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生命的价值会因这份美好而得到最大化的彰显。
生命的点滴可以穿连成奇迹
一定要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坚定的信念,并努力去完成。当你走过,你会发现,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事情铸就了生命的奇迹。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台湾大众银行”一则感人的广告——《人为什么活着》。广告里讲述了5个平均年龄在81岁的台湾人,5个人,1个重听,1个得了癌症,3个有心脏病,每一个都有退化性关节炎。6个月的时间准备,骑摩托车环岛13天,1139千米,从北到南,从黑夜到白天,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件事……但是无论为了什么,我们都应该坚信,只要活着,生命里的点点滴滴穿连起来就会变成一个让我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奇迹。
1955年2月24日,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健壮的男婴呱呱坠地。然而,这个可爱的男婴却是个私生子,他的母亲是个未婚妈妈,还在一所大学里读研究生,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于是她决定把这个孩子送到一个家境比较好的人家抚养。本来有一对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的律师夫妇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可临到最后一刻,这对夫妇改了主意,要收养一个女孩,于是这个男婴又被决定送给其他人家。
旧金山有一对夫妇非常愿意收养这个男婴,此前十多年他们一直想收养一个婴儿而不能得。但是,年轻的未婚妈妈坚持自己的孩子应该由受过大学教育的夫妇收养,而这对夫妇从未进入过大学,且收入不高,所以她拒绝在领养协议上签字。不过,这对夫妇没有放弃,他们一再向这位未婚妈妈表示他们的诚意,保证他们会善待这个孩子,并承诺将来一定把这个孩子送进大学。
年轻的未婚妈妈被这对夫妇的诚意打动了,最终,她同意这对夫妇带走了她的孩子。
这对夫妇就是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乔布斯,而这个男婴就是大名鼎鼎的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从小就爱捣蛋,为了搞恶作剧,他早上4点就从床上爬起来了。邻居汽车轮胎里的气,常被他偷偷放掉,当看到邻居为瘪掉的轮胎急得跺脚而又无可奈何时,他就高兴得拍手大笑。他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一次为了弄清杀虫剂是什么味道,他和小朋友们竟溜到医院里试图搞点尝尝。他还喜欢把发夹插到电源插座里,因为这样可以产生一种刺鼻的难闻气味。
在学校里,小乔布斯也很另类,他不太合群,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而且他也不好好听讲,总搞些小动作,老师训斥他时,他就立马站起来跟老师顶嘴,他也不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他是如此顽劣,以致学校认为他不可救药,几次勒令他退学。
但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情况有了改观。一位叫伊莫金·特迪·希尔的女老师影响了他,这位老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了解小乔布斯,并积极鼓励小乔布斯努力学习,有一次竟说如果他能完成作业,就给他5美元。小乔布斯的学习热情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
17岁时,乔布斯进入了位于太平洋沿岸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里德学院以崇尚自由思想而著称,这也是乔布斯选择它的最重要理由。不过,里德学院的学费非常昂贵,普通家庭很难承受。但是,乔布斯执意要进入里德学院学习,其他的大学一概不予考虑。乔布斯夫妇虽然不太情愿,但迫于乔布斯的坚持,同时也为了兑现当初的诺言,他们只得倾尽所有积蓄把乔布斯送进了里德学院。
但是,6个月之后,乔布斯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念下去究竟有什么用。大学的课程索然无味,他找不到人生目标,也不知道继续在大学待下去对自己有何价值,于是他决定退学。不过,尽管乔布斯退了学,学校仍默许他住在学校里,任他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
乔布斯对艺术非常感兴趣,对美也有惊人的直觉,那种美的享受令他心醉神迷。正如他后来所说:“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这太有意思了。”他经常去旁听书法课程,希望自己可以习得一手漂亮的字。
10年之后,在进行第一款Macintosh电脑的设计时,乔布斯当年所学的书法艺术全派上了用场。“自从视窗系统抄袭了Mac以后,所有的个人电脑都有了这些东西。”乔布斯后来说道。如果乔布斯没有退学,就不会去旁听书法课程,那么今天的个人电脑可能就不会有如此出色的版式功能了。
当然,乔布斯在里德学院旁听书法课程时,不可能预见到未来某一天就会用到这些东西。可10年之后回头看,那些曾发生在生命中的支离片段,其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把它们一个个穿连起来,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生命轨迹。
实际上,没有谁可以预见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现今所学的东西能否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这些东西的价值只有时间可以验证,只有当我们回头凝望所走过的路,把那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穿连起来后,才能找到答案。
你知道生命中有什么使命吗?
如果一个人没有使命、没有内心热爱的驱使,他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达不了更远的地方。而拥有使命的人,则具有极强的主动精神,敢于真心投入并能做到无怨无悔。
1971年,美国大部分高校正在爆发着激烈的校园运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内,催泪瓦斯在整个校园弥漫,暴乱的学生们四下逃窜。不过,在一块草坪的树荫底下,一个长头发、大胡子、身穿蓝色牛仔裤的年轻人,却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并对身边同样外表邋遢的朋友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不屑地说道:“我们才是真正的革命家。”
说这话的人正是史蒂夫·乔布斯,不过,那时没有人知道,这个长头发的嬉皮士,日后竟塑造了整个人类的数字生活,他的确称得上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乔布斯出生时,正赶上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婴儿潮,青少年时期正值“新左派”运动,“反主流文化”正在成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主要政治和文化特征,这对乔布斯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左派”追求的是更为平等的社会新秩序,而嬉皮士则玩世不恭,不愿受到任何拘束,这两股思潮汇集到一起,就是年轻的乔布斯的价值源泉。他想打破旧世界的陈规陋习,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但这一切谈何容易!一个人很难扛过世俗的偏见,他不得不忍受孤独、寂寞和外界的冷嘲热讽,然而,乔布斯坚持下来了,并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因为他把这当作使命来做。
正如乔布斯所言:“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
如果一个人没有使命、没有内心热爱的驱使,他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达不了更远的地方。在生活、工作中没有使命感的人,通常都很不快乐,因为没有使命的激励,他们容易迷失方向和自我。
而找到了使命、拥有使命的人,则具有极强的主动精神,敢于真心投入并能做到无怨无悔。乔布斯从来就不是一个被动等待的人,他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目标和任务,无论处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不是被动地去适应,而是主动地去研究所处的环境,倾尽全力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至关重要的贡献,为了完成使命,冲过一道道关卡和障碍,享受胜利的喜悦,并在使命的驱使下走向更高的目标。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是乔布斯最喜欢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里饱含着一个人对梦想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也是乔布斯对“使命”的追逐所在。
《连线》杂志总编曾这样评价乔布斯:“乔布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使命感。与其他有信仰的人一样,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他对工作的专注使他经常对员工大喊大叫。”然而,很多员工都心甘情愿被他训斥,因为乔布斯在工作中奔放的激情感染了他们,那种对使命的追逐让他们感觉他如此非凡。
回顾乔布斯走过的路程,跌宕起伏,有引领潮流的春风得意,也有被逐出苹果的事业低潮,还有创业屡屡受挫的不如意,可是,事隔多年之后,正当乔布斯的创业风生水起的时候,苹果又向他发出了呼唤。此时的苹果奄奄一息,苹果的业绩每况愈下,面临着被收购的命运。然而,在乔布斯回归后,苹果又变得新鲜可口了。如今哪一个年轻人不知道乔布斯和他的iPod呢?
这就是使命的力量,是使命让乔布斯一路披荆斩棘,是使命一直支撑着他走到了今天。
一个心怀使命的人,他去工作不只是为了糊口、为了排遣时间、为了一己私利的生命历程,也不只是为了张扬自我,而是为了拥抱使命,超越小我。这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这个境界已经超越了自我成就感,将视角放在了工作对象上。比如一个医学工作者技术精良,但如果他没有心怀使命,那么他完全可以漠视、拒绝暂时付不起医药费的病人。
一个拥有使命的工作者,一定有明确的原则,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会为了所从事的工作而放弃眼前利益,会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坚决捍卫职业声誉。
乔布斯这样说过:“我的目的并不是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死去,而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想着自己和自己的团队干出了非凡的事业。”当iPod诞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只视其为一个单纯的音乐播放器,可乔布斯却认识到这个产品的价值所在,他在iPod发布时表示:“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让世界更加美好。”
人有了使命感,即使在做一件在别人看来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都会变得有意义。这正是乔布斯苛求完美的原因所在。
那些心怀大使命的人,总是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让生命获得更有意义的力量。所有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想获得人生成功的人,必须确立自己的使命,并在工作中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让使命成为未来非凡的力量。
如果可以当一个海盗,为何要加入海军?
只有那些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创出一番伟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国外有一种“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盒子想问题)理论。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畏首畏尾,丝毫不敢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那这个人在上司的眼中也只能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这样的人适合守业,但不适合开疆拓土,在晋升中难以做到最高的级别。只有那些跳出“box”的人,才能创出一番伟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种理论应用到乔布斯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乔布斯从来都不会被“盒子”所局限,只要他想要的东西、想要实现的目标,他都会极力争取过来,甚至会有点不择手段。
本来,“丽莎计划”由乔布斯主导,但乔布斯却把整个公司搅得天翻地覆,员工们也怨声载道。时任CEO斯科特觉得再让乔布斯这样搞下去,“丽莎计划”极可能失败,于是就借着公司改组的机会,将乔布斯赶出了丽莎项目组。
被踢出“丽莎计划”后,乔布斯非常愤怒,同时也有点受打击。因为他失去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但是,乔布斯没有难过多久,他很快又瞄上了另一个项目:Macintosh,即麦金托什。
麦金托什计划本是苹果一个高级工程师拉斯金提出的,他计划研制出一种小巧、廉价、操作简便的计算机。不过,当拉斯金在董事会上提出这个计划时,立即遭到了乔布斯的极力反对。因为当时乔布斯还在领导着“丽莎计划”,他担心麦金托什计算机会影响到丽莎的推出。后来,拉斯金回忆这个情形时说道:“乔布斯非常憎恨我这个想法,他到处说这个计划不行,还说这是世界上最笨的产品,绝对卖不出去。”
但是,现在乔布斯想进入麦金托什项目组,很显然,他不受欢迎。但董事会考虑到麦金托什项目只是个小项目,不是很重要,而且投入资源也不多,就同意让乔布斯进入麦金托什计算机研发组,以防他破坏公司其他重要的研究计划。
但对乔布斯来说,他加入麦金托什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将麦金托什据为己有,所以研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他都要插手,试图在其上刻上自己的烙印。这不可避免地要与拉斯金起冲突。
乔布斯试图将Macintosh更名为Bicycle,这个企图十分明显,分明就是想让Macintosh完全成为自己的“孩子”。不过,拉斯金并没有把乔布斯的挑衅放在眼里,其他成员也无动于衷。无人响应的乔布斯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但乔布斯并没有放弃努力,在麦金托什的设计上,他处处都要发言,处处干涉拉斯金的想法。
在研发过程中,有工程师提出用“丽莎计划”采用的68000微处理器替换6809E微处理器,乔布斯立刻表示支持。不但如此,乔布斯更是灵感突现,他觉得这样做可以让麦金托什更加方便地使用丽莎的一些技术软件。虽然拉斯金表示反对,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尝到甜头的乔布斯,更是进一步地从丽莎项目中掠夺关键技术和人员,统统应用到麦金托什团队中来。对这样明目张胆的掠夺行为,乔布斯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得意扬扬地给麦金托什的研发小组起了一个叫作“海盗”的名字。
乔布斯对人说“参加海军不如当海盗”,因为海盗可以肆意地掠夺别人的“财产”。在乔布斯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导下,Macintosh的开发人员确实像海盗那样,从丽莎计算机那里掠夺了许多技术。
除了从丽莎计算机那里掠夺技术,乔布斯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加在Macintosh计算机上,但他的想法与拉斯金的有很大差异,任何问题都能让他们大吵一架,在他们办公的地方经常能听到两人的争吵声。
乔布斯认为,“廉价”绝不是苹果的风格,那简直是自降身份去讨好消费者,苹果的产品必须“高贵而尖端”。但拉斯金走的是平民路线,他讥讽乔布斯“不懂界面,只会包装,把苹果变成了一个外壳很漂亮的东西”。最后,拉斯金再也无法忍受乔布斯的指手画脚了,他给斯科特写了一封长达4页的邮件,投诉乔布斯的种种破坏行为。斯科特将此邮件发给乔布斯看,乔布斯当场就哭了。不过,他当着斯科特与拉斯金的面表示,他不能再和拉斯金共事。而拉斯金也不想再与乔布斯一起工作,他提出了辞职,离开了苹果,离开了麦金托什。
这一来正合了乔布斯的心意,Macintosh完全成了他的“孩子”了。他行事乖僻,公然鼓励研发人员大胆做“海盗”,向海盗学习,不但要像海盗一样疯狂工作,更要像海盗一样去盗取技术。为了强调“海盗精神”,乔布斯还给Macintosh的每个成员发了一件印着“海盗”字样的运动衫,十分醒目。甚至他还在Macintosh所在的办公大楼上挂起了海盗骷髅旗。
在乔布斯领导下的“海盗”团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Macintosh的研发上。3年后,1984年1月24日,在戴安扎学院弗林特中心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麦金托什计算机首次公开亮相。
这款计算机用“自己的”声音向大家介绍说:“我非常骄傲地向大家介绍一位先生,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
很多人都为拉斯金感到不平,因为他才是真正的Macintosh之父,然而,现在却打上了乔布斯的烙印。更可气的是,这款计算机沿用的界面,正是拉斯金设计的图形界面。可以说,乔布斯将海盗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可谁又能完全指责乔布斯呢?他做事向来不受所谓的社会甚至道德的拘束,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参加海军不如当海盗”。
也许,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习一下乔布斯的海盗精神,不为世俗眼光所羁绊,大胆地去争取成功的机会。当我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备受挫折的时候,也许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是不是把自己的思维定在了盒子里面,我们是否需要一次突破?当“海盗”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路径。
带着责任感生活
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竭力还是保持浑浑噩噩的状态,也就是说,责任感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质量。事实上,只有那些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更大的使命。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乔布斯带领苹果电脑公司走出了困境,让苹果又“红”了起来。乔布斯再次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因为他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拯救了苹果,成为了苹果的英雄。然而,好奇的人们不禁连连追问:乔布斯为什么能够拯救苹果?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责任感应该排在第一位。“我爱苹果”,乔布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如是说,他对苹果的热爱绝对不是对苹果CEO这个位置的钟情,只是因为这个位置能让他更好地为苹果做点什么。
在拯救苹果的过程中,责任感在乔布斯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那究竟什么是责任感?爱默生说:“责任感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需说明的是,责任感与责任不同。责任是指对工作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公司、对待社会的态度,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竭力还是保持浑浑噩噩的状态,也就是说,责任感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质量。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对于任务会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争取将工作做到一百分,这种人将最终赢得尊重和荣誉,成就卓越;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他仍然可以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但是他只会做到六十分,他不会花额外的心思来将工作做到最好、更好。
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品格和能力的承载,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备的素养。
责任感是你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它赐予你勇气去排除万难,甚至可以驱使你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如果缺乏责任感,即使是做最擅长的工作,你也可能会做得一塌糊涂。
“当我重返苹果时,情况远比我想象的糟糕。苹果的员工被认为是一群失败者,他们几乎要放弃所有的努力。在最初的6个月里,我也经常想到认输。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如此疲倦过,我晚上10点回到家里,径直上床,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6点,然后起床、冲澡、上班。”一切都是那样糟糕,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看乔布斯如何惨败收场。然而,乔布斯没有退缩,对苹果的挚爱让他勇往直前,他下决心要拼尽全力来挽救苹果,无论在别人眼里苹果是如何不可救药。最终,他做到了。
乔布斯为苹果付出的一切远远超过了一个CEO的职责范围,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他这样做呢?“我爱苹果”,这是唯一的答案。
在带领苹果电脑公司走出泥沼后,苹果电脑公司董事会许可乔布斯购买苹果1000万股普通股的股票期权,同时还赠送一架湾流五型飞机作为对乔布斯的奖励。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乔布斯应得的,因为在乔布斯重掌苹果的几年里,苹果电脑公司的市值从20亿美元不到一路飙升到了160多亿美元,而为此呕心沥血的乔布斯却一直领取着1美元的象征性薪水。
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不计回报只去付出呢?是爱,是责任感。成功是对乔布斯的奖赏,也更是对他那种伟大的责任感的奖赏。
事实上,只有那些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更大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和成就。乔布斯之前的几任领导者也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甚至在其他领域比乔布斯还要出色,可是他们却没能拯救苹果,他们缺少的正是那种责任感,那种忘我的爱。
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尽善尽美,任何细节都不会轻率疏忽,绝不敷衍了事。苹果为什么这样红?因为乔布斯追求完美,他会因为一颗没达到要求的螺丝帽而毫不犹豫地开除一名能力出众的工程师。
西方谚语说:“一盎司的责任感胜过一磅的智慧。”带着责任感工作时,你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你可以在全身心投入中找到快乐。或许这种习惯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终将辉煌。而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人做起事来就会不诚实,粗劣的工作自然带来粗劣的结果,人们会轻视你的人品。
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成了你面对生活的态度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责任,而不是被动地、刻意地去做,自然不会觉得麻烦和痛苦。当意识到责任在召唤你时,你就会随时放弃别的什么东西来负起责任,而且不会觉得放弃有多艰难。就像乔布斯感觉苹果需要他时,他立刻寻找机会返回苹果,哪怕只领1美元的象征性薪水,仍然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用正确的方式度过你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想要的都很多,想实现的梦想也有很多,但是,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因为人生苦短,只有将有限的事情都做到精彩,才能做到以正确的方式度过一生。
《动物世界》里有这样发人深省的画面:狮子潜伏已久,突然迅速展开攻击,无数的羚羊惊叫、四处逃窜,但在狮子的眼中,只有它最开始认定的那个目标。只见狮子疾驰飞奔,犹如闪电一般,死死咬住猎物的咽喉直到其死亡,然后它开始美滋滋地享受它的战利品。
面对众多羚羊,狮子完全可以去抓一只离自己最近的,为什么它只是盯着一个目标不放?这是一种生存智慧。狮子懂得,再优秀的猎手也不能同时攻击跑向不同方向的猎物,只有集中自己的精力去追赶一个目标,才能得到窥视已久的美食。这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正确方式。
来看看有些人对待目标的方式吧:他们壮志满怀,列了一大堆目标,却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分散了精力和时间,最后没有一件事情做得精彩,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任何能拿出手的成绩。纵然这些人工作努力,甚至经常加班加点,但收效甚微。原因就是用了错误的方式去做事情,没有集中精力和时间,没有全神贯注去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
苹果为什么能够在众多平庸的厂商中脱颖而出?为什么乔布斯能成为“最受膜拜的CEO”?这些与乔布斯个人的鲜明特点是分不开的。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虽然有些事情连狂妄的他也说“无能为力”,但他要把他所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精雕细琢”。他看不起那些达到“及格”就满意的人,只有“百分百”才是他的追求。可以说,乔布斯完全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信条的忠实执行者。
从硅谷出发,沿着101高速公路向北而行,驱车半个多小时,就会临近那座举世闻名的城市——旧金山。随着这座城市的轮廓一点点接近分明,时尚的气息犹如海风扑面而来,你体内的血液也会随那逼人的繁华而加速奔腾。就在此时此刻,路边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会猛然攫取你的视线,令你震撼:一个青年热舞中的黑色剪影,他的头发也随之翻飞,如此奔放、狂野。在背景纯粹的绿色块与黑色的剪影之间,青年手中的白色小盒子和耳机细长的白线犹如点睛之笔,无比简约、无比张狂,演绎着喷薄的激情和不可一世的青春。
巨大的广告牌上,没有商标,也没有一个字,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白色小盒子是iPod,来自那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谁的广告能如此奔放、如此写意,于瞬间掀起人心底的潮汐?透过这不羁的广告,我们仿佛窥见了它背后那个不羁的灵魂人物。这个人就是乔布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天才,一个喜欢把每件事都做到精彩的偏执狂!
这正如乔布斯自己所说:“人这辈子没办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宿命。人生苦短,你明白吗?因此,这是我们为人生做出的选择。我们本可以在日本某个地方的某座寺庙里打坐,我们本可以扬帆远航去环游世界,(苹果)管理层本可以去打打高尔夫,且他们也本可以去掌管其他的公司,但我们全都选择了在这辈子来做这样一件事情。因此,这件事情最好能够做得好一点。它最好能够物有所值。”
因为人生苦短,所以人这辈子没办法做太多事情,因此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精彩。
如今,苹果公司是一家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的公司,但苹果公司的主要产品却只有几十种。这一点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很多了不起的公司都会有超过上千种的产品,一个顶级的大企业竟然只有几十种主要产品,这种事情过去几乎没有发生过。
相比之下,苹果要专注得多。这是因为,乔布斯擅长做减法。1997年8月,苹果电脑公司董事会正式任命乔布斯为临时CEO。当下属将产品目录提交给乔布斯看时,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因为此时苹果的产品线十分宽泛,从喷墨打印机到Newton掌上电脑,大约有40种,而且这些产品中的一类又有多个系列,每个系列又有十几种型号,这些产品很少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乔布斯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也没搞清楚这些复杂产品型号之间的关系。他说:“如果连我都无法弄懂这一点的话,顾客怎么可能弄得清楚?”
乔布斯一向崇尚简约,他下令削减产品线。于是,苹果的产品一下子被缩减到了4种,Newton掌上电脑被列为裁撤项目。Newton掌上电脑是苹果前CEO斯卡利的倾力之作,以致很多人认为乔布斯是公报私仇。但对此,乔布斯解释说:“你们可能无法想象有多少人认为我们放弃研发Newton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举动。但是我一直在反思,掌上电脑真的那么有用吗?据我了解,一年前在很多地方,使用这种产品的人曾达到了50%,但是现在已经减少到不足10%。掌上电脑的兴盛和衰落都是快速的。”虽然有很多人仍持有异议,但乔布斯的观点符合当时的技术趋势,整个掌上电脑行业确实随后开始没落了。
乔布斯知道,同时做太多事情,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一件事情也做不好。必须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限的事情中去,才有可能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一个人的创作灵感,只有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精彩,才能做出成绩,才能获得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抱怨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抱怨自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抱怨自己应该受提拔而没有被提拔等等。那你可曾问自己: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结果?自己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了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每个人想要的都很多,想实现的梦想也有很多,但是,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因为人生苦短,只有将有限的事情都做到精彩,才能做到以正确的方式度过一生。
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
大胆追随自己的使命吧,不要让别人来评断自己的选择,违背所谓的“正统逻辑”未必就没有好下场,你的使命你做主,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哪怕这个权威是比尔·盖茨。
研究表明,有超过50%的人工作起来不快乐。在这些人当中,很多人都做得很好,但他们做的却是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并不难理解。人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决定所淹没,无论是工作、事业、家庭,还是未来,周围都会有人,如父母、朋友、师长,甚或是专家学者,为我们提供“宝贵”意见,那些在我们看来可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能会被他们看作无稽之谈,没有什么价值。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可能就会放弃我们曾以为很有意义的事情,最终可能会把精力转移到我们并不具备的才能上和并不适合的职业中去。许多人都会选择做那些可能让自己出人头地的事情,而忘记问自己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
你是否曾经坐下来认真想想你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你希望自己有什么样的成就?是什么阻碍了你的道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问过,他们只是接受了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花时间弄清楚他们“想”做什么。
而乔布斯与我们大多数人恰恰相反,他是花时间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更不是谁来“告诉”他做什么,哪怕你是权威也不行。当他认定了自己的使命时,谁也别想干预他。
1996年12月20日,全球各大计算机报刊几乎都在头版刊登了“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重返苹果”的重大消息。此时的乔布斯,已不是当年被逐出苹果时的落魄模样了,他的皮克斯公司因为在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中的胜绩而名声大振,之后他又将公司成功上市,其身家暴涨逾10亿美元。而相形之下,苹果却濒临绝境,人们都认为它很快将成为历史,谁也不能挽救它走向败亡的命运。
但乔布斯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玩具总动员》的海报上大篇幅刊登了“乔布斯于苹果危难之中重新归来,苹果上下皆欢天喜地”的消息。就连苹果时任CEO阿梅里奥也在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乔布斯重归故里,完全是因为心中有使命。
然而,在如此时刻,却有人对乔布斯的回归颇有些“嗤之以鼻”,这个人就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1998年,《名利场》杂志的鲍勃·科林吉里与当时的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有一段从来没有公开发表的谈话。有网站对此报道说,比尔·盖茨在那一次采访中对科林吉里说:“史蒂夫·乔布斯设法再一次控制苹果是在浪费时间。我搞不懂乔布斯为什么还要担任苹果的首席执行官。他知道他不可能取胜。”
当然,比尔·盖茨有理由认为乔布斯的使命是没有价值的。当时,苹果的股票交易价格大约是7.25美元,苹果股票的市值约为60亿美元。而微软当时的股票交易价格是29美元,市值接近2500亿美元。从这个角度看,比尔·盖茨说的话很有道理,更何况比尔·盖茨是一个非常权威的人物,当时在场的人大都相信比尔·盖茨的话,认为乔布斯的使命有点像飞蛾扑火,是自取灭亡,实在是“愚蠢的”举动。
2011年6月3日,股市收盘的时候,苹果的市值刚刚超过3175亿美元,比微软和英特尔的股票市值之和还多约8亿美元。微软的股票市值为2015.9亿美元,英特尔的股票市值为1152.1亿美元。
一个非官方的苹果网络博客非常自豪地称,这是苹果市值首次超过“Wintel”——微软和英特尔组合。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用“Wintel”(Windows和Intel)解释在英特尔处理器上运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PC。
谁会像乔布斯那样去经营自己的公司呢?人们用“魔鬼”“暴君”“偏执狂”等词来形容乔布斯时,就说明了人们对乔布斯的不认同,在1982年《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还年轻的乔布斯不过被看作一个“爱冒险的亡命之徒”。
但无论外界怎样评价、怎样挖苦嘲笑,乔布斯都不改变或放弃自己的使命,他这样说道:“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没有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牧师以及任何其他权威可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
《时代》周刊的封面见证了乔布斯坚持自己使命的历程,也见证了苹果的成长和乔布斯一次次出人意料的翻身。但是,除了不可思议地看着苹果公司在大把大把地赚着钞票外,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投资分析师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乔布斯所做的一切属于正统。这是为何呢?原来是因为乔布斯丝毫没有遵守“自由和开放才能带来更新更好的东西”的正统逻辑,他的做法与亚当·斯密所提倡的做法大相径庭。《时代》周刊曾贬评“为什么不能在戴尔电脑上运行MAC OS X?好像回到了苏联时代!”但结果却像《连线》所说的那样:“苹果成功了,乔布斯成功了。”
乔布斯的这些经历启示我们,违背所谓的“正统逻辑”未必就没有好下场,你的使命你做主,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哪怕这个权威是比尔·盖茨。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就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之后痕迹渐渐淡去。既然来了,总要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记得我们,要知道,你可以让世界更美好一点。
2011年2月,一则新闻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美国一家八卦周刊透露,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仅仅剩下6周的生命。消息一出,苹果公司的股票顿时下挫了几个点。不过,好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私人晚宴击破了传言,人们看见乔布斯正好好地坐在总统旁边。
乔布斯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20世纪80年代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了出去,20世纪90年代回归原公司,在之后的10年间,他使这家公司的市值增长超过1500倍,这些貌似传奇小说的绝佳题材,恰恰就是真相。
更重要的是,乔布斯不仅再造了这家公司,更革新了若干行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他改变了世界。就是那些不阅读商业杂志的消费者,也会津津有味地谈论他的设计品位和苹果独特的营销技巧。乔布斯本人也曾自豪地声称:“iPod帮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重新点燃了对音乐的热情,我们与有荣焉。”
的确,乔布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人”。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这是乔布斯最著名的话。
苹果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它将一款电子产品变成了如同LV一样的时尚单品,这是一种时髦,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对很多苹果迷而言,很多时候购买苹果产品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消费行为,而是带有一种类似宗教信仰的膜拜。
相信以前所有的电脑和手机的传统生产商都无法想象,有人为了能买上即将上市的最新款iPhone,居然带着帐篷、食物,提前一个星期就在其专卖店前排队占位置。
乔布斯重新定义了一个时代。
乔布斯一手将数字消费产品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iPod开创了在网络商店里购买、下载单曲的新型音乐销售模式,人们可以通过iTunes下载音乐;iPhone是一款革命性产品,将手指触控用于智能手机,App Store上的应用程序下载量也很大;iPad同样让人惊奇,它不仅是新一代个人电脑的先锋和雏形,更关键的是,它影响、改变出版、媒体、影视等所有大众文化内容的产业形式。
苹果公司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制造和贩卖电脑的企业(虽然并没有放弃),而是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文化娱乐内容和数字内容的销售平台,在音乐界、影视界和出版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获得了数以亿计的拥趸,乔布斯,这一切的领导者,也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为何乔布斯能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的生活?
因为“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挣钱,我们的目标是做尽可能不平凡的事情或更伟大的事情”。
曾就职于苹果的广告代理公司的肯·西格尔(他后来为戴尔服务),曾这样说道:“戴尔和苹果的文化截然不同。在戴尔,你要能够应付各种事及各种数字。有人说苹果的产品不会刻意去迎合市场,一点儿也没错。对苹果而言,唯一要做的就是改变世界;而在其他公司看来,赚钱才是第一位的。”
苹果不去考虑与别人的兼容问题,也不去在意其他IT厂商的先进技术,它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为用户做好的产品。不计成本地追求完美,这是乔布斯的信念,也正是苹果杰出设计的秘密。
简单、易用是苹果设计产品的信条和铁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个产品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从头来过。苹果每个型号电脑的电源开关显示的亮度与颜色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连从外面看不到的电脑内部线路的排布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甚至在简单的产品包装上,也能体现出这种苛刻的完美。乔布斯说:“我们的理念是,消费者从包装箱中拿出的第一块包装泡沫上,摆放着使用说明书、键盘和其他一些附件;第一块泡沫拿出后,消费者就能看到产品的把手;看到把手后,消费者自然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这种包装理念最终变成了知名的“拆包装程序”,已经被推广到整个IT产业的所有零售产品上。这又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举动。我们所熟悉的极简化的iPod和iPhone包装就是这种理念的延续。
在发布Macintosh时,乔布斯说:“有人说,我们应该将IBM PC放到美国的所有桌子上,这样可以提升效率。这没有一点用,因为IBM PC的字处理程序WordStar的说明书足足有400页那么厚。也就是说,你要写一本小说,就得先读一本小说——而且这对于多数人而言,就像在读天书。而Macintosh给你的感觉则完全不同,就像可以对着电话唱歌一样。”
乔布斯坚信科技的使命应该是用来帮助人性回归、用来辅助传统世界进一步人性化。无论iPod,iPhone,还是iPad,都遵循了这一设计理念,这些产品被设计成不需要用户做出根本性改变就可以方便、舒适地使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传统世界。
英国曾有人这样评价乔布斯,十分中肯:“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媒体交换行业是乔布斯无法进入的。任何人都在猜测他接下来将会做些什么。他影响了每个人的想法。换言之,他影响了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就是乔布斯的想法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