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4900000010

第10章 反对西方之战(3)

毫无疑问德国人很难接受这样的类比。恩岑斯贝格尔写道,这一认识“将颠覆任何从种族角度阐述眼下军事冲突的基础。另外,它还将揭示,尽管没人愿意重提***主义,但它仍具有潜在的延续影响。德国实业界从来就不必为其向希特勒提供的殷勤服务进行忏悔。如今他们抱着同样的热情急于帮助希特勒的继任者,只能说是一脉相承。单靠无知不足以解释为何相当一部分德国青年更同情巴勒斯坦人而非以色列人,或者反对乔治·布什甚于反对萨达姆·侯赛因”。

对潜在延续性的批评是战后反**团体的一贯主张,但恩岑斯贝格尔的话确有其新颖之处。也许他对伊拉克人的评价有失公允,毕竟他们可没有像德国人支持希特勒那样倾力支持萨达姆。但对于那些自认为通过悲天悯人的修行,或急不可耐地手持蜡烛、企盼和平就能甩掉历史包袱的人,他们身上的延续性没能逃过恩岑斯贝格尔的眼睛。

恩岑斯贝格尔这代人学会了不信任德国人。四五十年代的延续性依旧清晰可见,加入希特勒青年团和防空部队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恩岑斯贝格尔的反**团体对西德人兴冲冲地奔向物质繁荣满腹狐疑。物质繁荣就像一层厚厚的白雪,把过去覆盖起来,掩藏所有痕迹,也遮蔽一切声音。恩岑斯贝格尔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开头是这样的:

我的父母,

天真地把我带到这片土地上,

但我在这里失去了什么?

土生土长,却又无所适从,

我人在这儿,心却不属于这儿,

这片温馨的肮脏之地,

是我舒适而温存的坟墓。

由于一年前发生的事,海湾战争期间世人对德国人的不信任感格外强烈。眼看两德合并,邻国心里忐忑不安。这很好理解;它们曾经沦陷,很清楚德国人能做出什么事来。但同时显露出来的还有恩岑斯贝格尔这代人,或至少是反**团体成员对德国人的不信任。君特·格拉斯反对统一的理由是一个统一的德国制造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在使用“奥斯维辛”一词时,几乎带有宗教意味,好像这是个护身符,拿在手里摇来晃去,如同一只凶煞之眼,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奥斯维辛”长久以来一直是对抗潜在连续性的主要驱邪物。

换个不那么抽象笼统和老生常谈的说法,西德人不信任东德人——东德军人行进时依然踢正步,他们的小布尔乔亚做派很有三十年代的遗风;东德政府体制虽然建立在反***基础之上,却残留了许多**时期的余毒,令人担心;简言之,东德人生活在“亚洲”。以色列人迈克尔将“西佬”(Wessies)与“东佬”(Ossies)的相遇比作是展示道林·格雷(Dorian Gray)的画像【17】,西德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形象,对此并不高兴。

一位知名的西德作家在我提到东德人时翻了翻白眼,说他厌倦了历史的重蹈覆辙。“净化,再教育,这些我都见识过。我不喜欢那些东德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一清二楚,我不想跟他们扯上关系。”听到这话我很惊讶,后来将其转述给文学批评家罗兰·维根斯坦(Roland Wiegenstein)。他的寓所在柏林,十分宽敞,里面摆放着钢结构的黑色皮质家具,墙上挂着大幅抽象画。

维根斯坦穿着入时考究。他的品位有很显著的战后(après guerre)风格。“我很清楚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说道,“我比他大不了几岁。联邦德国变身文明人的速度之快,真乃奇迹。我们现在算是西方世界的一分子了,吸收了民主体制,但原民主德国的人依然困在前现代时期。他们是丑陋的德国人,和战后的西德人像得很,我是和这批人一起长大的。他们现在都还不算是文明人。”

丑陋的东佬们穿着剪裁蹩脚的西服,牛仔裤洗得发白,脚蹬塑料鞋。对他们文化的鄙视不仅仅是势利眼在作祟。其中的潜台词是,西德人自己也险些变成踢正步的**地下支持者,好在他们脱胎换骨,算是成了现代欧洲人。就在德国统一前不久,“六八一代”的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著文道,在他看来(潜台词是对其朋友和西德同胞亦是如此),托斯卡纳都比德累斯顿要近。

猜忌心是德国政治语言的一部分。诺伯特·冈泽尔(Norbert Gansel)是德国联邦议会议员兼外交问题专家。海湾战争期间,他正好年满五十,和维根斯坦一样,他的穿着也很时髦,上身是一件紫红色的西装。他给我和自己各倒了一杯日本清酒。“口感跟石油一样滑爽。”他评价道。我猜这句话里有讽刺之意。他讲话很小心:“我个人信奉的政治哲学,也许连我的政治抱负,都和不信任感有关。我不信任我代表的选民,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把希特勒推上台,纵容他迫害犹太人。”他的写字台上方挂着一幅德国北方港市基尔(Kiel)的照片,那是冈泽尔出生的地方。图片展现的是1945年满目疮痍的基尔。看到我盯着这幅图,他说道:“不管谁挨炸,保管都能得到我们同情。”

冈泽尔在研究**历史上花了不少时间,他大学论文写的就是党卫队。1970年代时,他曾尝试推翻**法庭作出的判决,但直到1980年代后期才取得成功。其中一大障碍是**的司法系统从来没得到过清算。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延续性才宣告终结。冈泽尔告诉我,五六十年代司法失灵的情况再也不可能出现了,新一代政治青年业已成熟。行凶者(T?ter)的子孙在质疑过去时已经不像“六八一代”那样自以为是了。德国人变现实了,冈泽尔说,比日本人现实得多。海湾战争的爆发就像冲了个凉,精神为之一振。

很难说到底哪一点更让人振奋:海湾战争还是东佬们的到来。二者几乎同时发生,这点则平添了几分压力。德国社民党素有一种民族主义式中立(nationalist neutralism)的传统,不少左派政治家认为与西方国家结盟阻碍了德国统一。1950年代,社民党在这方面的民族主义色彩比保守的基督教民主党还要浓厚。多年来,左派一直抨击阿登纳治下的德国继承了**遗产,还对美国卑躬屈膝。但如今德国统一了,“奥斯维辛”的幽灵又回来了,外加一群思想狭隘的“东佬”的涌入,阿登纳当年的看法算是得到了证实。德国需要西方,西方也需要德国,只是其需要的方式让德国人尤其是社民党人感到深深的不安。

将德国推入西方盟友的怀抱之中,譬如北约和欧共体,意味着埋葬对德国人的猜忌心,起码人们是这么希望的。成为欧洲人的德国人会感到更加正常,为西方所接纳,也更像文明人。德国,这个古老的“中央之国”,位于中欧的庞然大物,曾对其身份定位忧心忡忡,又为历史包袱所累,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西方国家。这种美好的状态在一年里却两次遭到挑战:先是两德合并,接着是海湾战争。不出意料,结果有几种。一种是对民智未开、非西方的“东佬”本能的排斥,另一种是在要不要同西方盟友一起出兵一事上瞻前顾后,踌躇不前。

在波恩的最后一个晚上,雪依旧下个不停。我约了位年轻的政治学者共进晚餐,晚餐是土豆饺、香肠配啤酒。说他年轻,其实也还好,只是不属于“六八一代”。此君并非和平主义者,对德国政府在支持西方同盟一事上的优柔寡断颇有微词。他似乎并未受到对本国文化猜疑心的掣肘,热情地给我介绍本地菜肴和一两家酒吧点唱机里播放的音乐,音乐欢快得有些瘮人——海湾战争铺天盖地的世界在此恍如隔世。他告诉我,德国军队现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军队了,所有人都必须服役。这也正是讨论良知和道德如此重要的原因,所有人都有这方面的顾虑。另外,由于德国宪法规定国家安全和盟友的安全是绑在一起的,军事冒险几乎断无可能。“你看,”他说道,“我们德国人真的不想再自行其是了。”

天色不早了,我俩结伴走回我下榻的酒店。酒店年代久远,过去曾有许多显赫的客人入住,但在前台发放的历史简介里,1930年代和1940年代早期这段历史不知为何被跳过了。一路上,我们走过拿着和平旗的贝多芬雕像,走过“警示柱”旁举行烛光祷告的反战青年,走过写着“莫用鲜血换石油”和“德国的钱和毒气正被用来屠杀世界各国人民”的标语。我向他透露自己计划写一本探讨德国和日本战争记忆的书。他的反应似有几分愕然,甚至说得上是震惊,但嘴上并无表示。过了不久,我俩道别后,他突然转身跟我说:“拜托,请别夸大我们和日本人的共同点,我们很不一样。我们德国人可不会为了把公司做大做强就睡在公司。我们只是人,普通人罢了。”他没有说西方人,但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东京

在东京,海湾战争似乎离人们很遥远。没有横幅,没有警示柱,也没有烛光祷告或和平示威。比起废墟和弹痕依旧清晰可见的德国,战争的概念在日本显得更为遥远。鉴于整个东京在1945年陷入一片火海,这座城市没剩下什么可以让人回想起上一次世界大战的事物。1936年未遂军事政变中被占领的宾馆没有毁于战火,倒是在1980年代一波房地产热潮中被拆除了。过去对日本主要战犯实施绞刑的监狱,如今被一栋摩天大楼和购物中心所取代。

1970年代至1980年代早期,人们仍能在火车站候车厅和神道教寺庙前见到日本帝国军队的退伍老兵,他们或失明或残疾,靠做工粗糙的义肢方能站立;这些身穿白色和服、戴着墨镜的老人拉着破破烂烂的手风琴,曲目都是伤感的军旅老歌,指望人们赏几个钱。一身美国最新款行头的年轻人走过他们身旁,大多瞥都不瞥一眼,好像这些糟老头儿根本不存在,又好像他们只是游魂野鬼,只有自己才看得见自己。年纪大一些的路人偶尔会扔给他们几个铜板,还是偷偷摸摸的,好像在用钱把丢人现眼的亲戚给打发走。这些身穿白色和服、鬼魂一样的人勾起了谁都不愿记起的往事。而如今连他们也永远消失了。在东京,唯一能唤醒上一次世界大战记忆的只有飘散在空中的一些零散片段,比如弹子房里传出的军队进行曲。

六本木是东京最时尚的几大区之一。1945年来,这里一直笼罩着一种淡淡的西方味道。从前这里有个美军基地,如今则散发出奢华气息。外国模特快步奔向时尚工作室,年轻男子开着保时捷在大街上飞驰,淑女们在意大利北部风味的餐厅里享用简便午餐。浮华之间,矗立着一片难看的灰色混凝土楼群,破败的模样与周边环境很不相称,好像它们压根儿就不该出现在那儿。日本防卫厅总部(编按:2007年升格为防卫省)就设于此,当时其还算不上部级机构,仅仅是一个厅,尽管防卫厅长官拥有内阁大臣的职级。这些老楼是上一次战争仅剩的一点印迹。战前,这里的主人是日本帝国陆军,战后换成了美军。

在官方层面,日本是没有海、陆、空军的。1946年,牢牢盯着日本人的美国占领当局塞给前者一部宪法,其中第九条声明“日本人民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此外“不保留陆、海、空三军和其他战争力量”。自卫队是一个并不牢靠的妥协产物。实际上,日本的兵员人数相当庞大,只是宪法禁止其向海外派兵。

随着1950年前后冷战爆发,美国人再也不希望日本只充当解除武装、奉行和平主义的楷模。于是国家警察预备队应运而生。左派对此表示抗议,但无济于事。随后,同样顶着国民巨大抗议声浪的《美日安保条约》签署通过。理查德·尼克松在1953年访日期间曾说宪法第九条是个错误。许多日本保守派同意他的说法,但他们的意见不占上风。冷战恶化后,部分得益于朝鲜战争,日本商界开始欣欣向荣,左派则不断丢失阵地。再后来,自卫队的身份得到了合法化,不少日本人至今仍然认为这么做的前提不仅值得怀疑,而且违宪。

防卫厅主楼不管从内还是从外看,都一样毫无特色。我约了防卫厅副官萩次郎(Hagi Jiro)在这里见面。他的办公室布局简单,甚至有些寒酸:只摆了张写字台、一张沙发、一个碗柜和几个铁皮文件柜。墙上挂着一幅日历,图案是太平洋海滩上少女的招贴画。萩次郎身材瘦削,身穿一件蓝西装。我向他打听日本公众舆论。大多数国民觉得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应扮演什么角色?他回答说多数人反对出兵。1990年11月曾出台过一部支持派兵的特别法案,但后来不得不撤销。多数日本人一谈起军队就联想到过去的帝国陆军,他说。但是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立场不尽相同。萩次郎告诉我,对二战有切身记忆的人激烈反对日军出境作战,不管战场在哪儿。30—50岁之间的人态度没那么强烈。至于年轻人,他们很容易受大众媒体影响,不是倒向这边,就是倒向那边。

他提到了日本宪法第九条。信任的问题在德国经常出现,现在又冒了出来。萩次郎说:“日本人不信任自卫队,因为他们连自己也信不过。这就是他们为什么需要宪法,好阻碍任何安保措施通过。”

同类推荐
  • 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努尔哈赤:若有八大恨,必张廷玉也!东林党人:祸国者,必张氏外戚尔,大明养士三百年,朝廷重用张璟,有违祖制,吾等国朝忠臣,必清君侧除之!天启帝:张廷玉,国之肱骨,大明重器也!书友群:486161946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中国通史纲要

    中国通史纲要

    本书为叙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提纲挈领而完整齐备。各朝代制度、文化、民生状况以及风俗无所不及。
  • 明朝第一国师

    明朝第一国师

    小道士?遗腹子?老爹居然还是那个传说中的正德帝?老娘则是刘凤姐?这乐子当真不小。不过这也是命中注定,不然咱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名字?朱同寿……且看,天才魔术师,穿越嘉靖朝!既来之,则安之,混迹官场是我所愿,玩转朝堂也不稀奇。考科举只是副业,扮神棍才是主流;忽悠皇帝是咱的特长,左右逢源那是业余爱好。杀鞑子,踩倭寇,白龙鱼服,无限荣光,尽属第一国师。
  •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着重于引导学生探讨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及从历史学习中汲取知识营养和智慧的兴趣。它既以生动有趣的文字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想像,又以极具历史价值的图片赋予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的典藏图书。
热门推荐
  • 最适合的人

    最适合的人

    米兰高校是一个贵族的学校,有着无数的有钱人,有钱就有闲,无数的无聊少年寻找着消遣的方式。有这么的一群少年,致力于派遣女生们的寂寞,打发他们的时间。这里也是女生的天堂,在这里,可以要求自己喜欢的类型的男生为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一下午悠闲的时光,更重要的是可以看一看自己心中的男神。
  •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拉萨·虚构爱情

    拉萨·虚构爱情

    我是在即将醉的时候给普琼打的电话,我在电话里近似于歇斯底里地对普琼说,我要走了,要离开这里,现在只是想见你。在我的意识里,是普琼用他有力的臂膀把我扶回住处的。我在酩酊大醉中像泻洪一样把我堆积在心里的苦闷全部发泄了出来,这是一次彻底地发泄,这也是许多年来一直压抑的结果,这样的发泄也只有在拉萨朋友的面前得以体现,这是真实的一种体现。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至今我还为那天我的行为感到羞愧。我走了,与来的时候一样,什么也没有。本来计划从阿里到西藏,顺便可以去看看幸福的姚海和小闵,但是,如石沉大海的姚海和小闵是否能幸福快乐像他们计划的那样在那里开一家带网吧的书吧。
  • 司命,请放错

    司命,请放错

    我本是天选的司命,兢兢业业几万年,一朝行错,却大祸临头,前路堪忧……
  • 那些年,那些诗(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年,那些诗(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年,那些诗(诗歌卷)(英汉对照)》精选《乡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西风颂》、《一见钟情》等中外名诗,让你在诵读名句中,感受隽永的情谊!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我是大小姐

    我是大小姐

    重生归来,再次飞上枝头变凤凰。这一世,再不受人蒙蔽,守护事业、守护家财、守护亲人,看她来一场华丽的保卫战。
  • 神帝狂宠妻,帝后狠嚣张

    神帝狂宠妻,帝后狠嚣张

    “娘亲娘亲,你快出来,宝宝捡了一个漂亮叔叔。”院子里想起了萌娃稚嫩的声音。“墨沥辰,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随便捡男人回来,你到底有没有听我的话,怎么又捡了一个回来。”一个绝美女子看到自己宝贝儿子手里拖着的男人,即生气又无奈的吼道。她,是现代第一杀手。被最信任的搭档背叛。一朝穿越成了她。她是墨府最不受宠的废物嫡小姐。她被设计下药赶出墨府。她一朝死亡,她成了她。他,神界神帝,为了寻找那个强他的女人,他抛下手中繁忙的事务。他来到下界,做一个异姓王爷,就为寻她。从第一次见她,他便爱上了他她,从此无法自拔。
  • 时空干涉手册

    时空干涉手册

    新书已发,《正版传送门》,详情请戳作家进入新书介绍。过去,不止存在于记录,未来,也并不是想象……个人、国家、星球、宇宙——文明,从来不会局限于此。当真实的时空旅行发生,我才明白,个人在这无穷世界中仅是沧海一粟。我叫方言,那时的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学生,直到,我做出了选择……
  • 有效执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有效执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