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900000005

第5章 万章章句上(3)

公理和私情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万章有一天问:那个象天天以杀掉哥哥舜为他的“专职”,后来舜当了皇帝,却把象放逐了,这又是什么道理?

我们的看法也是如此。如果说因为他是自己的弟弟,这就是私情;前面孟子说了那么多公谊和私情的道理,那么,一个圣人就不应该以私情而害公谊了。万章这里发问的动机,也就是基于这个观点。

孟子说:这个情形不是纯粹的放逐,是封弟弟。只是一般人,把舜的意思弄错了,而说成了舜放逐弟弟,认为他对弟弟还有怨恨。

这个孟子的学生万章,大概是李觏一流的人物,对于历史实在怀疑,于是提出来论辩。他又提出共工、驩兜、三苗、鲧四个人来,他们都是尧、舜时期的大坏蛋,是四个团体的领袖。尧在位八十年,没有惩治他们,等到舜接位的时候,下命令说是奉尧之命,把他们充军的充军,放逐的放逐,杀的杀,处理了这四个坏人,全天下的人,没有不表示佩服的。

可是舜的弟弟象,也是一个大坏蛋,反而封给他“有庳”——在现在山东东南海边一带,把这一个地方,划为特区,让他去那里生活。难道有庳这个地方的人有什么罪吗?为什么让这样一个坏蛋去那里残害他们呢?你说舜是仁慈的人,一个仁慈的人应该这样做吗?

这就等于现代报纸上报道的新闻,议员每在会中质询政府,把犯了错误、品行不良的警察,调到乡下去,难道乡下的老百姓有错吗?为什么要让不良的警察去管理他们呢?这是同样的情形。再说,“共工”等四个坏蛋,因为是外人,舜就杀的杀,放逐的放逐;他自己的弟弟那么坏,他反而封他一块地方,这样做对吗?

孟子对于这一事实似乎先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来一套理论说:一个仁慈的人,对于自己的弟弟,是“亲爱之”,用现在的话直截了当地说,人不能绝对没有私心,且相当的保留有私心。对自己的弟弟气极了,发过一顿脾气,事后也就算了,不会永远放在心里有怨恨的。

我们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大公无私,是有个限度的。中国文化中的杨朱,是主张个人主义,主张自私的,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拔我一根毫毛去贡献社会,绝对不干。但是,你的毫毛我也不会动一根。假如人人都是这种思想,各为自己的自由,各取自己的权利,也就天下太平了。相反的,墨子主张“摩顶放踵而利天下”,从头发到脚底,只要对天下、国家、社会、他人有利益的,都全部贡献出去。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样,也就天下太平了。

这两种是绝对不同的思想,杨朱等于小乘罗汉,墨子等于大乘菩萨,孔孟的儒家思想,处在大乘与小乘之间,可大亦可小。儒家始终认为,杨、墨两方面都走不通的,因为没有绝对的大公或大私。例如现在我们这大楼讲堂,天气热开放冷气,大家都舒服;可是楼梯口的人,就享受不到了,于是就把堂门打开,让他们也分享。可是隔壁的人也热啊,就把这个圈圈放大,即便放大到太空,还有外太空,也做不到绝对大公。

反过来再说自私,私也是有限度的,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是假如医生说,如果你这只手不锯掉,就会死亡,那么你还是会赶快让医生把这只手锯掉的;可见另外还有一个我,比身体还更重要。假如医生对一个人说,你的思想需要立刻停止,不停止要死掉,那么这人一定会自己想办法,停止思想,因为怕死。不过死了以后还有一个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人活着没有死,怎么晓得死后还有没有我?那一个真正的我,仍然没有找到。

因此,儒家的思想是,人要保持适当程度的自私,然后实行大公,绝对无私是做不到的。

孟子这里对万章所说的话,虽然不是明白说出来,他的含义是,圣人尽管是圣人,难道圣人连点亲情都没有吗?没有亲情的人,也就不能叫做圣人了。他说,舜自己作了皇帝,而让亲弟弟在那里当一个普通老百姓,甚至吃饭都成问题,这就不叫作亲情吧!人总难免会带一点亲情啰。

孟子这番话,也是合情理的,万章听听,也马马虎虎放过去了。倘使孟子是学生,万章是老师的话,他一定会在孟子这份卷子上批“差强人意”四个字,给他六十二分吧!

可是万章又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有的记载说,舜是放逐了他的弟弟象,这又是怎么一个说法呢?古代对于这个“放”字,是很严重看待的。

孟子的解释,只能说是孟子的解释,因为除此之外,在别处尚未见到过这样的记载。孟子说:所以会有“放”字的记载,是因为知道他这位弟弟,不够资格作一个小国的领袖,不能作为地方首长,所以另外派了一个人,等于现代的副市长,或秘书长之类的人,去掌握实权,推行地方行政,管理财政税收。所以历史上记载了这个“放”字,因为舜是圣人,虽然是维护弟弟,可也是教育弟弟,绝不能糊弄老百姓。他爱弟弟,也爱老百姓,所以把弟弟放得不太远,便于亲近,要他弟弟每个月亲送贡税来,使兄弟常见面。

《万章》这一篇,一开头就讨论尧舜的许多问题,一直到此为止,处处对上古圣贤怀疑,对孟子所推倡的尧舜之道,提出问题,对尧舜本身的问题,也有所怀疑,非常有趣,但还没有结论。

礼节的问题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这里另提了一段。咸丘蒙也是孟子的学生,他提出来另一个问题,也是关于尧舜的。他说:一般人说,一个真正有学问道德修养的人,连皇帝也无法叫他来做臣子,父母亲也对他客气三分,不把他当一个普通子女看待。

这是中国文化,自上古以来,一直保留着的隐士思想,为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独特精神。实行下来,到了后世,如佛道的出家人,从三国开始,经过南北朝直到隋唐,四百年间,对于“不臣”的规矩,争论得很厉害。就是说,一个人出家以后,要不要仍遵守世俗的政治礼制?见到皇帝要不要跪拜?后来,根据印度的制度,一个人出家以后,就是隐士,就“君不得而臣”,佛教的戒律也是如此。当释迦牟尼出家以后,他父亲净饭王去看他,释迦牟尼只行宗教的礼节,当然父亲也不必拜他。这就和中国文化中的“君不得而臣”的隐士精神一样,只以友道相处。中国在隋唐以前,已确定了对出家人以隐士待之的态度,见帝王以友道相处,不跪拜,这成为约定俗成的体制和礼数。除此之外,上自宰相下至老百姓,任何人见到帝王,都是非跪拜不可。

可是,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到某寺庙中看到佛像时,该不该跪拜,很觉为难;如果是在山东曲阜的孔庙,从唐明皇以后,历代的皇帝都跪拜,尤其到满清入关以后,做得更恭敬,礼见孔子像,一定跪拜。赵匡胤在佛殿中,手上拈着香,觉得拜也不好,不拜也不好,问旁边一个禅师,该如何行礼。这位禅师答得好: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赵匡胤微微一笑,行个礼走了。这位禅师也算是卖足了宋太祖的面子,像这些也都是中国礼仪上的问题。

在《佛祖历代通载》上,关于我国政治制度与宗教制度的关系,都有记载,历代都有专司宗教事务的行政机构。将来如果政府机构中,恢复宗教司的设立,对于这类事都应了解。现代的青年,应该注意去研究,像《孟子》这里的“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就牵涉到了这些礼节。

这里还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问题。咸丘蒙说舜登基作皇帝“南面而立”,历代以来,皇帝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皇宫的建筑也一定是坐北向南。在满清被推翻以前,全国的官府衙门都是坐北向南,但是老百姓的房屋,没有坐正北或朝正南的,一定要稍稍偏一点,或朝南南东,或南南西,绝对不可以面向正南方,否则会被视为犯大不敬的重罪。

皇帝之座位所以坐北向南,是根据天文地理的原则而来的。实际上根据地球的磁场来说,是有大道理的,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为什么一定要背靠北极星来建筑?这都是上古人类的一种奇特的智慧,其中不止是哲学方面,还包括了科学上的道理。

“南面而立”四个字中,还有一个重大问题,研究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要注意,上古的皇帝在接受礼拜时,是站着的,然后再坐下。后世皇帝则是坐下来接受礼拜,这很可能是汉初叔孙通创立的,是他替汉高祖建立礼制中的仪礼。上古的皇帝则不同,在这些地方非常民主。

咸丘蒙问这个问题时,先在前面引述了“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的当时隐士观念,然后说,在舜当了皇帝的时候,尧还是带领了诸侯,向舜这位新皇帝行礼。舜的父亲,也是小国家的元首,这时也和其他的诸侯,在一起站班行礼。但是当舜看到自己的父亲在下面站班时,脸上的表情很难受,有过意不去的样子。据说孔子看了这一段历史记载,曾经感叹说:这个天下危险了,这样不好,危险危险!意思是说,一种良好的文化和风气,这样一来,完全被破坏了。从此以后,人只重地位,只重金钱,所以危险。

咸丘蒙问孟子,历史上的这段话,不知道是不是实在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孟子说:没有这件事。这种话,不是正式的史料,不是有学问修养的人说出来的,是“齐东野人”的话。“齐东野人”是孟子说出来,又经常提到的。由于他自己是邹鲁之人,一方面在齐国居留得较久,对于齐国的民间习俗,了解得很多。所谓“齐东野人”,就是指齐国东边靠海的地带,教育相对落后地方的人。

古今对接班人的不同观念

孟子说,尧老了,一百多岁才把全国的政权移交给舜,而且还没有完全脱手,自己仍然摄政,从旁协助。直到舜有了二十八年的行政经验,“放勋”就是尧,才去世,那时已经一百多岁了。全国的老百姓,因为非常爱戴他,就像死了父母一样的悲痛,三年当中,全国没有举行过音乐演奏。孔子曾经对尧、舜那时的制度,有所感叹说:这体制不大好,上天没有两个太阳,国家的元首只能一个。当时舜既然接了天子位,又带领天下各国诸侯,为尧服三年之丧,尧等于一个太上皇,这看起来,国家相当于有两个元首了。

但这是孔子当时没有想到的,因后世的政体,国家元首有正、副二人,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帝制时的副元首就是太子,所谓的王储。到了民主时代,元首更明定有两个,一正一副。这一点,孔子三千多年前没有想到。不过没关系,孔子还是孔子,圣人就是圣人,这些小地方,不足为孔子之病。

我们注意的是,过去的学者,每认为三代以上,禅让天下是民主;可是我们要知道,民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假如随便选一个人当国家元首,上台不到三天,可能就亡国了,毫无经验是不行的;搞政治不但要有道德,还要有经验。试看尧对舜,不是尧不肯下来,是因为辛勤培养,小心带领舜二十几年才放心。因为与国家、天下、老百姓的祸福有关,责任太大了。所以不但尧不放心,舜也不放心;后来舜把帝位禅让给大禹,也是一样,先给大禹多年行政上的磨炼。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一句话点穿了:“传天下若斯之难也。”上古的道德政治,禅让天下,并不容易,并不是像后世想象的禅让,搭一个高台,两个人爬上去,我把天下交给你,我就走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孔子说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在后世小说中,常常引用。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文化中,良好的政治体制精神,所主张的就是统一。

在《论语别裁》中,我曾引述一段亲身所经历的事。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来访问我时,曾说对中国文化非常敬仰,他能用中国话背《大学》、《中庸》两书。但是他发现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大学》这部书,只有尊卑上下纵向的伦理观念,没有横向的社会人际关系观念。他举出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纵线,没有社会的横向关系。

我毫不客气地告诉他,那是他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了解;至少也是教他中文的老师,没有教好。我告诉他,《大学》中的“齐家”就是社会关系,他听了我这句话愣住了,问道:“齐家”与“社会”有什么关系?我说:这就是你研究中国文化,需要了解的。因为中国过去的家庭,都是以族姓(宗族)为一家人的大家庭,唐朝所标榜的所谓五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等的家庭,对于族姓家庭来说,已经算是小家庭了,以“三代同堂”最为普遍。这种三代同堂的家庭,每代有五六个儿子,兄弟妯娌,加上许多孙子,随随便便一个家庭就是几十个人乃至几百人。拿现在部队的编制来比拟,比一排人还多,再大一点的家庭就是一连人。

在古代还不止是五代同堂,更是聚族而居,宗族连起来,就是后世的祠堂。王家村,李家村,城东何家,水西刘家,其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宗族在文事方面设有义学,经济方面设有义仓,武事方面设有陈寨、黄堡、邓家楼子,等等。在朱、毛江西革命的时候,有一些这样的村落碉堡,他们硬是无法攻进去。后来被整肃的“左派”文人巴金、万家宝(曹禺)等,所写的小说如《家》、《春》,剧本如《雷雨》、《北京人》,等等,也都是描写大家庭中的阴暗面,这些大家庭就是一个社会。中国齐家的家,并不是结婚以后,离开兄弟姊妹,连两老都丟开的那种西方小家庭的家,而是要齐一个家族的家。家族、宗族就是一个社会,怎么说《大学》之道没有注意到“社会”呢?

他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又问我一个问题:他研究中国历史,也觉得奇怪,例如战国时期、南北朝、五代、元朝,乃至于清朝,都被外族统治过。而西方的国家,如果一经外族统治,则万劫不复,从此完了。只有中国,被外族统治没有关系,而且每经过一次外族统治,反而更加庞大。他问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

我对他说,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但是我告诉你一个道理,这是文化的原因。自从秦汉以后,中国的文化、文字统一了,之后是政治的统一,君王帝制的统一体制。君王政治的好与坏,那是另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但是因为配合了文化、文字的统一,使我们这个国家绵延了几千年,将来也永远不会断绝的。而西方的国家,直到现在,仍然文字不能统一,思想不能统一;所以几千年来,永远有小国存在。但是,也由于许多国家存在,互相竞争,才有今日科学文明的进步。

我们在春秋战国以前,也和现代欧洲、美洲等各洲一样,东一块,西一块,许多小国分据各地。后来因为文字、语言、政治的统一,文化一统,成为一个统一庞大而永不会被征服的国家。虽然现在还保存了许多地方的方言,但是仍然能够相通,因为文字相同,文化一致又统一,所谓“山河一统”,这一观念的作用非常之大。

在这里,孟子提到孔子所讲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的思想,就是统一。中国文化的“一”非常重要,《易经》的数字,也始于“一”。老子也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都表明了对“一”观念之重要性。修行的人,也要一念专一,才能定慧成就。

同类推荐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录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8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的中心思想是为人类朝向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而进步的信念进行论证。在他看来,这个信念的依据在于它不是不可能的,而不在于它无论如何是会实现的。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山歌儿

    山歌儿

    我窥见了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里山里女子的生活状态。同时,我联想到今天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物质已经相当丰裕。生活方式也大不同于过去。我们生活中充斥的是求学,找工作,谈恋爱,上网,等等。我们双手根本不会捉起一束五彩丝线,更谈不上绣一朵花儿,一条金鱼,一幅喜鹊登梅或鸳鸯戏水。更不会心甘情愿守在某个穷山沟里,为一个男人,一家老少,将青春和生命全部奉献出来。而母亲的故事中,那个单纯朴素的小媳妇,过的正是这样的日子,并且过了一辈子。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缺少着一种美。一种久违了的质朴,率真,善良和贤惠。
  • 时空水之篇——替身娘亲

    时空水之篇——替身娘亲

    穿越时空?她吗?如果这等好事真的轮到她,她是很开心,很高兴,很想大笑三声.可是……要她当人家的后娘没搞错吧为什么差那么多?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呃,其实地位也不低了,据说是个将军夫人。没有帅帅的老公在身边————属于她的那位压根就没个踪影。没有爱她爱到死去活来的一号二号三号情人————嗯,有的是那位无踪无影一号二号三号的爱慕者。好命苦,赶快把人家送回去了,一点都不好玩。什么什么?那位夫君还有个儿子?他的前妻呢?什么什么?她就是他的“前妻”?她就是他儿子的娘?搞虾米啊!这下不只时空错乱,她的神经都快错乱了^^^^^^^^^^^^^^^^^^^^^^^^^^^^^^^^^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留言分享或是加群42692833交流………………………………………………………………我,不曾在意逍遥如何去写,不曾留意逍遥如何去发音,更不曾注意有多少人同叫逍遥。在意的,是那一抹逍遥的感觉。挣脱束缚,天很高,风很轻,空气很清新,连首度相识的大海都那么蔚蓝世界,是色彩缤纷的——逍遥的世界没有灰色——首先呢_谢谢亲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城主·闲妾逍遥已经开了有一段时间,换夫新娘近期才开的,现在才来广而告之一下下各位旧雨新知有兴趣可以挪动脚步前去看看哦。奉上文的地址:城主·闲妾:换夫新娘:^^^^^^^^^^^^^^^^^^^^^^^^^如何成为VIP会员以下网址中有详细介绍?userpay/m.wkkk.net
  • 电车食灵者

    电车食灵者

    总会有一些人知道着我们所不知道的,也会有着我们生活圈之外所不了解的事物和东西。
  • 三角猫

    三角猫

    还没想好……等书写完了,再补。求谅解,新手一枚。
  • 春风有义马蹄疾

    春风有义马蹄疾

    明未清初,一段历史的回眸,时局变幻,揭示了人性复杂多变,但是,仍有有志之士,忠义之士不忘初心,义无反顾反清复明,对与错,丑与美,善与恶,事事非非,功过成败,欣赏本文,由你评说!
  • 风起西凌

    风起西凌

    一骑红光千万里,魂兮飘渺去异乡。寒门困顿寻出路,白手起家写辉煌。实业兴邦一朝奠,教书育人百世芳。漫天功勋俱已矣,流云苍狗看夕阳。本书描写一个寒门子弟的逆袭之路,从一无所有,到异世创业,别样的人生,不乏精彩。
  • 带着空间回家种田

    带着空间回家种田

    刚刚得到一个随身空间,就得知青梅竹马的男友为了前途要分手。行吧,分手就分手,收拾东西,回乡种田,发家致富不在话下!只是,她好心救下的那个小哥,怎么就赖着不肯走了呢?
  • 荒戏

    荒戏

    这是一个关于爱和逃亡的故事,苏的逃避,臣的拯救,母亲的忏悔,父亲的回归,爱恨离和。在母亲死亡后,苏终于愿意原谅,而臣已经离开。有一种爱不会减退,却不能相守。苏理解了父母的爱,原谅了父亲的离开,并且接受父亲归来。
  • 至尊狂妃:邪王强宠

    至尊狂妃:邪王强宠

    当现代王牌特工,穿越成天龙国人人欺负的草包废材——恶毒堂姐凌虐她?关门!放小灰,咬得你爹娘都不认识!渣男未婚夫要休她?休书拿好!是本小姐不要你!“那本王呢?”某个妖孽王爷突然出现,邪魅一笑。“也不要!”“不要是吗?懂了!”某王爷笑得越发狡黠。她身体一缩,只觉得不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悟空降魔传

    悟空降魔传

    人如鸟儿被关在笼子里,会发生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牢笼,囚禁着万物生灵,那么万物生灵,会歇斯底里的想要逃离这片世界。更可悲的是,他们费尽心里,饱受折磨追逐最后的真相……却悲凉的发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一切的追逐都成空想。万物都在疯狂,生灵已经疯魔!!三界毁灭后。“猴哥”偏偏降临到了这片世界,这里没有任何灵气,无法修炼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