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1400000009

第9章 1938年秋(1)

9

那年秋天,日寇从长江向武汉逼近,八十万中国军队集结阻挡,而我像河豚一样膨胀起来。我的肚子浑圆,脚踝肥大,就算有心救国,也无力穿鞋,更别提在腰间缠一圈子弹。更糟的是,我失去了斗争的动力。孕妇分泌的神秘物质让我变得更加关照内心,变得无可救药地温柔。一个月后,聿明并未如约归来,连封信都没有,要是在以往,我定会在房间里暴跳如雷。这不是他的错,我安慰自己。连内心活动的语调都一反常态地温情。他有机会一定会给我写信的。但我还是很担心他,随怀孕而来的温柔情绪对焦虑和伤感并无作用,它所带来的,只是比往常更泛滥的眼泪。

9月,我们听说国民政府放弃武汉,迁都到长江上游的重庆。这消息按说会让人火冒三丈,我也的的确确生气,但怒火随即被突如其来对芫荽的渴望取代了——经过几个月的食物短缺,原始的饥饿感让人魔怔。

10月,当武汉沦陷的消息最终传来,我已躺在产床上无暇他顾。这就是女人的命运。抗战英雄在为祖国流血牺牲时,我只能躺在床上,一边对将要出世的孩子说话,一边等着下一次宫缩。

“小可爱,”我呢喃着,“我的宝贝,该给你取个什么名字呢?”我搜寻着一个可以让人想起战前时光的名字。灵光忽闪,我记起和聿明在福州度过的那几个礼拜,就我们俩,郎情妾意,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充满希望。“你是妈妈在福州怀上的,小家伙,这就是你的名字:阿州。这是妈妈怀上你的地方。”

“歇会儿吧。”接生婆劝道,并将椰子油抹在我额头,帮我揉着太阳穴。

我想,将来等孩子上学时,我和聿明再给他取一个大名。我们会找出中国历史上的某位伟人,或是我们这个时代产生的英雄,一个能把日本鬼子统统扔进海里的人,我们将以他的名字给儿子命名。“我保证。”我大喊出来,想让全世界听到我的坚定决心。

“好了,少奶奶。”接生婆说,“您得保存体力。”她轻触我的眼睑,带着椰香的手指停留在那儿,直到我闭上眼睛。然后她揉捏我的胳膊,手在我的肩颈四周滑过,使我肌肉放松,能打一会儿瞌睡。正在这时……

啊!痛!仿佛某个掌管生育的神明正在控制我的身体,让它紧绷如盘蛇。哎!痛啊!我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哎呀!”

“少奶奶,”接生婆说,“您要放松一些,痛就痛呗,顺其自然,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

“别的事情?”

“专注在呼吸上,或是想想风啊,树啊,随便什么都行。您不必担心下面,现在还不到时候,我会照看着。”

怎么可能专注别的事情?我松开拳头,伸展手指,与此同时接生婆的手指在我肚子上轻轻划着圈。我放松紧闭的双眼,努力凝神静气。

“很好。”她的声音离我稍远,那儿正是我的阵痛源头。“好多了。”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逼迫自己做到心无旁骛。

“这次有进步。”宫缩停止后,她说道,“这个孩子好像挺大的呢。”

“别担心,王阿婆。”我告诉她,“我的孩子可能比一般婴儿要大,但我也比一般女人更强壮些。我保证,这个孩子生得跟其他孩子一样快。”分娩的亢奋正在血管中涌动着,我准备好了。

“等着瞧吧。”接生婆一边说,一边左右嘎巴嘎巴地转动脖子。

她直起身后,圆脸变得通红,与枯瘦的脖颈显得特别不协调。“好啦,王阿婆。”我说,“你先歇歇吧。”

她坐在我旁边,闭上眼睛。等我觉得口渴难耐时,她已经打起了呼噜。

“哦,宝贝。”我低语着,将双手放在鼓起的肚子上,“你在哪儿?”他这会儿很安静——没有蹬腿挥拳。可是,唉,我好渴啊!人都去哪儿了?聿明,你在哪儿?

我眯起眼睛看着远处墙上的画,画里的菊花和竹子都朦胧不清。纤纤月光从窗栏间隙溜进来,跌落在光秃秃的地板上。今晚的月亮什么样?上弦月、下弦月、半月还是满月?

远处传来另一种音律,警察在齐步走,皮靴的踢踏声在深夜的空巷里回荡。此时此刻,日军也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巡逻。脚步声停了下来。一个警察说了句什么,其他人笑起来。阵痛又开始了,剧烈到天地化为乌有,只留些许……是的,我还有一小部分的意识在远远观望着。在这当口,一种原始的母性本能复苏了,我开始明白怎样能做到既分散注意力,又用力分娩。

接生婆立即醒过来,在我的背后加了个枕头。她把手放在我胸口,微笑着试探我呼吸的频率,然后走过去站在我的两腿间。“顺其自然。”她说,“转移注意力。”

宫缩停止时,我睁眼看见素莉拿着托盘站在门口。“少奶奶要喝茶或是凉开水吗?”她问道。她的眼泡因睡眠不足而发肿,目光中闪着害怕的神色。

我接过凉开水呷了一口,便合上眼睛。过了一会儿,我梦到自己站在院门外的步道上,月光在睡袍上染了一层银辉。我要看看今晚是什么样的月亮,我告诉两个日本水兵。半月,一个水兵说着,举起步枪对准那半个惨白的月亮。另一半在哪儿?另一个士兵咯咯笑着,来回晃动他的枪,像是要打下另一半逃亡的月亮。不,我大叫,不要!我想抓他的手臂,却反被他擒住。这时我意识到,接生婆正在轻拍我的手,揉我的胳膊。

“少奶奶,”阿桂在门口说,“太太让我拿这个给你止痛。”她托着满满一盘吸鸦片的烟具。鸦片,中国人耻辱和虚弱之源。先是英国人,现在又是日本人强加给我们这些毒药。

“我不需要。”我倒抽一口气,疼痛再次来袭,像洪水一样升涨蔓延。我张开双腿,尽量凝神静气。

“很好,很好。”接生婆说道,“您跟乡下女人一样有韧性。孩子的头很快就能出来了。”

不久,阵痛变得几乎没有任何间歇。“用力!”王阿婆一遍遍大喊,“看到头了,用力!”不消她说,我的身体在自然而然地使劲。

“吸一口吧,孩子。”母亲的声音传来,“含着烟管深吸一口。好,再吸一口。”

“用力。用力。”

“再吸一口,孩子,再吸一口。”

我知道那是鸦片烟管,但已经顾不得了。我吸一口,用力推一次,再吸,再用力推。终于,身下传来响亮的啼哭声。

接生婆高高举着婴儿。我没戴眼镜,看不清。“是个男孩。”她说。

“我知道。让我抱抱。”

“得先剪掉脐带,把他洗干净。”母亲说,“素莉,水凉了,再添些热水,用手肘试试温度。”

她们转身背对着我,围在我儿子的澡盆边。

我抬起手,“眼镜,谁把眼镜给我?”

儿子啼哭着,拍打着洗澡水。大家都欢天喜地。接生婆用一条毯子将他裹紧,递给母亲。母亲坐在扶手椅上,不知道她和椅子是怎么上的楼。“我的小佛爷。”她轻唤。

“母亲,”我说,尽管没人在听,“我想叫他阿州。”

婆婆站在一旁,像我一样,等着看这个孩子。按照习俗,我儿子是属于夫家的,是韩家人。我婆婆是他的嫡亲祖母。不过,比起富裕的母亲,婆婆是清贫的。“王阿婆,”我叫道,“孩子奶奶想抱抱孙子。”

我在旁边桌上一通乱摸,想找到眼镜,总算素莉跑过来帮了忙。我戴上眼镜,看到婆婆朝她手中的孙子微笑着。他脸朝着她,磨蹭着她的胸口。“他饿了。”婆婆说,走过来把他放到我怀里,“他想要妈妈。”

你儿子生来就是个小馋鬼,两星期后我在信中写道。这是我给聿明写的第六封信,他离开后,我每个月写一封。一封信一页纸,都折好叠放在桌上的红漆盒子里。我用最细的毛笔,最薄的纸,写蝇头小楷,这样一页纸才能装下一整个月的牵挂。他上次离开后就杳无音讯,而这些信证明了我对他还活着的信念。

我蘸了墨汁继续写,我刚把他抱在怀里,他就开始找吃的——砸吧着嘴,用小鼻子拱着我的皮肤。生出来才一个小时,他就把我两边的乳汁都喝了。他胃口太好了,我只得找个奶妈。

我希望聿明知道我这次的变化。产后我几乎立即就下床走动了,兴高采烈地洗了脸、梳了头、分好发线。要不是阿州胃口太好,我都可以自己喂他。照顾他是件快乐又自然的事——只不过,现在敌人正在海峡那一头,而且食物短缺,供给不足。我不像刚生了阿梅时那样疲惫,那样莫名其妙地难过愤怒。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当初不肯抱她、喂她。这次我发现了自我,我想告诉聿明,我不再是那个终日沉睡、不愿照顾孩子的女人了。

我放下墨锭,把光滑温润的毛管搁在雪白的瓷架上,饱蘸墨汁的兔毛笔头掭得很尖。我多么在乎他对我的看法!聿明,只有聿明,别无他人。一阵风吹得百叶窗嘎吱作响,清凉的海风正从11月的蔚蓝天空下悄然拂过。

我又提起笔。他让我好快乐,我写道。我想告诉聿明,在敌占时期找个奶水充足的奶妈有多难,我们的小儿子肚子一饿就气呼呼的,简直是只小老虎!我会假装呵斥他的急躁,却暗自为他的劲头儿高兴。让虚弱安逸的人去夸耀那些美德吧:温和、顺从、节制,还有谨慎。这些谦谦美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小心翼翼唯命是从、恭恭敬敬听从使唤、皮笑肉不笑和新裁好的太阳旗?在我看来,那些汉奸们的所作所为,把这些美德变成了狗屎。而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勇气、忠诚、正义、希望和力量。

他的脖子非常有力气,他能自己抬着小脑袋,都不用靠着我的……

“妈妈。”阿梅推开门跑进来。

我转头看看她,“妈妈在写信呢,小宝贝。”

“我也要画。”她推搡着我的胳膊。

“我在写字,没有画画。奶妈在哪儿?”

“奶妈看弟弟。”她胖嘟嘟的、玫瑰花瓣儿一样的小嘴撅着,自阿州出生,她就常常流露出这样的神情。

“来,我把你抱到妈妈床上,这样你就能看妈妈写信。”我本想在奶妈这件事上为女儿考虑得更周全些,让宝萍至少待到月底。但宝萍母亲生病,所以离开得很仓促——阿州的奶妈都还没开工——我又能怎么办?“唱首歌给妈妈听吧。”我问阿梅。

阿梅站在床上,抬起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悲凄凄地看着屋顶。“你好比断线风筝……”她用颤抖的童音唱,“飘无际。”

我把毛笔蘸满墨,在砚台边掭匀。

“妈妈?你没有听!”

“在听,宝贝,我在听。再唱一遍。”

她双手祷告似地放在胸前,深吸了口气,“你好比断线风筝……”

我提起笔。

“妈妈。”她双膝跪在床上开始呜咽。

“好吧。”我把笔在水里涮了涮,搁在一边,跑到她身边学小狗叫,“汪!汪汪!”

她尖叫着爬到床的另一头,打了个滚儿,抬头望着我,大眼睛里满是期待。“不要,不要。”

“我要来咬你了。”我爬上床。

“不!”她尖叫,我假装要咬她的小腿,她扭来扭去,又躲又藏,“你坏狗。”

“真香啊!多好吃!还有,那些小牛在哪儿?”

她脱去一只袜子,露出玲珑的小脚丫。

“这个小牛儿吃草。”我边说边挠挠她的大脚趾头。“这个小牛儿吃料。”挠挠第二根脚趾头,然后一根一根挠下去。

这个小牛儿喝水儿,

这个小牛儿打滚儿,

这个小牛儿竟卧着,

我们打它。

我在她的另一只小脚丫上重复这个游戏。

“再来,妈妈。”

“等等,你听。”我站起来,“门口有人。你听到门铃响没?”

她光溜溜的小脚丫在空中扑腾着。

“快看。看见没?那个女佣手里的大白鸡长着黑爪子。”

她从床上溜下来跑到窗边,正好看见两个女人进屋,母鸡在女佣脚边扑腾。又是乌骨鸡。我好烦乌骨鸡汤啊。开始第一碗很好喝——汤浓肉香,中草药散发着芬芳,新鲜可口——但到了第二天,隔夜汤刺鼻苦涩,到第三天就简直无法下咽了。好在另一道月子餐——用酱油、糖、姜和蒜煨出来的鸡杂拌饭美味可口。

我把阿梅放到梳妆凳上,“妈妈给你梳头,然后我们下楼去。”她噘起嘴看着镜中的自己,她的头发柔软有光泽,我分出一缕用红丝带扎起来。随后梳理自己的头发,梳子轻松地滑过贴着头皮的直发和下半截发卷。我喜欢现在的样子,波浪柔顺了许多,显得不那么刻意了。聿明要是看见肯定也会喜欢。我牵着阿梅的手,走到门口时回头看了看写了半页的信纸。几周前往来厦门的邮船就恢复了,今天没准能收到聿明的信。

“安丽,乖孩子。”马太太看见我立刻站起身,“你不该为我下楼,你还在坐月子呢。”

“没事,伯母,您坐。外边兵荒马乱的,您才不应该这时候上街呢,几分钟前的轰炸您没听见么?”她垂下目光,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寒暄客套就讨论战事太有失分寸了。

“阿桂。”我叫道,“素莉,给客人上茶和点心。”素莉绕过墙角,端上一盘茶水和点心。“再切些橙子。”我低声说。

“希望你能好好休息。”马太太牵着我的手说。

“谢谢伯母。月子坐了两个礼拜,我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她低头看看正扯着裙角像是要行屈膝礼的阿梅。“这是谁家的漂亮小姑娘呀,还系了红丝带?”她问。

阿梅吮着手指。

“是不是阿梅呀?”

走廊那头一阵响动,传来单调的嘭、嘭、嘭,像是一个小脚巨人在蹒跚迈步,母亲拄着拐杖来到门口。“马宜欢!”她扔掉拐杖,合掌表示欢迎,“我听见是你的声音。吃了没?素莉,拿些橙子过来。”

我和马太太扶她坐到椅子上,我拾起拐杖,她叹着气将僵硬的小腿伸到身前。

同类推荐
  • 关东女人

    关东女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阴历六月十九,在北镇通往青岩寺的官道上,跑过来一辆带篷的马车。车把式挥着手里的鞭子不住地吆喝驾车的大青马。车沿的另一头,坐着一位十七八岁的俊俏丫头,在马车的后边,紧跟着一匹枣红马。马上的汉子三十多岁,穿绸裹缎,鹰眼勾鼻,剪着锅盔头,挎着盒子炮,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这汉子是北镇最南端桃花吐钮家火院的炮手刘王。钮家在当地可是首屈一指,当真是:“到了辽河南,叫地都姓钮;金子满庭堂,富贵赛王侯。”马车正往前奔驰,马车的篷帘被一只纤纤玉手揭开了,紧接着露出一张美丽的脸儿。
  • 去莫斯科的蚂蚁(中国好小说)

    去莫斯科的蚂蚁(中国好小说)

    讲述了诸暨县作协记者吉小如、作协主席李大荣与商人贾狂潮等一行人针对莫斯科一只蚂蚁华商市场被封赴莫斯科采访在莫期间发生的故事。
  • 妖惑①:炎女

    妖惑①:炎女

    被人栽赃说偷了稀世翡翠?啧!小事一桩,本姑娘还不放在眼里。莫名其妙地来到古老的唐朝?呃,既来之,则安之嘛!被众人批评不守礼教、水性杨花?哎呀,那些八股规矩干我何事!哦,你问我什么是我觉得重要的呀?且听我大声道来──我爱你,最重要!
  • 酒魂

    酒魂

    小说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纷争,来表述亲子,爱恨之痛。感情的纠葛,在情义之中的轻重,如酒之魂让人迷醉。通篇以酒言情,言人生,言不能言语的悲痛和愤慨。在现实生活中的难分难解,诉说人生历程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曾经,以及灯火颓靡的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到醉与醒的边缘,撩起现实社会的痛。
  • 绝路

    绝路

    丧事办得没有任何格调。尽管从北京赶来的聂之箴的弟弟极力想把丧事办得隆重一些,但由于聂之箴的死因以及聂之箴在世时的情况,决定了丧事只能办到这种地步。聂之箴是自杀身亡的。九月十一日,一年前退休的地理老师潘天亮,从五楼下到四楼来找聂之箴下棋。他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动静。他又用力敲了几下,并未反锁的门被敲开了。他进屋后就喊:老聂,你今天还下不下棋?屋里阒然无声。潘天亮以为聂之箴上街买菜去了,正欲出门,发现聂之箴留在客厅茶几上的遗书,随即就在卫生间里看到了吊死在下水管道上的聂之箴。
热门推荐
  • High and Dry
  • 行刑人(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行刑人(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本书辑录了希区柯克悬疑小说近三十部。希区柯克的故事,你永远猜不到最后的结局,无论你如何细心,读到最后都会感到无比意外和吃惊。这些作品悬念迭出,情节惊险曲折,引人人胜,让读者的心时刻都在悬着。对于喜欢悬疑的读者而言,无疑能使自己的好奇心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获得最精彩的阅读享受,值得再三捧读。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欧洲战史

    欧洲战史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 闯关东年画

    闯关东年画

    中国老百姓,从前过年家家贴年画。年画都以木版印制,所以又叫木版年画。在中国民间,提起木版年画产地,大家往往都能数出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山东的潍坊,河南的朱仙镇,陕西的凤翔等。可是谁能想到,东北的吉林也曾经是木版年画的产地。这里的年画,被称为闯关东年画……清末,在山东济南府的历城县也是出名的大响马程咬金的老家斑鸠屯,有一户老李家。这家人家老爷子领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其中老二叫李祥。他从小就好动脑筋琢磨事儿。爹老了,为了让李家祖上出人头地,小时就送李祥到济南府一所私塾学堂读四书五经。
  • 欧洲战史

    欧洲战史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 爱上夺心魔女

    爱上夺心魔女

    她是专门以整人为乐的魔女!他是家世显赫的转校新生!第一次她耍了他。“记住,这是惩罚之吻!我会让你终生难忘的!”第二次他又还了她……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寻求历史的真相,极富趣味。
  • 平台纪事本末

    平台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洲幻世行

    神洲幻世行

    九千世界的隐秘,六道轮回的因果。人世间的种种百态,长生路的追求,仙域背后的陷阱,地球的最终演化,有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在改变,颠覆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