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6600000002

第2章 自序

光阴荏苒,人世轲,蓦然回首,自己即将迈入孔夫子所谓“从心所欲”的门槛了!尽管庸庸碌碌,无大出息,但暮秋时节的田野,色调沉潜,也许并不减春日的明媚,尤其那一分“不知老之将至”的欣然,似乎仍是激励我继续埋首名山的动力。

我在刊物发表的第一篇学术文章《清代初期至中期诗论刍议》,是我以中华书局编辑身份参加苏州大学与《文学遗产》编辑部1983年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清诗讨论会所提交的论文,有幸为《文学遗产》的编辑前辈看中,刊于该刊1984年第2期。但我平生所撰第一篇论文却是我的学士学位论文《中唐诗人李益及其边塞诗略论》,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倪其心老师(1934—2002)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于1982年初。“赵伯陶会自己找材料了”,倪老师曾对中文系其他老师如是说,辗转传到我耳中,无疑是对我莫大的鼓励与鞭策。这篇文章后经修订,也发表于《文学遗产》,本自选集辑入上编第一篇,除怀念已然乘鹤西去的倪老师,感谢提携后进的《文学遗产》诸位编辑前辈而外,自己的处女作也是弥足自我珍贵的。

在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我虽只工作了六年,但上世纪80年代这家出版社所弥漫的浓郁学术空气以及编辑工作者上上下下那种时不我待的科研紧迫感,对于塑造我后半世的学术人生至关重要。因编辑工作需要,我确定从事于明清文学研究也是从那里起步的。俗话说“笨鸟先飞”,然而我这只“笨鸟”却没有先飞,34岁大学毕业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姑且不言,较比当今30岁左右即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更不能同日而语。然而尚可聊以自慰的是,我摸索到了“编学相济”的治学路向,并因此而受益匪浅。

《礼记·学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编与学也可以互相砥砺,在某些时候,后者似更深刻一些。编辑无学,就难以做好编辑工作,这就是所谓“编学相济”的妙处所在。由于编辑工作有与众多学者密切接触的便利条件,转益多师是我师,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也自然而然成就了自己治学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中,我国学者从日本携归国内失传已久的日藏抄本《东海渔歌》,此抄本属于清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的诗词全帙。我当时因在中华书局联系有关明清词学书籍的编纂出版工作,故有条件较早接触到日藏抄本《东海渔歌》复印件,并因此撰写了有关顾太清及其词作研究的若干文章。适值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续书系列,编者对于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一时失考,我于是就据日藏抄本的相关线索写有《〈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一文,首次揭示“云槎外史”就是顾太清,并因此文又与顾太清五世孙、著名女真文、满学与蒙古史学者金启孮先生(1918-2004)建立了忘年之谊。为深入探讨这位女词人的生平,1992年又与息影台南多年的苏雪林老人建立了联系。老人曾是民国著名才女(1897—1999),上世纪30年代与史学家孟森先生曾先后为顾太清辩诬(当时盛传寡居的顾太清与龚自珍有暧昧关系,曾朴甚至将此捕风捉影之谈写进《孽海花》)。她得知大陆尚有学人关心其学术,不顾96岁高龄与常年眼疾,热情致函于我加以指教,达千字之多。金启孮先生出版著述,皆惠我一册,我曾写书评《清代第一女词人的信史——读金启孮〈顾太清与海淀〉》,这次也辑入本自选集的书评编,以为我顾太清研究的另一见证。

上世纪80年代中,袁行霈先生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曾命我撰写明诗人谢榛的几篇作品赏析。鉴赏文章与论文写作不同,无须竭泽而渔般地占有材料,但我却将之视为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有意小题大做。为梳理谢榛的诗论,搞清楚其《四溟诗话》(又名《诗家直说》)版本的来龙去脉,我曾不厌其烦地到当时北图善本阅览室查考有关文献,写有《〈四溟诗话〉考补》一文,指出坊间流行版本的缺失,刊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年第2期。论文发表后,立即引来专门研究谢榛的聊城大学教授李庆立先生(1943-2015)的瞩目,他仅年长我五岁,却1967年即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应当算是我的老师一辈。我们从此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友谊。在“疑义相与析”的学术切磋中,我们互赠著述。我为李先生大著曾写有若干书评文章,如《李庆立〈谢榛全集校笺〉读后》、《读李庆立先生〈怀麓堂诗话校释〉》等。后一书评又敦促我进一步探讨李东阳的诗论,写有《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一文,同时以此文参加了香港大学2011年举办的第七届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这篇论文刊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转载。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钱钟书研究》,其第二辑曾刊方丹先生文,误解钱钟书《寻诗》尾联出句“五合可参虔礼谱”有反讽意味,意即天地六合,是为宇宙,今缺一合,当别有取意。我接手第三辑的编刊工作后,以为钱先生之诗纯为文学之“灵感”而发,本无与政事,故不揣冒昧,獭祭饾饤一文以串释疏通其全诗,唯于该诗颈联“药通得处宜三上,酒熟钩来复一中”的“药通”两字难以索解,求之对句有“酒熟”为偶,似又可加诠释。曾以魏晋间人服食所谓“寒食散”后的“行药”(又称“行散”)之举为释,又以“药能破病”,可令人血脉通畅为解。反复掂量二说,终觉穿凿,于是奉上拙作草稿并致函钱钟书先生(1910—1998)请益,钱先生及时复函,指出“药通”出典及相关释义,令我受益匪浅并深感前辈学者虚怀若谷之高风。本自选集特辑入《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并附钱先生复函,以为纪念。

2008年至2010年,笔者曾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之邀,协助编辑《季羡林全集》,忝列“编辑委员会”中一员。全集不到三年蒇事,期间我仔细拜读了季先生的大部分著述,事后写有书评《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对这位当代学术大师的诸多学术造诣仰慕之馀,也指出社会中所谓“国学”大师称谓的错位:“(季羡林)治学路向并不同于王国维或陈寅恪,坊间或称之为‘国学大师’则无异于‘张冠李戴’,因为误读一位学者绝不是一种尊重,这或许也是季先生力辞这顶‘桂冠’的重要原因。季羡林先生是古代印度语言学家,古代中亚语言学家,又是汉传佛教传播史研究专家、教育家(在北大东语系他培养了梵文、巴利文几代专家)、翻译家、散文家与社会活动家……仅此几项,称之为‘大师’已经绰绰有馀,当之无愧!”

笔者在中华书局曾整理过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的《船山诗草》,30年来一直关注这方面的文献出版与研究,最近写有《性灵与学识——〈船山诗草全注〉问题举隅》的长篇书评,指出巴蜀书社所出这部全注本在校注方面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强调应关注今人整理传统文献中“读懂”与“打通”的问题,这在当今重视传统文化正确继承的背景下尤为重要。《文艺研究》2015年第5期入选此文于“书评”一栏,本自选集辑入,以为中编的压卷。

编辑学术刊物,可与学界众多学者广泛交友,这无疑也是我治学的一个动力。著名长江学者、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是我在《文艺研究》编辑文学方面稿件时的作者,同时,我又是他所主编某些丛书的作者。我的《中国文学编年史·明末清初卷》、《七史选举志校注》两部书稿皆是他所主政丛书的产物,《17世纪:小品精神的末路》、《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中华本诸史〈选举志〉商斠》等多篇论文算是这两部书稿的“副产品”。最后一篇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1期,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办公室《简报》第26期转载。

当编辑没有科研定向、定量的压力,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有条件认真做好自己业馀承担的不同著述任务。勤能补拙,按时交稿,在获得学术信誉的同时,约稿就可以纷至沓来。《张惠言暨常州派词传》是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费振刚先生所约而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十二生肖面面观》是齐鲁书社推荐并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刘铁梁教授的约稿,历时一年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乔力研究员善于策划选题,《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明清小品:个性天趣的显现》、《落日辉煌:雍正王朝与康乾盛世》、《秦淮旧梦:南明盛衰录》等皆属于乔力先生“命题作文”下的产物。此前我曾应约写过一本《智谋与艰辛:中国古代商人透视》的小册子,对于古代社会商业经济冲击小农自然经济的力量与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的历程有一定的认识,《市井文化刍议》、《宋词的文化品格》、《市井文化与大众文化》等一系列论文相继问世。其中《宋词的文化品格》刊于《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近年来被我国南方一些省市的高中语文教学节选为阅读范文;《市井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文,刊于1999年3月4日《文艺报》,《新华文摘》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

兴趣所在是我坚持不懈耕耘古典文学园地的另一种动力。整理《古夫于亭杂录》这部清初大诗人王士禛的笔记作品过程中,我写有《〈古夫于亭杂录〉成书时间及其版本》一文,此后又进而对其神韵说发生兴趣,写有《神韵说三论》、《王士禛的神韵说与创作实践》、《偷句、偷意与借境:王士禛诗创作神韵举隅》等系列论文,亦曾应邀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注释《王士禛诗选》。本自选集辑入《〈古夫于亭杂录〉成书时间及其版本》、《神韵说三论》与《〈王士禛诗选〉后记》三文,以作为自己治学经历的记录。

《聊斋志异》则是我自初中以来就非常喜爱的一部文言小说集,从事学术研究以后已写有有关《聊斋》论文十来篇,本自选集辑入有关蒲松龄及其作品的论文1篇、书评4篇、《〈聊斋志异详注新评〉后记》1篇。仅就入选数量而言,已可见我平生兴趣所在。近几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做《聊斋志异详注新评》两百馀万言,积累大量材料,发现清人或今人注释有所忽略或误读处在所多有,如《聊斋》中所涉及的名物、地名、人名、刑法、科举问题以及这部小说与“四书”、“五经”、史书、笔记的借鉴关系等,皆有重估的必要(入选《〈聊斋志异〉注释问题举隅》书评,略见端倪而已),因而又先后写有相关论文二十馀篇,已发表十五六篇,准备与先前所写者辑为一集,名为《〈聊斋志异〉新证》,未来能顺利出版与否就属后话了。

编辑是杂家,“鼯鼠五能,不成伎术”,然而世上所有事只要认真去做,并持之以恒,即使笨人也总会有千虑一得的收获。这就是我治学的体会,他人或以为“卑之无甚高论”,而自以为是,敝帚自珍,也属常情。清代桐城派学者姚鼐于《述庵文钞序》论学问之事,主张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后人或传为义理、考据、词章三事。词章不必论,至于义理与考据,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文章不写一句空,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我于编辑之馀治学的一大追求,故不揣冒昧,为本自选集取名为“义理与考据”。

本自选集,无论是上编“论文”,还是中编“书评”,入选者都是自己读书颇有心得后有的放矢所写,绝非敷衍成篇。下编“序跋”,除前两篇“导读”或“前言”是应出版社之约所写须用白话外,其他应友人之约所写的序以及为自家著述所写的“后记”,皆尝试用文言乃至骈文书写,所占篇幅无多,言简意赅的祈向而外,当可反映自己致力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是我部分著述的一个见证。

随着我国论文写作学术规范的不断改进,本自选集中的大部分论文与大多数书评的注释部分皆经重订或统一体例,或有所注引之个别文献资料后出于文章发表时间者,当属便利之求,无碍大局。个别书评文章发表时因篇幅所限经过删节,今按原稿补足。下编序跋的首两篇“导读”与“前言”,当时出版社即要求于正文内注释作者、篇名,不另出注,以便于读者阅读,这次辑入自选集,体例一仍其旧,以保持原貌。此外,原作中的一些排印错讹以及文句欠妥乃至谬误处,这次结集也加以订正,以示对读者负责。

我的学术成果大部分出自我1998年以后调职《文艺研究》编辑部期间,可见较为认真谨严的学术环境以及平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实为当今学术研究的有力保障。

真诚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决定为已退休的学者出版专著或自选集,给我们以学术自我回顾的一次机会。

回顾往事对于上年纪者而言,正如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

赵伯陶

2015年7月24日于京北天通楼

同类推荐
  • 王寿强的散文

    王寿强的散文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飞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万物戏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万物戏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十几个生命故事,写尽了回忆与故乡、理想与现实、思考与彷徨。孤独迷茫的青春,面对社会偏见的彷徨,那些无声又无助的眼泪,那些理想遭遇现实的挣扎……有些人选择向现实妥协,变成“普通人”,然而他们真的幸福吗?有些人不愿意妥协又无力抗争,于是选择逃避甚至作茧自缚。在这个理想碎成一地的现实当中,你是否还拥有灵魂?“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唯唯诺诺,不按部就班,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他们从不疲倦,他们醇酒美妇求速死。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在深夜的荒凉中嘶吼?握紧拳头,是否就不会被生活破坏?
  • 笨生活,快乐活

    笨生活,快乐活

    面对笨生活,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有拨开迷雾终见阳光的时刻。笨生活,快乐活,活的不仅仅是草根的平常人生,更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前行的姿态。相信,老天也会爱笨小孩,生活里所有不合时宜的笨拙,最终都会升华为最真实的快乐。
热门推荐
  • 卡耐基成功创富之道

    卡耐基成功创富之道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致富,这是因为成功与致富意味和代表着众多美好的事物。成功能使你获得别人的赞美,赢得社会的认同;成功还能为你身边所有的人做更多的事情。致富则会给你带来个人的发展;致富还可以让你免于许多烦恼、恐惧、挫折和失败,使你找回自信,重塑自我。
  • 老公大人,是头狼!

    老公大人,是头狼!

    一次意外,蓝末惹上尊贵的神秘男人,她逃,他追。是夜,月黑风高。“你……你要干什么。”蓝末瑟瑟发抖。男人噙着危险的笑:“让你成为名副其实的容夫人。”婚后!“少夫人说她要去冰岛看火山。”“通知私人飞机时刻待命!”“少爷,少夫人包了一群男模。”男人闻言,黑着俊脸将女人捉回来,面对女人的怒火,嘴角突然一笑:“夫人,那些俗货,哪有为夫的风姿。”众人:“......”容槿,身份尊贵,令无数女人魂牵梦萦,独独对她上了心。从此化身妻奴,将她宠上了天。
  • 最后一个强者

    最后一个强者

    是强者终会踏上逆天之路,而最后一个强者确却手摇铃铛踏上了诺亚方舟!!
  • 永生仙墓

    永生仙墓

    斩妖斩魔斩年轮,落星落月落仙痕。乱神乱圣乱三生,盗天盗地盗轮回。
  •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leat Angler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leat Ang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天神修

    通天神修

    传承逆天神力、练成天外化身、手控辟邪神雷、驯服超级魔兽,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踏上终极强者巅峰!雷霆大陆风起云涌,少年破九幽,战雷霆,独领天下,逆天而行,杀戮于九天,纵横于苍穹,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绝灵死体受到世人所藐视,意外获得青灵之气,身体血脉被彻底激发!
  • 长歌倾城花落人故

    长歌倾城花落人故

    皇宫争斗,奇异无疆,侵者大央。乱世苍苍,微光迷离,生死茫茫。情之伤悲,少年白发,何处心安?每个人的命运在世事万殊的世间,都是那般渺小甚微。有人为信仰披荆斩棘,有人为权势不顾一切,有人为情爱付诸性命。故人已故,海棠花落,岁月老去,生命流去。唯留思念,永恒不歇。
  • 暖池塘

    暖池塘

    徐栋梁下到水里就后悔了,水深远超宋小慈说的一米五。暖池塘水深不均,宋小慈故意把船划来水最深的地方。宋小慈跟宋长恩划船在塘上赶过鸭子,宋长恩告诉过宋小慈哪里水最深。徐栋梁是个旱鸭子,下到水里脚踩不到塘底,水上水下胡乱地扑腾,巨大的恐惧让他声嘶力竭地呼喊救命。水塘边没有人,能救他的只有船上的三个人。船开始缓缓地往前划,徐栋梁往船行的方向上扑腾,但与船没有拉近一丝距离。徐栋梁喊宋小慈救命,宋小慈从船心站起来,从歪脖子手里接过竹篙,递给徐栋梁。徐栋梁抓住竹篙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 膺少你老婆又来了

    膺少你老婆又来了

    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当真“帅哥,有没有兴趣的做我男人?”“乐意之至!”她为了逃婚遇到了他,勾他,引他,撩拨他,一眼就将他定为自己的男人。白莲花来袭,看大小姐如何虐婊!未婚夫来上门,“老公,到你出马了!”“这一次,我不会放手了,月儿,整个天下,任你横着走,何须畏惧他!”然而,当他毫无生气的倒在她的怀里,她才发觉,自己有了他的孩子了!她是千金小姐,他是冷酷总裁,爱上了,便沉沦了!
  • 火马游戏

    火马游戏

    他是第一次到北京来。他已经三十三岁了,在而立之年之后的第三个年头,他才第一次踏进北京,他心中没有过多的思考,也没有什么情绪,只是觉得陌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认识一条街道,不认识任何一座建筑物。置身于一座庞大而陌生的城市,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担心和忧虑。他从北京站下了火车以后,甚至辨不清四周的方向,不知道东南西北,跟定涌出站去的人流,来到车站广场。跟着大家走大概是没有错的。应该有许许多多的感受,但是的确什么都没有,更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同于第一次进入别的城市的感觉。最揪心的无非是对于找不到路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