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900000010

第10章 容斋随笔(8)

【译文】

以求取功名为目的,希望在军旅生涯中能够有所成就,这自然是将帅一贯的习气,即使是在古代贤明的卿大夫中,也没有人能够知道退让或是自我收敛的。廉颇已经很老了,但他每顿还是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战甲,骑上战马,用来表示他还可以被朝廷任用,但因困于郭开的谗言,他最终还是不能被召见。汉武帝大举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同参战,汉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了,一直没有答应他。李广请求了多次才得到汉武帝的同意,最后却因为在东路上迷路而延误了期限犯下罪过。在汉宣帝时期,先零羌造反,此时的赵充国已经有七十多岁了,汉宣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了,派遣丙吉去问他,谁可以被重用,他回答道:“还没有谁能超过我的。”随即受诏奔往金城,立刻画出地图、想出破敌战略,虽然他打败了敌军,取得了胜利,但他的儿子赵卬却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汉光帝时期,五溪的少数民族造反,马援请求出征平乱,光帝悯恤他年老,没有允许,马援就亲自去拜见并请求说:“我还能够披甲上马。”光帝让他试一试,马援跨上马鞍,回头看看,表示他可以被任用。光帝笑着说:“这个老将还真是勇健啊!”便任用他带兵领将,结果在壶头山兵败身亡。李靖曾担任过宰相之职,因为脚病在家休养。恰好赶上吐谷浑骚扰边境,他马上去拜见宰相房玄龄说:“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出征。”他大胜敌军,却又遭到高甑生的诋毁诬陷,几乎不能幸免。唐太宗打算攻打辽东时,召李靖进宫并对他说:“高丽还是不肯臣服我大唐,您有意愿出征讨伐吗?”他回答说:“如今我虽然有病在身,若陛下真的不嫌弃我的话,我的病很快就会好。”唐太宗怜悯他年龄老了,没有答应。郭子仪在年纪已经八十多岁的时候,仍然任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使,但他并不想告老还乡,最后被唐德宗下令罢免了职位。上述的这几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年老时仍不舍得放弃功名利禄,更何况是那些比他们职位低的人呢?

【评析】

作者认为,武将都喜欢求取功名,即使是素有贤名的人也不能幸免。这种说法是种偏见,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说,水平再接近的武将,总可以通过比赛较量出输赢,而同样优秀的文章,却很难决定谁更胜一筹,因为没有公认的清晰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武将的舞台是战场,在战场上非胜即负,所以武将好胜心强是可以理解的。

汉二帝治盗

【原文】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1]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2],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馀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3]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4]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5],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6],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注释】

[1]滋:生长,滋生,加多。[2]持节虎符:拿着符节作凭证。持节,拿着符节。虎符,古时帝王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是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一分为二,其中一块交给将帅,另一个交给皇帝。只有两个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3]觉:揭发,上报。[4]二千石:汉代的郡守、诸侯相国。[5]浸多:日益增多。[6]殿最:评定优劣。

【译文】

汉武帝末年,盗贼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大的盗匪群多达数千人,小的也有几百人。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手里拿着掌管军队的虎符,派遣军队对盗贼进行攻打,斩首了大部分的盗贼,首级达到了一万多个。于是建立“沈命法”,其中规定:“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发觉,发觉了而没有按其标准进行捕获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管理这件事的人处以死刑。”这件事之后,官吏们害怕被杀,即使有盗贼出现也不敢上报朝廷,害怕不能按规定捕获盗贼而受罚,因此也会连累到上级,上级官员也让他们不要上报。因此盗贼变得越来越多,上上下下却相互隐瞒,好躲避国家法律的制裁。在汉光武帝时期,成群的盗贼再次蜂拥而起。汉光武帝派遣使者到各郡里去考察,听任盗贼们相互争吵揭发,有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就会消除他们的罪行。官吏们即使停留拖延、回避不前、故意放纵盗贼的,都不加追问,只以捉获盗贼的成效论处。那些郡守、县令犯了管辖区域内有盗贼而不收容捕捉的罪过的,及因为害怕软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人,都不看作过失,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进行赏赐,只有包庇隐藏的官员才会被判罪。于是盗贼们互相追捕,最终匪群都解体逃散。这两件事都是治理盗贼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严厉,不如汉光武帝宽容,他们采取措施的效果明显是不同的。

【评析】

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典。治国之道,更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治国。本篇文章中,汉武帝见盗贼蜂拥而起,就派军队将其全部斩杀,并且建立了“沈命法”,如果发现盗贼后不能全数缉拿,则当地二千石以下官员以及相关小吏全部处死。众多官员为了保命,便将盗情隐匿不报,这不但没有解决盗贼变多的问题,甚至还致使盗贼越来越多。但是到了汉光武帝执政时,面对严重的盗贼问题,汉光武帝并没有沿袭以前的做法。他下令:未能缉拿盗贼的官吏皆不治罪;参与缉盗的官吏将根据其功绩予以考评奖赏;隐匿盗贼的予以追究。于是,众官吏开始争相缉盗,盗贼之患渐去。汉武帝在非常时期建立新的政策来应对此时的状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所采用的方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情况越来越糟糕,而汉光武帝采用的方法正好避免了这一状况。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举武则天为例。其在称帝前期,为巩固政权大肆鼓励告密风气。待到政治稳定后,又以公开一封检举信,而刹住了告密之风。她早年拒谏,晚年纳谏!同一个人的行为前后矛盾,但都效果俱佳。证明政策无好坏,只是要区分时间,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开明的统治者不会要求基层事事言听计从,而是要头脑清醒,对基层之事使用合适的办法!

光武弃冯衍

【原文】

汉室中兴,固皆光武之功。然更始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北面为臣矣,及平王郎、定河北,诏令罢兵,辞不受召,于是始贰焉。更始方困于赤眉[1],而光武杀其将谢躬、苗曾,取洛阳、下河东,翻为腹心之疾[2]。后世以成败论人,故不复议。予谓光武知更始不材,必败大业,逆取顺守,尚为有辞。彼鲍永、冯衍,始坚守并州,不肯降下,闻更始已亡,乃罢兵来归,曰:“诚惭以其众幸富贵。”其忠义之节,凛然可称。光武不能显而用之,闻其言而不悦。永后以它立功见用,而衍终身摈斥[3],群臣亦无为之言者,吁,可叹哉!

【注释】

[1]赤眉:指赤眉军,指汉末以樊崇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2]腹心之疾:心腹之患。[3]摈斥:排斥,弃去。例: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奇才而莫用。”

【译文】

汉朝从衰败到复兴,固然都是汉光武的功劳,但是更始帝刘玄却继承天子位,汉光武接受了刘玄所封的爵位,面向北做了臣子,等到平定了王郎、安定了河北,刘玄下令撤军时,汉光武拒绝接受,没有撤军,在这时便开始有了二心。在刘玄被赤眉军围困时,汉光武却杀了他的将领谢躬、苗曾,之后攻占了洛阳,打下河东,反而成了刘玄的心腹之患。后世喜欢以成败来评论一个人,因此不再议论。我认为汉光武知道刘玄没有什么治国的才能,一定会败坏大业,因此才采取武力来夺取政权,用文教治理天下,本来就没有什么可议论的。但鲍永、冯衍,始终坚守并州,不肯投降,听到刘玄已死后,才投降归顺汉光武,说道:“我实在惭愧,带领我的军队到您这里寻求富贵。”他的忠义之心值得称赞。汉光武不但没有提拔重用他,听到他的话后就更不高兴了。鲍永后来因立了战功被任用,而冯衍却终身被摈弃排斥,大臣们也没有一个替他说话的,唉,真是令人悲哀啊!

【评析】

冯衍,字敬通,幼有奇才,二十岁而博通群书。因为没有积极投靠刘秀,所以不被重用。后来又遭人谗毁,被废于家,闭门自保。作者以此感叹人生际遇之无常。怀才不遇者,古已有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圣主之下,贾谊自屈长沙;开明之时,梁鸿不甘出仕。冯衍晚年撰《显志赋》以自伤不遇。所谓“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正是他写此赋的缘由。赋中借史实以讽喻时政,借追慕古人而抒发其郁抑不平。冯衍们的悲剧,归根结底是由于封建专制制度,一般人都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只有得到帝王的赏识,才能建功立业,实现理想。而在现代多元社会中,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多的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其悲叹怀才不遇,不如主动出击,才能不做当代冯衍。

曹操用人

【原文】

曹操为汉鬼蜮[1],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馀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恐关中诸将为害,则属司隶校尉钟繇以西事[2],而马腾、韩遂遣子入侍。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裕,遂芟[3]群雄。欲复盐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太守,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4]。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肃清。扬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盗,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詟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者,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徙,惊骇欲变,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注释】

[1]鬼蜮:阴险的叛逆。[2]以西事:主管西部边防事务。[3]芟:削平,消灭。[4]禽戮:被擒被杀。禽,通“擒”,擒住。

【译文】

在汉朝时期,曹操可谓是当时的阴险小人,是君子所不愿提的。然而他很了解人并善于用人,这是后生晚辈所难以相比的。荀彧、荀攸、郭嘉都是他的心腹谋士,共同成大事,不必称赞评说。剩下的人,聪慧的,能被授予一个官位,随时可以应对各种变化,就能掌管一个郡,无论官职大小,才能的高低都与他们所在的职位高低一一对应。曹操担心关中的将领们产生矛盾,于是就让司隶校尉钟繇去主管西边的事务,把马腾、韩遂的儿子调到到宫中侍候。当天下战乱,各军队缺乏粮草之际,曹操便派遣枣祗、任峻设立了屯田制度,结果军队和国家粮草丰裕,于是消灭了群雄。当曹操想要恢复盐务制度以牟取利益时,曹操派卫觊镇守安抚关中,结果将领们都心服。河东还没有平定时,曹操任用杜畿为太守,结果卫固、范先束手被擒,最后被杀死。并州刚刚平定,任梁习为刺史,使得并州边境和平安泰。扬州被孙权攻陷,只剩下了九江一个郡,曹操把权力交给刘馥,结果恩德教化得到很好的实行。冯翊被鄜州盗寇所困,曹操交给郑浑去处理这件事情,结果百姓安居乐业,盗寇也被消灭了。代郡的三单于军队倚仗武力骄横恣肆,裴潜只乘一辆车便潜入了代郡,使得单于心服。刚刚得到汉中,任命杜袭负责留守汉中,结果百姓安居乐业,近八万人口从洛阳、邺地迁来到此居住。刚刚得到马超的军队,马超军队听说要把他们发配到别的地方,都惊恐想要兵变,曹操命令赵俨为护军,结果马超军都互相带领回来归降,送到东方的人口也有两万。上述的十件事所产生的好处难道不大吗?张辽在合肥打跑孙权,郭淮在阳平抵御蜀国军队,徐晃在樊城阻挡关羽,都是以少胜多,解决了一方面的忧患。曹操在建安时期没有敌手,并非侥幸。

同类推荐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云南省的文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书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取了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撒拉族、裕固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北方十五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创世神话。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热门推荐
  •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天光之下,鸢飞鱼跃,青山妩媚,粉蝶翩跹,是何等美好的景色,但这总要打开窗子才能看得见,而清凉新鲜的空气也总要打开窗子才能流泻而入,把熏人的碳酸气赶走。打开窗子让封闭的空间开放,就是心地开朗,与人为善,汲取新知,创造希望,使自己的精神常新,生命力源源不竭。正如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曾说:“凡系统,开放则生,封闭则死。人亦如此。”本书契合开放的时代,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人生价值观讨论,倡导开放式人生。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要成就精彩人生就必须善于变化,不能因循守旧。我们应紧跟时代节拍,顺应时势,以变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寻找出路,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 星茫一璨不可染

    星茫一璨不可染

    简介无能,女主和男主走不到最后,男二暂定
  • 农村留守妇女

    农村留守妇女

    在当代中国,有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因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丈夫外出务工,她们被定义为“留守妇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先生作过比较系统的留守妇女调查研究,他在《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一书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量已婚男性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现象随之出现。丈夫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家庭生活,但因为丈夫在家庭中的缺席,留守妇女独自承担起了农业生产、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因而面临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加重的困境。”另有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她们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
  • 重生之恃美而骄

    重生之恃美而骄

    【轻松欢脱,高糖1v1】重生一世,她变成将军府女扮男装的小公子顾之棠。很好,她很满意。此生她定要喝最烈的酒,做最拉风最靓的崽!但是……进太学撒了一波欢之后,不小心变成全民白月光了怎么办?!男主:“所以全民都是我情敌?说好弱水三千,只取我一瓢呢?”女主:“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这是个前世作死一时爽,今生追妻火葬场的故事。
  • 首辅大人太高冷

    首辅大人太高冷

    作者划水群群~1014189793欢迎来玩呀。不定时放送小短篇。 传闻中,大赵国有两位奇才,一位是九岁弑母以正后宫的殿下,一位是不及弱冠便身居高位的首辅大人。直到那位奇葩殿下给自己送礼,首辅大人果断参了一本。直到……发现这位殿下本不是殿下,而是一位公主时。多年以前的恩恩怨怨才终究有了眉目。剧场1首辅大人:我听说……最近有人给我送礼?下人:呃……是,送了很多金银珠宝,还有两个美人。首辅大人:呵呵,下次不如让他们自己来。2下人:殿下,首辅大人说了,让你把自己送过去。赵绮玉:啥?
  •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如果说女人可以凭借姿色、温柔去挑战男人,那么男人就可以气质、魅力去挑战事业。气质:如果一个男人没气质,那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就犹如“脊椎”病变的人,“屹立不倒”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他必将沦为弱者。魅力:男人应有魅力。魅力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可能同任何卑贱的东西联系起来。自信的男人有魅力:自信的男人总是将神话变成现实,他们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放射着自信的光芒。
  • 小书仙

    小书仙

    我的书架闹鬼了,诗集变成了小书仙,可爱美丽又贤惠。
  • 百草双生行

    百草双生行

    “笙儿,你们那个世界是如何的?”“我的世界?高楼大厦,汽车火车地铁单车。”“那,你要回去么?”她一顿,才发现,自己没有想这个问题。她回去了,他怎么办?
  • 穿越之永恒之星

    穿越之永恒之星

    三千大世界,浩瀚无比,璀璨无双,中央帝星世界,更是极尽璀璨,帝星齐出,月神体,战神体,青莲剑体,灭杀不过只在主角一念之间,且看主角叶星辰如何凭借再世之身一步一步登临巅峰,镇压五域。【本文有点偏黑暗,主角绝不圣母,看起来会很爽,大家可以放心阅读】书友群(欢迎加入穿越之永恒之星书友群,群聊号码:42965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