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500000008

第8章 目连戏历史概述(1)

目连救母故事自从北宋时期在都城汴梁搬为杂剧演出,迄今在戏曲舞台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连戏的历史,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相始终,经历了宋元明清各朝代,在浩浩荡荡的中国戏剧长河中成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剧目,迷幻离奇的民间演出蔚为戏曲奇观。

第一节 宋元目连杂剧与戏文

宋元是中国古代戏剧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目连戏诞生演出的重要时期。宋元戏剧的多种形态如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和南戏都有目连救母故事的演出和剧目。

一、北宋《目连救母》杂剧

宋代城市,尤其是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心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使市民的文化娱乐、百戏伎艺迅速崛起,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瓦舍伎艺”,形式多种多样。据《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记载,有杂剧、傀儡、讲史、小说、散乐、小儿相扑、影戏、诸宫调、商谜、合生、说诨话等,百戏杂技、讲唱表演多姿纷呈,带来了宋代市民文艺的昌盛。

目连救母故事历唐五代说唱变文,至北宋又搬演为杂剧。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说:

七月十五中元节,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及印卖《尊胜目连经》。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1]

以杂剧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目连救母故事,这是目连故事在中国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的飞跃,是目连戏之权舆。

宋杂剧《目连救母》只有中元节演出活动简略记载,无有剧本,而后世目连戏一直在民间草台恣肆横行,它在北宋的演出内容及“自过七夕……直至十五日止”的演出规模等自然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宋杂剧演出,据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故从便跣露,谓之无过虫。

有四至五个角色扮演,组织分为艳段与正杂剧两部分,而其内容则“务为滑稽”、“或隐为谏诤”、“从便跣露”,实际上继承了唐代参军戏的艺术传统。而显然在《目连救母》杂剧中,已经有一个贯串的故事和几个贯串首尾的人物,“滑稽”、“谏诤”、“跣露”都不会是这个《目连救母》的意旨所在,七、八天的演出规模也不是只有艳段与正杂剧两部分所能容纳的,这是由目连救母故事题材和祭祀民俗仪礼决定的。

目连故事渊源于佛经,而直接影响后世多种目连故事作品的是变文,变文是后世目连戏及其他形式作品之祖祢。现之资料表明,唐代有多种讲唱目连救母故事的变文。变文极大地充实、丰富了故事内容,将这一故事中国化、世俗化,赋予其以中国人之精神和道德,结构弘伟,是唐代长篇讲唱文学的佼佼者。如关德栋先生所说:“虽然这许多作品中的叙写与后世作品相比时有些显得幼稚或粗疏,但其结构的弘伟和描写的生动,并不逊于后世,实亦为后世目连故事作品的祖祢。”[2]

杂剧《目连救母》是一个特殊演出剧目,体现在它的演出是中元节整个节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节日祭祀礼仪、民俗风情的活动之中,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气氛。目连戏从其滥觞之日起就与宗教活动、祭祀礼仪、民情风俗紧相联系,这不仅造就了目连戏奇异的艺术形态,而且加强了目连戏机体代谢,使其生命不息,始终保持一种蓬勃的朝气。正因为前有变文题材,辅以祭祀仪礼和民情风俗等,宋代《目连救母》杂剧的演出才会那么丰富、生动,才能有“自过七夕……直至十五日止”的规模,引起当时观众的兴趣,“观者增倍”。

唐代目连救母故事的盛行,使其由讲唱搬为杂剧成为必然。那么,汴梁之外是否还有这一故事的演出?直接的文献记载尚未找到,不过,类似于目连救母的神鬼演出亦见于“川杂剧”。南宋僧人道隆(公元1213—1278年)《马大师与西堂百丈南泉玩月》诗道:

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多般。

夜深灯火阑珊甚,应是无人笑倚栏。[3]

有学者认为,南宋“神头鬼面”的“川杂剧”演出的就是目连救母故事。是否为目连戏有待于证实,但流行的目连救母题材易于被新的表现形式接受,并且不单单局限于汴梁一隅则是无疑的。

目连戏肇始于宋杂剧,后世目连戏与宋杂剧一脉相承。明初苏州戏班演出目连戏,半个月方能唱完,保留宋杂剧的演出传统,并发扬光大,演出时间已是北宋时的一倍。北宋连续七八天的演出已让人慨叹不已,明代的规模更使人惊心动魄。可能正是有鉴于这种惊心动魄、声势浩大、无休无止的演出,万历年间安徽祁门人郑之珍将其“括成《劝善记》叁册”(胡光禄《劝善记跋》),使演出“目连戏愿三宵毕”的。

近年由苏尚志口述,杨健民、韩德英记录的河南南乐县民间演出本《目连救母》[4],与现今留存下来的其他目连戏都迥异其趣,对我们认识宋杂剧《目连救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此剧仅三场,即:《五鬼拿刘氏》、《捉拿刘长基》和《目连僧救母》。剧情略谓:刘氏吃斋行善,其弟刘长基吃喝嫖赌不干正事。刘长基借钱为姐所拒,于是怀恨在心。当刘氏探弟时,刘长基茶里下酒,饭里放肉,破姐斋戒,并写告姐阴状。阎王将刘氏拿到阴间审问,方知冤枉,捉刘长基来对证。刘长基挣脱逃走,鬼卒复将其拉入地府,施以酷刑。刘氏子目连,被南海大士超度上山,教习兵法武艺,并赐阴阳扇、九连环两件宝物,下山救母。目连用九连环打开丰都城,救出母亲。南海封刘氏下转皇姑,目连下转黄巢再世,以收放出鬼魂。这个剧值得人们注意,不仅因为它也发生在河南,还在于它既没有着重刻画目连为救母行孝而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也没有竭力宣扬佛法宗教,它的演出似乎就是纯为了乡人百姓娱乐,武术杂伎,科诨调笑,阴府鬼神,整个剧“务为滑稽”,宋杂剧风格犹存。

二、金院本与元明杂剧目连

宋杂剧之后的金院本、元明杂剧都有目连戏剧目。

十二世纪初叶,北方女真族崛起,攻陷开封,灭了北宋,在北方建立全国政权。宋室南迁,在杭州建立南宋政权,呈南北对峙势。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

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5]

院本在元杂剧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该书院本“拴搐艳段”类别里载《打青提》名目。院本的演出形式,陶氏说:

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装孤。又谓之五花公弄。……其间副净有散说,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泛。(卷二十五)

与宋杂剧的脚色基本相同。《打青提》仅存剧名,从剧名可以看出它与宋杂剧目连救母不同,是以目连母亲刘氏青提为主,摘取目连故事中刘氏部分加以敷演,主要描写刘氏在地狱所受的种种酷刑,遭受的各种磨难。“打”在这里是表演的意思。明代嘉靖、万历初山西上党地区迎神赛社演出的哑队戏《青铁(提)刘氏游地狱》[6]可能与之有某种关系。《青铁(提)刘氏游地狱》剧亦以刘氏为主角,表演其游十八层地狱之情状,剧中出现牛头、马面、判官、善恶二簿、白魔太尉、把金桥大使者、十殿阎王等形象,也都是阴曹地府供职者,重在表现地狱情状景象,而非以目连僧救母行孝为主旨。院本《打青提》构成目连戏发展的一个方向,形式篇幅趋于短小,着重于杂剧院本诙谐科诨的传统风格。

元杂剧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辉煌灿烂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作家作品,造就了“一代之文学”的兴盛局面。目连戏出现在元杂剧已是元末或元明之间,这与目连戏始终潜入民间,与民间百姓保持密切联系,不为文人熟悉不无关系。《行孝道目连救母》见于元末明初人所编《录鬼簿续编》,作者在元末明初时就已“失载名氏”;《目莲入冥》见于明代沈德符《顾曲杂言》。沈氏生于公元1578年,卒于1642年,万历举人,该书“杂剧院本”条评论:

杂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关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特命词之高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盖一时;至若《梅香》、《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曲,非不轻俊,然不出房帏窠臼,以《西厢》例之可也;他如《千里送荆娘》、《元夜闹东京》之属,则近粗莽;《华光显圣》、《目莲入冥》、《大圣收魔》之属,则太妖诞……[7]

所列杂剧均为元或元明间作品。《目莲入冥》一剧,“妖诞”是其特色,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较早的文人对目连戏的评价。“太妖诞”一语,是针对目连入冥救母、忽天忽地、倏神倏鬼的非凡“神通”及地狱描写的怖恶恐惧、阴森可怕而言的,它呈现的是一个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虚幻的阴府地狱,却是目连救母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行孝道”在《行孝道目连救母》杂剧已明确提炼出来,目连的行为种种都是为了“行孝道”,这个口号也为后世目连戏所高唱。一个外来的佛经故事,完全纳入中华民族的伦理体系,以新的精神面貌再生。观音在目连救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音戏是目连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在目连山穷水尽或迷惑不解的关键时刻,观音从天而降,经点化顿时又是柳暗花明。但是在元杂剧之前,变文中不见观音,宋杂剧也不详其情。《行孝道目连救母》不仅有观音这一形象,而且从题目正名“发慈悲观音度生”一句来看,观音情节已占该剧不轻的比重,目连戏观音的地位至迟在元杂剧就已奠定。与杂剧同时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也已出现观音,只是在宝卷里观音还超然物外,未与目连故事相融合。观音走进目连戏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在宋元时代广播的结果。

《行孝道目连救母》与《目莲入冥》二剧的演唱结构与元杂剧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的艺术程式应是相一致的,目连杂剧应是恪守这一程式的。在杂剧辉煌时期,目连故事有两个杂剧剧本出现,这是目连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三、宋元南戏目连救母

南戏是北宋时期的杂剧艺术传播到南方以后,和当地的民间艺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艺术。它形成于北宋末、南宋初,流行于广大的南方地区。[8]由于最初的南戏是“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奉,徒取其畸农、士女顺口可歌而已”,“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夫罕有留意者”。(徐渭《南词叙录》)早期南戏不为文人士夫所知,演出剧目今所知甚少。目连故事、目连戏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民间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它的这一特点与早期南戏特征极其吻合,目连故事、目连戏从一开始就与民间百姓保持着非同寻常的情愫。《目连救母》是北宋杂剧的一个重要剧目,后来宋杂剧分化、发展与流播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宋杂剧北流,随金王朝势力从汴京经平阳一直到大都,成为金院本、元杂剧的先驱。另一条是随着宋王朝政治、经济的南渡,宋杂剧流传到南方,和当地的民间艺术结合,形成了南戏。”[9]北宋《目连救母》杂剧发展至金院本有《打青提》,元杂剧有《行孝道目连救母》和《目莲入冥》,宋杂剧在南戏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重大,作为北宋杂剧一个重要剧目,《目连救母》必定像影响金院本、元杂剧一样影响正在形成中的南戏。

南戏目连戏发展至明万历时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进入一新阶段。然郑氏所作,有其祖祢,非全藉自己创作。事实上明初中叶的目连戏演出已很盛,郑氏所为不过是顺应这种民间演出盛况,从一个“自负文武全才”却“困于场屋,不获伸其志”的乡间秀才身份角度作一些改编整理,欲立“心”立“道”,“为劝善之一助”。(《劝善戏文·自序》)郑本的出现是明初中叶目连戏兴盛的必然结果。而明代目连戏的兴盛并非骤然勃起,在民间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出准备阶段,这就是宋元南戏。而元末南戏的复兴,对明代目连戏的兴盛更为关键,更为直接,戏曲史上占重要地位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和《琵琶记》五大剧即出现在这一时期。南戏是传奇的初期形态,传奇是南戏的时代发展与衍进,二者一脉相承。由于目连戏自始至终都扎根民间,较少文人染指,并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出传统,所以基本面貌历经数世而少有改变,较多地保留了原始面貌。现在流传的一些剧本,如莆仙戏《目连救母》[10]、江西南戏《目连救母》[11]等,都保留了早期南戏的形态。明清间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明府行贿典方州,戏子恃权驱吏部”,描写明正统年间华亭县:

同类推荐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艺术教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个角色的塑造、一首歌曲的演绎、一幅作品的构图、一个画面的捕捉等,往往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有过踌躇,有过烦恼。更有过欢乐,有过向往。学院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书所收文章便是教师们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是建院十年教学工作最生动的佐证。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汤显祖与明代戏剧》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代戏剧发展、明传奇代表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热门推荐
  • 简明医彀

    简明医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鬼夜行

    百鬼夜行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每一座城市都有那不为认知的一面。当探索者在午夜触发到那个世界,丧钟又会为谁而响起,你听,死亡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 俞生有你

    俞生有你

    初相见,她是懵懂入局的职场新人,怀揣梦想,无知亦无畏;他是传闻放荡不羁的纨绔富三代,讥诮地看着每个过路的人;从她入职第一天起,职场上的各种诡计、陷阱、谎言……轮番在她周围上演,得他指点,她一次次化险为夷,以为两人就此并肩商场;原来注定是场梦。多年不见,往事温柔,一幕幕缱绻浮现,她已恨他入骨。
  •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爱情小语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爱情小语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 神仙也有江湖

    神仙也有江湖

    从现代都市中跑过去淌混水的小白丁又如何?照样可以和神仙勾肩搭背,混得风生水起!师父不喜欢我?不鸟他!他老人家没了我不行,因为只有本小姐才拔得出那把要命的剑!那个什么神兽啊,法宝啊,本小姐就不客气的笑纳了!仙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 失忆萌妻:误惹洁癖总裁

    失忆萌妻:误惹洁癖总裁

    加入灵异元素的总裁文,男主女主双洁。二十年前,他十岁,她十九岁,他不喜欢她……二十年后,他三十岁,她……还是十九岁……是什么使得她二十年容颜不衰?又是谁处心积虑的要她的命?失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忆后你无法分清身边的人是敌是友,总有刁民想害朕!顾小雨在寻找记忆的路上,步步惊心,似乎每个人都想要她的命,幸好,她的身边是全世界最温柔的陆苡宸,可是有一天,她发现,他的温柔都是假装的,他才是最可怕的魔鬼……真相一层层揭开,是血淋淋的人心。温馨提示:女主顾小雨芳龄十九,男主年龄三十,此文不是姐弟恋!!!(不弃坑、不烂尾是我对你们的承诺)
  • 末世重生之活着

    末世重生之活着

    重生而来是重走旧路,还是踏上新的征途。她救下昔日闺蜜却冷眼看着相依为命的母亲命丧车下。活着,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强者有强者的尊严,弱者有弱者的手段。既然你不想活,那么我就会连你那份一起好好活下去!
  • 少年游

    少年游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驭世传

    驭世传

    少年谜一样的身世,带着血海深仇来到了玄世,在探寻师父被杀之谜的路上,逐渐成长……
  • 狗狗走了

    狗狗走了

    小院满满当当都是太阳光,一抬脚一转身,太阳光忽悠悠晃动,晃得人眼花缭乱。狗狗圪蹴在屋檐下,手托红花大海碗,呼噜噜往嘴里拨拉着炝锅面。炝锅面拌了白菜萝卜豆腐干面筋之类,香喷喷蒸腾着他一张粗糙的大脸,太阳光里也多了一股香喷喷的炝锅面味道。狗狗额头冒汗,两扇黄棉袄一左一右敞开来,露出酱紫色的胸膛。对狗狗来说,不管妻子党容做啥饭,他都是这副不要命的吃相。这时党容正斜着身子,靠在院中间的一株小枣树上,津津有味地看男人吃饭。看男人吃饭是她最大的一件开心事,男人呼噜噜的声音,是对她最大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