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东海精机公司”寿终正寝之时,也正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之时。战败后的日本,一片凄凉,人们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奔走。日本是一个多丘陵山地的国家,为了买到一点粮食,人们不惜推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奔走几十里或百余里。本田心想:“如果给自行车装一台小马达,走起路来就不用这么费力了。”本田把一种小型马达加以改造,用暖壶作油箱,把自行车改造为“机器脚踏车”,推向市场后,大为走俏。本田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本田认为自己对机器制造有特殊的灵感,而摩托车又简易方便,于是毅然选择了摩托车制造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本田首先开发了“双缸A型”自行车,用辅助马达。在此基础上,1949年8月,本田生产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51年,本田又制造出四缸E型摩托车,其性能列当时日本90多家摩托车厂之首。
本田知道:日本是个岛国,摩托车销售量有限,要想发展摩托车事业就必须将自己的产品打入世界。当本田雄心十足地步入英国,参观英国人的摩托车厂和伦敦举办的马恩岛摩托车大赛时,本田大吃一惊:人家的摩托车已达36马力,而日本最好的摩托车也只有13马力。本田心中感到惭愧,他购买了大量在当时最先进的摩托车零部件,又绕道去法国、意大利等摩托车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参观。回国后,本田投入巨额资金,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开发新型发动机。
五年后,本田的研究初见成效:本田摩托车第一次驶入英国马恩岛大赛场地,获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又过了两年,本田摩托一举夺得马恩岛摩托车大赛50CC、125CC和250CC三个级别的第一至第五名,还获世界摩托车大赛125CC和250CC两个级别的冠军。
本田摩托冲出日本,走向了世界。本田成功了,他的产品年销售突破了10万辆大关。正当世人为本田取得的成绩赞叹的时候,本田却冷静地从成功中看到潜在的危机。他说:“无论如何,必须更新设备。如果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设备,就不能拥有世界一流的产品,就不得不把市场让给其他世界一流的产品。”
本田公司当时的资本只有1500万日元。但是,本田在遍访美国、西德、瑞典等国后,却从这些国家购入了价值4.5亿日元的机器设备,更新了全部的陈旧设备。本田对此的解释是:“引入这些先进设备,企业也许会因无力支付款项而倒闭。但是,不引入先进设备,企业早晚也是要倒闭的。现在虽然有倒闭的危险,但如果经营正确,那将会使企业产生更大的转机。”
实践证明:本田是正确的。
先进的设备使本田公司如虎添翼。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飞跃发展,特别是新开发的本田摩托“超级卡波”号、“贝利”号,外型潇洒,操作简易,性能优越,深得各国摩托车爱好者的青睐,为本田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
如今,从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日本本田公司年产摩托车250万辆,产品畅销全世界,令世人刮目相看。
福特兴衰引人思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从小就是个“机器迷”,他花了17年的时间才研制出第一部属于他自己的汽车引擎。但是,在当时,人们只是把汽车当作一种“玩物”,对汽车的实用前途都持怀疑态度。福特不是这样,他坚信汽车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发展自己的汽车事业,福特针对人们对赛车感兴趣的心理,全力以赴地制造出“999”和“箭”两种新型赛车,以绝对优势超过了所有的对手,扩大了自己的影响。随后,福特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生产“最结实”、“最耐用”的小汽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销售。由于福特的汽车既经济、又实用,人们很快接受了这一“最新产品”。福特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但是,福特并不满足。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汽车,提高汽车的各种性能并首创“机械化装配系统”,以日产4000辆汽车的速度扩大他的生产规模。他的财产已是以“亿万”为计的天文数字了。
老福特因此而“昏”了头脑,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往不胜,动辄对下属大发脾气,对任何人的意见都不能入耳。而在此时,其他汽车公司后起直追。其产品性能卓著、价格低廉,令老福特的汽车望尘莫及,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滞销严重。到1945年,公司的月亏损额高达900万美元,而且还在不停地上涨!
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老福特终于从惨败中清醒过来,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去,把重振企业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福特二世从祖父的挫折中汲取了教训,他一面广罗人才,一面深入市场考察,努力开发新的汽车产品。不久,福特汽车公司研制出备受人青睐的新型汽车——“野马”。“野马”推向市场后,立即畅销全世界。
福特汽车公司雄威重振,再一次令世人瞩目。
奇异电器的“将才”
雷振诺德·琼斯具有作为一个“将才”所应具备的所有条件:头脑敏锐、勇毅果敢、赏罚有信、关心下属、谦逊严谨。
美国奇异电器公司是一家拥有30多万职员的综合性电器制造公司。由于信息不灵和轻率行事,公司盲目地从事核能、电脑及喷射引擎三大“冒险项目”,结果被IBM公司击败,奇异公司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公司选择了没有任何“背景”的雷振诺德·琼斯,委以总裁重任。
琼斯高瞻远瞩,果断地将电脑部门弃让他人,卸去了公司的一个沉重包袱,使公司转危为安。当时,国内外企业界都在拼命地扩大生产,奇异公司的许多高级领导也意图步人后尘,扩大公司的现有生产规模。琼斯冷静地考察了本公司各生产部门的未来性和获利程度,力排众议,果断地行使手中的权力,不但不扩大生产规模,反而把发展潜力不大的有关部门全部砍掉,用所得的资金大力发展前途远大的生产部门。这一高超、果断的战略性经营计划使奇异电器公司在同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琼斯胸怀坦荡,为人诚恳,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他说:“一个员工,无论出身贵贱、容貌美丑、男女有别,只要技湛艺精、聪慧机敏、踏实苦干,在我公司都会获得一个舒适的生存、发展空间。”奇异电器公司从无任用白领女职员的先例。一女工在为公司的一种新产品的推销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使该产品畅销不衰,琼斯立即把该女工提升为她所在部门的副总经理。琼斯在与职员交谈时,敏锐地发现一名女工对公司的发展趋向有独到见解,力排公议,任命该女工为董事会中唯一的女董事。正是因为如此,琼斯赢得了公司所有职工的绝对信任,人们甚至送他一个绰号:“怀抱火炉的老好人”。
不过,琼斯更喜欢称自己为“机翼下飞出的潇洒王子”。琼斯领导着一个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大公司,业务繁忙,但他同时兼任政府贸易审议会的会员。他一天的工作作息表是这样安排的:清早,到公司;10点,乘飞机到华盛顿出席政府会议;下午,返回公司主持董事会议;晚上,赴纽约参加商务宴会。琼斯有用不尽的精力,有火热的工作热情,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就这样,振诺德·琼斯成功地“指挥”美国奇异电器公司走出困境,步入坦途。
战略家的“我行我素”
英国GKN公司始创于工业革命初期,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国有化,GKN公司失去了主要支柱产业,只剩下一个空壳。
GKN何去何从?围绕着GKN的前途问题,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争论不休。霍尔兹沃恩当时在GKN公司内任会计师,有幸参与了这场争论。在经过缜密的调查后,霍尔兹沃恩谨慎地向GKN公司董事会呈交了一份有关公司发展前途的战略报告。
按照霍尔兹沃恩的报告得出的结论:GKN公司将不再是一个钢铁集团公司。因此,公司应立即转向,开发新产品。
但是,GKN公司刚刚创建了一家年产600万吨钢管的钢管厂。如果采纳霍尔兹沃恩的建议,钢管将被取缔,所有投资都将化为乌有;再者,霍尔兹沃恩不过是一名微不足道的会计师。在权衡“利弊”之后,GKN公司的决策集团放弃了霍尔兹沃恩的建议,仍按既定方针推进钢管厂的生产。
历史的进展完全证实了霍尔兹沃恩的战略预测——仅仅过了两年,GKN公司的钢管厂陷入困境,不得不停产。董事会的董事们在焦头烂额之际这才想起了霍尔兹沃恩,于是破格把他提升为公司的副总裁兼常务经理。
霍尔兹沃恩上任后就着手公司转向的工作。他买下比尔菲尔德公司,将该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产品投入欧洲和北美市场;又开发出一种廉价的运输机,使产品畅销全世界。GKN公司顿时面貌全新。不久,霍尔兹沃恩又研制出新型战斗机“勇士”号,一举占领了英国军用机生产市场,为GKN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1980年,霍尔兹沃恩因业绩非凡而被公司任命为董事长。这时,英国的钢铁工业陷入一团糟的窘地,GKN公司也因此受到冲击,面临新的、严峻的考验。
在新形势之下,霍尔兹沃恩的同行们都认为这是工人罢工造成的。霍尔兹沃恩在调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是英国工业衰退的先兆,更大衰退即将来临。
霍尔兹沃恩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改变公司的产业结构。他先后卖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钢铁业股权和英国的传统机械公司,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本土创办了五家新公司。
对霍尔兹沃恩的大胆举措,许多董事提出异议。霍尔兹沃恩不为所动,坚持“我行我素”。不久,英国工业的全面衰退果然来临,GKN公司因早有准备,损失减到了最低,而其他公司则纷纷倒闭。人们无不为霍尔兹沃恩的高瞻远瞩和果断举措而赞叹。
如今,GKN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开发复杂新型机械产品和应用最新技术的领头人,霍尔兹沃恩也成为一位举世公认的企业战略家。霍尔兹沃恩是英国工业界的骄傲。
【人生智谋例说】
司马懿老谋深算
司马懿很有谋略,且又行事果断。曹操闻其名,欲聘他为官。但司马懿见汉室衰微,曹氏专权,便假托身患风痹,不能起居,予以推辞。曹操不信,遂派人扮作刺客前去验证。司马懿在深夜之中,见有人闯入自己的卧室,举剑奔自己刺来,大吃一惊。但他立即悟到这是曹操派来的人,于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任凭刺客处置。刺客见状,认定司马懿真患了风痹,收起利剑,回禀曹操去了。
但是,司马懿不能永远躺在床上,于是便装作逐渐好转,有节制地进行活动。曹操探知,又派使者请他。司马懿审时度势:如果再一味拒绝恐招不测,况且天下大势已尽归曹操,因此司马懿便随使者去见曹操,很得曹氏父子赏识。不过,精于人事的曹操很快察觉司马懿潜在的野心,认为他不是一个会永远甘心居于臣下的人,开始用疑惧的眼光看着他。这一变化,机敏的司马懿立刻警觉了,他开始计较眼前的分寸利益,把一些日常生活小事看得很重,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模样。曹操竟又一次被他瞒过了。另外,他还在曹丕面前花言巧语,求得保护。
公元230年,魏拜司马懿为大都督,与蜀国抗衡。当时的蜀国,无论人力、物力都没有魏国雄厚。因此,蜀国要取胜,必须速战速决。司马懿看透了这一点,坚守阵地不出战。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女人的衣服首饰来激怒他,他也坦然受之,始终不派出一兵一卒。最后,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蜀兵只好退回。
公元237年,魏明帝病逝。临死之时,他将太子曹芳托付给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曹爽把持朝政,对司马懿不放心。司马懿又一次装起大病来。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探看,见司马懿“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意渴求饮……”他还求李胜照顾他的两个儿子。李胜回复,曹爽放下心来,再不怀疑。
10年之后,毫无戒心的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离开京城,在家装病的司马懿突然乘机发动政变,独揽了大权。后来,他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建立了晋王朝。
秦昭王不识时务
公元前260年9月,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坑杀赵国降兵43万人。白起见赵国已无实力相敌,想乘机灭亡赵国。但秦国相国范雎忌妒白起的功劳,借口秦军已很疲劳,不宜再战,劝说秦昭王与赵国讲和,秦军罢兵回国。
第二年,秦昭王再次委派白起率大军攻打赵国,白起见时机已过,赵国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已重新振作起来,便借口有病,不肯赴任。秦昭王信以为真,派王陵代替白起,率大军直逼赵国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到了生死关头,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王陵屡攻屡挫,损失极其惨重。
消息传到咸阳,秦昭王召见白起,向他询求策略。白起说:“秦军远征赵国,历时已近一年,如今兵乏气衰,国库空虚,不宜再战。赵国军民同心,不可掉以轻心。如果诸侯各国再出兵救赵,我军将遭到内外夹击,情势就十分危险了。”
相国范雎坚决主张攻赵,并保荐郑安平为将军,随大将王龄一起率兵增援王陵,攻伐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