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2200000005

第5章 一流大学的教育(3)

在工科生的培养中,教授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设计和制作对人类有积极价值的工具。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人一台电脑”的活动,针对儿童的需要设计了专门的廉价电脑,为秘鲁和墨西哥等国贫困山区的每名学生提供一台电脑,并在电脑中存入大量阅读资料和数学题目,让贫困山区的学生利用高科技进行自学。在这位教授的影响下,工科的学生们也开始思考如何用科技改变山区教育资源贫乏的状况,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在自己设计廉价电脑硬件的基础上,考虑到教授并没有针对贫困学生的需要为他们设计专门的辅导软件,因此,他们决定在中国发起硬件和软件“一条龙”的“一人一台电脑”行动——“阳光书屋计划”。他们与北京四中的网校达成合作协议,借用其教学资源,再根据教材开发适用于农村学生的软件。团队里当然还有其他非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也没有闲着:学神经生物学专业的学生负责设计课程,学政治专业的学生就进行筹款活动和联系农村的学校等。这个项目的团队成员在读大学时就已经规划蓝图,他们毕业后为了实现用新技术改变农村教育资源贫乏的梦想,有些人毅然选择在北京全职继续开发此项目,有些人则扎根于农村的学校,推进项目进程。

不怕没资源,只怕没想法

除了在课堂上,美国的大学也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活动和寒暑假时间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基本上,在美国的大学里只怕你没有想法,不怕学校没有资源支持你去实现想法。

学校会考虑到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平时需要勤工俭学而不能参加或者组织社团活动,因而专门设立相关基金,供有资金需要的学生在假期开展活动。这些基金的运用很有针对性,有的是从地域上支持本地的义工活动,如加州的基金支持加州当地的活动,华盛顿州的基金支持华盛顿州当地的活动; 有的是从类型上支持学生从事卫生或者教育等义工活动。从大一暑假开始,我就组织身边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回国给县城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关于素质扩展课程的“挚友夏令营”项目。身边的美国同学和教授都非常支持这项活动,我也成功申请到4 500美元作为组织国际义工活动的实习基金。

除了保证学生自己的基本开销之外,学校也会给学生提供单独的运营项目的资金,有些数额高达上万美元。当然,申请者的项目都非常有意思。我的一个朋友希望利用暑假时间给费城的单亲儿童开设舞蹈课程,希望他们能够在跳舞时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和宣泄情绪。她便利用学校提供的运营项目资金,在费城租一个舞蹈教室,并为学生购买练习舞蹈所需的服装和鞋子。

此外,学校的一些教授和研究中心还会和学生联合举办活动。我们开展的“挚友夏令营”在进行到第四年时成为哈佛大学寒假拓展活动的一部分。哈佛大学给予了我们高度的自由,并提供了丰厚的资助,让每个志愿者、研究者及当地的农村学生都免费参加活动。教授们也免费给我们的志愿者当指导教师,与我们一起讨论和研究活动方案。

精英大学的学生更需要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活只有四年,学生很快要面临选择工作。我身边优秀的同龄人作出的选择非常多样化:有人选择去孟加拉国新开的亚洲女子大学(Asian University for Women)当老师,有人选择到石油行业工作为以后进入新能源行业积累经验。

当然,有一些学生还是选择了在工程和银行等传统领域就业。但即便在这些行业里,他们也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我的好友在参加甲骨文公司面试时,考完基本的编程后,面试人员感兴趣的便是他在大一时参加“挚友夏令营”[2]教授中学生用软件编程机器人的经历。老板说这不但体现了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领导力——这些是在今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校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去选拔和支持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呢?因为非营利性的大学不同于商业组织,它需要最大化地追求社会影响力。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影响力的体现之一,也是学校毕业生中追求政治和商业上的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附加值。如此,毕业生在今后的社会岗位上,不管是作为一名律师、医生还是政治家,不管面对怎样的利益诱惑,他们也不会只想着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会时刻思考并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专业选择(1):选择最感兴趣的专业

十年前,哈佛大学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是“经济入门”课,而十年后,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却是“计算机”课。也不知道大家的信息怎么那么灵通,也许是通过Facebook的宣传片立志,也许是受像IDG[3]这样的资本鼓舞,使学生退学,或者是听说在IBD[4]累死累活之后拿到的奖金也只比那个十一点上班的程序员的工资高一点点。总之,似乎一夜之间,名校大学生不再以在投行工作为荣——虽然他们以前也经常自嘲,但是现在他们拿出行动了,不管是伪装还是有着真材实料,大家在本科的专业中开始选择计算机。

确实,现在学计算机专业前途一片大好。在纽约的饭局上,那些曾经学金融专业的俊杰们最常聊起的话题是:科技行业一定有泡沫,我认识的一个不靠谱的人又拿了多少投资,投资界真的是疯了,这只是一个类似于房地产的泡沫而已。这些人在饭桌上聊完天回家之后,有些基础的人也开始在网上学一些编程;没有基础的人也在鼓动着身边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朋友一起创业。

我记得在去接香港科技大学前任校长的路上,他听说我朋友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便无不感慨地说,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最火的专业可是化学呢。当然,现在没有人再会想起那个年代了,学化学专业或者物理专业的博士能转到计算机专业的早转了,留下来的,真的是真正热爱这个专业。

一个非凡的理发师工资也有可能比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高

我读本科的时候最受欢迎的专业是经济学,在2006年,那是每个人都想进投行的年代。朋友曾跟我说那个时候在银行工作的人,真的与《华尔街之狼》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通宵熬红了眼做了交易之后,大笔大笔地花银子买乐。2008年的美国经济低迷对于校园的冲击非常明显,我有个学姐,她好不容易拿到了花旗银行投资银行offer之后,却在毕业之前一个月被告知不需要她了。

这样的低迷形势对于已经大二的我们影响并不大,我们选好了专业,只能一路撞南墙,继续走。不过说真的,我那个时候即使是为了职业考虑,也不会想到要读计算机专业。Facebook在我读本科的那年才开始向非常青藤学校推广;而Twitter,YouTube则是由我们这代学生捧红的。没想到他们竟然成为了我们这几届学生的最大的雇主。我们那届最聪明的几个女生勉强还能拿到一些银行的offer,她们现在已经进入商学院,希望重新找到职业的方向。但是一些读计算机专业的女生却轻松拿到了谷歌的offer,工作三年之后已经纷纷出来创业。虽然观察经济走向可以模糊地判断出下一个增长点一定是计算机,但是在大学读书的我们很难走出自己的视野局限性,通过判断社会发展的方向来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因此,既然反正是如买彩票一样不确定,那还不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在行业中所得到的工资不止是一个平均数值。在读大学时所关注的工资一般是起薪与平均值。而工资的增长幅度如何则要取决于自己的发展。不管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喜欢这个行业的人,往往并不会区分下班与上班的时间,他们总是不断地在琢磨,所以在业务上自然比别人进步快。在谷歌等起薪十二万美元的地方,如果做得好,五六年后工资达到二十万美元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一些咨询行业做得不好,则第二年就被开除了。因此,我们衡量一个职业,不能仅仅着眼于单个的平均数值。

读大学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呢?

我清楚地记得我在高三的时候与一位布朗大学的校友进行电话面试,他问我,在大学想学什么专业。我说想读经济学。他不耐烦地说,你不要那么早就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不管你将来能不能来布朗大学,你都应该在大一大二阶段多探索。

不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向布朗大学推荐我,而我也没有在读大学的时候动摇过自己的想法。刚读本科的时候,很多校友在与新生聊天的时候往往会劝告我们,一定要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在酒会上我往往会感谢他们的忠告,但是还没有出门,我就已经把这些话抛到脑后了。从小我就知道我要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而要读好经济学专业必须学数学专业,因此,我已经选好了我的双学位专业了。这样,本科必修的课程已经有三十个学分了,只有十个学分是可以去选择其他的,我出于自己的兴趣,基本上都选择了历史课程。

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学政治学专业,因为发展经济学专业与政治学专业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我曾经为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懊恼。但是,我现在虽然没有上过“政治比较”课程,我也看了相当一部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献,自己也写了一篇相关领域的博士论文。

因此,我仍然不认同校友们常鼓吹的大一就应该上各种不同的课程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的说法。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排除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专业(我不擅长的专业是生物、化学),但是我却觉得进入每个知识领域,对它的喜爱都有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如果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了,也许就不能够站在另一个山峰上重新看待这个专业。而在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以后你会发现,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在社会科学中,不管是政治学还是经济学,我们追问的都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如果执行这样的政策(如“两免一补”、大学生扩招、医疗改革、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会不会给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包括成绩、工资、健康、婚姻等方面)。这些学科有所区别的是它们采用的分析的方法,有的是定性的,有的是定量的,它们无法被分出好坏。

很可惜,在本科的教育阶段,大一、大二基本还是处在一个灌输知识的阶段,因此提起“经济学”课,大家想到的是一些与经济或者金融相关的话题,而不是这些专业的研究方法。从学科分类来说,我觉得这是失败的。因为就像劳动力市场一样,这些话题或者问题是会随着时间或者国家政策的改变而改变的。比如,我现在学习了关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知识,作为一个本科学生,我所学到的知识并不是记住了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而是学会了应该如何根据数据画出宏观经济的图并且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在下次遇到房产泡沫时我才能敏锐地感觉到。而这才是劳动力市场中真正重视的技能。

分析了那么多,我得出的结论似乎是大学普遍存在专业的设置与课程设计不合理,而并没有办法让一个理性但是又存在信息缺失的人在专业的选择方面做出一个很好的选择。因此,我只能不负责任地说,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只能通过看自己在上课或者做作业的时候,心中是否感觉有光照进来了。

大学是否应该放开专业选择?

很多人申报专业的时候并不了解那个专业,读了之后后悔不已,虽然本科四年无法改变,但是在毕业之后,他们则从事了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deadweight loss[5]。但是从学校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似乎又是的唯一选拔的办法,分数高就可以选择热门的专业。否则,所有的人都选择金融专业,学校又如何安排教师上课呢?

其实,对于大部分雇主来说,他们也许并不真正在乎学生在课堂上具体学了什么知识,而是他们认为读了大学的人多少有些分析能力,而选择那些热门的专业的学生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因为这些热门专业的学生在高考时考取了高分,而分数高的学生具有更强的intrinsic motivation[6],做事情更加细心。因此,雇主们只是将专业作为筛选学生内在学习能力的一道工具而已。因此,如果学校放开申报专业选择,而劳动力市场中的雇主们在失去这个信号之后,将不再热衷于选择那些学热门专业的学生,而紧跟劳动力市场需求走势的学生也将明白,不单纯地追求热门专业才是正确的选择。

不过,到底是先放开专业选择,还是劳动力市场方面先放弃热衷于学热门专业的学生,这可真是一个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啊。

同类推荐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修正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双生莲:绝色天下

    双生莲:绝色天下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一个人为了你连命都不要,宁可魂飞魄散也要护着你,是不是爱?可如果这个人转身就忘了你将别人拥入怀中呢?初相见,他是雷音寺藏经阁的金童,她为了盗得修罗刀将他胁持下界,天上弹指一挥间,她和他在人间已经相处几个月,他为了化解她满心黑暗仇恨倾心相待。父母生养,却是他教会了她成长。充满了空间风暴的传送通道中,她只来得及抓住他面具彼端的丝带,在亲眼目睹他被风暴撕裂的前一刻,发现那张脸是与她相处了几个月却用了三千年来忘记的人。缘去缘来,是他教她懂得了爱。她心灰意冷被囚禁千年,却终究不舍得就这样放弃,当她踏遍千山外水再次站在他面前,他已将她忘记,有了心爱之人,隔了千年时光,只有她还留在原地。虚弱到只剩魂魄的她为了帮他的族人重回倾国,暗中帮他铲除仇敌,却一次次将自己置身危险中,最终他们得以携手站在倾国巍峨大殿前,接受四方朝拜,可是为何午夜梦回想起的又是另一个身影?是谁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一次次挺身而出,是谁在她受伤时将她抱紧,又是谁以血肉之躯投入火海,抵消了一切杀业罪孽,换得天下太平?为什么知道的人都不告诉她,重生之后的他还有个同胞兄弟?她凭借容貌认出他,最后才知认错了人。雷音寺万佛大殿,她长刀指向万佛至尊,冷声厉斥:“天生万物,存在就是合理,你算什么东西,我阿修罗族的命运岂容你来定夺!”骄傲坚韧如她,最终因为他跪下认错,泪如雨下的乞求:“告诉我,他在哪里?”这世间真正能伤她的不过一个情字,能让她落泪的也只他一人,而他对她,究竟是爱至深处说不出,还是凉情薄性转身即忘?
  • 末世中的一生

    末世中的一生

    这是个疯狂且黑暗的年代,他们在废墟中相遇,彼此的命运互相交织,但无一例外,最后的结局都走向了深渊……
  • 末日制裁

    末日制裁

    “T病毒”的爆发迫使星球之主“人皇”召出十大神兵拯救星球,在面对众多丧尸和人性的黑暗,寒沐枫该如何抉择,手握制裁之刃的他,会做出如何的决定!欲知后事如何,请观看《末日制裁》由雪纺华晨独家思构!
  •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穿越古代去种田

    穿越古代去种田

    现代女穿越到古代,带着随身空间,开始了创业致富的道路,遇见美男拯救美男,再生了个萌宝宝,煮煮饭,斗斗嘴,过上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推荐新书(腹黑夫君宠妻无度,同样包月文,文笔剧情更加精彩)
  • 天地鉴之杀身成仁

    天地鉴之杀身成仁

    嗜血魔魂,在他身上有怎样的秘密。五雷轰顶,新生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未来。力量传承,背负的是怎样的命运。魔魂复苏,是天意还是人为。烈火焚身,谁才是幕后黑手。邪魔附体,给众生带来什么样的变故。天塌地陷,谁来拯救崩溃的世界。杀生成仁,人死身亡精神不灭。
  • 机甲进化传说

    机甲进化传说

    少年无意之中进入基里亚斯世界,成为了魔灵机神的机师,和朋友们一起战斗,成长,之后偶然遇到外星人,与先进的外星文明接触,又陷入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星际战争中,最后又戏剧化地与数量惊人的太空怪兽战斗……然而,主宰战争的力量就是——机甲!
  • 反穿越之公主现代行

    反穿越之公主现代行

    前世的公主加末代国主,到今世父母捧在手中的珍珠。张果果说,她也算是经历到别人都经历不到的事了。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做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做人术

    本文主要内容为:做人的智慧、挺起胸膛做人、踏踏实实做人、做人要善于言谈、做人要豁达、做人要乐观、做人要学“忍”经、做人要有弹性、做人要有上进心。
  • 想你是座不夜城

    想你是座不夜城

    他是被誉为有着上帝之手的珠宝设计师,俊美无双,他万花丛中过,却片叶不沾身,直到遇见她。她是他见过最没有天赋的模特——临上场之前找不到首饰,走秀时会撞到其他模特,下场时还会摔倒。原本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她,和他简直如云泥,永远也不会有交集,可谁知,初见时的出手相助,竟然让两条平行线产生交集。都说时尚娱乐圈没有真爱,她却用尽真心去豪赌。本以为自己输得一败涂地,殊不知,那个星光璀璨的夜晚,他连求婚都格外霸道——陆心凉,我一直在等你,等你放下过去,等你爱上我,等你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