至无法按时完成。每次一接到项目,那种挫折感就会慢慢浮现出来。我刚想好了一个方案,另一个我就会躲在心里发出异议,这样做会不会失败,到时候花了时间花了精力,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我下决定开始执行时,那个我又会从脑海里冒出来,不断地嚷嚷。会有更好的方案,不能操之过急,要想得周全细致,否则机会成本太高了。

每一次接到项目,从考虑到执行再到调整,我感觉都是一场自我的博弈,有时候坚定,有时候迷茫,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左右为难。我的工作就在这种种的内心的抗争中被一次次的拖延了。

“我是处女座,我是完美主义者。”

电视台记者 娜娜 30岁

自我诊断:婚恋型拖延症

上周五,应该是我的第十二次相亲了。也许是因为做记者多年的职业习惯,每次相亲我都会在我的记录本上清清楚楚写上:时间,地点,和谁吃饭,对方的年龄,职业,收入,家庭状况,交往意向,还有我个人的感觉和是否考虑交往的原因。相亲后我都会把这个本儿拿给我妈看,我妈也觉得很无奈,又不能说什么。只能眼看着自己女儿奔3了还是在一个人奋斗的征途上。有一次相亲时我正往本儿上记东西,对方半开玩笑地问:“请问你今天是来采访的吗?”其实除了给父母一种姿态,我也真的希望认真对待我的感情,毕竟也不小了。

和我比较熟的同性朋友都笑称我是“HOLD住姐”,说我这种一丝不苟的相亲态度实在令她们由衷的敬佩。正因为我发明了这种“相亲记录法”,把我的父母彻底地搞定了,我父母也不再催我找对象了。外人会觉得我这样做带着几分戏剧性和幽默感,其实也是我在天天被父母催婚下想出的最无奈的解决方法。朋友亲戚感觉我职业不错,收入稳定,外形条件也不错,老大不小了,都劝我眼光不要太高了,找个合适的人就结婚。其实我并不是眼光高或者要求高。我的职业,在电视台工作,让很多人觉得这个职业都有一种光环笼罩着。但其实光环的背后是每天奔波在新闻路上的那种外人感受不到的艰辛和无奈。我是做社会性新闻的,今天一个校车事件,明天一个食品问题,我就必须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工作的不稳定性让我无法拥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感情。我原来的一个男朋友,处了快3个月,见面的次数可能都没超过10次,有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打电话给正在外地出差的我,问道:“是不是以后天天只有在镜头里才能看见你这个‘空中飞人’?”记者是我的职业,但同时也是我的一个理想,我不想放弃,更不想顾此失彼。

渐渐地,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都结婚有自己的孩子了,自己开始有点憧憬工作疲惫了能回家有个伴能一起吃饭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的温馨生活,于是下定决心要找个合适的人结婚,稳定下来。但是碰上的人不是感觉价值观不一致,就是没有共同语言,要不就是还跟个小孩儿似的,不够沉稳。感情这种事不是一个人单方面就能拍板的,难道真是因为我是处女座,要求太苛刻了吗?工作感情双丰收真的只是一个神话,我现在觉得是“被剩”了。

“有一种遗憾叫‘来不及’。”

私营企业主 杨先生 42岁

自我诊断:亲情型拖延症

我的母亲今年3月份突然心肌梗塞,去世了。我曾答应要回老家陪她待上一段时间,要带她去欧洲旅行,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拖了这么多年的愿望,不可能再有机会再实现了。

母亲去世的那天,我们家的阿姨告诉我,中午吃饭时还好好的,和她还有说有笑的,饭后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聊了聊家常。等下午阿姨去给她收拾屋子的时候,怎么叫她都没反应,以为她在睡午觉,后来傍晚该吃晚饭了,摸她的手已经凉了,才知道她已经悄无声息地走了。

我的爸爸过世的很早,那个时候我和妹妹也才几岁。但是母亲一直没有改嫁,自己一个人省吃俭用,同时兼着几个活儿带大我和我妹妹,还要照顾我的爷爷奶奶。妹妹从小成绩很好,后来被保送到国外深造,就留在了国外生活。而我只身一人带着几十块钱到广州闯荡,从路边摆摊到有自己的店面再到发展成现在的饭店。我一直拼命挣钱,希望弥补母亲年轻时的辛苦。那时候,我总是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让妈妈过上最好的生活。后来,钱慢慢有了,陪在她身边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年纪大了,妈妈不愿意离开老家,于是我在老家给她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还雇了一个阿姨住在家里照顾她、陪着她。妈妈常常打电话过来说些无关痛痒的话,“那边天气好吗?”“你们都挺好的吧?”“别老应酬喝酒,该把胃喝坏了”,最后才会轻轻问一句,“啥时候回来呀?忙就甭折腾了,就是想见见你们。”

我知道她是牵挂我们的。有好多次我都暗下决定,一定要给自己放上几天假,回去好好陪陪她老人家,但不是因为饭店里哪个大厨要辞职了立刻要找人,就是因为资金周转有问题要立即想办法解决等种种的原因搁浅了。每回我爱人带着女儿回去看她,回来都告诉我,她又把我小时候的照片翻出来,一遍遍的给她看,反反复复地说着我童年的故事。

有一回我在家里陪她看电视,电视里介绍英国的古堡,母亲自言自语,“真好的城堡,有机会亲眼看看一定很不错。”我就搂着母亲的肩膀说,“等我闲下来,一定带您去看。”她突然像小孩一样伸出尾指,笑眯眯地说:“拉勾了,一定要说到做到。”那个挂在布满皱纹的脸上的孩童般的微笑,现在还不时显现在我的脑海里,但是这些都成为我毕生的遗憾了。

“爸爸住在电话里。”

路边麻辣烫摊主 陈先生 34岁

自我诊断:社会型拖延症

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每次下定决心回去,咬咬牙又忍住了,总是想再等一等,想再多挣点钱回去,给我儿子女儿带点好吃的好玩儿的。我的手机里现在还有我儿子刚出生时的哭声和我女儿唱的歌,这是我最大的精神寄托和动力。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听一听。我要努力多攒点钱,以后让我的孩子都能上学,父母能穿好吃好,这是我现在最大的理想。

我原来在河南老家是种地的,一个月下来连家里的基本花销都承担不起,常常问人家借钱,都是借了东家补西家,每天都掰着手指头过日子。我不想让父母还有我的孩子过得那么窘迫,于是决定和爱人北上打工。刚来北京第一个工作是做建筑工,后来干了快半年,钱没挣上,工头拿着我们几个老乡的工资跑了,第一年的春节我和爱人挤在不足5平米的地下室吃着泡面熬过去了。记得大年三十那个晚上,我往家里打电话,儿子刚满3岁,把电话抢了过去,问我:“爸爸,你为什么都不回家?你是不是要一直住在电话里呀?”我的心当即被针狠狠地刺了一下。我沉默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女儿今年上学了,我问女儿以后想干什么,女儿想都不想就说:“我要当飞行员!”我问她为什么,她开心地说,“这样我就能‘嗖’地一下就飞到北京去看你和妈妈了。”我心里那种心酸和无奈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如果问我现在最想干嘛,我最想挣到足够的钱,不用再为家里的基本花销忧心;不用再因为交不起学费为借钱四处奔波;不用再为回一趟家做这么多内心的抗争。我想待在儿子和女儿身边,告诉他们:“爸爸一直都在你们身边。”

拖延的深层次心理原因

当拖延者用自己的能力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就学会了使行动更加充实,能有更大的成就感。

掌握生活的人在不牺牲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组织时间、思想和行动。

“再拖一下,晚一会儿去做会感到非常有趣。”“哦,你没有必要去按时赴约。”这些想法说明你已经有了拖延的不良习惯,为此你几乎感觉不到一点点的乐趣。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在拖延战斗中的几种典型做法吧。

1.你认为拖延可以破坏规则

确实,有一些时候遵守规则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情,你会有一种想冲破陈规陋习的冲动。对一些人而言,只是在有限的几种特殊情况下才会碰到这样的事,而另一些人却会经常面临想要抗拒规则的情景。不管你是偶然还是经常与规则作斗争,规则所给出的指令都会让你感到受拘束,并让你原有的自我感觉受到挤压。

一个公关专家在回忆他的中学和大学前两年的经历时说:“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开放式的,比如写一个内容不受限制的小故事,我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老师给我们限定一个题目叫我们写作文的话,我就会感到失去了发挥自己个性和想象力的空间,结果我总是延期交作业,而且所写的内容总是跟布置的题目不太相关。不管怎么样,虽然因为我没有按照题目来写所以总是得不到高分,但是这多少让我感到自己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规则是以某种外在力量加诸于我们身上的限制或者期待这种形式出现的——早上的时间我们应该忙于工作,驾驶的时候你不能超过限速,购买商品的时候按照政策可以退货。如果遵守规则让你显得无足轻重,那么你就会感到必须打破它。就像一个拖延者说的那样:“这些用于一般人的规则并不适用于我。”

同类推荐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

    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相比,《我们内心的冲突》不仅仅从理论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在早期著作中,它的哲学高度也鲜有人能比。本书重点对人内心的主要冲突以及它们的呈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对不同矛盾间的态度和偏向进行了总结归纳,指明了受到这些冲突影响的人是如何走向失败,并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提出了这些冲突要如何解决的方法和畅想。
  • 成年孤儿

    成年孤儿

    直到父母离开,我们才真正长大成人。一部帮助成年孤儿找到归属的心灵读本!近20年口碑流传经典,美国《图书馆杂志》特别推荐。“我不再是谁的小孩了……”当那一刻来临,为什么要坚强以对?为什么不敢放声哭泣?剥去成年的外壳,我们只不过是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孤儿。成年丧亲,其实是极普遍的现象,那种失去归属的感觉,需要受重视、受疼惜,却往往被社会避而不谈,更被我们自己刻意视而不见。可是,如何为失亲之痛找到出口,面对身边关系的转变,并重新定位自我,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失去了爸/妈,我要如何自处?悲伤,又能如何面对?不去想,它会自己消逝吗?”
  • 意念力练习题

    意念力练习题

    每个人其实都是天才,但是为什么你的天才特质得不到发挥呢?这是因为你没有挖掘出你的潜能量,更没有去操控它。只要我们不断地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语来与潜意识交谈,潜意识就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明朗,让你的希望和期待得以实现。本书指导我们运用自身的本能力量,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的境况,可以通过自我心理暗示影响我们的生活。
  •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本书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阶段性成果,在意象对话的发展史上,与《意象对话临床操作指南》共同标志着这一中国本土心理疗法已经完成了快速发展期,而进入转型期,目前已实现从管理到学术两方面的转型,并正式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过渡。本书旨在梳理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自创立以来的全部临床技术,总结已经获得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认证的各种创新子技术。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热门推荐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明伦汇编人事典寿夭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寿夭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妃冠天下

    医妃冠天下

    (文文已完结)她,王牌杀手,医冠天下,毒霸九州。她,名门嫡女,草包废物,外加白痴二货一个,没才没貌,没爹没娘,寄人篱下。当她成为她,草包废物?笑话!没才没貌?扯淡!白痴二货?乱讲!乱世风云起,金戈铁马来,乱世浮沉中,她华丽转身,风华绝代,医术无双,毒倾天下。他,一字并肩王,绝色倾城,狠绝毒辣,病弱之躯,废人一个,无人愿嫁。一旨赐婚,一场羞辱,她嫁与他为妻。大婚夜,盖头揭开,看着传闻中的男人,语笑嫣然:“白痴配残王,绝配!”他但笑不语。当杀手遇上魔王,当狡诈遇上腹黑,他们又将上演怎么样的激情?当他们一起褪去伪装,站在众人面前大放异彩时,又将是怎样的惊艳天下?
  • 田园竹香

    田园竹香

    穿越成一个不受家人待见的农家女孩。李竹表示,灵泉我有,致富在手。极品们,你们过得不好便是晴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唐逆天狂少

    大唐逆天狂少

    李临本为名将李靖之子,一场春秋大梦,魂穿蓝星,历经百年沉浮。一朝梦醒,誓要颠覆命运,打造一个煌煌盛唐!
  • 会计基础(第二版)

    会计基础(第二版)

    权责发生制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经常会遇到货币收支与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情况。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 执执不可既——醉夜曲

    执执不可既——醉夜曲

    她是榜上赫赫有名的电竞女神,一场意外,她选择退出。时隔多年,可爱的弟弟又因电竞黑幕而成为植物人。她忍无可忍,毅然重返电竞,为的是所谓的清明公正......。”你看,那儿黑了。“他突然伸出手,向街上的一处角落指去。莫执明明是胜利了,但心情却意外地沉重。方尚清向他所指的地方望去。街上一片繁荣,那处角落中更是耀眼明亮。那黑了......黑了......怎么会黑了呢......【女扮男装,三观不正。剩下的天注定。】
  • 失婚后爱:总裁霸爱小猎物

    失婚后爱:总裁霸爱小猎物

    刚刚毕业的我,带着满满自信嫁给年轻有为的小建材公司老板余天华,原以为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我所嫁非人,在我怀孕的时候我老公不仅出轨,而且小三还害死了我的孩子,这对奸夫淫妇把我逼上绝路!好不容易老天看眼遇上真正总裁,准备走上复仇之路的我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
  •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is the first novel in Donna Leon's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mmissario Guido Brunetti series. During intermission at the famed La Fenice opera house in Venice,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conductor is poisoned, and suspects abound. Brunetti, a native Venetian, sets out to unravel the mystery behind the high-profile murder. To do so, he he calls on his knowledge of Venice, its culture, and its dirty politics. Revenge, corruption, and even Italian cuisine play a role. The novel that started it all, Death at La Fenice is an entrancing mystery, rich in wkkk.net detective writers create so vivid, inclusive and convincing a narrative as Donna Leon, the expatriate American with the Venetian heart… . One of the most exquisite and subtle detective series ever. —The Wash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