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500000010

第10章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 (3)

席勒设想,假使在经验中的某一时刻,人对其双重天性有了自觉,既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又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既感觉自己是物质又知晓自己是精神,那么就会内在地唤起一个新的冲动——“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即“最广义的美”。[29]它产生于两种冲动的对立,反过来又促成二者的平衡。通过它,人获得一种“自由的心境”,一种“中间状态”。在此状态中,人既不受物质的强制,也不受道德的强制。前一个感受使“感性的人”变成“审美的人”,而后一个感受使“审美的人”发展为“理性的人”。因此,理想的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物质状态”、“审美状态”和“道德状态”。无论个人或民族,经历审美阶段都是其人性完满的证明。文明(教养)的标志是对“假象”(Schein)的喜爱。逻辑假象把自身混淆于实在和真理,只是欺骗。审美假象决不等同于实在和真理,把假象当作假象来欣赏才是游戏。审美假象是“正直的”,它公开放弃对实在的一切要求;同时又是“自律的”,它不需要实在的任何帮助。只在一种情况下,人拥有假象世界的主宰权:“在理论上认真地抑止自己不去肯定假象就是实际存在,在实践中也不借助假象来施舍存在。”“不论在哪个个人或哪个民族身上,有正直而自律的假象就可以断定他们有精神、趣味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优点——在那里,我们将会看到支配现实生活的理想,看到荣誉战胜财产,思想战胜享受,永生的梦想战胜生存。”[30]“审美的创造冲动”能够在“力的可怕王国”和“法则的神圣王国”之间,建立起一个“游戏和假象的快乐王国”,使人摆脱物质的和道德的强制。

如果说,在权利的动力国家中,人与人以力相遇,人的活动受到限制,而在义务的伦理国家中,人与人以法则的威严相对立,人的意愿受到束缚,那么在美的交往范围内,即在审美国家中,人与人只能作为形象彼此相见,人与人只能作为自由游戏的对象相互对立。通过自由给予自由是这个国家的基本法则。

此时,席勒却突然止步了。《审美教育书简》最后写道:

但是,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美的假象的国家吗?在哪里可以找到它?按照需要,它存在于任何一个心绪高尚的灵魂之中;而按照实际,就像纯粹的教会和共和国一样,人们大概只能在个别少数卓越出众的人当中找到;在那里,指导行为的,不是对外来习俗的愚蠢的摹仿,而是自己的美的天性;在那里,人以勇敢的天真质朴和宁静的纯洁无邪来对付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既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就得伤害别人的自由,也不必为了显示优美就得抛弃自己的尊严。[31]

席勒好像意识到了,从形而上学自由是推论不出政治自由来的。哈贝马斯对此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他说:“席勒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内部已经发生分裂的现代性,并设计一套审美乌托邦,赋予艺术一种全面的社会—革命作用。”“借助这个审美乌托邦,席勒把艺术理解为交往理性的真正体现”,即“一种深入到主体间性关系当中的‘中介形式’”,因而能够通过教化在人达到政治自由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2]

以上对现代美学从鲍姆嘉通、康德到席勒的一段问题史的叙述,意在说明美学从创立之初起就不仅仅是源自(当然包含着)对美和艺术的分析兴趣,而是基于更广泛的现代精神自我确证的动机。鲍姆嘉通为“美学”命名,看似哲学内部的一个技术性提议,其实是之前夏夫兹博里(The Earl of Shattesbury)、杜博(abbé Jean-Baptiste Du Bos)、哈奇生(Francis Hutcheson)等人关于情感、趣味(鉴赏)讨论中问题累积的结果。在理性主义体系内给美学一个位置,表明情感或感受力作为主体的一种能力得到了现代哲学的认可。真正为美学确立主体哲学根基的是康德。他在批判哲学范围内,把审美—艺术提升为和认知、道德并列的“自律的”领域,并且让包括美学在内的目的论批判来充当先前神圣目的论的角色。以后在主体哲学内部产生的美学困局(第一个是席勒),都和这个根基从没挪动有关。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的最后保留的“道德神学”出路,则包含着他对现代世俗化世界潜在危险的忧虑。席勒越过康德为审美设下的多重限制,主张审美应当代替宗教发挥一体化的作用,并使之和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景联系起来。席勒止步之处就是浪漫主义运动的起点。从此,审美既作为艺术问题又作为社会政治问题,被推到现代思想的前沿。

(原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注释:

[1]参见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王天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2]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页。

[3]西方史学界对于“现代”究竟从何时开始,并无一定之见。一般说,思想史研究关注学说或主义酝酿、产生、发展的始末,社会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等等)研究重视事件的因果,因此,两者在断代上往往不尽一致。思想史上的“现代”有时是指从13世纪末、14世纪初在意大利发端的人文主义(即“文艺复兴”)运动到今天这个连续的单元,其间大体以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线分成前后两段,即通常所说的“近代”和“现代”。在英语中,由于这两个概念在用词上没有差别(都是modern),有时为了明确两者的区别需要在前面加上各种限定词,即便如此,还是经常引起误解。在德语中,“近代”(Neuzeit)和“现代”(Moderne)是两个不同的词。特洛尔奇(Ernst Peter Wilhelm Troeltsch)对这两个阶段做过区分,其目的在于指出现代精神并不如苏格兰和法、德启蒙思想家表达的那样是与中世纪的决裂,而是在中世纪文化内部孕育起来的,漫长的近代就是这种既和中世纪有瓜葛而旨趣又截然不同的新思想萌发、生长的时期,而18—19世纪所谓启蒙运动是其完成和集中表达。特洛尔奇这一区分的最大特点是,他把“启蒙运动”的基础溯源至近代之初,从而使这个概念涵盖整个近代(参见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4—176页)。本文依据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参见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序言第7页)。

[4]参见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二篇,何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5—165页。

[5]据说,哥白尼天文学说的哲学意义在于:它要贬低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告诉人类他只是生活在一个小小行星上的微小寄生物。针对此一说法,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指出:“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愚蠢的,从历史上说是错误的。之所以从哲学上说是愚蠢的,是因为任何哲学问题,关于宇宙的、人生的或者有关宇宙与人两者的关系,都不会因考虑人和宇宙所占据的空间的相对量而受到影响;之所以从历史上说是错误的,是因为人类在世界中的渺小一直是一个熟悉的反思主题……”(科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科林伍德是对的。在现代哲学的论证中,人之卓越性,无关乎其物理(生理)意义上是否重要,而在于他有自由意志和自主能力。用康德的话说,人既是自然(必然)的又是自由的。但是,人的本质是理智、本体,不是感性、现象。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伦理高于认识,道德高于科学,自由高于自然。问题是两方面如何统一。

[6]参见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7]Cf. Paul Guyer, "The Origins of Modern Aesthetics: 1711–35", in Peter Kivy(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Aesthetics,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4, p. 15.

[8]鲍桑葵:《美学史》,第241页。

[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 & ed. Paul Guyer and Allen W. Wo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173)。

[10]参见康德:《致路德维希·亨利希·雅可布》(1787年9月11日)、《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1787年12月28日与31日),李秋零编译:《康德书信百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112页。

[11]参见康德:《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1789年5月12日),《康德书信百封》,第120—126页。

[12]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Werner S. Pluha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p. 15)。

[13]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611—621页。

[14]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94—295页。

[1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42页。

[16]康德:《判断力批判》,第19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pp. 23-24)。

[1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509、511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pp. 591-592)。

[1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37页。

[19]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9、32—33页。

[20]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21]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4—30、252—255页。

[22]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4、10—13、31—32页。

[23]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4页。个别术语参照原文做了改动,以下同。

[24]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7、152页。

[25]同上,第21—23页。

[26]同上,第28—30页。

[27]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61—65页。

[28]同上,第41—42、66—71页。

[29]同上,第73、77页。

[30]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38—141页。

[31]同上,第151—154页。

[32]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52—54页。

同类推荐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历史的边际》集结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之前(含2000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36篇理论及评论文章,内容涉及文艺理论、文艺史学、电影理论、电影史学、作品批评、作家批评等多个层面。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热门推荐
  •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懂得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的人,其步履必然积极而阔大,其事业必然顺理而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宏而壮丽。拥有成功做人的箴言,掌握智慧做事的方略,我们便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
  • 艰难的制造:《欢乐颂》作者阿耐力作

    艰难的制造:《欢乐颂》作者阿耐力作

    《欢乐颂》作者阿耐又一力作,《大江东去》续集,曾用名《民企江湖》!真实细腻的商战谋略,深刻本质的政策分析!中国实体经济的真实披露,业内人士的一手经历。口碑奇好,豆瓣评分高达8.8分!小说以一家中小型机械制造厂切入,以手术解剖的方式娓娓道来秉持实业理想的柳钧和从事金融的好友钱宏明的典型遭遇。无论是山寨模仿、技术剽窃、恶意抢单、黑社会威胁、税务查账、环保穿小鞋还是信用证诈骗、房地产投机、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从起步到发展过程中大到政策,小到员工管理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一为你呈现。本书作者阿耐曾为浙江某著名民营制造业高管,几十年经营管理经验,写出来的都是“实打实的真材实料”。自连载以来,引发珠三角、长三角众多制造业老板及金融从业者的广泛共鸣。
  • 神豪不是我

    神豪不是我

    ‘我真的真的不是神豪,你们别再追我了’,颜言无奈的说,后面的记者很无奈,你不是神豪,谁是?
  • 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为了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品阅到最优秀的作品,获得最佳的阅读享受,编者在反复、细致讨论和斟酌之后,从小说宝库中遴选了300多篇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辑录成书。
  • 海陆的起源

    海陆的起源

    《海陆的起源》是德国A.L.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著作,1915年出版。魏格纳在这本书里系统地阐述、论证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全书分3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并把它同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进行对比。指出了这些学说的缺点和问题,认为只有大陆漂移说才能解释全部事实。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的合理性。第三篇为解释和结论。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讨论了大陆漂移的可能性以及漂移的动力。
  • 我的女皇我的龙

    我的女皇我的龙

    “吾的公爵,当你降临的那一天,整个维伦瑟尔的森林都低语着你的名字……我的朋友,我自豪地看着你一天天成长,成为正义的化身。你要记住,我们一直都是以力量和智慧统治着这个国家。我也相信,你会谨慎地使用自己强大的力量。但,真正的胜利。吾友,是榨取人类所有的价值,再给予他们一点点的希望!终有一天,我的生命将抵达终点,而你——将加冕为王!”【总之,这是一个穿越到了异世界的少年,每天种田、发育,眼巴巴的等待着自己翻身做主人那一天到来的故事。】“呵呵~我的女皇,我的龙。日后,你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因为……时代变了…”(咬牙)
  • 霍乱人事

    霍乱人事

    在寝室里,赵萌最看不起的人就是牛心容。她看不起牛心容的时候,眼睛并不去看牛心容,总是死死板板地盯着前面不远处,下巴略略抬一抬,忍不住把一种轻蔑的冷笑挂到脸上。这种意思是:我看不起你啦牛心容,你不配进入我的眼球!猛一看上去,她好像在和空气里一个子虚乌有的人较劲。也许赵萌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威慑力的,可是她错了,人家牛心容的心态好着呢。牛心容不和她争不和她吵,微微浮胖的脸上微微笑着,有时候还笑出声来,只当是听了一个笑话。
  • 亡灵高达的星际争霸

    亡灵高达的星际争霸

    (注意!)本书需要极大的脑洞来观看新人新书!请多关照!还有,本书的所有地方地点包括世界都是复制品,请勿较劲!作品相关可以不用看......一个机器人在战场上因为表现突出而被主人赐予了一个可以向上迈进的机会,直到战争结束了一段时间后将其招进宫殿中进行了赏赐不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去一个世界完成试炼,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可以完成就可以......
  •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已完结,请放心跳坑,新文请戳↑其它作品。】此文原名《烈焰神医,冷情少主弱爆了》她是21世纪盛誉全球的外科医生,旅游途中遭表妹暗算,跌落大海,香消玉殒。一朝穿越,竟成了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这小胳膊小腿的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唉!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熬吧。时光如梭,好不容易熬过了没有自由的十五年,可没想到刚脱离苦海,又被迫陷入“狼窝”——被人从家里劫去给什么堡主治病,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被胁迫之下只好无奈妥协,哼!都给我等着吧!女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姐掌握主权的时候,让你们一个个生不如死。片段:“哟,王爷如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啊,怎么,这么多的美人,王爷为何不让她们留夜呢?嗯……王爷您该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要不让妾身给您治治?妾身一界神医,只要出手,定能让王爷恢复往日雄风。”瑶儿明眸一睇黑着脸将一干美貌女子给赶出门去的冷酷男子,她就是有心要气死眼前这个专横霸道,不信任她的男人。原本站在原地,生着闷气的煜云在听到她的话后,脸色一沉,心中对她的迟钝气愤不已,当下长臂一伸,便将其禁锢在身下,抵在桌案上,咬牙切齿道:“臭丫头,你会为你的话付出代价的,既然你觉得本王有难言之隐,而你又恰好是神医,且又是本王的王妃,那么便由你来为本王医治吧。”随着话音落下,他已欺身而上,誓要让她明白,他这方面非但没有问题,反而比一般男人还要强上许多!************************************************【后记】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取了今生的相遇,我说若是这样,我愿用前世的一万次顾盼,换取与你今生的携手。我只愿伴随在你左右,择一城终老,与你共白首。依然乃新人一枚,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我会努力加油的!么么哒!!!
  • 读孙子兵法学做人做事

    读孙子兵法学做人做事

    你想学到《孙子兵法》中做人做事的成功之道吗?本书结合《孙子兵法》,融入现代处世技巧,全面揭示了做人做事的密码,剖析了聪明人做人做事的准则。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把握人生的主动,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更加稳健,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