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方特[吉列尔莫·卡布雷拉·因方特(Guillermo Cabrera Infante)]是古巴作家,著名的小说有《三头忧伤的老虎》(英译《三头被困的老虎》)和《因方特的炼狱》。最近,他出版了一本新作,却不是小说,而是专讲雪茄,名叫《圣烟》(Holy Smoke)。
《圣烟》比较特别的地方有两点:首先,卡夫雷拉·因方特是古巴人,又喜欢吸雪茄,由他来讲家乡的土产,资料真实详尽,使人对雪茄了解更深;其次,作者以往一直用西班牙文写作,这一本新作却用英文,行文流利,全书充满文字趣味。难怪苏珊·桑塔格说:真奇怪,如今似乎人人能用多过一种语言来写出色的散文让我们惊讶。像纳博可夫、贝克特,以及卡夫雷拉·因方特。
说起来,关于南美的一切,似乎都该由哥伦布说起,吸烟也不例外。话说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一日晚上十时,哥伦布在“圣泰玛利亚”[圣玛利亚]号的甲板上,看见前面有亮光。他到了美洲。哥伦布到新大陆的目的是黄金(钱可以使地球团团转,也可以使你绕着地球团团转),可惜,他并不知道,烟草就是黄金。哥伦布派了罗德里戈·地[罗德里戈·德]赫雷斯到内陆探察,结果,回来的报告是发现了烟囱人。许多许多年以后,烟草就由南美传遍欧洲。
哥伦布不喜欢吸烟,可是罗德里戈却爱上了烟草,回到了西班牙,成了烟民。妻子发现他躲在房间里吸烟,以为他中了邪,还去告发他,结果,这个可怜的人被判死刑,绑在柱上,烧成了一支大雪茄。
卡夫雷拉·因方特一九二九年在古巴希花拉[吉希拉(Gibara)]诞生,希花拉正是当年哥伦布第一次见到“步行的烟囱”的地方,也是盛产香蕉和甘蔗的地方。卡夫雷拉·因方特的曾祖父是西班牙人,原居西班牙,十九世纪时到古巴来打游击队,当时是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后来娶妻生子,在古巴定居。夫妇都喜欢吸烟,丈夫活到一百零三岁,妻子也活到九十一。不过,他们的子女都不吸烟。
作者的父母不吸烟,所以,《圣烟》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八十四岁还不曾吸烟的父亲。不知如何,作者很小的时候就吸烟了,用一页记事簿的纸包着一些印第安人的干树叶,气味和滋味都极差,可实验成功,因为有烟出现了。结果是挨了父亲四十下板子。
夏湾拿[哈瓦那(La Habana)]产烟叶,叶子种类繁多,颜色不同,有一些叶子在种植时要由干酪包布盖罩,过滤太猛烈的阳光。对于喜爱雪茄的人来说,抽雪茄是吸烟草,抽香烟只是吸纸。雪茄的构成全部是烟草,外层是整片的烟叶,里层是碎叶,烟叶必需完好无瑕,从树上摘下来,要经过发酵,才出烟味。有些烟叶需要半年至一年的发酵期,有的要十八个月,甚至三年。
卷雪茄是高度的手艺,一名技师一日约可卷三十支,后来利用机器操作,每分钟的产量高达三千,但最好的雪茄仍然是人手制成。一间烟厂内通常有数百名卷烟工人一起工作,按照传统,工人出钱请一名说书人在场读书,一日三次。早上,说书人多数读报纸的新闻,下午则有两次读小说,每次九十分钟。当时的热门作品是《钟楼驼侠》[《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十九世纪中叶,古巴的监狱也有读书的习俗,每日由一名囚犯给其他的囚犯读小说,读得最多的正是《悲惨世界》。卡斯特罗上场后,雪茄工场内禁止朗读《双城记》,因为主角缺乏革命意识。
沙特[萨特(Jean-Paul Sartre)]于一九六〇年访问古巴,之后,卡斯特罗每年送他一盒夏湾拿斯[哈瓦那雪茄]。到了一九六八年,沙特因卡斯特罗支持苏联入侵捷克,拒收古巴礼物。那时,驻法国的古巴文化大使是小说家卡彭铁尔,把著名的雪茄送去给沙特,这位《存在与虚无》的作者,选择了虚无。
卡夫雷拉·因方特是影评人,看过无数电影,《圣烟》可以说也是一本关于“电影与烟”的书,除了对烟的鉴别、吸法、处理等等内行的看法外,作者还以电影为例,讲了许多雪茄、烟斗和纸烟的趣事。比如奇连伊士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他扮演独行侠,老是咬着雪茄,作者就说,他咬的是意大利托斯肯诺[托斯卡纳(Tuscany)]烟,正确的方法,该把烟一切为二来吸才对。又比如电影里常常有一名女子,拿起一支雪茄放在耳边转转。这一动作,真是胡搅,他说,雪茄可以辨颜色、闻气味,至于听,那是什么也听不出来的。
雪茄最好藏在冰箱里。雪茄不该当香烟一般到处分派,也不该为生孩子送给别人。每天吸一支雪茄就够了,不该一面吸一面看电视。最初想出放雪茄方法的人,是把一个香槟瓶塞放在碟子中央。戴维朵夫[大卫杜夫(Davidoff)]的雪茄还不错,他们在古巴设有工厂,可改坏了名字,因为都是法国的酒名。关于雪茄、烟斗和纸烟,卡布雷拉的确讲了很多有趣的事,还包括吸血僵尸、科学怪人、福尔摩斯、王尔德、鲁滨逊等等,全书最后的一百多页,引的全是文学作品中提到烟的段落。
唉唉,烟有百般好处,可也后患无穷。看《圣烟》时,我想起德国小说家伯尔,他在战时吸烟成习,后来患上脉管炎,这毛病德文称为“烟腿”。伯尔因吸烟失去五个脚趾,并安接了人造静脉。去年“烟腿”复发不治,我们就失去伯尔了。
一九八六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