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500000007

第7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1)

尊重和关爱孩子假想中的朋友

和一个想象中的玩伴玩耍,可以使孩子不断尝试使用新学会的语言和社会技巧,这是一种用来减轻孩子内心孤独感受的好办法。而且孩子在和假想朋友的交往中,他一会儿要扮演那个朋友,一会儿又要做回自己,通过两个角色之间不断地扮演和转换,孩子最终会巩固他心灵中的不同方面,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

——《现代育儿报》

兜兜妈妈准备好了晚饭,一家人准备吃饭了。妈妈端完最后一盘菜准备坐在兜兜旁边的椅子上,兜兜突然大叫一声:“不要坐在毛毛身上!”妈妈赶紧起身,兜兜接着说:“妈妈,让毛毛和我们一起吃饭好吗?它也饿了。”妈妈这才发现椅子上躺着一只小毛毛熊。

3岁半的林林最近几天总是告诉他的爸爸妈妈,他新交了一个叫“小蜜蜂”的朋友。他总是提醒爸爸妈妈不要踩到他的小蜜蜂朋友,不要不小心把他的朋友关到大门外。甚至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林林也特意给小蜜蜂准备一个座位,还把他的玩具碗筷摆上。吃饭的时候,林林会告诉爸爸妈妈小蜜蜂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很担心,怕有蜜蜂蛰到孩子,后来慢慢发现,林林的朋友是一只很像蜜蜂的小飞虫。

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假想出一个或几个小伙伴,这些伙伴可能是一个布娃娃、一只小动物、一个小枕头。他们会和这些小伙伴说话、玩耍,喂它吃饭,给它打针吃药,这些朋友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陪着他们。孩子也会带着自己的假想朋友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要求父母像接纳真人朋友那样接纳他的假想朋友。

我们很多父母都会感到担忧,我们的孩子怎么无中生有地制造了一些假想的朋友呢?难道孩子分不清现实的人和虚幻的人吗?孩子怎么会对着空气说话?这是一种病态吗?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假想的朋友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见孩子在小声地嘟囔着什么,似乎在对谁说话,有的孩子还会给这个并不存在的伙伴留出吃饭睡觉的位置,这种由孩子想象出来的伙伴就是所谓的“假想伙伴”。

孩子为什么会有假想朋友呢?

由于在现实交往中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可能会创造出自己假想出来的伙伴。有国外的专家调查发现,有想象伙伴的儿童多数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而且与不具有想象伙伴的儿童相比,朋友数量和每天与朋友、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间都相对较少。儿童爱玩的天性使得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玩伴,因此出现了假想伙伴。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让孩子失去了生活中的玩伴,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

也可能由于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比较多的不良情绪。曾经有心理专家对具有假想伙伴的儿童进行特殊系统评估后发现,具有想象伙伴的儿童在生活中较多地体验到不良情绪,更容易经历挫折和失败。因而每当生活中出现一些强烈的情感体验时,如孩子感到委屈、害怕、不安、孤单或者无助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寻找和创造那个假想伙伴的时候了,孩子往往会对这样一个伙伴产生特殊的情感依赖。

有假想的朋友对孩子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不会影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孩子创造出的假想朋友不仅是孩子理想的玩伴,同时还是孩子的发泄对象、保护神、陪伴者,而且孩子在与假想朋友的交往中,一会儿扮演自己,一会儿又扮演朋友,通过角色之间的扮演和转换,孩子就能学会现实中的各种技能,最终巩固孩子心灵中的不同方面,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

◎尊重和关爱孩子假想中的朋友

当孩子有了假想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斥责干涉,还是尊重理解,并和孩子一起关爱他的假想朋友呢?明智的父母一定会选择第二种。

即使尊重关爱孩子假想的朋友,我们也要做得适度。

如果孩子邀请我们参与,我们适当扮演一个角色也是可以的,但不可过分热情主动地参与其中,那样可能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失去了对假想朋友的控制。给予孩子假想朋友适度的关爱,否则有可能让孩子难以分清现实和想象。

我们要恰当地对待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例子中,兜兜不让妈妈坐在“毛毛”身上,还让妈妈允许他的朋友吃饭,孩子的这些做法我们都可以尊重。但如果家里人多,妈妈腾了地方就得站着吃饭,这时就得告诉孩子:“我知道毛毛饿了也需要吃饭,但咱们家人多,已经没地方坐了,它必须坐别的地方。”

特别提醒:

3岁左右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假想朋友,是因为他们有了人际交往的欲望,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做法。另外,我们要反省自己是否忽略了孩子,应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帮助孩子寻找现实中的朋友,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引导协作游戏,但要掌握时间

“游戏是儿童知识的源泉,也是儿童成长中的朋友。”同时,游戏是幼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所以孩子们在成长中不能没有游戏的陪伴。游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下一代的优秀小公民,父母和儿童教育工作者利用游戏启迪孩子,用有趣的游戏同他们快乐地玩耍,在不知不觉和循序渐进中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区慕洁《百万智测:3~6岁亲子教学游戏》

蕊蕊3岁半了,她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特别喜欢要求别人按照她的意思去做。如果别的小朋友不合作,她就一遍遍地说,别人要是不同意,她就表现得很生气。妈妈要是在旁边,她就会闹得更厉害。妈妈总是给她讲道理,告诉她要和小朋友合作,玩是为了高兴,不是为了生气,她答应得好好的,可一转脸就忘了。

优优是一个2岁零10个月的男孩,他各个方面的发育都非常好,就是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即使在一起玩一会儿,也会因为两个人同玩一个玩具而争抢、打闹。一次,邻居小弟弟来他家玩,刚好好玩了几分钟,就因为争抢一辆玩具汽车而闹得不欢而散。

对于蕊蕊和优优这样的孩子,父母很是苦恼:为什么孩子不会好好玩呢?

◎了解孩子为什么不能协作游戏

我们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否则,过多的指责和批评就会压抑孩子的天性,拖孩子成长的后腿。美国学者帕顿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以下六种:

①无所用心的偶然行为。主要指幼儿对突然发生的行为感兴趣,摆弄身体,爬上爬下,到处乱转;②旁观行为。看别人玩,听别人说,向别人提问题,自己不参与其他儿童的游戏,但对所发生的事情心中有数;③独自游戏。一个人玩玩具,不管别人做什么,只关注自己的活动,没有做出与其他幼儿接近的表现,一个人乐在其中;④平行游戏。仍然是独自玩,但是玩的玩具和周围的儿童的玩具类似,在同伴的旁边玩,而不是和同伴一起玩;⑤联合游戏。和其他幼儿一起玩,但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兴趣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不感兴趣;⑥合作游戏。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标,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和规则意识。

一般情况下,2岁左右的孩子以独立游戏、平行游戏为主,出现一些联合游戏的行为;三四岁左右的幼儿主要以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为主,表现出一些合作游戏的行为。当然,其他游戏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是同时存在的。

很多父母会这样教训他们的孩子:“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知道让着弟弟妹妹。”我们以为,三四岁的孩子应该懂得和别人一起玩。可是,我们真的高估了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岁,就突然能变得很大度,懂得谦让;他们为了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必须先学会协作。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会有玩不到一起的状况。

当然,家里娇生惯养导致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与人合作,那么他将注定一生孤独无伴。

◎引导协作游戏,但要掌握时间

与人合作的孩子将会在以后获得更大的成功。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从联合游戏过渡到合作游戏,我们有必要引导孩子协作游戏。

这样的游戏可以在家里,孩子和妈妈一起来练习,但要注意掌握时间,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他们会因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而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在玩之前先要和孩子“约法三章”:玩到几点,或长指针指到哪个数字的时候,最好不说“玩到9点”。

如果想锻炼孩子的身体,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些体育类的游戏。比如一起滚球、扔球;自己做袋鼠妈妈,他做袋鼠宝宝,一起靠着往前跳;手拉手做拉锯游戏等。

我们还可以把结构性游戏与社会性游戏相结合,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比如搭城堡。准备许多各种各样的小纸盒,妈妈提前用大小不等的蛋糕盒子搭成一个3层的台子,然后给孩子提供胶水、彩色纸、颜料、胶带等工具,让孩子搭城堡上的各种房子。不要限制宝宝是怎样搭的。

还可以让孩子玩一些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或者玩一些适合儿童的趣味体育活动。

不管在家里还是外面,我们都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更多的协作游戏,并提前提醒孩子注意时间。这样,就会促进孩子与人协作的社会性发展,让他成为一个具有优秀社交能力的孩子。

特别提醒:

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与人交往,但他们还没有从联合游戏中过渡过来。父母切记不可指责孩子自私,要多加引导和鼓励,通过和孩子一起做协作游戏,帮助他们尽快学会合作。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等待。

支持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展新朋友

当孩子遇到交往中的问题时,鼓励孩子与对方交朋友,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事情的现状,而不是让孩子能忍则忍或以牙还牙。

——崔华芳《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

早上起来,彤彤磨磨蹭蹭,终于在妈妈的催促下收拾好了。妈妈要送彤彤去幼儿园,她又哭着喊着不愿去:“我不去幼儿园,幼儿园里没人和我玩儿!”

欢欢和妮妮在思思家玩,她们一起在书房里听音乐跳舞。欢欢和思思手拉手模仿电视里跳交谊舞的样子跳了起来。她们俩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欢欢还围着思思转圈,跳得开心极了。等她们跳累了,一看,没有了妮妮,她们赶紧去找,原来妮妮自己躲在卫生间里,偷偷地哭呢。她是感觉受了冷落,一个人在卫生间委屈生气。

幼儿园里,小朋友在玩自己的玩具,涛涛跑过去就抢。他先抢了恒恒的皮球,玩了一会儿就扔了。接着又抢了贝贝的毽子,贝贝想夺回来,他就把毽子扔上扔下,急得贝贝大哭起来。慢慢地,涛涛走到哪儿,小朋友都躲着他。

很多妈妈非常苦恼,因为她们的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都像打仗一样。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没有交到新朋友,他们会感到非常伤心,看上去也非常可怜。即使孩子去了幼儿园,也会很孤独地躲在角落里,不主动和小朋友交往。

“孩子难道出了什么问题吗?”妈妈很担心。

◎了解孩子为什么没有朋友

孩子没有朋友,首先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这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足够的爱会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孩子内心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就是坚强的、开放的,会主动地与人交往,并发展新朋友,在陌生的环境也不会感到羞怯、紧张。但如果我们本身不善于与人交往,或者夫妻之间相处不和谐,经常吵架,或者孩子经常遭到父母的批评指责,孩子就会感到外界是不安全的,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退缩、逃避。

同类推荐
  • 小猪唏哩呼噜

    小猪唏哩呼噜

    小猪唏哩呼噜是十二胞胎姐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男骇,因为他吃东西的时候特别的响,总是头也不抬地“唏哩呼噜、唏哩呼噜”,所以爸爸妈妈就叫他唏哩呼噜。小猪唏哩呼噜是一只不平凡的小猪,唏哩呼噜被大狼叼走,要去喂小狼宝宝,可是他并没有怕,而是巧妙地逃脱了大狼的手心,还在八哥“你好再见”的帮助下战胜了要吃掉小狼们的月牙熊,成功地保护了小狼们。他为鸭太太做保镖、一个人赶夜路到城里送鸭蛋;还帮鸡太太鸡宅捉鬼……
  • 求变就是求赢

    求变就是求赢

    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而本书题为《求变就是求赢》,就是为你指出想赢就必须求变这一成功的先决条件。本书从求变与求赢的紧密联系、求变的重要性、变的方式、变的途径等各方面,辅以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细致分析指明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 材料知识篇(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材料知识篇(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该套丛书是丰富青少年阅历,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强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对未来的向往憧憬,热爱科学的难得教材,是青少年生活、工作必备的大型工具书。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注意难易结合,强调内容的差异特点,照顾广大读者的理解力,真正使读者能够开卷有益,在语言上简明易懂,又富有生动的文学色彩,在特殊学科的内容中附有大量图片来帮助理解,具有增加知识,增长文采的特点,可以说该书在当今众多书刊中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世界科学博览1

    世界科学博览1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恐龙科考(走进科学)

    恐龙科考(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热门推荐
  • 洪荒之太冥

    洪荒之太冥

    一位现代道人李元,穿越到诸天之首,星辰万界洪荒时代,在这个诸神并起,圣人至上的时代,李元拜师道祖,俯视群雄,创立无上大教,成就了万劫不灭;与道同存的混元至尊。谈笑之间诸天磨灭,一念之动无量掀起!
  • 象棋与围棋

    象棋与围棋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有十六个,由对弈的双方各执一组。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围棋棋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和均匀性。《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象棋与围棋》适合大众阅读。
  • 娱乐圈日常

    娱乐圈日常

    新书: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平凡人的小时空直播生涯。方若华身为芸芸众生中最平凡的那一个,穿越各个小时空认认真真生活,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她最羡慕,最向往的那类人。! —— 变身美人鱼,在娱乐圈的日常生活! 变身美人鱼混迹娱乐圈!
  • K城的天空

    K城的天空

    小说通过描写村支书女儿王菊花与后来成为县长的王勇军之间的爱恨情仇,来展现面对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环境,不同人的选择,在讲述k城形形色色的男女为生存而蹦跶的鲜活生活中,引发的啼笑皆非却发人深省的哲理。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STORIES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骨帝噬魂

    骨帝噬魂

    天之九眼中哪个最为强大,天道之眼,天罚之眼,天数之眼……曾经未完成的天道到底有多少?这个世界是被谁开天辟地所创造的。天有多高,我林天就有多高。地有多厚,我林天就有多厚。守护者以死,那我来当守护者,天上地下,谁能阻我?
  • 电视断案2002-2004

    电视断案2002-2004

    本书在播出节目选辑汇编的内容以外,还收录了栏目编辑记斱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周末断案》栏目组是一个年轻的群体,绝大多数采编人员因为栏目创办才开始接触电视法制节目的制作。对栏目组来说,记录、见证当下法制进程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学习和思考去参与的过程。书中的“记者手记”部分,正是展现记者介入这一过程而获取的真切体验和鲜活感受。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落霞孤鹜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落霞孤鹜

    本书描写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以及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缘分、爱情的纠葛。远在云南边疆出生的落霞,小时候被土匪拐卖到北平,在赵老爷家做使女。一次奇遇,险搭救了被官府缉拿的革命党人江秋鹜。江多次捎信捐款以助落霞跳出火坑,不幸,落霞不堪忍受赵家表少爷的凌辱,被赵家送往妇女留守院。落霞在院里结识了年轻漂亮的姑娘玉如,两人情深意长,结拜为姊妹。而冯玉如与江秋鹜早已相互倾心爱慕,经过几番周折江秋鹜终于找到冯玉如,订下终身。然而,冯玉如虽为江秋鹜的未婚妻,而江秋鹜最终却与落霞结为夫妇,冯玉如却成为恶势力的牺牲品。
  • 课堂那点事

    课堂那点事

    生活不易,当老师更不易,当一辈子老师更是不易中的不易!老师转型后会怎样呢?这部作品写得就是一个老师的成长经历。
  • 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

    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

    黄永玉说自己是个受尽斯巴达式精神折磨和锻炼的人。并非纯真,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剖开胸膛,创伤无数。黄永玉属于那种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的人。这种个人生命的历史感,来自他所谓的“打熬”,即用湘西人的刁和豁达,应对命运多舛。无论对创作灵感的渴求,还是对社会进步的希望,他说,都要熬得住,等得起。且听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