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2900000003

第3章 吃的迷思(1)

贪食恶之首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而但凡欲望,总得放置在道德的领域里监视、思考、调节和规管。此所以性总是离不开道德的目光。乱伦和人兽交固然有违常理,大部分人都受不了;即使稀松平常如双性爱与同性爱,在一些人看来也还是不能接受的败德劣行。请仔细想想我们从小接受的伦理教育,里头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和性欲有关的。

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性欲和食欲都是公认的人类根本欲望,那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会以不齿的目光看待一个性滥交的人,却不会在道德上谴责一个贪吃无厌的人呢?难道只有性欲才和道德相关,食欲却能自由自在地漂流在伦理的世界之外?

看过好莱坞经典惊悚片《七宗罪》的,当记得其中有个胖子死状凄惨,是给人强行喂食撑死的。据片中杀手留下的暗示,这人的罪名是“贪吃”(拉丁文为gula,也就是英文里的gluttony),正是欧洲传统“七大罪”(Seven Deadly Sins)之一。可见食欲过盛和性欲过盛一样,都曾是种罪恶,甚至还是致命死罪,必须受到处罚。其实“贪吃”这个概念指的不只是贪吃,还包括一切过度的沉溺。在基督信仰的价值观里,所有人欲只要不加节制地放纵,所有喜好只要不能自拔地沉溺,都是有罪。而这种纵欲之罪,以食欲为代表,毕竟饮食是人之大欲。

回到中国,情况岂不也是一样?例如“饕餮”,传说中乃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龙这种神物又会飞天还能下水,系威系势,生下来的九个儿子却没一个有出息,有的喜欢蹲在屋顶的角落吃西北风,有的则喜欢有事没事背负千斤重物。至于饕餮,则是一种恶兽,见了什么都要一口吞下去,长得面目狰狞,还没有动画《IQ博士》里的“小吉”那么可爱,所以古人把它的样子放在青铜器上,显得很有煞气,或有镇邪之效。

我们都知道“饕餮”就是贪食无度的意思,不是件好事,但它又是怎么变成今天我们所说的“老饕”这么正面的呢?如今若有一人夜夜笙歌,每晚更换不同的性伴侣,我们私底下或许会有点羡慕,但公开表态肯定是否定的。可要是换作一个每晚去不同饭馆进餐,试遍天下美味的家伙,我们却会尊称他为“食家”,或者把“老饕”这个本来很负面的称呼转成对他的恭维。再说不定,像《饮食男女》这样的大众刊物还要以优渥稿酬请他写写心得,号称“食经”呢。你几时见过一个淫欲无度的浪子能够搞出名堂,混得像蔡澜、唯灵、李纯恩这么好,还要在报纸上写“淫经”,替电视台主持旅游“采花”节目?

这个转变,变的其实不是食欲本身,也不是大家对于食欲的态度,而是道德关注的范围。法国大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曾经指出,传统的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很爱讨论“善”和“正义”这些抽象理念,也从来不乏对各种行为好坏的判断和反思;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却被遗漏掉了,那就是道德覆盖的范围到底有多大。比如说,你跑步的快慢就与道德无关,跑得快不表示你善良,跑得慢也不表示你卑鄙。一个人的体质与能力并不在道德关注的领域之内。可是欲望就不同了,它始终是道德判断的核心。而食欲渐渐被排出道德规管的范围,说明我们这个时代不再严肃正视人对饮食的欲望,不再觉得需要从这个点上裁决人之良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似乎只剩下男女了。

我有一个同事,长得相当高大肥壮。他的收入不算太高,职位也还够不上级别,但每次出行,他都要自己贴钱换上商务舱的座位。在他看来,这不只是坐得舒服与否的问题,还是个道德责任的问题。为什么?我想很多人大概都有过这种经验:挤在经济舱,隔壁还坐了体形超大的人,活像狭小的牢房搬进来了一个肥胖霸道的狱友。当他用餐的时候,手肘猛地一下子撞了过来,差点把你那弱不禁风的小餐盘整个掀起。他很歉意,你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但是天呀,小时候对肥仔同学的那种偏见硬是不能自控地升起。然后你开始留意他会不会吃得不够饱,和空姐要求多一个杯面什么的;结果你发现情况恰恰相反,他连一份正常的飞机餐都吃不完;是怕不好意思吗?

西方的基督信仰传统把贪吃列为“七宗罪”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贪吃为万恶之首”,堪比我们中国人讲的“万恶淫为首”。

理由是这样的。人的原罪是什么?是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所以被驱逐出伊甸园。换句话说,假如亚当和夏娃不是因为贪“吃”,他们就不会忽然感到淫欲的羞耻,进而对上帝说谎了。

而且纵欲总是罪恶的,表面上看,贪吃算不了什么。可是你一旦吃得太好,欲望受到过分的纵容,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其他一切淫邪的罪也就会跟着而来了。一开始是从食欲的失控转到性欲的失控,接着可能会干下“淫人妻女笑呵呵”的无耻恶行,最后说不定还会演变出抢劫、杀人等种种罪孽。所以你说,贪吃是不是很严重的一件事?

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贪吃》(Gluttony)的小书,作者弗朗辛·普罗斯(Francine Prose)的逻辑不算太清晰,可是里头有很多有趣的资料,例如著名的早期神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说过以下这段话:“和贪吃无关的淫欲当然会被认为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现象;既然这两者是如此的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如果有任何分开它们的可能,那就是让生殖器不与腹部相连……罪恶的顺序与器官的顺序是一致的。首先,是腹部;然后紧接着所有其他淫荡的器官被放在美味之后,通过对它的喜好,对淫荡的喜好找到其他通道。”这么说来,只要性器官长在别的地方,例如手臂上,食欲的可怕程度就会减少一点吧。

其实基督信仰最不满食欲的地方在于它使人过分崇拜自己的身体。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花了大量的时间心力在烹调和进餐的过程上,绞尽心思地研究怎样炮制一根鸡爪、一颗西红柿,仿佛从嘴唇到胃部之间的器官才是最圣洁的神殿。因此长得胖不是一种罪,而是罪证,它证明一个人过度贪吃,以肉体代替了上帝,崇拜偶像(也就是自己的肚子)多于天主,这是何等渎神的重罪呀!难怪在但丁的《神曲》里面,贪吃的人要被打下第三层地狱,永远承受恶臭泥沼和狂风暴雪对身体的折磨。

有趣的是,我们今天却把肥胖本身变成了罪。一个人长得胖不只代表他懒惰不节制,他的胖才是最大的错误。所以我们才会发明五花八门的瘦身方法,让人可以懒懒地不做运动,放怀地大嚼美食,偏偏还不会长胖,似乎懒散纵欲都没有错,胖才是问题。同样是歧视肥胖,古人和现代人的理由是不同的,古代基督徒认为肥胖表示一个人崇拜肉体,现代人则觉得它是对身体的不重视。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最崇拜的神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每天报纸电视上的瘦身广告,好比无处不在因此可以让人随时检查自己的镜子,在在提醒我们,人类是多么迷恋自己的身体。

所以我安慰那位很自责的同事,不要怕,万一飞机失事,你旁边那位不敢吃任何红肉的苗条女郎一定比你先下地狱,因为她犯了渎神的重罪。

小时候要是吃不完盘子里的东西,是一定要给人教训的,外婆通常都会说:“想想看电视上那些非洲饥民,人家想吃都没得吃,你还不好好珍惜自己的食物。”虽然我也知道点惜福感恩的道理,也明白什么叫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我就是不懂我浪费了食物和非洲的饥民有什么关系。难道我把饭菜吃完了,地球另一边上挨饿的人就能吃饱了吗?

再长大一点,我才晓得祖父母那一辈都是经过战乱的人,就算自己没有饿过肚子,也见识过灾荒。如今我们不仅吃得饱,且犹有余裕看美食杂志,寻找最新最奇的饮食信息,恐怕很难想到我们这几代香港人是何其幸运。读一点历史,就知道几十年没战乱没灾荒,大体上没人饿死的时候和地方实在不多,而你和我恰好就活在这样的年代和地点。

全球粮食价格在去年上涨了20%,中国的豆类和肉类产品更是升了40%。凡是做餐馆的人和每天逛市场的主妇,也一定明白这些数字的真实效应。直到粮食涨价之后,渐渐地,我们开始发现平常光顾的茶餐厅也有点不同了,天天都点的早餐C突然贵了一元五角,而老板还要大叹亏本。最后,连白米的供应也传出了紧张的消息,使得官员要赶到超市对着镜头宣布:大家不要怕。

终于,那种维持了数十年、始终被我们相信是自然而且正常的状态,开始有点不自然,也有点不正常了。其实吃饱实在不是正常的,现在这一刻,世界上有十亿人正在挨饿,也就是说差不多六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饥民。

可是大家都知道,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吃得太浪费。我吃不吃得完自己的食物,始终和那些忍受饥饿的人无关。不是吗?

其实不是的。包括近日冲突消息频传的海地在内的所有贫穷国家,人们之所以为了缺粮而暴动,甚至死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买不起食物。为什么食物的价格会这么贵,贵到一个那么多人负担不起的地步呢?根据市场的基本原理,当一样货物的供应有限而需求甚多时,它的价格自然就要狂升,这时谁出得起高价谁就能够得到它。粮食也是如此,全球缺粮,大家都抢,那些人均收入每天一美金的贫民又怎会是我们香港人的对手?

问题是我们以高价买回的食物都去了哪里呢?假如买回来的东西恰巧是我们都能消耗得掉,都刚好是我们需要的,那还叫情有可原。可惜不是。每一餐我们吃不下的食物,每一天厨房里过期的菜肉,每一晚超市丢弃的卖剩的货品,全是我们用十亿贫民和许多国际救援组织付不起的价钱抢回来的。如果我们只买自己需要的分量,食物或许不会这么贵,那些濒临死亡的灾民或许就能多活几天……

情况就像一个穿着皮衣的富人和一个赤身露体的穷人在争购一匹布,富人买下了那块布,却在冷得全身颤抖的穷人面前好整以暇地放一把火将它烧成灰烬。

2006.9.1;2008.4.18

The king of Spain is waiting in the bar, but your table is ready

十几年前,当我还在努力地写剧评的时候,常听同行赞叹纽约是个多么尊重剧评的地方,又艳羡纽约的剧评有多大的权力多高的地位。诚然,一出音乐剧或是一台话剧的生死往往就决定在剧评人的笔下。原本有机会演足一年的戏,只要《纽约时报》在它上演第三晚之后的早上把它说得一文不值,它大概就过不了第一个月了。香港的情况当然很不同,一套话剧可能在我的评论仍未见报的时候,就草草收场了。所以与其羡慕纽约剧评铁笔直断的威力,不如想想大家的底子差了多远,人家又为什么愿意信任评论。

何止剧评。纽约的食评家大概是世界上靠吃饭维生的作家之中,除了法国的米其林侦探之外,最有权力的人了。

全球食经界一直有个传说,话说90年代叱咤风云的《纽约时报》首席食评家Ruth Reichl曾经在Le Cirque遇过这样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想当年Le Cirque是纽约最有名也最势利眼的一家餐厅,一般人就算订了位也要枯站半小时,眼睁睁地看着罗伯特·德尼罗或者高盛证券的CEO从门口大摇大摆地走到餐厅里最佳的位置,沿途则见老板、经理和侍应前呼后拥,仿如众星拱月。某一晚,Ruth给人认出来了,充满魅力的老板Sirio Maccioni亲自引座,排开候位的人群,边走边对她说:“The King of Spain is waiting in the bar, but your table is ready.”(西班牙国王正在吧台等候,但是阁下的桌子已经准备好了!)

事隔多年,Ruth在她的新著Garlic and Sapphires证实了这个传说。Le Cirque的老板不是开玩笑,当时正在纽约主持毕加索回顾展开幕式的西班牙国王,的的确确就坐在吧台前小酌,后来才给安排到Ruth那一桌的旁边。国王就座的时候向Ruth微微一笑,心里肯定在想,这娘们到底是什么人。

这娘们就是《纽约时报》的首席食评家。当她在办公室整理稿件的时候,会有人大声地对她喊叫:“Ruth,国务卿在一线,他有事找你。”那确实是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将要从华盛顿飞来纽约几天,想问Ruth最近有什么好介绍。请想象一下钱其琛打电话来《饮食男女》的情形。

Ruth Reichl原来是《洛杉矶时报》的作者,后来给挖到纽约,在赴任的航班途中,邻座的女人把她认出来了。Ruth大吃一惊,那女子就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也在餐馆工作,全纽约的餐厅都知道你就是最新的首席评论家。大家都把你的照片和特征钉在厨房的板子上,就在‘今日特选’菜单的旁边。”Ruth吓得说不出话来,那女子继续神神秘秘地问:“还有,你的老公叫做Michael,会来CBS电视台当监制。你的儿子也会一起跟过来吧?……”

2006.9.1

同类推荐
  • 古迹:还原古迹的真相

    古迹:还原古迹的真相

    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位于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那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堡,看起来和月球表面很相似。这里的火山沉积物上矗立的石堡,是火山熔岩硬化后,经风蚀雨浸而最终形成的。早在8世纪至9世纪,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凿空石堡,将其改装成居室。人们甚至在凝灰岩体上凿出富丽堂皇的教堂,在其中供奉色彩绚丽的圣像。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完全有赖于这种探索。当科学家去研究一个定理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理论对未来会有什么用,就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我们能要求一个婴儿做什么呢?但事实证明,每项发现与发明都有它实际的用处。而对于宝藏的追求,实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更是热情无比。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热门推荐
  • 塔罗绝恋

    塔罗绝恋

    [两岸文学PK大赛]推开塔罗世界的神秘之门触摸那些古老而永恒的爱情法则心怀虔诚,解读神之语言感知内心世界遥不可及的爱之领域——一副塔罗牌,将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命运交织在一起。文昊在寻找工作之际,邂逅了梧桐树下摆摊占卜的正大集团大小姐——梦冰若,塔罗牌的神秘之手将原本毫无干系的两个年轻人牵扯在一起。事后的连番巧遇又或是命运性的邂逅,萌生在两颗年轻的心里的爱情火焰越烧越旺,终究一发而不可收。文静而又神秘的女孩——木槿的介入,让文、梦两人的爱情之路平生波折。神秘的塔罗牌能否揭开相爱之人的内心世界,塔罗门的爱情传说能否延续永恒,答案尽在《塔罗绝恋》——精彩进行时!!??????
  • 女看守所长

    女看守所长

    昨夜无风,尺余厚的新雪酥酥松松地覆盖了冰层,很是均匀,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鸭绿江上耀眼地白偶尔会看到猫儿狗儿的足迹,像一组音符跳跃在明净的雪毯上,使漫长而宁静的江面灵动了许多江边小城已从昨夜的沉睡中醒来被阳光镀亮的屋顶,一些烟囱缓慢地吐着白气此时披了厚实积雪的小城有些慵懒,仿佛刚从被窝爬起的孩子,身子虽然坐立着,神志却仍旧停留在温暖的梦里王燕骑着自行车从江边的柏油路走来,她很想骑得再快些,可车轮子像是吃了酒,在雪地上歪来扭去地打摆子这是今冬第几场雪了?第四场或第五场吧刚过三九天寒冷的日子排着长队横在前面。
  • 绮罗凤动凡尘乱:飞鸾戏凤

    绮罗凤动凡尘乱:飞鸾戏凤

    一个色遍众仙友而不自省、罪行多到罄竹难书的百花仙子凤潇潇,因“误”食哮天犬,辱没同僚,被贬下界,然美男坐怀,她一忍再忍,无奈色心起,良心灭,骗身骗心,正当人家要她负责之际,她正气凛然,严词悲愤,高呼女可杀,不可破天命,回首间却是愁肠已断,酒未到,先成泪!心碎时,泪已入天河....
  • 重生之我本张狂

    重生之我本张狂

    新一代佼佼者白晓薇重生在1982年,一个小山村的一个7岁小丫头身上,由于人品暴发,附带极品灵气空间戒指一枚。于是,她搞大棚,种灵气蔬菜,养灵气家禽,发家致富,一步一步迈向世界,一步一步掌控世界——要棒子国巴结讨好仰望,如哈巴狗一样。要R天皇好总统俯首称臣、甘心为奴;让G洲各国低下高贵的头颅、奉她为上宾;要F洲贫穷国度眼巴巴地盼着她去征服!而不知不觉间,她的身边何时围绕了这么多优秀的男人?一个一个都用那么深情的目光看着她,让她毛骨悚然!
  • 重生娇宠世子妃

    重生娇宠世子妃

    乔府大小姐乔寻容在嫁与卫府世子为妃当日蹊跷落水身亡。重生归来乔姑娘只求快逸人生,解开自己前世亡故的曲折离奇。卫世子宠妻入骨,为爱历经波澜。梁国公主错爱过后终遇良人,黎国流落在外的亡命公子又是如何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这是一群年轻人各自拼搏终寻真爱的故事。
  • 你听不见我的下雨天

    你听不见我的下雨天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就是遇见你。即使到最后,雨落下,瞬即冻结成冰,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泡影。周遭的空气冰冷到再也感受不了当初的一丝温度,谁也觉察不出天幕在歇斯底里地哭泣。
  • 为世界开一朵花

    为世界开一朵花

    有这样18位女子,她们身处不同时期,来自不同国家,她们有着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人生,她们是全世界最耀眼的18位女神,她们是女作家、女演员、女音乐家、女画家、女舞蹈家、女政治家……萨冈、香奈儿、波伏娃、赫本、杜拉斯、弗里达、戴安娜、琵雅芙、阿加莎、邓肯、贝隆夫人……她们都有着令人羡慕的传奇人生,都是各自时代里的璀璨符号,但当剥去一层层神秘光环后,她们也有着同你我一样的心酸和脆弱、焦虑和无奈。每个女神都活得不容易,在人生困境中的用心经营锻造了她们独一无二的质感。看别人的故事,品自己的生活。愿你我能从这些顶级女神的身上,领悟某些人生真谛,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做一个自信、独立而快乐的质感女人。
  • 江湖传说之归心

    江湖传说之归心

    因为参观一座古庙,她莫名穿越到了一个无历史记载的时代。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她没有父母,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弟弟。她本以为生活可以如此平静,待她找到回现代的方法时就带弟弟一起回去。可是,某个夜晚,村中却被一群贼人血洗了,她眼睁睁看着弟弟和一些村民死在自己的面前,好在老天有眼,她被一个神秘男子救走……
  • 不越

    不越

    再过十年,只要十年。我希望,在最初的那个地方,还有最初的我与你。
  • 我的身上有龙珠

    我的身上有龙珠

    李黑白获得了一颗传说中的龙珠!从此他打开了生命进化的大门!诸天万域,一层一层,他从一个卑微的生命向着传说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