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700000009

第9章 公孙丑章句上(7)

唯大英雄能本色

现在我们读的《公孙丑》这一篇,是绝妙的文章,这篇先从一顶帽子开始,由公孙丑问孟子功成名就时动不动心。这不是我们平常问的你高兴不高兴。动心和高兴程度不同,公孙丑这里问的是动心不动心,这是个大问题。

人谁不动心呢?尤其是面临功名富贵时,如何能不动心?孟子这里说“四十不动心”,这是个主题,人怎么做到不动心呢?人啊,天天随时随地在动心,怎么个动心呢?《中庸》里面就提到“喜、怒、哀、乐”,这是孟子的老师子思把人的心理状况归纳成这四种情绪。后来演变成中国文化里常提到的“七情六欲”。六欲是汉朝以后佛学传入的思想,是说人对色、声、香、味、触、法的需求。七情呢?是我们固有的文化,出自《礼记》,除了“喜、怒、哀、乐”之外,又加上“爱、恶、欲”。不管七情也好,八情也好,不去管它如何分类了,我们每天对事情没有不动心的。人真修养到“不动心”啊,就是“内圣”境界,不但对功名富贵不动心,对一切都不动心。那么,你会说,不动心不就是死人一样,不就是呆了吗?所以我们要讨论不动心。

其次,由不动心引出来公孙丑的一段话,他说:老师,你的不动心,有这样高的修养工夫啊!秦国当年在秦武王时代有个勇士叫孟贲的,你比他还要厉害啊!

从公孙丑这句问话我们发现,这位学生到底不行,公孙丑竟然拿武功来比孟子的不动心。武功里有没有不动心呢?有。现在我们觉得很有意思,方才也提到过,打拳啊、练武啊,叫国术。中国过去不用这个名称,什么“国术”、“国技”的,是民国初年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才改用的名称。古代对于文章写得好、武功练得好,称文艺、武艺,意思是好到了艺术的境界。我们看古代的书,说“武艺高强”,不说“武功高强”,更没有说“武术高强”的。虽说只是用字的不同,但用字涉及一个国家文化思想的背景。所以武功到了最高处,同文学一样,进入了艺术的境界。过去的武艺也的确先要修养到不动心。那么孟子由这个问题提出两个人,一个北宫黝,一个孟施舍,来加以说明,而后再转入修养方面。他说北宫黝武功修养的原则像子夏;孟施舍的武功修养像曾子,原则是“量敌而后进”,比北宫黝高。这里第二个重点来了,他说曾子“守约”,讲到修养的方法了,什么叫“守约”?

门户之争的动心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不动心”这三个字。由于在座许多人对“不动心”非常动心,下课后纷纷提出讨论,所以我们再来谈谈。前面提过,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大体上可分为两截来看。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文化是儒、墨、道三家的天下,严格说来,道家是最古老的。到了汉朝佛教传入以后,文化结构变成儒、佛、道三大主流,而且由三大“家”变成三大“教”。儒家到了唐末还没有正式变成儒教,经过了唐、五代,一共四五百年的酝酿、转化,直到宋朝,才真正变成了儒教的典型,这是因为理学家的原故。如宋初的五大儒,程颐、程颢两兄弟,张载、朱熹、陆象山等,都是有名的理学家。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在宋朝初期那个阶段,走入一个新潮派的学术思想——理学,反对佛家以及道家。而在隋、唐、五代时,整个思想、学术界都是禅宗的天下。

去年我在东海大学有个唐代文化的专题讲演,我说唐代三百年间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义理之学根本谈不上,至于辞章之学,唐朝是文学好,有名的唐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但是谈到学术思想则没有。其实应该说有,只是都走入了佛学和禅宗的领域。这个学术思想界的怪现象一直延续到五代,所以这三四百年的文化思想可以说整个是禅宗的天下。在这个情势下,除了道家还分得小半天下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了。儒家呢?只有八个字,“文章华丽,记闻博雅”而已。有一点必须声明,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站在佛学与哲学的立场看,唐代却是文化思想的鼎盛时期。

这个情况延续到了宋朝,自然就非变不可,新潮派的学术思想非起来不可,因此有宋朝五大儒的前后兴起。但事实上,宋明理学家应该说是“外儒内禅”,外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喊着儒家的口号,但内在修养、工夫却非禅即道。所以我常对宋明理学家有所论议,认为他们风度太差,明明是向佛道两家借用的东西,而且还一边借一边偷,然后反过来就骂这两家。而这两家可没有还手,你爱骂就骂。相形之下,更让人觉得理学家的态度不够潇洒,胸襟不够开阔,讲圣贤之学术却无圣贤之气度,实在是件遗憾的事。

宋儒修养工夫的境界,却也标榜“不动心”。怎么叫“不动心”呢?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人谁能不动心呢?我们都知道佛学把人的思想称为妄想,妄想也就是烦恼,一切众生都因妄想而来,所以一切众生生来都有烦恼。我常觉得佛学里烦恼这个名词翻译得实在是高明。烦恼不是痛苦,我们脑子里永远有许多连续不断的游丝妄想牵扯着、困扰着我们,这就是烦恼,烦恼是由妄想而来。为什么不叫它是思想呢?思想这个名词连起来用,是唐以后才有的,到了近代才流行。追根究底,它来自佛学,但在佛学里,思是思,想是想,不可一概而论。思想不一定是妄想,但是我们一般人平常思想都是妄想,因为这些“想”都不实在、不稳定,停留不住,保持不住,随时跟着外境、生理、气候、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叫它做妄想。要做到妄想而不动心,真是谈何容易!

道家在唐以后变成道教,差不多也是用“妄想”这个名词。所以说唐朝以后,道教实在和佛教已经分不开了。如果站在比较宗教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门很新的学问,在美国有些大学乃至研究所有开比较宗教学的课程,把各个宗教的内涵和形式以及哲学基础,作一番比较研究。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我们知道佛教里人和人见面就说“阿弥陀佛”,这句话很有意思,后来演变成中国文化里的常用语。平常讨厌一个人,一旦看他跌了一跤,觉得开心、活该,于是顺口就说“阿弥陀佛”。好朋友病了,心里难过、悲伤,也说“阿弥陀佛”。好的说“阿弥陀佛”,坏的也说“阿弥陀佛”,所以这个“阿弥陀佛”真好。尤其在大陆,过去到庙子里看到和尚,问他吃过饭没有,他说“阿弥陀佛”;你好吗?他也说“阿弥陀佛”;不好吗?他还是说“阿弥陀佛”。反正不着边际,这真高明。道士们见面呢?不说“阿弥陀佛”了,他们说“无量寿佛”,是从佛教里翻译来的,“阿弥陀佛”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寿佛”。佛教里还有一部《观无量寿佛经》。所以你说他究竟是道教呢?还是佛教呢?搞不清楚,我觉得蛮好玩的。

严格地说,理学家和禅与道也几乎分不开。我们举个例子,就说“不动心”吧,怎么个“不动心”呢?我们看看供在台北指南宫那位有名的吕纯阳,他有一首诗:

一日清闲自在仙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据说这是吕纯阳没有悟道时候的诗,但是他工夫已经很好了。据说这时他能坐着他自制的直升机——飞剑,在空中飞来飞去。飞来飞去这只是工夫,还没有悟道。但他这首诗也可以说是讲修养的,你看他说的“一日清闲自在仙”实在是好,我们如果能够有一天不忙碌,呆在家里,没有事,没有烦恼,那就好比神仙。但是一天偶尔没有事,在家休息,也许做得到;可是我们尽管清闲,却不见得自在:放个假在家,东搞搞,西搞搞,老婆儿子哭一顿骂一顿,真不自在。“小人闲居为不善”,清闲反而危险,所以说能清闲自在也不简单。

第二句“六神和合报平安”难了,身体一点病痛难受都没有,“六神和合”是身体的,精神健旺,那谈何容易!这时“丹田有宝休寻道”,道家讲炼成丹就成仙了,他们认为每个人内部都有“丹”,就是长生不老的药,但是一般人找不到。现在吕纯阳找到了,他牛吹大了。第四句和我们现在所讲的有关了,“对境无心莫问禅”,这个境界多大啊!如果人真做到“对境无心”的话,的确就可以成佛,也就不用参禅,不用学佛,不用修道,已经到家了。

现在问题来了,他这“对境无心”和孟夫子讲的“不动心”是一样的吗?现在我们不管他“对境无心”也好,“不动心”也好,再回过头看看一般学佛修道的,打起坐来,都希望做到“无妄想”。那位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曾经标榜禅宗以“无念”为宗。什么叫无念呢?就是没有杂念,没有妄想。那么和孟子的“不动心”是不是一样的呢?它们的含义似乎相同,但又不完全相同。孟子的“不动心”,重点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勉强说,是佛学里“事理无碍”的初阶。而佛学里的真正“无念”,除了“事理无碍”以外,还涉及“理无碍”、“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包括了形而上本体的实相,以及形而下修为的原则。详细说起来,又是一个大专题,我们就此略过。

虽然两者之间有程度和层面的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说,这种修心养性之道,不是后来佛教传入以后才有的,早在孟子提出“不动心”之前,中国文化里就有了。这套“内圣外王”的修养,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和西方文化比较起来,的确有所不同而别有独到之处。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作者先在绪论中将伦理学与修身书、伦理学史与伦理学进行区分,正文中又把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三个时期,对各个时期伦理学说之渊源进行考察,而后分别论述伦理学家之思想,实为中国伦理学史的奠基之作。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5年5月上)

    故事会(2015年5月上)

    如今,不少同学聚会都变了味,本该是分享彼此经历和故事的场合,却成了变相的“炫耀会”。成功者滔滔不绝,标榜自己赚了多少钱、在社会上如何有关系;不如意者则少言寡语,黯然神伤。然而,最近看到一个有关同学聚会的故事,却让人满心温暖,感慨万千。
  • 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

    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

    《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共分上中下三个篇章,具体对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方法与游戏竞赛规则的研制、雅典奥运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的特征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中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研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与研究等内容作了系统介绍。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木匠的手机

    木匠的手机

    手机又响了,是《站台》的音乐。老木匠站在卡凳上瞪了小木匠一眼狠狠地开了一枪。小木匠把一根破好的木方扔到地上,看了一眼老木匠,掏出手机,按下键,扫了一眼,又放进兜里。老木匠叹了一口气,咳!这手机买坏了!小木匠的手机是老木匠几天前才给他买的。他是没办法了,为拢住儿子才买的。儿子压根儿就不愿当木匠,是老木匠连哄带逼才给他套上了这副夹板儿。去年儿子差十几分没考上大学,还想复习,他妈坚决支持。老木匠犯难了,再复习又得一笔钱,就是考上了拿啥供。
  • 执掌八方

    执掌八方

    十万天兵驻天楼,楼中公子戏飞鸥。白云悠悠随风去,天下之事掌中留。星汉万里通幽处,四宇长歌一叶舟。滕王阁上三杯酒,槛外江头花飞柳。山河犹记旧神州,一晃昔年万度秋。明月应知千万里,为君画作无数愁。
  •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桃花源记之诸神的黄昏

    桃花源记之诸神的黄昏

    拥着着毁灭世界力量的最终武器,终结之核最终被恐怖组织散播到了世界。凌立在世界顶层的七大家族趁着这一异变展开了称雄的争斗。被家族赋予着使命的各个家族继承人纷纷为了家族而开始了自己的战斗,这个不断地重复着谎言与悲剧的世界,会在终结之核的力量之下毁灭,还是被这份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改变?
  •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

    在面对矛盾、面对挑衅、面对指责、面对谩骂、面对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时,能始终不生气,能始终保持自己“真心”不变,这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毕竟,生气也是要花力气的,而且生气一定伤元气。没有价值的生气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所以,聪明如你,别让怒火冲昏了你的头脑,当你又要生气之前,不妨轻声地提醒自己一句:“生气就是认输。输给谁?输给你自己的人生。”
  • 世家婢的逆袭

    世家婢的逆袭

    世间最离奇的事,莫过于一觉醒来,居然变成了府中丫环!为奴为婢是不得已,但总要努力活下去,才能搞清楚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占了她身体的女人是谁?她有什么目的!自己脑子里多出来的记忆又是什么!从世家千金到草根丫环,从无家孤女到一代贤后,她究竟要如何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打破樊笼,与君携手百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领导要有正能量

    领导要有正能量

    本书以一些经典的案例为蓝本,从中提炼出精华部分。这些内容是领导如何迈向成功的方法,是身陷茫然中的领导通向成功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