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28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司马迁其人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6),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他与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十岁时,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二十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他几次随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三十五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的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接替父亲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他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司马迁开始动手编写《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一年,司马迁五十岁,他出狱后做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尊宠任职”,但他还是专心致志地写书。直到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主要内容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首脑,为他们作传纪而名之曰“本纪”,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

表,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所以他们的传记就叫作世家。从西周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列传,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合传是记两人以上的传。类传是以类相从,将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纳到同一传内。司马迁也将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了下来,这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总之,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讫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史记》的贡献和特点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对后世贡献很大。

第一,《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本纪,即皇帝的传记;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方法。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将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第二,《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

《史记》第一次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极为深远。

第三,忠于历史史实,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

史学家写史料,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来编写的。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第四,《史记》可以说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

《史记》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一诺千金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

《史记》的影响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史记》建立了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所以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第二,《史记》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他往往能将极其复杂的事实,安排得非常妥帖、秩序井然,再加上见识高超、文字生动、笔力洗练,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第三,《史记》建立了史学的独立地位。

在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编撰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此后,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这一发展应该归功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第四,《史记》成为了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据《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一百八十多种。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一百三十二种元杂剧中,有十六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其中包括《赵氏孤儿》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后来的京剧中,仍然有许多剧目是取材于《史记》的。

第五,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后代史书的文学性虽然不如《史记》,但其数量浩如烟海,如果将其中优秀传记提取出来,也是极为可观的。

此外,史传以外的别传、家传、墓志铭等各种形式的传记,也与《史记》所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有深厚渊源。

正因为《史记》一书影响深远,所以今天我们编著了《史记·本纪精粹》一书,选录了《史记·本纪》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本书内容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评析五个部分,帮助读者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深入地了解《史记·本纪》。

本纪主要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黄帝,下至司马迁当时的帝王汉武帝,作者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勾勒,依次记叙了他们的言行政绩,同时也记载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其中将项羽列入本纪也是对“以成败论英雄”的一大突破。纵观全篇,本纪是一部按照年代次序编写的帝王简史或系统的编年大事记。本纪排在全书的最前头,历来被视为全书的纲,它保存了许多历代相传的历史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历史年代发展顺序有着重要的价值。

而今天我们编著的《史记·本纪精粹》一书,选取了本纪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有关人物的篇章,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或历史事件,让读者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还能清楚地看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变、朝代的兴衰更替的轨迹。

同类推荐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绘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多方面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魔王的复苏

    魔王的复苏

    在这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内,一位少年正在经历一段神奇的经历,封印主?魔王?最强?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少年被赋予这么多重身份?
  • 雪球专刊第037期:那些让你惊呆的投资真相

    雪球专刊第037期:那些让你惊呆的投资真相

    诺贝尔奖没有股票投资奖,只有经济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医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其实如果真有股票投资奖的话,得这个奖的人比诺贝尔委员会还要有钱。在经济领域全球顶尖水平的人物,对股市也很有可能非常无知。
  • 诺桑觉寺 劝导(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诺桑觉寺 劝导(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诺桑觉寺》小说女主角——家境小康的牧师女儿凯瑟琳·莫兰,随乡绅艾伦夫妇来到矿泉疗养地巴思,在舞会上遇见并爱上了青年牧师亨利·蒂尔尼。同时,她还碰到了另一位青年约翰·索普。两位青年恋人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结为伉俪。《劝导》是作者奥斯汀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成熟的—部,被认为比以往的作品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故事讲述了韶光正从安妮的身上消逝,风华正茂的时候,因为接受了他人的“劝导”,她终与意中人温特沃斯上校分道扬镳。两人分手八年后再次相遇,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他们发现,重新团聚比第一次相爱更为幸福,于是,经受了考验的他们不再若即若离,开始尽情地回忆并表白。
  • 预备警官

    预备警官

    武和平继《污点》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此书已由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改编为同名连续剧。武和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犯罪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下乡务农,后当警察,历任分安局长、地方党政干部,现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 从警三十八载,参加侦破多起大要案,作为指挥员,参与破获震惊全国的“九一八”开封表物馆馆藏文物被盗大案。
  • 破荒

    破荒

    蛮荒之中,浮生若梦,生生死死只是等闲,繁华过处不过一场镜花水月新书《模因》九月一日发布,新老读者都请多多支持啊,本书从上传至完结,未曾断更一次,我的人品,靠得住
  • 萌法时代

    萌法时代

    这是一个魔法刚刚萌芽的时期,属于骑士们的荣光正在远去,那些抱着陈旧的信条不撒手的贵族们,将会被思想灵活,善于发现应用新鲜事物的新势力所代替。 天华帝国的王子迪夫,自小体弱,其实是一种近魔法体质,他熟读各种书籍,尤其隐秘书库中的“天上奇谈”,更是他地最爱。穿越者狄峰与迪夫的灵魂共存,以其洞察能力和远超当世的价值观和敏锐触角帮助他将一个小势力发展成了大国度,一个以“魔法”作为进步推动力的全新世界模型。世界隔膜出现漏洞,有外星生物成建制入侵,魔法与剑合作,将对意图灭杀整个人类的敌人吹响反攻的号角。
  • 壮士出山

    壮士出山

    她的出现,是这世上最美的风景,当她离去,世间对我来说就只是蕃篱。
  • 智能是个阴谋

    智能是个阴谋

    就在人们不断的推出新科学,新技术的时候是否想到?人们不光是在拖动社会的发展,也是在创造者其他的物种。当一个新的智能生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类也将受到威胁。
  • 倚剑执江山

    倚剑执江山

    武龙,生于武学世家,长于灼灼人世。为爱,智计千条;为情,舍身取义。笑看红尘,冷对生死。看故事百转千回,泯恩仇跌宕起伏,写一代传奇,悲沧桑自己。
  • 必剩客的春天【全本+出版】

    必剩客的春天【全本+出版】

    唐恩窈和庹西溪均已进入“必剩客”行列,空闲的时间,她们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在这个春天里,她们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优质“桃花”:风度翩翩的“富二代”,斯文儒雅的“离婚男”,心宽体胖的美食家,古灵精怪的名侦探,门当户对的小军医,忽然间“良心发现”的“窝边草”同事,还有难以忘情的旧情人……也许真的“相亲的路上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但更可能的是在无数次的坚守中“转角遇到真爱”。无论如何,“必剩客”们的“春天”,在路上了。——————————————————————————————实体书《必剩客的春天》于2012年三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市。当当、卓越均有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