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是很少被埋没的
有天睡前读了一篇关于跑步的文章,觉得写得真好,作者不但将跑步的相关知识做了普及而且文笔极棒。我在网上读过无数篇关于跑步的文章,这是唯一真正从心里打动我的,运动绝对不是一个技术活儿,而是体力与精神的双重建设,想要说得动情入理,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我从开头慢慢读,慢慢读,读到结尾时,彩蛋出现: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我非常熟悉、已经成名的作家朋友。
那一瞬间的感受,怎么说呢,突然就相信了“海选”的真实性,有才有料的东西一定会被看到。网上的文章如汪洋大海,有很多人想要通过写作出名,往往是文章石沉大海,掀不起一点儿波澜,但到底是网络淹没了众人,还是你的才华还不足以让你显山露水,占据一小片山头呢?
最近一两年,我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围绕写作、出版进行的,每天接受的大部分信息也都与作家、编辑有关系,相对来说,我的关注点更偏向于畅销书的方向,因此会听到无数的人在谈“如何一手打造畅销明星?”“如何做一本销量过百万的畅销书?”在和编辑聊天,谈合作时,也会被问到“你觉得自己的书畅销的潜质在哪里?”更有甚者会先把作者的照片找来,依照颜值来判断。世界如此喧嚣,似乎在说:只要你这个人具有红的潜质,你的书也一定会畅销,人红就等于书好。
不,我从来都不这样认为,即便很多人通过此种途径在畅销榜上高居不下。因为这是两种渠道,没有对比性,只不过需要承认的是两者都需要“好”和“优秀”做底子。
一种是凭借写作之外的因素“好”,或者说人脉很广,或者是颜值很高,或者是人具有争议性,或者是身份特殊,总之不是因为文字有多好;而世上还存在另一种“畅销”的法则,就是你的文字好,也就是说两个方向之中,你得有一方足够好。
倘若在这两个维度都表现平平,那也只能接受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写作者的命运。
我不歧视其中的任何一方,写作之外的事情做得好,依然值得学习,一切优秀都不是从天而降,都是在某个方向上扎根耕耘的结果。换句话说,只要你在一件事情上做得好,就足够让你出头。
我们总爱说“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其实,那所谓的“过人之处”,只不过是比大多数人多一点点的优秀而已。没有必要在很多个点上都做得很好、很棒,但总得有一个点,让你为自己骄傲,也可以当作自己成功制胜的砝码。
如果现在的你还觉得怀才不遇、无人赏识、运气不好,不妨换个角度想:自己也确实还做得不够好,还有发展的空间。
经常看一些选秀节目,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会参加,但比赛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也许在他们参加节目之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好的平台,等到有了好的机会时,到头来,还是发现即便给了你舵,你也未必就能把船划得很好,也许之前的自己一直生活在“伪命题”之中。
看某档辩论节目,我也会想,参加的这些选手出现在荧幕之前,都在做些什么?怎么能突然通过一档电视节目就让人那么深刻地记住了?其实,所有的看似“从天而降”都是有伏笔的,他们或者在大学的辩论赛上舌战群儒,或者甘愿坐冷板凳开发自己的脑洞,或者就是用青春拼搏出经历,闯荡出接地气的经验,总之,每个人都是在一个方向上努力着、积攒着,为了那一点点的比别人好。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好”姑娘,或者一位“好”人,在性格、事业或者容貌上有那么一点点的过人之处,那么也一定会有异性或者同性的朋友“发现”你,而不是对你视而不见。
【和蓑依聊聊天1】
你是否真的试图了解过自己?
想和你谈谈我这几年的内心变化,也请你分析看看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betterme。
首先是我的得失心蛮重的,说得好听点儿,一直很上进很要强,说得难听点儿,就是没有竭尽全力还抱怨自己的成果不够丰硕。自从发现不是事事都天道酬勤之后,我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更令我不能摆正心态的是,比如在周围同学都打酱油的情况下,凭什么我的成绩就会比一部分人低呢?我该怎么调适这种落差感?我总觉得“实力与所得”不匹配。(嗯,不是努力与所得,而是有点儿自恋的“实力与所得”的不平衡关系)
另外,蓑依姐你觉得成绩好在研究生阶段还是最重要的事情吗?我想转换自己“成绩处于中上游就可以了,找到好的实习平台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是目前更重要的事情”的思想,不知道会不会偏离读研究生做学问的初衷,无法“厚积薄发”。
其次就是感情的问题了,你觉得两个足够独立的人在一起之后还是保持较高程度的独立,是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虽然是异地恋,但我似乎从来不担心什么。我挺喜欢两个人这样互相陪伴的状态的,累了的时候有个人听你发牢骚,开心的时候发一张照片过去也可以感染他,我喜欢的另一个作家说过“绝对不支持异地恋,你的千言万语敌不过别人的一个低眉浅笑”。
我也只是当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听听罢了。你怎么看呢?异地恋的话题你也谈过不少,我只是想知道,你看好不腻歪而且高度理性的异地恋吗?
最后是人际关系了,我觉得自己人缘不错,但是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这话是不是看似矛盾,但真的就是这样,因为我很温柔细心,可以一对一地对每个人贴心、关心。但是如果人数多了,我很容易“口无遮拦”,有时候因为一个人让另一个人硌硬还不自知。该怎么做才能“面面俱到”呢?
【蓑依答】
姑娘,先容我感叹一声:你的问题可真多啊!当然不是指你个人的问题,每个人如果细心挖掘都会找出一堆不满意。我是说,你抛给我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让我长篇大论地谈,因为每个方面都很宽大。
可是你知道吗?在你提出问题的时候,也是在表达自己。
当你一股脑儿地把问题抛给我,或者你很信赖的朋友时,其实,不管是对你自己,还是对对方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没有挑选,便意味着随意使用对方的情义和精力。有选择性地提问题,不是一泻而出,这样别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你,效果也最好。
谈论十个问题,不如把一个问题解决来得高效。
如果每个问题,你都想问我的看法,那我们就简短地讨论一下吧。
首先,怀疑努力的意义的人一般都是根本没怎么努力的人。
我希望你可以找一张纸,在上面罗列一下你用尽全力做过哪些事情,我相信不会超过两件。所谓的“得失心重”,所谓的“落差感”,说句不好听的,都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如果一个人做得很多,而不是想得很多,一定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我敢保证,你根本没有非常努力,因为在你说上面的话时很没有底气。
其次,关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业的看法,其实和第一个问题直接相关。你说如果实习了,为工作做准备了,是不是就不能厚积薄发了,姑娘,这个问题真的是你想多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别想那么多。先想明白你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想做学术,就全身心钻研啊,别考虑什么工作不工作的,先厚积薄发去考博啊;如果你确定毕业后就直接工作,那就去实习啊,在学术上厚积薄发干什么啊?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再想怎么要。
第三个关于恋爱的问题,其实和你第一、第二个问题也是直接相联的。姑娘,我并不觉得你是一个能够保持较高独立性的人,根据你给我的这篇文章判断。我不想和你谈关于异地恋的结局之类的,因为你的问题其实和是否异地恋无关,而在于你是否认清了自己。
你到底是一个独立的姑娘,还是一个不会谈恋爱的姑娘?
你到底是一个独立的姑娘,还是一个自私的姑娘?你考虑自己的时候,考虑过你男朋友的感受吗?当你回答了我这些问题,再去想关于异地不异地的问题。甚至我觉得你不适合异地恋,先从近距离的恋爱谈起,才能更好地打开你自己。
最后一点,关于人际关系。真的不要说自己的人缘有多好,我不相信一个不因时因地说话的人会有特别好的人缘。我不知道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因为我讨厌任何试图面面俱到的人,很假很装。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只要心里想着尊重对方,都不会口无遮拦。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不要做其他的,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好吧?你的问题是成系列的,破解了一个,其他的全部都会变容易。这和你提出问题的方式也是一致的,想要的太多,往往什么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