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500000008

第8章 人世难能天下平

第七篇 治国平天下

在进一步研究“平天下在治其国”之前,让我们先来读这段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一)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二)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三)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四)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五)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六)

我们研究“治国在齐其家”以后,接着而来的,便是“平天下在治其国”的全段大道理,作为全书的结论。这就是曾子秉承孔子遗教的心得,指出“外王(用)”之学的“为政”大道。也就是从宋儒开始,认为《大学》《中庸》,便是“帝王学”,是“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用现代话来说,它就是“领导学”的大原则。可是,本段的内涵,也不免有时间(时代)、空间(地缘)的局限性,需要“慎思、明辨”清楚,不可但如宋儒的某些理学家的观点一样,认为只要《大学》《中庸》和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了,那便会成为笑话。如果真是这样,倒不如假借子路的幽默话所说:“有人民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而后为政”,以及孟子的感慨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靠天才和命运就可以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现在为了探讨的方便,姑且把原文分列为六节,等于是六个要点,然后再来分别理解。

先了解“天下”的原义

但是,必须先要了解一个名词的问题,周朝当时所谓国家的“国”字,是指在周室“分封建国”的体制下,所有诸侯们的治地都叫做“国”,或自称为“邦”。所谓“天下”的一词,才是等于后世和现在一统中华“大国”的代名词。《大学》原文所称的“天下”,也就是这个意思。当时是以姬周王朝为所有诸侯邦国的共主。周王朝所统领的人民和土地,便称谓是一个“天下”,并非等同于现在的世界,或整个地球的观念。不过,我们也需要知道,在周秦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的文献书籍上所讲的“天下”,也有同于现代世界观的地方,尤其是汉儒所分类以后的道家遗书,并不少见。例如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便说“天下有九洲”。我们“中国”只是“九洲”中的一洲,称为“赤县神洲”而已。所以当时的人,认为他的说法很“怪诞”。换言之,认为这是古怪的、不实的说法。

到了十五世纪以后,由于天文、地理、科学的发展,世界上的人类渐次知道了地球上有八大洲,这便与两千多年前邹衍所说的只差一洲了。如果再拿《山海经》和中国上古神话来做比较研究,也许是上古以来,地球上的地质经过时间的变化太大,洲和洲之间分裂和重新凑合,因此少了一洲,那就不敢随便否定邹衍所说的话是否“怪诞”了,这便是科学的精神,不可盲从附和。

明白了这些资料以后,就知道《大学》中的“平天下”观念,实质上是以当时周室王朝所统一的整个“中国”而言。假如我们扩而充之,视为整体人类的“理想国”或“世界大同”的观念,我想,曾子也决不想保留著作权,大家都可以随便自由取用,只怕“言者无心”,但恐“听者有意”,反而自生争议而已。

什么叫“絜矩之道”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第一分节的第一项目,便是“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在上面高层的领导人,能做到尊重老人,先从对自己的老人,如父母以上的祖父母辈,乃至父母以上上辈中的叔伯等老人,都能敬重孝养。扩而充之,就能善养天下的老人了。犹如历史所推崇的“西伯昌(周文王)善养老”,便是此例。那么,你所统治下的社会人民,自然都会效法你的行为,做到孝顺父母和上辈了。

其次,所谓“上长长,而民兴弟”,也是同样的意义。你能做到尊敬年长的兄长辈的人,自然社会人民,大家都会效法你的行为,做到“善事长者”,兴起兄弟之间友爱的德行了。

再次,所谓“上恤孤,而民不倍”,这个“倍”字,在原始的文字中,也就包含有“违背”的意义。这是说,你能体恤孤儿,使幼孤的孩子也有所养,有如己出。那么,社会人民就都会效法你的德行,视你如大众的父母,不会生起背离的念头了。

最后“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一句,其中所谓“絜矩”是什么意思呢?“絜”字,在中国上古的文字学中,就有中心平衡点的内涵。换言之,犹如天平秤的“杠杆”,不偏不斜,才得中正的平衡。“矩”字,大家都知道是规矩的矩。规是圆周的,矩是方角的,就是自古以来工程所用测量方圆的基本标准工具。把方圆标准的仪器名称凑合在一起,便叫做“规矩”。这是说,大人君子们,必须要有“独立而不倚”的公平中正的内心修养,才能“智周万物”,“量同太虚”,可以包容涵养万民,泽及苍生。曾子在《大学》里所提出的“絜矩”之道,也就是后来子思所著的《中庸》之谓“中”的由来。简言之,“中庸”就是“絜矩”之道的发挥。不信,再读下文便可知道了。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在这里所提出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面,就具有人事、物理等古人所谓的“六合”的内涵。也就是《易经》八卦之学后天重爻所用的“六爻”的意义。“六合”就是四方加上下,也是上古对空间的代号。“六爻”,就是有六个层次交会点中心的作用。这样便叫做“絜矩”之道。所谓“絜矩”之道,就是平衡,就是“中庸”,且请大家精细参详为幸。

至于原文所说“上下、前后、左右”的内涵,切勿随便放过,以为一看便懂,不需要多加讨论,那就难免有过分大意的失误了。例如“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这是说你本身在上位,作为领导的人,不管你是做皇帝,或做官的臣工,乃至做老板、做师傅,甚至做父母、兄长的人,凡是居于上位的人,无论你做任何一件事,自己想来都很讨厌,或很为难,或者很不应该去做,只想逃避,如果反而指使下面的人去做,那便是“缺德”,就是“意不诚、心不正、身不修”,切切不可如此。相反的,如果你身居人下,对于有些事,有些作为,自己想来都有些厌恶,但是为了讨好上级,就改变方法,把坏的成分,花言巧语,另加包装,怂恿上面去做,或是掩盖自己的过错,故意诿过于上级,那就是“意不诚、心不正、身不修”的最大“缺德”,切切不可如此。不过,这样的理解,还只是略说一面。如要照人世间的人情险恶心理去分析,再来参照过去历史上的故事,便可了解这两句所包含的内容还多着呢!希望大家自己去好学、深思吧!

至于“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看来又是多么的简单。但你仔细思维,就不一样了。譬如有一件事,我们从前就很讨厌它,不想办,现在又碰到了,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先搁在一边,这样,也常常会发生偾事或误事的后果。因为一切事,都会因时(间)、空(间)而变化,未必从前讨厌的事,现在仍旧讨厌啊!或者这个人,是你从前最恨的人,他现在已改过重新,你还照以前的厌恶,不让他重新做人,把他加以阻碍,那也是不对的。至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譬如有一件事或一个人,你看到将来的后果一定不好,但今天是由你或你我来办,你就“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管对与不对,先行处理了再说,那也常常有“后悔莫及”的反效果。诸如这样的理解,如果对照过去历史上所经历过的事实来讲,那便太多太多了。

现在让我这个老顽童,来讲个笑话给你们听。从前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兵的部队去散步,有一个学生,面色很难看,他看我没留意的时候,很快转身插队到前一个位置去了。我回头看到了,就叫他回来,要加训斥。但我先问他说:“虽然不是正式行军,大家可以随便一点,你平日素来很守纪律,今天为什么这样不守规矩?”他说:“我的前面那位同学,一路连放臭屁,实在受不了啊!我愿受处罚。”我听了,也不禁笑着说:“你昨天还向我大谈《大学》上的道理呢!你可忘了‘所恶于后,毋以从前’吗?”这个学生听了,就和我都大笑不止,然后我叫他去告诉那个同学,快到医务所去诊断一下,是不是肠胃消化不良,或另有其他的毛病。在外交界或平常正式宴会上,随便任意放响屁或臭屁,那都是很失礼的行为,须要注意。

又如“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这四句话的左右对比,很简单地讲,是说在做人处事上,自己碰到不愿意去做的事,就不可以随便推托给平辈平行的人去做。例如让做官的同僚、同事,社团、公司中的同仁,甚至或亲如兄弟姊妹的朋友们去“勉为其难”,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了。但扩而充之,从“治国平天下”的大是大非、大经大法来讲,古今中外任何朝代、任何政体、任何制度,都会碰到有左右两班两派的不同意见而形成矛盾。在最高领导的原则上,决不可以把右的一方所厌恶的事或主张,强迫要左的一方去做。同样的,也不可以把左的一方所厌恶的事或主张,强迫要右的一方去做。至于处在最高领导层的地位,要怎样才能调和平衡上下、前后、左右的各种对比矛盾,而使其得到中正和顺的境界,那真是需要有大智慧、大仁德、大勇气的才器了。也正如岳武穆讲用兵之道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话实在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也正如古德禅宗大师们所说,“如珠之走盘”,并无一个定位的方法了。如果有一个固定的方法,那已是落在上下、前后、左右的偏旁圈圈之中了。这些在历史上所经历的故事和现代史上的新故事,事例也不少,都姑且不论。

对于《大学》这一节的名言,也有人说就是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其实不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对个人自我的学问修养来讲。至于本节所谓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话,始终是从“大学之道”的“明德”、“内明”之学出发,然后推之于“外王(用)”、“亲民”。而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对人、治事、处世之际来讲,其中的内外、表里、精粗之际,实是因应事物的大学问。如果以《大学》本身的主旨来讲,必须要先从“知止而后有定”,直到“虑而后能得”,通达“格物”、“致知”,配合“诚意”、“正心”、“修身”的全程学养,才能真的明了“絜矩”之道的妙用。

同类推荐
  •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从斯金纳的思想史观、“历史语境主义”、“无依附的自由”、国家理论、公民理论入手,着重阐述了斯金纳对思想史研究范式、共和主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贡献,并将其理论与传统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剖析。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宽容

    宽容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
  • 人生就是放下

    人生就是放下

    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释的重点。对愣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热门推荐
  • 租来的王妃不争宠:极品刁妃

    租来的王妃不争宠:极品刁妃

    “阎王,我不嫁!”“你,本王娶定了!”妖孽般的脸上挂着莫测的笑意,竟然不顾众人惊诧的眼光,吻了她n久……“女人,本王早被你看光了,你想不负责吗?”低沉的声音不大,但却把她给雷的外焦里嫩的,她、、、啥米时候……还要负责,才不要了啊啊啊……什么,出天价,做他的保镖?但保镖的工作是干啥啊?怎么说也不该是被……??????
  •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战斗力法则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战斗力法则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战斗力法则)》主要从员工激励方式出发,通过分析当下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地阐述了如何唤起团队激情、描绘团队愿景,并介绍了改变团队现状、设定团队目标的方法,在帮助管理者看到自身角色重要性的同时,还为管理者提供了打造阶段性成果、明确内部责任和利用期望信任激励等实际工具。
  • 萌宝悍妈太难宠

    萌宝悍妈太难宠

    凌婉珂同志人生中最悲催的就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遇上了宫亦辰同志,不就是借了他一点东西,这个臭男人就追着她满天飞!她好歹也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你要讨债就放过来吧!*凌晚风小同志和凌初云小同志只有一个目的:不惜任何代价,务必让宫亦辰大叔臣服于妈咪脚下,乖乖地给他们生个小弟弟使唤!*【报告完毕,娱乐一下】“妈咪,趁大叔不在家,云云问你几个问题。”某女戒备地盯着兴奋的女儿,“问。”“妈咪,你为什么会让大叔把我们生下来?”某女随意地挥挥手,“顺手而已,那天黑漆漆的,刚好有个大叔躺在那里就不要浪费了,佛曰,我不来,难道让你来?”“妈咪,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爹地吗?”某女冷眼一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那天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在大叔的脸上踩过,如果让我知道他是宫亦辰,哼,我肯定多踩几脚!”“妈咪,你爱不爱爹地?”某女不屑,“不爱!”“什么!”听到这里,某男终于忍不住了。某女震惊回首,“大,宫,宫,老公,你回来啦,人家想死你了。”某男沉着一张脸,将某个无耻卖萌的女人拖到房间里。“干什么!上司大人,您不是要去开会吗?”“改床会!这回你躺,我来!”某小女孩感叹地摇了摇头,“大叔,不要乱干,会出人命的。”*【总结一下】这是一个铁血男人被无耻小偷羞辱后,誓要将其五花大绑,丢进大牢里的警匪片。这是一个霸道大叔发现自己被得瑟下属“盗种”后,愤然反扑的热血爱情片。这是两个机灵小孩为父母铺桥引路,排除障碍的感人孝诗。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OSS凶猛:乖妻领证吧

    BOSS凶猛:乖妻领证吧

    少走上了一条宠妻如命的不归之路……豪。“我的妻子……只能是你,林星沫。”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内容简介:我们经常能碰到所谓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大多数“问题孩子”的成因应该归结到成年人身上,是成年人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着眼于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探讨了“‘问题孩子’问题何在”、“父母需要持证上岗”、“别戴‘有色眼镜’看顽童”、“警惕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独生子女的孤独世界”、“孩子成长中的压力与困惑”等十余个热辣话题。针对每一话题,列举众多典型鲜活事例,从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多个视角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当代父母矫正家庭教育思路,塑造全新的家庭教育观念。
  • 校园里的17岁

    校园里的17岁

    校园里的青春,就像一首钢琴曲的最后一个音符那样,无论用上多么高亢的调,结局都是消失与离开。
  • 精灵勇者1:英雄梦

    精灵勇者1:英雄梦

    游戏高手夏焰最讨厌的可就是他这一头红通通的卷发了!看,就因为没能及时拉直它,一连串的怪事件就找上门了。游戏中遇到的火鸟怪物真的出现在现实中,还冲进校园袭击老师和同学,死党宋天鸣手机上安装的精灵召唤程序真的召唤出精灵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神秘失踪的学长居然出现在游戏世界中,哇,还被怪物追杀……好不容易救出失踪的学长,转眼却发现学校和城市里的人们都变得行为古怪、凶暴,这可太奇怪了!“恶之花”的种子蔓延开来,一场由恶魔酝酿阴谋正在蠢蠢欲动。
  • 不在秦时做咸鱼

    不在秦时做咸鱼

    提剑策马红尘客,纵笔悬江坠星河。一个智者在秦时明月里搅动风云的故事,一个屠夫追寻杀道的过程,善恶交织,堕落与救赎,笔下非种马,墨上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