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0200000002

第2章 叔本华的生平及哲学(1)

想一个自己从未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危险的,我们读书是别人替我们思考,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作者的精神过程而已。所以一个人如果整日读书,他将逐渐失去思考能力。

——叔本华

叔本华(1788~1860)在世时,他的哲学整整沉寂了三十多年,最终,他像一个从一场长期艰苦的战争中凯旋的英雄,顿时名噪全欧,誉满天下。各国人士络绎不绝地去拜访他,全国的报章杂志不断登载他的名字;他的信徒们,三番五次替他做肖像画、做雕塑,当神一样供奉在屋中顶礼膜拜,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竟然有两位太太也曾去造访。我们这位素来被称为极忧郁、极悲观的哲学家,最后,“乐观”地躺在沙发上溘然长逝。

近代,很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尼采、克尔恺郭尔、瓦格纳、托马斯·曼等,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其中尤以尼采所受的影响最大。这位狂傲不羁的存在主义先驱,在回忆购买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情景时,这样写道:

一个不知名的幽灵,悄然对我说:赶快把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随即把我的宝贝翻开。我屈服在他那强力、崇高的天才魔力之下了。

他花了十四天的工夫,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沉浸在那本书中。他又说:

我像热爱叔本华的所有读者一样,刚读第一页,便恨不得一口气把全书读完。而且,我感觉到,我是很热心地、专注地倾听他吐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

叔本华的哲学为何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有如此魅力?当然,首先得归功于他独树一帜的“意志哲学”,此外,他超群的语言才华也功不可没。华莱士在《叔本华的一生》中这样写道:

当读者翻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的瞬间,最先获得的印象就是他那独特的语言。这里面没有像谜团一般的康德式术语,没有黑格尔诡异的辩证法,没有斯宾诺莎的几何学:一切都既清楚而又有次序,全部美妙地集中于对主要概念——意志世界、斗争、痛苦——的论述上。

何等直率坦诚!何等生动有力!何等坚强刚直!他的前辈们,曾以种种理论对那不可见的意志提出抽象的解释,然而这些理论很少能清楚明白地揭示世界的真相,而叔本华,作为一个商人的儿子,在叙述、举例和推论方面都很详明,甚至还富有幽默感。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诞生于波兰格但斯克,他父亲名叫海因里希·弗罗里斯,母亲名叫约翰娜·亨利德。两人在1785年结婚,当时海因里希38岁,约翰娜19岁。

叔本华的先祖原是荷兰人,在他的曾祖父时代才移居格但斯克。他们一家,素来就是有钱有势的地方望族,俄皇彼得大帝和皇后凯瑟琳到格但斯克游览的时候,他的家就作为俄国皇室的专用招待所。家业传到他祖父手中,他祖父把事业扩展,又置了许多产业,家庭声势更加浩大。

他的父亲个性刚愎而且暴躁,但天资甚高,长袖善舞具有商业头脑,并且,早年曾旅居英、法多年,英、法文学知识相当丰富,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尤为偏爱。他在政治上主张自由民主的共和政体,爱好自由,尊崇独立。他很欣赏英国的政治和家庭制度,因此家庭布置及家具等都是仿照英国的风格。叔本华之所以对英国独具好感,大概就是因为他在幼年时期耳濡目染,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叔本华一生对自己的祖国——德国,有轻蔑的偏见,他比较尊重外国的思想家,他每天都读《泰晤士报》,但从来不看德国报纸,假如后来不是因为德国报纸登载关于他的新闻,他也许永远不会过目。此外,海因里希还抱有世界主义的理想,他企图把叔本华教育成“世界公民”,之所以为叔本华取名“阿瑟”,就是因为此名可适用于欧洲各国。

据说,叔本华的父亲,相貌长得可令人不敢恭维。他身体矮胖,广阔的脸上嵌着一双突出的眼睛,鼻子粗短朝天,嘴巴又宽又大,并且,从小耳朵就不太灵光。

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旧姓叫特罗志内尔,她的父亲是格但斯克市议员。她,聪明美丽,富有文学才华,曾出版不少小说和游记,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女作家,外语也说得很流利。她和丈夫,性情本来就不甚相合,所以,经常借娱乐活动来减少摩擦,旅行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就这样,叔本华小时候不时随着父母出游。

叔本华说:“性格(或意志)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这大概就是他自己的现身说法。如果这句话可以成立的话,叔本华在先天上已经播下“怪僻”和“天才”的种子。1793年,格但斯克被普鲁士占领,失去了自由,并改称为但泽。此事对一向以“自由、独立、共和”为理想的海因里希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因此,叔本华一家举家迁往汉堡,因为汉堡是自由市。

1797年,叔本华当时九岁,随父母游历,途经法国,在巴黎近郊勒阿弗尔滞留一段时间,海因里希为了使孩子彻底学会法语,把他托付到一位商业朋友古列佛埃尔家中,然后夫妇偕同回到汉堡。叔本华在此地总共住了两年,和古列佛埃尔的孩子安狄姆同受私塾教育,这一时期,是叔本华一生中最愉快、最值得回忆的欢乐时光。

1799年,叔本华返回汉堡,进了学校,但他的教育完全是为了适合将来从事商业的需要,是他父亲的刻意安排,他父亲一心想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他在法国受教两年,法语异常娴熟,对自己祖国的语言反倒几乎完全忘却,因此,在家里又同时勤修德语。

他的父亲是商界名人,母亲和当时文艺界人士大半都有往来,很多名人雅士经常到他家做客。也许是在这种两相比较之下,他开始厌恶商业生活的庸俗和那种市侩味,心里从此埋下学术的种子。

不知为什么,叔本华在这种十四五岁的小小年纪,学校的老师居然也发现他有哲学的天赋。从这事看来,我们不难了解,叔本华除了惊人的才华外,个性上也必有某些特殊的地方,诸如孤独、缄默、沉思之类。说他是天生的“哲学坯子”,亦无不当。

叔本华曾向父亲要求转入普通中学,一开口就遭到严词拒绝,后来,他父亲也渐渐察觉叔本华的请求并不是小孩子一时天真的瞎想,他父亲开始意识到事态严重了。不过他父亲并不是那么冥顽不灵,也不是存心要扼杀独子的兴趣,只是文人命蹇的观念让他始终不愿意轻易放弃原有的计划。商海的经验阅历让他很懂得人的心理,他知道此时此刻采取高压手段,是最愚不可及的事。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两个方案,让叔本华任择其一。一是顺其本意走学术研究之途,进入高等学校就读;二是加入他们夫妇出游旅行的行列。

1803年春天,叔本华在双亲的陪同下,开始周游欧洲各国,三人一行经荷兰远渡英国,再转到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国,历时近两年,才折回汉堡。即使在游历期间,他的父亲也命他进修英语、法语,母亲嘱咐他写日记,对他的教育丝毫未尝放松。

1804年秋天,叔本华与父母回到但泽,在玛丽教堂接受了基督教的“坚信礼”。翌年初,遵照父子间的事先约定,叔本华开始过商业生活。首先,在他父亲某挚友的店中实习,但他对这种行业始终提不起兴趣,经常偷闲看书或耽于沉思。晚年,他曾回忆说,他恐怕是最差劲的店员。

几个月后,叔本华的父亲忽然去世了,尸体在他家谷仓旁的运河上浮出水面,是不慎失足,还是跳河自杀?原因无法证实。不过一般风评,认为是后者。有人说,他父亲因不堪经济上的损失,从但泽迁居汉堡约损失总财产的十分之一,在汉堡生意情况又远不如以前,所以自杀。但这点理由似乎不够充分。不过,据说在他死前几个月,精神好像已经失常,经常忧形于色,性格愈加暴躁,稍不顺意,立刻大怒,行为也愈加乖张怪异。附带说明一下,叔本华的祖母和一个叔父都曾罹患疯癫症。

孀居的约翰娜,原本就不喜欢汉堡的商人社会,和叔本华的个性也格格不入,于是她在整理完亡夫的遗产后,即同其女阿德莱,移居魏玛。当时魏玛人杰地灵,堪称文人荟萃之地,德国文学巨擘歌德以及席勒、威兰、格瑞蒙、迈尔等诗人才子,均会集于此,一时传为美谈。

约翰娜携带为数不少的钱财,转到魏玛后不久,即与这些文人雅士订交,过从频繁,书信来往密切,过着奢华放浪的生活。当时,叔本华仍信守当时的约定,独自留居汉堡,继承父亲的遗志,不过他对商业生活的憎恶与厌烦,却是与日俱增。那段时间,是他一生最暗淡悲惨的岁月,据说他当时情绪忧郁、处境恶劣,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他曾数度致书其母,祈求让他辞去这个工作。所幸母亲也能谅解他的苦衷,终于应允下来。这个意外的好消息,使叔本华感动得落泪。从此,他才从囚徒般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踏上学术研究之途。这是他父亲死后的第三年,叔本华十九岁。

自此之后,到1813年完成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为止的六年间,他都是一连串的学习研究,这是叔本华之所以成为叔本华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这位“智力异常丰沛”的哲学家,此时充分表现出他惊人的学习能力。

1807年7月,他到科塔补习古典语文,在短短的半年内,获得教授们众口称誉,一致预料他“将会成为出色的古典文学学者”。后来,由于他在公开场合公然讥评某位教授,传到这位教授耳中,教授气愤之余,就利用私人关系,唆使叔本华的老师停止补习。在这种情形下,叔本华为维护个人荣誉,最终提前离开科塔前往魏玛。

同类推荐
  •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该书收录C.S.路易斯1939至1956年间的9篇著名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之论题,与现代中国思想密切相关。如,《荣耀之重》谈德性伦理的古今之别:今人以为最高德性乃“无私”,古人以为最高德性乃仁爱;《战时求学》一文谈的则是,保家卫国与大学求学两不相妨;《我为何不是和平主义者》谈和平主义之纰缪;《高下转换》一文则针对现代哲学之主流: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等等。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文本)为依据,以社会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为“先天综合判断”,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进行了“发掘”、梳理和分析,分别考证了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源泉、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灵魂、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观、剩余价值学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等做了社会技术解读。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热门推荐
  • 术士客栈

    术士客栈

    莫说阴阳两隔,只道真心寒暖只要客官有胆量,且来小店住一晚
  • 妻逢对手,温先生请赐教

    妻逢对手,温先生请赐教

    她是发光发亮的大明星,一出场便是众人追逐的焦点,唯独他是例外。他坐拥半壁娱乐江山,终日燕语缭绕,哪看得上她这心机深沉的人,婚姻于他,不过是互惠互利的交换,直到一晌贪欢,意外怀孕。他执她手宣布,要为她补上最盛大的婚礼。她也誓要退圈,相夫教子,一世安稳。奈何,世事不能皆如愿。见到那个女人,她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人,美好到让她自惭形秽。她认命,ok,离婚。怎知他,不爱她,也不肯放了她。罢了罢了,惹不起还躲不起?远渡彩虹之国,却和他处处遇见,他没脸没皮地霸着丈夫的位置,击退她所有的追求者。她无奈,狠狠踹他,“你是不是有病?”他却扯住她的手放在胸口,“是,失心疯,病了好些年。”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 从北向南

    从北向南

    本书为医疗界下海创业先锋人物、诗人山豆关于创业、故乡、文学创作话题的作品集,有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著作序言、评说等五个部分。
  • 大唐剑歌

    大唐剑歌

    引剑入江湖,唐宫生波澜。武周后期,平凡的乡村少年林剑澜因救助匡义帮之主而卷入了武林间的恩怨情仇,却不料江湖迭生波澜的背后暗流涌动,亲生父母早亡也另有隐情,追查中一步步踏入了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虽睥睨天下也难逃岁月风尘的无奈,且游曳于权力漩涡看尽尘世贪恋。帝星将落,引势明争暗斗,沙城遗珠,徒笑算尽机关。是堪不破名利的丑态,还是让人赞叹的执着?沙洲弹剑,褪尽浮华,回看河山夕照处,落雪满肩逝无声。
  •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你在干什么?”“我在做男人都会做的事!”话毕,一张炽热的唇覆了上来。“哎呦,你干嘛打我!”男子眼睛黑了一块,脸上微微愤怒。女子乾笑起来:“自然反应,谁让你这么突然,我习惯了。”说完女子翻身把男子押在身下,邪邪笑道:“为了避免你再次被打,我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吧!”女子俯身正想亲上去,男子又翻身把女子压在身下:“这件伟大的工程还是由我来!”男子把女子禁锢在怀里,不让她再有逃走的可能,他等待今天已等了很久……
  • 赛尔号战神联盟封忆之恋

    赛尔号战神联盟封忆之恋

    黑夜代表着什么呢,有人说是黑暗,有人说是黎明之前的等待,可对于我来说,他代表的是你,是那个让我倾心的你。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都不信我,你们说眼见为实,可是你们不知道的是在这宇宙中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既然你们不信,那就忘了我吧。为什么一定要问以前发生了什么,布莱克,你只要记得,你要信我我是真的爱你。我没有想到即使分离了这么久,即使我们都再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你们依然记得我。还记得我吗,什么?回来?我们始终是朋友,可我不能就这样回来,如果真的想让我回来,那么,雷队,我要和你们的副队长联姻!无论过了多久,你们永远都是我的朋友,而你,永远都是我的最爱……
  • 生物百谜(走进科学)

    生物百谜(走进科学)

    《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书:生物百谜》为《走近科学阅读百科》系列之一: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