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4600000003

第3章 还给荀子公正的评价

纵横术士全记录

《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的刘向。

刘向在公元前1世纪末校录《战国策》后,写了一篇序,那其实就是他将校好的书呈给皇帝,附带的奏议说明。序中说: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从这段话我们知道,刘向在汉代皇室藏书之处(“中书”),找到了好几个版本,内容大致相同,却有许多不同的书名,刘向费了大功夫,将这些不同版本内容按照国别编辑,同一个国内发生的,再大略依所记录的事情发生先后排列次序,订为三十三篇,并将之重新命名为《战国策》。

取名《战国策》,牵涉到刘向对这些文章性质的判断。他认为主要记录的是战国游士获得国君任用时,所给予的策略谋划,因而采纳了原有的“国策”,再针对其特定时代,增一字成《战国策》。刘向的序接着清楚描述《战国策》的时代范围:“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刘向所说的这个范围,跨到秦统一之后,然而考察现有版本,书中记录的几乎都是秦灭六国之前的事,符合一般认定的战国时代。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策》列入“史部”,然而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改将《战国策》放到“子部纵横家”类别里。《郡斋读书志》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私家藏书目录,将所收藏之书依照经、史、子、集的方式,予以分类排列。宋代以下,对于《战国策》究竟应该当作史书,还是当作纵横家言论记录的“子书”来看待,有许多讨论。

我们今天不需计较坚持要在史、子两部中找出一个固定分类答案,不过值得思考、理解的,是《郡斋读书志》为何要改变传统分类习惯,将《战国策》挪入子部?

其中一个理由是《战国策》的体例,显然不是为了让读者能明了、掌握历史变化而设计的。刘向编校整理之后,《战国策》基本上以国别分篇,再在每一篇中大致按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然而一来绝大部分的史事牵涉到不只一国,国与国的篇章无法容易地联系在一起;二来对于这件事和那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乃至于一国之中比较长远的历史发展脉络,书中全无关照、全无整理。

对照看《战国策》和《史记》“世家”中对于东周各国历史传承变化的描述,就能得到清楚的印象,《史记》是为理解历史服务的史书,《战国策》不是。

那《战国策》是什么?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这个国那个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

在这一点上,《郡斋读书志》是对的。《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战国策》的重点,在于保留当时有名的纵横家的言谈、行为,凸显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重要。

道统之外的奇诡雄辩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的曾巩,写过一篇《战国策目录序》。序中将此书内容和孔孟之教拿来对比。曾巩认为:孔孟所主张的,是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是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他们整理西周礼乐制度,因应东周的变化,延续旧制度的精神,来创建新制度。

相对地,《战国策》里记录的则是: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这些谋士,也就是纵横游士,他们揣测国君的心理与态度,提出迎合国君想法的主张,换来国君对他们的信任,采纳他们的意见,别看这些游士表面上好像口若悬河,实际上他们缺乏像孔孟那样的内在自信精神,不断观察别人脸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曾巩又说:战国之游士……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这些战国游士,心中没有绝对的价值信念,其所选择的主张,不是依照是非标准,而是着眼于容易说服国君。因此他们表达的方式,很自然倾向于片面,凸显计谋有利的一面,刻意掩蔽可能带来的后遗症。结果,按照战国游士意见去做,往往计谋的后遗症代价还高过表面上带来的好处。

曾巩的意见,源自儒家道统的立场,然而不失为今天读《战国策》时可以放在心上的提醒。《战国策》最精彩的部分,在这些谋士、游士的雄辩言谈。光看他们所谈所论,我们很容易觉得真有道理。不过仔细想想,这样的道理,建立在两项不那么稳固的基础上。

其一,如果其他人都依照正常的道理思考、判断,那么谋士、游士的奇诡之计就能得逞。但如果所有人,或至少大部分的人,都有同样的奇诡想法,奇诡对奇诡,就不见得能发挥想象中的作用了。

其二,谋士、游士的基本雄辩技巧,就是一方面放大好处,一方面掩藏相应可能带来的坏处。如果持平评估,将利害得失都摊在眼前,那么其利不见得高过其害,所得不见得能弥补其失。眩于其雄辩言辞而忽略了具体的现实条件,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换另一个角度看,曾巩的序文,也代表了传统上给予《战国策》的定位。东周变化的核心,是西周的封建秩序及其连带的文化价值逐渐瓦解崩坏。而《战国策》所记录的,就是最糟糕的时代,最深的堕落。那个时代,封建秩序及其文化价值,破坏殆尽、荡然无存,新的一统帝国原则又尚未成形。于是一群没有绝对是非信念的人,靠着高度发展的语言辩论技巧,一时风靡,成了那个时代的明星、英雄。他们的事迹、他们的传奇遭遇,也就进一步诱使一般人远离旧秩序,甚至不再相信一切秩序。

特殊时代的特殊梦想

战国游士、谋士,既是封建身份制崩坏的象征,也是封建身份制瓦解的产物。不具备士以上贵族身份的人,在孔子之后,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能够学得一身理解、干预国政的本事。不具备大夫以上贵族身份的人,也都能见到国君,提供国君意见,进而获得最高的职位。

游士、谋士经历,彰显了从春秋到战国,社会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一个聪明、有能力、口才好的人,在短短一生中,就有机会戏剧性地从一介平民翻转占有国内最高的相位。甚至还有更夸张、更不可思议的,像苏秦,竟然还能佩带不只一国的相印,得到了过去卿、大夫贵族成员都到达不了的高位。

战国纵横家的最高目标,就是封相。他们唯一突破不了的,是依然按照血缘传承的国君地位,所以就追求爬到一国之中仅次于国君的最高地位。苏秦可以在不只一个国封相,也就说明了这样的政治野心,不受国界限制。出生在这国,很容易就可以到其他国去追求封相的梦想,是这个时代给予一般人的另外一项特殊机会、特殊自由。

《战国策》记录了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记录了只有这个时代才有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例。《战国策》提供的不是战国时代的全貌,我们不能将《战国策》内容设想为当时各国政治的常态,但《战国策》具体且凸出地表现了只有可能出现在那个时代的人与事。

透过《战国策》,我们明了这两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有多特别。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乱世,但没有任何一段乱世像战国那么长,也没有任何一段乱世像战国那样将政治机会向广大众人开放,更没有任何一段乱世在语言与文字的表达上,有如此惊人的变化、发展。

读《战国策》,我们需要不断意识到各国相持互争一两百年的时间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每个当国君的都不得不处于高度竞存焦虑中,生怕漏失了什么最新、最好的富国强兵之计,如此而鼓励了处士横议的风气,创造了广大、活跃的言论市场,刺激了人们不但要去想出不同的国政方针,还要找到足可以在激烈言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新说法。人人都有机会见到国君,但也因此见到国君、让国君留下印象的机会,在抢夺中变得如此短暂,稍纵即逝,会说话不会说话,能辩不能辩,就成了和想法本身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更关键的决定性因素了。

另外,若将《战国策》《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三部书放在一起对读,我们可以对战国时代的思想,有更强烈、更全面的认识。除了后世继续流传的儒、道之外,也就是说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孟子》《荀子》《庄子》《老子》之外,战国时代还有其他流行的思想。《战国策》记录的纵横家、《韩非子》记录的法家、《吕氏春秋》记录的阴阳家,在那个时代,和儒家、道家同等重要,一起激荡竞争。

要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基本的认识,真正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热闹多元,进而充分理解、掌握后来逐渐收束、朝一元化进行的变化,我们不能不至少公平、客观地认识其他各家流传下来的代表性文献,不能不用读《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同等认真的态度,好好读读《战国策》《韩非子》和《吕氏春秋》。

同类推荐
  • 开卷书坊·文人

    开卷书坊·文人

    主要内容是写不同个性和命运的文人,透过他们的文字和言行,发掘当代人可以汲取的力量。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文人印象”,大部分写作对象都是与作者有过交往的文人,期望通过个人印象、文献资料和历史的关照等多方面,对写作对象予以概括和描述。下编是“文人剪影”,通过一鳞一爪的史料,来凸显文人的个性、情趣。
  •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风俗和节日,大家知道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指什么吗?在这些节日中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样的禁忌吗?大家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婚礼是怎么的一种场面吗?他们的服饰丰富多彩,有着怎么的来历吗?一年分为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妈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黄帝陵祭典是人们对先祖们表示尊敬的仪式,想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经历吗?打开本书吧,它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轻轻松松学国学

    轻轻松松学国学

    “国学”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涤荡我们的心灵,还能鼓舞我们生活的勇气,增强我们工作的信心,健全我们特有的人格,养成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我们家庭、有益于我们国家、有益于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
热门推荐
  • 公主升职记:总裁大人放了我

    公主升职记:总裁大人放了我

    她程初见,帝国长公主,决不允许自己穿越后,活成个窝囊的小透明!没钱?没工作?她就不信,宫斗都能得心应手的她,搞不定一个小工作?可是总裁大人,你这么目光灼灼的逼过来是几个意思?救命啊,别压我,我只是想努力工作挣点小钱……总裁大人:嗯?明明是你努力吸引我的注意,我只是……顺势而为。
  • 都市之万界帝尊

    都市之万界帝尊

    盖世神尊林浩为寻无上大道,重生地球,以无敌态势横压一切强者,我有前世逆天传承!对尔何足惧哉!会隐身,能布阵,会炼丹,通医道,大神通信手拈来!拳王杀手,吞噬者,仙帝附身,变异血脉大能,生物兵怪物,胆敢惹我者,通通灭掉!一个不一样的强者之路,就此开启!
  • 医女狂后

    医女狂后

    她,将军府小小庶女,因智商着急被未婚夫一脚踹死!再睁眼,她医术惊人,狠辣腹黑!爹不疼娘死早?后妈阴毒,兄弟姐妹还来踩几脚?她红唇微挑,厉眸横扫,欠她的一个都逃不掉!他,权高位重,高冷绝情太子爷!竟沦为这个小女子报仇泄愤的垫脚石?!还是始乱终弃的那一块!
  • 众神之手

    众神之手

    白色的雾在深渊中流动,灰色的峭壁无限地延伸,构成它的是无法计量的纳米材料,但它的存在却能追溯到十万年之前的遥远过去。峭壁之间偶尔出现的石桥和平台构成了这个垂直交通系统的全部,不过,这些已经风化的遗迹很久都没人使用了。一位孤独的旅行者走在峭壁之间的石桥上。她的名字叫镜,看其外貌,大概十五岁左右的样子。她穿着灰色斗篷,手握一根金属杖,在杖的顶端,两条白色的布带随风飘舞。
  • 邪王独宠,庶女为后

    邪王独宠,庶女为后

    【全文完!】当执掌现代财团的商界神话变成贺兰侯府懦弱无能的庶出之女。当封夙王朝邪魅冷峻的邪王变成妻奴……片段一:“爷,大事不好了!”封柒夜慵懒的掀开眼睑,眉宇不耐轻蹙,道:“怎么?”王府管家支支吾吾的流着汗,继续说道:“华夫人和如夫人被王妃丢出府了!”“王妃干的?”管家猛点头:“爷,千真万确,是王妃亲手将她们丢出去的!”闻言,封柒夜却邪魅而说:“本王养你们这么多人,这种粗活累活怎能让王妃亲自动手?传令下去,所有王府下人全部罚俸一年!”当商界神话遇上冷峻邪王,当夫妻联手坐拥天下,当邪王独宠,庶女为后……
  • 一语多译英语

    一语多译英语

    本书内容丰富,分类明朗。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求职工作,休闲娱乐,出门旅行,友好交际,情感表达等。表达灵活,语言地道。多种灵活的表达,易于吸引读者的学习兴趣,多种表达源于大量英文作品,避免汉语式的英语,是说一口流利、地道英语的最佳选择。形式活泼,易学易用。让读者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易于接受。
  • What It Is Like to Go to War
  • 惊魂人生路

    惊魂人生路

    辛亥革命前夕,武昌新军管带革命党人鲍德明全家被杀,鲍德明之子鲍玉岩因回徽州祭祖逃过一劫。紧随其后是海捕文书到达徽州府,迫使鲍玉岩上了逃亡之路。在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中,鲍玉岩几次落入险境,命悬一线,他将如何生存?鲍一刀是徽州名厨,身怀绝技,招牌菜一品锅名扬四海,鲍玉岩几经周折投其门下学艺。鲍一刀非常严厉,他让鲍玉岩懂得了一个真正的徽州名厨是怎样炼成的?他不仅要有顶尖的绝技,更要有高尚的艺德。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鲍玉岩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与折磨,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苦学厨艺。患难中,鲍玉岩与小桃红真心相爱,他们的爱情能经受风雨吹打吗?
  • 雪灵传奇

    雪灵传奇

    一段真挚的爱情是我们所有人都想拥有的,但是却不知道一份真挚的感情需要付出什么。看不到的不代表不存在,看得到的却又不一定存在。千年前两人许下承诺,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你不娶。承诺依然在人却阴阳相隔,一个带着对对方的怨恨与毒誓转世,另一个带着对对方的思念与想要再续前缘的执念转世。千年后两人都如愿的转世,一个从出生就带着毒誓的诅咒,一个出生就带着莫名的思念。各自带着那残缺不全的梦寻找前世的记忆,完成各自心中的执念,结局与千年前是否会相同呢?
  • 一丹之缘

    一丹之缘

    从一宗的大小姐成为漂泊之人,再落入洛月国成为一名渔女,带着两个小包子往富康方向,却发现原来这家子有个将军父亲,从一名普通渔女成为将军之女,再到王妃之位,然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个玄幻世界,所谓的武功不过是修炼的法决。从出世那刻就身负仇恨,这份仇恨是舍弃还是背着呢?某王:不用怕,你的仇恨我来背,你的一生我来护,愿护你一世安。颐诺:你是我的人,你的仇恨就是我的仇恨,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