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0300000006

第6章 徐福,从秦朝方士到日本天皇的嬗变

徐福是一个历史人物,是一个历史上曾经的小人物,是一个当世着墨不多,后世却议论喧嚣的历史人物。人们议论的焦点不外乎是他为什么要东渡?他东渡去了哪里?

归纳历史典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情况:

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人(生地争而未定),秦朝著名方士。方士即方技之士与数术之士的合称。他们大多来自于劳动人民当中,熟知人民的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会一些炼丹术、医药术、占星术、航海术。由于齐国是一个海上强国,所以齐国的方士除掌握以上技能外,对航海技术更为精通。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至琅琊时,徐福带领一些人拜见秦始皇。他上书称,海外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凡人如果去拜访他们,便可得到长生不死之药。徐福打出“三神山”这个旗号是有原因的,《史记·封禅书》中说:“天下名山八,而五在中国,三在夷蛮。”这三座在夷蛮的山就是所谓的“三神山”,战国时期诸侯都对其向往不已,多次派方士前往。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秦始皇闻言极为高兴,对徐福的索要无有不允。于是徐福便带了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远航。

送走了徐福的秦始皇翘首期盼,苦等了三个月,他深切地渴望徐福携带不老药归来,好让自己这个始皇帝能够永远地统治这片亘古未有的广阔疆土。然而过了数年,直到公元前210年,徐福才两手空空地只身返回。秦始皇大怒。徐福诈称,自己已到了蓬莱,但是仙人们却嫌秦始皇送的礼物太薄了,不肯给药。秦始皇便问仙人还要什么,徐福又索要了3000童男童女,还有五谷的种子,数百名精通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秦始皇再一次满足了他的要求。徐福又称,大海中常有鲛鱼出没,对海上航行来说非常危险,一定要派善于使用连弩的射手去才能排除来往的困难。秦始皇也答应了他。

得到资助的徐福第二次出海,从此一去不返,再无音讯。秦始皇以为徐福被鲛鱼所害,便命令凡是下海的人都必须携带能够捕捉到大鱼的器具,自己则准备了连弩,等看见大鱼时便将其射杀。秦始皇的这些行为也是为了证明徐福所说的鲛鱼确有其事。秦始皇在接下来的巡游过程中,沿海路由琅琊直到成山港,也没有见到一条大鱼;等到了芝罘,方看见有巨大的海鱼在附近海域出没,秦始皇亲手射死一条,至于是不是徐福所说的鲛鱼就无从得知了。

射死鲛鱼并没能换回秦始皇日思夜想的不老药。始皇帝无可奈何,悻悻而归,同年七月,病逝于沙丘平台。

那么,徐福出海的目的真是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吗?古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较之今天的我们,实在是少得可怜,对包括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充满的疑惑与迷茫,他们在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就归于神仙了。由此,古人对神仙的崇拜和追求也就在情理之中。所以,上自秦始皇这样的一代君主,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梦想着长生不老。徐福奉旨东渡也就应运而生。

但是,经过综合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说徐福只为求仙这一件事而东渡是令人怀疑的。理由有三个。

其一,秦始皇并不非常迷信鬼神。在琅琊所立的碑文中,秦始皇说:“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也就是说,秦始皇不需要像三皇五帝那样去借助鬼神的声名来维系统治,他认为以自己的治国方略,就可以令国家安定。换言之:秦始皇本人虽然对鬼神敬畏,但他相信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不用借助鬼神为其张目。如果秦始皇非常痴迷地信奉鬼神,这些话他是绝对不敢公然刻在石碑上的。因为在信奉鬼神的人心中,“苍天有眼”,若鬼神看到这些字,便会迁怒于自身。只有用秦始皇对鬼神不痴迷这一观点,才能对石碑上有如此字样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推而广之,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是不是纯粹为了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也就是两可之间了。

其二,“三神山”确有其处,而且就像《史记》中所记的那样伫立于海外,但并不是神仙的住所。蓬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蓬莱市,蓬莱市是当年汉武帝在此望见蓬莱山,因此修建的城市,以“蓬莱”为名。而“三神山”中所指的蓬莱,其实是今天日本的九州。经近代史家考证,“方丈”是今天韩国南海中的济州岛。瀛洲,即琉球,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岛。古人之所以将这三座岛看作是“三神山”,是受当时的科技条件及知识程度所限得出的错误认识。我们都知道,在海面上,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出现海市蜃楼的奇观,当航海者在大海上看到原本处于远方的岛屿突然出现在天空上时,就会以为是仙人居住之处。李白有诗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指的大概就是这一点了。明明就在咫尺,却总也觅寻不到那渺茫的烟波,也难怪李白怀疑它的存在了。

其三,徐福一去经年,回来时两手空空,所带的数千人也不知下落,秦始皇也没问。然后又要了3000人,还有百谷之种、能工巧匠。既然仙人不食人间烟火,要这些何用?而秦始皇见此情形,问都没问,就答应了他。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如此自相矛盾的说法岂能瞒过他?所以,徐福出海就不是寻仙求药那么简单了。

我们由种种迹象推测,徐福出海的真正目的,是奉秦始皇之命开阔海疆的,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皇家探险活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多次巡海,已足见其对海疆的重视。开阔海疆,再展国土,是秦始皇的宏愿。另外,《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方士把“三神山”“争言之于齐、燕”君主,“历时百有余年”,而两国君主也“莫不得而心甘”,这其实也是一种拓疆的渴望。只苦于当时某个国家势单力孤,无力组织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只能派这些方士零星入海。这样,即使到达了“三神山”,也无力将其收入囊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力倍增,自然有能力组织这场大规模的开阔行为,所以,刚刚完成统一大业不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巡海时便派徐福带人出海探险。而第二次,则给到达那里的徐福以百谷百工,再派数千人前往。实质上,已经属于一种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在我国历史上属于首次。

而当徐福再去不归,开阔海疆之梦为之中断,秦始皇又怎能不懊恼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梦与海神战。占梦相士说,海神不得见,但可化为大鲛鱼现形。秦始皇命人在海上搜索不得,到芝罘后,还亲自射杀了一条大鱼,以泄心头之愤。由秦始皇这种愤恨,可见其主宰海洋欲望之强烈。

后世对徐福东渡还有另一种说法,即避祸复仇说。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于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极抵抗,在沿海地区,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识分子,他不满秦的暴政,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表面上热衷于寻找仙药,实际上是寻找合适的机会移民。《汉书·郊祀志下》中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唐代诗人汪遵《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也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秦亡齐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苛政统治的行动。

无论徐福为什么东渡,反正他带走的大批人员与船只在进入茫茫大海之后,就“泥牛入海无消息”了。

那么,徐福究竟到了哪里呢?《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没有说明,但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所记载的淮南王刘安与谋士伍被的一次对话中透露出来:“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这片“平原广泽”仙踪何处?历史上众说纷纭。今天的考古成果已经向人们揭开了这个尘封已久的神秘面纱:徐福到达的地方是今天的日本列岛。

有人问,古时候,中国大陆与日本相隔何止是千山万水,在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秦朝,要想到达遥远的彼岸,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知道,齐国在开国之初,就实行了“通商工之业”的治国之策,利用自己国土所特产的海鱼、海盐与内地各侯国进行贸易,等到了齐桓公时代,在相国管仲的推动和倡导之下,通商开放的国策得到了发扬光大,齐国把生意做到了海外。《管子·揆度》记载,朝鲜文皮(文皮,即有花纹的兽皮,多指虎、豹皮)是输入齐国的重要商品,被管仲称为“七策”之一。文皮的出现说明当时的齐国与朝鲜已有了商业往来。《管子·轻重甲》还记载,管仲曾建议齐桓公以通商作为武器,令邻国臣服,“发、朝鲜不朝,请文皮、毤服以为币乎。然后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用齐国的货物与发(发,东夷的一个部落,可能在朝鲜半岛北部,或辽东半岛一带)向朝鲜交换“文皮、毤服(鸟兽落毛为毤,毤服指鸟兽落毛所做的衣服,即皮衣)”。这里说的“八千里”,不是实数,是指离齐国较远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又多通过海上联系,由此可以看出齐国通过海路与相距较远的邻国已经开始通商了。所以说,徐福东渡到达日本并不是“直达”,而有可能是借助“发”和“朝鲜”为跳板,进而抵达日本。

中、朝、日这条海上贸易航线,在当时的航运条件下,只能是“循海岸水行”,即从山东半岛出发,渡过渤海到朝鲜半岛,再沿着朝鲜半岛西海岸线南下至日本列岛。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有庙岛群岛相连,而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的朝鲜海峡也有巨济岛、对马岛、壹岐岛等岛屿相连,这是当时最安全也最可行的航线。在山东半岛沿海一带长大的徐福,对中、朝、日这条海上贸易航线不仅应该是知晓的,而且极有可能部分航段徐福也曾乘船往来过。正因为有了一定的航海经历,徐福才敢率领庞大的船队多次出海。在当时的条件下,徐福完全可以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朝鲜半岛和日本。

徐福所率船队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信史记载,但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出来。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战国时的“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徐福东渡的时间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那么,航船的建造制式起码是和战国时期的楼船差不多的。这时期船的动力是以风帆为辅,人工划桨摇橹为主,因此,远航需要很多的水手。从日本遣唐的使船我们可以了解到,水手和勤杂人员要占到总人数的一半还多,而秦朝航船的性能肯定比唐朝的落后许多,那么,东渡船只所需水手和勤杂人员就会更多一些。除水手和勤杂人员外,管理和看护数千名童男童女的官员和随从人员也不会是小的数目。徐福东渡远航,沿途要停靠许多地方,保卫数千人安全所需的士兵的数量也不会太少。再者,东渡日本可以说是远涉重洋,沿途要停航补充淡水和躲避风浪,当时的船只应付远航和抗风浪的能力也较差,停航时可能还要对船只进行保养和维修,航程可能要数月,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在路上的时间越长,随船带的粮食等补给就越多,补给越多,需要的船只就越多。加上还要装载马匹、车辆,“五谷种种”及“百工”所需的各种物资工具,船上还必须带着给“神仙”的各色各样的贵重礼品,这都需要船只。有专家分析,秦代远航的每只船载人的数量不会超过百人,徐福每次出海的人数应有上万人。

如何证明徐福东渡就是到达了日本呢?有如下证据可知。

在中国的战国时期,日本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绳文文化之中,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也就是说,尚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但到了战末秦初,日本突然开始使用青铜和铁制的生产工具,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技术毫无征兆地凭空出现。日本仿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由新石器时代的绳文文化过渡到早期铁器时代的弥生文化,而且与之前的绳文文化没有什么传承关系,这与前文提到的墨西哥突然出现的青铜器时代十分类似。弥生文化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后三百多年之间,正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这与徐福出海的时间十分吻合。

在已经发掘的弥生文化遗址里,还有铜剑、铜鉾、铜铎的发现。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鉾则以九州为多,后二者被推定与秦式青铜文化有关。日本学者认为,其原料来自中国,在日本再回炉铸成。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鉾的器物出土;梅原末治等人说,铜鉾之见于日本,意味着秦汉人的东渡。此外,还有中国古钱、古镜或秦式匕首的出土。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日本的弥生文化,其实就是由徐福带到日本的中国秦朝文化。据统计,在日本,徐福遗迹不下50处。

现代的历史学家甚至肯定地指出:徐福东渡建立了日本王朝,说他就是神武天皇。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中国台湾历史学家卫挺生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卫教授就在由香港出版社出版的《徐福入日本建国考》一书中,提出了徐福就是神武天皇的论点。“台湾学者”彭双松教授多次赴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徐福遗址后,撰写了《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认定徐福即是日本开国国父——第一代神武天皇,书中的观点得到了日本朝野多数人的承认。日本著名学者小久保晴行先生于新加坡出版的《华侨商法》一书指出:“神武天皇咸信是日本的开国天皇,就是华侨徐福。”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徐福是日本民族开国始祖”,并称:“日本民族的始祖,是徐福和他带来的一批人。日本历史上所谓‘造化三神’的三座神山圣迹,与天皇氏之源义,根本就是徐福的化身。”1975年,“香港徐福会”成立。日本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宫在贺词中动情地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

日本的神武天皇是神话中日本的第一位天皇,也是日本的国父——天照大神的后裔。他在《日本书纪》中被称作为神日本磐余彦,在《古事记》中则名为神倭伊波礼毗古命。传说这位神武天皇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权,是日本开国之祖与天皇之滥觞。那么,这样的一位半人半神,可能就是东渡的徐福吗?我们且把支持徐福就是日本神武天皇的学者提出的论据列出。

日本史书记载的神武天皇自高天原降世之后,在日本远征的路线与徐福进入大和平原的路线完全相同。神武天皇是从日向(九州东海岸)登陆,后又经濑户内海在难坡(今大阪市)上岸,随即从熊野(今和歌山县)经吉野(今奈良县)进入大和平原,在橿原(今橿原市)登基为天皇,即大和政权的始皇帝。经过对比发现,徐福也是从种子岛到日向然后渡过濑户内海,在难坡上岸,经熊野、吉野山到达大和平原。徐福当年经过日向时,那里还是草莽荒原之地,他率众一路披荆斩棘,驱捕虎狼,进入大和平原,又教化土著学农耕,教识字(汉字),学工艺,给医药,土著称徐福为“神”,为“先觉”,在橿原拥戴徐福为王,即神武天皇,也就是《史记》所说“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神武天皇到日向至难坡所乘的水上交通工具是楼船,当时日本弥生初期还处于石器时代,当然不可能有楼船,乘坐楼船的只能是徐福。楼船体积很大,船上建得如同楼房,这种船的建造是要有很高的技术的。在公元前3世纪,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先进的造船技术。

神武天皇携带数千男兵女兵。天皇自天而降,怎么可能率领众多的男兵女兵?如果说确有其事的话,这数千男兵女兵,正是徐福所携带的数千童男童女。

徐福在橿原登基,成为日本第一任始皇帝之后,他所使用和推广的仍是汉字,教土著也学汉字,所以汉字在日本根深蒂固。在日本建国后千余年使用的仍是汉字,这是史学家共识的,直到后来发明了日文字母,才使汉字在日文中逐渐减少,然直至今天,日文中仍无法摆脱汉字的影响,日文中含汉字的特异现象依然存在。

日本天皇传位给下一代天皇,不是“玉玺”,而是三宝。三宝者,一曰宝剑,即中国战国式所铸的青铜剑。二曰宝镜,即中国战国末期所铸青铜山(仙)字镜。三曰勾玉,中国最好的和田玉,乃徐福身上所带之物,将此三宝作为皇位传位之宝。谁继承了这三宝,谁就是下一代天皇。如果没有这三件宝物,虽天皇之亲子,也不能坐天皇宝位,所以日本倭国开国元勋,第一代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徐福东渡,自隋唐开始就被学者探究议论。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日本派小野妹子来华,次年,隋炀帝派裴世清出访日本,裴世清在日本九州一带看到有一个风俗同于华夏的“秦王国”,于是就猜想,这大概是传闻徐福止住不归的“夷洲”,但又无法确定。之后,有人则把这个“秦王国”直接比定为日本。如明人薛俊蓍的《日本考略·沿革考》(成书于公元1530年)中说:“先秦时,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不得,惧诛止夷、澶二洲,号秦王国,属倭奴。故中国总呼曰‘徐倭’”。薛俊蓍用肯定的语气直接说徐福到的夷、澶二洲“属倭奴”。

到了唐代,中日交往日趋频繁,人们发现日本的文物制度类似中国,颇存上古遗风,于是逐渐将徐福东渡之地锁定为日本。

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日本醍醐时代的真玄宗高僧弘顺大使(即宽辅和尚)来中国,与我国的义楚和尚相识,相交日益深厚,宽辅把流传在日本的关于徐福求仙到过日本的传说讲给义楚听,后来义楚把宽辅的这一口述内容,记载在他的《义楚六帖·城廓·日本》中:“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山,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一朵上耸,顶有火烟,日中上有诸宝流下,夜则却上,常闻音乐。徐福止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宋代学者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明确指明徐福所滞留的地方就是日本,并且认为徐福东渡时携带了大量的典籍,才使得在中国遭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原诗如下: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译成现代文就是:昆吾山是那样的遥远,与中土不再相通,只留下了昆吾宝剑削玉如泥的传说。如今有日本国出产的宝刀,江浙的商人在大海的东面得到了它。香木做的刀鞘上贴着鱼皮的纹饰,刀身用铜锌合金与铜矿铸成。喜欢的人用一百金的价格买下它,佩戴在身边可以祛除妖异灾祸。听说那国家是在一个大岛上,土地肥沃风俗也好。从前徐福骗了秦王,来这里采药便一去不归,带来的童子也变老了。带去的工匠也把制作技艺传给当地人,到现在,那里的手工物件都很精巧。它从以往的朝代就与中国有了朝贡往来,士子文人也能作诗歌辞藻。徐福出发时秦朝还没有焚书,所以还有不少古文典籍留存在那里。可是这些典籍却被严令禁止传回中国,没有人能见识。先代圣王的典章收藏在蛮夷之地,大海浩瀚不可逾越。想起来就使人激动不已痛哭流泪,相比之下,这锈钝的短刀有什么稀奇的啊。

到了近现代,关于徐福东渡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徐福”已经成了中日之间的一种文化。

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他与日本朋友谈及日本就是以前传说中的蓬莱国,有长生不老药时说:仙药究竟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这次来,希望带回去日本优秀的科学技术。

1979年2月,和歌山县新宫市市长来华访问,将早期从浙江天台山带去的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天台乌药的三株树苗赠给邓小平同志。这又是由徐福东渡求仙而引出的中日友谊的一段佳话。

2002年6月25日,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在江苏省赣榆县徐福村祭奠,并欣然挥毫题写了“日中友好始祖——徐福”八个遒劲流畅的大字。

2007年10月26日,“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开幕,羽田孜再次访华并多次表示,羽田家族之根来自中国,祖先是徐福。

徐福文化就是这样,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悠源的象征,并被两国人民世代传颂。徐福东渡日本,竟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形成,使日本由蛮荒之地飞跃进入了文明社会,这对于日本岛国来说,是一个无量的福荫。徐福的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当时以拓疆扩土为主愿的秦始皇也没有想到的。而当汉朝的楼船在海上扬起巨大的风帆时,整个亚洲,都为之改变。

同类推荐
  • 无敌狙击兵王

    无敌狙击兵王

    对于李仁杰来说,当兵就是为了玩枪,玩枪就要成为枪王。身为一名狙击手,自然要成一名狙击之王,一名无敌狙击兵王。
  • 战场合同工

    战场合同工

    退伍兵林锐,债台高筑生计艰难,又找不到工作。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转战世界各地,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
  • 特种兵之兽血沸腾

    特种兵之兽血沸腾

    【爆款新书】宿主,请提取兽血融合的技能:灵猴攀爬技能:拥有灵猴的敏捷性。在林间能自由转移,高空攀爬。这是特种兵制高点作战的特殊能力。狸伏狼行技能:拥有狐狸的潜伏,狼的潜行。这是一种将身体利用到了极致的潜行技能,集潜伏与潜行于一体的两用技能。肺鱼抗旱技能,能够开发开生命潜能,在缺少水分的环境下,也能生存。这是一种挑战生命极限的技能。你即将拥有鹰的视野熊的力量猎豹的速度……这个可怕了!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世界经典攻坚战:滑铁卢战役,葛底斯堡战役 ,凡尔登战役,台儿庄会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等的详尽描述。带你走回那段转乱的历史。
热门推荐
  • 扭转人生的40个哲学提问

    扭转人生的40个哲学提问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一直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我会迷茫?为什么我比不上别人?为什么我无法坚持?为什么我付出了努力却等不来收获?问题重重却得不到解决,于是大多数人只能在承受困惑的同时继续毫无起色的生活。本书从“选择方向”“认识自我”“克服弱点”“提高能力”这几方面入手,提出了人生当中常见的40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读者提供解决人生困惑的方法,让每个人都能从解读得过程中认清自己,并找到扭转自己人生的契机。
  •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简史(1949-1960)》是台湾知名学者郭岱君撰写的一部关于台湾20世纪50年代经济转型的专著。她参用现存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国民党党史数据(微缩胶卷)以及几位国民党领导人物的个人数据,再加上作者对当年参与经济建设的老兵的口述访问得到的宝贵史料,让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许多当年在台湾发生的经济问题,正在今日的中国政经舞台上扮演。例探索台湾经济转型的秘诀,对中国大陆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 晒幸福

    晒幸福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晒幸福》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言情伦理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言情伦理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感人肺腑,让热爱言情伦理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总裁是个小鲜肉

    总裁是个小鲜肉

    令寻寻的婚姻终结在第七年的时候,为了夺回女儿抚养权,她重入职场。遇上二世祖总裁莫名敌视,忍。遇上刁蛮女下属捣乱,忍。遇上客户咸猪手,忍。忍者无敌,平步青云。笼统来讲,这就是个大龄失婚的单亲妈妈与小鲜肉总裁的互相勾搭的故事。比较欢快。
  • 我们的价值观:高中年级读本

    我们的价值观:高中年级读本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奋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焕发出自己的精气神。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针对销售人员口才上的需求,列举出销售过程中必备的四种话术技能——客套话、专业话、赞美话和巧妙话,有针对性地对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和提升,适合销售人员的需要。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也进一步符合销售人员所需,从接触客户、产品推销到促成交易、售后维系等环节,均可以运用书中所提供的话术技巧实现步步为营、顺利成交的目的。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技巧,正是本书的宗旨。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本书记录了作者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全书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极富感染力,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本书也是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七言绝

    七言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