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4200000004

第4章 有关青春的梳理

之一 金水路17号

金水路17号。最先,是往这个地址寄了一封信,简历。那个时候,我刚工作不久,在郑州旁近的一个小县城里。

简历上的内容到底能写什么呢?如今想来都觉得苍白。可那时并不气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我也是写满了两页纸的。

应聘编辑是要考试的。数十人考试,考完试以后,在杂志社二楼走了一下,看到一个房间的门牌上挂着“副总编”三个字,隐约记得我看过他的一本诗集。见里面有人,我敲门,几乎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问那人,你是马新朝吧。

那人觉得好笑,但也觉得有趣。出于礼貌,向我伸出手,说,我是。

那是1998年6月,我二十二岁,莽撞,情商极低。

后来,我常常想,我被杂志社录用,是不是就缘自这一次无礼打扰?因为我毫不掩饰的莽撞,让我的名字在众多应试者里脱颖而出。

不久后,我收到传呼。回过去电话,说让我做好准备,到《时代青年》杂志试用。

这样叙述似乎容易了些。但我的人生就是这样出现转折。在此之前,我师专毕业,进入一家县级小报。我采访养猪专业户,和某个村支书交了朋友,甚至,还对人家的女儿有了好感。差不多,在那个小县城里,我很快便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每到夜晚,我总有一种青春被狭窄的天地所拘囿的感触。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我要走出去,我不属于这样一个小地方。

郑州是大地方吗?我是茫然的。

我犹记得上班第一天的事情:全体去打保龄球。大概是要通过打保龄球的姿势,来判断我们有没有出息。这是我的揣测,因为我的姿势十分蹩脚。

马总编主管我们,开会说,到我们这里工作,有两个要求。一,要会玩。我们是青年杂志,不能出去开会一个个老气横秋的,就要会玩,这样你们才会热爱工作。二呢,不能老看《××日报》。没有说完,我们就笑了。

心里面想,这总编,可真有趣。

那时还流行写信,刚上班的时候,最希望的,便是在金水路17号这个地址后面,出现我的名字。

可是没有。

这其实是一种存在感的缺失,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却没有工作的证据。

于是,我开始给不同的人写信,投稿,给相恋的女人写信,给大学同学写信,给陌生的投稿者回信。我相信,1998年6月至12月,是我这一生手写信件最多的时间段落。

杂志社的地址虽是金水路17号,而院门却开在经五路上。门口挂着很大的牌子,共青团河南省委。

院子小极,入门左转,旧式的木门,常年开着,二楼便是我们杂志社。

那时办公室有一台旧电脑,286的,我学会了打字,晚上的时候。大家都走了,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写诗。窗子外面是经五路,法国梧桐树上栖着的鸟儿回来了,叫个不停。我觉得一切都挺好的。

诗写好了,照例是要打印出来的。那电脑我并不太会用,编辑的时候,一不小心,摁错了删除键,写好的诗全没有了。

就用手写。

有时候也接陌生人的电话,问一些情感的事情。我呢,端庄着听,不时也给些建议,天知道那些大胆而即时的建议会不会让别人的人生更加混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给读者回信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女孩子正在念大学,寄来了照片。大体也是好看的,我也就收着。等过一阵子,整理稿件的时候,不小心就扔掉了。

那女生通了一阵子信,大约在学校里遇到了相好的男生,便不再写信了。偶尔,我在傍晚的时候想起了她,就凭着印象,给她写了一封倾诉寂寞的信,却并没有回。

这也是常有的事。

杂志社楼梯口的光,在傍晚时很好,有时下班晚,要走了,在楼梯口看到一束光,昏黄中,有一股尘埃在光里弥漫着,便觉得没来由地感动。站在那里,想一会儿什么,却并不连续,遥远的东西在远处,近处的东西,都还没有来得及做。

我推着自行车去修理铺,一路上都想着那光线,总觉得,人生啊写作啊,都不过是这一束光,能给晚走的人提供安魂的空间。

院门口有一株极老的梧桐树,树干上有一个脚印大小的斑痕。我常在那里等人,站在那里,一直等。那时候并没有手机。常常等了半个小时,要来的人还没有来。我便上楼打电话给他,对方也没有手机,同事接电话,说他出来了。

就只好再下楼,继续在那株树下等。那时的时光总是宽裕,等别人半天,也没有觉得焦虑。看看来往的人,又或者随身带一本书,就在路边那样翻着,也不觉得奇怪。

金水路17号,我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我也在这里书写了我最好的青春。

之二 版底栏

在杂志社,有一趣味的编辑工作,编“版底栏”。

需要庄重解释一下这个排版术语。正常的十六开本的杂志,一般会将页码数字放在纸页的左右两边,这样,整张纸便有了页眉和页底。而页底就是所谓的版底栏。我们会发布一些“凡人妙语”。怎么说呢,照现在的说法,是缩短了的心灵鸡汤。相对于名人名言,这里是有些小机智的平常人的话语。当然,后来发现不少人抄袭名人名言,或者改编名人名言,这是意外。

其实,最让人惊讶的不是发表这些短句。而是,发表这些短句的同时,会直接将短句作者的地址和邮编一并公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写信仍是人们通信沟通的主要方式。由于杂志的发行量极大,所以,每一个发表版底栏的人,都会收到许多陌生人的交友信。

那时节,版底栏的投稿极多,我和美术编辑李桦坐对面。稿子呢,就堆在桌子上,一两个月的工夫,李桦老师便会在对面说,赵瑜,我又看不见你了。

我只好将这些版底栏的投稿处理掉,大多数都卖了废纸了。

做编辑久了,会接到作者寄来的贺卡,或者茶叶,甚至是来办公室拜访。而编版底栏,有时候还会接到作者寄来的喜糖。说是因为在版底栏发表了一句感悟人生的话,便有一个知他温暖的女孩写信给他,寒暑之后,便有了爱情。

然而,喜糖还没有吃完,便收到有人要来炸掉编辑部的恐吓信。说是在我们版底栏看到了一个女孩子的话,写信给她,结果一来二去,竟然被她骗了数千元钱,等到最后一封信,这“女人”竟然是一个男的假扮。上当的读者坐车去通信的地址找那个女人算账,地址竟然是一个邮箱,找不到具体的人,人名是假的。

这故事曲折动人,几近虚构,虽然我们人心惶惶几日,但念念不忘这个被骗的人,究竟会如何治愈自己。

版底栏也不只是发短句子,有时候,也会帮着同行发布一两个书讯,茶馆开业的信息。甚至还有过征婚交友的信息。

但是,鉴于这类信息的来源真实性,我们没有能力鉴定,做了几次以后,便停止了。

那时候,杂志并不发表诗歌等文学作品。常有一些诗歌爱好者,投一些短诗过来,觉得轻飘飘的,夏天的时候读到,或许可以降些温度。偶尔也选发一些。

这一下可真是惹了诗人了,妈呀,本来版底栏的投稿已经渐渐减少了,一刊登诗歌,几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别笑,这不是幽默,这是当时的实情。

有一个开澡堂的人,喜欢写诗呢,不知托了谁的关系,将写的诗歌拿过来了。当时我们传着看,说,这样的诗,要请我们大家洗两次,才能发一个版底栏啊。

那人真是大方,请了三次。

也有正经的诗歌作品,很长的篇幅,我们选了一节,发在了版底栏。结果那人写了信过来说,听人说我在你们这里发表了诗歌,为什么我找不到。

那作者在目录里反复地找,没有找到。我们回信告诉他在版底栏发了。他又复了信件,说是很生气。摘出来发表的那几句,是他那首诗里最差的几句,我们偏偏要选,简直是对他的诗歌的背叛。最重要的是,发表在第二十三页,倒数第二页,上面的广告是治疗性病的广告啊。

我们的确觉得挺歉意的,尤其是关于诗歌上面的广告内容。那些针对男人的隐私广告天天在那里妖言惑众,我们却赶不走。甚至,只能将诗歌这样美好的句子,放在这广告的下面,这如何不让写诗的人伤心啊。

这样伤害别人,终是不好。我们后来讨论了一下,便不在版底栏发表诗歌了。

之三 热线

杂志社有一部热线,每周五晚上对读者开放。

值班的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通常要自称是小芳。是的,热线的名字叫作“小芳热线”,得,一听名字,就知道这名字缘起的时代。

热线基本上是倾听读者的故事,做判断和给出药方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难度并不大。

一开始,我们几个新来的编辑,都是要老编辑带着值班的。

周五的夜晚,有时候,下着雨,听着雨声,电话并不多,但每一个来电话的人,都充满着未知,我很是有接听电话的愿望。

想来,一个人内心的尺寸,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倾听而一点点变化,被窄狭的人的观点提醒,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样想的人。被苦难的人生启蒙,顿时觉得生活无比美好,原来,比我活得悲惨的人,竟然这样多。

打进电话来的人,未必真的是糊涂的,也许,他只是想试一试,找一个陌生人说说话,说完了,也许,一个秘密带给他的压抑就会减半。

我有一次,听一个女人的倾诉,觉得她遇人是那样不淑。她男人的薄情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了,可是,等她说完了,她自己说,她知道那男人在外面有了家,有了孩子,她却依然爱他。

那时的我年轻,义愤,却又不便在电话里直接表达。几乎是非常生气地挂了电话,之后长久地不能平静。觉得,这个女人真是贱啊,活该,为什么不能离开那个负心的男人啊?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吗?把生活当作琼瑶的剧本来过啊?无聊。

这是我当时对着同事说的话,大体如此。然而,这样的观点不久便作了修正。自然还是因为这热线。随着倾诉者的个人故事的累积,我对某些固定事件的偏执,正慢慢松动,甚至被人性里某些不能确定的细节融化,对是非尤其男女间感情的是非判断渐渐模糊。

冬天的时候,办公室里有暖气,晚上的时候也开着,暖和。周五的时候,本来是两个人值班,也会有其他同事陪着。或者是,四个人打牌。一个人值班。

有时候,四个打牌的人,大概是有人作弊,被逮到了,几个人一起狂欢,而正接电话的人,会立即将电话捂住,把手指伸到嘴上,嘘了几声。

大家便会安静一会儿,过一会儿,又忘记了,又说笑。接电话的人不干了,捂住电话,大声抗议说,人家对方正在哭呢,你们有点同情心好不好。

我接的电话中,也有不少哭泣的人。他们多数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在爱情的沼泽地里陷进去了,然而,却被欺骗。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人,在电话里说不清楚的,还会写信来。信里夹寄了她和那个男人的情书,一封一封的,复印件,看得出,那男人是动过真感情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两个人的感情突然就停止了呢?

这是我那个年纪治疗不好的疾病,所以,作为一个热线的主持人,我能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主观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倾诉的人仿佛并不十分在意我的答案,会对我的善良表示感谢,然后呢,又继续他们的生活去了。

通常,如果是男士的电话,会找女编辑来接。男人的电话通常很短,他们说话的条理大概比女生要好一些,在言说的时候,仿佛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不妥,又或者已经想到了问题出在了哪里,有时候话没有说完,便表示感谢,挂了电话。

而女士的电话,常常在我们完全没有进入语境的时候,对方已经开始情绪化了。女性情绪化会影响表达的,常常是一件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事情,结果,说了许多,她也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她陷在自己的往事里,说出来一半,以为听者已经明白了,她自己呢,在自己的忆念里伤感,甚至为自己不能修改的过去哭泣。

所以,通常情况下,一个晚上值班下来,也不过接四五个电话。

那时候,接电话都是有记录的。我常常想,将这些电话的记录复印下来,以后写作或许可以用得上。

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中文传呼机、手机慢慢普及,人的倾诉欲有了更多的出口。我们的热线慢慢停了。

每每想起年轻幼稚的我,在电话的一端接听那些陷入生活苦恼里的男女时,我都会由衷地感激小芳热线,这种超出年纪的训练,让我的情商的数值渐渐升高。从一个单细胞价值观单一的偏执狂,渐变得宽容。

这部热线,几乎是我人生的一个课堂,而上课的人,正是那些充满迷惑的人。

之四 总编们

王总编写散文诗,温和,抒情。

有一次,和王总编一起去书店,我挑书快,看名字觉得好玩,买。又闻闻书的纸张,觉得味道好,买。还有更好玩的,就是看着一本书沾满了灰尘,无人问津,替那书觉得孤独,也买了。

我选了一摞书,可王总编一本书也没有选好,他在那里倒着看一会儿,又正着翻一会儿,又跑到另外一个架子翻一本同名字的书。过了一会儿,将两本书放在一起,比较一会儿,又将其中的一本放回原处。然后,才决定了要买的书。

看我选的书,一摞,壮观。他就温和地笑了笑,说,买书啊,得看书的版本。

我不解,版本?怎么个意思,书不都是一样的吗?肯定是哪本便宜买哪本啊。

我疑惑地问他。他就又将刚才放下的那本书找了出来,让我看,说,这两本书,是同样的内容,我要买的这个版本,贵两块钱,可是,这个精装是锁线的,而且是布书脊。而另一本虽然是精装,却装订得粗糙,这样的书放在架子上久了,会散开的。所以,还是要买一个好的版本。

看我不懂,王总编又普及了一下版本的好处。说,你现在买的一些书,过上一两年,你就不想看了,想扔掉。因为你放在书架上,朋友来看,一看这版本印得太差了,设计得也不好。这样的书没有审美,终究是不能当作长久伴读物的。

我那时虽然爱买书,但终究是囊中羞涩,只挑便宜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哪知,从此被王总编启蒙,几乎就是从那时开始,在书店里,我也开始比较起版本来。看一下设计,看一下纸张,看一下印刷的精细度。唯有一个缺点没有改,我有时候喜欢闻纸张的味道,有时候会因为一本书好闻,而买下。

马总编写诗,怎么说呢,就是打死他也做不了一个俗人。就是这种。这评价可能有点高。

马总编一开始分管我们杂志。大概是写诗的缘故,他做事的风格简练。

他讲话的风格是这样的:“段海峰这个人,优点还是比较多的。”正等着他说优点呢,结果,他说完了。

马总编对自己要求高,写诗获了奖,不向我们说。我们都觉得这值得敲一下竹杠啊。谁知,他说,这不算什么。有那么一阵子,我们一直搞不明白,马总编到底是真的觉得这个奖无所谓呢,还是压根就是不想请我们吃饭。

他后来还是请了我们吃饭,堵住了我们的嘴。

李总编一开始并不分管我们,他负责杂志社的另一本杂志,叫《流行歌曲》,是的,就是封面很花哨的那种。

李总编是我见过的好人中得分较高的。他的善良已经超出我们对“善良”一词的解释。

刚学会电脑打字不久,我常常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写东西,有时候,还想打印出来,带回到住处再看一下,有无可以修改的地方。

可是正在打印,打印机坏了。我那时完全一个电脑盲啊,只知道点鼠标,点完以后的事情为零。打印机吱吱地响,纸不出来。卡纸了,可是,我不懂怎么弄啊。就打电话给李总编,大晚上的,李总编正在吃东西,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话,听我说电脑出了故障,放下电话就来了。修好了打印,打完了,等完全确认没事了,他才说,我回去了,饭正好凉了。

他还没有吃完饭呢。

还有一件事,那时候,我们普通编辑都没有手机。那时候全球通多牛啊,没有郑州市的身份证号码,有钱你也办不了。怎么办啊,还得找一个郑州市户口的人担保。这是题外的话。

我们常出差,出差的时候,自然要打电话的啊。怎么办,借李总编的手机。那时候,杂志社的效益好。三个总编的手机话费是报销的。可是,总编也有隐私啊。

李总编不仅乐意借手机,还会额外赠送大量的叮嘱。比如在外面吃饭要小心啊,睡觉要小心啊,坐车也要小心啊等等。

三个总编风格截然不同,却都是一等一的文人作派。

王总编在一次讲话中说:“要在别人背后说好话,他一定会听到的。这个人如果正好对你有什么坏心思,听到你的好话,也就放过了。这是多划算的事情啊。”这话简直是真理了啊,这些年来,我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但是,常常念起他的这句话。

马总编在我们新入职时的讲话更是被我多次说起,作为一个杂志的主编,他竟然对我们说:“你们到这个单位来工作,一定要会玩。还有,作为一个青年刊物的编辑,你们不能老读《××日报》。”说这话的时候是1998年,哪一句放在当下,不仍然是启迪意义的常识呢?

李总编是我们杂志社最多才多艺的人,他手风琴拉得好,去卡拉OK,他还会伴舞。王总编和马总编离开杂志社以后,他做社长总编多年,每天骑着电动车上下班。

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见面吃饭,吃完饭,我会坐在李总编的电动车后面,听他说说杂志社的一些事,有些人的名字,我已经不认识了。有些认识的老人已经离世了。

是啊,1998年我到时代青年杂志社工作,2002年我离开,一转眼,已经十二年了。

之五 友谊

春地和我同一张考卷进入杂志社,他喜欢早起。

试用期的时候,他每天将走廊里的卫生打扫完了,我才到办公室。我看看表,天啊,他太早了。可是,试用期啊,他把我逼得只能早一点定闹钟。

他最打动我的,是他的孝顺。这是我的软肋,我愿意和孝顺的人多谈谈人生。

那时候,我们两个都租住在燕庄。有时候,我会到春地的住处蹭饭,觉得他们家的什么都是好吃的。

我那时候生活大约是苦的,租住的房间有十平米,在最南端,中午的时候太阳炙烤,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还是热的。有一次,春地到我的住处吃饭,看到我用酒精炉煮面吃,就一把将我的锅铲扔到了水槽里,说,你为何这样节约,我们出去吃吧。

那是我的生活第一次被别人提醒,也是第一次被家人以外的人怜悯。当时,虽然觉得有些小惭愧,但更多的是感激。

李明天是一个有怪癖的人。

他热爱看恐怖片,家里收藏着数以千计的电影碟片。自然,他还热爱换女朋友。

我租住在关虎屯的时候,与他的住处相距很近。我们在同一个修车摊修车,在同一个早餐摊点吃早饭。我们有太多无聊的时间在一起。

他请我去一个理发店做按摩,出来以后问我,你动人家没有。我哪知他如此无聊,说没有。他便骂我,说,我白花钱请你了。

李明天长我许多岁,却偏不结婚。他和我不在一个编辑部,他在楼上的《流行歌曲》,他拉广告,给某些歌手牵线到电视台做演出嘉宾,甚至有时候也帮着某些歌手发些有偿的新闻。他的日子丰富,比起当时清汤寡水的我,他几乎是中产了。

然而,他终因为自己的爱好广泛离开了杂志社。我和他始终还保留着友谊。仍然在周末的时候,厮混在一起。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电影的一些审美,也得益于他的推荐。

有时候,我会把他当成一个小说人物来看待,我耐心地和他相处,观察他的生活,以便以后能有时间记录下他的生活。然而,多年过去了,他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成为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好男人。

大伟是吃过苦的。

他念大学时开始卖报纸,仿佛,从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便与卖纸质的东西有了联系。

他负责杂志的发行工作,所以,按规定,他的话特别多。

有一阵子,我们两个一起跑发行,跑,是的,我们一起跑了很多个地方。相互比赛着吹牛,那真是最美好的青春。我们两个在一个小县城里违反交通规则,原因是朋友是县公安局的副局长,我们特别想知道,交警如果拦住了我们的车后,我们说出那个副局长的名字,是否管用。可是,一路上,我们逆行,在人行道上拐弯,做了许多无聊的事情,也没有一个交警来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小县城,车辆尚不多,我们的阴谋没有得逞。

我们还将车停到一个县的县委大院里,保安问我们找什么人,我们把声音提高很多,说,来拉屎啊,拉屎!特别大声。我们的理直气壮搞得那保安十分不好意思,挥手让我们进去大楼。

更荒唐的是,有时我们两个一起去火车站坐车,我在前面走,大伟在后面跟着,他一看到身边有女孩子经过,就会大声喊,他身上带了二十万现金啊,他有钱啊。

然后,就会有不少人停下来,莫名地看着我们,我们两个就一起哈哈大笑。绝对是不疯不青春。

直到有一天,大伟主持了我的婚礼,他当着我父母亲的面,朗读一段青春美文般的亲情文字,让我给我的父亲鞠躬。我看到了父亲眼中的迷茫。

大伟见证了我青春的结束。

结婚后不久,我离开《时代青年》,到了深圳工作,并在某个夜深的寂寞中开始写小说,一直到如今。

差不多,是这样。

同类推荐
  •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的时候,历史又欣喜地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文化大革命”中重灾区的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禁锢,文艺界拨乱反正的步履也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艰难。当时担任中宣部部长的张平化,因与华国锋曾同在湖南工作,以及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的直接领导,使他在思想解放的潮流和“两个凡是”的交锋中,只能选择后者。
  •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人,存于天地间,就是为了既美又好地活着。我们努力做美好的事情,留给这个美丽的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世间美好的事情太多,一个人所能展现其最为美好的地方,我以为永远是在爱情里。关于爱情,想起的总是太多太多,多到让我这样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无法用一两个词汇形容。爱情里的悸动、热烈、暧昧、痴缠、忧伤……每一种滋味在回忆里不免有无可奈何的惘然,正是这一点惘然构成了爱情里一个永恒的词汇:美好。在美好的时光里,遇见一个美好的人,谈一场美好的恋爱,然后用岁月的酒浆将记忆灌醉,留待老了的时候,每开封就微醺,还没品尝已经沉醉其中。
  • 春之声

    春之声

    本书是一本诗集。从诗集中看到了他心中的祖国中的党,同时也看到了他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既有山药蛋派的质朴美,又有“阳春白雪”的高雅美。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典雅。如其笔下的《家》,书中写了不少吟诵花草的诗如《牡丹》,等通读诗集觉得既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气势,同时又有写实风格的简洁凝炼惠语连篇淡泊隽永。
  •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2007年9月初,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校博士生的身份,飞抵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访学一学年,在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齐慕实教授与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卜正民的协助下,入住该校圣约翰学院。这所由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的融住宿、学习、休闲、文化交流等为一炉的学院,为第一次出国的我近距离观察中西之间的异同,以及切身感受北美学院与社会的文化提供了最佳的渠道。
  •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3》就是以日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述了这样一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留学上高三直至顺利高中毕业前前后后的学习、生活经历。优美而朴实的文字中无不透露出美国的高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高中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作者和接待家庭一起快乐的生活等等。
热门推荐
  • 出租时代

    出租时代

    我打幸福街西头的菜市上经过的时候,周董含混不清的《菊花台》正从一家叫“星期八”的发廊里黯然流出,瞬间,我被窒息其中。继而,眼球酸了,我张大眼睛望向天空,一个谜团似的太阳,在一大片扑朔迷离的云霾背后,仿佛我未卜的明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整天像个愁眉苦脸的游魂,奔波在这座城市不同的写字楼和招聘会之间,目的就是找一份安稳又挣钱的工作。大学毕业后,我不想回到乡下去,不想去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没着没落的清苦日子。我喜欢城市,像种子渴望土壤。
  •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卷帘战(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卷帘战(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卷帘战》为“怀旧童书馆·红色童年”系列之一种,此书由原来的《卷帘战》和《炮楼跳舞》两小书组成。《卷帘战》以书中其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两小书组合版)书名。《卷帘战》一书分为三个部分“不放一枪的胜利”、“地雷的‘秘密’”、“巧妙战术”,是著名作家康濯为建国初的小朋友们写的一本书,生动描绘了建国前(20世纪40年代)河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和民兵连打日本、除伪军时采取游击战、地雷战等一系列巧妙的战略战术。
  • 布拉格精神

    布拉格精神

    尼采说:“当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当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想到了布拉格。”尼采是对的,但布拉格对我来说已不能用神秘概括,只能是卡夫卡。如果卡夫卡早于尼采,或者哪怕同时代人,尼采一定会选择卡夫卡。他们截然不同,但尼采会同意说他们是兄弟。尼采最后疯了,卡夫卡呢?死前决意焚掉全部手稿,差不多疯了。他们在两极上殊途同归,映照世界。我已经到过两次布拉格,也可能是三次。2015年冬去过一次,至今留着伏尔塔瓦河寒光与淡黄色城市的第一印象。
  • 明高僧传

    明高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尊主夫人很软萌

    尊主夫人很软萌

    【已完结】她是二十二世纪古武世家奇才,为寻神剑弥留异世,他是异世呼风唤雨的神秘尊主,傲娇冷漠却独独对她温柔呵护。想动她?行,本尊陪你活动活动筋骨,想娶她?尊主凤眸一眯,一个魂力炸轰过去,直接把来人轰成渣!脚踩灰烬,尊主笑得无良,“你倒是复活起来娶呀!”片段:路人指着她摆出来的模子问道,“买了怎么变成和你一样?这只是个木模子。”“在里面躺着。”来人听言怒,“我又不是买棺材!”她冷笑,“爱买不买。”身边之人听言在一旁弱弱的开口,“娘,我们缺钱。”她眉头一蹙想了想,“这样吧,给你打个折,躺半辈子。”来人默,有这样打折的吗?!完结文:《一手遮天:傲柔倾天下》《魔域少主》新文:《帝君夫人太嚣张》
  • 我的同桌有点怪

    我的同桌有点怪

    报告老师!我的同桌好像有点奇怪!奇装异服、胡言乱语,还脑补过度!简直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神经病一样的队友!熊森极度想要暴走,怎么说自己也是异事件调查联盟的优秀成员,居然要和一个不着调的重度中二病少女组队!这科学吗?这靠谱吗?这、这以后还能愉快地完成上头交给自己的任务吗?
  • 穿越之丑后休夫

    穿越之丑后休夫

    明明在医院打点滴,醒来之后却跑到古代。死了娘,爹不爱,典型的可怜虫,还好有个丫鬟相依为命。生日过的好好的,老爹突然来了,要她参加选秀女。就凭她那副尊容?据说还是先皇钦点的,见鬼了,点她干什么啊。选就选吧,总之也选不上。京城出来个专杀秀女的变态,她很不幸成为靶子。人家一包春药灌下去,她就主动脱光衣服送上门。关键时刻跑出个‘大侠’救了她。非常倒霉,虽然没被变态糟蹋,最终还是失身了。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大侠’。残花败柳的她被家人逼着去选秀,很幸运失身之事被遮掩了过去。本以为以她人见人怕,花见花谢的尊容,绝对落选。很不幸,太后立排众议,将她留了下来。关键时刻,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孩子他爹就是强奸自己那个混蛋.。到底要怎么办?这个孩子到底要把要呢。一咬牙,要吧,孩子无辜啊。为了不让自己怀孕的事露馅,干脆得罪皇帝,进冷宫安胎。哎,无宠的日子难过啊,今天这个找麻烦,明天那个来羞辱,还要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难啊。不知道太后是不是吃错药,对她好的没话说,什么事都替她扛了。无宠妃子做的好好的,太后非要立她做皇后。皇后还没做,后宫那帮女人就虎视耽耽,她不干了,辞职。带了珠宝丫鬟,夜半三更去翻墙。被逮到了,打进冷宫。太后一哭二闹三上吊,又给弄了出来。宫廷冷清,朝堂寂寞,她的小日子还真是不寂寞,和八王爷对对诗,与侍卫统领打打架,今天跟这个逃跑,明天跟那个似奔,皇帝气的想掐死她。侍寝之夜,直接将皇帝暴打一顿逃离皇宫,顺便送上休书一封。“皇帝小子,本宫决定红杏出墙,特地休了你”看看,哪有这样的女人.........世道险恶,人心叵测,丑女还会遇到什么呢?离开了宫廷她将会怎样?与那个高高在上男人,究竟会不会再续前缘?继续关注.....PS:看了文案,许多大大误以为本文纯后宫,实在是楚楚之过。此文绝对是天马行空文,江湖,宫廷,商场,什么都带点。其实虽然叫丑后,可是写后宫争斗的戏分太少。因为某楚认为敛容神经大条,长的又丑,资本太少。此文女主角非善良之辈,不喜者勿入。引得头晕,呕吐就乃楚楚之罪过了。重要注:看本文时候千万不要喝水或进食,危险!危险!QQ群1:13534516(满)QQ群2:35314648(满)QQ群346188156(空)偶没事的时候做了个视频,大家去看看.?prand=1推荐好妹妹所谓伊人的文《杀手皇后》
  • 远古瞭望

    远古瞭望

    中医学院刚刚毕业的曾甜,不小心穿越到了远古世界,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后面的努力振作,融入到这个世界,慢慢开始适应新的生活。而曾甜的到来,对阿乌部落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她不但能治病,还认识许多神奇的植物,而这些植物却是能填饱肚子,让他们免于饥饿,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嫡女之迷途王妃

    重生嫡女之迷途王妃

    继妹欺辱、姨娘刁难、只看重权势的父亲将她嫁给年老的兵部尚书,她的一味忍让换来的就是香消玉陨,没却想再次重生,惩继妹、斗姨娘,斗她个天翻地覆!出计谋,抢姻缘,计计相扣!顺便再结交个公主,夺夺王爷心,这世道,她就要混一个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