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1900000008

第8章 原始章第一(4)

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惠后,昭叔还有个哥哥,是太子,即后来的周襄王。惠王想立昭叔为太子,但还没来得及便死亡,昭叔便逃到齐国。襄王即位后,将昭叔接回来。然而昭叔回国后,又与襄王的王后乱搞。襄王知道后,便将王后废掉。这下触怒了王后的娘家,他们派兵讨伐周朝,周襄王便逃到了郑国。周朝在当时名义上还是各诸侯国的宗主国,虽然有名无实,但各诸侯国毕竟还得尊重它。于是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其主要的目的是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让他们懂得什么是义。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杀昭叔,左军往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待之以殊礼。晋文公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晋文公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他的百姓,对上尽忠就是义。他的这一举动对他自己的声誉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得百姓愿意向他尽忠。

他在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认为这回可以役用百姓了。不料,子犯又出来阻拦,他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怎么回事,还不能使用。”于是,晋文公又想方设法让百姓懂得信。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们携带3天口粮。军队围困原国整整3天,士兵们携带3天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还未投降。晋文公就下令退兵。正当晋国刚退兵时,派出的间谍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支持不住,准备投降。”晋文公说:“初带3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3天,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不退兵,即使攻下了原国,也不能取信于人。如果没有了信用,百姓也就失去庇护。得失相比哪个多呢?”“晋文公故意利用打原国来教育百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信,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结果,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做买卖不求暴利,不贪不骗,民皆信实。”

做到了这些后,晋文公又问子犯:“这回行了吧?”子犯回答:“还不行。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什么是礼,还没有养成恭敬的习惯。”于是,晋文公又让百姓在知礼方面做出了努力。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了什么是礼仪。又设立专门执行社会秩序的官员来规定百官的等级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官行什么礼。不仅如此,人们还知道了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曲直。

这一次,晋文公没有去问子犯,子犯却主动地找到晋文公,说:“民力可用矣!民心可用矣!”

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国、攻卫国,取得齐国之地,解救宋国之围,大败楚军于城濮,遂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以礼待人,感天动地

郑均,字仲虞,东汉河北任县人,少年时喜欢黄、老学说,为人清廉诚实。他的哥哥在县衙里当官,经常收受他人的贿赂,郑均知道后多次劝说哥哥不要做犯法之事,可哥哥根本听不进去。

郑均为了挽救哥哥,就到外地给人做佣工。一年之后,郑均带着做工挣来的钱回到家里,把钱全部交给哥哥,并对他说:“钱财用完了,还可以再挣;名声失去了,却是一辈子都找不回来了。你做贪官是会被人唾骂的,一旦事发,你还怎么抬起头来做人?哥哥,你要好好想想我的话有没有道理。”

哥哥听了,很受感动,决心重新做人,后来竟然以廉洁著称。哥哥去世后,郑均又悉心照顾嫂子和侄子,不敢有一点怠慢,和哥哥在世时一样。

人们对郑均的品德称赞不已,官府知道后特召其为官,后来郑均官至尚书一职。汉章帝非常敬重郑均,郑均告老还乡后,章帝东巡时还专门到他家看望。时人都称郑均为“白衣尚书”。

郑均的一言一行,完全出于礼数。哥哥的一意孤行,郑均非但没有效仿,反而常常良言相劝,最后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动哥哥,使其醒悟。在哥哥去世后,他又悉心照顾嫂子和侄子,尽到了应尽的义务,恪守了礼节。他用自己的“礼”,引导了世人的道德取向。

【原典】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注曰:老子曰:“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王氏曰:“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合行好事;若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可无一焉。”

【译文】

凡是想要树立修身立业的根本,道、德、仁、义、礼这五种思想体系是缺一不可的。

张商英注:《老子》中说:“道散失了然后才有德,德散失了然后才有仁,仁散失了然后才有义,义散失了然后才有礼。”失是散失的意思。道散失了从而为德,德散失了从而为仁,仁散失了从而为义,义散失了从而为礼。这五个方面未尝不相互为用,而归纳起来它却不会散失,是由于天道的神妙罢了。《老子》强调的是天道的本体,所以说:“礼这东西,标志着忠信的不足,而且意味着祸乱的开始。”黄石公强调天道的功用,所以说:这五种思想体系是缺一不可的。

王氏批注: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品质彼此为用才可以做人、做事。想要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抱负,这五者缺一不可。

【评析】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的立世之本,是任何物质都不能换取的。大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要立志做大事业,只靠技能还不行,必须要具备“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仪”这些道德品质,否则立身不稳;处事不能不讲技能,否则就难以成功。以道德为准绳,以技能为手段,人生在世,二者缺一不可。只讲技能,不讲道德,终归要失败,终归要被人唾弃。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就要自尊自重,要明确并遵从社会的准则与规范。要时时反躬自省,从而自我完善。

【史例解读】

韩琦德量过人

韩琦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韩琦镇守相州的时候,因为祭祀孔子庙,所以住宿在外地。有个小偷入室行窃,举起刀对韩琦说:“我无法自己养活自己,所以来向您请求周济一下。”韩琦说:“茶几上的器具价值百千钱,全部都可以给你。”小偷又说:“我想得到你的头,将它献给西边国家的人。”韩琦听后便伸出脖子。小偷低下头说:“因为我听说过您非常有气量,所以就想来试试您。茶几上的东西,承蒙您已经送给了我,希望您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韩琦说:“好的。”最终他兑现了一生不告诉任何人的承诺。后来,这个小偷因为其他事犯了罪,被判了死刑,在刑场上,他将这件事详细地说了出来:“我担心我被处死之后,韩琦的德行就不能被世人所知了。”

姜后以德行感化周宣王

西周后期,周厉王忽视先王的礼乐教化,贪财争利,施行暴政,终使平民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仓皇逃往晋国。

公元前827年,逃亡了14年的周厉王在晋国去世。隐匿在重臣召公家里的太子静被群臣拥立继承王位,称为宣王。

宣王的王后是齐侯的女儿姜氏。年幼时,父母对她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还专请善传德义的傅母教导训练,所以她不仅有姣好的容貌,更是一位贤德女子,不合礼之言,必不说,不合礼之事,必不做。

周宣王即位之初,在召公等人的扶持下,曾勤于政事。可是时间一久,他不免有些懈怠,不但早睡晚起,而且还常留在后宫不愿离去,延迟上朝听政。

见宣王如此迷恋女色,贤明的姜后十分担忧。她想:宣王身为天子,肩负造福天下的重责大任,不能全心于天下百姓,长此以往,非但不能力挽周室的衰落局面,而且难免重蹈周厉王的覆辙,甚至还会葬送掉周朝几百年的社稷,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罪人。当年夏桀不就是由于迷恋妹喜而被商汤讨伐灭亡,商纣也是因为妲己而好色误国,最后落得在鹿台自焚的下场吗?

想到这里,姜后就摘下了头上的簪子和耳环等象征王后的饰品,换上普通女子的装束,然后拜托傅母代向宣王禀告说:“是臣妾无德无才,滋生淫逸享乐之心,以致使君王受累,常常晚朝失礼,给人留下君王好色而忘德的印象。一旦迷恋于女色,就一定会穷奢极欲,疏于朝政,由此诸侯叛离,百姓怨声载道,引起社会的动乱。今天国家存在动乱的潜在因素,根源就是臣妾,所以特请君王治罪于我。”

傅母的禀告,令宣王如梦初醒,惭愧不已,他忙问傅母:“王后现在何处?”傅母回答说:“王后正站在长巷里,等候君王治罪。”

周宣王听罢遂赶往长巷,看到已脱去王后衣冠、自罚为平民等待发落的姜后。这种引过自责婉谏于君王的妇德,令宣王内心极受震撼,他既悔过又感激地对姜后说:“这怎么是王后的错呢?完全是我的失德,不但没有励精图治,全力重整先王创下的基业,更不懂得防微杜渐,以修身为本。如今幸有王后及时提醒,否则我将会成为愧对列祖先王和天下的千古罪人。”

周宣王说完,吩咐随侍将姜后请回后宫。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晚起过,对于政事更加勤勉用心,每天早出晚归。在修身上,他更是谨小慎微,不失天子威仪。

姜后为了使宣王不再为女色所缚,规定后宫起居内则,侍奉君王者,要等夜色深沉后秉烛而入,一进卧室便要把烛火熄灭。到了鸡鸣时分,就马上起床穿衣,并让身上的玉配等饰物,相互碰撞发出叮当的声音,然后迅速离开。宣王听到声音,也就马上翻身起床。

在姜后和众臣的辅助下,周宣王以中兴周室为己任,继承文王和武王遗下的礼乐教化精神。最终于执政45年的时间里,不仅有效延缓了西周王朝的快速衰落,而且还恢复到了周厉王前的太平局面,各诸侯国也纷纷来朝见天子。史称这一时期为“宣王中兴”。

【原典】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注曰: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王氏曰:“君行仁道,信用忠良,其国昌盛,尽心而行;君若无道,不听良言,其国衰败,可以退隐闲居。若贪爱名禄,不知进退,必遭祸于身也。能审理、乱之势,行藏必以其道,若达去、就之理,进退必有其时。参详国家盛衰模样,君若圣明,肯听良言,虽无贤辅,其国可治;君不圣明,不纳良言,远贤能,其国难理。见可治,则就其国,竭立而行;若难理,则退其位,隐身闲居。有见识贤人,要省理乱道,去就动静。”

【译文】

贤明能干的人物和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张商英注:兴盛或衰败有一定的道理,成功或失败有一定的规律,安定或大乱有一定的苗头,离去或留下有一定的时机。

王氏批注:君主施行仁政,任用忠臣良将,国家繁荣昌盛,那么就可以尽心做事,君王不行正道,不采纳良言,国家衰微,那么就退隐闲居。倘若贪爱功名利禄,不懂得出世入仕的道理,一定会有祸患降临到身上。能看清社会修明与纷乱的形势,入仕、隐居都依照形势而定;能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也就可以选择时机,或进或退。参酌详审国家强盛衰微的样子,君王如果英明,能听善意的话,即使没有贤良臣子辅佐,他的国家也一样能够治理;君王如果不英明,不采纳善意的话,疏远有才能的人,他的国家就难以治理。见到可以治理,就进入他的国家,尽力做事;如果不能治理,就从职位上退下来,退隐独居。有知识见闻的贤人,需要觉悟到治与乱的规律,从而做出出世、入仕的选择。

【评析】

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顺应了这种规律,而不是他创造了某种规律。成功人士就像是摸石过河的人,事物的规律就像是水中的石头。摸准了石头,事半功倍;摸不着石头,只能被河水冲走,结果事倍功半,或者一无所成。有了石头并不代表你就能成功,你还要评估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所经历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里宝贵的财富,虽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如果认定我们失败的经历就代表我们失败的人生,那不免浪费了生活赐给我们的珍宝。用这些经历历练我们超然于物外的智慧,必将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智者。

【史例解读】

温峤佯醉巧脱身

东晋的时候,有个人叫温峤,自幼聪明颖慧,有胆有识,博学善文,尤其是以孝顺著称乡里。17岁时,他就开始做官,由于业绩突出,因此官职不断上升。晋明帝即位后,任侍中,朝廷里的机密大事他都能够参与。因为受到明帝重用,所以他也受到权臣王敦的嫉恨,但是王敦仍然让他担任左司马。

温峤心里清楚,王敦用他并不是信任他,而是要将自己置于手下加以控制。于是,温峤就假装顺从,以使王敦高兴。同时,对于王敦的心腹钱凤,温峤也常在人前夸赞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钱凤听后从心里感到高兴,也与温峤相互友好。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茫茫昆仑山、巍峨唐古拉、雄奇巴颜喀拉山,苍山雪峰,环绕周边;滔滔通天河、蜿蜒澜沧江,汹涌澎湃,自北南流,哺育大地。境内地域辽阔,草场广袤,山原起伏,地形复杂,江河纵横,资源丰富;雄伟的雪山,美丽的河流,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织成五彩斑斓的自然风光图画;尤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散射出夺目的光彩,是全省最具典型性的地方。纵览玉树地区的藏传佛教,主要有以下一些最为突出的特色。玉树地区是青海藏传佛教传播最早、保持古风最多、教派最全的地区。
  • 论语(全集)

    论语(全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哲学巅峰之作。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是儒学主要的经典,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便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本书在编撰体例上对《论语》的20篇分别逐一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力求以详细的解析和现代的眼光进行有实际意义的阐释。
热门推荐
  • 录异记

    录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职场精英生存全攻略

    职场精英生存全攻略

    本书为初入职场人士的快速进阶宝典。职场精英规避“阴沟里翻船”的细节精典。帮你屏蔽从面试,融入、提升、叱咤职场时所遇到的小事情大风险。助你在窥得冰山一角之后,绕开潜在的职场陷阱深渊。讲述你在职场必然经历的小状况,提醒你不要因忽视它而伤害到自己。每天3分钟,直接了当,通过真实故事让你了解内幕,未雨绸缪。
  •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十年前,卓长卿眼睁睁看着父母被温如玉和尹凡杀害,一夜之间,这个幼小的孩子尝尽了人间的悲伤和仇恨。十年后,卓长卿艺成下山,欲报亲仇,一次天目山之会将当年那场悲剧的所有当事人和目击者聚集一地。而此时,“丑人”温如玉的唯一弟子温瑾,却意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实为恩师温如玉所杀……最终,两个年轻人——卓长卿和温瑾,在面对自己杀亲仇人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丑人“温如玉”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爱与真相?
  • 四教仪备释

    四教仪备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打入公司主流圈

    打入公司主流圈

    这是一场站上中层的游戏,游戏中的每个人都削尖脑袋、挖空心思、极度悲催地渴望挤入这个圈子,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也许你并不这么想,但你内心很期待。在这个竞争无所不在、出头之日遥遥无期,又恐别人不理解但内心极度渴望站位的时代,谁都不想浪费青春,那么又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站上中层主流圈呢?《打入公司主流圈》详解如何发现主流圈,如何唤起主流圈的关注,如何在主流圈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何不紧不慢站上中层,触摸主流圈的天花板……
  • 思维的盛宴2

    思维的盛宴2

    从某种角度来说,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不是爱因斯坦,不是爱迪生,也不是达芬奇,而是福尔摩斯。一个现代人如果拥有了福尔摩斯那样的头脑,那就无往而不胜。如果你掌握了谋略思维,使你拥有了运筹帷幄的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一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掌握了逻辑思维,使你拥有了条分缕析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二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撑握了科学思维,使你拥有了现代技术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三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掌握了博物思维,使你拥有了洞察一切的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四的福尔摩斯头脑。一个侦探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推理,一次推理一次启迪,一次启迪一次健脑。
  •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的谈话与他的作品一样深邃智慧,历久不衰。美洲西语文学的最重要开创者、现代文学最具感染力的经典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 一生钟情换离殇

    一生钟情换离殇

    如果世界上有什么人可以疗愈伤痛的话,对钟意来说,这个人应该是厉北丞吧。可是她没有想到,厉北丞带给她的痛苦,远比他带来的疗愈要多得多。一生钟情,换来荒诞不经。钟意:我放弃了,让我走吧。厉北丞:钟意,你就是死,也要死在我身边!厉北丞:钟意,对不起。钟意,我爱你。
  • 我家有只狐狸

    我家有只狐狸

    都说放生是积大功德,可是许念白花了几百块买了个羊不羊狗不狗的东西,却是为了……吃!——————一个彪悍小白领与一只千年妖狐,还有一个帅哥除妖师之间乱七八糟的破事。
  • 豪门弃妇伤不起

    豪门弃妇伤不起

    帅气的老公心里另有初恋情人,她的心里也藏着一个初见时的身影。出身豪门的苏琳,仍然脱不离弃妇的命运,带着天生缺陷的女儿,艰难生活。无意中获得的异能,让她重新拥有天赋容颜的同时,也获得了强大的自信。金钱、名利、地位,还有那个男人,统统都被苏琳俘获,正能量女主,强势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